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街道社群彙報材料

文思社 人氣:1.24W

參觀了赤峰市街道社群彙報材料

參觀街道社群彙報材料

在旗委組織部的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由旗委組織部組織的參觀學習。10月18日---19日,東城街道領導和從事社群工作的社群幹部一行20人,在巴林左旗組織部付部長的帶領下,深入赤峰市興安街道、工業園區、臨潢社群、南山社群、紅山郡社群 等八個社群對社群融合黨建工作機制、社會化服務等工作進行了參觀學習,受到了各社群的熱情歡迎。現將這次參觀學習的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一、參觀學習社群黨建的情況

這兩天我們參觀了赤峰市興安街道、工業園區和臨潢社群、南山社群等八個社群。通過兩天的實地參觀學習、個別交流經驗,深深感覺到他們的社群工作之所以走在前列,首先是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做好社群建設工作的保證;第二是高度重視、認識到位、理順關係是做好社群工作的關鍵;第三是建立健全的融合黨建制度,採取資源互補、共同發展理念開展融合黨建志願服務;第四突出重點,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是做好社群建設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我們在社群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隨著近年來社群建設工作的推進,社群的硬體設施有所改善。社群居委會辦公室、社群黨員之家、文化健身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均有所改善;社群黨組織的服務水平也明顯加強,在各項便民、利民、惠民服務活動中,社群黨組織不斷轉變工作作風,創新活動形式,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係。但是,隨著社群黨建工作的不斷深入,也遇到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是社群黨建投入不足。社群黨組織作為領導核心,承擔著領導、協調社群各方的作用。相對於社群黨建的高要求,社群在財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著承載能力不足的現象。

二是社群各方參與意識薄弱。一方面社群黨員認同社群黨組織的思想淡薄,南新街社群現在黨員基本上都是退休黨員和一些復轉、大學生黨員大部分都在外地,他們也一定程度地發揮了他們的作用,但是沒有建立一種持續下去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在職黨員自覺投身社群黨建的思想淡薄,沒有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而社群有沒有相應的管理約束機制,多數在職黨員的“單位黨員意識”較強,而“社群黨員意識”相對較弱。

三是社群黨建載體創新不夠。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大批外來務工人員、企業失業職工、異地居住人員流入社群,對社群黨建和社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黨建組織活動載體已遠遠不適應新情況新要求。

三、今後社群黨建工作的想法

(一)、夯實基礎,認真落實社群黨組織實體化建設。一是加強陣地建設,統一懸掛黨群服務中心標識,按照“一廳四室一陣地”設定功能室,推進標準化建設,促進黨群服務中心有效發揮作用;二是加強社群領導班子建設。在配強社群黨組織領導班子的同時,配備一名黨務專幹,社群黨總支部書記能從大量繁雜而具體的黨務工作中抽出身,去謀劃和創新適合社群發展實際的工作思路。三是加強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堅持每年組織社群工作者進行專業理論培訓,形成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專題講座+座談交流+現場觀摩等培訓模式;加大對社群建設人才的培訓、管理力度,激發社群工作者的積極性。

(二)、創新思路,構建街道社群黨建工作區域化格局。

一是創新黨組織執行機制。完善社群聯合黨委組織體系,健全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利用聯合黨委領導小組,加強社群黨建的總體部署和指揮協調;建立“三項清單”等執行機制,積極開展聯建活動,有效發揮黨建聯合體作用

,提高共駐共建共享水平。

二是創新黨組織管理模式。為進一步強化社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調動在職黨員參與社群建設,能在8小時以外仍然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我們可以學習借鑑這次參觀哈河社群黨建工作模式,建立一個書記講黨課直播間,結合實際,適宜、適時、適度地組織社群黨員和職黨員開展“書記講黨課”活動;整合社群黨員資源,將黨的組織體系和自治組織體系有效結合,為延伸在職黨員“八小時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搭建平臺,將社群黨組織的管理觸角延伸到社群每個角落,為社群各項事業注入活力、增添力量、創造和諧。

(三)、完善機制,健全社群網格化管理體系。

一是強化責任、凝聚群眾,發揮穩壓器作用。全面實行社群網格化管理,按照“社群黨組織一小區黨支部一網格黨小組”和“社群黨組織一網格黨支部一小區黨小組”兩種模式和社群黨支部一小區(網格)黨小組調整黨組織設定;推行“網格化”管理,社群居委會委員帶領黨員活動小組長、樓棟長、單元長、小區治安員等,深入小區、樓棟,收集社情民意,共同負責本網格區塊的社群黨建、社群管理、社群自治和社群服務工作。

二是緊貼需求、服務群眾,發揮社群主力軍作用。完善社群救助體系建設,利用好共建單位濟仁中醫院資源開展送康復上門、心理諮詢、義診等服務,為殘疾人、低保戶、孤寡老人排憂解難;動員醫院相關專家、醫生,組建專業化心理教育服務隊伍,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和開展多元化心理健康系列講座,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服務網路體系;緊緊圍繞居民群眾需求,整合社群資源,推出了樓宇自治、鄰里守望、老友關愛圈等一批貼近居民生活的新品牌、新亮點,用實際行動在社群各個角落準確傳達黨的聲音,樹立黨的形象,貫徹黨的領導,體現黨的滲透力、影響力、感染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