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社>公文>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當前民間理財類非法集資呈現四大新趨勢亟待關注

文思社 人氣:2.28W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當前民間理財類非法集資呈現四大新趨勢亟待關注》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當前民間理財類非法集資呈現四大新趨勢亟待關注

如今,投資理財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各種投資理財公司應運而生,其中大部分為民間理財機構。由於該類機構處於現行政策和法規的模糊地帶,監管責任並沒有得到很好劃分、明確,導致規範民間理財機構發展的政策法規缺失,註冊門檻、從業人員資質、產品備案等均缺乏基本的監督管理,這促使民間投資理財最終轉化為非法集資,如近期發生的“e租寶”一案便是典型案例。藉助民間理財而非法集資經歷監管、揭露後,呈現出新的詐騙方式,與以往有了很大的區別,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詐騙公司“壽命”變短。當前,各種“投資理財”、“財富管理”的公司發展很快,相互之間競爭性較大。同時,地方政府對非法集資的監管力度加大,如寧波2014年成立金融安全資訊服務中心,截至2016年初,該中心共向黨委政府、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提交相關風險報告、預警通報近30份,不斷消滅非法集資的生存空間。兩方面因素促使非法集資公司一改往常“放長線釣大魚”的做法,以高額的利息,以及較短的獲利週期為誘餌,吸引受騙者投資。如寧波江東警方2015年10月破獲寧波安銀投資詐騙案,該詐騙公司從“集資”宣傳初始到跑路僅僅只有3個月的時間

二是專案披著“合法性”外衣。騙子公司提供的“專案”往往緊扣熱點,通常集中在環保、旅遊開發、農林畜牧業、礦產資源等方面,從表面上看深具前景,其實都是打著該類專案的幌子。與以往不同,現在的騙子公司事先會做足“功夫”,並找一些真實存在的專案打掩護。有時為了取信受害人,他們甚至會帶其去現場觀看,這是使得詐騙行為更為“真實”,降低被騙者的警惕性。如寧波警方曾破獲過一起案件,一騙子公司曾對外稱自己的專案與廈門一家高科技公司有關,事發後偵查員趕去廈門實地調查時竟發現該專案確實是存在的,而且該騙子公司所提供的各種資料也是真的。實際上,該騙子公司假稱要入股對方公司,參與該專案。等所有程式走完,最後要簽字給錢時便耍賴,在此過程中,騙子公司瞭解專案內情,有了全套資料。

三是非法集資的途徑多樣化。隨著網路日益成為大眾日常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非法集資者也將陣地轉移到網路,通過網路實施非法集資行為。通過網路非法集資,一般是打著“電子商務”等旗號,資金往來依靠電子轉賬和網上支付,整個操作流程全面網路化,使得經營者隱藏很深,一旦公司出現問題,他們可以輕易地攜款潛逃。這導致不僅線下實體店是戰場,網路上也成了“戰場”。如2015年10月14日,寧波江東公安分局偵破一起寧波某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詐騙案,據瞭解,該公司在1月份至案發的9個月期間,通過在線上開設P2P網站、線下開設6家實體門店,以釋出理財專案進行招投標的方式,共吸收上百名投資者約3000萬元資金。

四是老年群體成“重災區”。由於老年群體有一定的積蓄,但退休後“坐吃山空”的心態使得他們渴望進行高回報的投資理財。在網際網路時代,資訊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老年人對於新出現的犯罪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容易被忽悠。同時,不法分子看準了不少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態,這些促使老年群體成為民間理財非法集資的“重災區”。如2015年寧波江東破獲非法集資案件15起,涉案金額1.04億元,在兩三千名受害者中,老年人佔八九成。

對此,建議:明確民間理財機構的監管部門,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扶貧辦等部門,加大力度打擊非法集資等違規金融活動,維護地方金融秩序和金融穩定;同時,建立長效宣傳工作機制,提高公眾理性投資意識及風險防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