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調查報告多篇

文思社 人氣:8.86K

教育培訓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基層幹部教育培訓調查報告精華示例

基層幹部教育培訓調查報告精華示例

現行幹部教育培訓體系按幹部層級劃分,根據筆者工作實踐來看,區縣一級對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科局鄉鎮普通幹部、事業單位幹部的培訓相對較少,特別是一些急需培訓的年輕幹部長期得不到培訓,“遊離”在黨校主體班教育培訓之外,導致幹部教育培訓物件覆蓋不全面,存在事實上的“盲區”。

一、幹部教育培訓“盲區”的表現

雖然當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離落實幹部大教育大培訓戰略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覆蓋不全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班培訓物件相對固化。一直以來,縣級黨校(行政學校)主體班培訓物件主要以培訓輪訓鄉科級領導幹部、後備幹部、基層黨組織書記為重點,培訓物件相對固化,加之每年主體班辦班期數有限,參訓物件還受名額限制,從源頭造成幹部參訓面不廣,受訓機會先天不足。

2、重視程度參差不齊導致培訓落差。部分單位領導不重視幹部教育培訓,從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學習不是工作”、“學習耽誤工作”、“學習的人不幹工作”,單位主體班名額本就有限,加之領導重視不夠,對點名調訓輕則換人,重則推脫放棄,造成幹部更加少有參訓機會,致使幹部隊伍素質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工學矛盾解決不力致使想訓不能訓。一方面是培訓機會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訓機會需要培訓的人也參加不了,這種怪圈在基層普遍存在。隨著平均年齡、業務熟悉程度的不斷增長,勝任工作的人數卻越來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崗位一人多崗,有的身處一線繁忙重要崗位。面對省、市、區很多專業培訓,培訓內容特別需要,但卻實在分身乏術,單位也不願意因為個人培訓影響工作,一旦調訓則工作斷檔,所以每次面對培訓機會都只能無奈錯過。

4、部分幹部主觀上消極參訓致使能訓不願訓。在我們區縣一級,部分年齡約五十歲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職級,繼續向上提拔已基本沒有希望的幹部,有機會參加培訓,而自己主觀上不想培訓。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體班設定欠科學,調訓難涉及。目前,我區幹部能參加的主體班主要有處幹班、科幹班、中青班、黨外幹部班、婦幹班等,受訓物件主要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和部分中青年後備幹部。機關事業單位中所佔比例較重的一般幹部,有的由於年齡較輕、參加工作時間較短,有的職級未提升,基本少有機會參加黨校主體班培訓。

2、培訓內容欠豐富,吸引力不強。一些年輕幹部,由於離開學校不久,有著旺盛的學習精力、大量的閒餘時間、強烈的求知慾望和積極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參加一些政治理論培訓以及業務技能培訓。可事實上,這些年輕幹部所能參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更新知識培訓。而且,知識更新培訓所涉及的外語、電腦、普通話等等知識技能,往往是比較初淺的,對於一名剛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年輕幹部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可以說,離校三到五年的年輕幹部,幾乎沒有機會參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質的培訓。

3、部分幹部主觀思想消極,終身學習難堅持。一是個人學習慾望下降。這部分領導幹部由於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論政治理論水平還是業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處理日常工作已不成問題,學習的興趣和慾望都降低了。二是學習動力不夠。根據幹部選拔任用中的一些規定,領導幹部到了一定的年齡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經很小,從客觀上講,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質也就失去了動力。三是學習精力跟不上。部分幹部年齡一大,記憶力肯定不如年輕時候,再加上四十歲以上的領導幹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顧,精力也確實搭不夠。

4、培訓機構管理鬆散,約束激勵不嚴格。幹部教育培訓缺少動力,一整套系統的、嚴格的、可操作的、針對幹部教育培訓的檢查、督促、考核、獎懲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訓考試考核制度執行不夠嚴格,有的流於形式。考試無壓力,平時就不努力,考試結果也難分等級。對幹部培訓考核結果運用不夠,存在培訓與使用相脫節的現象,先訓後用、屆期必訓的制度沒有落實。不訓照用,調訓就可以不參加。無考核無獎懲,也就無激勵,幹部學習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壓力,從而形成了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弊端。

三、解決的對策與建議

1、科學設定主體班,保障調訓的有效實施。

一是保障培訓覆蓋面。將青年幹部作為培訓重點物件,促使青年幹部培訓從年度培訓轉變為經常培訓。注重擴大培訓範圍。採取個人報名、單位推薦、組織調學的方式,將後備幹部、選調生、新錄用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選派到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都納入到培訓範圍。二是實行培訓計劃申報。以往我們主體班實行點名調訓時,組織部門在開班之前總為參訓學員到位問題發愁。經常遇到單位領導講原因不支援,幹部講價錢不配合,以單位工作忙、工學有矛盾為由,讓幹部調訓工作很難到位。近年來,我們按照中央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要求,採取自行申報計劃的方式,要求各單位根據各自實際,按照考慮幹部本人意願、單位統籌安排、五年內不重複培訓、黨委黨組研究申報的原則,制定了五年參訓計劃,既保證單位有人蔘訓,也讓對自己參訓做到心中有數。三是注重保證培訓時間。開班之前與調學單位加強協調溝通,嚴肅學習紀律,保證每名幹部的培訓時間,用時間保證幹部培訓質量。

2、轉變單位領導和受訓物件培訓觀念。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幹部隊伍知識老化的現象已經出現,提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就必須更新思想觀念。一是領導者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已開發國家、跨國集團公司都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挖空心思、千方百計引進人才,我國也在科教興國戰略之後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教育和培訓培養出來的。樹立了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自然就會高度重視幹部培訓工作。二是要樹立幹部終身教育觀念。原來社會發展緩慢,知識的發生較少。現在,社會發展加速,知識也呈幾何數增長。知識爆炸了,人腦還是那麼大,所以得學,有選擇的學,一直學,終身學。終身學習將成為幹部的重要任務,成為人才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要樹立幹部的培訓權利觀念。全員培訓、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不僅是組織對幹部的要求,而且是幹部的權利,不僅要安排幹部參加調訓,而且要為幹部參加自選培訓創造條件,以幫助幹部建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促進各級幹部向“專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轉變。

3、保持培訓內容的更新。

一是要實現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現在已經進入了精細化的時代,創新培訓內容也必須由粗變細,變精,順應幹部成長規律,為不同崗位幹部“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訓的個性化、特色化、專業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緊密聯絡實際,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幹部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與實際工作緊密相聯的內容進行專題教育培訓。三是要實現補償型向發展型轉變。要求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不是現在缺什麼就補什麼,而是著眼未來,將來可能需要什麼,現在就學什麼,使培訓內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學用結合,注重成果的有效運用。

一是要堅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們如果能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則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參加教育培訓,能力素質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即使已經到了一定的職位,也有可能被降職免職。這樣一來,只要有培訓機會,領導幹部自然會積極自覺地去參加,甚至沒有機會,他們也會主動地去爭取機會。二是要嚴把進出口關。至於一般的年輕幹部,以及各類不同年齡的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只要做到幹部隊伍的“能進能出”,那麼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三是教育培訓與幹部使用相結合。把學習教育培訓的成效作為一個重要條件,建立健全並認真實施先培訓後上崗和在職進修制度,把教育培訓的效果作為幹部考察的重要內容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學習合格作為考核幹部、選拔任用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實行幹部考學、述學制度,使幹部做到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把學習作為終身任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這意味著,將培訓結果與考核晉升掛鉤,可使對幹部的培訓要求變成剛性的硬約束,促進幹部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培訓。

【第2篇】農機教育培訓情況調查報告

××縣農機教育培訓是以農機校為主的農機教育陣地,於1977年成立,1991年經濟寧市教委批准納入成人教育管 理序列,1995年被農業部授予“四有農機校”,20xx年被省農機辦授予縣級規範化學校,20xx年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培訓許可證,多年來在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大力支援下,他們堅持以農機為主,面向農業、農村、服務農民的辦學方向,突擊重點,強化措施,加強領導,狠抓了學校規範化建設,教師隊伍不斷加強,教學設施逐步完善,教學管理逐步規範,較好地承擔起了全縣各類農機手教育培訓工作任務。

一、20xx年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情況

20xx年,××縣農機培訓工作,立足農機,面向農業、農村、服務農民的辦學方向。根據××縣的實際,全年共培訓各類農機手6447人,其中新訓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389人,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220人,勞動力轉移技能培 訓395人,農技推廣人員更新知識培訓2人,新購機農民培訓640人。

(一)建立健全學員檔案,促進培訓工作的開展。××縣農機校按照《山東省縣級農機校規範化建設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對照,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把缺項補齊,建立健全了檔案檔案、教學檔案和學員學籍檔案,使培訓工作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降低了培訓帶來的風險。

(二)採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培訓質量。在確保培訓質量的前提下,他們按照省教學大綱的要求,靈活授課, 在校理論學習、練習,回家操作實習。這樣既不耽誤學員跑車掙錢,又能完成教學計劃,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該縣農機事業的發展,消除了事故隱患,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20xx年培訓工作計劃

20xx年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機培訓工作,以減輕農機手負擔為出發點,提高教學質量,服務三農,振興全縣農村經濟發展。

工作目標:(一)20xx年,計劃新培訓拖拉機駕駛員150人,其中四輪拖拉機50人,小麥(玉米)聯合收穫機50人 ,手扶拖拉機50人。

(二)培訓各類農機手5000人次,農機化管理幹部20人。

(三)以職業資格培訓為主,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150人。

(四)新購機農民培訓300人。

三、“十二五”農機化從業人員需求情況分析

現有農業機械化人員隊伍情況:目前××縣農機從業人員24356人,其中農機管理技術人員68人,農機維修服務人員158人。農機(耕種管收)駕駛操作人員17180人,農機經營銷售人員90人,農機設施操作人員6860人,這些人員中有5%的受過專業培訓,有40%經農機培訓取得了職業資格證,計劃到2022年,全縣農機從業人員28230人,其中農機管理技術人員為80人,農機維修服務員180人,農機(耕種管收)駕駛操作員19350人,農機經營銷售員120人,農業設施操作員8500人。

【第3篇】2022基層幹部教育培訓調查報告

雖然當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離落實幹部大教育大培訓戰略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覆蓋不全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班培訓物件相對固化。一直以來,縣級黨校(行政學校)主體班培訓物件主要以培訓輪訓鄉科級領導幹部、後備幹部、基層黨組織書記為重點,培訓物件相對固化,加之每年主體班辦班期數有限,參訓物件還受名額限制,從源頭造成幹部參訓面不廣,受訓機會先天不足。

2、重視程度參差不齊導致培訓落差。部分單位領導不重視幹部教育培訓,從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學習不是工作、學習耽誤工作、學習的人不幹工作,單位主體班名額本就有限,加之領導重視不夠,對點名調訓輕則換人,重則推脫放棄,造成幹部更加少有參訓機會,致使幹部隊伍素質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工學矛盾解決不力致使想訓不能訓。一方面是培訓機會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訓機會需要培訓的人也參加不了,這種怪圈在基層普遍存在。隨著平均年齡、業務熟悉程度的不斷增長,勝任工作的人數卻越來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崗位一人多崗,有的身處一線繁忙重要崗位。面對省、市、區很多專業培訓,培訓內容特別需要,但卻實在分身乏術,單位也不願意因為個人培訓影響工作,一旦調訓則工作斷檔,所以每次面對培訓機會都只能無奈錯過。

4、部分幹部主觀上消極參訓致使能訓不願訓。在我們區縣一級,部分年齡約五十歲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職級,繼續向上提拔已基本沒有希望的幹部,有機會參加培訓,而自己主觀上不想培訓。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體班設定欠科學,調訓難涉及。目前,我區幹部能參加的主體班主要有處幹班、科幹班、中青班、黨外幹部班、婦幹班等,受訓物件主要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和部分中青年後備幹部。機關事業單位中所佔比例較重的一般幹部,有的由於年齡較輕、參加工作時間較短,有的職級未提升,基本少有機會參加黨校主體班培訓。

2、培訓內容欠豐富,吸引力不強。一些年輕幹部,由於離開學校不久,有著旺盛的學習精力、大量的閒餘時間、強烈的求知慾望和積極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參加一些政治理論培訓以及業務技能培訓。可事實上,這些年輕幹部所能參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更新知識培訓。而且,知識更新培訓所涉及的外語、電腦、普通話等等知識技能,往往是比較初淺的,對於一名剛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年輕幹部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可以說,離校三到五年的年輕幹部,幾乎沒有機會參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質的培訓。

3、部分幹部主觀思想消極,終身學習難堅持。一是個人學習慾望下降。這部分領導幹部由於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論政治理論水平還是業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處理日常工作已不成問題,學習的興趣和慾望都降低了。二是學習動力不夠。根據幹部選拔任用中的一些規定,領導幹部到了一定的年齡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經很小,從客觀上講,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質也就失去了動力。三是學習精力跟不上。部分幹部年齡一大,記憶力肯定不如年輕時候,再加上四十歲以上的領導幹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顧,精力也確實搭不夠。

4、培訓機構管理鬆散,約束激勵不嚴格。幹部教育培訓缺少動力,一整套系統的、嚴格的、可操作的、針對幹部教育培訓的檢查、督促、考核、獎懲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訓考試考核制度執行不夠嚴格,有的流於形式。考試無壓力,平時就不努力,考試結果也難分等級。對幹部培訓考核結果運用不夠,存在培訓與使用相脫節的現象,先訓後用、屆期必訓的制度沒有落實。不訓照用,調訓就可以不參加。無考核無獎懲,也就無激勵,幹部學習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壓力,從而形成了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弊端。

三、解決的對策與建議

1、科學設定主體班,保障調訓的有效實施。

一是保障培訓覆蓋面。將青年幹部作為培訓重點物件,促使青年幹部培訓從年度培訓轉變為經常培訓。注重擴大培訓範圍。採取個人報名、單位推薦、組織調學的方式,將後備幹部、選調生、新錄用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選派到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都納入到培訓範圍。二是實行培訓計劃申報。以往我們主體班實行點名調訓時,組織部門在開班之前總為參訓學員到位問題發愁。經常遇到單位領導講原因不支援,幹部講價錢不配合,以單位工作忙、工學有矛盾為由,讓幹部調訓工作很難到位。近年來,我們按照中央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要求,採取自行申報計劃的方式,要求各單位根據各自實際,按照考慮幹部本人意願、單位統籌安排、五年內不重複培訓、黨委黨組研究申報的原則,制定了五年參訓計劃,既保證單位有人蔘訓,也讓對自己參訓做到心中有數。三是注重保證培訓時間。開班之前與調學單位加強協調溝通,嚴肅學習紀律,保證每名幹部的培訓時間,用時間保證幹部培訓質量。

2、轉變單位領導和受訓物件培訓觀念。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幹部隊伍知識老化的現象已經出現,提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就必須更新思想觀念。一是領導者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已開發國家、跨國集團公司都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挖空心思、千方百計引進人才,我國也在科教興國戰略之後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教育和培訓培養出來的。樹立了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自然就會高度重視幹部培訓工作。二是要樹立幹部終身教育觀念。原來社會發展緩慢,知識的發生較少。現在,社會發展加速,知識也呈幾何數增長。知識爆炸了,人腦還是那麼大,所以得學,有選擇的學,一直學,終身學。終身學習將成為幹部的重要任務,成為人才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要樹立幹部的培訓權利觀念。全員培訓、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不僅是組織對幹部的要求,而且是幹部的權利,不僅要安排幹部參加調訓,而且要為幹部參加自選培訓創造條件,以幫助幹部建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促進各級幹部向專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轉變。

3、保持培訓內容的更新。

一是要實現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現在已經進入了精細化的時代,創新培訓內容也必須由粗變細,變精,順應幹部成長規律,為不同崗位幹部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訓的個性化、特色化、專業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緊密聯絡實際,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幹部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與實際工作緊密相聯的內容進行專題教育培訓。三是要實現補償型向發展型轉變。要求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不是現在缺什麼就補什麼,而是著眼未來,將來可能需要什麼,現在就學什麼,使培訓內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學用結合,注重成果的有效運用。

一是要堅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們如果能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則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參加教育培訓,能力素質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即使已經到了一定的職位,也有可能被降職免職。這樣一來,只要有培訓機會,領導幹部自然會積極自覺地去參加,甚至沒有機會,他們也會主動地去爭取機會。二是要嚴把進出口關。至於一般的年輕幹部,以及各類不同年齡的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只要做到幹部隊伍的能進能出,那麼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三是教育培訓與幹部使用相結合。把學習教育培訓的成效作為一個重要條件,建立健全並認真實施先培訓後上崗和在職進修制度,把教育培訓的效果作為幹部考察的重要內容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學習合格作為考核幹部、選拔任用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實行幹部考學、述學制度,使幹部做到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

【第4篇】關於我市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的調查報告

為搞好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以策應沿江開發、促進姜堰經濟跨越式發展,按照中共姜堰市委常委會議的佈置,在錢擁軍、錢啟翥副主席帶領下,市政協社會事業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和委員,於2003年6月8日至21日,對我市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被調查單位有市教育局、勞動社保局、開發區、總工會、婦聯、工商聯、姜堰鎮,市職業教育中心校、職工學校、第二職業高階中學、民政局社群服務中心、城中、城東街道辦事處、揚動廠、太平洋精鍛有限公司、泰達紡織有限公司等部門和單位。通過專題彙報、座談和現場視察,對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總體情況有了基本的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和培訓已成為姜堰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

1、牢固樹立“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教”的思想,職業教育作為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形式,已經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而這些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更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她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夯實基礎,“進我職校都是才,出我職校都有用”已成為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前不久,全國、全省、泰州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及姜堰市教育工作會議相繼召開,職業教育得到了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各級政府都以檔案的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體相當。根據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今年我市在升入高中階段的計劃中已經按6:4的普職招生比例安排了普高、職中的招生計劃,這一比例相對於泰州市6.2:3.8的普高、職中招生比例更趨合理。

2、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基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市職業教育開始起步,先後創辦各類職業技術學校38所,基本上每個行業、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職校。其特點是規模小、專業窄、管理散、學生就業無保障。隨著近年來教育市場的逐步淘汰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不斷佈局調整,現已進入了規模化、規範化、集約化辦學階段,基本形成了以市職業教育中心校等8家由教育、勞動保障、工會以及企業舉辦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學校。

⑴姜堰市職業教育中心校

始創於1980年,先後經過三次合併,2002年12月順利通過省級職教中心驗收,是我市規模最大的省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佔地120畝,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總投資3400萬餘元。在校職業高中和職業中專生1500餘名,電大開放教育本、專科學員700餘名。開設了機電、電子、計算機、經濟管理以及綜合五大門類24個專業,其中機電、電工電機、計算機為骨幹專業。近年來有400多名畢業生考取大學,對口大學聯考升學率居泰州市重點職校前列。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

⑵姜堰市第二職業高階中學

前身為泰縣沈高農業中學。1981年舉辦職業班,1986年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泰縣沈高職業技術學校”,1999年7月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姜堰市第二職業高階中學”,同年升格為“江蘇省重點職業技術學校”,同時該校還是省級重點成人教育中心校。校園佔地150多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開設農技、水產、汽修、服裝、建築、財會、公關、機電、電子、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現有全日制大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教學班級26個,成人大專和非學歷班4個,在校生1390多人。近年來,對口大學聯考錄取率保持在99%以上,近三年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辦學以來,已先後向生產一線輸送了4500多名合格員工,並有360多名畢業生升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

⑶姜堰市職工業學校

該校創建於1951年,半個世紀以來,成為我市工礦企業實用型技術人才培訓主陣地。現有本科、大專、中專、職業高中、成人高中等教育。校園面積7.5畝,校內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2002年由於羅塘路和西環路拓寬,學校被拆去三分之二,教學大樓拆去三分之一)。該校堅持辦好成人高中教育,是市內唯一成人高中文憑教育單位,年畢業生70名左右。職業教育全日制職高、中專普通班2000年6個班,在校302人,2003年3個班,在校生100人。按企業需求設定了數控、機電一體化、計算機、機電、內燃機、鑄造等骨幹專業。大專教育現有中文大專班4個,工科大專班3個,學生150人。每年參加成人高中單科學習的有750多人;轉崗位培訓300多人次,培訓下崗職工800多人次;在崗、待崗專業技能培訓近900人,年培訓職工達2860多人次。1999年被省教委評為省重點職工學校,2000年被評為省再就業培訓先進單位,同年被評為全國工會系統示範校。

⑷姜堰市勞動技工學校

該校創建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是我市唯一的培養和造就中級技術人才的技工學校,隸屬於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學校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現有在校生大專班91人、中專班445人,各類短期班461人。今年1—5月,培訓在職職工897人,核發《職工資格證書》845本,培訓失業人員2796人。該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為100%。學校師資技能考核合格率一直名列泰州市各技校前茅,每年都有學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

⑸江蘇匯豐毛紡織工業學校

由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於1998年,系姜堰市教育局與我市大型企業——江蘇匯豐羊絨有限公司合作創辦,是我市職業教育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驗基地。2003年度計劃招收職業中專紡織工藝與設計專業50人、機電技術專業50人。學校辦在匯豐工業園內,可以充分利用匯豐公司現代化的生產裝置和實驗儀器,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這種產學結合的辦學模式能很好地滿足現代紡織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⑹姜堰市溱潼職業技術學校

創辦於1985年,座落在省級溱湖旅遊風景區。該校主要採取聯合辦學形式,2003年度與省重點高中溱潼中學聯辦綜合高中班2個;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與國家級重點職中江陰市第二職教中心聯辦。該校先後開設了機電一體化、財會電算化、建築與裝璜、汽車與維修等專業的職業高中班和職業中專班,歷年來堅持為高校輸送合格人才,先後有20多名學生錄取本專科。

⑺姜堰市美術學校

是蘇中地區唯一一所由市政府批准辦學的美術學校,坐落在洪林,學校佔地近40畝。課程及專業設定:文化課為普通高中課程,專業課為美術大學聯考教程。培養目標及畢業去向:參加全國普通大學聯考,報考藝術類院或普通高校的藝術專業。

此外,還有市委黨校舉辦的本科、大專班,主要為黨政機關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提供高等學歷教育;市財政局舉辦的財會人員培訓班,為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財會人員提供會計崗位資格證書教育培訓;還有專門培養汽車駕駛員,頒發汽車駕駛證照的市駕校以及培養武術類人才的市武術學校,為國家培養足球、自行車運動類體育人才的市體育學校、雙登集團職教中心等,這些都是不同層次社會力量舉辦的不同型別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

以上各種型別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學校和單位,構造了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網路,為提高我市勞動者素質,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

3、職業培訓為提高在職職工技術素質,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增強待業人員自謀職業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我市職業培訓有兩個主要的基地,一是市勞動社保局下設的就業訓練中心及其所設的職業技術培訓班、專門從事培訓的具體業務工作。今年1—5月份,市勞動社保局培訓在職工897人,核發《職業資格證書》854本,該局注重聯合相關部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如與市經發局、安監局聯合開展電工“三證”的培訓,共培訓55人,與建工局也聯合培訓。目前,該局培訓的工科達到18個;培訓失業人員2796人,其中計算機操作員698人,針織工318人,縫紉工359人,電焊工67人,汽車駕駛員298人,裝配鉗工168人,車工工246人,餐廳服務員87人,印刷排版工155人。

該局在總結前幾年對失業人員培訓經驗的基礎上,為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著重抓瞭如下幾個環節:一是採取調控措施,組織有效培訓。今年以來,他們對報名人數從、就業難的專業進行了限制,將原有的計算機培訓定點單位減少到兩家,對駕駛員採取先自付學費,就業後再報銷部分學費的辦法,從而有效避免了培訓的盲目性。同時以技工學校為主體,整合社會培訓資源,大張旗鼓地開闢實用技術培訓點,設立了城南針織培訓點、城中電焊培訓點、城東機械、印刷、紡織培訓點,失業人員隨到隨學,100%安排就業。二是結合勞務輸出,搞好訂單培訓。今年勞動社保局成立了富民勞務派遣公司,根據派遣公司提供的用工資訊,從失業職工中招收人員進行突擊培訓,4月份,蘇州巨集達集團急招45名針織工,他們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按要求培訓輸出,蘇源賓館48名服務人員,他們上門培訓一個半月,滿足了企業對員工的技術要求。勞務派遣公司在勞務輸出,保證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同時,還為就業者與用工單位代簽用工合,代繳養老、醫療保險費。這一點,調查組認為是勞動社保局職業培訓最顯著的特色和優勢。勞動派遣公司的定單式培訓,除了保證失業人員的再就業以外,最明顯的特點在於本地收繳外出務工者的養老保險金,保證了外出務工者晚年歸家後養老金的發放。否則,外出務工者養老保險金繳給務工所在地,退休後,家鄉還要發給其養老金,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市勞動社保局未雨綢繆,應該肯定。

二是市職工學校也是我市又一個重要的職業培訓基地。他們充分利用本校機電、數控、鑄造、餐飲等專業技能教育見長的優勢,深入工廠企業聯絡,到勞動、人事、組織等有關部門爭取,處處見縫插針,積極主動承辦各類專業技能培訓班。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⑴適時舉辦轉崗培訓班。針對我市企業改制中出現較多下崗職工的狀況,為實施再就業工程,把市委市政府關於積極開展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的要求落到實處,該校積極主動承擔了下崗、轉崗職工培訓任務。1996年夏,市春光製冷配件廠因紡織行業不景氣,企業轉產閥門,原線管生產線上60名職工無法轉崗,領導犯愁,職工擔憂下崗。該校瞭解這一情況後,立即與廠商談,為其舉辦50天轉崗職工閥件技術培培訓班。學校精心組織,首先挑選適應性強的教材,其次是挑選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員;再次是科學教學,重點培訓動手能力。由於方法得當,精心施教,學員學習熱情高漲,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初步掌握了閥門加工技術,回廠後迅速頂上新崗位,確保了企業順利轉產,得到了廠方的好評,市電視臺還為此作了專題報道。此舉為我市職業轉崗培訓開了一個好頭。

⑵主動承辦競爭上崗職工培訓班。1998年,江蘇振華泵廠改制,富餘人員較多,其中青工佔多數。企業改制,減員增效,必然有部分職工下崗,廠方為體現公平公正精神,與學校商定由職工學校為工廠承辦“競爭上崗職工培訓班”。這期培訓班,確立培養中級工技能的目標,開設機械基礎、機械製圖、車工、鉗子工工藝學、電工基礎,鑄造工藝學、職業道德等七門課程。學校選配了最佳任課老師,加強班級管理,嚴格月考核制度,實行成績與工資掛鉤等措施。41名學員通過3個月的學習,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回廠競聘,順利上崗。這批培訓人員重新上崗後,工作態度改變了,生產積極性也極大提高。廠方看到了培訓效果,主動按排職工參加培訓,職工得到了培訓的收益,積極要求參加學習。學校探索了辦班路子,大膽挑起了培訓擔子,接著第二期40名,第三期41名競爭上崗培訓班相繼舉行,先後為該廠培訓122名競爭上崗職工,有力促進了企業改制,使泵廠由改制前的後進狀態一躍而進入全市先進行列。

⑶積極舉辦待崗、在崗培訓班,為增強待業人員自謀職業能力。職工學校從1996年以來,舉辦了四期廚師、服務員培訓班,學員達200人。他們通過國中級技術技能培訓,大部分人員都走上了新崗位,有25名女同志分別被新星賓館、交通賓館、金鴻賓館錄用。該校還先後舉辦了木工、微機、駕駛員、收銀員、保衛、閘工、農機工、會計、郵遞等21期在崗人員培訓班,學員達800多人次。

對此,從事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同志感觸頗深,體會之一,職業培訓需要和職業教育相融合。只有職業培訓的短訓班,而沒有職業教育的學歷班,職業培訓就會失去源頭支撐。只有長短結合,才能使職業培訓既有財力支援,又有專業力量支援,才能使如職工學校、勞動技校這樣的學校“以長養短”,使職業培訓工作不斷髮展。

體會之二,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也是重要的投資環境。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吸引力現已無更多的空間,靠什麼來吸引外商、外資,這就是當地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能夠滿足外商投資興業的要求。目前,蘇南發達地區吸引外資最亮的亮點就是當地一流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我市招商引資工作中這一問題也逐漸顯現。白米捷豐公司目前在白米已用500—600人,現計劃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但在白米已招收不到合格的縫紉操作工,公司遊總不得已準備將該廠搬遷姜堰市開發區。

二、當前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遠不能適應姜堰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

前不久,中共姜堰市委在全市經濟工作座談會議上提出了姜堰市經濟發展最新奮鬥目標:奮鬥五年,人均gdp再翻一番,八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要實現這一目標,姜堰的經濟決不是僅在現在的基礎上量的規模擴張,而更大程度上是質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支撐,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掌握現代生產技能的操作工充實生產一線,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這一目標,決定了我市今後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中心就是適應姜堰經濟快速發展要求,培育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從目前的實際狀況看,相距甚遠。

1、勞動者素質不能滿足招商引資的需求

根據姜堰市開發區反饋的用工資訊,目前開發區內除了市直企業及姜堰鎮的有關企業外,現臺商投資的青茂公司、開廣塑料公司用工比較正常進行,基本上每隔三個月左右就招收一批新工人。科研精細化工公司、中南化纖公司以及白米捷豐帽業公司也要招收技術工人。從招工要求看,臺商投資企業對高中或中專學歷和大專及以上學歷年人員需求基本上各佔50%左右。菁茂公司生產微型鑽頭,該公司計劃在姜堰擴大投資規模,投資製造生產液晶顯示器的機械裝置,急需大批計算機製圖和機電一體化方面的技術操作工,前期他們自己安排工人去吳江培訓學習。開廣公司除招收注塑機操作工以外,該公司生產所需的注塑模具都是從臺灣以及外地購進,但模具維修急缺維修人員,提出要開發區幫助介紹好的模具鉗工,我市不能滿足這一要求。現在該公司請無錫的工程師利用星期天休息時間來公司幫助維護修理。科研精細化工公司招收的新工人也都送到常州武進去培訓化工操作。以上資訊表明,開發區內急需的掌握一定技術專長技術工人,目前我市尚無能力培養。

2、勞動力結構不滿足企業技術改造產品換代升級的需要

太平洋精鍛公司是一家擁有340多員工的外資企業,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冷精鍛生產基地,有技術人員100多人,但職工素質構成還遠不能適應生產需要,目前急缺冷精鍛、模具設計加工、熱處理等方面的人才,本地不能提供。到人才市場招不到本科生,招了不少大專生,遠不如自己的一線人員。他們只有通過自培來解決。一是成立職工培訓中心,冷擺碾研究所聘請專職教師和使用者老總來講學,培訓方式主要是電視教學,化了6萬多元購進教學碟片。二是送出去培訓,每批安排8人出國培訓,今年有一期是到日本培訓。該企業職工培訓最大特色是捨得投入。去年和今年的培訓經費都突破了2%的培訓費用指標。

泰達紡織公司是一家資產重組後的私營企業,自己有外貿易公司、自營出口,綜合實力泰州同行業排名

二、三名。該公司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業,目前進口裝置已佔30%,以後還將達50%,目前,該企業急缺兩類人才,一是一線進口裝置操作工,二是具備機械電氣裝置一體化知識的裝置維修工,這兩類技術操作工,該公司每年需要充實150人左右,今年可吸納300人,這麼高的需求,我市職校、技校遠不能滿足。

這兩個企業對掌握了新技術技能的一線技工需求,表明了我市的職業教育、培訓學科專業設計與經濟的發展,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脫離。

3、職校專業設定、培訓專案結構不合理,不能滿足經濟社會一二三協調發展的要求。

目前我市職校的專業設定、職業培訓的專案大多偏重於加工、製造業,涉及到一產、三產的專業專案很少,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生產現代化的要求。隨著我國加入wto農業生產必須與國際社會接軌,農業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都呼喚大量的掌握農業現代生產知識的實用型人才;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特種養殖業、特種種植業的發展是農業產業增加效益、農民群眾致富的根本途徑,實現農產品增產增效增收,都有待於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為農村培養大量的掌握新型實用技術的農村勞動力,這是其一。其二,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大量的農村剩餘力必須向非農業產業轉移,也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從我市現有職工教育和培訓基地的專業設定、培訓專案看,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我市農業技術員知識更新培訓都是到省、泰州市去接受,我市自身基本不能培訓農技員知識更新。再從建設業來看,我市號稱“建築之鄉”,建築業也是我市經濟結構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但在全省行業技術競爭中,所獲得的名次僅限於技術含量較低的瓦木工之類,科技含量高一點的工程如焊工則競賽榜上無名。服務業中賓館、餐飲服務人員的技能、素質與星級服務標準相差很遠,這是來我市投資的外商、客商的共同感受;現代家政服務人才也是奇缺。與專業設定、培訓專案不合理相對應的還有職業教育培訓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缺少大量的專業教師,實習指導老師學校基本上無法自己配備。

4、實地基地、實驗裝置不能滿足培養職校生、培訓物件實際操作能力的需要

職業教育和培訓與普通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調培養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一特點決定了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的工藝裝備,必須高於本地同期工廠企事業單位的工藝裝備水平。但我市職校及培訓機構的現狀又是如何尼?作為全市規模最大的市職業教育中心校,其實習車間只有區區幾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裝備水平的c6136車床,數十臺臺虎鉗和幾臺小鑽床,其餘的機械裝置全無,勞動技術的實習工廠裡裝置裝備工種齊全一點,但沒有一臺現代意義集機械、電氣、液壓自動控制於一體的裝置。全市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沒有一臺組合機床、加工中心、數控機床。各校都稱自己擁有幾家實習基地,但這些實習基地都是生產經營單位,到底能安排多少時間來滿足你培訓學員實際操作能力達標的要求?

5、職校畢業生大量流失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市經濟建設中一方面缺少大量的掌握現代操作技能的一線技工和實用人才,一方面職校畢業生卻大量流向蘇南上海等地。市職業中心校每年的畢業生,三分之一被大學聯考對口招生錄用,三分之一流向外地,流在本地就業的僅佔三分之一。市第二職業高中數年來每年都有80%的畢業生到蘇南等地就業,在本地就業的只有20%,市職工學校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今年面向市場戴南興達綱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聯辦招收了100多名職高生。這些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是到興化從事不鏽綱產品製造加工。匯豐毛紡織工業學校的畢業生,匯豐公司幾乎沒有留住一個,其原因就是畢業生全部在生產一線工作,每天工作12小時,工作辛苦,且待遇偏低,有限的職業教源為外地輸送了大量新型實用人才,其主要原因就是到外地就業,收入水平遠遠高於在本地就業。

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存在著上述種種矛盾和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是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誤區,普遍注重普通教育而忽視職業教育工作;二是政府的巨集觀統籌協調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對勞動力市場人才結構沒有預測,職教資源各自為政,無統一佈局;三是職教系統往往是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在辦學,因而注重經濟效益,而不是為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培養現代技工和實用人才來辦學,因而造成職業教育學與市場、與企業相脫節;四是職教系統執行機制不夠合理,還在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來運作職業教育;五是對職業培訓普遍認識不足。大部分企業為了壓低成本不願進行職工培訓;在職職工主動要求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下崗、失業職工就業觀念落後,嫌苦怕累,寧可享受低保在家打麻將,也不願參加再就業培訓。職校生家長思想認識也有誤區,認餐飲服務員是服侍人的,家政服務是替人家做保姆低人一等,甚至將賓館、旅遊專業與三陪掛起號來,因而這些專業難招生;四是各鎮成人教育中心沒有充分發揮農業勞動力培訓主陣地作用;五是本地工資價位低於蘇南地區,造成技校畢業生大量外流。

三、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和發展,為姜堰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實用人才。

針對我市經濟和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發展的實際,提出以下建議,以加快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步伐,推動全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1、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努力提高對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思想認識

⑴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在我市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職業教育為初、高中畢業生和城鄉新增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在職人員、農村勞動者及其他社會成員提供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職業學校教育和培訓,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要求,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舉措。

⑵充分認識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製造業正加速向我國特別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轉移,這次產業轉移是以新技術帶動的產業重置。目前我省正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爭取使江蘇沿江地區成為國際性製造基地,沿江建成國際性的製造業走廊。策應沿江開發,開發我市豐富的人力資源,為沿江開發輸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實用人才,為姜堰市“五年翻一番,八年達小康”的奮鬥目標提供高素質勞動力資源支撐和智力支援,應該說是當前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中心。再者按普及高中教育的要求,今後五年內我市國中畢業生進入高峰期,高校擴張招生已趨飽和。按照普高職高大體相當的比例,大量的國中畢業生必將分流至職校接受職業教育。對於這樣的形勢,領導者、職教工作者都必須有充分的思想認識,要搶抓歷史機遇,迎接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春天”。

2、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工作管理體制

⑴姜堰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全市職教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制定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制定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並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建議在適當時機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統籌職業教育發展方向,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各種職業教育資源,打破部門界限和學校型別界限,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優化職業學校佈局。在現有職業教育中心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起骨幹示範作用的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以及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議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以勞動技校為基礎,成人教育中心校以市職工學校為基礎。

⑵市教育局要大力推進和深化職業學校的內部改革

首先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定,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專業,增強專業適應性,要加強職業學校與企業、行業等用人單位的聯絡,建立職業學校與勞動力市場密切聯絡的機制。

其次要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要積極開展以骨幹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要鼓勵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相關專業單位、提高學歷層次。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和考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要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職、兼職教師,要提高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的比例。

第三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職業學校要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道德培養緊密結合起來。要保證足夠的實踐教學時間。泰達紡織公司建議職校可採用“3+3”教學模式,即文化基礎、專業理論課用3個學期、工廠實踐實習用3個學期可以參考。職業學校要加強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設施裝置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還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的實驗實習裝置工藝裝備水平。

3、要嚴格實施就業准入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與勞動就業的聯絡。

⑴要大力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嚴格執行就業准入制度。用人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屬於國家規定實行就業准入控制的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錄用;屬於一般職業(工程),必須從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也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勞動保障和社會保障、人事等部門要加大對就業准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加強監督管理,對違反規定,隨意招收未經職業培訓教育和培訓人員就業的要責其糾正並給予處罰。

⑵要完善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學校畢業生申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中級以下(含中級)職業技能鑑定時,只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市職教中心校、二職中、勞動技校、市職工學校等開設的主體專業,經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認定,其畢業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可視同職業技能鑑定合格,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經人事局、教育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請參加專業技術從業資格考試,並免試部分課目。勞動社保局、人事局或相關部門,可在我市具備條件的職業學校設立職業技能鑑定站或職業資格考試機構。

4、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職業教育和培訓經費投入

⑴城市教育費附加20%用於職業教育的要按時足額撥付給職業學校,職業學校應主要用於實驗實習裝置的更新和辦學條件的改善,目前我市這塊資金已基本到位,但非教育系統的職校、技校未享受到城市教育費附加,建議市政府適當安排。建議市財政按省政府要求,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重點用於職業學校課程教材開發、師資培訓和骨幹學校建設。

⑵按照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檔案精神,我市可按年人均0.5元的定額籌措農村成人教育經費並統籌安排。這塊經費目前我市尚未籌措,建議市政府充分利用省政府出臺的這一新政策,在適當時機通過適當渠道籌措該項經費。計劃、科技、農業、扶貧等部門在安排使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扶貧資金時,要安排一部分用於農村職業學校,成人學校的技術培訓與推廣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⑶企業應依法承擔職業教育和培訓費用。企業要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提取職業教育和培訓經費,並列入成本開支。市政府統籌其中的0.5部分,用於我市發展本地職業教育;對不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企業,市政府應全額統籌該項提取這一資金的運作,可由市勞動社保局先統一提取,企業再按職工的教育和培訓費用向勞動社保局報銷除政府統籌以外的教育培訓經費。凡舉辦職業學校的企業,市政府不再統籌該項提取。

【第5篇】基層幹部教育培訓調查報告

現行幹部教育培訓體系按幹部層級劃分,根據筆者工作實踐來看,區縣一級對科級非領導職務幹部、科局鄉鎮普通幹部、事業單位幹部的培訓相對較少,特別是一些急需培訓的年輕幹部長期得不到培訓,“遊離”在黨校主體班教育培訓之外,導致幹部教育培訓物件覆蓋不全面,存在事實上的“盲區”。

一、幹部教育培訓“盲區”的表現

雖然當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離落實幹部大教育大培訓戰略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覆蓋不全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班培訓物件相對固化。一直以來,縣級黨校(行政學校)主體班培訓物件主要以培訓輪訓鄉科級領導幹部、後備幹部、基層黨組織書記為重點,培訓物件相對固化,加之每年主體班辦班期數有限,參訓物件還受名額限制,從源頭造成幹部參訓面不廣,受訓機會先天不足。

2、重視程度參差不齊導致培訓落差。部分單位領導不重視幹部教育培訓,從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學習不是工作”、“學習耽誤工作”、“學習的人不幹工作”,單位主體班名額本就有限,加之領導重視不夠,對點名調訓輕則換人,重則推脫放棄,造成幹部更加少有參訓機會,致使幹部隊伍素質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工學矛盾解決不力致使想訓不能訓。一方面是培訓機會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訓機會需要培訓的人也參加不了,這種怪圈在基層普遍存在。隨著平均年齡、業務熟悉程度的不斷增長,勝任工作的人數卻越來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崗位一人多崗,有的身處一線繁忙重要崗位。面對省、市、區很多專業培訓,培訓內容特別需要,但卻實在分身乏術,單位也不願意因為個人培訓影響工作,一旦調訓則工作斷檔,所以每次面對培訓機會都只能無奈錯過。

4、部分幹部主觀上消極參訓致使能訓不願訓。在我們區縣一級,部分年齡約五十歲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職級,繼續向上提拔已基本沒有希望的幹部,有機會參加培訓,而自己主觀上不想培訓。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體班設定欠科學,調訓難涉及。目前,我區幹部能參加的主體班主要有處幹班、科幹班、中青班、黨外幹部班、婦幹班等,受訓物件主要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和部分中青年後備幹部。機關事業單位中所佔比例較重的一般幹部,有的由於年齡較輕、參加工作時間較短,有的職級未提升,基本少有機會參加黨校主體班培訓。

2、培訓內容欠豐富,吸引力不強。一些年輕幹部,由於離開學校不久,有著旺盛的學習精力、大量的閒餘時間、強烈的求知慾望和積極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參加一些政治理論培訓以及業務技能培訓。可事實上,這些年輕幹部所能參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更新知識培訓。而且,知識更新培訓所涉及的外語、電腦、普通話等等知識技能,往往是比較初淺的,對於一名剛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年輕幹部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可以說,離校三到五年的年輕幹部,幾乎沒有機會參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質的培訓。

3、部分幹部主觀思想消極,終身學習難堅持。一是個人學習慾望下降。這部分領導幹部由於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論政治理論水平還是業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處理日常工作已不成問題,學習的興趣和慾望都降低了。二是學習動力不夠。根據幹部選拔任用中的一些規定,領導幹部到了一定的年齡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經很小,從客觀上講,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質也就失去了動力。三是學習精力跟不上。部分幹部年齡一大,記憶力肯定不如年輕時候,再加上四十歲以上的領導幹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顧,精力也確實搭不夠。

4、培訓機構管理鬆散,約束激勵不嚴格。幹部教育培訓缺少動力,一整套系統的、嚴格的、可操作的、針對幹部教育培訓的檢查、督促、考核、獎懲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訓考試考核制度執行不夠嚴格,有的流於形式。考試無壓力,平時就不努力,考試結果也難分等級。對幹部培訓考核結果運用不夠,存在培訓與使用相脫節的現象,先訓後用、屆期必訓的制度沒有落實。不訓照用,調訓就可以不參加。無考核無獎懲,也就無激勵,幹部學習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壓力,從而形成了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弊端。

三、解決的對策與建議

1、科學設定主體班,保障調訓的有效實施。

一是保障培訓覆蓋面。將青年幹部作為培訓重點物件,促使青年幹部培訓從年度培訓轉變為經常培訓。注重擴大培訓範圍。採取個人報名、單位推薦、組織調學的方式,將後備幹部、選調生、新錄用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選派到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都納入到培訓範圍。二是實行培訓計劃申報。以往我們主體班實行點名調訓時,組織部門在開班之前總為參訓學員到位問題發愁。經常遇到單位領導講原因不支援,幹部講價錢不配合,以單位工作忙、工學有矛盾為由,讓幹部調訓工作很難到位。近年來,我們按照中央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要求,採取自行申報計劃的方式,要求各單位根據各自實際,按照考慮幹部本人意願、單位統籌安排、五年內不重複培訓、黨委黨組研究申報的原則,制定了五年參訓計劃,既保證單位有人蔘訓,也讓對自己參訓做到心中有數。三是注重保證培訓時間。開班之前與調學單位加強協調溝通,嚴肅學習紀律,保證每名幹部的培訓時間,用時間保證幹部培訓質量。

2、轉變單位領導和受訓物件培訓觀念。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幹部隊伍知識老化的現象已經出現,提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就必須更新思想觀念。一是領導者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已開發國家、跨國集團公司都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挖空心思、千方百計引進人才,我國也在科教興國戰略之後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教育和培訓培養出來的。樹立了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自然就會高度重視幹部培訓工作。二是要樹立幹部終身教育觀念。原來社會發展緩慢,知識的發生較少。現在,社會發展加速,知識也呈幾何數增長。知識爆炸了,人腦還是那麼大,所以得學,有選擇的學,一直學,終身學。終身學習將成為幹部的重要任務,成為人才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要樹立幹部的培訓權利觀念。全員培訓、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不僅是組織對幹部的要求,而且是幹部的權利,不僅要安排幹部參加調訓,而且要為幹部參加自選培訓創造條件,以幫助幹部建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促進各級幹部向“專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轉變。

3、保持培訓內容的更新。

一是要實現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現在已經進入了精細化的時代,創新培訓內容也必須由粗變細,變精,順應幹部成長規律,為不同崗位幹部“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訓的個性化、特色化、專業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緊密聯絡實際,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幹部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與實際工作緊密相聯的內容進行專題教育培訓。三是要實現補償型向發展型轉變。要求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不是現在缺什麼就補什麼,而是著眼未來,將來可能需要什麼,現在就學什麼,使培訓內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學用結合,注重成果的有效運用。

一是要堅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們如果能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則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參加教育培訓,能力素質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即使已經到了一定的職位,也有可能被降職免職。這樣一來,只要有培訓機會,領導幹部自然會積極自覺地去參加,甚至沒有機會,他們也會主動地去爭取機會。二是要嚴把進出口關。至於一般的年輕幹部,以及各類不同年齡的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只要做到幹部隊伍的“能進能出”,那麼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三是教育培訓與幹部使用相結合。把學習教育培訓的成效作為一個重要條件,建立健全並認真實施先培訓後上崗和在職進修制度,把教育培訓的效果作為幹部考察的重要內容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學習合格作為考核幹部、選拔任用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實行幹部考學、述學制度,使幹部做到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把學習作為終身任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這意味著,將培訓結果與考核晉升掛鉤,可使對幹部的培訓要求變成剛性的硬約束,促進幹部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培訓。

【第6篇】2022年基層幹部教育培訓調查報告

基層幹部教育培訓調查報告

基層幹部是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擔負著組織、領導、管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骨幹。因此,切實加強基層幹部的培訓教育工作,不僅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基層組織的執行力、戰鬥力,而且是做好農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我縣基層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基本情況

澧縣基層幹部共3080名。其中,縣直機關單位科級及以下幹部1802名,鄉鎮街道幹部262人,縣屬學校、醫院、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384人,村、社群負責人和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負責人632人;大學及以上學歷1752名、大專637名、中專及以下691名;35歲以下的583名,36歲至50歲的2022名,51歲以上的482名。按照全縣幹部5年輪訓一次的要求,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67期,共培訓基層黨員幹部5700人(次)。

二、我縣近年來開展基層幹部教育培訓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澧縣針對不同的培訓物件,從改進培訓教學方法入手,切實增強幹部培訓實效性, 提升幹部綜合素質。

1、“理論+實踐”案例式教學。針對村幹部,推行'理論+實踐'案例式教學,激發村幹部學習興趣。案例式教學即:講師採取農村身邊生動鮮活的例子,深入淺出地描述、說明、論證相關理論,充分調動村幹部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村幹部樂於、便於、易於吸收新知識的目的。如:在講授專業合作社規範執行時,邀請已取得成效的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結合實踐經驗講課;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組織村幹部到先進縣市實地考察學習,在活生生的事物面前受觸動、長見識、得教益,讓村幹部看得更清、記得更牢、學得更深,以此激起村幹部的學習興趣,產生思想共鳴,讓村幹部真正 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

2、“模擬+問答”提問式教學。針對鄉鎮幹部,推行“模擬+問答”提問式教學,強化講師與鄉鎮幹部之間的互動和對話。提問式教學即:講師在理論培訓時,結合理論知識點,採取模擬情景、點題問答和討論等方式,增強幹部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及時檢驗學習成效。如:在講授如何提升現代鄉鎮領導幹部能力時,設定一些新農村建設、黨建服務經濟、突發事件模擬等相關情景,隨機點名要求鄉鎮領導幹部現場回答應對的具體措施,或全員提問,或由講師出題目,組織鄉鎮幹部開展討論,改變以往的“大灌輸”,突出幹部的學習主體地位,促使他們善於提問、分析和總結,在培訓時不敢懈怠,並自覺將領導能力理論與自己的工作心得結合起來,認真思考應對之策,以此提高他們依法行政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3、“學習+調研”研究式教學。針對縣直單位領導幹部,推行“學習+調研”研究式教學,增強培訓的縱深度。研究式教學即:在組織開展培訓時,安排縣直單位領導幹部深入農村基層開展調查,對農村工作進行研究。如:在鎮村學習和鍛鍊時,全面瞭解村情民意,並就農村經濟發展、矛盾化解、民生改善、加強黨建等選擇體會較深的角度撰寫有問題、有分析、有對策的調研報告。通過 學習、調研、研究,讓縣直單位領導幹部熟知理論概念,實現部門領導幹部開展農村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雙提高”。

三、當前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

1、對基層幹部培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培訓是加強幹部管理,提升幹部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如忽視幹部培訓和再教育工作,甚至有部分人認為培訓教育工作是走形式,走過場,浪費時間、物力和財力,沒有把幹部教育培訓這項戰略任務提到應有的高度去認識,最終導致對抓幹部培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2、培訓教育幹部的方式單一,缺乏靈活性。目前,幹部培訓的方式單一,依舊是以面對面“滿堂灌”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以教材為主。教學過程中缺乏實踐鍛鍊、案例分析和調查研究。這種灌輸式的培訓方式陳舊,不具備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科學性和靈活性,不但難以提高參訓者的學習興趣,更無法提高基層幹部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培訓質量較低,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3、培訓內容結構安排不合理。一方面,幹部教育普遍存在重視政治理論培訓,忽視技術知識、業務知識和崗位能力培養的現象,從而導致培訓的實踐性較差,針對性不強等後果。另一方面,培訓內容的安排上有很多的雷同,導致培訓內容與實踐應用相脫節,難以達到培訓目的,致使受培訓物件缺少動力,造成學非所用的結果。

4、培訓經費相對不足。由於認識上的誤區、籌集經費渠道的不足,以及財政部門沒有將幹部培訓經費列入年度預算,培訓經費不能及時、全部到位,使得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保障不足,優秀的師資隊伍沒有了保障,也影響了幹部參訓的積極性。

四、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新需求

1、培訓的任務越來越重。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繼續大規模培訓幹部,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校、幹部學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從省委、市委到縣委都對幹部教育培訓提出了要求,“要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要形成全黨動手、全社會參與,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格局”。就澧縣而言,縣直機關事業單位有100多個,鄉鎮有32個,在職黨員幹部達到7500多人,其中公務員3500多人;村居有227個,村支兩委成員1127多人。以上如此數量眾多的基層黨員幹部,其培訓任務主要必須由縣委黨校來承擔,由此看來,我縣幹部教育培訓的任務越來越重。

2、培訓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面對21世紀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洶湧澎湃的知識經濟浪潮和日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廣大幹部所處的環境在不斷變化,崗位職能的內涵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廣大幹部的素質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廣大幹部都需要不斷提高自我,充實自我,需要不斷擴大視野,把握更多的機遇。有94.9%的被調查者認為培訓是必需的或需要的。過去我們組織幹部進行培訓更多地著眼於系統的政治理論學習,現在則需要不斷拓寬培訓領域,增加培訓的容量,進一步向突出執政能力建設,強化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等領域擴充套件。即使是原有的培訓內容,也需要有新的理論和知識的提升有更切合實際的深入開掘。我們在調查中列了十項教學需求,結果作全選的有65%。廣大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需求越來越大,培訓市場正以空前的深度和廣度擴充套件,構成了一個很大的市場需求,這給各級各類幹部培訓基地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

3、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培訓物件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在對培訓者的調查中發現:90%的參訓者學歷在專科以上,82%的參訓者學歷在本科以上。培訓物件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時期培訓者在培訓中的主導意識、現代意識、質量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對現代知識,現代培訓方法和手段表現出濃厚興趣。調查中發現,80%以上的培訓者要求黨校教學內容應加大對社會理論熱點的剖析,增加現代經濟管理、社會工作等實用性課程。62%的培訓者認為應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68%的培訓者認為專題培訓應進行實地調研,43%以上培訓者認為培訓方式應注重參觀考察、個案分析、研討交流。幹部的培訓需求多元化對幹部培訓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五、提高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效果的對策建議

1、轉變思想,樹立全新的教育培訓理念。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樹立理論聯絡實際,學用結合的培訓理念。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要轉變以往幹部培訓中學用脫節的觀念,在培訓中要注意聯絡實際辦學,聯絡實際教學,做到真學真用,活學活用。二要注重質量,樹立注重實效的培訓理念。幹部培訓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幹部素質和能力,因此要不斷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能,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實現幹部教育培訓規模質量效益相統一。三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培訓理念。當今時代經濟發展迅速,科技日新月異,新知識層出不窮,而學習是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前進的基礎,是創新的動力。因此,在教育培訓中要注意引導幹部樹立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

2、合理調整培訓結構,努力增強幹部培訓的實效性。一要注重培訓內容的時效性。隨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的發展變化,要對培訓內容不斷地進行更新,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二要有針對性的設定培訓課程。要根據幹部的特點和素質狀況,確定不同培訓目標和內容,及時把廣大幹部最希望瞭解的知識,最渴望掌握的理論,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列入培訓課程。三是培訓內容要突出重點。在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的同時,重點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黨的歷史,國情和形勢教育,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進行本職崗位所需要的業務知識培訓。

3、整合現有資源,優化配置培訓資源。一要加強師資力量的開發和配置。鼓勵黨校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業務進修和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更新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實現師資、學科、教學方法等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二要加大資金投入併科學合理的利用經費。將幹部培訓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要逐步提高,保證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4、規範管理,制定並完善幹部培訓的制度。一要完善培訓質量評價機制。重點對培訓計劃、方案、內容、師資水平、教學管理進行評估。二要建立培訓檔案。培訓機構要把幹部的學習表現、培訓情況、培訓成績等記入培訓檔案,對每位幹部的參訓情況作到心中有數,也為選拔任用、考核獎懲幹部提供依據。三要健全考核評價制度。要積極推行考試考核,全面考核幹部的學習態度和表現,掌握運用理論知識、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等情況。

5、創新培訓方法,提升幹部培訓質量。一是改進教學手段、積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遠端教學等技術手段,豐富培訓的形式和內容。二是組建講師團送課下鄉,解決幹部工學矛盾;鼓勵幹部利用業餘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堅持在職自學等多渠道提升幹部培訓質量。三是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員講、學員聽”的“滿堂灌”的單向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員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