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裝置的調查報告多篇

文思社 人氣:2.8W

大學生裝置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20xx年9月,我縣選聘了24名大學生到農村擔任。近期,我們對24名大學生的工作、生活、學習現狀和思想情況進行一次詳盡的走訪調研。任職一年來,發現了大學生在農村經濟、文化、社會建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存在問題

1、大學生角色轉變不到位

這一年來,大部分人已經順利完成了角色轉變,有聲有色的開展起了事業。當然也有個別人還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工作中,守著工資在平平庸庸中度日子,不知道該該什麼,或者怎麼著手去開展農村工作。也有人對三年以後留任沒有信心,甚至不抱希望,置村上大小事務於不顧,空捧“”頭銜身兼他職。

2、大學生知識結構不適應

現有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與農村最為迫切的經濟發展並不吻合、匹配,不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的,不能真正把所學專業發揮到合適與恰當的地方。比如,我縣許多農村經濟依然落後,當前的主要工作還是發展經濟,可是這批大學生絕大部分為經濟、農林等專業之外的專業,缺乏專業知識。

3、大學生工作方法不靈活

現任大學生大部分不知道自己的工作重點,大小事務齊參與,而牽涉村子改革發展、引導村民致富、提高村民收入等重點工作卻沒有抓住抓好,整體上缺少根據自己所在村子需要和工作情況制定的發展規劃。在工作過程中,部分人坐等群眾,沒有走出固定辦公地點深入群眾瞭解他們所需所急。

4、大學生聯絡群眾不緊密

目前大學生反映最多的問題是與其他村幹部的交流與溝通問題。大學生普遍覺得在其他村幹部眼裡仍把他們當客人,對他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不採納考慮。

最先影響大學生溝通與交流問題的人員主要是村裡原有的其他幹部,村裡一些最新情況不能及時傳達給大學生。大學生如果不能順利取得其他的支援,村民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往往也會受到影響。

5、大學生的相關政策不完善

我縣作為實施大學生計劃的示範點,雖然已經出臺了《富平縣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管理暫行辦法》,但配套政策還處於摸索階段,許多細節性的東西還不明朗,部分政策規定由於缺少更為具體的標準,難以真正實施。需要進一步的補充或可能為適應以後的某種情況再次調整。

據調查,我縣24名大學生的戶口大部分落在縣政府所在地,這與村幹部由本村選舉本村人的政策相背。這方面的相關規定與政策皆不明確和具體,還需進一步完善。

二、原因分析

1、大學生心理不安定因素的原因。

據調查,現任大學生最大的顧慮是期滿後的出路問題。在回答“三年以後有何打算”問題時,58%的人選擇考公務員,17%的人選擇續簽做,8%為緩解就業壓力而當的人決定在任職期滿後選擇自主創業,還有8%的人表示對未來茫然,沒有打算。無論是外界就業壓力巨大使得大學生選擇做,還是大學生成熟思考之後要為新農村建設做貢獻,這一部分人願意長久的留在農村的景象,但處於大學生長效機制的缺乏以及他們對未來不安定因素的考慮,又都不得不做好離開的打算。

2、大學生知識結構與農村發展不適應的原因。

由於當時選聘並沒有專業限制,所以約有75%以上的大學生並非來自農林、經濟、管理等專業。但隨著農村的發展,大學生的知識越來越看重整體水平,農村需要的大學生也不僅僅侷限於經濟發展對口的專業,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引進就是必要的。現在農村發展並不平衡,經濟仍然是一些地區最主要考慮的因素,所以造成了大學生本身專業知識結構在某中程度上與農村的經濟發展的不匹配。

3、大學生工作難以開展的原因。

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大學生上任之後被委任為助理等職務,具體做哪些事情缺少規定和指示,村內大小事務都涉及,但又都沒有重點。大學生一般缺少工作經驗,選聘完之後,往往需要在職務上有一個明確的指引,才能完全的適應工作環境。其二,無論從年齡、知識結構、專業技能方面來講,還是從新農村建設對社會發展提出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要求來講,大學生都還處於不成熟階段。

三、對策及建議

1、適當放權,給予政策與資金支援。

有事可做,做出成績是使得大學生長久留守農村工作的最好方法。只要讓大學生做出了驕人的成績,激發了他們的創業熱情,離開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在上任之初,先是給事情做,然後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做事情。在任職期內,對於大學生的大膽創意和想法,要大力支援和鼓勵。

25%大學生表示,自己有創業的想法,但因為村民害怕風險,而大學生本人在創業過程中又缺少資金和相關政策的支援,就不能真正的付諸行動了。

2、加強培訓,重點引導。

大學生本身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不相匹配,又缺乏工作經驗,建議主管部門有意識有目的、有所側重的組織與培訓大學生進行專題學習,利用大學生本身學習能力強的特點迅速傳授給大學生一些農村與農民迫切需要的知識,幫助農民致富的同時,幫助大學生在村民中間贏得信賴。12大學生“”調查報告

引導大學生深入基層,設計出適合本村發展的規劃。定期組織大學生實踐,撰寫調查報告。在“規劃”最終出爐後,藉助村民大會的形式討論審議,不斷調整。經由村民大會審議通過的規劃,由於爭取到了村民的支援,所以實施起來就會相對順利,同時也能贏得村民對大學生的認可。

3、幹部帶頭,加強互動交流。

大學生不把自己當“特殊群體”,作為村子的一份子和民村打成一片,深入群眾,瞭解村情,及時掌握民村所需所想。討論村務問題時,在村幹部引導下,積極發表意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加自身與其他的協調、配合力度。大學生包聯或者負責人要發揮橋樑作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大學生召開座談會,確保其真正發揮幫助大學生完成角色轉變和加強與其他村幹部交流、溝通的作用。

4、不斷完善相關政策。

第一,在敲定大學生政策的大綱後,不斷針對大學生反映的具體問題和當地發展實際情況,補充細化政策大綱各個部分下的具體內容,使各種政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第二,關於大學生政策中的獎懲性措施要先於其他制度出臺,儘量具體和詳細,並且可以量化,激發大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對大學生的考核制度應該納入整體的考核體系,做到公平競爭。第三,建議相關部門同意把大學生戶口落入所任職村子。以免當大學生本人真正因為工作成績突出,被村民推選為村裡主要的村幹部時,戶籍問題卻成了攔路虎。12

【第2篇】關於貧困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貧富差距的問題成為了中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地域差異造成的中西部差距,由於工業重工業分佈不平衡造成的城鄉差距...這些社會的差距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當代大學生之間的貧富差距。大學校園作為一個社會的縮影,亦縮略的表現出了貧富差距問題。在表面上面看來,大學生貧富差距問題只是物質性方面的問題,但是究其本質它體現了社會階層分化,已經涉及到了社會認同等深層次的問題。面對這個表面看似簡單實則很嚴峻的問題,我們作為大學生到底瞭解多少,對此,我開展了這次社會調查。

摘要:

一年一度的大學聯考落幕了,從六月到八月,可謂是大學聯考月,隨著今年大學聯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遠,伴隨著即將入學的大學生們,無論是即將成大學生的,還是已經成為大學生的,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隨著高校招生的逐年擴大,給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當然也包括在為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苦苦奮鬥的貧困生們,也許在他們的眼裡,只有通過大學聯考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終改變他們的命運。在貧困大學生的問題日益變得嚴峻,已經成為了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時,大學聯考前後各大媒體也不斷地對此類問題進行報道時,也許被報道出來的貧困生們,將得到社會的關注,也許他們的命運也會因此而得到改變,但他們只是許許多多的貧困生中比較幸運的,還有更多的貧困大學生,他們的命運又將如何?

國家為了保障貧困大學生不會因為學費問題而讀不起大學,不能完成自己的學業,又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許就是國家助學貸款,但貧困生在申請的時候是否順利?又會出現什麼新的問題呢?助學貸款有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發揮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學之後,貧困大學生們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呢?畢業之後他們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暑假期間我利用在家的時間在當地民政部門以及貧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調查,貧困生入學難的問題在經濟本不發達的農村成為了更加嚴重的問題,學費也成為了農民肩上的又一負擔,使農村貧困生問題又與農民問題緊緊聯絡在一起。

關鍵詞:

大學聯考;貧困;貧困大學生;命運;助學貸款;就業問題;生存;生活;脫貧;現狀。

正文:

一、大學聯考之後的困擾

也許是長期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廣大中國家長的心裡仍然存在著這樣一種想法:“學而優則仕”,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就有能力,學習好就意味著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在城裡人的腦子裡這種想法尚且流行,更別說在知識,經濟普遍不發達的農村,只有把學上好了才有出路,這種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對於家庭不富裕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更成了他們擺脫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從小到大班裡學習成績好的好像總是那幾個,而且那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領家庭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還要少,而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於孩子的讀書上。這些貧困生從小就被灌輸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過上好的生活,才能擺脫貧困,擺脫做農民的命運。因此這些貧困生在學校裡面的成績一般都很優秀,他們將讀書不僅僅是看成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的是他們走出貧困的一種手段。但這也只是總體情況,並不是每一個貧困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優秀的,這一部分的貧困生由於家庭的貧窮只好帶著他們的讀書夢,並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實現,從而這種思想不斷地繼承下去。

由於貧困,這些學生們在擇校時,儘管自己的分數很高,他們考慮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轉移到學校的學費多少上,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暑期,我深入農村接觸了不少貧困生,他們之中有成績非常好的,也有大學聯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時候,是個早晨,我走了大概三個小時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過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後,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見了一座用黃泥製成的土磚建築的房屋。進去以後,林青(化名)和他母親熱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個挺活潑的人,很健談。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書。

“我填志願時,只考慮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個太差的大學,另一方面,學費是一個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選擇西北方向的學校,我不希望給家庭帶來更多的負擔。”

林青在大學的成績不錯,接連四個學期都拿了獎學金,林青還有一個妹妹在讀高中。據林青的母親說,林青的父親在外務工,她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千塊錢。除掉家裡的日常開銷,根本就無力供兩個孩子讀書。林青在無奈之下只好申請了助學貸款。在農村似乎家家戶戶都除了務農之外,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沒事的時候就摸錫紙,據說一打錫紙大概有一千多張,可以賣10元,平均一下,一張錫紙還不到一分錢,一天下來摸的熟練的也就一百來張。不光是這樣,夏天的時候錫紙由於高溫,常常會發出一種刺鼻的氣味。林青的母親沒事的時候也就靠這個賺點錢,另外還製作一點香找人代銷。就是這樣也還不能滿足林青的大學學費,更不用說生活費了。林青在大學裡,不光要學習,還要做兼職。

“我這個學期帶了兩份家教,勉強能夠安排好時間,使學習與工作能夠同時進行。“

對於林青這樣的學生來說,學費問題是家裡的主演負擔。但他總算是金榜題名,跨進了大學的大門。同時對於那些家庭狀況不好,學習成績又不怎麼理想的學生來說,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了。

這樣的情況在我身邊就有很鮮活的例子。

儲娜(化名)是我小時候的玩伴,我們從小在一起長大,她比我低一個年級。

她現在是宿州師範專科藝術系的一名學生。讀高三時,她的父親由於乙肝,最後演變為肝硬化,治療無效死亡。父親去世之前,家裡的主要開支除了用在兩個孩子的學費和家裡的日常開銷外,大部分用在了儲娜父親的治療上,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僅僅就是儲娜母親經營的一家小鞋店。大學聯考儲娜沒有達本科線,在高中時儲娜學的一直都是藝術,所以大學聯考的時候她參加的是藝術類的考試,分數下來以後,儲娜沒有達本科線,但是她也不想從此就失去讀書的機會,於是她報考了一所大專院校的藝術專業。眾所周知,藝術類專業的學費一直很高,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儲娜每年的學費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們這樣的家庭能夠承受的,不光是儲娜,還有儲娜的弟弟,他今年讀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讀高三了……”

“畢業以後也不知道就業情況怎麼樣……”

在大學聯考這種體制和氛圍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願,還是招生人員的一個小小選擇,決定的卻是一個人的一生。這份名為《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的公益調查結論顯示,,有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湊不齊學費。報告稱,包括生活費在內,平均每年每個貧困大學聯考學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於他們的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超過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總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達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內。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一位官員尖銳地指出:“如果說大學聯考是進入大學校門不可迴避的門檻,那麼對於那些貧困家庭而言,大學學費則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隱性門檻。籌措學費的困難,甚至遠遠超過大學聯考的困難,現在,6成順利通過大學聯考的學生正面臨這道比大學聯考更難跨越的隱行門檻。大學新生的貧困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超越教育範疇的社會問題。”

二、進入大學之後的困擾。

狂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下大力氣構築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原來為家長揪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貧困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經有了較大改觀。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國家助學貸款。但是這項措施實施的到底怎麼樣?有沒有真正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問題呢?

過去,助學貸款政策為解決貧困大學聯考生的大學經濟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通常人們認為,經濟越困難的家庭越願意選擇貸款,但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關於貧困聲問題的調查中,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意外地發現,貧困大學聯考聲對助學貸款的需求呈兩頭細中間粗的“紡錘狀”分佈:

分析認為,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的學生更需要社會的資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為還貸款能力更強,對還貸能力的自信決定了他們更願意申請助學貸款。而對於家庭收入稍高的貧困學生來說,上大學後勤工儉學等方式補貼生活費或者學費的選擇更為突出,畢竟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在該群體中相對較強。

報告披漏的一組資料讓人感到吃驚。調查顯示,截至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是1561餘萬人,其中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學生總數的26%。然而,截至底全部大學生中,獲得助學貸款的比例約為11.4%,約有178萬貧困大學生未能取得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的提供總量和實際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缺口.”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表示.

通過分析研究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正中提出,第一學期學費能否解決決定著貧困大學生大學夢圓或破碎.

在獲得調查資料並根據既有資料的分析基礎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研究認為,在目前的貧困學生中,民族院校的貧困聲比例最高,國家補貼院校貧困生比例較高.

報告顯示,12.7%的貧困生因交不起大學第一年學費可能放棄大學;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不能湊齊大一第一學期的學費,大量考生大學聯考前最擔憂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

盔入大學後,正如前面所說的,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是貧困聲考慮最多的問題,許多貧困生也就將助學貸款作為自己的學費來源.但是問題是,不是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能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也不是每一個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人都是貧困生..貧困生在學費來源上得到解決後,所謂民以食為天,圍繞貧困生的不僅僅是學費問題,還有生活問題,首先他們必須在學校裡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一份貧困生問題調查報告中,據凋查,從家庭收入來看,這些貧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過330元)的佔三分之二.而現在平均每個學舌功能每年學費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日常生活費.

據調查,貧困生的生活費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這217元只能滿足學生吃飯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貧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費在101----300元之間,還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費.而貧困生周圍的同學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開支在300----700元之間,平均576元左右,是貧困生的兩倍.

三、貧困對於大學生的嚴重危害

考上大學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面對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學費,窮孩子和家長們卻樂不起來,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貧困生棄學打工、家長自殺的悲劇。南方週末就曾報道過這樣的事情(《考上大學與己位父親之死》兒子考上夢寐以求的重點大學,父親卻慚愧於無力替孩子湊齊學費。他曾經向老闆索取工錢,未果;借款,被拒。在尊嚴和現實面前,父親選擇了——從七樓跳下)

貧困已經嚴重影響了貧困大學生的身體健康——

高校收費致貧困生激增,三成貧困生無錢回家過年。原因是路費不足或打工湊下學期生活費。今年春節前後媒體的報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由於貧困,不少貧困大學生只好選擇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數職來“拯救”自己。貧困大學生經濟上“捉襟見肘”的窘迫和由此帶來的心理尷尬,往往是外人很難感受到的。

嚴重影響貧困生的生活、學業,損害其身心健康發展。調研表明,貧困生絕大多數基本生活難以保障,其生活狀況遠遠低於學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飯穿衣問題都甚為嚴重,一天只能吃兩頓飯或飢一頓飽一頓的現象在貧困生中很普遍。貧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敘為“五個饅頭過一天,一星期買一次菜,軍訓服裝穿四年”,身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而這些學生因經濟上的重負,導致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由此他們容易產生自卑、抑鬱、焦慮、孤僻等心理問題,部分學生因此成為經濟、身心“雙困生”。

成都高校一位輔導員表示,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來自貧困山區的學生,每到吃飯時,總不情願和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同學一塊就餐,常常單獨一個人隨便買些飯菜對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長期不敢吃肉。她說,社會上的貧富懸殊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深深在大學生身上顯現出來。

而許多高校轟轟烈烈的捐贈、助困活動,或在書本封皮標註“貧困生”,或請貧困生代表上臺接受捐助,場面雖熱,卻使一些學生越發難過。一名女生憤然道:“我就是借錢,也不願意接受貧困捐助”。進入寒假後,為了省錢,更為了避開同學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麵度日。來自大學校園的調查不時撞擊著人們的心靈:貧困生都是勤奮而富有才華的,但因為貧困,他們在奮發學習的同時必須忍受生計的煎熬。他們有的連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細算,由於缺少冬衣,我們時常見到他們在寒風中發抖的身影。最近媒體報道,在許多地方有不少農民家庭“因教致貧”。孩子上學就像賭博,為供養一個大學生,貧困的農民們四處借債,學生畢業後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筆債務將讓他們一生都難以償還。武漢中南財經大學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學生,經常到學校食堂撿別人吃剩下的饅頭,而且一撿就是兩年。她來自農村,她的餐卡消費明細表表明,,她才花了八塊三角五分錢。在南京也發現同樣的事情,結果引起網站眾多的跟貼,社會輿論譁然。

如今的高額學費是的如今的大學裡貧困生階層急劇增多,他們的生存實在讓人擔憂:大學本來是個改變自己和家庭的機會,如今好像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不明朗的就業前景,高的嚇人的學費,由於缺錢導致自己的競爭力明顯不如有錢有關係的同學,長此下去實在是讓人們對大學的前途產生疑惑,交了那麼多錢,我得到了什麼?

在給貧困生帶來身體問題的同時,貧困也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業。

調查顯示:37.3%的貧困大學生有靠勤工儉學補貼生活費的經歷,他們也頗為無奈的表示,經常奔波打工掙錢對正常的學習造成了不少影響。2601%的貧困學生靠親友的資助進行學業,還有11.1%的貧困學生的生活費靠政府的助學貸款等各方面的資助。31.9%的貧困大學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間的家庭佔26.1%。

貧困生的月生活費約為普通學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連最起碼的吃飯問題都無法保證。他們在生活上大多比較拮据,不得不時刻限制著自己生活上各個方面的花費,時常陷入窘境,乃至連學習用品都難以保證。貧困女大學生的調查顯示:有45.6%的貧困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的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大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 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面隊如此大的壓力的同時,貧困生的學習目的大部分都是為了拿獎學金,與此同時,在另一方面他們就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養。從而在以後的就業中,又多了障礙。

貧困使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乃至走向犯罪——

從經濟條件、地區差異、社會風氣等方面客觀地看待貧困生的心態,可分為樂觀型、焦慮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於貧困生對生活事件的認識、評價、解釋和信念不同,因而他們有的有心理障礙,有的沒有。貧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優勢,培養自尊、自強的意識;調整認識,重構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學校和社會應擴大和完善貧困生的支援網路,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貧困大學生承受著比一般大學生更大的身心壓力。他們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千方百計地找機會去打工,同時拼命地學習,以期再得到較高層次的獎學金。打工跟學習爭時間,爭精力,很多貧困大學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發生變化,甚至出現精神病症狀。

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還承受著來自同輩群體的壓力。家庭富裕的同學出手大方,交友廣泛,而貧困的大學生生活拮据,既要學習,又要為生計奔波,沒有經濟實力和精力今昔個更多人際交往,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於是,貧困生容易在心理上產生防衛反應,出現敵對態度和強迫症狀。

另外,貧困生在社會上也由於“寒酸”而倍受歧視、奚落和嘲笑。強烈的自尊心使他們對“金錢至上的社會文化表現出從蔑視到敵視的態度。

性格內向,自卑心理較重,不善於表達,“不和群。一份首都高校貧困大學生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有60%的貧困生因貧困而感到羞愧難當;22.5%的貧困生感到很自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並不可抑制地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貧困生不願在因特網或其他每體上公開求助,不願意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生活相當封閉;40%的貧困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受到打擊;近20%的貧困生由於貧困而對社會持極端的觀點,影響了心理健康。

四、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南方週末曾刊登過這樣報道《畢業陷學債泥潭 就業如鏡花水月》,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深刻描敘了西部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同樣的大學學費,在西部,這相當於一個強勞動力35年的收入

同樣的就業壓力,在西部,這或許意味著多年待業靠搬磚頭謀生

知識沒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相反可能加劇了他們的困境

這一切,急需引起社會各界的警惕和關注

,全國普通高校招生504萬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有教育專家分析,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只用4年時間就走過了美國27年的歷程,堪稱壯舉。

如此快速的擴招,在給更多人上大學機會的同時,後遺症也難以避免地開始頻頻發作,在西部貧困地區症狀更為明顯。

與經濟條件好的學生相比,貧困畢業生多來自窮鄉僻壤或城鎮低保家庭,沒有可恃的經濟基礎;沒有可依靠的“人脈”,只能靠自身奮鬥;免得不菲的就業成本,揹負著個人的夙願、家庭的寄託,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

因此,貧困畢業生的就業行為取向顯示出迫於生計、更為務實的特點。

——畢業後發展的選擇。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貧困生更趨向儘快分擔家庭的重擔,回報自己的家人。因此,貧困生考研比例明顯低於非貧困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了直接就業。筆者對華中地區10所高校所做的專題調查表明,應屆畢業貧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貧困生低40%左右。

——就業地的選擇。大多樹貧困生迫於生計,往往對爭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過高奢望,期望值較低。據筆者多年的工作觀察與去年的調查表明:貧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職成功的比例明顯低於非貧困生,而到西部地區和基層單位就業,包括參加省資教行動計劃的比例明顯高於非貧困生。

——職業的選擇。非貧困生在職業的穩定性方面要求教低,他們更偏好去機制比較靈活的企業單位求發展,青睞外企,中外合資或民營企業。而家庭狀況不佳,擁有社會資本較少的貧困畢業生,更傾向與選擇去比較穩定的黨政機關與 事業單位。

——求職的行為模式。貧困學生的求職常呈現為兩種極端方式:一部分學生為“先行者”,認為自己無所依恃,早早即活躍在雙向招聘等活動中,積極推銷自己,一有接茬單位就很怕失去機會,很快提筆簽約,這種情形常見之於貧困生中綜合條件相對較好者。而另一部分自覺條件較差的貧困生,又常常認為一無家長出面相助,又缺求職盤纏資費,加之遭遇用人單位冷臉,此後便不免長吁短嘆,甚至坐以待“畢”。

貧困生就業行為心理成因分析

如果說,貧困不只是單純的經濟困難的話,那麼,大多數貧困生在就業階段的弱勢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使然。

——國家整體就業形勢的壓力。我國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生產力水平不高,就業形勢嚴峻。我國農村現在至少有1.5億剩餘勞動力,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湧入城市謀生。過去作為用人大戶的國有企業,現在為適應市場競爭,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各機關團體、事業單位都面臨著精簡機構、人員裁汰的壓力,接受畢業生的數量也十分有限。在就業形勢普遍緊張的情況下,加之高校連年擴招,大學生就業不能不受到影響,原來的“考上大學就有了鐵飯碗”的就業情形已一去不復返,就業已成為當今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憂心忡忡的第一要務。

——用人單位公正選才方面的缺陷。隨著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日益為求職擇業的學子們所熟悉。但在平等競爭的用人機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學生背後的各種社會關係對其就業常有著很大的影響。一些地方或單位領導常優先招錄與自己有關係的人。這樣就使得那些既無關係又無後臺的貧困學生多半隻能求職無門,望洋興嘆,進而使初涉世事、心理準備不足的他們心靈受到衝擊和傷害,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與心理。

——“貧困心理”的影響。貧困作為一種生存狀況,給了貧困學子以深深的精神束縛,一種是恐懼貧困。由於對品論刻骨銘心的體驗,不少貧困生將擇業作為自己告別貧困的最後機會,一心要“跳出農門”,不願意下基層、到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害怕到了不理想的單位丟了面子,害怕單位解散或倒閉使自己再陷貧困。二是老實不激進。由於貧困生多年來接觸到的是正統教育,面對接濟救助,潛意識地認為應“感謝生活”,於是求職時得過且過,偶有所獲即裹足不前,不再去嘗試與追求。因此,許多就業機會與貧困生們擦肩而過。

五.貧困大學生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前,中國高等教育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國家統包了個人的高等教育與生活費,

因此貧困生問題儘管事實存在但未得以顯現。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特別是實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制度改革以後,高等教育部分費用由個人、家庭負擔,於是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具體來看,目前中國高校貧困生問題凸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 社會原因是貧困大學生產生的根本原因

由於我國社會生產力仍較落後,教育基礎薄弱,教育總體水平仍欠發達。,首份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中指出,我國目前仍處於教育欠已開發國家行列,其中一重要體現是,公共教育支出佔gdp比例低於4%。這一狀況說明,我國的本科生教育不可能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實行免費也不能在短時期內實現。

在中國,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和城市,也有了免費義務教育的試點。《北京晚報》報道,北京市170萬中國小生將成為北京歷史上第一次免費義務教育的受益者,開學報到一分錢的學雜費都不用帶,全部由財政“埋單”。

二、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儘管教育投入總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卻很低。近幾年來,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總量有了較大的增加。,全國教育投入總量達5480億元。這一數額,比的4638億元增加842億元,增長18.2%;比1997年的2532億元增加2948億元,增長116.4%。1997年至,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達16.7%。

三、由於我國教育體制仍不健全,教育領域內仍存在的教育亂收費等問題傢俱了貧困生的負擔。,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等七部委聯合進行了教育亂收費專項治理工作。全國累計取消教育違規收費專案2824項,降低收費標準1316項,涉及金額18.87億元;制止強行徵訂教輔資料和降低教材價格,減輕學生負擔6.12億元;各地共查處教育亂收費問題8539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606人……

四、家庭貧困是產生貧困大學生的直接原因。地區經濟發展失衡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有統計表明,目前高校大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同時,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儘管國家已經盡最大力度採取了多種措施,末,僅國有企業下崗未實現再就業工人數就為410萬人;”現在整個就業形勢還比較嚴峻,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前兩年有所降低,大體上在30%到40%之間”.自1980年代以來日漸擴大的社會貧富差距也無可避免地體現在校園裡.我國社會中,傳統農村家庭和普通城鎮家庭佔絕大多數,這些家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脫貧致富,貧困大學生問題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徹底的解決。

第二、教育產業化是貧困大學生問題產生的直接根源。

刻育體制改革,高校教育產業化,學費越收越多,生活費用越來越高,公寓費也日益見長。1996年以來,我國各類高校普遍“並軌,儘管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收費標準有所不同,但學生人均年繳費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點院校熱門專業則高達萬元,再加上住宿費、生活費等,培養一個大學生年平均費用為1萬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難支付,貧困家庭則更難承擔,從而導致高校貧困生人數不斷加大。隨著高校在校生數量的快速增加,貧困生的絕對人數也不斷上升,全國大學生中貧困生的比例達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為10%~15%,而在一些邊遠地區和山區,貧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佔到一半的比例。近幾年,政府、教育部門、高校和全社會都在關注和幫助貧困生,但關注和幫助主要集中在經濟層面。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起比率幾乎是世界之首。不少農民和城鎮普通職工家庭“因教致貧”,為供養一個大學生,他們四處借債,傾家蕩產。以北京師範大學為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低於150元的比例從16%激增到41%,在北京,每月150元的生活費將意味著什麼呢?

第三、助學體系尚不完善,難從根本解決問題

自1987年以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於建立一種比較完善的資助困難學生的政策體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種以“獎、貸、助、補、減、免”為主要內容等多種方式助學體系。各高校、社會各界也以多種方式資助貧困生。應該充分肯定,我國高校貧困生助學工作盡了相當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對於日益擴大的貧困生需求,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助學工作及其體系仍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夠強有力的、穩定有效的工作機制,因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貸學金制度不健全,學生貸款難。面對逐年迅速增長的貧困生總數和獎、助學金等的侷限,貸學金本應該成為解決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的基本途徑。但遺憾的是,現在對貧困生的貸款比例、數額和次數等都有諸多限制。規定,貧困生的貸款比例不得超過在校學生數的20%,每年可貸款不超過6000元;且貸款手續繁雜,時間、條件等障礙重重,使本已很少能申請的貧困生中往往只有12%~30%的人能夠申請成功。而且,在校生只能一次性貸款,如四年學業期間中途突遭家庭、疾病等變故,則不能再次貸款;對於本科畢業繼續攻讀研究生的貧困生,如本科貸款不先償還,則研究生期間不能再貸,使其學業難以為繼。

廄者從北京部分高小的學生貸款管理部門瞭解到,今年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三所知名高校,大部分學校的助學貸款都處在暫停階段。高校的貧困生都面臨著下學期開學的困難,因為銀行都基本上停止向高校學生貸款。儘管老生逃避還貸是直接的原因,但深層的原因恐怕更多。現在銀行強行停貸,儘管有其道理,但仍然有欺騙眾人之嫌疑。眾所周知,中國各銀行的呆帳壞帳主要不是學生貸款還貸低所造成的,而主要在於政府的一些官員亂上馬形象工程,奸商乘機搞虛浮的房地產泡沫所造成的。試想,學生每年的欠款不足100億,而一個專案所造成的不良信貸可能高達千億。

每當要拯救經濟危機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將代價最大限度地轉嫁到窮人身上。高校教育產業化,增加了求知學習的成本,增加了本不富裕的中國公民的負擔——特別是農民學生的負擔,可是否加大了高校的教學質量,是否提高了教學水平,是否增加了國家教育的整體水平?還是花費在政績上、貪腐上、公飽私囊上呢?現實是殘酷的,無論你是否相信,但眼見為實,高校的高樓越來越多,先生們的薪水越來越高,管理者的腰包越來越鼓,學生的腦子越來越空。

各級各類獎、助學金只能滿足極少數貧困生的需求。雖然目前國家和學校設有各種獎、助學金,但由於“獎優”和“助貧”界限不清,未能 切實祈禱獎優、助貧的作用,且補助金額只能應急,操作上也不夠規範。各種獎學金主要針對學習優秀生,而貧困生卻常因經濟、身心多重負擔而影響學業較大,較難獲得獎學金。據統計,貧困生佔獲獎者比例不超過 10%。如貧困生能獲得當年獎學金,獎金數額也僅為150-1000元;各高校儘管盡最大的努力拿出5%~10%的學費作為勤工儉學的基金,盡能為20%的學生提供助學的機會,且每人每月僅50-100元。新實施的國家獎學金制度,雖然額度較其他獎學金大得多,獲一等獎學金者6000元/年,二等獎學金者4000元/年,另外所在學校減免其當年的全部學費,但因其級別高、競爭大,對貧困生來說難度則更大。據統計,特困生佔獲獎者比例不超過5%。

獲得減免學雜費和專門補助的貧困生比例更小,多數學校僅限於5%的特困生。這不僅難以滿足日益擴大的貧困生需要,而且由於所減免的學費要由學校承擔,給學校辦學也造成了沉重的經濟壓力。

第四,貧困大學生的產生,學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視

一、一些貧困生自立程度較低,技能較差,使靠自立解決部分學費和生活費難以實現。由於校園環境的侷限性和高校“打工”崗位不足,勤工助學渠道一直不很暢通,嚴重製約了其作用的發揮;走出校園,發掘社會資源也不理想。儘管有些貧困生大學聯考成績並不低,但自立程度、各方面實踐能力卻較差。

我們羨慕已開發國家中很多孩子很早就學會了自立,我國社會也不乏一些邊上學邊做兼職、讀書階段就賺了一大筆錢的學生。但必須承認的是,在我們周圍,更多的是能力一般或較差的學生。也許考試時他們各門功課成績也都不錯,但當面臨一份只須具備簡單專業素質就能勝任的工作時,卻只有望之興嘆。

二、某些貧困生學習成績不佳,影響了其克服貧困的機會。貧困生大多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又未必都如此。我身邊就不乏一些家庭確實貧困,學習成績也確實較差的同學。得不到獎學金倒也無妨,事實是還要常常去交補考費、重修費。“人窮志不窮”,可憐有些孩子似乎連志氣也沒有了,有時真的讓人不解。

三、少數貧困生不盡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劇了其貧困的程度。貧困生大多生活簡樸,捨不得花半分錢,也未必都如此。從農村進入城市,在都市的霓虹閃爍、喧囂絢麗中,在各種各樣的誘惑下,一些原本淳樸的孩子也易迷失方向。嚮往城市豐富的物質生活是正常心理,而沒有錢,卻依然要去攀比、去享受,卻是可怕的事情。有個別學生,家庭條件本就不好,自己偏又迷戀上網路遊戲,甚至沉於其中而不能自拔。偶爾玩一兩次尚可,沒有抑制地去玩,久而久之,這無疑又是筆不小的消費。

六、小酷

綜上所述,貧困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在農村,大學的學費支出

成為了農民的主要負擔,從而與農民問題又聯絡在一起;貧困大學生在將國家助學貸款作為學費來源以後,從而又引發的助學貸款的申請的問題,進而涉及到整個貸款體制的問題;貧困大學生畢業以後能不能按照約定償還貸款,又會引起以後的助學貸款的發放問題;四年大學畢業以後,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貧困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還要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學業的完成上又將面臨與常人不同的困難,有些貧困生過於看重獎學金,從而忽略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引起貧困生就業難的問題。貧困不僅僅給大學生帶來的是經濟問題,還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與大學生犯罪也息息相關。貧困大學生問題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問題,它的解決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努力與幫助,同時,我認為更加重要的是,貧困大學生應該要一個健康的心態,一顆感恩的心,“人窮志不窮”努力學習,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回報家庭。

【第3篇】關於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課程,學生反映強烈。北方交通大學是我國率先開展電子商務教學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開設了《條碼技術與電子資料交換(edi)》的選修課,1996年該課被列為物資管理和國際企業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新制訂的九八級教學大綱中,《電子商務》被列為管理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

在教學實踐中,北方交大已經形成由教師的電子教案、學生的電子作業、互動式的遠端網路教學系統以及電子商務網路案例教學模擬試驗等構成的全方位多媒體教學體系。作為教育部遠端網路教育試點,已經在因特網上實現了“電子商務”課程的遠端網路教學。

“電子商務”是北方交大學生們的熱門話題之一。那麼,在校大學生們是怎樣看待電子商務這個問題的呢?1999年底,由與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商務協會共同對北方交大的在校學生做了有關電子商務的問卷調查。

調查採用書面問卷形式,受訪大學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20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各個年級,涵蓋了電信、經濟、管理、法律、運輸等多個專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調查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你知道什麼是電子商務嗎?

2、你能就電子商務對社會的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嗎?

3、你能說出電子商務的一般流程嗎?

4、你知道什麼是edi嗎?

5、你對電子貨幣瞭解嗎?第二部分是獲得電子商務的途徑,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除了上課外,平時你從哪些方面瞭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依次舉出三種途徑)。

2、請列出你閱讀電子商務論文的具體報刊名稱。

3、你參觀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嗎?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資料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

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為電子商務對社會有很大影響的佔23;認為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佔46;認為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佔31。這一方面說明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為冷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佔32,mba佔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管理為主。

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但是所佔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瞭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

在對電子貨幣的調查中,僅有1人在網上使用過電子貨幣。本科生中僅有9人表示對此作過專門的研習,而且都集中在計算機專業和資訊通訊專業。

研究生中也僅有4人表示自己曾鑽研過此類問題。另有10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這個數字是相當低的,僅佔總人數的2。

電子商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在涉及到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金融電子化與貿易安全上,電子專業、法律專業的學生有獨特的優勢,但尚未引起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視。就目前而言,真正認識到電子貨幣與自己已經很近的學生並不多,對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學生更少。

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瞭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科生是通過計算機類的雜誌

(43)和報紙

(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並不多。調查資料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閱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眾的宣傳方式仍是以面為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並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網際網路世界》、《資訊與電腦》、《中國計算機使用者》、《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過進一步調查瞭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

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佔的比例超過15。

最後,在沒有任何組織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動去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從中瞭解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應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都十分感興趣,不少人通過閱讀課外資料或參加展覽瞭解電子商務,有目的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

但是,他們缺少系統全面的學習。在電子商務成為21世紀貿易主要手段的趨勢下,電子商務的普及與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層樓,將會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壯大。

【第4篇】關於貧困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一、大學聯考之後的困擾

也許是長期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廣大中國家長的心裡仍然存在著這樣一種想法:“學而優則仕”,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就有能力,學習好就意味著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在城裡人的腦子裡這種想法尚且流行,更別說在知識,經濟普遍不發達的農村,只有把學上好了才有出路,這種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對於家庭不富裕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更成了他們擺脫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從小到大班裡學習成績好的好像總是那幾個,而且那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領家庭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還要少,而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於孩子的讀書上。這些貧困生從小就被灌輸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過上好的生活,才能擺脫貧困,擺脫做農民的命運。因此這些貧困生在學校裡面的成績一般都很優秀,他們將讀書不僅僅是看成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的是他們走出貧困的一種手段。但這也只是總體情況,並不是每一個貧困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優秀的,這一部分的貧困生由於家庭的貧窮只好帶著他們的讀書夢,並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實現,從而這種思想不斷地繼承下去。

由於貧困,這些學生們在擇校時,儘管自己的分數很高,他們考慮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轉移到學校的學費多少上,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暑期,我深入農村接觸了不少貧困生,他們之中有成績非常好的,也有大學聯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時候,是個早晨,我走了大概三個小時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過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後,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見了一座用黃泥製成的土磚建築的房屋。進去以後,林青(化名)和他母親熱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個挺活潑的人,很健談。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書。

“我填志願時,只考慮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個太差的大學,另一方面,學費是一個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選擇西北方向的學校,我不希望給家庭帶來更多的負擔。”

林青在大學的成績不錯,接連四個學期都拿了獎學金,林青還有一個妹妹在讀高中。據林青的母親說,林青的父親在外務工,她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千塊錢。除掉家裡的日常開銷,根本就無力供兩個孩子讀書。林青在無奈之下只好申請了助學貸款。在農村似乎家家戶戶都除了務農之外,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沒事的時候就摸錫紙,據說一打錫紙大概有一千多張,可以賣10元,平均一下,一張錫紙還不到一分錢,一天下來摸的熟練的也就一百來張。不光是這樣,夏天的時候錫紙由於高溫,常常會發出一種刺鼻的氣味。林青的母親沒事的時候也就靠這個賺點錢,另外還製作一點香找人代銷。就是這樣也還不能滿足林青的大學學費,更不用說生活費了。林青在大學裡,不光要學習,還要做兼職。

“我這個學期帶了兩份家教,勉強能夠安排好時間,使學習與工作能夠同時進行。“

對於林青這樣的學生來說,學費問題是家裡的主演負擔。但他總算是金榜題名,跨進了大學的大門。同時對於那些家庭狀況不好,學習成績又不怎麼理想的學生來說,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了。

這樣的情況在我身邊就有很鮮活的例子。

儲娜(化名)

是我小時候的玩伴,我們從小在一起長大,她比我低一個年級。

她現在是宿州師範專科藝術系的一名學生。讀高三時,她的父親由於乙肝,最後演變為肝硬化,治療無效死亡。父親去世之前,家裡的主要開支除了用在兩個孩子的學費和家裡的日常開銷外,大部分用在了儲娜父親的治療上,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僅僅就是儲娜母親經營的一家小鞋店。xx年大學聯考儲娜沒有達本科線,在高中時儲娜學的一直都是藝術,所以大學聯考的時候她參加的是藝術類的考試,分數下來以後,儲娜沒有達本科線,但是她也不想從此就失去讀書的機會,於是她報考了一所大專院校的藝術專業。眾所周知,藝術類專業的學費一直很高,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儲娜每年的學費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們這樣的家庭能夠承受的,不光是儲娜,還有儲娜的弟弟,他今年讀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讀高三了……”

“畢業以後也不知道就業情況怎麼樣……”

在大學聯考這種體制和氛圍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願,還是招生人員的一個小小選擇,決定的卻是一個人的一生。這份名為《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的公益調查結論顯示,xx年,有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湊不齊學費。報告稱,包括生活費在內,平均每年每個貧困大學聯考學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於他們的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超過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總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達 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內。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一位官員尖銳地指出:“如果說大學聯考是進入大學校門不可迴避的門檻,那麼對於那些貧困家庭而言,大學學費則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隱性門檻。籌措學費的困難,甚至遠遠超過大學聯考的困難,現在,6成順利通過大學聯考的學生正面臨這道比大學聯考更難跨越的隱行門檻。大學新生的貧困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超越教育範疇的社會問題。”

二、進入大學之後的困擾。

今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下大力氣構築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原來為家長揪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貧困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經有了較大改觀。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國家助學貸款。但是這項措施實施的到底怎麼樣?有沒有真正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問題呢?

過去,助學貸款政策為解決貧困大學聯考生的大學經濟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通常人們認為,經濟越困難的家庭越願意選擇貸款,但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關於貧困聲問題的調查中,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意外地發現,貧困大學聯考聲對助學貸款的需求呈兩頭細中間粗的“紡錘狀”分佈:

分析認為,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的學生更需要社會的資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為還貸款能力更強,對還貸能力的自信決定了他們更願意申請助學貸款。而對於家庭收入稍高的貧困學生來說,上大學後勤工儉學等方式補貼生活費或者學費的選擇更為突出,畢竟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在該群體中相對較強。

報告披漏的一組資料讓人感到吃驚。調查顯示,截至xx年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是1561餘萬人,其中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學生總數的 26%。然而,截至xx年底全部大學生中,獲得助學貸款的比例約為11.4%,約有178萬貧困大學生未能取得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的提供總量和實際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缺口.”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表示.

通過分析研究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正中提出,第一學期學費能否解決決定著貧困大學生大學夢圓或破碎.

在獲得調查資料並根據既有資料的分析基礎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研究認為,在目前的貧困學生中,民族院校的貧困聲比例最高,國家補貼院校貧困生比例較高.

報告顯示,12.7%的貧困生因交不起大學第一年學費可能放棄大學;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不能湊齊大一第一學期的學費,大量考生大學聯考前最擔憂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

進入大學後,正如前面所說的,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是貧困聲考慮最多的問題,許多貧困生也就將助學貸款作為自己的學費來源.但是問題是,不是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能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也不是每一個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人都是貧困生..貧困生在學費來源上得到解決後,所謂民以食為天,圍繞貧困生的不僅僅是學費問題,還有生活問題,首先他們必須在學校裡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一份貧困生問題調查報告中,據凋查,從家庭收入來看,這些貧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過330元)的佔三分之二.而現在平均每個學舌功能每年學費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日常生活費.

據調查,貧困生的生活費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這217元只能滿足學生吃飯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貧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費在101----300元之間, 還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費.而貧困生周圍的同學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開支在300----700元之間,平均576元左右,是貧困生的兩倍.

【第5篇】抗日勝利70週年關於貧困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關於貧困大 一、大學聯考之後的困擾

也許是長期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廣大中國家長的心裡仍然存在著這樣一種想法:學而優則仕,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就有能力,學習好就意味著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在城裡人的腦子裡這種想法尚且流行,更別說在知識,經濟普遍不發達的農村,只有把學上好了才有出路,這種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對於家庭不富裕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更成了他們擺脫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從小到大班裡學習成績好的好像總是那幾個,而且那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領家庭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還要少,而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於孩子的讀書上。這些貧困生從小就被灌輸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過上好的生活,才能擺脫貧困,擺脫做農民的命運。因此這些貧困生在學校裡面的成績一般都很優秀,他們將讀書不僅僅是看成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的是他們走出貧困的一種手段。但這也只是總體情況,並不是每一個貧困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優秀的,這一部分的貧困生由於家庭的貧窮只好帶著他們的讀書夢,並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實現,從而這種思想不斷地繼承下去。

由於貧困,這些學生們在擇校時,儘管自己的分數很高,他們考慮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轉移到學校的學費多少上,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暑期,我深入農村接觸了不少貧困生,他們之中有成績非常好的,也有大學聯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時候,是個早晨,我走了大概三個小時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過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後,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見了一座用黃泥製成的土磚建築的房屋。進去以後,林青(化名)和他母親熱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個挺活潑的人,很健談。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書。

我填志願時,只考慮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個太差的大學,另一方面,學費是一個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選擇西北方向的學校,我不希望給家庭帶來更多的負擔。

林青在大學的成績不錯,接連四個學期都拿了獎學金,林青還有一個妹妹在讀高中。據林青的母親說,林青的父親在外務工,她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千塊錢。除掉家裡的日常開銷,根本就無力供兩個孩子讀書。林青在無奈之下只好申請了助學貸款。在農村似乎家家戶戶都除了務農之外,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沒事的時候就摸錫紙,據說一打錫紙大概有一千多張,可以賣10元,平均一下,一張錫紙還不到一分錢,一天下來摸的熟練的也就一百來張。不光是這樣,夏天的時候錫紙由於高溫,常常會發出一種刺鼻的氣味。林青的母親沒事的時候也就靠這個賺點錢,另外還製作一點香找人代銷。就是這樣也還不能滿足林青的大學學費,更不用說生活費了。林青在大學裡,不光要學習,還要做兼職。學生的調查報告

我這個學期帶了兩份家教,勉強能夠安排好時間,使學習與工作能夠同時進行。

對於林青這樣的學生來說,學費問題是家裡的主演負擔。但他總算是金榜題名,跨進了大學的大門。同時對於那些家庭狀況不好,學習成績又不怎麼理想的學生來說,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了。

這樣的情況在我身邊就有很鮮活的例子。

儲娜(化名)

是我小時候的玩伴,我們從小在一起長大,她比我低一個年級。

她現在是宿州師範專科藝術系的一名學生。讀高三時,她的父親由於乙肝,最後演變為肝硬化,治療無效死亡。父親去世之前,家裡的主要開支除了用在兩個孩子的學費和家裡的日常開銷外,大部分用在了儲娜父親的治療上,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僅僅就是儲娜母親經營的一家小鞋店。05年大學聯考儲娜沒有達本科線,在高中時儲娜學的一直都是藝術,所以大學聯考的時候她參加的是藝術類的考試,分數下來以後,儲娜沒有達本科線,但是她也不想從此就失去讀書的機會,於是她報考了一所大專院校的藝術專業。眾所周知,藝術類專業的學費一直很高,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儲娜每年的學費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們這樣的家庭能夠承受的,不光是儲娜,還有儲娜的弟弟,他今年讀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讀高三了

畢業以後也不知道就業情況怎麼樣

二、進入大學之後的困擾。

今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下大力氣構築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原來為家長揪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貧困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經有了較大改觀。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國家助學貸款。但是這項措施實施的到底怎麼樣?有沒有真正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問題呢?

過去,助學貸款政策為解決貧困大學聯考生的大學經濟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通常人們認為,經濟越困難的家庭越願意選擇貸款,但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關於貧困聲問題的調查中,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意外地發現,貧困大學聯考聲對助學貸款的需求呈兩頭細中間粗的紡錘狀分佈:

分析認為,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的學生更需要社會的資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為還貸款能力更強,對還貸能力的自信決定了他們更願意申請助學貸款。而對於家庭收入稍高的貧困學生來說,上大學後勤工儉學等方式補貼生活費或者學費的選擇更為突出,畢竟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在該群體中相對較強。

國家助學貸款的提供總量和實際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缺口.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表示.

通過分析研究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正中提出,第一學期學費能否解決決定著貧困大學生大學夢圓或破碎.

在獲得調查資料並根據既有資料的分析基礎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研究認為,在目前的貧困學生中,民族院校的貧困聲比例最高,國家補貼院校貧困生比例較高.

報告顯示,12.7%的貧困生因交不起大學第一年學費可能放棄大學;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不能湊齊大一第一學期的學費,大量考生大學聯考前最擔憂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

進入大學後,正如前面所說的,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是貧困聲考慮最多的問題,許多貧困生也就將助學貸款作為自己的學費來源.但是問題是,不是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能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也不是每一個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人都是貧困生..貧困生在學費來源上得到解決後,所謂民以食為天,圍繞貧困生的不僅僅是學費問題,還有生活問題,首先他們必須在學校裡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一份貧困生問題調查報告中,據凋查,從家庭收入來看,這些貧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過330元)的佔三分之二.而現在平均每個學舌功能每年學費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日常生活費.

【第6篇】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寒假期間,我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做了一番調查,在這十多天的調查中,我瞭解了現在農村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我採訪了一些農戶和村幹部,我對農村中的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首先就是農村中的教育問題。因為從三年前農村中就開始執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段家庭貧困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免費提供教科書,免收雜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這走又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實的比較到位.副村支書***說: 為了響應中央號召,我們村為中國小免費發放教科書和免雜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擴大我省“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費發放教科書資助範圍,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同時免除雜費。“兩免”標準為:國小每生每期80元,國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費制”標準,除中央財政負擔的免費教科書資金外,其餘資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各負擔一半.

2.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在“兩免”資助範圍內,對貧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間補助生活費,每生每天補助1元。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可逐步落實,xx年受資助面要達到貧困寄宿生的80%,xx年達到100%,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負擔。老百姓都說這是一件好事啊。這是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利國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確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第二個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就是免交農業稅。皇糧國稅,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糧”一詞,仍是中國農民的口頭禪。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以犧牲農民收入、農村發展的代價進行了城市工業化建設,導致城鄉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經濟增長的“大蛋糕”中,占人口總數絕大多數的農民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反而在某些方面還遭受著嚴重的“不公”。比如在稅制方面,城市和農村一直實行的是“雙軌制”,廣大農民的稅負長期高於城市居民。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專門面向農民徵收農業稅的國家,總稅率達百分之八點四。隨著城鄉貧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農業稅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取消農業稅,還在於它破除了對農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眾對這項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興。 村民***告訴我,他家有4口人,耕種3畝地、70株橄欖,還做些生意,年收入2萬元左右。他說:“現在農民享受這麼多優惠政策,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親民、愛民。我們對黨和政府的農村政策由衷地擁護!”村黨支部書記***告訴我,從xx年起,村民們免交“三提五統”,去年又免交種糧耕地農業稅,今年起全面免交農業稅,全村農民每年減輕負擔38萬元,基本達到“零負擔”。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xx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100元。這對我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農村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農民的就醫問題。農民就醫是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問題。我認為應當趕快解決這一問題。,農民就醫難主要表現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還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貧,或者因病返貧。對此,各級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和努力,也確實加大了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進一步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定好位,找準位置,使其真正起到初級醫療衛生保健的功能;

第二、要建立農民看病的統籌制度,對於一些特困患者,政府應該考慮解決部分款項,減免他們的就醫負擔,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第三、要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條件、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可以選派一些有培養前途的大學聯考分數較低的高中畢業生送醫學院校進行培養,入學前與他們簽定合同,畢業後回農村基層衛生院工作。

有條件的縣、市醫院還可以定期為農村培養實用性醫療人才,進一步充實農村醫療隊伍;第四、要增強責任感,進一步關注農民兄弟的身體健康,有條件、有優勢的醫院和醫護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地開展各種有利於農民就醫的活動。 這就是我在這次社會時間中的調查所的得,農村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政府應該儘快解決,決不能姑息。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的收穫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遠見、有決策的農民所感動,更被他們的勤勞、樸實的品質所折服。感受也很多 。我也感受到了農民的樸素和勤勞。總之,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對中國的農村建設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了自己的學習熱情,真正達到了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目的。

關於網路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

【摘要】:本次調查是為了瞭解網路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

網路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本次調查通過採訪調查的方式,通過對本學校的大學生採訪更深刻體會到網路給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背景:我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考試安排,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選題有老師提供;要求報告數應在xx左右,文必須用手寫 ;報告所用材料必須是通過調查所得,真實可靠;凡整篇或大段抄襲他人或下載網上材料,一律按不及格處理。

目的:為了貫徹落實學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考試安排要求,我做了關於網路對大學生的影響的調查報告,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加強學校對大學生上網的監督,增強我們大學生對網路的正確認識,正確,安全地使用網路,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努力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讓我們大學生都有一個優良網德,還我虛擬網路一片潔淨的天空。

二.調查物件及範圍。物件:從性別來看:女生佔50佔%,男生佔50%從年級來看:大一佔60%,大二佔20%,大三佔20%範圍:我校學生 三.調查方法及內容應為是以問答的採訪方式,以下為採訪的主要內容1. 請問您是大幾的?2. 您經常上網嗎?3. 您上網主要是幹什麼?4. 你一天平均上多久?5. 您通宵過沒有?6. 您覺得上網對你的好處大還是壞處大?7. 如果一週不上網您有什麼感覺?四.資料結果及分析1.調查結果:女生每天上網人數僅佔10%,男生佔60%。女生上網8%是為了聊天或看電視,1%是玩網遊,1%為了學習。男生55%是為了玩網路遊戲,只有4是為了聊天或其他,僅1%是為了學習.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玩網遊已成為大多數大學生的選擇。

2.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原因

對於玩網路遊戲的原因可以說是多種多樣。 經過統計,認為是由於沒事做帶來的時間空虛,來到大學後使自己喪失了奮鬥目標,失去了進取心的人佔79%。

認為大學生玩網路遊戲與大學相對鬆散的管理模式有關的人佔1%。他們認為由於大學管理制度相對鬆散,更側重於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和管理,對於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同學而言,無疑是多了許多的自由空間。由於不知道如何科學地安排這些時間,於是這些學生就被網路遊戲所吸引。

有10%的人認為,對網路遊戲的熱衷完全是出於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壓力的逃避。這些人認為,高中期間,受老師的影響,把考大學看成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把大學生活想象的非常美好。但來到大學後才知道顯示與理想的差距,這就和大學的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造成失落感的增強。而且,有的同學由於大學聯考成績的影響,沒能進入自己所理想的專業,為此也對現實非常的不滿。還有的同學,家庭生活不美滿、同舍友關係緊張以及同自己女朋友(男朋友)感情出現危機都不同程度地給他們帶來了壓力。還有就是學校的環境的影響,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好,久而久之,喪失進取心.出於種種原因,他們就將時間和精力投注於網遊之中。

另外,還有6%的同學認為他們可以在網遊結交世界各地的人,感受不同人的影響感覺置身其中感到很快樂這個特點也是他們長期迷戀於網路遊戲的原因之一。

還有,還有4%的同學認為,玩網路遊戲所能夠給他們帶來的現實利益也是一個原因。有的人玩網遊可以獲取收益,在遊戲中。

3.網路遊戲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調查中,每個調查物件都承認網路遊戲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學習、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經濟狀況。

在學習方面,有30%的同學認為玩網路遊戲使他們無心學習,一到期末就想到如何才能及格,最後幾周就在這種壓力之下度過。

在身體健康方面,有40%的同學提到,由於玩家一旦沉溺於遊戲,往往會接連幾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坐在電腦跟前,更多的是乾脆通宵。也有的是晚上上網,白天睡覺,嚴重破會了人的生理規律,最終影響到身體健康。最終也無心學習.

有10%的同學提出,由於網路遊戲中有暴力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殺人和踢人,他們在這種暴力中感到心裡上的快感,心裡健康受到嚴重侵蝕。甚至可能引發犯罪.

有20%的同學談到,對網路遊戲的痴迷使得玩家喪失了進取的目標和奮發圖強的鬥志,更失去了做別的事情的興趣。他們完全迷失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

最後,還有10%的同學提出,由於玩網路遊戲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錢,尤其是對於那些新手而言,技術不熟練會導致他們要花費較多的錢來提高自己的裝備。而大學生的錢主要來源於家裡,這勢必給那些經濟條件不太寬裕的家庭增加了一些經濟負擔。有些學生寧願拿吃飯的錢網遊戲,衝點卡。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

4.大學生對網路遊戲的態度和建議

在我看來,網遊既有好處又有壞處,但總的來說是弊大於利的雖然 有的同學認為它也可以帶來很多積極的作用,例如記憶力的加強,反應力的鍛鍊,團隊精神的培養,學習壓力的緩解,等等。而且,網路遊戲的發展在增加我國的經濟收入和網路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對於網路遊戲不能完全反對

在消除網路遊戲的消極作用方面 , 我覺得應當對網路遊戲這個產業進行規制。,有應當進行立法來規範網路遊戲,如對暴力和色情遊戲進行禁止等等。還有更應當從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在大學,關鍵在與學校的管理,應當多和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的心理需求,多做疏導工作,幫助大學生認清現實和虛幻,增強他們的自控力,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他們的求真務實精神,培養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習環境。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深刻了解了 “we are the lost generation “的含義了。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肩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承擔復興國家的使命。我們應有勇氣說“we are not the lost generation”。

關於大學生的戀愛觀調查報告

愛情,人類永恆的話題。從大學生的戀愛觀出發,立足問卷調查,以大學生戀愛觀為主題,用真實資料分析大學生戀愛特點,探究影響大學生戀愛心理和戀愛行為的主要因素。本次調查的目的是讓我們瞭解自身所形成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觀;調查

愛情,多麼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及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物件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採用自編的《關於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 研究物件。本次調查選取了周圍國中和高中同學朋友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40份,回收39份,有效率為97.5%。

3. 調查時間為xx年2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綜合四個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戀愛觀,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擴充套件,社會閱歷的增加,大學生的戀愛觀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現實。大一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開始覺得原來愛情也有苦澀的味道,但還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餘,進入大三後,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最後到大四的學生更加理性的對待戀愛,戀愛觀趨向成熟。

三、大學生戀愛觀及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戀愛心理特徵

1. 性愛的好奇心理。由生理髮育成熟導致的性衝動與性親近要求的產生而形成。

2. 急於求成的佔有心理。與高校聚集著才華、風度、美貌於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圍直接相關。有些男大學生固執地認為:畢業後還沒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別人挑剩下的。

3. 依賴心理。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屬於“情感寄託型”的戀愛動機,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補償心理。由功利型的戀愛動機所引發,即希望在所愛的人那兒獲得社會地位、經濟等方面的補償。

5. 遊戲人生心理。其戀愛動機是: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慾望,尋求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甚至發生了婚前性行為,他們見一個愛一個,玩一個丟一個,完全是一種遊離於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費。

大學生這個特殊社會群體,今後的生活還會動盪,畢業分配和就業還是個未知數,即使獲得了真愛,畢業後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學生們有“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等戀愛心態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存在的問題

由於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當的戀愛觀也出現在了大學生的戀愛當中。表現出思想上的波動、排他、衝動、幻想;同時,大學生還受到了外界周圍環境的影響。

1.因為空虛而愛。調查顯示,6.7%的大學生因為內心空虛而選擇戀愛。大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之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裡,進入了自己夢寐的高等學府,在大學表現出混日子、得過且過,有的學生認為,進入大學以後,思想很消極,什麼目的都沒有,終日無精打采,人生彷彿沒有了一點意義,頭腦一片空白,失去奮鬥目標和前進動力,心中苦悶,缺少學習動力、目標的大學生於是將心理轉到談情說愛上,以消磨時光,尋求快樂。

2.擇偶動機不純。據分析,2%的大學生戀愛動機不純。當代大學生在選擇物件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對方適不適合自己,是不是為了真正的愛情,而更多考慮的是能不能在學習期間、生活上、將來的就業和發展上的幫助。如果發現有利用價值,就會採取一切措施,進行攻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時有的大學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地位去尋找愛情,而且有的大學生同時與多個異性進行交往,不建立關係。

3.好奇心較重。當代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後期,生理機能基本成熟,心理機能趨於成熟,精力充沛,渴望異性交往。在中學時學習壓力較大,未充分顯示出來,現在主體意識發展了,個體發展必然會在個人生活中得以體現,對異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產生了好奇,想試一試探究異性之間的祕密,在戀愛觀上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層的好奇與渴望,沒有想到戀愛之後的後果和將來的發展。

4.不注重戀愛的後果。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大多數都存在著這樣的想法,兩個人在一起一天開心就好,“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很多青少年帶著這樣的心理與異性進行交往,把戀愛當成“愛的初體驗”和“充實大學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兩個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過每一天,所以“畢業那天一起分手”也成為正常現象。但雙方也表現出極為平靜,這就是大學生的一種新型的戀愛觀,在乎愛的過程,輕視愛的結局,從而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愛情的不負責任。

5.道德觀念淡化。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道德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大學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極快,開放的思想對大學生“性”及婚姻問題產生了影響,在這種新思想的影響下,大學生在理智與情感方面處於矛盾的旋渦,性的觀念逐漸開放起來,而忽視了結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現了對“性”的好奇、大膽的嘗試,但在嘗試之後往往面對的是尷尬和無盡的悔恨。

6.愛情與事業定位不當。當代大學生在面對愛情和學業的時候,往往是把愛情放在首位,認為只要有愛情,一切都是沒有問題的。愛情與學業從其內涵是兩個不相聯絡的概念,不可能相提並論,就算是有聯絡,也不可能耽誤學習,因為在學習的時候心理根本沒有愛情的存在。大學生在主觀上認為戀愛與學習沒有關係,互不影響。

7.物質至上。功利性、權利性的戀愛是建立在對方的家庭、社會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條件優越為背景作為雙方感情的基礎,傳統上認為女性依賴性強,大多數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將來託付給一個即可靠、又安穩的人身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功利性、權利性的愛情不僅僅表現在女性身上。當代大學生男女功利性、權利性的色彩都明顯越來越多起來,越來越把自己的將來寄託在對方身上。當然,這種功利性、權利性的戀愛觀形成也與社會就業壓力、主觀個人心理上的成熟有關係。

四、樹立合理戀愛觀

針對上述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徵和存在的問題,為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特提出以下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學校和社會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作為大學生自身應該怎樣做。

(一)充分認識到戀愛要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法的角度來講,修改後的婚姻法增加了關於禁止重婚的規定,在總則則增加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在法律責

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責任,因一方重婚而導致的離婚的,無過失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不難看出,國家法律加大了對重婚的處罰,目的就是規範婚姻關係。對於戀愛中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要求。

(二)對愛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暫而豐富多彩,在一個人的身邊伴隨著親情、友情、愛情。但最重要、最穩定、最專一的情感則是愛情。無論你到哪裡、無論你有多大,只有白頭到老,結髮夫妻會最牽腸掛肚,也只有愛情會給人無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青少年大學生考慮愛情的問題是無須指責的,但一定要正確認識愛情。戀愛是一對男女之間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愛情的本質是承擔責任、勇於奉獻。真愛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則表現出了彼此的真愛。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偉大的事業、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而愛情則處於從屬關係,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事業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那些“以錢取人”、“以貌取人”、“以戀補虛”等戀愛動機不純的青年們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的。它不但玷汙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強戀愛過程中的道德責任感

戀愛與道德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有許多戀人在一起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而是為了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成遊戲,三角戀、多角戀油然而生,伴隨著兩個人交往,性問題也開始發展,婚前性行為逐漸增多,未婚先育的問題屢見不鮮,而且每年還在增加。大學校園外的旅店、日租房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怎樣能與道德無關呢?其次,大學生經不住金錢、權貴的誘惑,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當今最流行的詞彙,而且在一些娛樂場所,大學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成了大學生的最新理念。 戀愛與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與此,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階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是事業、愛情奮發向上的源泉。

(四)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係

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眼裡,愛情與學業是不相矛盾的,愛情能促進學習,作為學習的動力。確實,在大學生中,存在愛情與事業“雙豐收”,但比率相當低,“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軟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樹大業的人都能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係。作為青年大學生們更應利用自己的“黃金時期”多多積累知識,培養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不能因為好奇而過早涉入愛情,更不能以愛情為託詞,來滿足自己尋求刺激的心理。當愛情真的降臨到你身上時,要進行理智的思考,擺正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係。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戀愛觀,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五)學會識別愛情,注重保護自己

在愛的時候,戀人的智商幾乎為零。因為在鮮花、美言的背後,戀愛雙方要看清你所愛的人的“真偽”那是相當難的。有許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優雅的動作、高貴的氣質欺騙著無數無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純潔的戀愛動機裡,尤其是女性同學更應該注意,“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愛的她,天下也沒有不勞而獲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運落在你的身邊,你一定要識別它的“真偽”,不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真愛是不需要任何承諾的,有承諾的愛情就預示著即將走到盡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結出美麗、燦爛的花環。

當代大學生隨著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識期的到來,在沒有了各方面壓力下,在充滿美麗幻想的大學校園裡,開始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序曲。但由於人生的經歷、生活閱歷的缺少,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愛的同時,容易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想法。影響著兩個人的感情發展,甚至引發痛楚事件。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範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於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於大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係;有助於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於大學生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盛開幸福的愛情之花。

關於大學生的就業分析與優秀調查報告

這次暑假回家,和同學交流,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家都開始關注就業了,我們口中所談論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的人開始把眼光放在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上。所以寒假和同學走訪了幾個保定有名的人才招聘會場以及人才中心,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有了危機感,不再覺得自己未來可以不經奮鬥,就一片大好了。同時,各個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相對提高了。就大學生就業的幾個熱點問題,總結如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學生需求方面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群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已開發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專案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再次,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階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對於以上問題,首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定;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註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註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後。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

【第7篇】優秀的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優秀的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我們於19xx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牼嚀迥勘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煻雜謖庖蝗鮮兜惱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牎t詰韃櫓形頤欠⑾鄭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資料,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資訊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

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熤饕是務農牭奶氐恪⑾腫春頭⒄骨魘疲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xx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如何寫調查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的格式 ·農村調查報告 ·中學生手機消費調查報告

·高中生調查報告 ·暑假調查報告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大學生調查報告參考題目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12大學生調查報告

※本文所研究的學習心理是指農村國中生在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等方面的影響下,對現實學習的態度和對未來教育產出的期望。

【第8篇】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的

最近和幾個同事(為了公平:8個)做了一份大學生全面調研,內容包括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學習觀、戀愛觀、網路生活等,可謂全面,據我所知還沒有任何一所大學做這樣全面的調研。拋開調研報告,因為報告裡是不允許太多個人評論的,所以只好在部落格發表以下見解。

在許多人的研究和見解中我們看到,他們對大學生有太多的負面評價,難道當代大學生真的是快跨下去的一代,非也!

我們的資料表明(至少在我校的大學生中),儘管存在一些問題(如:個人主義膨脹、道德淪喪、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等),但學生主體只好的,不能因為學生某一方面的缺點而否定了整個人,試問誰沒有缺點呢?難道大學生作為一個知識領先的集體就不能有缺點了嗎?

看看我們的學生吧,他們還是孩子,存在不成熟的一面,為什麼社會不能給予的包容和理解,對他們如此苛刻的要求,是想讓他們完成“你”那沒有完成的心願嗎?

給我們的學生的引導吧,他們聆聽的耐心會讓你感動!

關於貧困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一、大學聯考之後的困擾

也許是長期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廣大中國家長的心裡仍然存在著這樣一種想法:“學而優則仕”,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就有能力,學習好就意味著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在城裡人的腦子裡這種想法尚且流行,更別說在知識,經濟普遍不發達的農村,只有把學上好了才有出路,這種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對於家庭不富裕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更成了他們擺脫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從小到大班裡學習成績好的好像總是那幾個,而且那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領家庭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還要少,而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於孩子的讀書上。這些貧困生從小就被灌輸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過上好的生活,才能擺脫貧困,擺脫做農民的命運。因此這些貧困生在學校裡面的成績一般都很優秀,他們將讀書不僅僅是看成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的是他們走出貧困的一種手段。但這也只是總體情況,並不是每一個貧困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優秀的,這一部分的貧困生由於家庭的貧窮只好帶著他們的讀書夢,並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實現,從而這種思想不斷地繼承下去。

由於貧困,這些學生們在擇校時,儘管自己的分數很高,他們考慮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轉移到學校的學費多少上,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暑期,我深入農村接觸了不少貧困生,他們之中有成績非常好的,也有大學聯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時候,是個早晨,我走了大概三個小時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過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後,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見了一座用黃泥製成的土磚建築的房屋。進去以後,林青(化名)和他母親熱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個挺活潑的人,很健談。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書。

“我填志願時,只考慮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個太差的大學,另一方面,學費是一個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選擇西北方向的學校,我不希望給家庭帶來更多的負擔。”

林青在大學的成績不錯,接連四個學期都拿了獎學金,林青還有一個妹妹在讀高中。據林青的母親說,林青的父親在外務工,她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千塊錢。除掉家裡的日常開銷,根本就無力供兩個孩子讀書。林青在無奈之下只好申請了助學貸款。在農村似乎家家戶戶都除了務農之外,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沒事的時候就摸錫紙,據說一打錫紙大概有一千多張,可以賣10元,平均一下,一張錫紙還不到一分錢,一天下來摸的熟練的也就一百來張。不光是這樣,夏天的時候錫紙由於高溫,常常會發出一種刺鼻的氣味。林青的母親沒事的時候也就靠這個賺點錢,另外還製作一點香找人代銷。就是這樣也還不能滿足林青的大學學費,更不用說生活費了。林青在大學裡,不光要學習,還要做兼職。

“我這個學期帶了兩份家教,勉強能夠安排好時間,使學習與工作能夠同時進行。“

對於林青這樣的學生來說,學費問題是家裡的主演負擔。但他總算是金榜題名,跨進了大學的大門。同時對於那些家庭狀況不好,學習成績又不怎麼理想的學生來說,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了。

這樣的情況在我身邊就有很鮮活的例子。

儲娜(化名)

是我小時候的玩伴,我們從小在一起長大,她比我低一個年級。

她現在是宿州師範專科藝術系的一名學生。讀高三時,她的父親由於乙肝,最後演變為肝硬化,治療無效死亡。父親去世之前,家裡的主要開支除了用在兩個孩子的學費和家裡的日常開銷外,大部分用在了儲娜父親的治療上,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僅僅就是儲娜母親經營的一家小鞋店。xx年大學聯考儲娜沒有達本科線,在高中時儲娜學的一直都是藝術,所以大學聯考的時候她參加的是藝術類的考試,分數下來以後,儲娜沒有達本科線,但是她也不想從此就失去讀書的機會,於是她報考了一所大專院校的藝術專業。眾所周知,藝術類專業的學費一直很高,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儲娜每年的學費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們這樣的家庭能夠承受的,不光是儲娜,還有儲娜的弟弟,他今年讀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讀高三了……”

“畢業以後也不知道就業情況怎麼樣……”

在大學聯考這種體制和氛圍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願,還是招生人員的一個小小選擇,決定的卻是一個人的一生。這份名為《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的公益調查結論顯示,xx年,有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湊不齊學費。報告稱,包括生活費在內,平均每年每個貧困大學聯考學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於他們的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超過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總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達 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內。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一位官員尖銳地指出:“如果說大學聯考是進入大學校門不可迴避的門檻,那麼對於那些貧困家庭而言,大學學費則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隱性門檻。籌措學費的困難,甚至遠遠超過大學聯考的困難,現在,6成順利通過大學聯考的學生正面臨這道比大學聯考更難跨越的隱行門檻。大學新生的貧困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超越教育範疇的社會問題。”

二、進入大學之後的困擾。

今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下大力氣構築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原來為家長揪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貧困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經有了較大改觀。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國家助學貸款。但是這項措施實施的到底怎麼樣?有沒有真正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問題呢?

過去,助學貸款政策為解決貧困大學聯考生的大學經濟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通常人們認為,經濟越困難的家庭越願意選擇貸款,但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關於貧困聲問題的調查中,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意外地發現,貧困大學聯考聲對助學貸款的需求呈兩頭細中間粗的“紡錘狀”分佈:

分析認為,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的學生更需要社會的資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為還貸款能力更強,對還貸能力的自信決定了他們更願意申請助學貸款。而對於家庭收入稍高的貧困學生來說,上大學後勤工儉學等方式補貼生活費或者學費的選擇更為突出,畢竟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在該群體中相對較強。

報告披漏的一組資料讓人感到吃驚。調查顯示,截至xx年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是1561餘萬人,其中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學生總數的 26%。然而,截至xx年底全部大學生中,獲得助學貸款的比例約為11.4%,約有178萬貧困大學生未能取得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的提供總量和實際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缺口.”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表示.

通過分析研究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正中提出,第一學期學費能否解決決定著貧困大學生大學夢圓或破碎.

在獲得調查資料並根據既有資料的分析基礎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研究認為,在目前的貧困學生中,民族院校的貧困聲比例最高,國家補貼院校貧困生比例較高.

報告顯示,12.7%的貧困生因交不起大學第一年學費可能放棄大學;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不能湊齊大一第一學期的學費,大量考生大學聯考前最擔憂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

進入大學後,正如前面所說的,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是貧困聲考慮最多的問題,許多貧困生也就將助學貸款作為自己的學費來源.但是問題是,不是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能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也不是每一個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人都是貧困生..貧困生在學費來源上得到解決後,所謂民以食為天,圍繞貧困生的不僅僅是學費問題,還有生活問題,首先他們必須在學校裡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一份貧困生問題調查報告中,據凋查,從家庭收入來看,這些貧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過330元)的佔三分之二.而現在平均每個學舌功能每年學費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日常生活費.

據調查,貧困生的生活費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這217元只能滿足學生吃飯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貧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費在101----300元之間, 還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費.而貧困生周圍的同學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開支在300----700元之間,平均576元左右,是貧困生的兩倍.

大學生的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路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路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瞭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煙臺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訊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訊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訊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 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 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調查表明,煙臺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群體手機平均擁有率.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訊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費用了.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關於大學生的就業分析與優秀調查報告

這次暑假回家,和同學交流,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家都開始關注就業了,我們口中所談論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的人開始把眼光放在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上。所以寒假和同學走訪了幾個保定有名的人才招聘會場以及人才中心,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有了危機感,不再覺得自己未來可以不經奮鬥,就一片大好了。同時,各個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相對提高了。就大學生就業的幾個熱點問題,總結如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學生需求方面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群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已開發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專案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再次,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階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對於以上問題,首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定;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註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註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後。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

【第9篇】大學生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近幾年,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課程,學生反映強烈。北方交通大學是我國率先開展電子商務教學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開設了《條碼技術與電子資料交換(edi)》的選修課,1996年該課被列為物資管理和國際企業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新制訂的九八級教學大綱中,《電子商務》被列為管理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北方交大已經形成由教師的電子教案、學生的電子作業、互動式的遠端網路教學系統以及電子商務網路案例教學模擬試驗等構成的全方位多媒體教學體系。

作為教育部遠端網路教育試點,已經在因特網上實現了“電子商務”課程的遠端網路教學。“電子商務”是北方交大學生們的熱門話題之一。那麼,在校大學生們是怎樣看待電子商務這個問題的呢?1999年底,由與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商務協會共同對北方交大的在校學生做了有關電子商務的問卷調查。調查採用書面問卷形式,受訪大學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20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各個年級,涵蓋了電信、經濟、管理、法律、運輸等多個專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調查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包括以下幾個問題:1、你知道什麼是電子商務嗎?2、你能就電子商務對社會的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嗎?3、你能說出電子商務的一般流程嗎?4、你知道什麼是edi嗎?5、你對電子貨幣瞭解嗎?第二部分是獲得電子商務的途徑,包括以下幾個問題:1、除了上課外,平時你從哪些方面瞭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依次舉出三種途徑)。2、請列出你閱讀電子商務論文的具體報刊名稱。3、你參觀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嗎?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資料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為電子商務對社會有很大影響的佔23;認為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佔46;認為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佔31。

這一方面說明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為冷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佔32,mba佔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管理為主。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

但是所佔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瞭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在對電子貨幣的調查中,僅有1人在網上使用過電子貨幣。本科生中僅有9人表示對此作過專門的研習,而且都集中在計算機專業和資訊通訊專業。研究生中也僅有4人表示自己曾鑽研過此類問題。另有10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這個數字是相當低的,僅佔總人數的2。電子商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在涉及到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金融電子化與貿易安全上,電子專業、法律專業的學生有獨特的'優勢,但尚未引起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視。就目前而言,真正認識到電子貨幣與自己已經很近的學生並不多,對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學生更少。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瞭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科生是通過計算機類的雜誌(43)和報紙(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並不多。調查資料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閱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眾的宣傳方式仍是以面為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並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網際網路世界》、《資訊與電腦》、《中國計算機使用者》、《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過進一步調查瞭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佔的比例超過15。

最後,在沒有任何組織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動去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從中瞭解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應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都十分感興趣,不少人通過閱讀課外資料或參加展覽瞭解電子商務,有目的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但是,他們缺少系統全面的學習。在電子商務成為21世紀貿易主要手段的趨勢下,電子商務的普及與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層樓,將會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壯大。

【第10篇】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調查背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大學生來說,旅遊已經成為一種頗為流行的開闊視野的方式,然而,讀萬卷書反而變得不易。如今,有了來自網路上游戲、電影、追劇等的誘惑,或者面對更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讀書時間是否被一再壓縮?在手機上看電子書變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紙質書是否還受同學們的青睞?那麼現在的大學生是否還能像過去一樣讀名著讀到熱血沸騰,還是他們有了新的更廣闊的讀書領域,亦或是沉浸在網路小說中無法自拔?而對於專業方面的書籍以及現在如火如荼的暢銷書,同學們又秉持什麼態度呢?以上這些就是我這次調查報告所調查及研究的問題。

(一)調查時間:20xx年8月5日

(二)調查物件及方法:通過網上釋出問卷調查的形式,藉助微博、人人網等社交網站問卷連結,擴大問卷調查範圍,面向各省高校學生進行調查。將通過填寫得到的調查問卷進行資料統計,並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出來。最後共收到122份調查問卷。

(三)調查內容:從大學生閱讀時間、閱讀習慣、閱讀領域以及大學生活等方面進行調查。具體內容見附在本文最後的調查問卷。

(四)調查資料:

1.收到有效問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約佔45.90%),女生66人(約佔54.10%);大一學生50人(約佔40.98%),大二學生70人(約佔57.38%),大三學生2人(約佔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

2.在以最喜歡哪種途徑讀書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調查結果為:約53.11%的同學閱讀紙質書,約28.08%的同學閱讀電子書和網上讀書,約18.80%閱讀報刊雜誌。由此看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們閱讀的主要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書和網上閱讀也以迅猛的勢頭增長。

3.關於每天是否讀書的問題,只有約19.67%的同學選擇是,約55.74%的同學選擇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學選擇了不是,只是偶爾會讀。超過半數的同學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閱讀。

4.關於平均每天會花多長時間閱讀,約6.56%的同學在三小時以上,約67.21%的同學在13小時之間,約22.95%的同學選擇少於1小時,而約3.28%的同學選擇了基本不看書。由此看來,大部分同學每天的閱讀時間在13小時左右。

5.除課本外平均每個月會讀幾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73.77%的同學選擇13本,約14.75%的同學選擇46本,約4.92%的同學選擇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閱讀了多少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50.82%的同學選擇了12本(含2本),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34本(含4本),只有約8.2%的同學選擇了5本及以上。

7.面對豐富的大學生活,面對時間的安排,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傾向,他們最注重哪點,這道題給出了答案。約14.75%的同學更喜歡學習,當學霸,約27.87%的同學更喜歡閱讀,增長知識,約14.75%的同學更喜歡看電影,放鬆身心,約3.28%的同學更喜歡上網,享受時光,約29.51%的同學更喜歡參加社團或者兼職,鍛鍊能力,而約9.84% =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因為很可能喜歡大學生活的許多部分,因此這道題設為單選題,由此評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學生重視。而由該樣本得到,參加社團和兼職來鍛鍊能力最為受喜歡,緊隨其後的就是閱讀。因此當代大學生還是很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的。

8.關於通常的閱讀地點的問題,約55.74%的同學選擇圖書館,36.07%的同學選擇自習教室,約73.77%的同學選擇寢室,約55.74%的同學選擇家,約22.95%的同學選擇書店,約1.64%的同學選擇食堂,約6.56%的同學選擇其他。由此可見,寢室、圖書館、家和自習教室還是比較大眾的讀書地點。

9.關於閱讀主要來源的問題,約70.49%的同學通過自己購買,約55.74%的同學通過到圖書館借閱,約42.62%的同學通過向他人借閱,約55.74%的同學通過下載到手機上閱讀,約32.79%的同學通過網上閱讀,約3.28%的人選擇其他方式。由此可見,自己購買到圖書館借閱和下載到手機上閱讀是閱讀的主要來源。

10.關於喜歡什麼型別的書籍,約59.02%的同學選擇了文學名著,約50.82%的同學選擇通俗小說,約34.43%的同學選擇歷史傳記,約21.31%的同學選擇經濟管理,約40.98%的同學選擇生活勵志,約14.75%的同學選擇宗教哲學,約19.76%的同學選擇自然科學,約6.56%的同學選擇軍事,約1.64%的同學選擇法律,約32.79%的同學選擇專業書籍,約14.75%的同學選擇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學名著通俗小說和生活勵志,而專業書籍得到的喜愛程度仍然不夠。

11.在更喜歡哪種型別的文學作品中,約72.13%的同學選擇小說,約8.2%的同學選擇散文,約3.28%的同學選擇詩歌,約1.64%的同學選擇其他,約11.48%的同學選擇都喜歡,約3.28%的同學選擇不喜歡文學類。因此小說仍然是同學們的首選。

12.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是否積極去讀的問題,約22.95%的同學選擇通常都會找來看,約67.21%的同學選擇看一些,約9.84%的同學選擇從未。大部分的同學會看一些老師推薦的與專業相關的書籍。

13.關於是否會做讀書筆記的問題,約19.67%的同學選擇會,約34.43%的同學選擇不會,約45.9%的同學選擇偶爾,一些。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有做一些讀書筆記的習慣,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14.遇到喜歡的書,通常的做法,約59.02%的同學選擇用最快的時間將它讀完,約14.75%的同學選擇按照自己的計劃閱讀,約21.31%的同學選擇有時間就拿出來翻兩頁,約4.92%的同學選擇虎頭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過半數的同學還是對閱讀充滿興趣,但要注意是否會因為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甚至是小說),影響自己本來安排去做的事情。

15.關於對自己讀書量的評估,0%的同學認為自己讀書很多,約4.92%的同學選擇較多,約62.3%的同學選擇一般,約22.95%的同學選擇較少,約9.84%的同學選擇很少。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的讀書量還是不足,從中獲取的知識更是不夠。

16.大學生是否會關注和閱讀暢銷書,約31.15%的同學選擇會,約60.66%的同學選擇只是知道大概,不會去讀,約8.2%的同學選擇不關注。大部分大學生知道知道大概,這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一種表現,不能對於時代潮流熟視無睹,但也要仔細甄別,不能跟風而動,選擇適合自己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書。

17.關於對於網路小說的看法,約24.59%的同學認為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約22.95%的同學認為充分利用現代載體,利於傳播,約14.75%的同學認為內容和寫作技巧有待進一步提高,約37.7%的同學認為整體品位不高,質量較差。比較多數的同學不看好網路小說,這是要在魚目混雜的書堆裡有雙明辨的慧眼,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較優秀的網路小說,但不能只作為消遣的工具。

18.讀書應該是求質還是求量的問題,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寧可少讀,也要讀得有質量,約27.87%的同學選擇了泛讀,瞭解大意,能讀更多的書,約37.7%的同學選擇了努力既求質又求量,當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樣看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同學做出自己不同的選擇。怎樣讀得既有質又有量,值得我們的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或者做些讀書筆記,提升我們讀書的質量。

19關於閱讀動力的話題,完全出於興趣愛好這一選項被選次數佔有效問卷總數的百分率約為83.61%,提高學習成績約為16.39%,拓展知識面,跟上時代步伐約為52.46%,提高個人素養和品位約為57.38%,消遣,打發時光約為45.9%,選擇其他的約為4.92%。可見,閱讀對於大學生們來說,並非是絕對功利的,絕大多數的閱讀是出自興趣愛好。提高個人素質也是大學生閱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其對於未來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幫助的,在講究各方面素質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更應該拓寬知識面,閱讀確實是一種良好的途徑。

20關於閱讀最大困惑的問題,約21.31%的同學選擇了不知道讀什麼,約14.75%的同學選擇不知道怎樣讀,約19.67%的同學選擇 不知道讀了有什麼意義,約57.3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記不住,約40.9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用不上或者不會用。相對來說,閱讀之後記不住和不會用成為大學生們的閱讀困惑。怎樣學以致用,也許也是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思考的。

21.閱讀帶來的最大幫助,約9.84%的同學選擇學到了很多知識,有助於學業,約29.51%的同學認為閱讀有利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升素質,約21、31%的同學認為閱讀活用了課餘時間,使身心放鬆,約39.34%的同學認為閱讀拓展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0%的同學認為沒有幫助。由此可見,閱讀總歸是給大學生帶來了正面效應,以這些樣本來說,拓展視野和知識面尤其幫助大學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於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