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優質課教案附板書(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1.3W

《答謝中書書》優質課教案附板書(精品多篇)

(首先看文章的題目和背景 篇一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麗的。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嶽,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板書課題作者)

理清思路 篇二

(一)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品味四字句的節奏。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再次朗讀課文,鞏固理解。

【解釋下列詞語】

(1)五色交輝:這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

輝,交相輝映。 (2)四時俱備:四時,四季。俱,全都。 (3)歇:消散。 (4)夕日:夕陽。 (5)頹:墜落。 (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 (7)康樂:指謝靈運,東晉人,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為康樂公,故稱之為謝康樂。 (8)與:參與,這裡指欣賞。(9)奇:指奇山異水。

【全文翻譯】: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歎的啊。巍峨的山峰聳人云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嗚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答謝中書書教案 篇三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寫景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碌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的一剎那,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二、題解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 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多記事陳情。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

三、作者與背景

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作者簡介: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3)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質疑答疑。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並向全班質疑問難。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與:參與,欣賞。

3、指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

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佈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絡?

教師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共談”概說人人皆愛 “美”點明文章中心。。第2~5句:具體敘述山川之美。寫景部分,先以概括總結全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

五、合作探究

1、總領全文的一句話是什麼?(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美)

3、全文為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寫了什麼時候的景物? (四季,晨昏。 )

4、寫了哪些景物? (有山、水、石壁、魚、樹木、猿鳥、夕陽、霧。 )

5、這些景物是雜亂無章的嗎?作者按什麼樣的順序來寫的`?

(由仰視到俯視再到平視。由早到晚。)

6、活動:這短短的幾句話裡蘊含著多少美呢?請你帶上發現美的眼晴,當一次小導遊,用“我從_______,看到______之美,尤其是___字用得好。”的句式造句。

明確:這裡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峻峭的山峰直入雲霄,嘩嘩的流水澄澈清明。尤其是“入”字用得好,(體現出一種向上的氣勢)。

這裡有色彩搭配之美,你看山青水綠,石壁五色交輝。尤其是“交輝”用得好,(交相輝映,共增山色)。

這裡有晨昏變化之美,你看早晨白霧繚繞,猿啼鳥鳴;傍晚紅日西沉, 沉魚競躍。尤其是“將歇”、“將頹”用得好,(展示出慢慢消失的過程,不乏擬人化色彩)。

這裡有動靜相襯之美,你看高峰的靜,流水的動;你看青林翠竹的靜,五色交輝的動;你看曉霧將歇的靜,猿鳥亂鳴的動。尤其是“亂鳴”、“競躍”用得好,(再現一種生機和活力,營造熱鬧的氣氛)。

六、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想想此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麼?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七、總結

答謝中書書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朗讀,理解文意,背誦課文。

2、研讀,品味語言之美、意境之美。

3、探究,體會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

教學過程

教學裝置:

錄音機和磁帶 課件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釋題,簡介作者、寫作背景,明確學習目標

答:答覆。謝中書:謝徵,作者的朋友。中書,是謝徵的官職。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樑時期思想家、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徵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寫作背景簡介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二、初讀,正音並解釋重點詞語。翻譯句子,整體感悟。

1、正音:

頹:tuí

與:yù

2、釋詞

四時:四季。俱:都。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欲界:指人間。

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3、翻譯句子:

每人任選一句翻譯,看誰譯得又快又好。

4、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山:青、高 水:清、秀

三、分析課文的結構。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結構。

四、朗讀,入文入景,品味語言之美。

1、複習重點字詞:

四時、俱、歇、頹、沉鱗、欲界、仙都、與

2、你體會到本文的語言特色了嗎?

句式很整齊,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對偶修辭手法的運用,讀來朗朗上口。

五、分析課文意境美。

1、思考:本文美在何處?

2、描寫景物的方法,你學會了嗎?

1、抓住景物的特徵;

山:青、高 水:清、秀

2、按照一定的順序;

總分總

3、注重圖畫美:色彩的搭配、觀察的視角、感觀的衝擊、動靜結合……

六、小結

這篇山水小品廖廖68個字,就概括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美動人。表達作者親近自然的喜悅。

七、鞏固練習

(一) 根據課文內容,填上恰當的詞,並解釋它的意思。

1、兩岸石壁,五色( )。

2、青林翠竹,四時( )備。

3、曉霧將( ),猿鳥亂鳴;

4、夕日欲( ),( )競躍。

5、未復有能( )其奇者。

(二)本文運用了什麼結構?運用了什麼寫法來表現山川之美?

總—分—總的結構 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寫法

(三)文中哪句話直接抒發了作者對山水景物的讚歎?

實是欲界之仙都。

(四)課後任務:熟練背誦全文。

八、詩句積累。

同學們可別忘了要注意積累啊。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一點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 1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4、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5、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6、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答謝中書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在朗讀、想象、體會中理解文章,感受山川之美、陶冶性情,提高審美情趣。

2、讀讀背背,積累文言詞彙和篇章

3、培養優美自然地表達的意識,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景色美、意境美。設想通過讀、說來落實。

教學難點

本文佈局的巧妙。設想通過學生再造想象來突破。

一、匯入

(一)漢字中有許多象形文字,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兩個古代象形字,請學生看一看是什麼字。

瞧!這兩個字多美,就像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山――山峰、山谷、峭壁;川――河流蜿蜒,奔流不息。“川”的一個字義就是――河流,比如成語川流不息;“川“還有另一個字義――平原,比如成語一馬平川,這個字義我們今天暫且不說。

(二)古往今來,有不少詩歌都吟詠了山川之美,我們學過的也有不少。同學們能否在記憶中搜尋一下,背出一句兩句呢?

(三)這樣的詩歌真是不勝列舉。看來,山水之美,是古往今來人們共同談論的話題(內容)啊!這就叫“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板書: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來共談

請同學把書翻到136頁《答謝中書書》,我們一起把註釋1朗讀一遍。於是,我們知道“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回給謝中書的一封信”,第二個“書”是書信的意思。

今天,我們就與古人一起,神遊山水之間,共談山川之美。

二、學習、欣賞

(一) 初讀

1、聽讀課文。教師範讀,學生注音。

板書:頹tuí 與yù ,並點一點這是“與”意“參與”時的讀音。

2、學生齊聲朗讀課文,讀準確,讀順暢。兩遍。

(二) 理解“高峰入雲――沉鱗競躍”大意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水之美,是古往今來人們共同談論的話題。究竟如何之美?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高峰入雲――沉鱗競躍”。全體朗讀這一部分。

2、藉助註釋理解大意。可以同桌合作。有疑問先做記號,待會兒提問。

3、質疑、釋疑。

板書:交――交雜 歇――消散 競――爭

(三) 欣賞“高峰入雲――沉鱗競躍”所描述的山川之美。

1、朗讀這一部分,發揮你的想象力,腦海中出現畫面。朗讀兩遍。

2、有這樣一種說法:詩也好,文也好,作者寫完,還只是完成了一半,只有加上了讀者的創造性閱讀,讀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穿越時空碰撞出了火花,這篇作品才算真正完成。

那麼,就讓我們與陶弘景一起完成這篇吟誦美麗山川的文章吧。

請同學們再次自讀這一部分,朗讀默讀都可。邊讀邊想象,眼前浮現文中所描繪的美景。然後,選擇你覺得最美或最有感受的一句、兩句,用“詩一般的語言”,簡潔、流暢、優美地描繪一下你眼前浮現的畫面、或耳畔聽到的聲音或心中湧起的感受。(眼前之景、耳畔之聲、心中之情)可以先打一打草稿。

3、學生交流發言。

板書景物:高峰 石壁 曉霧 夕日

清流 林 竹 猿鳥 沉鱗

注意抓住學生“詩句”中的閃光點點評(比喻、用詞、想象、聯想等)。可請學生重複最美的“詩句”。用詞恰當的問題要注意點撥。

重點:猿鳥亂鳴 ―― “亂”並非形容混亂一片,毫無秩序。而是一種充滿生機的熱鬧。猿啼鳥鳴,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晨的靜謐。 沉鱗競躍 ――“競”,爭著,競躍,同樣極具動感,充滿生機。

4、總結:看來,古人筆下的山川之美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時光流轉不停,可是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卻是人類永恆的情感啊!全體朗讀“高峰入雲――沉鱗競躍”,讀出美感。

(四)簡單學習最後兩句。

朗讀,藉助註釋,師生一起串講大意:

山川之美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讚歎:這實在是人間仙境!陶醉在這山水之間,他不由得想起當年的山水詩人謝靈運,自從謝康樂以來,不再有能融入到這奇妙美景的人了,而我,無疑就是第二個謝靈運了!快樂自得,陶醉滿足的心情溢滿了字裡行間。

朗讀全文,讀出山川之美,讀出陶醉、快樂的情感,興之所至,甚至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朗讀。

三、當堂背誦

(一) 學生熟讀成誦

(二) 師生共背(老師背上句,學生背下句)。

(三) 個別背誦展示、全體背誦

四、佈置作業

(一) 抄一抄、背一背、默一默

(二) 用現代詩一般的語言改寫“高峰入雲――沉鱗競躍”這一部分(不要求拘泥於原文)。

(三) 有興趣的同學查閱陶弘景、謝靈運的資料。

答謝中書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朗讀並背誦課文。

2、分析、理解、賞析文章的意境,說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並賞析文章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展評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很多寫景狀物的文言文,今天我們再次跟隨陶弘景的腳步,去領略一番祖國的山川之美。首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題,應該如何斷句?(屏顯:答謝中書書,不加標點)

生自由回答,並說明理由。

師補充解題:答,答覆;謝中書,姓氏加官職是一種敬稱;書,書信,一種文體。這是陶弘景寫給謝中書的一封回信。那麼這封信裡寫了什麼呢?請大家齊讀課文。

二、美文初讀

生齊讀課文。(提示重點字音:頹,與)

本文出現了較多古今異義詞,請找出來。

(生交流後自由回答,師補充:歇,頹,鱗,四時,與)

同學們對文中字詞已經瞭解了,再讀課文希望讀出點味道來,在節奏和韻律上下點功夫。

生再讀課文。

三、美景再現

同學們都讀得很流暢了,為我們理解文章打下了好基礎。“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自然山川的美麗,自古以來都為人津津樂道。陶弘景筆下的山川到底有多美,請同學們用美景再現的方式,將它翻譯出來。

給同學們五分鐘時間討論,五分鐘後,我們進行眼明手快小遊戲,螢幕上隨機出現一句原文,在不看課本的情況下,看誰翻譯得又快又準確!

(生討論,五分鐘後搶答翻譯)

同學們都很了不起,把幾百年前的山川之美用自己的語言還原了,下面我們再讀課文,試著把作者觀賞這美景的心情也還原出來。

(生再讀課文。)

四、美感尋味

最後一句,陶弘景表達了極致的讚歎之情,他為何發出這樣的感嘆?請大家填空回答“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在橫線上填上文中的景物。提示:可從景物、描寫方法、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方面賞析。

(屏顯: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小組討論)

山水相映,五彩斑斕,生意盎然,實是欲界之仙都啊!難怪陶弘景對此帶有滿滿的讚歎,現在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感受我們找尋到的山川之美。

(配圖誦讀課文)

五、美情體悟

實是欲界之仙都,可是“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作者在暗暗自得,不是誰都能領略到這仙境般的山水之景哦!為何唯獨陶弘景能有這樣的領悟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陶弘景其人:

(屏顯作者背景,請一同學朗讀)

陶弘景生於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歲時就入南朝為官,在朝廷任職20年。37歲這年,陶弘景辭官隱退,隱居山林。樑朝建立後,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給予的有力支援,親筆寫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書“山中何所有,卿何戀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輔政,重回朝廷。然而,徜徉於大自然懷抱之中,併為道家仙風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詔書後,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決心。提筆寫下“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如何理解“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明確:山川之美,只可以自己欣賞,卻不能獻給君王。

師:梁武帝其實很委婉,君王並不想和他一同品味山水,只是想讓他出山輔佐自己,陶弘景答應他的請求了嗎?

生:沒有,他委婉地用寄情山水來回答君王,不想回到朝廷做官。

師:可以看出陶弘景是個怎樣的人?

生自由回答:厭倦官場,淡泊名利,熱愛自然,寄情山水……

這是鍾情于山水的陶弘景,這是熱愛山林自由生活的陶弘景,才能做到眼中有山水,心中有美景,自在生活,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所向往的呢?現在我們試著通過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神仙般的自然生活吧!

(配圖,音樂,生背誦課文。)

六、小結

千百年來人們對山水之美津津樂道,我們通過對文字的回味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享受,以後同學們遊歷名山大川時也要學著用美的文字再現美的景緻。

2、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答謝中書書》知識點

一、字詞解釋

答:回覆。

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山川:山河。之:的。

共談:共同談賞的。

五交輝:這裡形容石壁彩斑斕。五,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交輝,指交相輝映。

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四時:四季。俱:都。

歇:消。

亂:此起彼伏。

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實:確實,的確。

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界、無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樂: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復:又。

與(yù):參與,這裡有欣賞領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異。

二、文章內容重點:

1、《答謝中書書》的意思:給謝中書書的一封信。

2.文中統領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3.下邊兩個句子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對偶)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對偶、擬人,借代)

4.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5.本文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思想?

本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6.全文抓住哪一個字去寫?共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鳥,魚兒③有靜有動,有聲有。

7.文中所提到的“康樂”是指誰?作者舉他有什麼深意?

謝靈運;

表達了作者對謝靈運的仰慕之情,說明能夠欣賞領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現作者以謝靈運自比的自我欣賞和自鳴得意之情。

8.“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含作者什麼感情?

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9.分析“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達效果。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答謝中書書》知識點

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中書,古代掌朝廷機密文書的官。書,即書信。

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齊樑時思想家,著有《陶隱居集》等。

二、字音字形

夕日欲頹(tuí)沉鱗競躍(yuè)猿(yuán)與其奇者(yù)

三、詞語彙總

(一)重點詞語釋義

1、四時俱備四時:四季。俱:都

2、曉霧將歇歇:消散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欲:將要。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跳躍

4、未復有能與奇者與:參與,這裡指欣賞

5、五交輝交輝:交相輝映

(二)古今異義

(1)四時俱備古義:季節今義:某個時候

(2)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停止、休息

(3)夕日欲頹古義:墜落今義:衰敗,萎靡

(4)古來共談古義:稱讚今義:談論

(三)詞類活用

(1)五交輝(名詞做動詞,輝映)

(2)夕日欲頹(形容詞做動詞,墜落)

(四)一詞多義

(1)與

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動詞,參與,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無與為樂者(動詞,和)

(2)書:

①謝答中書書:與“中”合用為官職名;

②謝答中書書:書信,是一種文體。

③乃丹書帛曰:動詞,書寫

四、重點句子

1、兩岸石壁,五交輝

譯文:兩岸的石壁彩斑斕,交相輝映。

2、夕陽欲頹,沉鱗競躍。

譯文: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3、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了。

答謝中書書教案 篇七

一、激情匯入

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遊山玩水,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詩文。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列舉,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麼樣的文章呢?我們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答謝中書書》

二、解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前一個“書”與“謝中”連讀指的是一個人,最後一個“書”是指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dú”或曰“信札[zh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可以抒情,如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字通明,號華陽隱居,著有《陶隱居集》,被稱為“山中宰相”。

補充簡介: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後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後,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鬆。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痴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作品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微)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畫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頹(tuí)歇(xiē)鱗(lín)與(yù)

(2)教師範讀,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及停頓。

a、四字句兩兩停頓

b、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學生齊讀。

(4)學生個別讀。(教師做適當點評)

四、小組活動

找出你們組不理解的句子和詞語,然後提問

⑴重點字詞:

談(讚歎);欲:將要;俱:都;競躍:爭著跳躍;

交輝:交相輝映;奇:指奇山異水。

四時(四季);歇(消散);

鱗(魚)用魚身上的魚鱗來代指魚,這種寫法是我們學過的哪種修手法啊?生:借代。;

自(從);未復(不再);與(參與,這裡是欣賞)。

⑵重點句子

A、實是欲界之仙都。

譯: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B、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從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種美景的人了。

C、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譯: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D、夕陽欲頹,沉鱗競躍。

譯: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E、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找個別學生口譯文章。

全文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歎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5)帶著想象再讀課文。

五、探究學習

(1)剛才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是一副“清麗的山水畫”,作者在文中用哪一個字來概括它的特點?

明確:美。

師:既然這個字概括了它的特點,那麼這個字就是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師:而這個字所在的一句話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師:顯然這句話在全文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統領全文。

(3)全文為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寫了什麼時候的景物?

明確:四季,晨昏。

寫四季的句子是哪些?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教師: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有山、白雲、水、石壁、樹木、竹

教師: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

教師:首先,請同學們告訴老師,寫山的句子是——高峰入雲

教師:這句是從哪個觀察角度描繪的?(仰視)

教師: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突出了山之高,那麼這裡的水又是怎樣的?文中寫水的句子是——清流見底

教師:這句是從哪個觀察角度描繪的?(俯視)

教師:明靜的溪流清澈見底,突出了水之淨。

教師:好,那麼老師考考你《答謝中書書》中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嗯很好,同學們,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靜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

教師:所以“高峰入雲,清流見底”運用誇張,從形體上描繪秀美景色,表現了山水相映之美。(板書)

教師:寫石壁、樹木、竹的句子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教師:這句是從哪個觀察角度描繪的?(平視)

教師: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如果單一會使人感到冷寂。但這裡的景色,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多像兩幅綴以碧玉翡翠的巨錦,絕美無比。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教師: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從色彩方面描繪秀美景色,表現了色彩配合之美。(板書)

教師:同學們,由此我們看出作者描繪景物不是雜亂無章的,作者由仰視到俯視再到平視的順序和來寫山川四季景物的。

教師:那麼全文為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還寫了什麼時候的景物?

(由早到晚)

教師:引用原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

教師: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清晨白霧繚繞,既而如帶如絲,最後只見晨曦不見霧紗,這時隨著一輪紅日的噴薄而出,萬物都恢復了勃勃生機,猿鳥的叫聲此起彼伏,這是怎樣的一幅畫卷啊。

教師:夕陽欲頹,沉鱗競躍——傍晚夕陽夕下,飛鳥歸林,猿猴也在樹上休息了,一切都將歸於寂靜之時,多情的魚兒在水中爭相跳出水面,給晚景增添了生命的靈動。

教師:“亂”字用的好不好?為什麼?

“亂”把猿鳥的動作、聲音活動的狀態準確的表現出來。

教師:“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這幾句描寫(表達效果)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表現了晨昏變化之美。(板書)

教師: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三種美交匯融合,給山川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同學們如果你能在細細揣摩的話,你會發現這都得益於作者巧妙的搭配結合。那麼是什麼巧妙的搭配結合?——動靜

教師:(板書:動靜結合之美)

教師:你看,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如此絕妙的動靜搭配之中作者僅用一句既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又兼顧了晨昏,繪盡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真可謂是山水奇文啊!由此我想到兩句對聯: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教師:難怪這篇美文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流動的山水詩”。的確是一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四字一句呈現為詩歌的形式。

教師:那麼文中對這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的讚美、感慨之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

教師:我記得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優美的景語寄喻著作者的什麼情感?

教師:融於自然山水之中的愉悅歡快,悠然自在之情。

教師:這在表達方式上叫什麼?

生:描寫、抒情

教師;短文除用描寫、抒情外,還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議論

教師:能指出議論句是哪句嗎?

學生:最後一句。

教師:齊讀

教師:那麼這句議論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說明能夠欣賞山水之美的人很少。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師:你能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其言外之意嗎?

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並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師:好了,這篇短文,作者僅用了六十八個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按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從形態、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既描繪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種生命與自然相融的愉悅表達得淋漓流暢。

教師:主題——本文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教師:這麼美的文章,這麼美的語言,這麼美的景色,我們怎麼能忍得住不把它再深情地讀一讀,背一背呢?對嗎?

師:齊讀

師:齊背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傾聽著陶弘景為謝徵描繪的江南美好山水風光,跟著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我們感受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所難以感受的純淨和平和。讓我們為這份無盡的美麗而陶醉、而感動吧。請記住:如果你歌頌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會有聽眾。

教師:在課結束之時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讓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裡共勉。熱愛生活吧,因為四季美景皆是畫,春夏秋冬都是詩呀。

板書設計

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四仰視——高峰如雲

答季俯視——清流見底

謝寫之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中景

書景曉霧———猿鳴

晨昏之景夕日————沉鱗

抒懷——欲界之仙都

檢測反饋

1、用原文填寫下列句子。

(1)《答謝中書書》中總領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答謝中書書》中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入雲,清澈見底。

(3)文中的靜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動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對這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的讚美之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

(5)文中感嘆世人追逐功名,無暇欣賞奇麗的山水,從而曲折的'表達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答謝中書書》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寫景極富特色: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與此同時又注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變化、色彩的配合、動靜的相襯等,使景物呈現出極強的立體感。

(2)寫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對偶、誇張)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對偶、借代)

(3)“實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兩句的表達方式是:議論、抒情。

(4)將“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拓展成一段優美的景物描寫,注意展開聯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篇八

1、提問:想想,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有的認為流露了現實歸隱之意,等等。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點撥:

文章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實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自康樂以來。未復能有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字裡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總之,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學生齊背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篇九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誦讀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3、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

4、引導學生體會文中蘊含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志趣,體會文中蘊含的熱愛自然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