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1.22W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教材分析 篇一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為解決相關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域性的作用。

遠端資源的應用 篇二

恰當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減少注意活動中意志成份的參與,能夠有效吸引和保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注意力。在上課之初,由於學生剛入教室,學生情緒尚未穩定,甚至還沉浸於課間的歡聲笑語和趣味活動之中,急需將注意轉移到教師的教學上來。所以我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畫面刺激學生感官,使其產生興趣,較好的維持了注意。其次,在教學重難點時,我通過多媒體輔助,創設學生的感知過程。比如,先讓學生書寫加法算式,再觀察找到相同點,從而得出簡便演算法,最後介紹乘法的讀、寫和認識乘號。學生課堂練習,傳統的方法是請幾個學生上黑板板演,其餘的學生在座位上練習,但座位上的學生,往往不是自己做而是看別人做,這樣實際上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使用了視訊展示臺之後,就可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還可以採用互動式教學,從而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技術,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活動時間,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三

學情分析:

學習本小節後,對後面學習較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且對於學生的運算能力、推導能力有進一步的幫助。學生能夠背誦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掌握“讀作”“寫作”的不同要求並能夠理解每個乘式的含義。本節的內容在教材中起著主導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而在此後,又要學習更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所以這節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啟後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悉2、3、4乘法口訣,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

2、初步會計算4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熟記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乘法計算。

2、進一步明確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溝通與加法的聯絡。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開火車,對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五五() 四五(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三五( )二五() 四四( )

[設計意圖]鞏固2~3的乘法口訣,達到熟練運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設計意圖]用新穎的複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4、算一算

1)兩個因數都是5,它們的積是多少?

2)擺一個需要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要多少呢?

[設計意圖]用文字或直觀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列式計算

a、2乘3得幾?

b、3個4是多少?

C、5個3的積是多少?

d、兩個因數都是4,積是多少?

e 、一個因數是4,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練習是為鞏固乘法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說教法和學法 篇四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可見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於學生接受知識,鍛鍊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採用情境教學法,提問引導探式的教法等,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希望通過我的這些教法,能夠讓學生掌握對比認識、由分析到綜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以及合作交流法。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50頁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2、教材的編寫意圖

“乘法的初步認識”內容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景,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由學生活動中同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3、教材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解決重難點的策略:讓學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傘和小棒,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來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學前分析

學生在已經學過多個數相加的基礎上,初步來學習乘法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我班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對於這幾個小朋友還需花時間來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兩位數減法的算理。

四、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前5分鐘

(略)

(一)情景匯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擺小棒嗎?

(出示小朋友們擺小棒的情景。他們邊擺小棒邊進行對話:“我會用小棒擺小旗。”“我擺了五棵小樹。”“我也會擺。”“我也會。”??)

師:你們會擺嗎?你們會擺什麼呀?(學生踴躍回答。)

師:你們會用小棒擺這麼多的作品,那咱們也來做一個擺小棒的遊戲好嗎?(生:好!) 師:請你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老師幫你看著時間,看看你在規定的時間裡能擺出多少個相同的作品。

(學生操作。)

師: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擺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擺了2顆星星。

生3:我擺了10個三角形。

生4:我擺了4棵小松樹。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擺出了這麼美麗的作品。那麼,請你觀察一下你擺了幾個作品?一個圖案用了幾根小棒?你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把算式寫在作業紙上。

(學生活動)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師:小朋友們通過擺小棒列出了那麼多加法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生:都是一樣的數。

4、師:對,每個算式中的加數都相同。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的加法頂多只有三個數相加,今天小朋友們列的加法算式有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們能列出這麼長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師給你足夠的小棒讓你繼續擺,你打算擺出多少個?你還能列出算式嗎?(生:能)如果你擺了100個作品,你還能列出加法算式嗎?(學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會怎麼樣啊?

生1:算式很長。

生2:本子上都寫不下了。

生3:可能寫滿了黑板也寫不完算式。

生4:寫起來太麻煩了。

5、師:是啊,看來這樣的算式寫起來還真麻煩。那你們能不能研究一種寫起來簡便的方法,讓很長的連加算式變得簡便點呢?例如黑板上同學列的這個10個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個算式寫起來簡單些,或者發明一種新的表示方法來代替這個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學校進行的教研活動中,我講了二年級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這是國小生第一次接觸有關乘法的知識,在新課的匯入時,我主要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提問學生有關乘法你們瞭解哪些知識?學生從各個方面說,首先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做一個瞭解。其次為揭示“相同加數”和“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意義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巧妙設疑,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慾望。 本節課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活動去探究生成。如新課階段,教師讓學生算一算每個圖形各用了幾根小棒,列出算式。這時,並不規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讓學生自由發揮,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後通過對左右兩邊算式的觀察比較發現加數相同時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加數不同時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認識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一樣,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兩種算式的寫法與讀法不一樣。求幾個相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在寫法與讀法上。通過觀察、比較和概括,達到初步認識乘法的目的,並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精心設計的練習,避免了集中練習對學生造成的疲勞感,特別是在課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5×2”的意義,將趣味性、創造性、思維性融為一體,豐富了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體

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由於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的情緒飽滿,參與面廣,思維活躍,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效果非常好。

本節課主要的問題是我沒有掌握好學生自學的時間,這個環節放的有點時間多了,導致後面的練習時間緊,這說明教師還是對學生的能力不是太瞭解,就這一點也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共同探討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準備

讓學生看投影圖,聽錄音,解答以下三道題:

1、在這次”手拉手獻愛心”捐款活動中。第一小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蘇晴捐2元,請算出她們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組有4個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這4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是捐5元。請算出這6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新課教學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麼?

(二)教學例1

1、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擺紅花,每次擺2朵,擺3次。

(2)讓學生看圖,說說是怎麼擺的?擺了幾個2朵?(師板書:3個2)

(3)要求一共有幾朵紅花?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4)讓學生觀察這題的三個加數有什麼特點?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從而引出還可以用乘法算。

(5)認識乘號,教學乘號的寫法。

引導學生與拼音字母“X”比,然後書寫一遍。

(6)指導寫乘法算式。

寫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是幾?(相同加數是2,先寫相同加數2,再寫“x”。

再數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有3個2相加),在乘號後面寫3。強調:這個"3"是怎麼來的?

(7)指導讀乘法算式,並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2X3",表示什麼?)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要求,獨立擺方塊,每排擺3個,擺4排。(師巡視)

(1)看圖說說怎麼擺?擺了幾個3?(師板書:4個3)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個方塊,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3)這道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嗎?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試著寫,並按學習小組交流你是怎麼寫的?

(4)師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

3、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師出示一組圓形圖,讓學生認真看圖,同桌互說圖意,並用兩種方法解答。

4、指導看書第109~110頁,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表示什麼?並把課本Pll0填空完整。

5、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三個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點,比一比,哪一種演算法簡便,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含義。

6、閱書,齊讀乘法含義。

7、用學到的乘法知識,來解決新課前的三道複習題。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0頁"做一做"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遊戲。

2×5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然後做“找朋友”遊戲。

4×3 3×4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

2、學到哪些方法?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說教學過程 篇七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藉助於電教媒體,利用小朋友喜愛的米老鼠邀請森林裡的小動物到家裡做客創設情境,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良好愉悅的學習心情,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自主實踐,探索新知。

(1)在問題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數。

這時老師繼續課件演示並提問:你們看來了多少小動物呢?能用算式表示嗎?(數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幫助米老鼠數數朋友的人數,捕捉孩子們喜歡的問題,體味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樂趣,將學生自然地帶進求知的情境中)。然後以同桌為單位學生討論後回答。但是學生說的算式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加數不同,另一種是加數相同。

(2)舉例設疑,感知概括幾個幾。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這裡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相同加數相加的實際問題很普遍。同時引導學生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比如:鞋子是一雙一雙地數,一雙就是兩隻,三雙鞋子多少隻?就要把3個2相加。

(3)在困惑中創造,認識乘法意義。

如果想知道這些小動物一共有多少隻腳怎麼辦?一隻動物四隻腳,難道一個四一個四的加嗎?那樣要寫多長的。算式呀!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願望,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通過小組合交流,創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利用媒體講述“三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發明創造乘法的過程”拔亂反正引出乘法並介紹乘法的寫和讀、認識乘號。

(4)認識乘法意義。

學生經歷了的創造過程,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寫乘法算式)

再讓學生將所舉生活中的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並說出各自表示的意義。這樣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3、聯絡生活實際,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4、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最令你高興的收穫是什麼?

這一環節設計,是想通過學生的回憶,不僅反饋本課的學習情況,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同時也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知情共融。

學情分析 篇八

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已學習了加法的相關知識,並且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些知識經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組一組數的經驗,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奠定基礎。有些學生在生活聽說過乘法,有的學生甚至還會背乘法口訣,但知其所以然,教師若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到學習乘法的教學園地中,一定能激發學生探究乘法的慾望。

基於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我對本節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認識乘法,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經歷乘法形式的過程中,培養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通過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TAG標籤:精品 乘法 教學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