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市場情況的調研報告

文思社 人氣:2.81W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是對勞動力資源起基礎性作用的。一個成熟、理想的勞動力市場能夠通過價值規律的作用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市場中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到合理、效益比較好的部門、行業和環節中去,達到“人”和“事”的匹配的最佳狀態,從而提高整個經濟執行的效率和活力。而當勞動力市場沒能及時、準確的傳遞這種資訊,就會出現空缺崗位與剩餘勞動力之間形成斷裂從而造成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

勞動力市場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勞動力市場現狀

據統計,2018年北安市勞動力市場用工需求93家企業、總用工人數6000餘人,用工單位多集中在服務業與製造業。用工年齡集中在25歲到40歲之間,男女用工比例基本各佔50%。專業技術人員佔10%。文化程度初、高中佔85%,高學歷比例較低.底薪1500元至2000元佔80%,2000元至4000元15%、4000元以上佔5%。雖然用工需求量較大,但是勞動力市場中的勞動力仍然存在著招工難、就業難的問題。

二、勞動力市場存在的問題

1、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在勞動力中,國中及以下學歷的佔總勞動力的比重較大,勞動技能相對單一,缺乏較高專業技術和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市場競爭意識,就業困難。

2、不願在本地就業。部分勞動力(尤其大專院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時對用人單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要求較高,加之外出打拼心理,選擇外出就業,造成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增多。

3、對資訊知曉度低。部分勞動力對用工資訊專欄和資訊平臺不關注,導致很大部分外出返鄉人員和本地待就業人員對用工資訊知曉度不高。

4、維權意識不夠。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在遭遇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不予辦理購買社保、拖欠工資等侵權行為時,維權意識淡薄,無法找到合理的處置方法。

5、成功創業有困難。勞動力一方面面臨專案、技術、資金缺乏的障礙,另一方面對市場需求、風險預測等難以準確把握,單憑創業熱情和苦幹精神難以成功創業。

三、勞動力市場存在問題的原因

1、城鎮勞動力供大於求,供求比例嚴重失衡。國有、集體企業在容納勞動力方面,均趨於飽和狀態,加之近幾年由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企業內部改革不斷深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受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使一些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困難,失業、下崗職工群體成批增加。

2、企業用工行為不規範。企業片面強呼叫工自主權,大量使用廉價農村勞動力,衝擊了城鎮勞動力的就業,一方面企業內部下崗職工大量存在,一方面又用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

3、勞動者素質普遍偏低,且擇業要求過高。由於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就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過去就業只是為找個飯碗,而且現在就業則較多考慮到個人的愛好、工作環境、報酬高低等多種條件因素,一方面苦、髒、累工種招不到人,加之城鄉判別在一定時期仍然存在,引發了大批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拾遺補缺;另一方面,企業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也更高,而求職者缺乏學習技術的積極性。因此,在勞動力市場中,顯現為用工單位想招的人招不到,求職者想去的單位去不成,即形成“有人無事幹,有事無人幹”的結構性失業。

4、社會保險的社會化程度低,不利於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勞動力進入市場,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形成完備的市場保護機制,人們對社會保險意識不強,參保積極性不高,特別是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參保的積極性不高;農民包括鄉鎮企業職工和城市農民工仍以土地發揮保險職能。勞動者個體在流動和轉換工作崗位時,要由自己承擔風險,使勞動者在參於市場競爭就業時顧慮重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勞動力市場的發展速度。

5、社會分配不均衡,直接影響勞動力的配置。工資水平是勞動者擇業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壟斷行業中職工收入偏高,使勞動力市場中作為勞動力價格的工資,對勞動力供求的調節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另外,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全市勞務中介組織中,除市職業介紹所有服務場地外,其餘的多數是臨時租用房屋,裝置簡陋,服務手段落後,遠不適應勞動力市場發展的需要。

四、發展勞動力市場的幾點思考

1、各類職業介紹機構,積極收集用工資訊,開展求職登記、組織勞務洽談,為用工單位及求職者雙向選擇提供服務。通過為企業招工、介紹家庭各類服務、開展技術工人交流、勞動力餘缺調劑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勞動者的指導,樹立正確擇業觀念。利用培訓會、招聘會引導企業和勞動者樹立正確的用工、擇業觀念,在充分滿足企業用工的同時,不斷提高就業率,促進人力資源供求雙方的有效平衡。

2、市工商聯、女企業家協會與勞動力市場建立用工平臺。女企業家發揮領頭軍作用引導僱傭就業向自主創業轉變,鼓勵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分型別整合同行業就業人員,形成一個收集資訊、統一分配的就業鏈條,增加就業渠道。加強引導,促進就近就業。利用外出務工人員辦事處,加大對北安經濟發展成果和發展思路的宣傳,鼓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迴流就業。並利用春節長假的機會,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培訓,在車站設立宣傳點發放宣傳單,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就近就業,為建設美麗北安貢獻力量。

3、構建全覆蓋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勞動就業者職能轉變能力。(1)種植養殖技能培訓。聘請專業農業技術人員對農村勞動力進行面對面種植、養殖技能培訓,提高農業適用技能。(2)創業培訓。對部分有創業願望的返鄉農民工,開展以市場需求、投資預測、風險評估等為內容創業培訓,提高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就業能力。(3)在崗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對企業新進員工進行在崗培訓,對工作一段時間的員工進行技能提升培訓,提高操作技能水平。(4)訂單培訓。針對企業發展需求,委託專門培訓機構對企業員工進行訂單培訓。(5)法規培訓。對企業人事幹部、管理人員進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培訓,提高法律意識。推行企業在聘用新勞動力時,只有參加過相應技能培訓的才能簽定用工合同,使就業人員從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從而促進職業轉變能力,以適應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就業率。

4、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服務能力。重點加強基層就業平臺建設,促進就業資訊的互連互通。在保持傳統媒體宣傳如就業金鑰匙、社群海報宣傳的基礎上向現代媒體轉化,建立微信公眾號,從政策諮詢、資訊釋出、專場招聘等方面入手,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資訊的均等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加大政策的宣講,提高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開設專門的勞動者維權培訓班,通過對勞動者宣講《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提高勞動者的維權意識,讓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加大對創業人員的支援,提高創業成功率。對返鄉民工、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有自主創業意願的群體,從政策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援和幫助,鼓勵創業,帶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