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音樂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文思社 人氣:1.6W

兒童音樂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園音樂論文 篇一

【關鍵詞】民辦幼兒園 音樂教育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60-02

音樂是世界上的魅力語言,它對人類的智商與情感都有很大的觸動。雨果曾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數字、字母和音符。”因此音樂教育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有重要作用。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興趣,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並且有助於智力開發。在音樂的薰陶下,能夠培養幼兒審美能力,豐富審美經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音樂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音樂教育也隨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 綏化市北林區民辦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經過初步對綏化市北林區幼兒園的瞭解,發現民辦幼兒園音樂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如下:(1)家長對孩子進行音樂方面的培養上存在著功利性的傾向。(2)注重演奏、唱功的技巧技能,忽視了對幼兒興趣愛好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教育。(3)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4)幼兒教師的科研水平不高。通過進一步調查,本文對北林區民辦幼兒園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做以下總結:

第一,對學前幼兒的音樂教育,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早地要求孩子在幼兒園學會國小內容從而忽視了音樂教育的目的。雖然絕大多數教師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音樂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從而對幼兒開展音樂教育,但在課堂進行教學時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教師學歷普遍不高,教研水平較低,教育能力還有限。同時調查中還發現,有些民辦園把音樂和舞蹈等課程單獨作為特長班開設,變相向家長收取額外的費用。

第二,經過調查民辦園音樂教育的教學裝置情況,其中音樂教室普遍存在,大型民辦幼兒園如愛我寶貝幼兒園具有鋼琴、電子琴、電視機、錄音機,極少數幼兒園如愛信誠、華夏愛嬰、紅黃藍幼兒園有打擊樂器、民族樂器,而學府幼兒園及較小的民辦幼兒園內只能看見電子琴。

第三,在教材的選定上,被調查的四所幼兒園中,愛我寶貝幼兒園使用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系列教材,學府和愛信誠幼兒園都使用了自己編寫的教材,紅黃藍幼兒園則沒有固定的教材,由教師統一安排教學內容。經過訪談得知,在民辦園中幼兒的音樂教材上,一直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所以各民辦園內音樂教育自主性強,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差異性較大。經過調查我們發現,教師所用教材中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之處,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出現一系列的問題:(1)教材內容缺乏系統性。學府幼兒園自編教材內容東拼西湊,沒有系統性,有些內容則以國小教材為主,進而直接導致出現“國小化”現象。(2)教師對教材的內容理解的不夠透徹。民辦幼兒園的教師隨意刪減自認為不重要且把握不準的內容,這樣就達不到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的要求。

第四,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擊樂器,敲打是幼兒的天性,幼兒能在敲打中體驗快樂,能初步地幫助幼兒掌握樂器的演奏知識與技能,發展幼兒對音色、曲式、多聲部的表現力,培養良好的合作品質,增強創造力。通過調查發現,愛信誠、愛我寶貝及紅黃藍幼兒園很少讓孩子們接觸像雙響筒、沙錘這樣的樂器,只有在上公開課及上特長課的時候才能用。而學府幼兒園裡極少數的孩子見過這些樂器,即便見過也不經常使用。其根本原因是有的幼兒園缺乏資金,沒有購買或者是購買數量不足,使幼兒缺乏敲打機會。調查還顯示,民辦幼兒園會自制打擊樂器的教師極少。

綏化市民辦幼兒園進行課堂音樂教學時都以教師範唱為主,形式十分單一。在對綏化市民辦幼兒園調查中,只有一家幼兒園配有電子化等較為先進的教育裝置,但是教師很少用到,其他民辦園則因為資金短缺幾乎沒有為音樂教學準備電子化教育裝置。經過訪談得知,民辦園教師很少用到裝置的原因是教師本身對裝置不熟悉,並且動手能力相對較差,所以這些裝置就只能當作擺設。

第五,在教師的專業素質與音樂教育教研活動上,經訪談了解,民辦園教師未評定職稱,收入較低,從而導致了教師教學熱情不高,這種現象會直接影響幼兒園的整體教學質量。幼教專業的教師音樂水平較低,這兩者都影響了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水平。

二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第一,綏化市政府應做好宣傳工作,加大音樂教育的投資力度。綏化市教育局應該對民辦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進行宣傳,讓各園園長重視幼兒音樂教育。教育局應定期請綏化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對各民辦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改變落後消極的觀念,使幼兒音樂課程得到推廣普及;開展以幼兒音樂教育為主題的知識競賽,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局有關主管部門應設立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將資金用於完善幼兒園硬體上,其中包括樂器、軟體資源、幼兒教師音樂培訓等。教育部門還應規範民辦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教材,併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

第二,幼兒園園長必須重視音樂教育,改變陳舊理念,與時俱進。只有園長改變陳舊理念,才能讓教師重視音樂教育。民辦園園長應確立教育實施方案,合理安排課程表,給予教師充分的自進行音樂活動的安排。定期安排教師進行音樂教育課程調研活動及進修,園內定期舉辦兒童音樂會,教師音樂評比等活動,促進教師開展音樂教育的積極性,讓音樂素質優秀的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並選拔出的優秀教師去北林區各民辦幼兒園進行相互借鑑學習。

第三,教師應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注重音樂教學的方法,注重音樂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培養教師在教學中的整體駕馭能力和組織能力。加強幼兒音樂教育的整體研究,並完善幼兒音樂教育的評價體系。在幼兒音樂教育中,要遵循兒童的心理髮展規律,既要重視幼兒的不同年齡所呈現出的普遍性,也要注重孩子們的差異性,充分了解尊重幼兒的心理需求及愛好。

第四,家長更應重視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培養。要讓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就一定要重視素質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培養,但是絕大多數家長仍然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民辦幼兒園要加大力度去引導家長,使其改變想法,讓家長支援幼兒在音樂方面的培養。

總之,幼兒教師需要憑滿腔熱情投入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音樂教育中去,去安撫那些幼小的心靈,用自己的熱情和激情去指引孩子發現美。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天性,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全面發展。改變綏化市音樂教育現狀是個極其艱難的過程。我們應該在借鑑吸收國外的先進理論的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改善我們不合理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綏化市民辦幼兒園音樂藝術教育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 篇二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師;音樂作用;幼兒需求

一、音樂符合幼兒的需求

對於幼兒來說,每天都是嶄新的體驗,新鮮、刺激,充滿新奇的人和事。對於還沒有時間觀念,唯有“現在”的幼兒,正充實地度過他們的每一刻。即使最小的事件,對他們來說也都是巨大的,在他們的生命經驗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幼兒的直覺智慧使其對周圍鮮活的世界極為敏感,他們具有超凡的吸收能力,而且具有觀察最微小事物的天賦與能力。

當我們把音樂當作幼兒全面教育裡的一個關鍵要素時,我們就同時強化了幼兒各個方面的學習。音樂遊戲為幼兒們提供了他們生活裡最重要的體驗:學習認識和控制他們的身體以及學習專注的聆聽。研究顯示,當音樂、動作和語言整合時,在智慧和心理上的益處是無法估量的。

幼兒時期的說話或唱歌,都對聲音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兒時期的聽覺非常敏銳,但是聽覺的自然發展是有限度的,錯過了敏銳發展期,將難以補償。語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約在兩歲左右,並會持續成為幼兒的生活重心,直到六歲時發展為正式的語言。

幼兒首先是通過聽覺接受資訊,然後在做的過程中實驗、探索地學習。歌唱活動中他們需要能夠經常聽到歌唱的聲音,並和別人一起歌唱,這是他們為自己獨立歌唱做準備和奠定基礎。結合著聲音的各種遊戲,更增添了輕鬆的氣氛和學習唱歌的興趣。

幼兒的學習需要在不斷地動的過程中實現。課程裡的動作和活動以多種形式出現,從手指遊戲、認識身體、歌謠到牽動幼兒豐富想象力的各種故事,幼兒們可以參與的內容、動作極為豐富。當幼兒有機會扮演角色時,他們樂於積極地參與故事表演。通過體驗、認識人物,也認識了自己。對他們來說,表達情感和情緒非常重要,而使用手勢、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正符合他們表達和溝通的需要。

當幼兒投入到與環境互動的生成過程時,他們無論是在心理、生理、情商、人際關係或是認知方面,自然會整合為一體的。為了創造出讓幼兒自然學習的條件,我們需要有益的環境――也就是符合幼兒發展需要的環境,那就是:運動、探索、感官運動經驗、語言,以及他們參與的有趣的活動。

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幼兒會感覺到他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與生活隔離的。幼兒們需要通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等感官通道觀察、瞭解周圍的事物。幼兒時期中的音樂、運動和語言之間的關聯,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的環境中,耳朵受到各種噪音的轟炸,使幼兒難以在眾多紛雜的聲音裡辨識聲音。提高聽覺的辨識能力對於各方面的學習都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在智慧上、情緒上、人際交往上以及精神上,都是如此。

動能認知是一種內在的感覺,它是肢體運動時身體的意識和感覺,尤其是肌肉和關節在緊張或放鬆時的感覺。當它們在身體裡獲得體驗時,能夠吸收、積累並記錄下重要的資訊。

這些活動是音樂經驗的基礎:節奏、節拍、段落、曲式。幼兒時期是音樂學習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在發聲和節奏方面。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們肢體的控制能力、節奏、動作的優雅流暢和發聲唱歌的能力。這個時期成人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和讚賞幼兒們不斷實驗的努力,而不需要對他們進行對錯的判斷。

二、學習音樂的目的

我們通過對環境的觀察和吸收,融入其生命的整體之中。教育不簡單是傳授知識,教育作為一個穿越不同生命階段的持續過程,必然會促進人格的發展。

當音樂活動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元素時,它會強化學習的各個方面。音樂和運動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部分。運動應該是幼兒所有經驗的基礎部分,因為運動是他們存在與表達的本能方式。幼兒天生會隨著歌曲或樂曲的節奏運動,因為它不但會激發幼兒的情緒,並且幫助幼兒積累感官和運動的經驗。

我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掌握生活環境中語言裡的聲調和節奏,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歌曲和歌謠,指導和教育語言形成關鍵期的幼兒,使其持續成為幼兒們的生活重心,直到其發展為正式語言。學生學唱的歌曲有簡短易唱的幼兒歌曲、青年的聲樂作品,這些內容不但能夠指導幼兒,也對學前教育學生富於教育價值。

三、幼兒音樂的學習內容

幼兒歌曲、音樂遊戲、帶動作的活動、樂器玩奏、聆聽、讓學生們表演和創編故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基礎是其主要活動內容。各種型別的音樂活動,都是為了滿足學生全面的音樂體驗。

從大自然中汲取中心主題,目的在於將幼兒生活帶進對音樂、運動和環境的體驗之中。因為在這個奇妙的星球上,不論在任何地方,都有季節的變化和影響。戶外環境使幼兒們有機會感覺太陽的溫暖,樹陰的涼爽,看雲朵被微風輕拂。不論是觀看忙碌的螞蟻或摘一束蒲公英,大人和小孩都能一起發掘出平凡事物中所具有的深層的意義,我們給幼兒準備美妙聲音帶回到自己的生活裡,讓他們的日常生活也充滿了豐富的音樂體驗。

四、幼兒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音樂素質

一個好的幼兒音樂教師,其自身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音樂素質:

第一,必須掌握足夠的音樂知識和準確的音樂概念,能夠深入淺出地將概念轉化為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生動有趣的形象化語言。

第二,必須具備演唱、演奏、舞蹈、指揮等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演唱技巧。

第三,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感覺。良好的音樂感覺首先依賴於細膩、敏銳、深刻的音樂感覺,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內心獨特的對音樂的感受和把握能力。

作為幼兒音樂教師,只有真正具備了這三個方面的素質,才能真正享有音樂的魅力,才有可能把美好的音樂傳達給眾多的幼兒們,促進其人格的發展。

幼兒教育是通過多種內容、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各盡所能地共同完成其教育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諸多教育中的一種,它是通過音樂作品設計和組織音樂活動,使幼兒從中獲得快樂,幫助他們體會生命中的這個特殊時期並得到發展成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認識和掌握幼兒音樂教育的內容方法,為幼兒全面的發展提供完善的教育手段。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楊麗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兒童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篇三

關 鍵 詞 :兒童音樂教育 業餘兒童音樂教師 教學活動

近年來,業餘學習音樂的兒童越來越多,隨之增長的“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現象值得關注。當前,業餘兒童音樂教師這一領域“專業”化(專業音樂教師的業餘教學)和“低水平”化(非專業音樂教師的業餘教學)的兩極現象普遍;而兒童身心的成長和培養兒童藝術修養這一本質目的並沒有得到教師及家長的充分重視。因此,業餘兒童音樂教育的發展有了這樣一些問題:業餘兒童音樂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肩負什麼責任?怎麼理解“業餘”?筆者試圖通過對“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的層層梳理,探尋問題的答案。

1.教師的共性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組成的教育體系中,教師居於主導地位。業餘兒童音樂教師首先是“教師”。無論是從教育學還是人類文化傳承角度看,教師都應具有教學能力和責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如何通過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活動來實現明確的教育目的,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和複雜性。

首先,教學活動的“教”與“學”的互動性質,決定了它的某種不穩定性,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意志、行為的形成往往會給予某種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有責任感,對教學活動有較強的控制能力。有關人類心理、行為及教學等研究表明,教學有可控制規律性,即具有科學性可遵循。因而,應用教育學、學習心理學乃至教學論等已經成為教師必備的理論基礎。它們也是各種師範類教育中的必修課程。可見,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傳道”。

其次,教學活動豐富而複雜,除了教育內容各有千秋,受教育者個體的複雜性也是主要原因。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世界的,而人類認識世界的每種形式都具共同性和特殊性。因此,瞭解教學過程,既要了解人類認識世界的一般特點,又要了解學生在教學中認識活動的具體特點。考慮到諸如學生個體差異、情感、價值觀等非科學問題,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定的自由特徵。教學的靈活性有利於解決受教育者個體不同所帶來的問題,例如因材施教。

可見,教學有其複雜性,但卻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將有規律可循的科學性與自由靈活的藝術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完成知識的傳授和人格的培養,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結構。無論從事何種型別的教學工作,相應的教學能力、知識結構和責任感共同支撐著教師這一獨特的社會角色,教師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往往在於他們對這些因素的整合情況不同。

2.兒童教師的責任

作為一種社會角色,教師有不同階段的分工。兒童教師的教育物件被限定在“兒童”這一群體範圍。毫不誇張地說,教師應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結構和駕馭教學的能力。目前對人類自身及諸多文化的研究分析已經表明,兒童階段所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對他的行為、品格甚至是人格、個性的形成非常關鍵。但是很多人,甚至一些正在從事著兒童教育的教師都沒有這種意識,認為兒童階段只是以接受知識、認識世界為主,而忽略了它更是個性和人格的重要塑造時期。

兒童階段的教育雖然是基礎性的,但也因兒童這一受教育群體的特殊性和複雜性而彰顯了重要性。如上文所述,在“教”與“學”活動中會碰到各種問題,既然教學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本質特徵,兒童教學就更需要研究其科學性規律,挖掘適宜於兒童學習的方式方法。如果只是為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不考慮兒童心理、生理等特點,採取粗暴方式往往會導致不當或相反的後果。對正在成長和逐漸形成個性的兒童而言,教師的一句話,一種態度,其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難以估量,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面對兒童這一受教群體的特殊性,對兒童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要求更強,機械性、單一化地教學,難以完成真正的教學目的。

3.兒童音樂教師的特殊性

教師和兒童教師在廣義上有共同的職業要求,只是兒童教師具有某種特殊性和重要性。當教師兒童教師兒童音樂教師,加入了“音樂”這個限定詞後,提出了一種具體而特殊的教育——音樂教育,而兒童音樂教師也成為特殊的教育者。

在所有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中,音樂無疑是最抽象、複雜的,儘管它的本質是以滿足人們的感性需要為目的,但它同時又有很強的技術性操作特點。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特別是樂器演奏方面,不僅需要作為一種技能傳授給兒童,更要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提高孩子的感知、感效能力,使孩子在掌握音樂技能技巧的時候,在本質上獲得一種來自音樂的美的享受。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兒童音樂教師往往忽視兒童的接受特點(沒有抽象思維、缺乏概括能力等),機械傳授技術,不懂得如何通過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教學,使孩子掌握音樂技術和學會欣賞音樂美感,因此,出現兒童美感體悟和掌握技術相脫節的現象。即使在專業兒童音樂教育中,學習了音樂而不明白駕馭音樂技術技巧之關鍵所在,以及不能真正理解音樂的孩子也很多。更有許多例子表明,孩子們沒有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得到豐富的美感享受,而受到枯燥的音樂技術和來自於多方面壓力的“折磨”。所以,兒童音樂教師應該明確兒童音樂的教育目的,有責任並勤於鑽研音樂藝術的教學。

音樂教育在審美教育中承擔的是其他人文、科學學科所無法承擔的角色,但兒童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的兒童教育亦有相似的地方,即兒童這一受教群體具有共性教育特點。與此同時,音樂的特殊性本質決定了兒童音樂教育的難度和複雜性,而兒童的個體特點與音樂能力之先天差異又很大,如果簡單地認為兒童學習音樂“只要努力就成功”,往往就忽視了問題實質所在。所以,兒童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教師應有的素質和能力,真正瞭解兒童這樣的受教群體特點,而且要深諳音樂的藝術特性。也就是說,兒童音樂教師首先不僅要以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為兒童教育的共性知識基礎,掌握並有能力駕馭必需的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技巧,重要的是能夠整合這些知識理論於教學實踐之中,這正是探索和總結兒童音樂教學科學性、藝術性的目的所在。

4.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的職業要求

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的最後定語“業餘”一詞,限定了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的教育物件——“業餘”學音樂的兒童。與兒童音樂教師的廣義性特徵或是專業性所指有所區別,這一受教群體的特點對業餘兒童音樂教師提出了特殊要求。“業餘”兒童音樂教師進行的是非專業性的、普及性的兒童音樂教育。事實上,許多業餘兒童音樂教師要麼經過音樂專業的訓練(只知道“要”教“專業技術”),要麼根本沒經過正規訓練要麼在專業技術上“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教得“一塌糊塗”)。面對長勢“正旺”的業餘學習音樂的兒童群體,業餘兒童音樂教師隊伍日益膨脹,有必要從業餘兒童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角度,就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的素質和責任方面,提出職業性要求。

業餘兒童音樂教師應明確其教育目的,以及如何在教學中貫徹這一目的。

首先,業餘(兒童)音樂教育與專業(兒童)音樂教育具有本質區別:即教育目的不同和教學過程有一定差異,所以必須分析、探索適合業餘(兒童)音樂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時,二者在音樂教育內容、技巧上又有必然的相似之處,能夠把握和駕馭這種相似與差別,無疑對業餘兒童音樂教師提出了客觀的高要求。業餘兒童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兒童的藝術修養和認知能力。由於兒童的業餘學習音樂和存在個體音樂能力差異等條件的限制,業餘兒童音樂教學大多不可能達到“專業”的高度。除了強調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外,打破業餘音樂教學高度專業化(特別是只強調技能方面的所謂的“專業”)也是一種必要途徑。一些教師和家長出於功利性目的,讓孩子參加音樂考級,教師往往盲目推進學習進度,實際上造成拔苗助長的惡果,孩子距離能夠廣泛瞭解和感悟音樂文化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必須明確教學目的,選擇適合孩子們業餘學習音樂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如何貫徹教育目的,在於探索業餘兒童音樂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如上文所述,由於教學的複雜性、兒童個體的多樣性,以及音樂教學的特殊性,業餘兒童音樂教師要特別重視因材施教,而不是培養水平參差不齊的同類“技工”。對極個別音樂能力強的兒童,適度增強專業性,而大多數只具有一般音樂能力的兒童,要探索更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而這一切應以拓展孩子對音樂的感悟和了解為基本原則,因為音樂不該只被當作技能性藝術而存在,它同時是一種審美體驗,更是一種廣博的文化。業餘音樂教師擔當著音樂的普及性教育,所以更有責任“還原”音樂本身賦予的深刻內涵。同時,由於兒童時期受到的教育與影響非常關鍵,對於教學過程中影響兒童學習和成長的因素,業餘兒童音樂教師應該引起充分重視。一些教學多采用單獨授課形式,特別是樂器學習,往往有經年累月的持續性特點。教師有很多時間面對每個孩子,只有增強其責任感,才會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從而積極尋求科學與藝術的教學過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明確,對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的職業要求非常高,教授專業性強、教學彈性大。儘管其教學活動以業餘性質的普及為主,由於受教育群體的日益膨脹,“業餘”教學現已面臨著“專業”教學的轉換。換言之,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終歸是以教學為載體,擔負重要的教育責任,其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方面的內在要求很高。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研究相比較,我國音樂教育要有所滯後,業餘兒童音樂教學領域還是一片荒漠。業餘兒童音樂教育的客觀發展已經使得業餘兒童音樂教學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研究日趨必要,亟待“先行者”的分析和歸納。業餘兒童音樂教育是一種業餘性質的“專業性”教育,但業餘兒童音樂教師絕不該是“業餘”水平的兒童音樂教師。

參考文獻 :

[1]潘菽。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 篇四

關鍵詞:幼教;音樂教學;音樂素質;培養策略

幼兒教育不但能培養幼兒的智力因素,更能針對幼兒的心理、意識和素質進行培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符合時代的發展,也迎合現代教育的進步。基於此,本文在此淺析幼教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音樂素質,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鑑,以此促進幼兒教育發展與建設。

一、重視音樂理論教育

在當前的幼教音樂教學中,多數教師對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都有主觀上的認識,其認為音樂教學就是簡單地組織幼兒進行歌唱、舞蹈以及簡單的彈奏。這是一種錯誤的主觀意識,體現出教師對音樂教學的認識不到位。

教師要在幼教音樂教學中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就應該重視音樂理論教育,要讓幼兒對基本的音樂理論有所認識。進一步說,隨著幼兒對音樂的認識加深,其才能從最初級的歌唱和舞蹈,上升為對音樂的探究、認知和鑑賞。在此過程中,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在幼教音樂教學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不但要逐步提高幼兒的音樂綜合能力,更應該引導幼兒在音樂教學中更加主動與積極,並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這就需要教師增加幼教音樂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要讓幼兒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中組織幼兒進行音樂遊戲,如在遊戲過程中播放背景音樂,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快樂,同時對音樂產生好感。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如組織幼兒進行合唱和集體舞蹈等。在此過程中,幼兒不但完成基本的音樂教學,同時也在集體活動中分享快樂、獲得快樂。

此外,教師也可以藉助資訊科技進一步增加音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給幼兒播放《黃河大合唱》,讓幼兒在聽歌的同時觀看視訊,感受歌曲的節奏感,並由此鑑賞音樂,提高幼兒的審美和鑑賞能力。

總的來說,音樂素質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它更需要教師長久的堅持,要讓幼兒在長期的教育中獲得逐步的提升。這就需要眾多教師不斷總結與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幼教音樂教學的發展與建設。

幼兒園音樂論文 篇五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師;音樂能力;教育研究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引發人們重新認識音樂教育的功能,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樂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活動能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換句話說,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首先是一種以音樂為手段來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教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只有在學前專業音樂教學中不斷地創新,才能使未來的幼兒教師們掌握更新的音樂理論和實踐技能。

一、音樂教育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傳統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不考慮幼兒的需要、興趣和愛好,沒有給孩子思維、想象、理解、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久而久之,孩子對音樂活動逐漸失去興趣,學習處於被動狀態,離開了教師的示範,孩子就顯得茫然失措。

如何解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這一普遍現象,是我們高校學前音樂教育應該重視的問題。當代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性在每個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樂才能高低取決於內在的音樂性有沒有被充分地發掘出來。我們身邊的無數事實也充分證明了人的音樂能力,尤其是早期兒童音樂能力的普遍存在。兒童對音樂的領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現能力都明顯超過成人。為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計劃從過去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到如今加強技能方面的培養,作了重大的調整。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技能教學模式不同於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模式,音樂教育專業是一對一的授課模式,而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學成本上卻無法做到。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是我們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課教學的新嘗試,採用的方法是有分有合,用小組“合”的方法解決共性問題,用個別“分”的方法解決個性問題、因人施教,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一教學方法經過幾年的實踐,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教學效果顯著。只有幼兒教師的音樂能力加強了,才能更好地培養學前兒童的音樂能力。

二、音樂教育要注重“音樂欣賞”教育

音樂能力包括音樂欣賞能力、表演技能、創作技能三個方面。音樂欣賞能力又可以分解為對音樂音響的整體感知能力、音樂欣賞過程中的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能力。我們在一些幼兒教師開設的公開課中發現,幼兒教師往往只重視技能訓練,在制定音樂教育目標時,也往往是單一的技能目標,只要孩子會唱會跳了,就認為目的達到了。如果沒學會,就一遍又一遍地訓練,直到學會為止,結果卻忽視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這種狀況儘管有所改變,但在教師的潛意識裡,還是以唱唱跳跳為主。我國現代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指出,技術陶冶不能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音樂教育“應利用音樂來改善兒童的意志,陶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表現真實的自己,導向於創造性的發展”。達爾克洛茲音樂教育體系的核心理論說道:“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審美情感教育,這種目標是通過兒童在音樂活動中不斷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過程來達到的。”以上理論說明了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兒教師牢記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主動積極地去“聽”,音樂是帶領孩子步人音樂天地的首要條件。當然,音樂技能課與音樂欣賞課的學習並不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它們都是為了完成幼兒教育的終極目標—學前兒童基本素質全面和諧得到發展。

學前音樂教育的內容從大體上看,不外乎歌唱、欣賞和韻律活動這三類,但是每一類活動又可以演變出十分豐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唱歌活動可以和語言、節奏、律動、舞蹈相結合;音樂欣賞可以和情境創設與戲劇表演、情感體驗、想象與繪畫、主題旋律的演唱和節奏樂演奏,以及自由的舞蹈動作創編等相結合;同時,可以將音樂遊戲貫穿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之中。這樣,不僅豐富了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手段,而且可以使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全面的展現、鍛鍊、培養和提高。

三、音樂教育要研究教育物件

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必須瞭解學生,必須對每一個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特點進行十分細緻深人的觀察、記錄和分類,熟悉每一個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感受和記憶、表現等方面的特點,從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學目標,以滿足學生在音樂能力方面的不同發展和需求,切實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與發展。如,有的學生歌唱的音準不是太好,但是節奏感不錯,那麼教師就應當有意識地通過舞蹈、律動等節奏活動來提高他們的舞蹈能力,鼓勵她們大膽地展現自己在這一方面的音樂天分。又比如,有的學生嗓音條件不好,不適合歌唱,那麼教師就鼓勵他學習樂器、鍵盤等。總之,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在音樂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積累成功的經驗,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讓音樂充滿生活,讓生活充滿音樂。並通過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激發學生對歌唱、跳舞、彈琴、欣賞等音樂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在音樂活動過程中主動學習、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篇六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我設計了一日生活音樂化活動:在來園活動中,我選取了一些旋律優美、又富有民間特色的樂曲進行播放,讓幼兒在遊戲的同時,感受民間音樂;在幼兒遊戲、進餐、起床後的律動、離園等活動環節播放各種民間音樂,使班級內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民間音樂的氛圍,讓幼兒一進入班級便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民間音樂氣息,從而產生愉悅、熱情,飽滿的情緒,來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下,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運用多種形式,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民間音樂

在民間音樂活動中,幼兒首先需要欣賞音樂作品,瞭解音樂性質,引起共鳴,激感,這樣才能在此基礎上創編動作。為此,我們採用多種音樂教學形式,通過多媒體教學、圖譜教學、遊戲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來引導,讓它們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1.多媒體教學

幼兒受生活經驗限制,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有限,且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佔主導,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裝置集聲音、影象、文字、動畫於一體,化虛為實,創設出教學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間音樂美,理解和欣賞民族民間音樂美,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想象力。

2.圖譜教學

圖譜是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所喜歡的一種使音樂形象化的教學影象。它能形象、直觀地使幼兒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和曲式的結構,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輕柔、舒展的聲音來表達,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用簡潔明瞭的圖畫、符號等方式表現圖譜。如,三角形、五角星、圓形等。通過生動有趣的圖譜,使幼兒的感知更具體、生動,更樂於接受。

3.遊戲教學

實踐表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遊戲連續玩上若干遍,仍然興趣盎然。它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符合音樂的感知規律,因此,將民間音樂和遊戲融為一體是可行的教學手段。幼兒在娛樂的同時,把自己瞭解到的知識運用於遊戲的過程中再配合相關的民間音樂,通過引導幼兒探索,根據不同的遊戲風格改變遊戲規則,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民間音樂遊戲活動,使幼兒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音樂論文 篇七

在設計這次打擊樂活動中,我注重培養幼兒發現和想象的能力。如:給幼兒展現的樂譜是空白的,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尋找自己感知比較深的聲音,讓這種聲音彙集成自己喜歡的音樂旋律。活動中提問“你喜歡什麼聲音?”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聲音的來源,並找出跟聲音相似的樂器,教師幫助將整理好的旋律與使用的樂器寫入樂譜中。然後,根據這樣的記錄演奏出幼兒自己創作的音樂。我們依據這種思路進行探索,在音樂活動中給幼兒創造了無數的驚喜,幼兒通過這些不斷出現的驚喜開心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瞭解音樂,逐漸與音樂拉近距離。

二、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困惑

音樂欣賞教學不同於一般娛樂性的“聽音、聽樂”,要想真正做到理性的認識音樂,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性知識做基礎,即縱向知識與橫向知識的統一。大師的作品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問題是怎樣讓幼兒瞭解並接受,從哪個問題中找出切入點,引領幼兒認知、感受音樂。在這方面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欣賞這首芭蕾舞曲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樂曲涉及的面非常之廣:它是一個芭蕾舞曲,它是作者起初為了整個舞劇的需要而設計過場的一個舞段。為什麼它會成為經典?因為有深入人心的旋律,有設計巧妙的舞蹈,能夠讓觀者陶醉,讓聽者振奮。這些亮點在欣賞中都應該讓幼兒感受到。讓幼兒欣賞這樣好的作品,首先應該為幼兒創設與音樂相關的環境,因為幼兒的教學是直觀的,與其讓幼兒聽音樂,不如讓幼兒直接能夠看到、觸控到音樂。其次,再設計些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如猜謎:使用模糊的課件展示,讓幼兒猜是什麼樂器,使幼兒瞭解樂曲中使用的樂器。這樣幼兒既加深了對樂器的瞭解,又細緻地欣賞了其中的樂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要引導幼兒瞭解舞曲所要向我們表達的是什麼,包括音樂創造的背景等。這些問題滲透在環境賦予的意境中,幼兒可以很快了解。最後是體驗,通過肢體語言直接感受樂曲輕鬆的旋律。幼兒在一步一步的引導感染下,始終快樂地欣賞著樂曲,不會感覺到枯燥。環境的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讓幼兒變被動為主動,很自然地融入到音樂中。

三、嘗試將音樂劇融入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

音樂劇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是區別於歌劇、舞劇、話劇這三大舞臺劇的獨特的藝術形式。通過說唱、音樂、舞蹈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目前國內兒童音樂劇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因此,可以嘗試從幼兒園開始,加強音樂劇的啟蒙教育,將音樂劇融入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通過歡樂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幼兒接受,從而完善音樂劇的教育教學。那麼如何讓幼兒很自然地接受音樂劇這種獨特的表演形式,並且能夠主動地表現呢?

1.引導幼兒認識並喜歡音樂劇

讓幼兒通過看、聽、實踐瞭解劇情、表現劇情、創造劇情,理解音樂劇內容;讓幼兒成為音樂劇活動的主體,並根據自己的理解表現劇情、角色,學會大膽、自然地表現自己,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欣賞和模仿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幼兒園的幼兒也是一樣。因此,在音樂劇教學的初期,主要的就是讓幼兒欣賞音樂劇,引導幼兒瞭解劇情、學唱片段等。

2.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體驗嘗試的機會

瞭解了音樂劇的特性,我們就要有效地給幼兒提供不同的體驗機會,使幼兒更深入地瞭解音樂劇。如:可不可以用音樂劇的方式跟同伴交流呢?有一次,一個幼兒不知為什麼在哭,我就帶領幾個幼兒一起在他的面前表演《音樂之聲》的一個片段。生動有趣的表演、輕鬆歡樂的說唱感染了他,不一會兒他就破涕為笑了,並很快地加入到了我們的表演中。這就更能顯示音樂劇的魅力,它帶給人們的快樂是其他藝術無可替代的。幼兒初次嚐到了這種獨特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覺得很新鮮,這對於音樂劇的滲透有很好的幫助。

3.音樂劇表演帶給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篇八

目前這種音樂教學法已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普及,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奧爾夫受到了達爾克茲體態律動以及現代舞表演的影響和啟示,採用將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創造出了一種既具有原始風格又富有表現力和主動精神的新型音樂教育理論思想。長期以來,我國的幼兒音樂教育模式一直採用以歌唱、樂理知識教學為主體的陳舊教學模式,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及情感激發,也忽視了幼兒在音樂學習方面的主動性、主體性以及創造性,所以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對於促進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不會將學習音樂當成是一種負擔或任務。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孩子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世界當中,用他們的音樂能力來自由地演繹,從而以獨特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對音樂、對世界的感悟。當音樂成為孩子的一種本能需求時,孩子們對音樂理論、音樂情感、音樂表演、樂器演奏等,就會掌握得輕鬆自然,而且非常紮實。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還強調對精神的塑造,在音樂課堂上孩子們會用各種簡單的樂器來拍打節拍、演繹節奏,當一群孩子在一起運用不同的聲部進行表演時,那種動人而悅耳的交響樂聲就這樣誕生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孩子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帶給了孩子們集體表演的樂趣,使孩子們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養。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思想內容

1.原本性的思想觀點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以人的自然本性為根本出發點,在音樂教育方面倡導綜合性教育的方式。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應該先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從人性的發展特徵開始。奧爾夫提出了音樂教育的原本性,他認為“音樂始於人的自身”。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會直接將音樂的理論與知識灌輸給兒童,而是通過跳、跑、唱來讓孩子自己找到與音樂相關的理論點。在不知不覺的引導下,使孩子對音樂藝術進行理解、感知、想象和實踐,進而培養孩子們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審美能力等,使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也能夠讓孩子們的情感、意志、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淨化和陶冶,從而完善其人格。

2.參與性的思想觀點

奧爾夫認為音樂應該是一種人們自覺參悟的藝術,每個人都應該成為音樂的演奏者與參與者。這種音樂教學思想,區別於傳統的音樂理念,也區別於其他以觀看他人娛樂為主的音樂行為。奧爾夫認為幼兒音樂教學的最佳辦法就是讓孩子親自參與其中,讓他們在音樂活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動意識。奧爾夫提出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遊戲活動中,主動接觸音樂、親自去體驗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從而發自內心地去喜愛音樂。這種音樂教學理論,並不注重音樂學習的結果,而是更加註重讓孩子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去享受愉快、輕鬆與自由的過程,並且能夠主動去參與和創造樂趣。

3.即興性的思想觀點

奧爾夫認為一切音樂教學都應該從遊戲著手,從而通過即興來達到音樂表現的目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音樂教育的起點建立在即興創造上,更加偏重於對兒童進行即興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出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出他們的創造力。奧爾夫音樂教學的即興性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音樂教育模式不同,它不會進行填鴨式、灌輸式的強制教學。奧爾夫即興性音樂教學更加註重對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釋放,在這種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兒童通過個性化的體驗,以及探索式的學習,可以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理解音樂的內涵。因此,即興活動是提高兒童音樂創造能力、昇華音樂體驗最為有效的途徑,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中最有價值的組成部分。

4.綜合性的思想觀點奧爾夫提出,應該通過綜合開發的方式,去挖掘人類最寶貴的藝術靈氣。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夠將動作、舞蹈與音樂整合在一起。奧爾夫認為語言及動作本身就是有旋律和節奏的,就是一種獨特的音樂表現形式。這種思想觀點使奧爾夫音樂教學更加具有綜合性,在音樂行為方式上,突出了歌唱、舞蹈、節奏以及遊戲等組合式的教學方法。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實踐

1.利用奧爾夫原本的思想觀點,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幼兒音樂教育

兒童的說話與走路是其出生之後,家長必須要教的。所以利用語言作為幼兒音樂教學的起步方式,更容易使孩子們感覺熟悉與親切。語言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及技能準備便可以開始,這也是幼兒教育從兒童熟悉的環境與事物入手的最重要體現,也是奧爾夫原本性教育觀念的體現。節秦是語言、動作、音樂整合在一起最基本的要素,節奏的訓練是音樂入門所必須的,也是一種教學的方式及重要內容。在語言節奏訓練中,教師可以採用勻速的鼓點來掌握一種速度的標準,然後讓孩子們採用一種勻速的速度,來依次說出自己的名字。這樣孩子們在說出名字時,會感覺很新奇,會對遊戲產生深厚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後,孩子們就可以勻速地說出自己的名字,這種勻速運動也是培養孩子自控力的一項基礎性訓練。它能夠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序的習慣,也可以將幼兒的日常生活動作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去,從而體現出其原本性的教學觀點,這也符合幼兒的心理及生理特徵。所以結合動作進行音樂教學比較適合幼兒。人本身所進行的動作,大多具有很強的節奏感,這也為音樂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幼兒對拍手、跺腳以及拍腿等動作比較熟練,比如在教《兩隻老虎》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拍打出歌曲的節奏。比如在唱“兩隻老虎時,兩隻老虎”時,孩子們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拍手,有的跺腳。這樣孩子們在模仿與動作的過程中,就能學會如何與他人配合,如何享受音樂節奏所帶來的美感。

2.利用奧爾夫即興性的思想觀點,對幼兒進行隨機音樂教育

即興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突出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讓兒童積極參與與演唱實踐,而採取即興活動的形式來進行幼兒音樂教育,並在其中進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即興教育講求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以及想象力的發揮。即興教學的目的不是要求沒有音樂經驗的幼兒來創作出音樂作品,而是要充分發揮其想象力。教師在這一環節應該起到誘導與啟發的作用。比如在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唱一首熟悉的兒歌,然後配上節奏。在引導幾遍以後,幼兒會根據學到的知識說出各自的想法。在孩子們拍打節奏的同時,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動作暗示,並配合歌曲聲調,輕重緩急地拍擊桌面。這樣也可為幼兒學習打擊樂器提供基礎條件。這種教學方法還可在日常生活及活動中進行即興的實施。

3.利用奧爾夫綜合性的思想觀點,實現綜合性的音樂滲透教學

幼兒生性好動,精力也比較充沛,他們通常是通過感官直覺體驗以及經驗來獲得對外界的認識。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際演唱來體驗音樂和主動接受音樂教育;也可以在音樂教學中結合肢體動作,包括聲勢、身體各部的動作來感受音樂和傳遞音樂情感。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奏、合唱、歌舞表演以及戲劇表演等綜合性的表演,來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比如在《小毛驢》中讓幼兒拿凳子當做小毛驢,在搖搖晃晃的表演過程中,凳子可以發出踢踏的聲音,這樣孩子們就可以通過表演創編出節奏。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幼兒各方面的訓練和培養,可使幼兒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

4.利用奧爾夫參與性的思想觀點,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傳統的音樂教育大多采用口傳心授、形式單一的教學模式,其結果只能培養出規規矩矩、行為呆板的“好學生”。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的孩子只知道聽老師的話,但並不能完全領會學習音樂的真正意義,當然也就無法成為音樂的真正主人。所以,單純的技能及技巧訓練是不夠的,應該提倡幼兒的參與性。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照顧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能讓音樂成為幼兒的學習負擔,而是要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進而對幼兒的動作能力進行協調,使其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從而分享幼兒音樂學習的快樂。

四、結論

幼兒音樂教育論文 篇九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

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來,我對幼兒音樂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以趣引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由於幼兒年齡小,學習動機與活動本身就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絡,因此,我經常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音樂活動充滿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設計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選擇教材時,總是儘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經過改編、加工以後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來五段歌詞最後兩小節的節奏都是┃┃-┃,就顯得很枯燥,經過改編,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節奏,如“媽媽洗衣服┃譁-┃譁-┃”;“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們感到十分有趣,這樣既是唱歌,又有遊戲,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設計趣味化

教育活動設計的好壞,往往決定著這次活動的成敗,因此我對每一個音樂教育活動,都要根據教材對結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之情節化、承上啟下、自然過渡,這樣就能使幼兒從一個音樂意境走向另一個意境。[本文轉載自-找文章,到]

孩子們隨著老師簡練和遊戲性的語言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在音樂意境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音樂,而且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老師的精心安排,使幼兒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徵,“形象”是幼兒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我的教育方法力爭生動形象,充滿情趣。

二、以情育情: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我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於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那麼,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鬆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呢?我認為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為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觸過的人都說我非常愛笑,確實我是個很快樂的人,尤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我在事業、孩子和生活中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鬆、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比如說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當孩子們很興奮時,我就說:“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並帶頭假裝睡覺。)同時,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老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風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樂活動前,我對教材都要做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領會每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如:在《娃娃家》這首歌,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達的自豪、溫柔、高興、自信等幾種感情。由於我對教材的感情做了詳盡的分析,並將這些感情充分表現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簡單的歌曲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使一首較為平淡的歌曲顯得耐人尋味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師說輕就輕、說響就響,通過反覆練唱來把這些要求強化下來,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