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蘇軾教學設計人教版(精選8篇)

文思社 人氣:2.0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定**蘇軾教學設計人教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定**蘇軾教學設計人教版》相關的範文。

定**蘇軾教學設計人教版(精選8篇)

篇1:蘇軾《定**》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課題見《唐詩宋詞選讀》(“‘新天下耳目’東坡詞”第71頁)

【設計思路】

1、鑑賞唐詩宋詞是一個用心靈去探尋美的歷程,需要用心靈去貼近它,去感覺它藝術境界的美妙。蘇軾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直臣,也是曠世罕見的藝術天才。他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也成為後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範。他贏得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喜愛,他的魅力似乎是無窮的。他的這首詞是通過對出行遇雨這一件小事的描寫,表現了詞人曠達超逸的胸襟,並表達了詞人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2、學情分析: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蘇軾,如果誘導得當學生應該是參與積極的。以前也學過許多蘇軾的詩、詞、文,對他有一定的瞭解,基本能把所至他豪放的詞風。想念通過平時的詩詞鑑賞訓練,學生能抓住關鍵句進行理解的。

3、設計理念與整體思路:根據憂思探究教學論,改變傳統教學過於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通過老師的誘導,計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實現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首次的意境應通過學生反覆讀來體會,老師設定一系列的誘導性的問題,實現對詞人的理解及詞的鑑賞。

【教學目標】

1、理解蘇軾豁達的心胸及其思想的根源。

2、學習蘇軾開闊曠達的胸襟,明瞭面對人生中的坎坷起伏,我們應有的心態。

3、把握詩歌鑑賞的角度,試出鑑賞題。

【教學重點】

1、從詞中理解蘇軾豁達的心胸:

2、瞭解蘇軾,明瞭面對人生中的坎坷起伏,我們應有的心態。

【教學難點】

蘇軾豁達的思想根源。

【教學過程】

一、匯入《定**》這首詞

1、導語:站在講臺前,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堂課的工夫;加一個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課的工夫。類推一下: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場雨的工夫。一場雨,躲一場雨。有什麼寓意呢?板書:雨

明確:前者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後者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有了動詞“躲”字,主觀意願,行動過程,生命痕跡,……

2、蘇軾是怎麼看的?一起來學習《定**》。板書:定**

二、整體感知

1、示範讀,配背景音樂,結合匯入進提出的問題。問:東坡會怎麼回答?(明確:他沒躲雨;他說風雨皆無;他淡化弱化了甚至無視了所有的風雨。)

2、問:聽這首詞,蘇軾給你們的最大印象是什麼?(齊讀一遍,然後從詞中找一下答案。)(明確:沉著;豪邁;隨意而安;通達。)

三、背景穿插

(結全以前所學及查資料獲知)

明確:蘇軾的生平經歷證明了,他一生都在仕途上。22歲中進士,先是當判官,然後出任,先後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疲貶黃州,職位團練副使,出來之後,又先後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學士,後又出知杭州、穎州、揚州、定州,最後被逐惠州、儋州,節度使副使別駕。

四、朗讀指導

生再讀這首詞,指生一一品讀並評價。

(點撥:──有點蘇子行吟的味道。“何妨──平生”,應該讀得從容點,瀟灑點,豁達點。豁達怎麼讀:不溫不火,不包不躁,這是節拍。調子呢?不揚不抑。

“竹杖芒鞋輕勝馬”有點喜悅和豪邁在裡面,可以調子略高點。能不能讀成“大江東去”那種?語言風格不一樣,這首詞更隨意、更樸拙點,豪放在骨子裡,在不經意間。

“料峭……微冷,相迎”應讀出對人生陰晴不定、捉摸不定的複雜情緒。……

五、重點探究、拓展

1、結全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讀一遍。

問:看看這首短短的詞,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如果抓重點,你會抓哪兩句來看?大家互相討論一下。

明確:上片重點:“誰怕?──蓑煙雨任平生”。“任”這個字最關鍵。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雲飛渡,我自巋然不動。瀟灑鎮靜中,有幾倔強、幾分抗爭的心。有點笑傲江湖的味道。板書:任(“徐行”)下片關鍵:“歸去,也無風雨晴”。一切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似的。本無風雨,何來晴明。板書:無(“回首”)

師小結:聯想到五祖的兩個北子的話:“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還有一位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佑處惹塵埃。”無一物、無風雨,頗相似,有點穿蒙之感,禪意很濃了。

2、問:如果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會想到哪個字?為什麼?(生討論)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孔洞在乎風雨陰晴多變,一心渴望退隱,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情。”頗有點超凡拔俗的味道。這也是歸。

回首。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歸去。)

3、這讓你們想到誰?(生各抒已見)

明確:──莊子《逍遙遊》御風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齊彭殤。

──陶潛《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4、問:他和莊子、陶潛能劃等號嗎?(生探究)

明確:不能,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業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

5、蘇360首詞中,歸字出現10多次。他要往哪歸?

點撥:看他另外幾首詞。(師投影)

定**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吾鄉何在?在心安處)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跳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像什麼?飛鴻踏雪。一切皆為偶然、虛幻,無夜工經功名利祿,還是痛苦災難,所以還有什麼可以悲喜的呢。故歡樂不過必過於欣喜,痛苦可以在內心化解,世事滄桑實屬過眼煙雲,求得本心清靜便是解脫。和悲喜不形於色還不同,不形於色,心裡有,他是化了悲與喜。這就直接導向了對社會共認的價值系統的否定,和對苦難現實漠然之的態度。)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就其政治事業而言,這言發然是自嘲。但對文學家的蘇軾來說,例子的蓋世功業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一個身處逆境仍能作出事來的豁達者。)

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輩子也不明白這個社會是怎麼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通透。)

6、問:詞人想歸哪兒?

明確:歸於心。不同於曹操的天下歸心,而是自歸於心

師小結:提到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他從來就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歸隱”,是因為沒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場,逃離塵囂,而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就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一種象徵。所以蘇軾的瀟灑裡面有人生的穿漠和心靈的超脫!

六、溫故知新

問:以前讀蘇軾的東西是不是都是這個感覺?不是。舉點例子。(生思考討論)

師投影:

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春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寧,親射虎,看鼻�O。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身天狼。”

(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念奴妖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以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O赤壁。亂石穿穿,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壯志難酬)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祝願,人間情懷)

師小結:“任”也好,“無”也好,有風雨才有歸意。

七、個性閱讀

1、問: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歡蘇軾?不是。那請聯絡本詞來說說。

歸納持否定態度的學生的觀點:風雨本客觀存在,他卻視而不見,羽“出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慰藉。如果命運強加給他的這種風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應該憤怒,應該抗爭,這才是真性情。高興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2、師推薦網上一篇文章,類比一下。

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並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於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在人格的堅硬性上,蘇軾不足以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堅持真理而不怕殺頭的人比肩而立!把這種“純正的窩囊”演變成了一種“虛假的完美”,因而,他就是“罪莫大焉”。

問:你們認為人生之雨來臨時,到底是假裝沒看見,就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同學們各抒已見)

師總結:聽大家這麼說,我突然感覺到人生的複雜和多元了。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你到底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姿態,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對得起人生這一場雨的工分,對得起容納我們的這個世界就行了。

八、學習評價

1、鑑賞中很重要一條就是評價,用一句話說說他人或他的詞。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瑜珈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林語堂《蘇東坡傳》)

“中國古代最高貴,最親切,最有魅力的文人”(餘秋雨《文明的碎片蘇東坡突圍》)

“他的全部作品展現了一個可供人們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實人生,影響了無數後繼者的人生模式的先擇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設計,從而使他與後世的讀者,建立了一種異乎尋常的親切動人的關係。”(王水照復旦教授,唐宋文學權威)

“東坡先生非醉心於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王灼雲(《碧雞漫志》)(課本單元標題語)

2、帶著我們對風雨的理解、對東坡的理解我們再讀一遍。

九、出題訓練

點撥:圍繞“雨”說了這麼多,原文的“雨”既是自然風雨,又是政治風雨、人生風雨,這麼說詩中的“風雨”用了什麼手法?(隱喻義,雙關。這很可能成為考點。)

1、最後來做一件入世之事:給這首詞擬幾道賞析題。(投影學生出的題目)

“一蓑……”刻畫了蘇軾什麼樣的形象?

(重點強調: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點)

“歸去……”蘇軾要往哪歸?結合蘇軾生平談談蘇軾的人生態度。

(點評:聰明,把上課內容變成題了)

“輕”怎麼理解?竹杖芒鞋行於泥地真比馬輕?“迎”在詞中的作用是什麼?(重點強調:抓字詞來解讀,很符合出題常規)

本單元標題語說東坡詞“新天下耳目”,怎麼理解,請舉例說明。

(點評:題目大,可作專題寫成隨筆了。我乾脆也加一個大題:課後練習三。)

2、佈置作業,就選其中兩小題:

全文悟語: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再多的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願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如果做不到,再多讀讀他的文字吧。

【教學反思】

學會理性思辨、笑對人生挑戰。

篇2:蘇軾《定**》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課題見《唐詩宋詞選讀》(“‘新天下耳目’東坡詞”第71頁)

【設計思路】

1、鑑賞唐詩宋詞是一個用心靈去探尋美的歷程,需要用心靈去貼近它,去感覺它藝術境界的美妙。蘇軾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直臣,也是曠世罕見的藝術天才。他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也成為後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範。他贏得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喜愛,他的魅力似乎是無窮的。他的這首詞是通過對出行遇雨這一件小事的描寫,表現了詞人曠達超逸的胸襟,並表達了詞人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2、學情分析: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蘇軾,如果誘導得當學生應該是參與積極的。以前也學過許多蘇軾的詩、詞、文,對他有一定的瞭解,基本能把所至他豪放的詞風。想念通過平時的詩詞鑑賞訓練,學生能抓住關鍵句進行理解的。

3、設計理念與整體思路:根據憂思探究教學論,改變傳統教學過於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通過老師的誘導,計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實現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首次的意境應通過學生反覆讀來體會,老師設定一系列的誘導性的問題,實現對詞人的理解及詞的鑑賞。

【教學目標】

1、理解蘇軾豁達的心胸及其思想的根源。

2、學習蘇軾開闊曠達的胸襟,明瞭面對人生中的坎坷起伏,我們應有的心態。

3、把握詩歌鑑賞的角度,試出鑑賞題。

【教學重點】

1、從詞中理解蘇軾豁達的心胸:

2、瞭解蘇軾,明瞭面對人生中的坎坷起伏,我們應有的心態。

【教學難點】

蘇軾豁達的思想根源。

【教學過程】

一、匯入《定**》這首詞

1、導語:站在講臺前,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堂課的工夫;加一個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課的工夫。類推一下: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場雨的工夫。一場雨,躲一場雨。有什麼寓意呢?板書:雨

明確:前者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後者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有了動詞“躲”字,主觀意願,行動過程,生命痕跡,……

2、蘇軾是怎麼看的?一起來學習《定**》。

二、整體感知

1、示範讀,配背景音樂,結合匯入進提出的問題。問:東坡會怎麼回答?(明確:他沒躲雨;他說風雨皆無;他淡化弱化了甚至無視了所有的風雨。)

2、問:聽這首詞,蘇軾給你們的最大印象是什麼?(齊讀一遍,然後從詞中找一下答案。)(明確:沉著;豪邁;隨意而安;通達。)

三、背景穿插

(結全以前所學及查資料獲知)

明確:蘇軾的生平經歷證明了,他一生都在仕途上。22歲中進士,先是當判官,然後出任,先後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疲貶黃州,職位團練副使,出來之後,又先後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學士,後又出知杭州、穎州、揚州、定州,最後被逐惠州、儋州,節度使副使別駕。

四、朗讀指導

生再讀這首詞,指生一一品讀並評價。

(點撥:──有點蘇子行吟的味道。“何妨──平生”,應該讀得從容點,瀟灑點,豁達點。豁達怎麼讀:不溫不火,不包不躁,這是節拍。調子呢?不揚不抑。

“竹杖芒鞋輕勝馬”有點喜悅和豪邁在裡面,可以調子略高點。能不能讀成“大江東去”那種?語言風格不一樣,這首詞更隨意、更樸拙點,豪放在骨子裡,在不經意間。

“料峭……微冷,相迎”應讀出對人生陰晴不定、捉摸不定的複雜情緒。……

五、重點探究、拓展

1、結全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讀一遍。

問:看看這首短短的詞,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如果抓重點,你會抓哪兩句來看?大家互相討論一下。

明確:上片重點:“誰怕?──蓑煙雨任平生”。“任”這個字最關鍵。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雲飛渡,我自巋然不動。瀟灑鎮靜中,有幾倔強、幾分抗爭的心。有點笑傲江湖的味道。板書:任(“徐行”)下片關鍵:“歸去,也無風雨晴”。一切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似的。本無風雨,何來晴明。板書:無(“回首”)

師小結:聯想到五祖的兩個北子的話:“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還有一位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佑處惹塵埃。”無一物、無風雨,頗相似,有點穿蒙之感,禪意很濃了。

2、問:如果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會想到哪個字?為什麼?(生討論)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孔洞在乎風雨陰晴多變,一心渴望退隱,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情。”頗有點超凡拔俗的味道。這也是歸。

回首。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歸去。)

3、這讓你們想到誰?(生各抒已見)

明確:──莊子《逍遙遊》御風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齊彭殤。

──陶潛《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4、問:他和莊子、陶潛能劃等號嗎?(生探究)

明確:不能,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業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

5、蘇360首詞中,歸字出現10多次。他要往哪歸?

點撥:看他另外幾首詞。(師投影)

定**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吾鄉何在?在心安處)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跳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像什麼?飛鴻踏雪。一切皆為偶然、虛幻,無夜工經功名利祿,還是痛苦災難,所以還有什麼可以悲喜的呢。故歡樂不過必過於欣喜,痛苦可以在內心化解,世事滄桑實屬過眼煙雲,求得本心清靜便是解脫。和悲喜不形於色還不同,不形於色,心裡有,他是化了悲與喜。這就直接導向了對社會共認的價值系統的否定,和對苦難現實漠然之的態度。)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就其政治事業而言,這言發然是自嘲。但對文學家的蘇軾來說,例子的蓋世功業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一個身處逆境仍能作出事來的豁達者。)

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輩子也不明白這個社會是怎麼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通透。)

6、問:詞人想歸哪兒?

明確:歸於心。不同於曹操的天下歸心,而是自歸於心

師小結:提到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他從來就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歸隱”,是因為沒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場,逃離塵囂,而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就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一種象徵。所以蘇軾的瀟灑裡面有人生的穿漠和心靈的超脫!

六、溫故知新

問:以前讀蘇軾的東西是不是都是這個感覺?不是。舉點例子。(生思考討論)

師投影:

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春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寧,親射虎,看鼻郞。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身天狼。”

(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念奴妖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以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亂石穿穿,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壯志難酬)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祝願,人間情懷)

師小結:“任”也好,“無”也好,有風雨才有歸意。

七、個性閱讀

1、問: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歡蘇軾?不是。那請聯絡本詞來說說。

歸納持否定態度的學生的觀點:風雨本客觀存在,他卻視而不見,羽“出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慰藉。如果命運強加給他的這種風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應該憤怒,應該抗爭,這才是真性情。高興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2、師推薦網上一篇文章,類比一下。

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並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於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在人格的堅硬性上,蘇軾不足以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堅持真理而不怕殺頭的人比肩而立!把這種“純正的窩囊”演變成了一種“虛假的完美”,因而,他就是“罪莫大焉”。

問:你們認為人生之雨來臨時,到底是假裝沒看見,就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同學們各抒已見)

師總結:聽大家這麼說,我突然感覺到人生的複雜和多元了。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你到底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姿態,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對得起人生這一場雨的工分,對得起容納我們的這個世界就行了。

八、學習評價

1、鑑賞中很重要一條就是評價,用一句話說說他人或他的詞。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瑜珈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林語堂《蘇東坡傳》)

“中國古代最高貴,最親切,最有魅力的文人”(餘秋雨《文明的碎片蘇東坡突圍》)

“他的全部作品展現了一個可供人們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實人生,影響了無數後繼者的人生模式的先擇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設計,從而使他與後世的讀者,建立了一種異乎尋常的親切動人的關係。”(王水照復旦教授,唐宋文學權威)

“東坡先生非醉心於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王灼雲(《碧雞漫志》)(課本單元標題語)

2、帶著我們對風雨的理解、對東坡的理解我們再讀一遍。

九、出題訓練

點撥:圍繞“雨”說了這麼多,原文的“雨”既是自然風雨,又是政治風雨、人生風雨,這麼說詩中的“風雨”用了什麼手法?(隱喻義,雙關。這很可能成為考點。)

1、最後來做一件入世之事:給這首詞擬幾道賞析題。(投影學生出的題目)

“一蓑……”刻畫了蘇軾什麼樣的形象?

(重點強調: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點)

“歸去……”蘇軾要往哪歸?結合蘇軾生平談談蘇軾的人生態度。

(點評:聰明,把上課內容變成題了)

“輕”怎麼理解?竹杖芒鞋行於泥地真比馬輕?“迎”在詞中的作用是什麼?(重點強調:抓字詞來解讀,很符合出題常規)

本單元標題語說東坡詞“新天下耳目”,怎麼理解,請舉例說明。

(點評:題目大,可作專題寫成隨筆了。我乾脆也加一個大題:課後練習三。)

2、佈置作業,就選其中兩小題:

全文悟語: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再多的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願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如果做不到,再多讀讀他的文字吧。

【教學反思】

學會理性思辨、笑對人生挑戰。

篇3:蘇軾《定**》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學習詩詞朗讀

二、明晰詩詞閱讀的思路和技巧

三、提高鑑賞能力,提升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讀出東坡的節奏旋律,初步感受詞的意境。

1、單個學生朗讀,大家自由評議。

點撥:

(1)節拍:不疏不密,不急不緩。如“何妨……平生”,可以讀得更從容點,瀟灑點,豁達點,讀出蘇子行吟的味道。

(2)調子:不揚不抑,不溫不火,如“也無風雨也無晴”,讀出一份淡定和超脫。

(3)重音:抓住能體現作者情緒、情感的詞,如“莫聽”“何妨”“歸去”(學生提出來能言之有理就行)

2、全班誦讀,圍繞感情處理來進行評議。

點撥: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裡有喜悅和豪邁;“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隨意、樸拙裡有不經意的豪放,和“大江東去”不同;“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裡有對人生陰晴不定、捉摸不定的複雜情緒。

3、錄音(或教師)範讀,學生體會、跟讀、背誦。

說明:以不同方式的朗讀來初步感知詞意、詞境。

二、讀出本詞的詞眼題眼,進一步把握詞的內涵與手法。

1、出題訓練:要求每個學生給本詞擬2-3個問題,並說說出此題的用意、目的,即推敲出題的有效性。

如“詞中的‘雨’是什麼意思?用了什麼手法?在詞中起什麼作用?

出題用意:因為它是創作本詞的緣起,也是本詞的一個背景,它和詞的主題有著密切的關係,對理解全詞起著關鍵的作用,並且它運用了一定的手法。

參考答案:既是自然風雨,又是政治風雨、人生風雨,用了隱喻和雙關。交代了創作本詞的緣由,也是本詞核心問題的關鍵:即人該如何對待生命中的“雨”,為“歸”的主題伏筆。

2、以組為單位,每組選擇1-2道綜合性題進行討論探究。如:

l 詞中哪句話最能代表蘇軾形象以及蘇軾的人生態度?

l“歸去”,你認為蘇軾要往哪歸?結合蘇軾生平及蘇軾其他作品談談你對蘇軾精神世界的理解。

l“一蓑煙雨任平生”刻畫了蘇軾什麼樣的形象?給了你什麼樣的人生啟迪?

提示:學生選擇開放性的大題進行分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髮言。教師點撥與點評,把握詞的基本方向和內容要點。

3、小組內交換出題,每人選擇2題書面作答。如:

l“也無風雨也無晴”中的“雨”和“晴”如何理解?

l“輕”在詞中是什麼意思?由此可見詞人著竹杖芒鞋行於泥地時的心態是如何的?

l“迎”在詞中起什麼作用?

……

說明:引導學生尋找出題點,學會結合文字具體內容品味關鍵字詞句,由具體到抽象地賞析全詩。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提高解題能力。

三、讀出自己的評價,加深對詞及詞人的獨特理解

1、請學生用一句話評點這首詞。

角度自選,語言簡潔。

2、說說你心目中的蘇軾。

鼓勵個性,各抒己見,可用不同的語言方式。

3、推薦他人的評價片段,以擴充套件學生的見識和思維。

l“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瑜珈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林語堂《蘇東坡傳》)

l“中國古代最高貴,最親切,最有魅力的文人”(餘秋雨《文明的碎片•蘇東坡突圍》)

l“遭受磨難最多最深重的文人。開闢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難,嘆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種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種由高貴品性和苦難人生歷程鍛鑄的寧靜和澄明,一種凡人難以步趨的瀟灑和從容,一種在苦難中體證生命價值的深沉,一種飽經憂患對人生與社會保持熱情的豪邁與豁達,充盈著生命的力度和藝術的帥氣,千姿百態,光彩照人。(陳友康)

l “自樂府以來,東坡為第一”。(元好問)

l“人生採取一種達觀的態度,代表人物是蘇軾,他把人生視為長久的延續,視為冷靜的挑戰過程。像這樣從容不迫的人生觀,也許只有博大的人格如蘇軾者,才能水到渠成,化為巨流。”(吉川幸次郎《宋詩概說》)

l“在煙中騰雲過了,在雨中行走過了,生命的事情一經過了,卻是枉然。然而蘇軾的一生並不‘枉然’,千百年來,蘇軾的詩詞文章乃到他笑對蒼茫的人生態度,對後世文人有著莫大的影響,而蘇軾更以其多姿的藝術形象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永遠佔據著中國文學史輝煌的一頁。”(林清玄)

l“蘇軾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僅僅在於他文學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他的全部作品展現了一個可供人們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實人生,影響了無數後繼者的人生模式的選擇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設計,從而使他與後世的讀者,建立了一種異乎尋常的親切動人的關係。”(王水照及其弟子所作傳記)

l“東坡先生非醉心於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王灼雲(《碧雞漫志》)

說明:1、2兩個小環節,請儘量多的學生髮言,教師做總結、概括以及方向性上的導引;3引導學生不但看評價內容,也看評價方式,評價語言,以加強積累與理解。

四、讀出語言的涵蘊與靈動,學習化用。

1、請學生化用本首詞,寫一句標題式的話,並與我們的人生觀照。將學生的化用句子用投影方式部分展示出來,稍作評點。

2、教師提供自己的化用例句。如:

l 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吟嘯且徐行吧

l 化千般風雨為萬般晴明

l 我有竹杖芒鞋,何懼風霜雨雪

l 莫聽風雨,我且徐行

l 空漠人生無雨晴

l 若無雨晴,我們將如何書寫人生跌宕的劇情?

l 一蓑煙雨幾許人生

……

說明:在化用練習中進一步感受詞的美,以及詞中蘊涵的人生況味,並在這樣的練習中提高自己語言運用的能力。

結語:我們化用的不但是句子,也是東坡的人生智慧。願我們人生的風風雨雨中,有東坡這樣的大家相伴,以使我們的精神不蒼白,靈魂不枯竭。

作者|卷子

公眾號|卷子路上

篇4:《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問題切入,解讀詞意。

二、探究重點,品鑑詞境。

三、遷移運用,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請學生齊背《赤壁懷古》。上一課對於“人生如夢”的結尾到底是“無奈的悲嘆”,還是“看透世情的妙悟”,很多同學還存在著爭議。今天我們來學蘇軾的另一篇寫於同時期的作品《定**》,或許它能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

二、解讀小序

1.齊讀小序,瞭解背景。思考:小序中含有哪些資訊?提示梳理的角度,並由學生對時間、地點的解說自然引入背景介紹。

2.抓住關鍵內容,提取核心資訊。思考:你認為小序中最能表現詞人形象的是哪一句?為什麼?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在“遇雨”後的心態,以及這心態與眾人不同之處,即“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引導學生去發現“故作此詞”的表層原因和深層原因,認識到作者對雨的態度,其實是一種人生態度。

三、問題切入

1.朗讀全詞,初步感知。思考:你覺得小序中的“餘獨不覺”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詞中哪些地方與之形成呼應?請出題賞析。引導學生抓住直接表現作者情態的詞語提出問題,選擇一部分討論回答。如:“吟嘯”是什麼狀態?“輕”在詞中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莫聽”“何妨”“誰怕”?

參考答案:吟詩長嘯,即表意閒氣安;而“輕”乃指心理之輕,而非事實之輕,即指輕鬆曠達的心境;“莫聽”等三詞幹淨、灑脫,疏朗、剛健,表現了詞人遇禍不驚、笑對蒼茫的從容氣度。

2.再讀全詞,解讀物象。抓住詞中出現的一些物象、景象生疑出題。如:詞中的“雨”是什麼意思?“竹杖芒鞋”和“蓑衣”怎麼理解?“斜照相迎”有蘊涵之意嗎?“蕭瑟處”是否僅指遇雨之處?

參考答案:“雨”既是指自然風雨,又是指政治風雨、人生風雨;“竹杖”等詞既可見其閒庭信步的瀟灑,也可由此閒人或隱者的裝束,見其隱逸之意;“斜照相迎”蘊含著詞人曠達之情,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在寒冷中發現溫暖;“蕭瑟處”既指方才遇雨之處,更指平生經歷過的宦海**,而“回首”“蕭瑟處”即對人生長路的深刻思考和覺悟。

3.吟誦全詞,品析表達技巧。思考:這首詞具有很強的隱喻性,你認為具體表現在哪幾方面?引導學生從內容層面的理解拓展到寫作層面,可從三個角度來歸結:

一借眼前景寫心中事。作者落筆於沙湖道中遇雨情景,寫被貶黃州後的境遇和心情。一是自然景物,一是社會人事,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借隱喻來寄託。道中遇雨,隱喻仕途風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隱喻遭貶後的泰然自若;“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陽卻相迎”,隱喻歷經坎坷後的清醒與達觀。

三即景生情,以小見大。遇雨、吟嘯、竹杖、芒鞋、寒風、酒醒、斜陽、晚照這一系列歷歷在目的自然真景,為實,為小,卻生髮出作者一蓑煙雨、超然物外的感慨,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極其動人的情致,體現了東坡詞獨特的審美風格及人格魅力。

四、探究提升

1.探究“歸”字。思考:結合詞的意境和作者個性談談你對“歸”的理解,你認為蘇軾要往哪裡歸?

請學生以書面形式作答,教師加以投影,並在此過程中點撥歸納:“歸去”是“心”的退隱;欲歸之處是一個能使他敏感複雜的靈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園。

2.探究“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和“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思考:你欣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嗎?你如何看待蘇軾的“也無風雨也無晴”?結合自我人生體驗,談談你對蘇軾精神世界的理解。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推舉發言人。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作品的曠達意境以及詞人豁達灑脫的個性和淡定從容的人生態度,體會詞人儒道相容的豐富而複雜的精神世界。

3.再談對《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的理解。思考:現在你認為蘇軾的這句感慨是壯志未酬的無奈悲嘆,還是看透世情的妙悟?由學生在感悟全詞、走近蘇軾的基礎上自主發表見解。“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見功業易逝,自然永恆。周瑜、曹操,一切風流人物,都將被時間帶走,在盪滌一切的自然偉力面前,得失雨晴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詞人“一尊還酹江月”,與自然達成和解。覺悟了人生,參透了生命,才能詩意地棲居,以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五、評價遷移

1.學習評價。投影一段話:“他開闢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難,嘆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種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種由高貴品性和苦難人生歷程鍛鑄的寧靜和澄明,一種凡人難以步趨的瀟灑和從容,一種在苦難中體證生命價值的深沉,一種飽經憂患對人生與社會保持熱情的豪邁與豁達。”請借鑑這種評價方式,寫一段你對蘇軾其人的認識和評價。

2.化用詞中語句,寫一句標題式的話,要求與自己的人生相觀照。

教師示例,如“莫聽風雨,我且徐行”,提示學生注意語言的涵蘊與靈動。教師以自己化用的句子與學生交流,例如:

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吟嘯且徐行吧

化千般風雨為萬般晴明

我有竹杖芒鞋,何懼風霜雨雪

智者人生無雨晴

一蓑煙雨,幾許人生

若無雨晴,我們將如何書寫人生跌宕的劇情

結語:我們化用的不但是句子,也是東坡的人生智慧。願我們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有東坡這樣的大家相伴,以使我們的精神不蒼白,靈魂不枯竭。

方案B

教學目標

一、研習品鑑,理解作品的意境。

二、拓展提升,體悟人生之雨和人生之歸。

教學過程

一、由“雨”開篇,設疑匯入

由“雨”設疑:請同學們比較“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和“人生就是躲一場雨的工夫”兩句話,簡單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種說法?為什麼?

點撥導引:前者有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等意思;後者加個動詞,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即多了主觀意願、行動過程、生命痕跡等。人生有雨,有雨而躲,這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態度、人生準則呢?我們來看看蘇軾的回答。

二、初讀感知,梳理詞意

1.粗通大意:齊讀小序和詞,看看這首詞敘述了一件什麼事以及蘇軾在這件事情中是什麼態度。引導學生在小序、正文以及註釋中尋找答案,學會梳理內容和概括大意。

點撥要點:這首詞主要寫蘇軾一行人往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後的感嘆;蘇軾沒有躲雨,他認為風雨無妨(以“餘獨不覺”“莫聽”“何妨徐行”等詞語來印證)。

2.初識詞人:自由誦讀這首詞,結合詞的內容,簡單說說詞人給你的最初印象。引導學生粗略感知詞人形象,可根據學生髮言來梳理點撥,不必求全。

三、品讀賞析,領略詞境

1.蘇軾是怎樣表達自己“獨不覺”,即不願躲雨的人生態度的?你認為哪些詞語直接表達了這種態度?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作,把握提領性詞語。點撥思路:如“莫聽”“何妨”“誰怕”“竹杖”“芒鞋”“一蓑”。(答案參見“方案A”)

2.蘇軾為什麼不躲雨?請聯絡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來談談。引導學生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可從如下角度作點撥或歸納:

(1)此詞作於到黃州第三年的春天。“烏臺詩案”後被貶黃州的蘇軾,已開始從憤懣和痛苦中跳脫出來。

(2)蘇軾思想中融合了儒佛道。他崇尚老莊哲學,深受禪學影響,因而淡泊、遺忘、化解、隱逸等思想都會在逆境中生髮。

(3)作為豪放派詞宗,蘇軾個性中蘊藏著樂觀的因子。

(4)同時期的《赤壁賦》中已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等語,表現了一種順應自然、物我兩化的境界。

3.“雨”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引導學生由最初的大雨“穿林打葉聲”,到“一蓑煙雨”,再到“也無風雨也無晴”來整體理解,明晰借喻之意和託寓之情。

四、研讀探究,走近詞人

1.圍繞“雨”字,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雨中和雨後,你認為上下闋的主旨句分別是哪兩句話?為什麼?在學生提出主旨句後,引導他們討論句子的深刻含義,領悟其中人生況味。

點撥歸納:

上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關鍵詞是“任”,含放任自由之意。此時在詞人眼中呈現的,已經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面對風雨,不驚不避,不哀不傷,顯示了詞人的人格光輝。此句將詞人一生的坎坷磨難以及泰然灑脫的生活態度,盡行囊括。

下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關鍵詞是“歸”或“無”。心中無雨晴,縱然風雨陰晴變化莫測,也左右不了詞人的心境了。此句展示出詞人處變不驚、寵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曠達人生境界。

2.有人說“歸”字是全詞的核心所在,並可從中窺見詞人的文化性格,你怎麼理解?蘇軾的“歸”和陶淵明的“歸”能否劃等號?為什麼?引導學生探究拓展,從更深層次理解詞之意蘊及詞人之精神。

點撥歸結:“歸”字貫串於詞中,是詞人精神世界的縮影。“莫聽”“徐行”,拒風雨於身外,這種心安是歸;“竹杖”“蓑衣”,這種退隱之思是歸;“也無”,這種超凡拔俗也是一種歸。

蘇軾360首詞中,歸字出現100多次。如“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又如“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還有“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吾鄉何在?在心安處,心的江海遠在俗世之外;蘇軾是歸於“心”,陶淵明是歸於“田園”。聯絡前面說的“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自解與超脫,是中國文人最後可退守的精神家園。

五、激疑思辨,體悟人生

請同學看一段話:“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這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並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於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你認同這段評述嗎?你認為應該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當人生風雨來臨時,是當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感悟,暢所欲言,鼓勵多元理解和個性發現,將經典閱讀和當今生活、個體人生結合起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朗讀背誦,佈置作業

朗讀背誦:要求學生把握詞的基調、節奏、旋律等,讀出一份從容與淡定,瀟灑和超脫,疏朗和剛健。

佈置作業:以《走近蘇軾》為題寫一篇隨筆。

結語:人生再多的雨,經過蘇軾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他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願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篇5:《定**》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這首詞展現了蘇軾被貶黃州時的基本心境:泰然、曠達,自解、思“歸”。我們當以字詞句意為立足點,意境理趣為突破點,反覆吟詠,體會其疏朗剛健之風、曠達深邃之境以及深刻透闢之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一、研習品鑑,理解作品的意境。

二、拓展提升,體悟人生之雨和人生之歸。

【教學過程】

一、由“雨”開篇,設疑匯入

由“雨”設疑:請同學們比較“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和“人生就是躲一場雨的工夫”兩句話,簡單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種說法?為什麼?

點撥導引:前者有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等意思;後者加個動詞,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即多了主觀意願、行動過程、生命痕跡等。人生有雨,有雨而躲,這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態度、人生準則呢?我們來看看蘇軾的回答。

二、初讀感知,梳理詞意

1.粗通大意:齊讀小序和詞,看看這首詞敘述了一件什麼事以及蘇軾在這件事情中是什麼態度。引導學生在小序、正文以及註釋中尋找答案,學會梳理內容和概括大意。

點撥要點:這首詞主要寫蘇軾一行人往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後的感嘆;蘇軾沒有躲雨,他認為風雨無妨(以“餘獨不覺”“莫聽”“何妨徐行”等詞語來印證)。

2.初識詞人:自由誦讀這首詞,結合詞的內容,簡單說說詞人給你的最初印象。引導學生粗略感知詞人形象,可根據學生髮言來梳理點撥,不必求全。

三、品讀賞析,領略詞境

1.蘇軾是怎樣表達自己“獨不覺”,即不願躲雨的人生態度的?你認為哪些詞語直接表達了這種態度?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作,把握提領性詞語。點撥思路:如“莫聽”“何妨”“誰怕”“竹杖”“芒鞋”“一蓑”。(答案參見“方案A”)

2.蘇軾為什麼不躲雨?請聯絡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來談談。引導學生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可從如下角度作點撥或歸納:

(1)此詞作於到黃州第三年的春天。“烏臺詩案”後被貶黃州的蘇軾,已開始從憤懣和痛苦中跳脫出來。

(2)蘇軾思想中融合了儒佛道。他崇尚老莊哲學,深受禪學影響,因而淡泊、遺忘、化解、隱逸等思想都會在逆境中生髮。

(3)作為豪放派詞宗,蘇軾個性中蘊藏著樂觀的因子。

(4)同時期的《赤壁賦》中已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等語,表現了一種順應自然、物我兩化的境界。

3.“雨”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引導學生由最初的大雨“穿林打葉聲”,到“一蓑煙雨”,再到“也無風雨也無晴”來整體理解,明晰借喻之意和託寓之情。

四、研讀探究,走近詞人

1.圍繞“雨”字,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雨中和雨後,你認為上下闋的主旨句分別是哪兩句話?為什麼?在學生提出主旨句後,引導他們討論句子的深刻含義,領悟其中人生況味。

點撥歸納:

上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關鍵詞是“任”,含放任自由之意。此時在詞人眼中呈現的,已經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面對風雨,不驚不避,不哀不傷,顯示了詞人的人格光輝。此句將詞人一生的坎坷磨難以及泰然灑脫的生活態度,盡行囊括。

下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關鍵詞是“歸”或“無”。心中無雨晴,縱然風雨陰晴變化莫測,也左右不了詞人的心境了。此句展示出詞人處變不驚、寵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曠達人生境界。

2.有人說“歸”字是全詞的核心所在,並可從中窺見詞人的文化性格,你怎麼理解?蘇軾的“歸”和陶淵明的“歸”能否劃等號?為什麼?引導學生探究拓展,從更深層次理解詞之意蘊及詞人之精神。

點撥歸結:“歸”字貫串於詞中,是詞人精神世界的縮影。“莫聽”“徐行”,拒風雨於身外,這種心安是歸;“竹杖”“蓑衣”,這種退隱之思是歸;“也無”,這種超凡拔俗也是一種歸。

蘇軾360首詞中,歸字出現100多次。如“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又如“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還有“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吾鄉何在?在心安處,心的江海遠在俗世之外;蘇軾是歸於“心”,陶淵明是歸於“田園”。聯絡前面說的“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自解與超脫,是中國文人最後可退守的精神家園。

五、激疑思辨,體悟人生

請同學看一段話:“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這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並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於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你認同這段評述嗎?你認為應該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當人生風雨來臨時,是當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感悟,暢所欲言,鼓勵多元理解和個性發現,將經典閱讀和當今生活、個體人生結合起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朗讀背誦,佈置作業

朗讀背誦:要求學生把握詞的基調、節奏、旋律等,讀出一份從容與淡定,瀟灑和超脫,疏朗和剛健。

佈置作業:以《走近蘇軾》為題寫一篇隨筆。

結語:人生再多的雨,經過蘇軾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他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願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篇6:《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蘇軾,理解作品思想內容,把握作者感情色彩;

2、理解作品表現手法及藝術技巧,體會作者的人生態度;

3、學會鑑賞古詩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詞中陌生詞(料峭、蕭瑟)的詞義,作者的藝術處理技巧。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1、上節課的知識點回顧;

2、本課匯入

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見一見我們的老朋友——蘇軾。以前我們就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領略到了蘇軾的思辨智慧,在“老夫聊發少年狂”中見識到了東坡的功業情結,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感受到了蘇軾的兄弟情誼,在“大江東去”中領略到了蘇軾的豪放胸襟,同樣也在“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瞭解到了蘇軾的壯志難酬。今天,讓我們看看,在《定__》裡,蘇軾將帶給我們怎樣的人生感悟。

3、蘇軾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學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能天才。22歲第一次隨父親蘇洵走出四川進京趕考,不僅中進士第二,而且還因歐陽修的獎掖而一舉成為轟動京師的名人。歐陽修曾感慨“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宋仁宗看了蘇軾的文章後嘆道“朕為子孫得二賢相矣。”少年得志的蘇軾,躊躇滿志,一心想施展他兼濟天下的抱負。恰遇王安石改革,蘇軾洞察出了其中的弊病,曾上書反對新政。後來,蘇軾的詩詞被別有用心者歪曲,蘇軾也因誹謗新政而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所幸,蘇軾死裡逃生,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類似於民兵護衛隊副隊長。《定__》就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所作的一首詞。 在此之前,從蘇軾到黃州上任,還陸續的寫了《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水調歌頭·赤壁懷古》三首詞,加上《定__》這四首詞,是蘇軾從怨恨到釋懷的心路歷程的轉變的見證。

4、學生朗讀,注意字音:

同行(xíng)

吟(yín)

嘯(xiào)

一蓑(suō)

料峭(qiào)

5、朗讀感悟

鼓勵學生說出,朗讀作品的初步感受。

6、講解全文 (1)詞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名。不同的詞牌其音樂哀樂不同,音色也迥異。現在詞樂已經失傳,所以只能憑不同詞牌的文字形式,各調的句數、字數,以及用韻的位置、字聲的平仄,來大體推測其音樂性。《滿江紅》就是悲壯型的,《念奴嬌》就是豪放型的。《定__》,一作《定__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唐教坊曲。 (2)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點出了寫作的時間、地點及寫作緣由,重點突出了作者的心情,情由景生。

(3)正文

上片: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與古詩、近體詩相比,詞的顯著特點就是句子長短不齊,而且為了配合音樂反覆吟唱,一般分上下兩闕,或稱上片、下片。也有不分闕的單調和多於兩闕的三片、四片的長調。

讓學生翻譯詞片,提示:

莫聽,不要聽,不管、不在乎的意思; 吟嘯,唱歌的意思;

任平生,任憑一生,就讓一生這樣。 問:上片寫了什麼?

披著蓑衣在風雨裡過一輩子也不怕(這裡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不怕自然的風雨,同時也暗含能頂得住人生風雨,說明他自然、曠達。

下片: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料峭:

1、形容微寒;亦形容風力寒冷、尖利。

2、來回擺動的狀貌。如“料峭採蓮船,縱橫簸天浪。” “料”可做量詞,如“一料藥”,這裡引申為稍微;“峭”形容嚴峻。“料”和“峭”都是常用字,這裡組合一起,用來形容春風,古詩詞裡常有這種活用字詞的現象,表情達意的效果非常明顯。如熟悉的“綠肥紅瘦”;《水滸傳》裡魯智深請鐵匠鑄刀,鐵匠問多重,魯智深說七十二斤,鐵匠說“肥了”人物性格兩字邊襯托出了;再入“笑從雙臉生”幾字就描繪出一幅伊人對面莞爾一笑的畫面。在寫作時,我們也應該像這些成功的作品學習,有時候,往往幾個字,就會使整篇文章格調不同。尤其是現代文,一般是怎麼說就怎麼寫,雖然這樣意思明瞭,但有時也不免顯得語言蒼白。所以,我們在寫作練習中要有意識的向古典作品借鑑,美化我們自己作品的意境。

蕭瑟:

1、擬聲詞。

2、形容詞,形容景色淒涼。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3、形容詞,稀疏。如“蕭瑟兩鬢”。

下片寫三月的春風吹醒了醉酒,讓我覺得絲絲微冷。這時雨過天晴,正要落下山去的夕陽還送來了一縷陽光,倒還有點溫暖。一身都溼透了,回去吧,看看剛才還是稀里嘩啦的樹林,此時早已是風止雨停,而太陽呢,似乎也沒看到。

7、問題設計

(1) “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作者是怎樣體現出他自己的不狼狽的? (2) 整首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寫雨的是哪些?是怎樣寫雨的? (3) 找出詞中能表達作者心態的關鍵字詞,試分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 “回首向來蕭瑟處”作者是站在那裡回頭看看剛才走過來的那片樹林嗎?

(5) “歸去”,是回家嗎?請仔細揣摩。

(6) “一蓑煙雨任平生”與“也無風雨也無晴”哪句更深刻?

8、問題解答

(1) 作者在雨中依然悠閒自在,吟嘯而徐行,一個“輕”字更是表明了,作者發自內心的一身輕鬆。

(2) 除了“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都是實寫。“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寫雨,作者不是從視覺上正面的寫雨,而是通過聽覺,寫雨點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來寫雨。雨點打在樹葉上都能聽到聲音,說明了雨之大、之急。

(3) “吟嘯”“徐行”“輕”“任”“歸去”作者在雨中悠然自得,輕鬆從容,瀟灑隨意,就算經歷了一路的風風雨雨,回首來時路,也能淡然一笑,表現了作者對人生挫折的看淡,對灑脫人生的領悟。

(4) “回首向來蕭瑟處”是一語雙關的寫法,即是看剛才的那片樹林,更是回看那人生路,瀟瀟暮雨,正象徵著烏臺詩案那段挫折。

(5) “歸去”,是回家,只不過是迴心靈之家。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便是執著,很多人執著向前,以至於“我們走得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回首是一種智慧,它能讓我們知道,我們離最初的夢想究竟有多遠;回首需要勇氣,尤其是回首那段深埋在心中辛酸史。有多少人感嘆“往事不堪回首”!然而,蘇軾回首了,回首了幾要丟掉了性命的打擊,沒有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埋怨哭訴,也沒有錘足頓胸的自暴自棄,更沒有盲然無措的心灰意冷。蘇軾有的只是從痛苦中抽拔了的、從苦難中昇華了的瀟灑。這是我們需要向蘇軾學習的。其實,我們更應該從蘇軾身上領悟到,戰勝挫折、克服困難的正是心中的堅守。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也能選擇“歸去”。“歸去”不是原路返回,而是摒除了障礙之後的以原始的目標出發。蘇軾的原始目標是什麼?在儒,那是“兼濟天下”;在道,那是隨遇而安;在佛,那是隨緣。蘇軾要的不是功名利祿,要的不是高官顯位,既然是這樣,那貶官了又能怎麼樣呢?那就回去吧。

(6) “一蓑煙雨任平生”與“也無風雨也無晴”都是使用一語雙關的手法,兩句中都以“雨”來比作人生中的挫折、逆境。前一句的心態是,任憑你人生中有多少挫折苦難,都不能把我怎麼樣,表現出了一種豁達大氣的氣魄;後一句是,人生中無所謂逆境、順境,如“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的超脫。

9、小結 作者路中遇雨,因事感懷,用比喻及以小見大的手法,抒發了泰然從容、樂觀曠達,坦然面對人生中的逆境的超拔的人生觀。縱觀全詞,一種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我們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難道不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10、作業

(1)分別用“料峭”“蕭瑟”“回首”三個詞語造句; (2)背誦本詞; (3)

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賞析上面詩作中的任意一首。

(4)自己查閱蘇軾的相關資料,背誦蘇軾的代表作品。

篇7:《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詞作的意境。

(2)、體會作者豁達的胸懷和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蘇軾豪放的藝術風格,體味其語言的藝術魅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鑑賞詞作,體會蘇軾雖身處逆境,但仍能泰然處之、樂觀灑脫的胸懷。 (2)、從蘇軾對待挫折的方式中得到啟示,正確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挫折。 教學重點:

1、此詞所抒發的感情及抒情特點。

2、與詞人的身世聯絡起來體會詩歌的表情達意。 教學難點:

1、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意境和作者豁達的胸懷。

2、感知豪放詞的抒情特點。 教學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縱深思考,橫向比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和步驟:

一、匯入

這是一個人與一座小鎮的故事:900多年前的一天,一個文人從死刑牢獄中被押出來,帶著一個極小的官職,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髒水,帶著滿心僥倖和滿心絕望,來到一個很荒涼的小鎮。他在這裡完成了一次精神的突圍——由失意孤獨、困惑煩惱到超脫曠達、從容淡定,他在這裡留下了一批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這座小鎮也因為他而名揚海內外。“蘇軾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軾”。

這個文人是——蘇軾,這座小鎮是——黃州。

蘇軾性情爽直、好發議論,因此頻遭貶謫,終身漂泊、歷盡磨難,走過無數窮山惡水,他自嘲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第一個重大打擊,一個正處在人生事業巔峰的人忽地被打下低谷,他還有出路麼?這樣的厄運人生,蘇東坡如何面對呢?所謂“言為心聲”,讓我們學習他寫在黃州的一首詞——《定**》。

二、認讀感知鑑賞《定**》

1、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2、聽老師讀,解決疑難字句,瞭解詞的大意,聽出畫面、聽出情感。 析:本詞上下片各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上片寫風雨中的情景和心境。踏雨吟嘯,怡然自樂。 下片寫風雨後的情景和心境。驀然回首,雲淡風清。

3、學生一起朗誦,爭取背誦,進一步體會詞作的思想感情。

4、討論交流,解讀全詞,暢所欲言,展現個性

(1)、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代表性問題,討論解決。

(2)、談談你最喜歡詞中哪一句?請說明理由。你覺得蘇軾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

討論重點:品味語言,鑑賞形象,分析手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 概括人生哲理:對待人生要有曠達的襟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樂觀自信,不能沮喪沉淪。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於一切禍福之上的豁達胸懷!

四、探究、解析蘇軾的思想體系

詞人寫道“歸去”,蘇軾現存詞作中,“歸”字出現了一百餘次,但詞人從未有真正意義上的退隱。支撐他的是什麼力量? (1)儒家入世思想

(2)為民請命的道義擔當

問題:是不是蘇軾的思想裡只有儒家的經世濟用呢?他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人。蘇軾的思想體系中,儒道佛相容幷蓄,基本思想還是在儒家的用世觀念內。

五、歸納

作品主題: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藐視禍難、曠達超脫的智者襟懷。

蘇詞題材上的一大特色:用生活小事為題材來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以小見大,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波瀾。

六、拓展閱讀《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提示解讀詩詞的方法,探討蘇詞的多種風格。——既有豪邁雄健、慷慨奔放的豪放詞風,又有纏綿哀怨、傷感低沉的婉約詞風。

總結:豪放派的蘇軾也有纏綿柔婉的一面。品讀蘇軾一篇篇蘊含著生活氣息、生活意義、陽光般透明的詩文,如同暢飲沁人心脾的甘泉,可以使人內心澄清而明亮。用心去讀蘇軾,我們讀出了他的憤懣痛苦,讀出了他的無奈失意,更讀出了他的超脫達觀、坦蕩豪邁。讓我們學習蘇軾,讓我們也“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七、佈置作業:

從蘇軾的詩詞文賦可看其人生思想,讓我們走進蘇軾與其對話。閱讀蘇軾其他作品,以《東坡先生,我對您說??》或《從蘇詞看人生》為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附:

板書設計:

《定**》

蘇軾

上片

風雨中踏雨吟嘯,怡然自樂。鎮定心態 藐視禍難 下片

風雨後驀然回首,雲淡風清。欣慰心態 超脫曠達

眼前景——

心中事 ——

人生理

以小見大

篇8:《定**》教學設計

一、複習、交流、檢查

檢查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指名背誦)

二、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李白有言:“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與打擊,正是不幸的人生閱歷與體驗,成就了一代文豪蘇東坡。在出世入世之間,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筆,為我們書寫了不少勵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為我們跌入人生低谷、無路可走時的座右銘。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被貶黃州時的另外一首詞《定**》。

三、放錄音,交流初讀印象

1、請翻譯前面的“小序”,瞭解這首詞的寫作緣由。

2、請學生交流預習閱讀本詞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問。

四、自由朗讀詞作,並結合註釋瞭解詞意、內容

【明確】詞的上闋寫冒雨徐行的心境;下闋寫雨後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五、鑑賞分析,探究交流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能夠體現出作者對途中突然遇雨這件事怎樣的態度?

【明確】面對突然的變故,毫不在意、坦然處之的瀟灑、平靜、曠達、超脫。

2、詞的上闋中,哪些詞語和句子能夠體現出作者的這種態度?

【明確】“莫聽”“何妨”“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3、詞的下闋結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僅僅是對雨過天晴之後自然現象的一種概括嗎?請結合蘇軾的人生經歷和寫作背景,談談你對 這句詞的理解,它包含著怎樣的人生哲理?表達出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不是。這是一句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風雨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句,意為風雨之聲,與上闋的“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將他置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不管是風吹雨打,不是陽光普照,一旦過去都成了虛無。這反映了蘇軾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曠達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脫俗的人生態度。

4、學生自由討論:你自己有過這樣的體驗嗎?這首詞對你有何啟迪?

【明確】從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去談。

寫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闡發人生哲理。

學生練習:江城子·密州出獵【答案】

1、江城子 密州出獵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2、描寫,太守率眾會獵的壯闊巨集大場面,形象的動作描寫,挽弓勁射的英雄,

抗擊外敵、保家衛國,狂,豪放派。

3、婉約派,詩人對亡妻深沉的思念,細節描寫,對昔日那種和睦融洽、幸福美滿的夫妻生活的追憶和嚮往,此時無聲勝有聲,移情入景,悽清哀傷。

4、提示:

(1)思想感情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上闋描繪了太守會獵時千騎賓士如潮、傾城圍觀如堵的壯闊場面,再現詩人“聊發少年狂”的情景。下闋寫詩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他由打獵激發出來的衛國殺敵的愛國熱忱。情感基調激昂狂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詞,是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悼亡詞,表現了詩人對亡妻深勢的懷念之情。感情深摯細膩,哀婉纏綿。

(2)表現手法及意境營造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獵》主要通過描繪闊大壯觀的場面、刻畫具體的人物形象、藉助典故以及直抒胸臆等手法,營造出“狂放豪邁”的意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主要通過直接抒情、融情入景、摹寫生活細節、白描等手法,渲染出一種“悽清哀傷”的意境。

(3)語言風格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獵》語言豪邁狂放、灑脫不羈,極盡誇張渲染之能事,又以凝練厚重的典故,使詞作內容豐富、思想深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語言平淡樸實,處處如訴家常,字字吐自肺腑,自然而又極為覺悟,平淡中寄寓著真淳。

六、佈置作業

1、背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2、完成相關練習。

七、板書設計

定** 蘇軾

事:蘇軾遇雨

懷:遇事要泰然從容、樂觀、曠達

坦然接受和麵對人生中的挫折、磨難、逆境

表現手法:比喻、一語雙關、以小見大

課後反思

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已經活在世上,誰又能脫身人生這個大羅網呢?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廟堂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徵,所以蘇軾的瀟灑裡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脫!“一蓑煙雨任平生”道盡了千古真理,讓人懂得用開朗、寬容、豁達的心態去面對一切。讓人知道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人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道路難免坎坷曲折。汪國真有詩,“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環境可以影響心境,心境也同樣也可以影響環境。當我們身處逆境時,我們應該像蘇軾那樣做到灑脫,且行且歌。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再多的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願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