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求職信

文思社 人氣:2.63W

目錄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求職信
第一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求職信模板第二篇:公共管理專業畢業生求職信模板第三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自薦信第四篇:對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就業問題及思索第五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實習大綱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求職信模板

尊敬的領導:

您好!

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中看我的求職信!

我是xxx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xx屆畢業生。

經過大學四年的努力,我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已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專業功底紮實、知識結構完善、適應能力強、富於協作精神的時代青年。

關於我們專業的特點我已經在簡歷表中介紹過了,我們專業就業方向有行政管理、經理助理、祕書、業務員等,我們所學的相關學科知識使我們具備了這些行業的素質和能力。

我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體操作,熟悉資料庫理論和技術,打字速度較快。

在校期間,我積極參加學校的組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鍛鍊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使我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工作經驗,從而使我更加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我所擔任的職務。

我正處於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時期,我渴望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滿足現有的知識水平,希望在今後的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我希望貴醫院能給我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我會踏踏實實地做好屬於我自己的工作,竭盡全力地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績。

十分感謝貴醫院會將我的自薦予以考慮,真誠地期待著成為貴單位的一員!此致

敬禮!

第二篇:公共管理專業畢業生求職信模板

公共管理專業畢業生求職信模板

尊敬的酒店經理:

您好!我是xx大學管理科學學院公共管理系的一名學生,今年七月份畢業。很高興在網上看到貴酒店的招聘資訊,冒昧呈上個人求職信,期待你們的閱覽!我的專業是公共管理,但比較而言更喜歡酒店管理。大四上學期,我剛剛接觸到酒店管理就被深深的吸引,之後就在網上搜尋這方面的資訊,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我發現這就是我想要做的。雖然有些晚,但是畢竟找到喜歡而又適合自己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我還是很幸運的。

酒店是一個充滿活力而且很有前景的行業(感謝訪問本站:),尤其是國內酒店高速增長,外資酒店紛紛進入中國,更使酒店行業充滿機遇與挑戰。酒店是帶給人舒適和愉悅的地方,那種環境和氛圍是我所向往的,而從事提供這一切的酒店管理工作更會讓人感到驕傲和滿足。我決心把酒店管理作為自己的事業來做,因此應聘貴公司儲備幹部崗位,希望在這個行業有很好的發展。

雖然專業知識還有一定的不足,但我對酒店管理有著很強的求知慾,四年的大學更讓我具備了很好的學習能力,而且以後準備報考助理酒店管理師考試。既然選擇了酒店我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希望在貴公司從基層做起,使自己隨著酒店的不斷髮展一步步得到提升。

在收筆之際,感謝您閱讀此求職信並考慮我的應聘要求,希望能夠有幸與您面談,衷心期盼您的回覆!

此致

敬禮!

第三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自薦信

尊敬的各位領導:

您們好!我叫haoword。我的大學是在xx農業大學就讀,所學專業是公共事業管理。目前是一名中共預備黨員。今年7月,我將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我的畢業論文內容是研究東莞道路交通問題及對策。這大學四年不僅使我係統地掌握了公共事業方面的知識,同時又鍛鍊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我的綜合素質。

在大學四年裡,我時刻按照“寬專業、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標準去鍛鍊及發展自我,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已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專業功底紮實、知識結構完善、適應能力強、富於協作精神的時代青年。

我相信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成功的學習者在充分的認識到書本的價值的同時,也應認識到書本的無價值。因而我在學習之外,積極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課餘活動,如“公共關係協會”、“春運志願者”等。所有這些活動都有利於我提高自身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2014年暑假,我在東莞市中堂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實習一個月;2014年暑假,我又在東莞市社會保障局中堂分局進行畢業實習兩個多月。

在這兩次實習中,我的行政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兩個方面都得到較好的鍛鍊,掌握了行政工作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瞭解了社會保障事業的內容及其意義,具備了獨立從事行政後勤工作的能力。在實習期間表現出色,受到單位領導的認可,被單位評為“優秀實習生”。在行政管理方面及和同事溝通方面獲益匪淺,做好管理工作不僅僅靠能力,更重要的是用心,有激情,只要擁有朝氣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

在大學期間,我學習非常努力,專業課和公共課的成績都比較優秀。我還擔任過班長,具有很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使我能夠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

貴單位在社會上有比較高的知名度,我願為貴單位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隨信附有我的簡歷。如有機會與您面談,我將十分感謝。

我堅信命運之神只垂青於有準備的人,目睹過去深感母校的培養恩深,注目將來惟有以熱血、真誠、眼淚和汗水回報社會的贈與,讓生命之燭高舉奮鬥之光!

此致

敬禮!

自薦人:haoword

小編為大家分享

第四篇:對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就業問題及思索

對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就業問題及思索

公共事業管理起源於20世紀早期的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普遍掀起了對公共事務研究的熱潮,並在大學開設專業教育。如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已成為許多國家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當前,在我國社會管理體制從“大政府,小社會”向“小政府,大社會”的轉變過程中,許多社會事務將由公共管理組織來完成,社會對公共事務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顯現。1996年,東北大學婁成武教授和雲南大學崔運武教授,在對西方國家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改革現實、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提出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要求。為順應我國公共管理體制的改革與發展,滿足社會對公共事務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1998年,教育部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該專業就業取向是第三部門,也就是非營利組織。在我國,非營利組織主要包括各類事業單位、公益性民間組織等。十多年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蓬勃發展,但畢業生就業情況並不理想,這與我國公共管理體制改革與發展對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的理論構想相左。因此,擺脫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困境,實現理論與現實需求的平衡,發揮人才專業優勢,推進我國公共管理體制改革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困境分析

分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困境之成因,有必要從專業設定背景及專業教育存在問題入手:

(一)專業教育與非營利組織發展不平衡

自1999年雲南大學和東北大學首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以來,全國各高校亦紛紛開設該專業。目前專業辦學規模、發展速度超越公共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和公共事業發展速度是畢業生遭遇就業困境的根本原因。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大受社會歡迎甚至成為“搶手貨”,而在我國卻“無人問津”,究其原因是西方國家的非營利組織較為完善,而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尚未充分發展。

1.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緩慢非營利組織的存在和發展在我國社會結構由二元格局向三元格局轉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載體,起到承接原來由政府承擔的具體的執行性和事務性職能的作用,而且能夠為市場經濟提供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社會服務。也就是說,非營利組織憑藉其獨特的職能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政府和市場失靈,並且在溝通政府與社會之間起到中介橋樑作用。[1]然而,目前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步伐緩慢,嚴重影響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就業。首先,政府角色“越位”、“錯位”。政府包辦了本應交給社會管理、以市場模式運作的公共事業管理,制約了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客觀上造成專業人才無“用武之地”。其次,我國正處於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關鍵時期,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處於機構精簡階段,甚至不少單位實行“只出不進”政策。即使有用人需求,單位也實行“凡進必考”的原則,高門檻的准入限制以及較少的需求量,使得供大於求的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公共事業管理體制與人才實際需求脫節造成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再次,從我國民間組

織的情況來看,由於目前政府與第三部門之間關係定位尚未明確,我國的民間組織大都官方色彩濃厚,缺乏自身應有的獨立性、自主性。在人員構成方面,在絕大多數自上而下的非營利組織中,基本工作人員幾乎都來自政府部門,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政府部門的離退休人員;在相當多自下而上的非營利組織中,定員和編制極為有限,幾乎沒有固定的人才渠道,主要依靠志願者開展活動。[2]上述三種情形,是阻礙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瓶頸。

2.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發展迅速1999年秋季東北大學、雲南大學兩所高校在全國率先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大學生。隨之,2014年,全國有57所高校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大學生,2014年招院校是132所,2014年是180所院校,2014年是220所,2014年發展到300多所院校1,[3]它們廣泛分佈於農林、醫學、科技、師範、財經、綜合等各類院校。對於這一新專業的招生,教育部原本打算由東北大學、雲南大學兩校通過四年的專業建設,取得經驗後再向全國推廣,但由於各高校自主辦學,特別是教育部對各省屬高校難以控制,因而出現各高校爭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勢頭,並一發不可收拾。[4]雖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在教育“產品”的“銷售”問題未能妥善解決的情況下過快過多地培養專業人才,無疑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費。由此可見,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的滯後導致未能出現預期的、繁榮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需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供給”大批專業人才與公共事業管理領域人才“需求”不足的現實形成矛盾,而目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的過快發展則加劇了這一矛盾。

(二)專業教育就業定位模糊

目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就業定位不清晰、專業特色不明顯,導致人才專業顯示度低、缺乏不可替代性,嚴重影響了專業社會認可度。在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目錄中對其專業培養目標作了明確的要求:“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階專門人才”。由於公共事業涉及領域廣泛,導致許多高校專業目標不明確,對學科內涵和學科屬性存在模糊認識。有些高校開設專業課程喜歡全面開花,儘可能涵蓋所有專業領域課程;有些高校則比較注重專業平臺課程,忽視方向性、特色課程的建設;而有些高校則反之。專業教育導向決定了人才素質的培養,前者訓練出來的學生似乎什麼都學,什麼都懂,彷彿任何地方都能就業,所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才會被社會普遍認為是“萬金油”專業,因此,在現實就業中必然時常碰壁。專業教育社會認可度低影響了人才“供給”的質量,無法滿足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促使大量專業人員未能實現專業初創時的預期目標,無法順利地進入公共事業管理領域就業。從就業市場對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的要求上看,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熟悉公共部門的組織機構和運作程式,能夠對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務管理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應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普遍薄弱。

(三)畢業生實踐能力薄弱

高校在專業人才培養中普通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是畢業生實踐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由於對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不明確造成實踐教學目標

模糊不清,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和有效運作;實踐教學內容設定狹窄,主要集中在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落後,專業實驗室落後,實習基地利用率不高;專業教師普遍沒有參加過基層的專業實踐鍛鍊,缺乏實踐經驗,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缺乏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等。目前多數高校尚未制定專門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和標準,且多采用以理論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評價體系,加上缺乏應有的激勵機制,嚴重抑制了師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為適應我國公共管理體制改革與發展需要的、由國外引入並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專業。儘管目前陷入了人才就業困境,但我們並不能就此否定它的價值與存在的必要性,而應以發展促進矛盾的解決。

二、解決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就業困境的路徑分析

解決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就業困境,實現理論與實際需求的平衡的首要任務是推進公共管理體制改革,此外還要提升專業社會認可度以及加強實踐促進就業等。

(一)推進公共管理體制改革

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來說,其良好的就業環境需要有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

1.促進公民社會成熟,推動公共事業社會化強大的公民社會是非營利組織生存的土壤。促進公民社會的成熟,實現政府、社會與市場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為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5]因此,應當大力推動我國公共事業社會化。公共事業管理的社會化,即所謂的“社會事業社會辦”,也就是打破國家包辦公共事業的單一體制,鼓勵多方投資、融資,推動全社會興辦公共事業和公共服務,實現公共事業多元化。在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事業機構,往往傾向於建立多元化的事業投資與經營補償制度。這不僅能夠實現事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投資方式的多樣化,進一步增強事業組織和公共服務組織自我補償能力,而且有利於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公共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推進各項公共事業的發展。一旦形成這樣的局面,不僅能夠為社會增加就業崗位,扭轉專業人才供大於求的局面,而且能夠讓其學以致用,不斷地推動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的發展。

2.預測專業人才需求,規範指導專業建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屬於新辦專業,在當前我國專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的情況下,辦學規模過大、發展速度過快既不利於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又可能會帶來人才的浪費。為此,教育部有必要展開專業人才需求預測,進而確定專業培養規模和布點,並對現有專業布點進行調整,同時為各高校招生提供決策參考,有必要針對各高校的專業建設開展切實有效的規範與指導,推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健康發展。

(二)提升專業社會認可度

選擇合理的就業方向定位,堅持在“本色”的基礎上突出“特色”是提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社會認可度的關鍵。第一,由於公共事業管理涉及面廣,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科基礎、師資力量、辦學優勢,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選擇合理的專

業就業方向定位。第二,加強專業相關理論研究,明確專業基本規範,圍繞專業基本課程建設開展對專業平臺課程的研究,在課程開設上達成共識。第三,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優化師資隊伍。為了保證專業平臺課程與專業方向性課程的開設,師資隊伍中既需要有具備公共管理學科背景的教師,又需要有在公共事業管理特定領域有專門研究的教師。第四,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堅持在專業“本色”的基礎上突出“特色”。即以公共事業管理為核心,實現專業平臺課程與特色方向課程的有機配置和整合。

(三)加強實踐促進就業

改善各高校在專業人才培養中普通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必須以實踐促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應用型人才。其一,圍繞各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其二,建立包括實驗教學、實習教學、實踐活動三塊教學體系,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避免流於形式。其三,依據相關課程群建設專業實驗室,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從而打造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根據專業方向建設實習基地,建立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以滿足學生實踐需求。其四,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提高教師實踐水平。如採取多重激勵手段鼓勵教師進修、到公共部門掛職鍛鍊等,建立適應專業實踐教學需求的能力結構;聘請一批學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領導幹部擔任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其五,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改善以理論考察為主的評價制度,調動師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體系。

第五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實習大綱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生產實習大綱

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實??習??大??綱?

按照西安理工大學文科本科專業實習的有關規定,在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統一部署安排下,擬定組織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4級共計55名本科生,於2014年11月8日至2014年1月16日進行為期12周的生產實習,為了有效的組織、完成好這一教學實踐任務,達到預期的實習目標,現擬定計劃如下:

一、實習目的和意義

教學實習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是大學本科文科教學的必要環節,因此,一直受到高等院校和相關社會組織的普遍重視。

作為大學校園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生產實習的目的在於:

1.在校外、校內實習單位的協助下,有計劃的組織畢業生將所學的管理理論知識、技術和方法應用於企業、公共組織、社會保障等領域的管理實踐,在具體、真實的管理組織環境中,培養畢業生髮現、研究、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所在具體的實習崗位工作體驗,多層面地瞭解政府部門的體制、機制和實際管理運作能力;

3.在實習單位領導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從事某種具體的業務工作,全面進入角色,初步形成基本的實際業務能力,養成研究管理實際問題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高應用研究的能力;

全面適應社會工作環境,掌握相關技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為以後的生產實習以及順利就業做好準備。

實習的意義:

1.突破大學校園的界限,將課堂教學推向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使學生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檢驗、驗證、補充和發展。

2.通過管理實踐鍛鍊、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現理論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在今後的教學環節中有針對性地予以加強,為社會輸送優秀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

3.促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教材建設和課程教學改革。

4.與實習單位建立密切的協作關係,廣泛開展教學、科研、培訓等合作,互動協作、共同發展。

5.學習公共事業管理及相關工作人員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二、實習基本要求

1、 對學生的要求:

(1)端正實習態度,樹立高度負責的工作責任心;

(2)在實習期間,嚴格遵守勞動紀律,積極參加相關工作和活動,基本熟悉所在實習部門的業務和工作程式,虛心向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學習求教。

(3)在實習期間,注意觀察、思考和研究遇到的有關實際問題,每天要記好實習日記,按時完成月小結,認真收集和整理有關資料為撰寫實習報告作必要的準備;

(4)在實習期間,應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組織紀律、工作紀律、保密紀律,在實習期間注意交通安全、工作安全和生活安全;愛護公物、維護公共衛生、經領導同意方可使用單位的危機、傳真、電話等辦公裝置;虛心學習,文明禮貌,樹立良好的形象;

(5)實習期間與實習單位的帶班領導和帶隊老師保持溝通和聯絡;

(6)實習結束時,應總結所在實習部門的現行做法和工作經驗,寫出包括自身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方面收穫與提高等內容的實習報告,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見和建議,並寫出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7)注意保守國家和金融企業的機密,實習日記、月小結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應上交學校,統一管理。

2、 對指導教師的要求:

(1)依據實習大綱的規定,提前聯絡和選定實習基地,稽核確定學生自行聯絡的實習地點,編制並落實實習計劃,作好費用預算;

(2)加強實習過程管理,與學生及其所在實習單位保持聯絡;每週電話查詢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掌握學生實習動態;

(3)發揮主導作用,關心學生的思想、生活和身體狀況,對學生提出的有關問題應予以及時解答、指導和反饋;

(4)指導教師按照實習計劃,組織學生進行管理實踐和業務學習;組織指導學生的參觀學習、專題調查和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及時檢查學生的實習日記、實習報告完成情況,批改並給予相應的評語。

(5)做好實習報告的評閱工作,並根據學生實習報告的質量及實習交流中的表現,按五級分制公平客觀地評定學生實習成績。

(6)實習結束後一週內完成本小組實習工作總結的撰寫。

三、實習結束後應提交的材料及要求

實習的具體任務包括按時撰寫和提交實習日記及實習報告。實習結束時學生應完成並提交實習日誌、月小結、實習報告、實習鑑定、電子版工作照、電子版典型案例等資料。2014年3月5日以前將下述資料交給各自指導教師,過時不候,延期提交導致一切後果自負。

1、實習日記:學生在實習期間要堅持每天寫好日記,對實習內容作詳細、認真的記錄,對學到的知識、經驗和技巧以及感想、體會做忠實地反映。日記應儘可能詳實、完善、及時,並儘量做到有條理,實事求是地將工作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實習單位的管理過程、管理方法、理論與實際的差距以及感想和體會寫出來。記錄部門實際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工作經驗,記錄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日記中可以記錄相關業務流程和資料資料,來反映實際管理和運營狀況。實習日誌每篇100字以上,每個工作日1篇。

2、實習報告:實習結束時,學生應根據實習日記、典型案例和實習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專業知識,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確定選題。在理論聯絡實際的基礎上,對實習內容進行系統總結,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實習報告。 題目不要太大,涉及面不宜過寬,字數不少於5000字。實習報告是實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做到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書寫工整。

3、實習照片:以電子版提交實習中的工作照2張。

4、實習鑑定:實習結束時,由實習單位對每個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政治思想、業務能力、組織紀律及等方面的表現做出鑑定,實習結束後學生應向系裡提交加蓋實習單位公章的實習鑑定表一份,作為最終成績評定的依據。(實習鑑定必須能夠反映出勤狀況)

5、典型案例:以電子版提交部門實際工作的典型案例1份。

6、月小結:與實習報告格式相同,每月完成1份月工作小結,實習期間共需提交2份月小結,每份1500字以上。

附:實習報告與月小結規範

①用紙一律為a4影印紙。

②頁邊距:頁邊距設定採取以下方式:上邊距:2.5cm;下邊距:2.1cm;左邊距:2.1cm;右邊距:2.1cm;裝訂線:0.5cm;

③字號和行間距:報告正文用5號字,行間距設定為:固定值22磅。

④實習報告需封皮,封皮需使用學校統一模板,可在系公共郵箱裡下載。所有資料封皮上要有學生姓名、學號以及指導教師姓名資訊。

四、實習成績評定

1.考核依據:評分以實習的質量為主,參考實習中的表現、交流實習收穫活動的表現。成績採取結構分數制,由實習小組集體評議後得出。其會考勤及平時表現佔20%(根據實習日記與平時工作表現評定);月小結佔20%,實習日記佔20%,實習報告佔40%。

2.評分標準: 評分採用五級分制,具體標準如下:

優秀(90-100分):實習報告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概括全面,而且能提出獨到的見解和可行性建議;收集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敘述翔實,分析透徹,論理充分;按時撰寫和提交內容詳盡、體會真切的實習日記;模範遵守實習紀律,獲得實習單位和指導老師的好評。

良好(80-90分):實習報告能完整而有重點地總結實習內容和心得體會,並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能收集到典型案例並作較為深入地分析;按時撰寫和提交記錄較為詳盡的實習日誌、月小結等文字資料,實習中表現較好。

中等(70-80分):實習報告能較完整地總結實習內容和心得體會;能按時撰寫和提交實習日記、月小結與單位鑑定等文字資料;實習中表現一般。

及格(60-70分):實習報告基本總結出實習內容和心得體會;能基本按時撰寫和提交實習日記、月小結;實習中表現一般。

不及格(60分以下):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實習報告、實習日誌,或者在實習中有嚴重違紀現象者。

五、實習紀律

為了加強實習期間的管理,保證實習的順利進行,實習學生必須嚴格遵守下列規定:

1、學生在實習期間,不得無故缺勤、遲到、早退,如有特殊情況臨時不能參加實習工作的必須履行請假手續。一天以內的由實習部門的指導老師批准;兩天以上的,應與學工辦聯絡辦理有關請假手續,學生由所在實習部門的指導老師考勤。

2、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保守國家機密和業務中知悉的祕密,要尊重實習單位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講文明、講禮貌,虛心接受指導,密切與實習單位同志的關係。

3、學生應遵守交通規則,保證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

2014年11月1日

更多精彩相關文章:

文化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求職信模板

公共事業管理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公共事業管理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英語

公共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