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課堂 快樂數學—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

文思社 人氣:2.66W

創新課堂 快樂數學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

創新課堂 快樂數學—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它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今天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同時,明確了今後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下面就根據我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幾點體會:

(一) 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的調動

在教育活動中,情感是重要的影響力。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實現精神上的溝通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一種人格精神的培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飽滿的情感投入,是達成優良教學效果的基本條件,尤其在現代教育的形式下,學生對教師的情感依賴性日趨明顯。

對於有血有肉的人來說,最有影響力的觸動方式莫過於“動情”。所謂“動情”,就是激起情感、振奮情感、觸動情感、打動情感。而這就要求教師上課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滿激情,用智慧和幽默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比如在數學課上,我就經常編一些口訣和順口溜,運用語言藝術,把數學課堂變無趣為有趣,變無聲為有聲,變無形為有形,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教混合運算時,為了讓學生開心地記住運算順序,我就編了“拿到式題認真看,先算乘除後加減;遇到括號要先算,運用規律要改變”這幾句順口溜,學生記得快、算的準,充分地發揮出了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而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善於引導和激發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增強他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二) 在教學中適度使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

新課標指出,現代資訊科技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學手段,其真正價值在於實現原有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甚至達不到的效果。我也曾聽一位學校領導這樣說道:在教學中,不能純粹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 “多媒體”的應用應著眼於解決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和不能達到的領域……真是一語中的。

一枝筆、一張紙同樣也可以寫出精彩的教案;沒有“多媒體”,許多老師不是照樣上出有內容、有深度的課,不要把“多媒體”等現代資訊科技裝置停留在那些表面上“花哨”的事情上,要用其長,而非取其短。

計算機等“多媒體”資訊科技手段的優勢在於直觀、處理大規模規範的資訊的效率較高,還有在Internet高度發達的今天,獲取資訊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它的缺點同樣明顯,對環境變化的響應較慢。

而在課堂上我們面臨的是許多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和需求可能每時每刻都是不同的,計算機無法象人腦那樣及時做出迴應,尺也有所短,計算機不是萬能的。

並且,我們不能因為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而忽略了板書設計。新課標中就明確指出,必要的板書有利於實現學生的思維與教學過程同步,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的脈絡。

(三) 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新課標在情感態度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有不少家長就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只在乎學生的數學成績,卻很少意識到學生書寫上的壞習慣會導致計算錯誤。

例如有些孩子寫作業時不能集中注意力,書寫馬虎,字跡潦草不規範,甚至有的還歪歪扭扭,如“1”和“7”不分,“3”和“5”不分,把“+”當成“÷”,把 “0”寫快了看成“6”“8”等等。因此,在國小數學的教學中加強國小生規範書寫習慣的培養大有必要。

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練習冊和卷面上的列式計算、脫式計算和應用題的下面留給學生寫解答的地方是有限的,並且沒有橫格,學生有一點不注意就會寫的亂而雜。所以要指導學生根據每道題所給地方的大小,合理分配寫算式、計算、回答的位置。最好讓學生在心裡想好該怎麼樣做,分幾步做,打好底稿,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佈局合理,一定要做到規範、整齊、乾淨。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

(四) 評價有終結性評價,還要有過程性評價

新課標指出,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不是孤立的,這些方面的發展綜合體現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所以,在評價學生每一個方面表現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整體評價。

例如:一隻口袋裡有許多卡片,每一張卡片上都寫了一個數,有些寫的是6,有些寫的是7,其餘都寫的是8,你從口袋中摸出兩張卡片,將這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相加,結果是多少? 方法一:摸出的數字相同,有6+6=12,7+7=14,8+8=16;摸出的數字不同,有6+7=13,7+8=15,6+8=14。 方法二:摸出的數字有6,有6+6=12,6+7=13,6+8=14;摸出的數字沒有6,有7+7=14,7+8=15,8+8=16。 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類似上述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表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具體來講,可以用形成性評價記錄表來記錄學生的表現,以此作為評價的依據。

過程性評價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全過程的評價,它的基本思路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過程,接受新知識可能產生的心理障礙和阻力,通過過程性測驗找到"癥結",並提出克服障礙的辦法。

(五) 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師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陳述性的學習內容外,創設了許多以學生所經歷的事例為情境。如:踢足球、乘車、送水、跳繩、分蘋果、踢毽子、搭積木、買鉛筆等,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題材形式的多樣性、資訊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對於我們一線教師而言,學習新課標,就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新課改。尤其作為一位老教師,無論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不斷創新,勇於探索,我們才不會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迷失!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