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建議

文思社 人氣:6.55K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倍受社會關注,也是歷年“兩會”的熱點。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95萬,畢業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的就業指導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創新和改革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關於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建議

一、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不夠重視。目前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都為選修課,並且只在大三或大四才開設。指導方式單一,多是通過講座講解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知識介紹的多,能力培養的少,內容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有些高校只注重就業率,忽視畢業生就業質量和長遠發展,導致畢業生盲目就業,為今後擇業埋下隱患。

二是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兩類:一類是就業期望值很高,對就業的嚴峻形勢不敏感,對自我認知不清晰、眼高手低、總想一步到位,無法正視實際存在的差距。另一類則崇尚“慢就業”,以時間上的錯位避開就業高峰,實則是對現實壓力的逃避,缺乏對未來的規劃和不斷嘗試的信心,只能坐以待斃,逐漸成為“啃老族”。

三是各方缺乏資訊互通交流。雖然各級政府部門和高校都設有就業促進機構,但由於隸屬關係,政策適用性等問題,還沒有建立資訊互通機制,仍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直接表現為學校不瞭解就業政策,政府不掌握學生情況,導致就業指導工作缺位,最終損害的是廣大畢業生的根本利益。

二、改進就業指導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能夠幫助畢業生儘快完成從學校向社會的過渡,增強就業的主動性和競爭力,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一)優化課程設定,形成全程化就業指導服務。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靈活設定課程內容,從關注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傳授擇業技巧的應試性培訓,轉變為強調心理諮詢、建立職業規劃、引導創業思維的綜合性指導,以“授人以漁”的理念提高畢業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動力。將就業指導由面向畢業生轉變為貫穿整個大學生涯,從大一開始瞭解本專業的社會需求,大二建立優勢學科和就業興趣點,到大三結合發展開展社會實踐,大四掌握就業政策和擇業技巧,以全程化的指導讓學生髮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和發展方向,從而合理的規劃職業生涯,自主選擇就業方向。

(二)注重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突出對困難學生的人文關懷。要加強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提升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先就業後擇業的意識;要培養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到基層、到艱苦崗位鍛鍊自我,實現個人理想和社會發展的統一結合,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突出就業指導的人性化和個性化,加強對貧困和殘疾學生的重點幫扶,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順利實現就業,同時做好就業後的跟蹤檢測,及時掌握待遇發放情況和事業發展情況,確保困難學生真正實現就業脫貧。

(三)深化校企地合作,共同推動就業指導工作開展。政府部門充分發揮促進就業職能,積極踐行就業創業政策,與高校和企業共同搭建溝通橋樑,為企業選才引才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周到細緻地服務。在就業能力培養方面,高校應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加大對實習基地的建設投入,增加實習課程和實踐內容,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豐富校企合作模式,鼓勵民辦高校和職業學院結合市場需求設定專業,廣泛開展訂單培養模式,推行現代學徒制教學,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滿足發展需求的人才。

(四)融合“網際網路+”平臺,創新就業指導模式。在政府和學校之間建立就業指導服務系統,改變就業指導模式單一、就業資訊不對稱等不利因素,增加就業指導的有效性,提升就業成功率。通過網站、微信、APP等新媒體的資訊互聯,實現資源整合共享,把就業指導、求職分析、政策解讀等各類服務搬到網上,讓學生隨時隨地享受“一對一”的精準化就業指導服務,讓就業指導不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溝通交流、提高自我認知的新方式,增強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時性和主動性。

TAG標籤:就業指導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