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

文思社 人氣:1.78W

第一篇: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

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實習報告《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

第四章

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align='center'>

第二篇: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

勿照抄書本。報告章節如下: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第二章地層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第四章構造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1]

在百度搜索: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

第三篇:編寫實習報告—地質類

2014-7-10 論文中國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 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第四篇:地質認識實習報告的編寫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的編寫

在野外實習結束時,每位同學都必須編寫一份實習報告,對實習內容進行系統而概括地總結。地質報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內各種工作後的最終成果,編寫地質報告是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地質工作者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地質認識實習報告是對整個實習過程、地質工作方法和地質認識的總結,是野外實踐和課堂理論的結合,是評價學生野外實習成績的主要依據,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

實習報告總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敘述簡練,圖文並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要有封面、題目、報告編寫人專業、班級、姓名、野外實習負責人、實習指導教師、報告稽核人及報告編寫日期等。

編寫實習報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路線剖面圖、素描圖、採集的礦物、岩石和化石標本及野外照片和錄影等,這些是編寫報告的基礎和素材。把各種野外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總結、概括,編制和清繪必要的圖件,然後著手編寫文字報告。

根據工作的目的和重點不同,報告的內容也有所側重。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

一、前言

主要說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

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

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

4.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三、地層

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敘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岩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特徵及特殊的識別標誌。

四、岩石

敘述實習區出現的岩石型別,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的順序分別敘述,要說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五、內動力地質作用

1.地殼運動及地質構造

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型別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

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岩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型別、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

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徵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岩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

2.岩漿作用

按岩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岩漿作用的關係。

3.變質作用

按變質作用方式分別進行描述。

六、外動力地質作用

1.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的型別、方式、產物及特徵。

2.河流地質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特徵。

3.海洋地質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徵

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關係

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係

七、礦產

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說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

八、地質發展簡史

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岩石、地質構造、岩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岩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九、結束語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

第五篇: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是在野外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系統整理、核對、分析把各區域性地質現象聯絡起來,得到一個統一的認識;同時還要把野外繪製的各種草圖進行清繪和編制;最後,按實習報告的要求,編寫成一份文字報告。實習報告的編寫。著重寫親自觀察過的內容,但資料要有選擇,能說明問題,敘述要真實,文字要簡練,字型要工整,附圖要清晰。

實習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封面

寫出實習區及其內容、作者姓名、撰寫時間等(如下圖)。

2.目錄

3.報告原文

4.參考文獻

年月日林州地區地質實習報告 ××× (附圖置於文章中)

實習報告編寫提綱

引言

地理位置;所屬行政區劃;實習時間;學習了哪些地質工作方法。

一、地理與經濟概況

1.地勢:敘述本區的地形大勢,地形、地勢分佈規律。屬何地理區,何山系或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區的一部分。指出區域的高差,有哪些最高點等。

2.水系:描述區內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流向、流量、河床寬窄等。

3.氣候:應根據文獻資料或親身經歷,簡單介紹區內的氣溫、降水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交通:主要交通線及交通工具等。

5.經濟概況:工農業的一般概況;城鎮、村落的分佈;居民、人口和勞動力等情況。

在撰寫時,除野外調查外,主要是根據地形圖及其有關資料進行編寫,文字力求簡練。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地層與巖性是地質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這部分主要說明實習區域的主要存在的地層;各地層的巖性(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主要組成礦物和岩石在區域內的厚度、出露地點及分佈等);區域的地層層序;地層的接觸關係等方面的內容。

本部分的寫法是:

先寫一個“引子”,概要說明本區由哪些岩石構成,使讀者對本區有一個一般性的概念。

“引子”之後,按地層自老而新的順序分段進行描述。分段描述時,每段都要有一個小標題。如:

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在描述具體巖性時,要先寫分佈情況。然後再寫出岩石的性質、厚度及其地層的接觸關係。

三、構造

本部分主要是根據岩層的產狀情況,寫岩層受到何種地質作用的破壞,形成何種地質構造等。

本部分的寫法是:

開始先寫區域內地質構造的一般情況,如:本區構造複雜與否;本區所屬的構造部位;區域內有哪些較大的構造;構造線的方向如何等。總的構造輪廓描述之後,即可分褶皺和斷裂兩大部分分別進行描述。

即:(一)褶皺構造

(二)斷裂構造

1.主要的斷層

2.節理

總之,在編寫這部分報告時,應根據野外觀察到的實際內容描述。描述時,對於每一個褶皺或斷裂都要描述其具體位置、方向、長度和產狀。然後,再說明其它特徵等。

四、地貌形態

(一)主要地貌型別

在野外實習期間所見到的主要地貌型別,如:中山、低山和丘陵;河谷地貌;洪積扇、洪積裙等。描述這些地貌型別的形態、分佈規律等。

(二)巖性與地貌的關係

各種巖性對地貌的影響等。

(三)構造與地貌的關係

各種地質構造對地貌型別、地函分佈規律的影響等。

五、土壤、植被和水文狀況

六、區域地質和自然地理環境發展歷史

根據在野外考察所觀察到的各個地層的巖性、各種地質構造來分析本區域在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狀況、所發生的主要構造變動等。例如:

1.太古代

2.元古代

根據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及石英岩層面上的波痕、泥裂等構造分析在太古代震旦紀時,本區濱海、淺海環境,海水時進時褪。又根據在太古界片麻岩和元古界石英岩之間,有大量的底礫岩存在,分析出在太古代和元古代之間本區曾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構造運動。

3.古生代

……

結束語

在結束語部分,可以寫實習收穫,以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

TAG標籤:實習 報告 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