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幹部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文思社 人氣:1.78W

關於加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幹部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幹部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鄉村振興,人才是最關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對村幹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村幹部隊伍建設還面臨著許多的難題與挑戰亟需解決。為了全面瞭解王獅鄉村幹部隊伍建設所存在的問題,研究並制定確實可行的解決措施,經廣泛深入各村調查研究,現將調研結果整理如下:

一、王獅鄉村幹部隊伍現狀

王獅鄉轄12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2021年通過換屆選舉,選優配強了各村兩委班子。突出致富帶富能力強、村級工作實績優、群眾認可度高等要求,在上一屆任期內表現較好的村黨組織班子成員中擬提名為黨組織書記的共11名,為了嚴格落實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一肩挑”,除長門、蛤蟆神、亂石3個村黨組織書記為下派幹部外,其餘9個村黨組織書記全部為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換屆以後村主幹平均年齡由55歲降低為50歲,35週歲左右的15人,45週歲以下的34人,佔比為45.9%。村“兩委”主幹大專及以上學歷6人,佔比達40%。

二、村幹部隊伍建設存在問題

(一)村幹部年齡老化,後備隊伍不足

2021年換屆以後,雖然經過逐步調整,村幹部隊伍年齡結構偏大的問題已經得到緩解,但就總體而言還沒有得到徹底改善,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農村大部分青壯年相繼離鄉創業,呈現出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婦孺化”現象,導致可供村“兩委”選用的幹部人選空間日益狹窄,老齡化的問題也反映出村幹部後備隊伍匱乏,由於沒有足夠的後備幹部,部分村的村幹部已經連任好幾屆。

(二)部分村幹部素質有待提高、能力仍顯不足

王獅鄉村幹部大專及以上學歷僅有六人,佔比40%。縱觀全鄉村主幹,文化層次偏低。極個別村幹部的能力素質不能適應農村改革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不會遠端教育裝置的操作使用,不能充分依託裝置對黨員群眾開展素質提升教育;在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業致富、農民增收上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意識,面對發展現代農業、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等工作思路不寬、辦法不多;在管理農村各項事務上信心不足、能力不強,在抓本村人居環境整治、環境保護、規劃建設、土地流轉等工作時,思想上不重視、方法上欠穩妥,在群眾中威信不高、號召力不強,導致工作不到位,甚至可能引發不良後果;在處理突發事件和信訪矛盾方面,缺乏政策法律知識和協調管理經驗,仍然使用老一套,方法簡單粗暴,有時不僅解決不了矛盾,還會使問題更加複雜化。

(三)村幹部隊伍中存在消極思想和畏難情緒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繁瑣複雜,農村的改革發展也讓村幹部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責任越來越大。部分村幹部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是“拖、躲、推”,缺乏銳意進取的激情和艱苦奮鬥的韌勁,在工作中經常處於消極被動的狀態。在與村幹部的座談會上,有些幹部在談到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時,總是強調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表現出了對工作的信心不足和悲觀失望,還有一些群眾反映有的村幹部害怕做事情、不敢做事情,工作還沒做,就說工作有多難做、事情有多難辦。

三、村幹部隊伍存在問題原因剖析

(一)待遇不高,幹部收入入不敷出,村幹部“不想做”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幹部工作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條件艱苦,工作繁雜,而他們的經濟待遇卻不高。目前,嵐縣村幹部的工資標準為:行政村人口數在1000人以下(含1000人)的每人每月1100元(“一肩挑”的每人每月1700元);1001-2000人的每人每月1150元(“一肩挑”的每人每月1800元);2001-3000人的每人每月1200元(“一肩挑”的每人每月1900元);3001-3500人以上的每人每月1250元(“一肩挑”的每人每月2000元);3501人-4000人的每人每月1300元(“一肩挑”的每人每月2100元);4001-4500人的每人每月1350元(“一肩挑”的每人每月2200元);4500以上的每人每月1400元(“一肩挑”的每人每月2300元)。另一部分為學歷津貼,大專學歷村主幹每月享受100元津貼,本科及以上學歷村主幹每月享受200元津貼。

在政治待遇上,提拔晉升機會渺茫,村幹部認為前途一眼就望到頭了,沒有奔頭。待遇偏低讓村幹部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待遇偏低也導致了村幹部崗位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村裡的年輕人覺得村幹部工作既辛苦又複雜、收入還不高。

(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幹部“做不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村集體沒有收入,限制了村幹部的手腳,很多村因為經濟狀況緊張,事項落實不了、工作開展不下去,許多有抱負、有能力、有幹勁的優秀村組幹部上任時都想大展巨集圖,幹一番事業,可是無奈村裡沒錢,心有餘而力不足,時間久了,就對工作喪失了信心。村集體經濟薄弱,無錢為群眾辦實事,影響了村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客觀上給村幹部的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四、關於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的建議

在城鎮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雙重視域下,必須站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的政治高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素質較高、勇挑重擔、作風純潔、農民喜愛的村幹部隊伍。

(一)拓寬選人渠道,切實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

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職業界限、合理統籌幹部資源,擴寬選人用人渠道,按照民主、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落實好村幹部選舉,大力引導和動員創業有成、有奉獻精神的黨員、民營企業家、致富能手、回鄉知識青年、復員退伍軍人、務工經商人員、大學生村官參加黨支部書記選舉。尤其是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書記的選用,將思想政治素質高、帶頭致富能力強、協調管理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大力推動“能人進弱村”。要立足於農村本土精英的培養,即新型農民人才的開發利用。要把選拔後備幹部和村級班子建設結合起來,注重在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青年和大學生“村官”中培養後備力量,特別要注重培養一批青苗型年輕幹部作為村黨組

織書記的後備人選,把“雛雁”工程和“頭雁”工程緊密切

合開展。

(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力保障村幹部工作的開展

一方面,積極引導和支援村級組織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

濟,及時有效地向村幹部灌輸上級“強農”“惠農”政策觀念,在幫助村幹部樹立執行政策自覺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村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對村幹部提出的發展思路,若符合村情實際、適應農村改革發展的應給予鼓勵和支援,不能促進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及時提出建議並予以糾正;

另一方面,推動村與村之間、鄉與鄉之間的交流互動,建立鄉村兩級資源共享平臺,將各村在發展村級經濟方面的好思路、好方法、好模式放到平臺上供大家相互借鑑、學習和指正,積極推廣宣傳典型並建立幫扶機制,努力形成富帶貧、強幫弱的良好氛圍,實現村級經濟齊頭並進、共同發展。

(三)強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村幹部的能力和素質

精挑細選的村幹部“苗子”需要在基層一線長期艱苦的鍛鍊、磨鍊和淬鍊,才能成長為鄉村治理的“參天大樹”、穩穩“站得住”的優秀村幹部。一是加強培訓陣地建設,建立以組織部門為主導,黨校、農業、科技等部門共同協作的培訓機制,形成多方齊抓共管的合力。二是按照崗位需求確定培訓內容,重點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市場經濟理論、處理人民矛盾、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種植養殖技術、鄉村振興等方面知識的專題培訓,提升村幹部專項業務知識和實用科學技術水平。三是聯合大中專院校對村幹部開展學歷教育,提升村幹部學歷層次和文化水平。形式上突出實踐特色,更多通過赴外考察、現場觀摩等方式開展教育培訓,積極開展幹部下訪活動,推動幹部向基層一線、艱苦崗位流動。

(四)加強群眾監督,不斷促進幹群關係融洽

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完善黨務、村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加大群眾對公開事項的知曉率,擴大監督範圍,健全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確保村幹部為民履職。

規範村幹部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民意測評工作機制,堅持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民意測評,爭取讓所有村民都參與其中,對測評專案分類細化,增加對改善民生、發展經濟、處理矛盾、服務群眾等方面的測評。

建立群眾監督聯絡點,定期與群眾溝通訊息、交流情況,從群眾反映的資訊中瞭解掌握村幹部日常工作活動和工作之外的行為表現,對群眾滿意度低,尤其是群眾反映強烈的村幹部,由鄉黨委及時予以誡勉教育,督促整改提高。

(五)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增強幹部隊伍幹事創業能力

目前,待遇報酬偏低是村幹部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為提高村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增強村幹部隊伍的生機活力,必須實施積極有效的激勵保障措施。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和村幹部崗位實際,以全縣平均水平為參照,徵詢鄉村兩級幹部意見,合理確定村幹部工資基數,並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穩步增加,形成合理的增長機制。

村幹部尚未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因而要努力改變村幹部養老保險費用來源,爭取將村幹部的養老保險費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縣財政應撥出一部分預算設立專項補助金,提取合理部分給予村幹部補助,切實減輕村幹部的負擔。

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定向招錄鄉鎮公務員、和事業人員力度、成績突出的可提拔為鄉鎮副職等優惠政策,建議試行村幹部職業化,從鄉鎮事業單位編制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編制,將任職年限長、工作貢獻大的村幹部招聘為鄉鎮事業編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