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9篇)

文思社 人氣:1.7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的範文。

雲南的歌會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9篇)

篇1:八年級下冊《雲南的歌會》教案

八年級下冊《雲南的歌會》教案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散文特點、結構。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三、檢查預習效果

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迤(yi)西  譬(pi)喻  糯(nuo)米  蹲(dun)踞

忌諱(hui)  酬(chou)和  鐵箍(gu)  熹(xi)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淳樸:誠實樸素。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評議優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著、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五、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字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教學反思: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學生樂意讀,學習興趣濃。很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但部分學生人物的描寫方法體會不深。

篇2:教案: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

忌諱(huì)酬(chó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匯入新課

1.導語

雲南的歌會

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雲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數民族的身份。他們能歌善舞,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表達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

今天我們隨著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抒情美妙筆觸一起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

2.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聽課文錄音範讀,全班齊讀

課文錄音朗讀

四、理清文章脈絡

明確:課文分為四部分,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敘述。

第二部分(2�D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再次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巨集偉,氣勢壯觀。

2.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六、小結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覆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

2.課外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音像資料及當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裡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後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麼?(生答)看來,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對雲南的歌會也已經有一定的瞭解。那就讓我們繼續跟隨文學大師沈從文,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吧!

二、賞析品讀課文: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資訊,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引導: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2.賞讀“山野對歌”

教師導讀:同學們注意,由於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裡,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說明什麼?能不能去掉?

(不能。“多”說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

(機智才能)

這裡作者著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

(動作、神態、外貌)

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著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麼作用呢?

(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對,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3.賞讀“山路漫歌”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

(悅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淳樸本色美)

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一段錄音,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學生聽錄音“這一條路……接著起飛”)

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如,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

(甲生:這是寫實。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

篇3:教案: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

一、匯入

1、播放民歌、渲染氣氛。(聽聽是哪個地方的民歌?請同學們說說是哪個地方的民歌。)

2、每個民族、每個地區,他們的民歌都不相同。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幕,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表達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據說,解放前的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著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二、朗讀課文

1、朗讀文章(播放朗讀音樂),思考:看看本文寫了什麼事?有幾個場面?

2、指名回答:文中給我們描寫了幾個唱歌的場面?分別在哪段?

3、雖然同是唱歌,但它們在內容上各有側重,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多”字說明什麼?能不能去掉?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的大比拼?這裡作者著重寫了“一個年輕的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描寫這個年輕婦女的?(齊讀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刻畫出一個什麼樣的婦女形象?

思考:作者為什麼在這裡要濃墨重彩地描寫這位唱歌的婦女呢?

4、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思考討論:既然這樣,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

①寫了些什麼景物?作者寫這些景物運用了哪些手法?

②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③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麼樣的歌?(齊讀第4段。)

5、“金滿鬥會”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從哪裡可以看出歌會“盛大”?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齊讀第5段。)

6、討論:作者描繪了這三個唱歌的場景,文章的字裡行間洋溢著怎樣的情感?表達怎樣的生活態度?

三、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四、小結

這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有不同。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吧!

五、佈置作業

篇4: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教案優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雲南歌會的特點。

2、通過語句的品讀,理解雲南歌會所蘊含的美,感受作家對人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

教學重點:

瞭解雲南歌會的特色,理解雲南歌會所蘊含的美,感受作家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第四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話題

詢問學生:讀書累不累啊?學生回答:累。那麼就讓我們放鬆緊張的心情,聽一聽來自鄉野的歌。多媒體播放《採茶歌》。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體驗,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雲南民歌的特點,由此引出課題。

雲南真是一個美麗而神祕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歌聲動聽,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雲南,聆聽美妙的雲南的歌會。(板書課題)。

知道諾貝爾文學獎這回事嗎?誰知道中國有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實中國還是有一個人很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ppt馬悅然一段話:(螢幕顯示)

作為瑞典學院的院士,我必定對時間尚未超過50年之久的有關事項守口如瓶。但是我對沈從文的欽佩和對他的回憶的深切促使我打破了嚴守祕密的規矩。沈從文曾被多個地區的專家學者提名為這個獎的候選人。他的名字被選入了1987年的候選人終審名單,1988年他再度進入當年的終審名單。我個人確信,1988年如果他不離世,他將在10月獲得這項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

那麼這個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沈從文,他的這篇雲南的歌會到底有何文學魅力呢?

【設計意圖】通過此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激勵學生主動深入文字,去發現作品的美。

二、快速閱讀,感知歌會

1、ppt:請在你認為寫得美的地方作批註,並作一定的賞析,ppt舉例。具體略。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實踐證明批註式閱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式,它能讓學生與文字真正對話,如果能成為學生的一種閱讀習慣,必能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質量。

2、主要問題:有誰在唱?唱歌者的身份?在哪兒唱?唱什麼?用什麼方式唱?除人外,還有誰在唱?

交流明確,如:

唱歌者:年輕女人,趕馬女孩子,老吹鼓手……是男女老幼,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是全民參與。明確他們的身份都是普通群眾,非專業演員,是山寨版的歌唱會,不是群星璀璨的中央臺春節聯歡會。除人外,還有戴勝鳥,雲雀等一些鳥也在唱。

地點:松樹林子和灌木叢凹處,山間小路上,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簷下……是處處皆是舞臺。(板書:山野、山路、村寨)

內容:情歌酬和,其他故事,來自自然、發乎性情的山歌……是包羅永珍,事事皆歌。

方式:對調子,對歌;有一路漫歌,有輪唱,唱和相續,傳唱等。(板書:對歌、慢歌、傳歌)

教師小結: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歌會,這是一場來自山間的`歌會,這是一場令所有人都可以沉醉其中的歌會,這是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歌會。

師問:這就是沈從文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全部原因嗎?

ppt葉蔚林《謁沈從文墓》中的一段話:

(螢幕顯示)

沈從文的自我表白是樸素的、真實的,他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文體美、文字美……

——葉蔚林《謁沈從文墓》

師:文章處處洋溢著美,你發現了文章的哪些美?

學生細讀課文,教師根據學生找到的一一板書,如:自然美、景物美、人性美、風俗美、文字美等。穿插朗讀。

【設計意圖】

理清文章框架,把握三個場面的內容及特點,初步感知本文的寫作方法及思想感情,感受雲南歌會的獨特之處,也使學生對全文有了整體的印象。同時通過穿插朗讀,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三、質疑探究

有人說:《雲南的歌會》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的主題,你認為呢?

明確:這裡的自然環境描寫目的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渲染自然、輕鬆的環境對唱歌人的影響。不能刪。

環境對人到底有一種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還是聽聽沈從文自己的想法。

ppt沈從文《湘西苗族的藝術》中的一段話:(螢幕顯示)

篇5: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教案優秀

【教學目標】

1、結合沈從文的資料和《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的原文資料,瞭解沈從文寫《雲南的歌會》的初衷。

2、讓學生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深入研究,初識歌會的特色,深入理解《雲南的歌會》的藝術魅力。

3、體會歌會的精神內涵,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通過深入研究這篇文章,走近沈從文先生,感受到他的散文風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我們來欣賞幾張照片。知道這是我國的哪個省份?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最多的省份。這裡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她們以歌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傾訴愛慕,或勞動熱情,或表達豐收的喜悅。總之,雲南的歌聲可以說是他們的生命的組成部分,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到雲南去!讓自己在純淨的大自然中體驗另一種自我;到雲南去!領略雲南高原湛藍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氣;讓滇池柔媚的微風吹去您的憂傷;到雲南去!把俊秀挺拔的石林、“風花雪月”的大理、麗江典雅的音樂,香格里拉的悠閒自得,雪域風光的清雄險峻、熱帶雨林的蒼翠一一珍藏。)

今天就讓我們收拾行囊,跟隨文學大師沈從文的精妙筆觸做一次雲南之旅。

二、走近雲南看歌會

1、思考:默讀課文,雲南的歌會與我們平時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麼不同?(可從歌唱的人、地點、內容、環境、氣氛等方面進行比較)

雲南的歌會:演唱會:

在草叢裡、森林裡、山野裡、山路上、村寨裡唱;舞臺上唱

即興演唱,想唱什麼就唱什麼按照節目單唱

作用是傳唱,老一代把記憶中智慧的東西為了擁有更多粉絲,

傳給下一代使大家喜歡他

(可以課件表格,顯示不同)

2、在本文中,沈從文先生選擇了幾個地點的歌會,分別是哪裡?

山野、山路、山寨(板書)

3、沈從文先生這一次雲南之行,原本的目的是不是直接來看歌會的?

連結材料背景

大家主要興趣自然在跑馬,特別關心本村的勝敗,和劃龍船情形相差不多。我對於賽馬興趣並不大。……可是當時我實另有所會心,只希望從那些裝備不同的馬背上,發現一點“祕密”……所謂祕密,就是想趁機會在那些來自四鄉裝備不同的馬背上,再仔細些探索一下究竟。結果明白不僅有犀皮漆雲斑,還有五色相雜牛皮紋……但過不多久,更新的發現,就把我引誘過去。

——摘自《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

三、走近歌會賞魅力

1、通過材料我們知道,沈從文先生去雲南本來是想去參加雲南的跑馬節,去研究馬鞍上的花紋和傳統的油漆工。細心的同學從註解(1)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可是到了那裡,卻被更新的發現引誘了過去,“這一回卻更加豐富了我的見聞”。那麼“這一回”中,有哪些更新的發現呢?請同學們由“這”出發,找找文中還有沒有“這”字?

第2段:這是種生面別開的場所

第3段: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第4段:“在這種環境氣氛裡(這條路……這種鳥……)

第5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

師:同學們,我們讀懂一篇文章方法有很多,今天我們用這種方式:抓幾個關鍵句,抓一個關鍵字,就從文章的字裡行間來了解文章內容、來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儘量讀懂它,哪怕有一方面的收穫也不錯!如果覺得這種方法不錯,還可以運用它去讀其他文章!接下來,我們就由這幾句關鍵句出發,看看雲南這裡更新的發現是什麼?雲南的歌會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如此吸引作者呢?請你也開啟智慧的雙眼,用欣賞者的眼光,賞析雲南歌會的藝術魅力。

2、請大家賞讀有關描寫歌會的段落,邊讀邊做批註,用“雲南的歌會,______最美,因為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預設生髮現答:

(1)雲南的歌會,歌最美。

情歌酬和,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

(2)?雲南的歌會,人最美。

年輕女人的美:外貌描寫、唱歌態度從容、輕鬆,(和“這種年輕女人”相照應)

趕馬的女孩子美:淳樸本色美

傳歌的老人美:不因年老而沮喪,將文化傳承

七十歲的吹鼓手美:

(3)雲南的歌會,“文化”最美。

老一代把記憶中智慧的東西傳給下一代,傳歌——文化傳承

(4)雲南的歌會,景最美。

山路漫歌中的景,和“這種環境氣氛裡(這條路……這種鳥……)”相照應,襯托唱歌的女孩及其優美的歌聲。

四、走出歌會探內涵

(選擇時機講):?在《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這篇文章中,也就是本文的刪節部分,還有這樣一句話: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

——引自沈從文《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

1、你從這句話中讀出沈從文的雲南之旅還有哪些更新的發現?最為有意思的是什麼?

預設學生的回答:生命的頌歌,活

篇6:國中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教案

課前預習

一、通過工具書、網路等查詢作者沈從文有關資料(生平簡歷、作品、文化成就及本文寫作背景等)。

二、字詞預習。

1、給下面從課文中選出的字注音。(自己還有不清楚讀音的字也一併查出並寫下來)

迤 蹲踞 譬 柞木 熹微 龍吟鳳噦 忌諱 當行出色

2、本文幾處用到“和”字,“和”是多音字,請查工具書整理其讀音並組成詞或短語。

3、寫出下面詞語的意思。

生面別開 一本冊 熹微 窮目力 扶搖 龍吟鳳噦 酬和 唱和 忌諱 當行出色

認真通讀課文兩遍,思考:文章寫了哪些唱歌場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圖,你認為這幅圖反映了文中介紹的唱歌場面嗎?為什麼?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後面整個文章的關係是什麼?

學習新課

介紹作者

沈從文。看課件介紹。

檢查預習

找學生回答預習第三題:文章寫了哪些唱歌場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圖,你認為這幅圖反映了文中介紹的唱歌場面嗎?為什麼?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後面整個文章的關係是什麼?

(“對調子”“趕馬女孩子唱山歌”“金滿鬥會”三個場面或者說是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沒有反映出本文中所寫的唱歌場面,原因略;第一段是總說感受,領起下文,後面分三大塊具體說明)

初讀探民俗

民俗就是民間習俗文化。它是社會歷史發展在精神方面的活化石,也是文化審美的一個重要物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雲南的歌會》,為我們介紹了在七彩雲南曾經長期存在過的一種風俗——以歌唱活動為主的土風土俗。在課前的預習安排中,要求大家認真通讀課文,現在,我們就在初讀的基(chu)礎上,探究一下本文所介紹的歌會民俗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請同學來給我們講一講自己初讀課文後對歌會的瞭解。

◇歌會是怎麼一回事?

◇對歌有哪些特點?

◇山路漫歌是不是一種民俗?文章標題能周延全文嗎?

◇金滿鬥會是怎樣的活動?“十年難逢金滿鬥”是“盛會難逢”的意思嗎?

再讀賞人物

請大家把文章中寫人的地方再仔細讀一遍,我們來欣賞一下作者筆下的人物。

◇參加對歌的女性有什麼特點?作者對他所寫女性的態度是什麼?

(開朗活潑,勤快,自豪,自信,坦然,自然,質樸,健康,膽子大,有力量)(津津樂道,如數家珍,欣賞讚嘆之情溢於言表)

◇“山路漫歌”中的趕馬女孩子有何特點?

◇在金滿鬥會中作者寫了哪些人物?“閹雞匠的文化延伸”這些人有何特點?沈從文寫這麼多人物有什麼用意?

(處於社會底層,各行各業,普通老百姓,既反映了這些普通人對於歌——也就是藝術的尊重,儘管他們的歌並不曾以藝術命名,也反映出了普通勞動者對於生命的熱愛和頑強執著。)

三讀析表達

沈從文是的作家,從1983年起,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最有力的候選人,巴金說沈從文“有很高的才華”。那麼,我們再來讀一下文章,來分析一下本文在寫作手法及語言方面的一些特點。

◇本文三個歌會的場面是採用同樣的寫法嗎?

◇“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髮,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為何要寫這幾句?這幾句意在表現什麼?(請學生模仿一下這個動作,用理髮、拍土來壓抑高興勁,顯得矜持和嚴肅,當然也有注意儀容的意思在,表現取勝之後的驕傲、自豪和矜持)

◇本文是回憶性的文字,因此,在敘述、說明的基礎上,較多地用到了描寫、抒情等手法,你能結合文章談談嗎?這樣多種表達手法的運用有何好處?

◇文學作品中往往有所謂的“閒筆”,其實,閒筆不閒。本文中也有一些這樣的例子,你認為作者寫這些“閒筆”有何作用?

(如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戴勝鳥的介紹。為趕馬女孩唱歌提供了一種美好的環境;花香鳥語對於趕馬女孩唱歌起到映襯烘托的作用。更重要的還在於創設一個具有詩情畫意的意境,人與自然和諧相片,清新、充滿生機、趣味盎然,是人間仙境,這寄託了作者對於自然的美學理想。簡單地說,就是表現作者的美學理想。)

◇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沈從文《雲南的歌會》)

2、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小說《邊城》)

(寫人物肖像/寫人物神韻;類似工筆畫/寫意畫;依次如實寫面容、牙齒、衣飾等/通過人與自然的關係寫;寓態度於字裡行間/直接評價;白描/比喻擬人;寫外在/寫內在;寫實/寫虛;顯得質樸實在/顯得空靈飄逸)

四讀理主題

上面我們瞭解了作品的字面內容,瞭解了人物,也探討了寫法,那麼,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內在的東西是什麼,也就是文章的主題是什麼,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一篇課文,並思考,然後談談看法。

請大家閱讀下面的內容。然後再談談對本文主題的認識。

沈從文:“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

對沈從文創作的評價: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後來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以及與它的對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結構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本於自然,迴歸自然的哲學。“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創作要負載的內容。

在沈從文看來,“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現代化”是人類退化的根源。他要為現代的都市人呈現另一種生活、另一種人情,在他看來,鄉下原始、淳樸、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他要展現這種人生的境界,為民族靈魂的再造提供他獨特的方案。他常常說,他的創作是建“希臘小廟”“這神廟裡供奉的是‘人性’”。沈從文所醉心的人性,與五四啟蒙主義崇尚的人性是有區別的。沈從文強調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指自然狀態的人性;與浪漫主義者不同的是,他崇尚的自然人性,又主要不是心靈的自由激情,而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五讀話審美

在看了專家學者對沈從文作品的評價後,我們再仔細閱讀文章美的地方,思考,對沈從文來說,什麼是美的?哪些東西能喚醒他內心審美的心絃?

◇ 對於人

這裡的女性與蘇軾的《蝶戀花•春景》“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李清照的《點絳脣》“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中的女性有無不同?

(一為鄉野婦女,一為貴族婦女小姐,沈從文這裡筆下的女性可能不美麗、不精緻、不優雅、不含蓄、不柔弱,沒有什麼文化,不像林黛玉,而是賈府的粗使丫環,黑紅的臉色,簡單的服飾,粗壯的身體,她們有一種健康、爽朗、充滿力度的美,就像簡單、古樸、粗放的剪紙,像朴茂無華的野草,像雪山解凍之後洶湧爛漫的春水,自然而然,全憑天性,洋溢著無法阻擋的原始的生命力。這可能就是叩響作者審美心絃的獨特視角,也是他對於女性的欣賞趣味和美學態度。)

◇ 對於自然

◇ 對於藝術

同學們,如果說作者在雲南聽到的歌聲是生命的頌歌,那麼,本文就是“生命的頌歌”的“頌歌”。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既知曉了一種民俗,也初步瞭解了一位藝術家的獨特的審美觀,更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和頑強,同時,也讓我們每一個同學在真善美方面,有了一個反觀自身的機會。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有多少錯誤的、強加的、違悖人性的東西啊,又有多少我們朦朧認為正確的東西我們卻不敢堅持!因此,這節課也正好成為我們成長中的一個機緣,相信今後我們一定會勇敢地堅持自己的精神宗教,即對真和美的執著追求,那麼,在今後的生活中,什麼也不能夠傷害我們。因為,我們有了一個足夠強大的精神武器。好了,本課的學習就到這裡,謝謝同學們。

篇7:國中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教案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散文特點、結構。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三、檢查預習效果

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迤(yi)西 譬(pi)喻 糯(nuo)米 蹲(dun)踞

忌諱(hui) 酬(chou)和 鐵箍(gu) 熹(xi)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淳樸:誠實樸素。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評議優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篇8:國中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雲南歌會的特點。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描寫人物的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與討論, 概括比較雲南歌會三種形式的特點;分析三處人物描寫的不同特點,學習人物描寫方法。學習蒐集民風民俗資料並進行分類的方法。

3.瞭解雲南的民風民俗, 體會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的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培養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瞭解雲南歌會的特色;學習環境描寫在本文的作用;學習人物描寫的寫作手法。

2.學習人物描寫的寫作手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重點學習瞭解雲南歌會的特色。

創設教學情境,匯入新課

1.展示圖片,介紹雲南民歌。

伴隨著悠揚的雲南葫蘆絲民樂聲,教師邊展示雲南歌會圖片邊講解道: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中展示的是哪一個地區什麼民風民俗麼?(生答:雲南歌會)對。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間的相互愛慕,以歌唱激發生產鬥爭中的勞動熱情,以歌唱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對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發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也就跟著大人學唱歌了。而一個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們的特別尊敬。

雲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無論是民族歷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喪禮俗,幾乎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動的反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的《雲南的歌會》,具體瞭解雲南歌會這一民風民俗。

2.簡介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人。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隻身來到北京,升學未成,在郁達夫、徐志摩等人鼓勵下,於艱苦條件下自學寫作。1929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這時期的作品結集為《鴨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寫的湘西鄉俗民風,引起人們的注目。《蕭蕭》、《牛》、《柏子》、《阿麗思中國漫遊奇遇記》顯示了他早期小說較成功的鄉土抒寫和歷史文化思考。1930年後赴青島大學執教,創作日豐。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中篇小說《邊城》於1934年問世,標誌著他的小說的成熟。抗戰爆發後,經武漢、長沙,取道湘西去雲南。途經沅陵時,寫散文《湘西》、長篇小說《長河》(第1卷)。後至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5年後回京,在北京大學教書。同時編《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1949年以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

篇9:八年級下冊《雲南的歌會》的教案設計

關於八年級下冊《雲南的歌會》的教案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1日課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樸

即物起興

引經據典

悠遊自在

龍吟鳳噦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著、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陝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