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高效課堂教學論文(多篇)

文思社 人氣:7.06K

國小高效課堂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高效課堂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陣地,在國小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每一個體育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從良好的備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等方面來淺談如何實現國小體育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國小體育;高效性;備課;師生關係;教學方法;運動強度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不只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還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體育教育就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體育教育在當下的教育活動中扮演的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國小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每一位體育教師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如何體現在以下幾點:是否落實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否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學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得到了提高等。體育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實現這些教學要求,提高國小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備課環節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良好的備課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但是,隨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著同樣的事情,很多教師對於自己的備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倦怠心理,往往只是抄襲和敷衍,為了應付學校的常規檢查而做,忽略了備課的重要性。沒有課前的認真準備,課堂教學會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要改變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教育教學和體育專業的理論學習

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研究,吃透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確定每節體育課的三維目標,以此為依據來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如在學習投擲內容時,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講解投擲的方法和技巧,學生就會沒什麼興趣,教師反覆多次示範和講解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無趣。所以,我們可以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將學生在平時常用的一些投擲行為匯入到投擲教學中,由匯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開展得有聲有色,“把生活引入課堂”這種新的體育教學思想與傳統單一的競技體育相比,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這樣的改變也需要體育教師改變傳統的備課思路和教學方法。

(二)認真備教材

教材是教師設計各種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教師要通過對教材的整體把握來確定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有了正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才能提高國小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難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設計教學活動,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將重難點知識逐一化解,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認真備學生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告訴我們,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們的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採用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所以,要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提高自己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前的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如對於比較活躍的班級,教師可以適當減少一些遊戲或者競賽環節,以激發學生的疑問為主,在控制學生情緒的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參與意識;對於比較踏實穩重的班級,教師可以多采用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不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就是有效的。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願意親近教師,積極主動地進行相關訓練。因此,我們可以說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還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關心學生,毫無保留地向學生貢獻出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充分尊重和信任他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和關愛,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把對教師的喜愛和信任轉移到體育訓練當中來,積極投身到各項體育活動和訓練當中。然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起到示範作用,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產生對教師的欽佩和羨慕之情,隨後學生便會積極地去接受教師佈置的各項訓練任務。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一)聯絡日常生活進行體育教學

國小階段的體育教學主要是訓練學生一些基本的活動能力,如走、跑、跳、平衡等,而這些體育技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在進行系統的體育學習之前,他們往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所以,在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體育活動入手,讓學生總結自己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和課堂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親切,產生主動性,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高效性。

(二)創設疑問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國小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問題的設計一定要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學習能力為依據,層層遞進,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教學目標。通過設疑解疑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思維在不斷地深入和拓展,比起單一枯燥地講解來,學生的興趣明顯要高,尤其是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尤為有效。

總之,要實現國小體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深入瞭解學生,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探索和總結,將對學生的訓練落到實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國小體育課堂上學有所獲,健康成長!

國小高效課堂教學論文 篇二

一、展現過程,態度體驗

課堂教學中我們本著給孩子一些權利的初衷,讓他自己去選擇對事情的看法,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採取行動的教學策略。讓孩子在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中體驗嚴謹的科學態度。如教學線段的條數時,教師組織學生數出圖中有幾條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兩圖中各有多少線段?通過一番探索出現了不同的數法。有的同學按一二三四段來數的,有的同學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數的,無論怎樣數都列出4+3+2+1的算式。計算時,可以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計算,也可利用簡便方法計算,4+3+2+1=5×2=10。到此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老師引導學生數一數圖中的點數,算式中的項數,你會有新的發現。在教師的引導下使他們產生一種“柳暗花明”的探索精神。同時使學生體驗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悅,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形成滋潤創新意識的土壤。

二、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1.提供素材,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依靠這些材料,應用數學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如教學梯形面積時,我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圓木小棒,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組所有圓木小棒摞起來。經過操作,有的組摞成橫截面是三角形的,有的組摞成橫截面是梯形的,怎樣知道共摞了幾根圓小棒?發言一向積極的同學一、二、三數起來。善於思考的同學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知道第一種摞法可利用總根數=底層根數×層數÷2的方法,求出圓木棒的根數。學生帶著追求梯形面積求法的渴望和疑問進入新知識的探求過程。豐富的現實生活使學生體驗到梯形面積的價值是省時、高效。

2.利用素材,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學習數學要以一定的生活體驗為背景,課堂教學設計應該為學生提供有利於學生理解的數學素材,讓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祕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如教學正比例應用時,可利用升國旗的情境,國旗與太陽一同升起,誰能想個辦法知道紅旗升起的高度?問題提出來後,有的同學主張量量繩長,有的同學想憑藉自己攀登的技能爬上去測一測。在爭論不休時老師有意從旗杆影子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這一無聲的行動,給學生以提示,思維敏捷的學生馬上想到:“老師,我的身高是136釐米,如果測出我的影長和旗杆的影長,利用比例知識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從這一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到,我們人人都在學有價值的數學。

3.捕捉素材,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價值。如教學扇形面積計算時,我捕捉了這樣的素材:李明同學,因害眼病不能按時上課,經醫生治療後在眼上蒙上一個眼罩,看到這個眼罩你有什麼感想?通過一番觀察、思考、討論。集大家的感想:這是由6個扇形合成近似圓錐形的眼罩。這種眼罩裡面空間大。放藥多,能使眼珠靈活轉動,有利於眼病早日康復。為了世界上的眼病患者,我們也來做這種眼罩。做時先量出扇形的半徑和圓心角的度數,再裁6個扇形,縫合在一起就做成一個眼罩。如果能計算出扇形的面積,就可以去買布做。這一事實使學生體驗到“不但要有滿腔熱情,還要有必要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創造人生的價值。”

國小高效課堂教學論文 篇三

高效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課堂教學。聚焦課堂,建設高效的課堂,歷來成為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中心。為切實實施高效課堂的教學,就需要對影響高效課堂的因素進行調查研究。近期筆者經過深入調查和思考發現影響課堂高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錯誤、陳舊的教育觀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扮演學生學習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把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代代相傳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習慣仍左右著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主要表現在:

1、“教師主體”觀

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孔子也雲:“三人行必有我師”、表面上看來似乎都在強調教師的核心地位、教師的責任。而我們長期以來實施的也正是課堂以教師講為主,學生以聽、記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的客體的觀念在部分教師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2、“高分高效”觀

由於大學聯考仍然主要看分數,現在部分教師認為,教得再好不如考得好,考分是教學質量最有說服力的標準。唯分數論的教學質量觀,帶來的直接後果是隻看教學的結果而不重視甚至忽視了教學過程,更談不上對課堂教學科學性、高效性的研究。落後的教學理念、方法、行動大大制約了課堂改革的程序,造成了學生時間和精力的大量浪費。

3、“唯師命是從”觀

長期以來的一些觀點,如:老師說的就是對的,教師不容學生質疑;認為自己比學生優越,對學生耳提面命,不能與學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這樣就自然阻隔了師生間的交往。教師缺乏激情,課堂缺少生機。

二、舊的思路方法和管理行為

這遏制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發揮,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凝滯,學用脫節已然成為低效課堂的共同症狀。具體表現為:

1、語調單一,情境單一,教法單一

(1)很多教師在課堂上語調始終如一,無抑揚頓挫的語言觀念,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鈍化,興奮點散化,區分不出教學的重點、難點。馬卡連柯說過:“只有在學會15種聲調來說到這裡來的時候,只有在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作出20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了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2)知識的匯入,缺乏新鮮,甚至無匯入,無法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興趣。

(3)一節課45分鐘,只採用一種教法,多媒體利用不充分,學生精力難以長時間集中。

2、一言堂

有的教師的講解幾乎佔滿一堂課,教師以“講”得好為最大滿足,不關注學生的感受如何,不關注學生學得如何,依靠課後的強化訓練和重複操練來加以鞏固,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這種課教學任務完成了,短期內考試成績也許不錯,但思維品質沒有提高、思維難度大的題目還是不會做,優生優不出,差生會更差。

3、預設問題淺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關注了師生互動,但往往以預設的教學問題把學生納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學框架。要不就是師生共同探究的問題過於簡單,要麼是事實性的問題和重複一些陳述性知識,學生閱讀課本不加深入思考就可以找到答案;要麼是用“是”或者“不是”來回答,幾乎沒有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這會影響學生思維的密度和深度,不利於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4、低效互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形式,注重形式上的師生互動,忽視了活動的效益,不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更不能將教學目標巧妙地落實到互動的過程中,看似熱熱鬧鬧,但教學目標的落實變得虛無縹渺。

5、起點高,落差大

教師缺少對學生原有知識的研究,不能很好地考慮基礎年級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例題越舉越難,階梯越設越少,不少問題學生當堂就沒有聽懂,或似懂非懂。不少問題教師自認為已經講清楚了學生看懂了,但是對學生而言仍然不知道知識概念的本質,學生課後做類似題目、還是不會,更不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不僅如此,教師在課後作業的佈置上,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鞏固練習和整齊劃一的作業多,分層分類選擇的作業少,造成優生吃不飽,學困生疲於奔命,根本沒時間自己思考、歸納和感悟。

總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有很多細節的東西需要認真思考,在教學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依據教學實際進行有效的改革,應該能夠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