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營養學論文通用多篇

文思社 人氣:2.74W

教育營養學論文通用多篇

教育營養學論文 篇一

1現今軍隊任職教育培訓存在的弊端

任職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崗位需求,通過知識更新、技能訓練、素質培養等,拓展學員的專業知識,增強學員的職業技能,提高學員的整體素質,從而更好的勝任專業技術崗位。

現今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不斷加速和加深,軍隊任職教育已取代學歷教育成為我軍軍事高等院校教育任務的主體。

長期以來,學歷教育一直是軍隊高校主要的教育任務,因此高校機構及授課教員普遍存在重學歷教育輕任職教育的傾向],往往把學歷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簡單修改甚至不加修改的應用於任職教育,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無法滿足培訓學員的實際需要,這是任職教育培訓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軍隊任職教育是學員在完成高等學歷教育的基礎上,為適應崗位職務以及逐級晉升需要而進行的專業教育,在教學物件、教學目的等方面與學歷教育有很大不同。

學歷教育主要強調的是“三基”教學,使學員具備紮實的專業理論背景,從來為其將來進入工作崗位後依據需要進行自主學習和知識擴充打下基礎。

參加任職教育的學員本身已接受過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已具備專業知識背景,都是來自於部隊實際工作一線,具有實踐經驗。

任職教育的目的性更強,對實踐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更大,其教學重點不再是強調“三基”的訓練,而是重視培養學員發現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更新知識結構,切實提高其業務素質和水平。

作者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交流等方法調查和分析了所在校任職教育青年學員的學習動機和培訓需求。

結果表明,學員的學習動機普遍很強,期望通過培訓學習增加人際交往並提升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在教學內容的需求上,學員注重“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在教學方法上偏向案例式、討論式教學,同時要求教員瞭解部隊,能夠將理論與部隊實際相結合開展有效教學。

可見,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和學員的滿意度是任職教育改革面臨的重要挑戰。

2CBL教學特點適合任職教育營養學專業培訓

CBL(Case-based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國際上近些年較流行的兩種教學方法,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眾多院校學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引入了這兩類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CBL與PBL都是討論式教學,但兩者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

PBL教學以問題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旁聽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自我求知慾。

這種教學方法與我國的傳統教學方法有著本質差異,最突出的表現是教師失去了有力的主導性,從知識的“傳播者”變為“旁聽者”,教學的成敗關鍵取決於學生個人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努力,以及教學內容可獲得性的難易程度。

PBL的特點決定了其應用物件的範圍,並不是所有層次、性質的學員都可以開展PBL教學,有研究調查表明,對於很多專業和層次的學生,PBL的優勢與作用無法在教學中得到發揮,教學效果並不如預期顯著。

CBL是基於PBL模式發展而來的全新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擔責任,並通過事先準備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其核心之處在於強調“引導”。

在具體實踐中,以典型案例為先導,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水平,發揮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作用,需要教師做出周密的教程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

在本教學法中,始終要貫徹教師引導學生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CBL教學兼顧了教師發揮“知識提供者”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兩者可以很好的互動,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成就感,又保證了教師傳授知識和經驗的機會,使學生更易獲取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CBL教學的特點使之十分適合職業、任職教育教學,能夠使學員充分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培養其發現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業務水平,滿足學員的培訓需求。

營養學是一門重實踐的應用性學科,特別是針對任職教育,重點是培養學員發現並解決部隊營養問題的能力。

從以往教學經驗和與學員的交流掌握的資訊來看,學員對實際開展膳食調查、官兵營養狀況評價、疾病預防的營養宣教等具體營養工作並不太熟練,而這些正是學員在實際工作中最缺乏和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CBL教學為進一步提高任職教育教學培訓效果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別是對於軍隊營養學等實踐性強的實用性學科,尤其適合其教學目的。

3CBL教學在任職教育營養學專業培訓中的實施和需注意的問題

CBL教學案例的篩選和優化。

首先,應該分別針對膳食調查、官兵營養狀況評價、疾病預防的營養宣教等營養學專業技能和知識要點,篩選適合任職教育培訓的典型案例,然後通過與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和部分學員代表進行交流和溝通,評價它們的代表性、專業性和可操作性,從而保證篩選出的案例既要在基層部隊較為常見和典型,能夠引起學員的興趣和共鳴,又要最大限度的應用到專業知識和技能,切實使學員的業務能力得到訓練。

CBL教學的組織與實踐。

針對篩選出的案例和教學目的以及學員的實際情況,做出周密的教學設計和課堂設計,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認真領悟並切實開展CBL課堂教學,組織學員對案例進行細緻分析和積極討論,發揮學員主動思考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其親身體驗並親自著手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佈置課後作業,讓學員獨自完成某項具體工作,對學員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點評,使其真正掌握解決此類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外,積極發揮網路教學平臺的作用,利用“論壇”、“常見問題”、“資訊資源”等板塊引導學員對案例和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提問和自主學習。

CBL教學效果的調查、評價與分析。

課程教學全部結束後,利用知識技能考核、問卷調查、當面交流等形式,評價CBL教學的考核成績、學員認可度和滿意度,綜合評價教學效果。

考試應採用“考教分離”原則,授課教師不參與試卷命題和考卷評閱,考核分為理論知識考核、專業技能考核,比例各佔50%。

同時利用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形式,組織學員自評和討論,評價培訓期間個人的學習動機、興趣和自我效能感,並對授課教師、教學過程和方法進行不記名選擇評價,鼓勵他們提出意見和建議。

CBL教學總結與優化。

課程教學及效果評價結束後,對CBL教學的應用案例、內容組織、課堂授課過程、具體實施細節以及作業、考核等應認真進行總結,重視學員反映的意見和建議,客觀評價CBL教學的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和措施,不斷提高CBL教學的應用效果。

作者:常徽 朱儁東 張乾勇 糜漫天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

【2】多元化教學中食品營養學論文

1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的結合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的必備手段,其具備了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多項優點。

首先對教師而言,可以不用再花費大量時間備課和書寫板書,並可通過在課件上新增圖片、動畫等手段,將要講授的內容更加全面和生動地展現出來。

對學生來說,上課不再需要記錄大量的板書,可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後通過拷貝課件,將上課內容完整儲存下來,反覆觀看複習。

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的豐富性,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教學內容本身而言,食品營養學因結合了食品安全、食品工程原理、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等課程,非食品專業的學生對部分內容理解起來就較為困難。

即使對食品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些章節如食物的消化吸收,僅學習教材較難理解,但這些難點若通過動畫或錄影的方式體現出來,便很容易理解。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快捷方便的同時,也帶了一些問題:一方面,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通過深刻理解教材,提煉知識點精華後詳細準備板書內容。

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在方便備課的同時,卻也造成部分教師在備課環節對網路的過度依賴。

目前忙碌的高校教師群體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在一節課裡將精華傳遞給學生,網際網路的便捷能輕鬆下載到各種課件,有些只需稍加修改便能作為講授內容,而有些甚至不加修改就一步到位。

如此一來,教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教學的重視程度,甚至於可能自己都沒有完整熟悉過教材就給學生講授,於己於人都不符合教學本身的意義。

另一方面,由於課件通常承載的資訊量很大,學生無法有效地從中提取重點和難點,而且不再需要記錄大量筆記,課堂上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就相對有所下降,不利於對資訊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變差。

由於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有必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

因此,可以適當將傳統板書融入現代的多媒體教學,用多媒體作為承載教學內容的主體,將板書作為梳理教學內容的工具。

通過板書將教學內容體系模組化,基礎知識模組固定化,現有內容已經很完整,例項也很充分,需要進一步進行多媒體動畫設計,將其建設成為一個個固定化單元,供各位教師授課使用。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抽象、需要補充或不便於書寫的內容如概念、圖表、動畫和資料等製作出來;利用板書將多媒體課件缺乏整體性的內容進行彌補,梳理出一堂課的主要脈絡,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比如在講到“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這一章時,若將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在課件上一一列舉出來,既凸顯不出主要的知識點又容易讓人覺得枯燥。

因此,用板書概括每類食物所要講授的幾塊內容(優勢營養素,缺乏營養素,與其他類互補,安全性),而多媒體在闡述這章內容時,可用圖片、視訊等手段展示各類食物及其對應的營養素,與板書進行互補,這樣學生便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幻燈片結合傳統板書教學,可以使教學大綱條理清楚,內容生動形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2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引入

隨著社會各界對營養的日益重視,各種媒體渠道出現了越來越多關於營養的各種資訊和觀點,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大量資訊的湧現就難免魚龍混雜,出現部分缺乏科學依據和營養學基礎的一家之言。

因此,作為食品營養學的學習者,掌握好經典的營養學理論,對一些熱門或爭議較大的觀點提出自己科學而客觀的見解很重要。

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基礎知識外,還需準備一些較為經典或熱門的、具有爭議的營養學論點,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就需要改變目前以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入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這種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總結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除此之外,另一種教學模式———論辯教學法也是國外常見對話式教學法之一。

這一教學法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不妨可以將問題教學與論辯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堂上設計一些社會上出現的有爭議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如“牛奶和豆漿哪個更具優越性”、“酸鹼體質是否科學”等。

而論辯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分小組討論,也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等。

教師在論辯中不參與實際的辯論,只負責涉及題目和辯論結束後的總結。

另外,如果在課堂上時間有限,還可以網上設計相應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課後討論。

《食品營養學》是實用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除了探討熱點話題,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報告宣講,進一步拓展知識面,比如食療、食補、藥膳、食物相剋、合理減肥、大學生合理膳食的構成、強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研究進展等,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PBL、論辯教學以及自主宣講等各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對食品營養學授課有一定意義。

首先學生不會拘泥於只學習條條框框的理論和課堂教材,隨著問題的提出,授課的內容可以從課本延伸到當今社會關於營養學的種種論點和知識。

將課本知識和社會實際聯絡起來後,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並通過對一個問題的闡述,將資訊整合歸納起來,形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無形中提高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3以資訊為主體的教學內容的豐富

首先在主體課件內容的編排上,以教材為主,但不一定按照教材的順序講授,可以參考國外的一些經典教材,大體理出所需講授的主線。

營養學基本概念 篇二

各國營養學的概述,分別摘錄黎黍勻等專家學者對各國營養學發展的研究論文,因為篇幅限制,只摘錄其中的摘要內容,有興趣者可以直接閱讀論文全文。美國屬於分解領域的營養學代表,中國是整體營養學的代表,而日本兼備了兩者的特點。而日本並非營養學發達的國家,2004年的調查發現,日本臨床營養學未建立系統,而國民的營養狀況另人擔憂。這些是值得關注的課題。[4]

美國營養學

美國營養學在20世紀初的發展,奠定了當代營養學的基礎。通過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美國營養面貌。其發展脈絡是以笛卡兒分解思想走向縱深,然後自然科學思想的興起,到近代同時橫向發展的概況。部分開始重複古典營養學的歷史,通過對現代的實驗總結,印證古典營養學的指導性意義。

在資料化方面,美國營養學進行了機械化和工具化的演變,並試圖以營養素的發展為終極目標,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並進入一個整體和系統研究階段,通過系統研究思想尋找一個生命密碼資訊,以指導和反思過去歷史中營養學的經驗對錯。以美國新的金字塔飲食結構為代表,美國金字塔的模式重新迴歸古典營養學精髓,其中與中國《黃帝內經》提倡的複合思想一致,在細節領域細化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理念,學界認為屬於迴歸自然趨勢引發的走向。

日本營養學

日本營養學的發展源自飲食健康的指導,在國家法規和相關規定的支援之下,日本經過了飲食指導、保健立法、營養臨床、營養師制度設立、營養課程普及的階段。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日本具有連續性和執行強的特點,國家配備專門的職能部門進行健康干預。日本的飲食模式悄然發生變化,走向高蛋白、高脂肪等方向,在歷史描述的飲食領域,有所脫離。當代日本營養機構正採取糾正行動。本文對於瞭解和研究當代營養學發展脈絡具有借鑑意義。

中國古典營養學

中國古典營養學源遠流長,距今有7000年曆史。古典營養學詳細敘述了歷代營養名家、養生學者對人與自然規律的探索和發現,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營養典籍。古典營養學的思想核心是整體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在飲食、養生領域的規律性闡述,影響至今。古典營養學的飲食觀、營養平衡觀、自然生態觀、人與自然和諧觀、營養臨床原則等方面,對當代營養學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對於指引現代營養學的發展具有指導性價值。古典營養學的未來走向,將為人類探索營養學的本質價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國古典營養學起源較早,具體時間無法考查。《黃帝內經》屬於我國最早記載營養學、醫學理論的專著,距今2000多年。但是該書仍然很多地方採用“上古之人”的語句,那麼,2000年前的作者,還認為有更古代的人流傳下各種經驗,就無法知道最早的時間。一般認為中國的文明可以追溯到“結繩時代”,距今仍然有7000多年曆史。

經過亙久歷史的傳承和積累,中國古人創立了眾多的營養學理論,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該體系的複雜程度超過了當代人積累的經驗範圍,無法逐一研究透徹。在這樣的現狀下,學者專家無法系統性地掌握完全如此浩瀚複雜的工程體系。多數專家選擇了研究某一部專著或者某一個理論。比如選擇專門研究《黃帝內經》或者《傷寒論》等著作,或者研究陰陽理論、五行關係、四氣五味等理論,或研究各個營養大家形成作品的線索或年代,但是都無法窮盡裡面的精華和奧妙。

食品營養學的心得體會 篇三

學習食品營養學心得

今年選修了食品營養學,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瞭解了以前沒有注意的營養學在生活上的細節,也有了一些知識的積累,有了一點心得體會,下面就對我這半學期的學習做一個小結。 營養是指人攝取食物後,在體內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營養素以維持生長髮育、組織更新和處於健康狀態的總過程。營養是指人體吸收和利用食物或營養的過程,包括攝取、消化、吸收和體內利用等。

一個人生命的整個過程,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營養。因此,人人們對食物就有了最共同、最基本的要求。 供給熱能,維持體溫,滿足人類生理活動和從事勞動的需要的原料。 構成身體的組織,提供人體生長髮育和修復體內各組織所需要的原料。 保護器官功能,調節代謝反應使身體各個部分工作能正常進行。 食物所具有的這些功能,也就是說食物的營養的價值,是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營養素和熱能是否滿足人體營養需要的程度。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 通過長時間的實踐、總結,人們發現,雖然可吃的食物有很多種,但沒有一種天然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類營養素,能為我們提供健康那個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營養。 例如,糧穀類食品,其營養價值體現在能供給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但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較低;蔬菜水果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但其蛋白質、脂肪因含量極少而營養價值低。因此,都不可能維護人體的健康,每個人一定要按人的需要,如年齡、勞動量情況、健康情況不同,來選擇不同低食物。下面就以牛奶為例。 牛奶的營養 牛奶中的鈣既豐富,吸收利用率高,它補充了植物性食品中鈣吸收利用較差的缺陷。此外,牛奶中的鈣比例比較合適,是兒童、老人的最佳食品。 牛奶是具有良好保健功能的營養食品。 牛奶中有優質的蛋白質,牛奶中含有容易消化吸收的脂肪。牛奶中的糖為乳糖。牛奶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含量最多的是維生素A和維生c素B2。 酸奶 酸奶是用優質的鮮奶為原料,經殺菌後接入活性乳酸菌發酵製成的,酸奶營養豐富,酸甜可口,涼爽宜人是夏日首選的制佳品,更是值的提昌的保健食品。 酸奶的品種較多,按脂肪含量不同,可分為全脂酸奶和脫脂酸奶,按新增輔料的不同,也分為原味、果味及果料酸奶,根據工藝的不同,又分為凝固型和攪拌型。凝固型酸奶是在接入菌種後,裝入杯中,保溫發酵,成品呈凝固狀態,質地均勻細膩,顏色為乳白色或略帶微黃色使用於少量或家庭製作。攪拌型酸奶是在接入菌種後,在大型酵灌中發酵,再經過機誡攪拌成為液態,最後裝入容器中,攪拌型適於大規模生產,便於新增果料,使產品多樣化。 酸奶中的乳酸菌,在牛奶的適應溫度中大量生長繁殖,奶中乳糖被分解為乳酸,酸度不斷增加,奶中的蛋白沉澱下來形成有蛋白彈性的乳白色凝乳,也變的更容易消化,也就是具有香酸風味的酸牛奶,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它具有以下的7優點:

1酸奶不僅保留了鮮奶原來的營養價值,而且經發酵後,提高了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並使鈣、磷、鐵等吸收率也有所提高。

2酸奶能促進胃酸的分泌,加強消化功能,對於缺胃酸的,吃酸奶可增加食慾,促進消化。

3酸奶中含有大量的酸菌,乳酸菌在腸道中能枊制有害菌繁殖,防止腐敗菌在腸中產生毒素。對於防癌、防人體衰老有著其它食物不能代替的作用。

4酸奶能刺激胃腸蠕動,防止便泌。

5因牛奶中含有3羥-3甲基戊酸降膽固醇因子,故酸奶也有降底膽固醇底功能,它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效果比一般鮮奶還好。

6利用酸奶中的酸菌發酵牛奶,使乳酸菌及其產生乳酶分解乳糖,有效地解決了一部分人因缺乳酸酶喝了鮮牛奶易脹氣、腹瀉的問題。 喝酸奶須知 1不易過多。儘管酸奶對人體有多種營養保健功能,但在引用上也要注意適可而止,過量引用很容易導致胃酸過多,影響胃粘膜及消化酶的正常分泌。 2不易加熱,酸奶加熱,高溫會殺死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從而影響了活性酸菌在人體腸道類的繁殖,適酸奶的特有風味、保健作用及營養價值都大為降低。 3不易空腹食用。適宜乳酸菌生長的PH值酸鹼度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以下,這樣引用酸奶,乳酸菌易被殺死,保健作用減弱;飯後胃液被稀釋,PH值上升。

4飲後宜漱口。由於酸奶之中的活性乳酸菌可使口空類殘留的糖、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酸性物質,對牙體組織有害,故喝完酸奶後應及時漱口或刷牙。喝牛奶應注意什麼 1不要空腹喝牛奶。有人認為空腹尤其是早餐,引用一杯熱牛奶既節省時間又有營養。這種方法不可取。

我們知道人體熱能的供給來源,最主要、最經濟的應當是碳水化合物。其次脂肪,再次是蛋白質。

牛奶是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如果空腹飲用不利於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這是因為牛奶的蛋白質要經過胃和小腸的分解形成以後氨基酸後被人吸收,而早上空腹狀態下,胃、腸的排空是很快的,因此牛奶還來不及消化就被排到大腸了。 再有食物當中被吸收的蛋白質,只有在熱能充足的基礎上才能構成人體的組織一部分,倘若熱能不足,吸收的蛋白質就會被作為熱能燃燒消耗掉,這樣既起不到蛋白質本身的作用,又是一種浪費。

合理使用方法在飲用牛奶時,吃一些澱粉類食物,如麵包、花捲、餅乾等,同時在牛奶中放入適當的白糖,糖尿病人出外。 2牛奶飲用之前一定要煮沸消毒,煮後馬上飲用為好,不易放入保溫瓶中,因為煮沸的牛奶放入保溫瓶後,會破壞牛奶中的維生素。另外,隨作時間的推移,保溫瓶的溫度會下降。瓶類的空氣帶有許多細菌,在適當溫度條件下,牛奶將成為優良的培養基,使細菌大量繁殖,三個小時之後,瓶中的牛奶就會變質,活了以後容易引起腹瀉。消化不良或發生食物中毒。因此,牛奶煮後要立急喝掉。如果一次喝不完,宜分次煮飲,並將剩餘的牛奶放入冰箱中儲存,如果牛奶中產生氣泡或變酸就不能再飲用。以免發生中毒而影響健康。 3不用牛奶送服藥品。牛奶及奶製品中,均含有鈣、鐵等分子,這些離子和莫些藥物(如四環素類等)能生成穩定絡合物或難溶性的鹽,使藥物難以被胃吸收,有些藥物甚至被這些離子破壞,如果用牛奶送服藥物,就會大大降低藥物的濃度影響了治療的效果,服藥期間一個半小時為宜。

睡覺前喝牛奶的益處

前面我們和講過,牛奶是鈣的最好來源,用牛奶不鈣既經濟又補充了營養,睡前喝牛奶是補鈣的最佳時間。

專家認為,在白天一日三餐中,人體可以從食物中得到300~400毫克的鈣,有的甚至更多,當人體內部通過鈣的調節機制,從尿液排出鈣時,血液可以隨時從 食物中得到補充來維持血鈣的水平,到了夜間,人體進食,而尿液照常會形成,血液中的一部分鈣還是不斷的進入尿液,於是為了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人體就不得動用鈣庫-骨骼中的鈣。

因此,睡前和牛奶補充了一部分鈣,可以為夜間的這種底鈣調節提供鈣源,阻斷了體內地動用骨鈣,此外,鈣和牛奶中的莫些物質,均有鎮靜、催眠作用。可以有助於眠 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全世界一致公認的健康標誌有13方面 :生氣勃勃,性格開朗充滿活力 ,正常的身高體重 ,光滑光澤的頭髮 ,堅固並帶淡紅色的指甲 ,粉紅的舌頭 ,食慾旺盛 ,正常的體溫脈搏和呼吸率 ,健康的面板,正常的大小便 ,不易得病 ,明亮的眼睛粉紅的結膜 ,健康的牙齦口腔黏膜 。 亞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狀態,即身體確有種。種不適,表現為易疲勞,體力、適應力和應變力衰退,但又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的狀態。其原因有:過度疲勞成的腦力、體力透支;人體的自然衰老;各種急、慢性疾病;人體生物週期中的低潮時期。

食品營養學論文 篇四

食品營養學

題目:健康源於細節的斟酌

學校名稱: 學院名稱: 學生姓名: 學 號: 專業班級:

健康源於細節的斟酌

摘要:說起養生,其實說的是什麼呢,無非就是一份健康,而我們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足夠的食品營養攝入和自身養生知識的積累。想要健康的體格,不僅需要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合理的飲食和規律的作息,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所說的兩大要素。同時,養生和飲食與人的經絡和氣血密不可分,那麼,如何才能夠有足夠的氣血呢?當然就要在飲食、作息等細節上面下功夫,我們不僅要按時作息和自然生物鐘保持一致才能走健康之路,還要合季節多吃時令的水果蔬菜以及藥材類食物等,讓我們能夠讓身體有足夠的氣血讓我們精神煥發。另一方面,我們要有暢通的經絡。這是在告訴我們不管任何季節,適當的運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同時也要結合其他的方法才能達到養生,以保健康。健康,讓我們從飲食、作息、運動、養生等生活細節來保護自己的身體,讓我們都能養出一份健康,養出一個好心情。 關鍵字: 健康;食品;養生;醫療

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誰都想健健康康的生活,而各種疾病總是不斷的充斥著我們的健康。現代的醫療裝置比較健全,並且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一個個疑難雜症正在迎刃而解,但更多的健康來自我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中的細節,因為許多疾病的預防都在於每個微小的細節。

飲食的搭配首當其衝,但知道是一回事,付之實踐又是一回事。飲食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可以提供足夠的熱能維持體內外的活動,還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髮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充分的無機鹽參與構成身體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同時,豐富的維生素保證身體的健康,維持身體的正常發育,並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適量的食物纖維,用以維持正常的排洩及預防腸道疾病。充足的水分可以維持體內各種生理程式的正常進行。

人們能夠健康地生活,必須依賴充足而且搭配合理的食物。人體需要的40多種營養素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得,每一種食物都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如果一種食物沒有營養,那人們就不會稱其為“食物”了。我們祖先經過幾千年淘汰保留下來的食物,都有其特定的營養價值,都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貢獻。但也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夠提供我們身體需要的全部營養,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特點。譬如穀類食物的糖類和B族維生素,豆類食物的蛋白質和脂肪,蔬菜水果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動物性食物的優質蛋白等等。這些食物都是我們需要的,你不能說哪種好哪種不好。只有把各種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保質保量地供給人體充足和全面的營養,這就是“平衡膳食”。營養學界有一句話:“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豐富多彩的食物不僅能滿足人的營養需要,還能為人們多種多樣的口味愛好提供選擇。所以應該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享受美食,享受人生,享受健康。

飲食保健,無庸置疑,是用飲食來保持人們的健康。可是,目前有一些人認為,食療、食補不是指平時的一日三餐的食物,而是藥物和食物共同做成普通的飲食形式或將藥物加入食物。這種相當流行的說法是欠妥的,內容跟形式不相統一,不能以為將藥物和食物混在一起,做成易於病人接受的飲食形式,就是飲食療法,如果是這樣,那麼現在有不少西藥片劑製成糖衣片,口服時,其口味與糖果無異,能不能就算是“糖果療法”呢?顯然不能。因此,無論食養、食療、還是食補、食忌,恰恰是指平時的一日三餐的食物所對人體發揮的作用。對於將藥物加入食物中,做成普通的飲食形式,在我國確實有,而且源遠流長,至今仍有人們所運用,但這隻能稱之為“藥膳”,而不能稱為食療,這只是服藥形式的不同而已。

其次,在膳食搭配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多多關注“養生”這個詞。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與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展科學養生和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要,面對“慢性病”和“現代病”的威脅,人人要強化自我保健意識,要在可

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條件下,調動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應對來自社會和自然各種各樣的挑戰。即使是遇到逆境、遭受挫折,也能夠依靠自身健康的身體和思維,將矛盾一個一個地化解,把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強健自己的體格,保證身心愉悅,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工作、學習、生活中去,用美的生活旋律和有科學依據的養生之道來加固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我們的情懷和我們的生活,並以此來真正實現精神上和現實生活上的年輕與健康長壽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首先從醫學院校、衛生職業院校和中等專業衛生學校的醫學教師做起,進一步加強養生保健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研究工作,加強養生保健與康復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教材建設,認真思考關於健康保健和養生保健兩者的定位關係,為社會培養既有醫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又具有養生保健知識的技能型、緊缺型、複合型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除此之外,要以服務廣大群眾為宗旨,倡導健康的科學養生理念,在全社會大力普及科學養生保健知識,尤其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健康教育,促進大中專學生和中國小生德、智、體、美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關注人的身心健康,呼籲全社會樹立科學的養生觀,全面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為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提供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做出新的貢獻,實現中醫“治未病”的目標,造福社會。此外,社群內具備養生相關知識的人才應發揮專業優勢,開展類似“科學養生與健康”課題的研究和探討,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飲食、運動、用藥、情志調整和全身各系統的養生保健知識,大力宣傳科學養生之道。最後,再回到自身,應多多瞭解和學習科學養生之道,切勿聽信謠言或者偏激的養生言論,在實踐中運用和檢驗養生的重要性和良好效果。

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直到我們死亡的那一瞬間,健康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天。我們可能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在議論,今天是哪家人患了肺癌,明天又是某某得了惡性腫瘤等等,幾乎沒隔多久就會聽到這樣的訊息。因而有人感嘆地說“人只要不生病,健健康康的,哪怕是再苦點,再累點也值。”簡簡單單的一席話,雖直樸,卻中肯,

言語中流露出對健康的渴望與追求。隨著政府部門推出的一系列有關醫療方面和宣傳養生的政策,如醫保、大病互助等等惠民政策的出臺,讓許多有病沒錢治的窮苦人,也看到了生的希望,燃起了他們對生命的渴望,對健康的珍惜,從此他們不在迷茫,不再是坐在家裡等待死亡的降臨,而是勇敢地與病魔做鬥爭。我們要保重身體,多鍛鍊,少做對身體有害的事,戒掉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壞習慣,身體是我們自己的,身上冷暖只有自知。

與那些必須要做的事情相比,健康細節最容易被忽略。關注健康細節,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你身體健康,全家幸福,忽略健康細節,微小的惡習則可以讓你久病纏身,甚至於危在旦夕。把健康寄託於上帝是愚昧的,把健康寄託於醫生是軟弱的,只有自己掌握了健康知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健康活動,平時多多注意生活的細節,才是明智的。細節成就健康,細節成就大未來。健康的核心原則是調整膳食結構,重視平衡膳食。注意養生之道,單純通過食療而不用科學方法來維持健康的是不科學的。因為健康並不是單純的營養多少的問題,更也不能以犧牲自己的健康來超負荷工作,無規律作息為代價。所以注意合理,均衡的飲食營養,並且科學運用養生之道,平時多多關注生活細節才可以達到身體健康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細節決定健康》07版, 王硯琳、劉曉燕 ,青島出版社 [2] 《食品營養學》 李鐸, 化學工業出版社 [3] 《養生與健康》 朱澤民 , 東南大學出版社 [4] 《現代保健養生》 謝榮華 ,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食品營養學的心得體會 篇五

一。學習營養學與健康課程主要目的在於:合理膳食,吃出健康

二。營養學的概念

1. 營養素:營養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給人體提供能量、機體構成成分和組織修復以及生理調節功能的化學成分。凡是能維持人體健康以及提

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要的各種物質均稱為營養素。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糖(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水、食物纖維等6類。

2. 營養素的分類:

1)巨集量營養素(蛋白質 脂類 碳水化合物)

2)微量營養素(礦物質 維生素)

3)其他食物成分(膳食纖維 水)

3.營養素的生理功能:

脂類——構成生物膜,提供必需脂肪酸,是脂溶性維生素必要載體並促進其消化吸收。

必需脂肪酸——是構成粒線體和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必需脂肪酸與膽固醇結合,保持人體正常代謝;是前列腺素在人體內合成的原料。

碳水化合物——是機體主要能量來源;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神經系統重要物質;參與細胞多種活動和蛋白質、脂肪代謝。

磷——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原料,構成細胞。

鉀——維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正常代謝;維持細胞內正常滲透壓和細胞內外酸鹼平衡;維持心肌正常功能。

鈉——構成細胞外液滲透壓;調節、維持體內水量恆定;維持神經、肌肉興奮。

鎂——參與300餘種酶促反應;維持骨細胞結構及功能。

碘——合成甲狀腺激素,維持基本生命活動;促進兒童生長髮育。

鋅、錳——是許多金屬酶組成成分並激活酶的活性。

硒——在機體內具有抗氧化功能。

銅——維持正常造血機能。

氟——適量氟有利於鈣和磷的利用,加速骨骼生長,維持骨骼健康。

鉻——是糖代謝的一個輔助因子,對胰島素有啟動作用。

鎳——構成鎳蛋白和某些金屬酶的輔基,調節某些內分泌功能及神經生理功能。

矽——是形成骨、軟骨、結締組織必需成分。

釩——促進心臟配糖體對肌肉的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

維生素A(視黃醇)——有利於暗視覺能力;有助於機體免疫功能。

維生素D——是鈣、磷代謝最重要調節因子之一,維持鈣和磷的正常水平。 維生素B1(硫胺素)——有助於能量和糖的代謝。 維生素B2(核黃素)——有助於機體抗氧化。

維生素B12——參與機體生化反應。

維生素C(抗壞血酸)——有助於機體抗氧化,促進鐵的吸收,提高免疫機能。 煙酸——在體內參與呼吸鏈組成;在生物氧化還原反應中起電子載體作用。 膽鹼——促進腦發育,提高記憶能力。

3. 營養素缺乏程序:

營養素的缺乏能是由於攝入不足,也可能由於其它疾病過程而引起,或是受到消化

吸收 利用 需要等因素的影響。

營養缺乏的程序可能相當緩慢的,往往是經歷了儲存不足 生化病變 功能變化和形態改變四個階段,在功能變化以前,個體主訴或體檢不易發

現明顯的異常,因此屬於亞臨床缺乏。到了形態改變階段,往往才會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病變。

4. 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為了食物能夠被人體吸收而將食物分解成為較小的顆粒或者分子的過程。

吸收:將營養素從消化系統中轉移到迴圈系統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營養素成分輸送到人體的細胞中。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三。營養學與健康的關係:

健康,就像快樂一樣,很難有明確的定義。當我們生病時,渴望能擁有健康;但在健康狀況良好時,就忘記它的重要性了。健康的身體應該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幾乎很少人能夠享有這個權利。對如何獲得健康,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運動是最重要的;而有些人覺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有營養知識的人來說,食物才是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變成影響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食品營養學論文 篇六

食品營養學論文

摘要:肥胖是現代人所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本文首先論述了營養與肥胖的關係,認為單純通過節食,減少營養攝入來進行瘦身減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學的。並指出肥胖並不是單純的營養過剩的問題,減肥也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並提出了一些既有助於減肥瘦身,又保證了身體營養均衡的飲食方法。

關鍵詞:營養均衡,減肥

在全國範圍內一項題為“國人十大營養問題”的大型調查中,中國人的主要營養問題都可歸結為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這兩大看似矛盾的原因,十大營養問題的第一項就是肥胖,北京成人的超重率已達37.15%。超重與肥胖發生率,北方大於南方,城市大於農村。由於熱量過剩,超重和肥胖率大幅度增長,導致與營養失衡有關的慢性病明顯上升。所以說肥胖症是21世紀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肥胖本身就是一種慢性病,同時又是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的原因、膽囊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壓、骨關節炎等的促進因素。因此,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我們面臨的急迫任務。造成肥胖病,先天性因素(遺傳)約佔30%,後天性因素(環境)約佔7O%。目前我們還無法改變遺傳因素,但可以通過環境因素去影響它,環境因素中合理的膳食是預防肥胖病的決定性凶素。如何健康、科學的進行減肥瘦身,是廣人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

一、肥胖的營養問題

據營養專家研究發現,肥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飲食不均衡,或者營養過剩,或者營養不足。首先營養過剩是會導致肥胖的,影響體重的兩個根本因素是熱能的攝入量和熱能消耗量,當能量的攝入等於能量的消耗時稱能量平衡;當能量的攝人大於能量的消耗時稱正向能量平衡,多餘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因而產生肥胖;當能量的攝入小於能量的消耗時稱負向能量平衡,體重減輕。顯然肥胖是處於正向能量平衡狀態,這種人一般食慾非常旺盛,且偏食高糖及高脂肪食物,多餘的能量轉變為脂肪,因而導致肥胖。

但肥胖的人同樣可能營養不足。許多人可能覺得奇怪,肥胖是由於營養過剩容易理解,因為體內吸收了過多的營養,使多餘的脂肪增長,積蓄導致體形膨脹。但很多肥胖人士去醫院檢查時被發現,其體內營養不足,這是因為有的人的肥胖飲食習慣不好,偏好於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使得體內的某些營養素過多,而某些必須的營養素又吸納太少。營養過多使身體肥胖,必須的營養素過少又使身體虛弱,毛病增多。所以營養專家認為,減肥瘦身,健康身體最重要的是均衡營養。

二、減肥需注意營養均衡

很多人通過餓肚子.吃藥物.服用利尿劑.服用興奮劑.少睡覺等方法來進行減肥,這樣既不能長期堅持,又損害了自己的健康,因此這些方法都不宜採用。我們的身體需要均衡的營養,才能維持基本的新陳代謝,如果只吃水果而不吃含脂肪、蛋白質的食物,會有發育不良的情形產生,小腸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將降低。此外,缺少油脂,便不易吸收脂溶性維生素,此種不均衡的飲食,勢必會使體力無以為繼,損壞健康。

許多人以為,肥胖通過節食,採取飢餓法來減少營養的吸收就可以將身體瘦下來。但其實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為當你在節食時,在減少營養的供給時身體也得不到一些每天必需的營養物質。時間一長,你的身體一方面吸收不到每同必需的營養素,一方面又減不去體內過剩的營養,不但減不了肥,還會危害健康。以身體健康作代價來減肥,值不值得呢?

營養專家經多年的調查研究,提出了一個健康的新概念:減肥瘦身應從均衡營養做起。當體內的營養均衡,過剩的營養被消耗,排除出體外,不足的營養素每日得到適量補充,肥胖自然消失且保持身體健康。要達到營養均衡,日常飲食各方面需多加註意,每天各類食物進食要多樣化、均衡、適量。

健康的減肥是應當限制膳食的總能量,而不僅是限制脂肪的攝入,減肥期應適當增加蛋白質、低糖和適量脂肪。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比例為55—6O%,脂肪為2O~25%,蛋白質大約為15~20%,量比為4:1:1。文獻(2)認為在減肥期間也要保持營養素的攝入比例。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會使體內的代謝不完全而產生一定量的酮體能抑制飢餓感,另外酮體的分解也會消耗能量。減少糖的攝入,可以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減少脂肪的合成,使糖原的貯存減少,促進運動脂肪動員,減少脂肪貯存。攝入適量的脂肪能夠抑制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進機體的脂肪利用。脂肪還會使人產飽腹感,使減肥者易接受低熱量的膳食而不覺得飢餓難耐。減少食物的攝取使人會導致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足,此還要食用一定量的水果來補充機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科學、合理的飲食

(1)少吃一些作用不大或有副作用的食物,多吃一些營養價值高而無副作用的食物。

(2)少吃動物脂肪和油膩食物。長期攝入高脂肪的食物而很少運動,都有可能造成高血脂,增加冠心病的發作率。

(3)用吃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大油)。植物油雖然1OO%含脂肪,但它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能刮掉飽和性脂肪酸中大量的油。另外,植物油中含VE,這是保持青春健美長壽的維生素。

(4)少吃或不吃膽固醇高的食物。

(5)少吃糖。許多研究尤其是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表明,體重過高(脂胖病).糖尿病.齲齒,可能還有動脈硬化症和心肌梗塞等與糖大量食用有關。大量食用低分子糖是有害的,應該以高分子糖為主滿足對糖的需要,提出“戒糖”的口號不全面,因為無糖膳食會導致嚴重的代謝紊亂,出現低血糖等情況。

(6)少吃鹽。因為鹽裡含鈉,人體含鈉過多易得高血壓等病。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一天食鹽低於5克,他們極少得高血壓。

(7)多吃水果和蔬菜。因為吃水果和蔬菜中的脂肪含量極少,但含有很多的維生素和蛋白質,還有許多的植物纖維和水分,生理價值非常高。

(8)減肥者也需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入米.面等主食)。這是因為我們在減少多餘脂肪的同時,需要能量和體力來支撐,還應增加肌肉。成人肌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9~2O%,蛋白質占人體總重量的45%,而蛋白質有肌肉收縮.供能等七大功能。特別要注意選用大豆,它的蛋白質含量比雞.魚.牛肉要高,比牛奶要高12倍,且價廉物美,現在已製成的速溶豆漿晶,其蛋白質含量遠遠高於牛奶。

(9)多吃些山楂或山楂製品。山楂是藥材又是消食食品。有減肥.降壓之功能。

(1O)平時要注意適當飲水。因為大量飲水是造成身體鬆弛肥胖的一個因素;另外尿的存積還會增加膀胱同尿內致癌物質接觸的時間,有可能導致膀胱癌的發生。口渴應該飲水,包括訓練中也可以飲水,但要適量。最好是在訓練後一小時慢慢攝入少量的水,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心臟負擔過重,還可以使身體裡的水分慢慢地得到補充。平時最好多飲一些烏龍茶或是綠茶,因為它既能解渴,又能解膩減肥。

(11)節制飲酒。白酒熱量很高,多飲且肥胖。啤酒是最好的飲料,俗稱液體面包,適當飲用能生津開胃.解渴去暑,啤酒中含有多種B族維生素和多種氨基酸,只有4~5%的酒精。含熱量不高,但啤酒花的苦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所以大量飲用啤酒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吃一頓容易發胖,所以飲用啤酒一定也要適量。

四、結論

綜上所述,健康減肥的核心原則是調整膳食結構,重視平衡膳食。單純通過節食來進行瘦身減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學的。因為肥胖並不是單純的營養過剩問題,減肥也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注意合理,均衡的飲食營養,同樣可以達到健康減肥的效果。

公共營養學論文 篇七

摘要 大學生作為社會人群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正處在人生過程中一個重要年齡階段,因生理、心理及學習任務繁重等特點,對營養的需求也是特殊的,因為營養是青春期學生生長髮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合理營養可促進他們生長髮育良好,體質強壯健美,精神飽滿,情緒樂觀穩定;還可促使他們身心健康和預防某些嚴重疾病的發生。而不合理營養可致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 食譜 營養

一、大學生營養狀況

營養是維持生命與健康的物質基礎。營養與體質狀況也是反映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一個國家國民的身體素質對社會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國民營養狀況不僅是國家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樣的道理,經濟的發展也能促進營養與體質狀況的改善。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文化、教育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膳食營養與體質狀況也隨之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大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學習任務繁重,他們的營養狀況備受社會的關注。

近年來,飲食無規律成為形成大學生亞健康現狀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對飲食的重要性明顯認識不足,而無規律的飲食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無規律的飲食,不僅會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睡眠質量,甚至會影響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大學生的飲食調配及體育鍛煉後的營養補充

大學生處於青春期晚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界定,10~20歲為青春期,這是一個兒童到成年的轉變時期,並以身體、心理和社會角色的轉變為特徵。

1、大學生的飲食調配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年盛、向成年過渡時期。不僅身體發育需要足夠的營養,而且繁重的腦力勞動和較大量的體育鍛煉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質。因此,合理的伙食和營養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效率。

大學生飲食除應保證足夠的糧食以補充熱能需要外,還應補充足夠的、多樣的副食品,一般每人每天平均需要供給肉類75—100克,豆類50—100克,雞蛋1—2個,牛奶250毫升,蔬菜500克水果1—2個,基本滿足一天營養的需要。膳食中蛋白質最好以動物蛋白為主,優質蛋白質佔蛋白量的60%,並應平均分配在一日三餐中。

2.、體育鍛煉後的營養補充

(1)速度性運動

速度性運動是典型的大強度運動,如短跑。快速跑時對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要求高,同時體內高度缺氧,故能量的來源主要是糖的無氧分解供應。在鍛鍊後膳食中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還必須有足夠的磷、維生素B1、維生素C、鐵,此外還應多吃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進一步調節體內酸鹼品衡。

(2)耐力性運動

耐力性運動如長跑、超長跑、起自行車等,運動強度較低,但持續時間長,運動所需總熱量大,能量代謝以有氧供能為主。為了保證熱能的來源充足,增強機體的攝氧能力,膳食中應含有較高的糖、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鐵、鉀、鈉、鈣、鎂等元素,並適量補充脂肪和蛋白質。

(3)力量性運動

力量性運動如舉重、器械體操、投擲等,由於練習時消耗的能量較多,飲食的產熱量也必須較高,故膳食中應有足夠的糖、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力量練習有利於肌肉質量與力量的增長,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大於其他專案,供給量可達到每公斤體重2克。另外為了保證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還要注意補充鈉、鉀、鎂、鈣等元素。

(4)靈巧性運動

靈巧性運動如體操、藝術體操、技巧等,這些運動動作複雜、多樣化,需要良好的協調性及靈巧性,對神經系統的要求較高。在食物中應含有豐富的磷及各種維生素。

(5)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人體的要求較全面,對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素質均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對營養的要求也全面。膳食中糖、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C、磷等一定要充足。

(6)游泳運動

游泳運動在水中進行,機體散熱較多,膳食中除供給必需的糖和蛋白質外,還要求足夠的脂肪和維生素B1、維生素C、磷等。

三、大學生營養知識、行為態度、飲食習慣現狀

1.學生營養狀況與學生的營養知識、行為和態度有密切的關係。

在有關調查中得知,學生正確的營養態度及膳食行為形成率均不高,不吃早餐、吃零食等行為較普遍。多數學生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為,但有較好的健康飲食意識,願意接受更多的營養知識,並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2.大學生飲食葷素營養搭配與一天三頓的安排。

從總體來看,36.43%的大學生有葷素營養搭配的飲食觀念及習慣,43.39%的大學生有時能夠做到飲食營養中的葷素搭配,而15.44%以上的大學生在飲食行為中基本上不管葷素營養的搭配,有什麼吃什麼。因此,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營養不平衡的群體。合理的膳食應該保證滿足保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所有營養成分,並且各種營養素的比例符合人體的需 要。

3.大學生對基本飲食營養素的態度及行為。

牛奶及奶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素,每天保證一杯奶(250 ml),可獲得250 mg。有關調查結果表明,牛奶沒有成為大學生蛋白質的主流。大多數學生對牛奶的攝入處於隨意狀態。調查結果表明有超過60%的大學生有挑食習慣。

四、大學生的食譜參考標準舉例

食譜一

早餐:牛奶250ml、麵包(麵粉200克)、煮雞蛋50克。

午餐:米飯(粳米200克)、蘑菇炒肉片(鮮蘑菇50克、豬肉50克、植物油5克、料酒、澱粉、蛋清、味精)、炒青菜(青菜200克、植物油5克,味精、鹽適量)。

晚餐:饅頭(麵粉150克)、百合蝦(蝦仁50克、胡蘿蔔25克、柿子椒25克、植物油5克、百合、澱粉、味精、鹽適量)、牛肉菜湯(捲心菜50克、豆腐乾50克、胡蘿蔔50克、土豆50克、牛肉50克、植物油5克、番茄50克,味精、鹽適量)。

加餐:時令水果。

食譜二

早餐:小米粥(小米100克)、牛奶250ml、荷包蛋(雞蛋50克)。

午餐:米飯(粳米150克)、魚香三絲(豬瘦肉50克、胡蘿蔔50克、土豆100克、植物油5克,薑絲、泡椒、醬油、醋、白糖、味精、鹽適量)、香菇炒青菜(綠葉菜200克、香菇50克、植物油5克,味精、鹽適量)、熗花菜。

晚餐:金銀卷(麵粉100克、玉米粉100克,麻醬、鹽適量)、清蒸鮮魚(各種鮮魚150克、植物油5克,蔥段、薑絲、鹽適量)、蒜茸茼蒿(茼蒿150克、植物油5克,大蒜、味精、鹽適量)、青菜蝦米湯(青菜50克、植物油5克、蝦米,味精、鹽適量)。

加餐:時令水果。

食譜三

早餐:粳米發糕(麵粉150克)、牛奶250ml、皮蛋拌豆腐(無鉛松花蛋50克、內脂豆腐50克)。

午餐:米飯(粳米150克)、蒜苗炒蛋(蒜苗100克、雞蛋5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西芹牛柳(牛瘦肉50克、芹菜莖10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菠菜粉絲湯。

晚餐:黑米粥(粳米40克、黑米10克)、饅頭(麵粉150克)、炒豬肝、豬肝50克、豌豆苗50克、植物油5克,胡椒粉、黃酒、味精、鹽適量)、芸豆燉土豆(豬瘦肉25克、芸豆100克、土豆50克、植物油5克,味精、鹽適量)。

加餐:時令水果。

食譜四

早餐:牛奶250ml、雞蛋發糕(麵粉150克、雞蛋50克、白糖25克)。

午餐:米飯(粳米150克)、蝦仁豆腐(內脂豆腐100克、蝦仁50克、植物油5克,澱粉、味精、鹽適量)、炒青菜(新鮮蔬菜150克、植物油5克,味精、鹽適量)、蝦皮蘿蔔絲湯(蘿蔔50克,蝦皮、味精、鹽適量)。

晚餐:肉菜包子(麵粉150克、豬瘦肉50克、海菜15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紫菜雞蛋湯(雞蛋50克,紫菜、調味品適量)。

加餐:時令水果。

食譜五

早餐:蝦肉餛飩(蝦仁50克、菜100克、麵粉100克,調味品適量)、牛奶250ml。

午餐:米飯(粳米150克)、木須肉(豬瘦肉絲30克、雞蛋50克、植物油5克,木耳、調味品適量)、醬燜茄子(豬瘦肉30克、茄子150克、植物油5克,大豆醬、調味品適量)、綠豆湯(綠豆、冰糖適量)。

晚餐:黑米饅頭(黑米麵粉150克)、糖醋排骨(排骨30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海蠣子燉豆腐(海蠣子100克、豆腐100克、植物油5克,香菜、蔥、姜、蒜、鹽少許)、銀耳蛋花湯(雞蛋50克,銀耳、調味品適量)。

加餐:時令水果。

食譜六

早餐:雞蛋薄餅(麵粉150克、雞蛋5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牛奶250ml、炒綠豆芽(綠豆芽200克)。

午餐:煮水餃(面100克、瘦肉80克、青菜15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綠豆粥(粳米50克、綠豆25克)。

晚餐:紅小豆飯(粳米150克、紅小豆25克)、燉刀魚(刀魚100克、植物油5克,蔥、姜、蒜、料酒、醬油、味精適量)、炒芹菜乾絲(芹菜75克、豆腐乾30克、植物油5克,味精、鹽適量)、乾貝豆苗湯(豌豆苗50克、鮮乾貝丁30克,調味品適量)。

加餐:時令水果。

食譜七

早餐:麵包(麵粉200克)、牛奶250ml、煮雞蛋50克。

午餐:米飯(粳米150克)、孜然炒羊肉(羊肉100克、木耳2克、胡蘿蔔5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香菇燒油菜(鮮香菇50克、油菜15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拌小青菜。

晚餐:百合粥(粳米50克,百合適量)、饅頭(麵粉100克)、蔥爆兩樣(豬腰50克、豬瘦肉50克、洋蔥100克、木耳2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青椒豆腐絲(青椒50克、豆腐皮100克、番茄50克、植物油5克,調味品適量)、紫菜蝦皮湯。

五、大學生營養不均衡的危害及常見疾病舉例

目前選擇“速食”的人群,主要是大學生和白領。由於工作繁忙沒有時間認真去吃一頓飯,往往選擇速食食品解決自己的午餐或早餐。專家指出,“速食族”在飲食習慣上存在著三大問題:一是時間不規律,56%的白領和大學生偶爾吃早餐,58%的白領和大學生晚餐時間為19時-21時,甚至更晚;二是飲食不科學。一味求速度,或者胡亂減肥,造成腸胃功能紊亂;三是經常以煎炸的“速食”食品為主,品種少,營養不全面。

專家強調,無可避免要選擇速食的情況下,要以平衡膳食為目的。專家建議一週吃兩三餐為宜。如果工作實在是忙,又懶得做飯選擇經常速食的“速食族”,專家建議:要適量補充水果蔬菜,如選擇非油炸的方便麵,泡麵時,加個雞蛋,或加入新鮮黃瓜、西紅柿等。

全民速食健康工程的核心是,應對當今社會上速食食品大量使用的增加,我們怎麼來提高習慣於使用速食食品人群的健康。

營養搭配不平衡,嚴重影響“速食族”的身體健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祕書長高峻璞說,如果選擇的速食全都是油炸的,一份油炸的速食一天一個人所需要的熱量非常高,整天吃這樣的油炸速食會對人體帶來一些影響,造成肥胖、高血脂,或者造成心血管疾病。

六、建議:

怎樣安排好一日三餐?這對當代大學生們來說,似乎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要真正做到合理膳食,以適應大學生的要求,卻又不是那麼容易。當前在校的大學生,年齡一般都處在二十歲左右,身體還處於發育的旺盛階段,一方面要求有合理的充分的營養來滿足生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勞動,以適應大學的緊張學習。因此,大學生應該合理的安排 好飲食。

建議如下:

① 食物搭配多樣化

在飲食中儘可能選擇多樣化的菜餚和主食,以確保各種營養的充分供給。眾所周知的六大營養素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水。每種食物所含營養素的種類及數量不同。目前大學餐廳的菜餚中營養素比較全面,都已包含在不同的菜餚中,但是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有限,不可能在一餐中飲食全面,這樣就很難保證營養素的充分供給,況且有一部分學生對喜歡的食品就胃口大開,對不喜歡的就嗤之以鼻,這樣就更加難以保證比較全面的攝取營養素。因此,學生就餐時,應不斷變換品種,保證飲食多樣化。

②三餐熱量攝入均衡化

適當安排好三餐熱量攝入的比例。有這樣一句諺語“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目前大學生的熱量供應基本達標,但三餐之間熱量的分配也並非盡善盡美 ,三餐熱量的 攝入以早餐30%,中、晚餐各佔35%的比例為好。

人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還包括鐵、氟、鋅、銅、鉗、鈷、鉻、錳、鎳、矽、碘、硒、錫、釩等十三四種。為了增強體質,怎樣從“盤中餐”獲得理想的元素呢?

一是常吃“粗食”。穀物的許多營養元素,集中在穀皮裡。如出粉率72%的精製白麵,僅能保留原小麥五分之一的“鎂”和七分之一的“鉻”。精製的白糖,只含有粗糖1%的鎂,7%的絡,無機鹽比粗糖少三十倍。

二是不可“偏食”,人體需要補充不同的營養素,應該適量使用不同的蔬果、蛋類及肉類。

三是“吃菜喝菜湯”。做菜、吃餡常“擠”掉菜湯。豈不知,菜湯裡富含植物細胞內寶貴的金屬“鉀”;菜本身反而成為“低鉀菜”。缺“鉀”對心臟、血壓、都十分不利。所以,“原湯化原食”即 吃菜又喝湯,是科學合理的膳食。

四是避免“以藥代食”自然食品的營養是均衡的。如果“以藥代食”,過量的攝入某種元素—包括必需的微量元素,都會變得具有“毒性”,生命可能因此而受到影響。所以,我們還是應從“盤 中餐”裡去索取營養,不可濫用營養藥物。

五是不吃“汙穢飲食”。眾所周之,重金屬的汙染,比農藥等有機物的汙染還要嚴重。因為農藥等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尚可緩慢分解,淨化“無毒”物質。而有毒元素卻無法分解,進入人體後就會引起不良後果。因此,有毒元素汙染過的飲食,以避免入口。

③蛋白質供應優質化

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在體內不能儲存,每天都必須攝入,因而必須保證蛋白質的供給。從調查資料看,目前大學生的蛋白質供應量普遍不足,組成上以植物性蛋白質居多,動物性蛋白質比例很少,且質量較差。因而在膳食中應增加富含蛋白質的原料做的飯菜,像瘦豬肉、雞鴨肉、蛋類、奶類以及豆製品等。早餐可喝些豆漿,有牛奶更好。考慮到部分學生的經濟狀況,可多吃些豆製品,對補充蛋白質大有裨益。蛋白質的攝入量每天 應達到70g供給量標準,其中動物性、豆類的蛋白質最好佔三分之一以上。

④脂肪攝入標準化

在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增加脂肪的攝入量。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類脂,是人體重要的熱能營養素。此外,脂肪中含有的磷脂固醇對增進大腦神經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還有一部分脂溶性維生素,是供給維生素A、D、E、K的主要途徑。因此,攝入的脂肪量應滿足機體的需要。 目前,有部分學生受“節食風”的影響,過分節制脂肪的攝入,有點談“脂”色變,這是不可取的。而且現在學生脂肪的攝入量很少達到每天50g標準。所以要通過多吃些動物型菜餚或用植 物油烹製的菜餚的方法來增加脂肪的攝入量。

⑤維生素吸收豐富化

在飲食中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它們是調節體內生理功能所必不可少地物質。動物的肝臟,一些海產品,植物油等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主要來源;而蔬菜水果則是水溶性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有些維生素,譬如VC在烹調過程中極易受到破壞。所以,學生在選擇菜餚時,應以富含維生素的瓜果蔬菜以及肝臟等為主,也可採取一些補救措施,如平時多吃些(生食)水果蔬菜中含維生素多的如西紅柿、黃瓜、菜青椒、紅心蘿蔔等。 ⑥飲食安排合理化

應注意根據季節變化合理安排飲食。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冬季宜吃溫熱性食物;夏季宜吃寒涼性食物;春秋兩季也應區別對待。對於大學生,特別是一些女同學更應注意,冬天可多吃些以燒、燉、燜方法烹製的羊肉、狗肉、豬肉等;而夏天則宜吃些涼拌清炒等方法烹製的清淡食物,但要注意的是冬不可極溫,夏不可窮涼。此外,應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除長期的飲食習慣外,辛辣酸性食物不宜過食,否則會引起亢奮,易使神經系統失去平衡,從而導致精神及情緒的極大波動,特別是禁止吸菸和喝酒,對濃茶和咖啡也以少食為宜。

七、總結語

大學生對營養知識掌握得很少或漠不關心,沒有注意自己的膳食行為是否會影響自身的 健康狀況。高校應加快普及大學生的營養知識,促使養成良好的膳食行為和生活習慣,提高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

營養學基本概念 篇八

營養學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食物中有益的成分與生物健康關係的學科。根據研究物件,營養學可分為植物營養學 、動物營養學和人體營養學。人體營養學又分為正常人體營養學和臨床營養學。前者包括婦幼營養、老年營養、特殊人群營養、公共營養學;後者包括營養與疾病,醫院膳食製備、疾病營養治療,腸內營養、腸外營養等。根據研究內容,營養學可分為基礎營養、食物營養、人群營養、公共營養、臨床營養、營養研究方法等。

臨床營養學是研究食物中的有益成分 與病人健康關係的一門學科。疾病營養治療是臨床營養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各種營養xing疾病的代謝特點、營養需要、營養治療原則和措施的一門學科。它是通過膳食營養措施對疾病進行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食物和藥物的區別在於它既有營養作用,也有治療作用;既具有美味,支援消化道的功能,又無毒副作用。

營養xing疾病指因體內一種或幾種營養素過多,或過少而不能滿足生理需要量,營養素相互之間比例不平衡和以營養飲食為主要病因、營養療法為主要治療手段的一些疾病。營養xing疾病在開發中國家以營養低下為主,表現為各種營養素缺乏病;在已開發國家中表現為以營養過剩和營養失調為主的疾病。(糖niao病、肥胖、高脂xue症、高膽固醇xue症、心腦xue管疾病、通風等)。在我國既有營養缺乏病,又有營養失調或過剩症。某些營養性疾病是某些營養素過剩,而另一些營養素又缺乏,如肥胖就是由於產能營養素攝入過多,而一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

《食品營養學》課程問卷調查的論文 篇九

食品營養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的一門科學,不僅與基礎醫學有關,而且與食品科學、農業科學和食品生產密切相關,因此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要使得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在充分重視課程教學的同時,必須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感受。鑑於此,本課程教師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與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價值的課程資訊,為進一步改善教學方法、拓展教學內容提供依據,進而提高該課程的授課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

1 物件與方法

調查物件

為我院20XX級的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共7個班的本科學。

調查方法

對參加課程學習的全體學生採取隨機發放問卷、無記名答卷、自願提交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課程設定、教學方法的看法及個人學習感受等。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共隨機發放問卷112份,回收問卷112份。

課程設定與課時安排

作為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食品營養學》課時總數為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32個,實驗學時8個。學生對該課時數的認同度達59%,說明該課程學時的安排比較合理。另外,有28%的學生認為學時不足,還需增多。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由於有些學生在相關基礎課程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使其在課堂上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本次調查物件的《食品營養學》課程安排在其第三學年下半學期,整體來說,學生此時已接受過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因此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課程安排的時間段是合理的。但同時,由於距開設生物化學等課程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可能導致相關知識遺忘;另外,在學習的7個班級當中,僅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兩個班在前一個學期專門開設了《人體生理學概論》課程,食品質量安全專業的五個班並沒有開設該課程,增加了部分學生學習《食品營養學》的難度。這一點也體現在分別有40%和26%的同學感覺課程學習困難的原因是生理學或生化基礎知識較弱。

2.2 教學模式與方法

2.2.1 雙語教學需要

在前期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和改進(見“淺談《食品營養學》教學體會與思考”一文),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在對《食品營養學》雙語教學的需要調查中,有28%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學生認為至少部分內容可以採用雙語教學,這相比我院曾開設的《食品營養學》雙語課程不到10%的認同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於近年學生的整體外語水平在提高,其對雙語教學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在《專業外語》課程取消後,開始重視自己的專業外語能力,希望能夠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提高專業外語水平。

2.2.2 課堂提問與討論

課堂提問與討論一直是《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受重視的環節,且學生也對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比較樂意接受。調查結果表明,64%的願意積極參與回答問題和討論,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有29%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參與到討論中,並且害怕老師的。提問。這一比例恰好和課外是否進行預習複習的學生人數比例(預習複習和不預習複習的人數分別佔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學生課堂之外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課堂提問與討論效果直接相關。

1 物件與方法

調查物件

為我院級的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共7個班的本科學。

調查方法

對參加課程學習的全體學生採取隨機發放問卷、無記名答卷、自願提交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課程設定、教學方法的看法及個人學習感受等。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共隨機發放問卷112份,回收問卷112份。

課程設定與課時安排

作為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食品營養學》課時總數為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32個,實驗學時8個。學生對該課時數的認同度達59%,說明該課程學時的安排比較合理。另外,有28%的學生認為學時不足,還需增多。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由於有些學生在相關基礎課程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使其在課堂上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本次調查物件的《食品營養學》課程安排在其第三學年下半學期,整體來說,學生此時已接受過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因此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課程安排的時間段是合理的。但同時,由於距開設生物化學等課程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可能導致相關知識遺忘;另外,在學習的7個班級當中,僅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兩個班在前一個學期專門開設了《人體生理學概論》課程,食品質量安全專業的五個班並沒有開設該課程,增加了部分學生學習《食品營養學》的難度。這一點也體現在分別有40%和26%的同學感覺課程學習困難的原因是生理學或生化基礎知識較弱。

2.2 教學模式與方法

2.2.1 雙語教學需要

在前期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和改進(見“淺談《食品營養學》教學體會與思考”一文),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在對《食品營養學》雙語教學的需要調查中,有28%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學生認為至少部分內容可以採用雙語教學,這相比20我院曾開設的《食品營養學》雙語課程不到10%的認同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於近年學生的整體外語水平在提高,其對雙語教學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在《專業外語》課程取消後,開始重視自己的專業外語能力,希望能夠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提高專業外語水平。

2.2.2 課堂提問與討論

課堂提問與討論一直是《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受重視的環節,且學生也對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比較樂意接受。調查結果表明,64%的願意積極參與回答問題和討論,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有29%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參與到討論中,並且害怕老師的提問。這一比例恰好和課外是否進行預習複習的學生人數比例(預習複習和不預習複習的人數分別佔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學生課堂之外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課堂提問與討論效果直接相關。

2.3 學生學習感受與建議

2.3.1 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的必要性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78%認為有必要開設該課程,體現了學生對課程的認可。但同時,也有部分的學生(佔11%)認為課程沒有必要開設,分析原因,可能與部分學生(佔42%)在進行本課程學習之前就參與了一些機構開設的營養師考試培訓課程有關。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即便參與了其他的營養培訓課程,大部分的學生還是認為有必要再進行本課程的學習。

2.3.2 對《食品營養學》課程的興趣

對學生學習目的的調查結果顯示,61%的學生對《食品營養學》課程感興趣,這與當前個人飲食和健康日益受到關注的趨勢相符。作為一門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科學,《食品營養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拿到學分,甚至有8%的同學認為不知道自己學習該課程的目的,這也對我們在未來的教學中進一步端正學生的專業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 學生建議

學生提出了很多建議,特別是在輔助教學方式上,多數學生希望能夠將教學內容和平時的娛樂興趣如遊戲(32%)、動漫(25%)、音樂(16%)結合起來,另外,還有如增加實驗內容、名師講座、網上教學、視訊等建議。

3 小結

通過以上的問卷調查及資料分析,我們獲得了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方向以及食品質量安全專業《食品營養學》課程的資訊,為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總結如下:

(1)學生對課程的必要性高度認可,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感興趣,課程的課時數和開課時段的安排均合適,但應注意基礎知識的強化。

(2)教學模式及方法有待進一步優化完善。重點加強課程中專業外語的引入並向雙語教學過渡。強化學生課外學習改善課堂互動教學效果。

(3)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輔助教學方式,寓教於樂。

參考文獻

[1] 王弘,柳春紅,李美英,孫遠明。淺談《食品營養學》教學體會與思考[j].

食品營養學的就業前景 篇十

本頁講述了食品營養專業畢業後能做什麼工作、用人企業招聘需要的要求、就業後的工資待遇、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在哪些城市比較吃香以及同類專業還有哪些專業比較好。

工資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44791位食品營養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 4314 元,其中以上工資1000元,0-2年工資3791元,應屆畢業生工資3882元,3-5年工資4597元,6-7年工資7416元,8-10年工資7790元。

就業方向

食品營養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動植物檢驗部門、營養與食品安全服務部門、食品企業、食品流通、各類餐飲業、教學單位等從事營養與食品衛生技術工作,以及從事食品安全檢測、社群人群營養衛生管理和社群人群衛生保健工作等。

就業崗位

廚師、保健醫生、營養師、行政總廚等。

城市就業指數

食品營養專業就業崗位最多的地區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區是烏魯木齊。

就業崗位比較多的城市有:上海[23個]、北京[14個]、成都[9個]、南京[8個]、武漢[7個]、杭州[5個]、蘇州[5個]、西安[4個]、佛山[3個]、深圳[3個]等。

就業薪酬比較高的城市有:烏魯木齊[6999元]、中山[6332元]、貴陽[6110元]、溫州[5399元]、北京[5157元]、惠州[4999元]、上海[4949元]、濰坊[4642元]、深圳[4504元]、杭州[4496元]、南京[4474元]等。

同類專業排名

食品營養專業在專業學科中屬於醫學類中的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其中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共17個專業,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在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專業中排名第15,在整個醫學大類中排名第29位。

在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專業中,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有:臨床醫學,精神醫學,醫學技術,營養學,醫學檢驗,衛生檢驗,預防醫學,醫學實驗學,聽力學等。

[食品營養學的就業前景]

關於瑞士留學食品和營養學專業就業前景 篇十一

食品採購經理,食譜設計人員,產品科研人員,營養顧問,社群營養學家,報紙雜誌食品欄目編輯,食品藥品管理局或者是農業部的檢查人員。

要成為一名註冊營養學家,你必須完成本科課程,參加實習專案,並通過註冊考試。

食品行業對於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一直是比較穩定的,人口的增長和新食品的開發都為增加就業提供了機會。目前人們特別關注食品安全,因此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就業應該不成問題。同時,人們對於食品營養和健康飲食的需求也使營養學家和膳食學家有穩定的就業。

食品營養學論文 篇十二

售水產品汞的安全性研究進展

摘要:汞是一種全球汙染物。自從日本發生汞中毒事件後,汞汙染問題成為了不同領域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之一,其中水產品中汞的安全性問題更是焦點之一。近年來,研究得到水產品中汞含量分佈為:海水產品>淡水產品;自然生長型>養殖型;蟹類>蝦類、貝類;肉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草食性魚類;無鱗魚類>有鱗魚類。同時認識到了汞及其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毒性,可在人體、生物體蓄積,對人身體健康構成威脅。特別是對神經系統的侵害,如增加新生兒神經發育缺陷的危險性。另外,汞含量檢測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法)的改進更為汞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關鍵詞:水產品;汞;安全性

Advance on the safety of mercury in sale of aquatic products

Chen Yanping

Abstract: mercury is a global pollutant. Mercury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researches for the scientists in different fields, especially the safety of mercury in aquatic products, since the accident of mercury poisoning occurs in Japan.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on the mercury levels are as followed: marine product>freshwater product; natural growth>cultivation; crab>shrimp、shell; carnivorous fish>omnivorous fish>herbivorous fish; scaleless fish>scales fish. While recognizing the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 are highly toxic in the human body, organisms accumulate on the human health threat, especially against the nervous system, such as increased risk of neurodevelopment defects in newborns. Besides, it’s convenient for the research on mercury as the progress of detection methods, such as spectrophotometer,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an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Key words: Aquatic products; Mercury; Safety

汞是一種高毒性的非必需元素,上世紀50年代在日本水俁灣發生了第一次汞中毒事件。之後在本州新瀉,伊拉克以及我國松花江流域相繼發生汞中毒事件。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對汞的汙染源、汙染水平、汞在環境中遷移轉化規律以及汞的檢測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認識到了汞在環境中特別是水環境中的富集、轉化、食物鏈傳遞和生物放大作用以及給人類健康與安全帶來的風險。1991年“汞是一種全球性汙染物”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後,引發了新一輪汞汙染問題的研究熱潮,並先後於1990至2006年分別在瑞典、美國、加拿大、德國、巴西、日本、斯洛維尼亞和美國召開8次“汞作為全球汙染物”的國際會議,以及去年在中國貴陽召開的第9次會議,就環境汞汙染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時至今日,汞汙染問題仍是環境科學研究熱點之一。由於汞在水環境中富集、轉化等性質,水產品中汞的安全問題成了研究的焦點。 1 我國水產品的安全現狀

我國是水產品出口大國,水產品貿易總額連續六年居世界首位[1]。近年來,海洋資源近乎竭澤而漁的開發,致使海洋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海產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江河湖泊在某種程度上已成了人類的“藍色垃圾桶”, 我國江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汙染。特別是工業“三廢”和生活汙水的不當排放,農藥獸藥等生產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水產品高密度養殖方式造成的自身汙染,市場準入制度沒有建立以及市場監管不嚴等,致使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突出[2]。

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和歐美的水產品安全法規,我國水產品安全性目前涉及的危害因素主要有:(1)生物性汙染,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蟲汙染;(2)天然有毒物質,主要有魚類毒素包括河豚毒素、組胺等,貝類毒素如麻痺性毒素( PSP) 、腹瀉性毒素(DSP)及神經性毒素(NSP);(3)環境汙染主要是水體汙染包括石油烴、洗滌劑和無機有毒物;(4) 化學物質汙染,主要有農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及飼料新增劑和摻雜使假等[3]。

近年來,水產品安全事件不斷髮生。據有關部門檢測,1997年,因我國沿海大部分 貝類產品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標,最高超過歐盟標準120倍,導致歐盟從1997年起禁止 從中國進口貝類產品。歐盟等國頻繁增設技術性貿易壁壘,導致我國的水產品出口頻頻受阻。特別是2002年發生在我國出口的蝦中檢測出超過歐盟標準的氯黴素事件,使我國的水產品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貿易壁壘[4] 。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水產品正常出口的瓶頸[5] 。水產品中汞的來源及分佈

汞在常溫下易揮發,主要以氣態存在於大氣中[6]。汞的自然源包括火山爆發,地殼釋放,森林、湖泊和海洋的釋放;人為源主要為煤的燃燒,金屬冶煉等。在燃煤過程中大多數微量元素基本( 99. 9 %以上) 殘留在灰中,高溫可以將煤中的汞氣化成氣態汞[7]。汞被降水沖洗從大氣中轉入土壤或水環境中,無機汞在水體中經厭氧細菌作用,遷移轉化為甲基汞[8]。魚類及其他水產品通過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等作用可以從水體、低等級水產品中富集一定汞後,一部分由血液輸送到各器官,與蛋白質、氨基酸形成絡合物蓄積起來,一部分通過各種代謝,經胃腸道、尿道排出體外。然而,水產品因品種、種類、不同部位對汞的富集能力有一定的差別,致使汞的含量有差異。一些研究表明,總體海汞含量水產品明顯高於淡水產品[9],自然生長的魚體富集汞的能力要遠高於養殖型的魚類[10]。非魚類水產品中,蟹類也明顯高於蝦類和貝類,蝦類與貝類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不同魚類總汞含量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肉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草食性魚類;無鱗魚類>有鱗魚類[10-11]。 Rome M等 [12]研究得到汞在深海魚鰓和肌肉中含量較低,而在肝中含量較高[13]。汞汙染的危害

汞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存在形式多樣,同時它對人、生物及農作物均有毒性。且可在人體、生物體蓄積,對人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10]。

據《全球汞狀況評估》的報告,人類受汞汙染傷害的途徑有很多,但大多數人是因為食用了被汞汙染的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14]。其中通過食用魚類和其他水產品途徑進入人體的80%以上都是甲基汞等有機汞。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甲基汞,甲基汞進入機體後與紅血球血紅素分子中的巰基(-SH)結合,生成穩定的烷基汞(R-SHHg-CH3) 或巰基汞(R-SH Hg),蓄積於細胞和腦室,導致中樞神經中毒。由於甲基汞的脂溶性極強,比無機汞更容易被動物吸收,並且在生物體內具有很長的半衰期,是對動物危害最大的汞形態[15]。其主要侵害神經系統,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其中最嚴重的是小腦和大腦兩半球,並且這些損害是不可逆的。水誤病就是甲基汞中毒的典型疾病,以小腦性運動失調、視野縮小、發音困難為主要症狀,已被日本政府宣佈為公害病[16]。有研究表明,人體內甲基汞蓄積量達25 mg時可出現感覺障礙,55 mg時可出現運動失調,90 mg時可出現語言障礙,170 mg時可出現聽力障礙,200 mg時可致死亡[17]。血汞在200 ug / L以上,發汞在50 ug/ g以上,尿汞在2 ug/ L以上,即表明有汞中毒的可能性[18]。同時甲基汞能迅速通過胎盤並被氧化為離子化合物,與胎兒血紅蛋白高親和力結合,不能再返回到母體的血液迴圈。因此胎兒體內甲基汞含量總是高於母體甲基汞含量[19]。Steuerwald等[20]對182名法羅群島出生2周的新生兒進行神經系統檢測。表明食用富含甲基汞的海產品引起的宮內暴露會增加新生兒的神經發育缺陷的危險性。另外胎兒受到急性汞暴露的影響時,出生

表現為低體重,小頭畸形,多種發育緩慢,腦癱,耳聾,失明等。此外,對精細胞的形成有抑制作用[14]。水產品中汞的檢測方法

汞是全球性汙染物。自上世紀50年代日本爆發水俁病以來,人類對汞的危害給予了高度關注,不同領域的學者們相繼開始研究各種環境相中汞的含量範圍,形態分佈,遷移轉化等。同時汞含量的測定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一定的進展。目前測定食品總汞的方法主要為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法。

4.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測定總汞的一種早期的方法。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改善其靈敏度和選擇性,從簡單地使用顯色劑直接光度法發展到固相萃取光度法、催化動力學光度法等階段,隨著技術的發展,也引進了流動注射等技術。催化動力光度法與流動注射分析相結合具有測定精度高、選擇性好、自動化程度高、減少試劑量等優點。分光光度法雖然具有操作複雜、試劑耗量高、靈敏度低、抗干擾能力弱等缺點,但並沒有因為這些缺點而阻礙其發展[21]。

4.2 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光譜法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逐漸發展成熟的方法,目前成為汞分析應用中最廣泛的方法之一。此方法簡便、快速、干擾小、靈敏度較高、準確性較好。當前,該法在測定汞元素時,選用冷原子吸收法[22]和石墨爐原子吸收法。

冷原子吸收法儀器方面相對成熟,更多研究致力於消解方法的更新,富集方法的應用和還原劑的選擇等方面。

食品汞國標測定方法的樣品前處理有壓力消解法、微波消解法或迴流消解法及五氧化二釩催化消解法[22]。這些消解方法每次只能處理少數幾個樣品,並且所需儀器昂貴複雜,耗時長,不適用於批量樣品的前處理。鄭翠玲[23] 採用了硝酸- 過氧化氫浸提法解決了上述問題。陳學澤等[24]使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銨( APDC )作配位劑,用氧化鋁捕集、膜濾紙抽濾分離Hg- APDC配合物,用小體積的鹽酸從膜濾紙上洗下矽膠,得到能夠直接用於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汞的懸濁液。用這個方法測定了5種水產品中的痕量汞,標準偏差SD為0.0314- 0.136,相對標準偏差RSD為1.67%- 2.87%,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在94.2%-101%之間。

傳統的還原劑大多為氯化亞錫和四氫丁烯鉀,為了避免高濃度的試劑使用,和減少汞的記憶效應,硼氫化鉀鈉作為還原劑開始廣泛使用,譚洪濤用硼氫化鉀代替了氯化亞錫,建立了冷原子吸收測定食品中微量汞的新方法[21]。

4.3 原子熒光法

原子熒光光譜法是相繼原子吸收法誕生後10年發展而來的分析方法,其中氫化物發生-非色散原子熒光光譜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發展較快的一種新的痕量分析術。該方法比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總汞的靈敏度相對較高,譜線簡單、干擾小。目前採用的消解方法主要有兩大類:溼法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

溼法消解法常採用高氯酸-硝酸、硝酸-硫酸、硝酸-鹽酸或硝酸-過氧化氫消解體系。由於溼法消解法存在汞嚴重損失、試劑耗量大、消化時間長等缺點。而目前微波消解可克服溼法消解的缺點,成為了試樣前處理的主導方法和方向。覃玲等[25]採用微波消解方法,雙道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水產品中汞的含量。汞回收率為92.15% -97.19%,檢出限為0.101 Lg/ L。展望

汞的安全問題,已得到全球各國的重視。2009年在中國貴陽召開的第9次“汞作為全球汙染物”的國際會議,就環境汞汙染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水產品的安全問題,農業部和省級政府部門也啟動了一批如“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等重大專案,上海、北京等地在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中,逐步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江蘇推行沿海灘塗水產品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建立灘塗無公害生產基地,對整個江蘇沿海水產養殖乃至全國沿海水產養殖都起到示範推廣的效應。另外,隨著汞汙染防治措施的合理實施,如(1)政府應運用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削減工業用汞量, 減輕汞工業汙染。(2)加強燃煤汞汙染控制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特別是加強燃燒前和燃燒後的脫汞力度。(3)加強進行垃圾分類和固體廢棄物管理。(4)加強宣傳教育力度, 提高全體公民的環保意識。水產品中汞的安全性則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德紅, 馬孝斌, 劉平, 等。 水產品中化學物質殘留檢測解決方案[J]。 食品安全導刊, 2010, 10(1): 28-29

[2] 嚴登秀, 王超。 江蘇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和對策[J]。 江蘇農業科學, 2009, 11(3): 293-294

[3] 周德慶, 李曉川。 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對策[J]。 國家水產品質量監督與檢測中心, 2003, 2(4): 3-5

[4] 翁東玲。 中國水產品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與對策[J]。 中國漁業經濟, 2005, 10(1): 40-42

[5] 郝海。 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遭遇綠色壁壘的原因剖析[J]。 現代漁業資訊, 2006, 21(10): 32-33

[6] 王少峰, 馮新斌, 仇廣樂, 等。 大氣汞的自然來源研究進展[J]。 地球與環境, 2006, 34(2) : 1-11

[7] 鄭冬梅, 王起超, 李志博。 中國北方燃煤型和工業複合型城市汞汙染對比研究[J]。 地球與環境, 2007, 35(3) : 273-278

[8] 周慶新, 吳金華, 翁毅力, 等。 海洋魚類汞含量測定結果分析[J] 。 中國預防醫學雜誌, 2007, 8(1) : 56-58

[9] 畢士川, 于慧娟, 蔡友瓊, 等。 重金屬Pb在不同水產品中的含量及汙染狀況評價[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7, 1(30) : 73-75

[10] 樑鵬。 廣東省市售水產品中汞含量分佈及人體攝入量評估[D]。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

[11] 施澤明, 邵麗娟, 倪師軍, 等。 成都市城郊水產品中汞的安全性研究[J]。 地球與環境, 2009, 4(37) : 419-425

[12] Rome M, Siau Y.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fish species from the Mauritania Coast [J]。 Sei. Total. Environ. 1999, 232(3): 169-175

[13] 馬桂雲。 重金屬在魚體內的積累規律及灘塗養殖環境評價[D]。 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

[14] 張璐。 汞礦區中汞和大氣中重金屬汙染的評估[D]。 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

[15] 袁道林。 土法選金的環境汙染及其危害[J]。 環境與開發, 1995,10(1): 37-39.

[16] 孫淑蘭。 汞的來源、特性、用途及對環境的汙染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J]。 上海計量測試, 2005, 4(1): 6-9

[17] 馬曉燕, 張秋萍。 食品中的汞含量調查分析[J]。 微量元素與健康分析, 2007, 6(24): 35-36

[18] Thomas D B, Dennis N S, Richard A H, et al. Mercury measurement and its control, what we know, have learned, and ne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J]。 Air and Waste Manage Assoc, 1999, 6(3): 1-99

[19] 吳金華。 海島地區內外環境汞暴露現狀及其對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影響的研究[D]。 浙江大學MPH碩士學位論文, 2005

[20] Steuerwald U, Weihe P, Jorgensen P J, et al. Maternal seafood diet, methylmercury exposure, and neonatal neurologic function[J]。 J Pediatr, 2000, 136(5): 599-605

[21] 楊傑, 王竹天, 楊大進。 食品中總汞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 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2008, 4(20):346 -351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T 5009.17- 2003

[23] 鄭翠玲。 冷原子吸收法測定淡水貝類產品中汞含量[J]。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 2007, 11(17): 2093- 2095

[24] 陳學澤, 沈銀梅, 湯林。 APDC和氧化鋁富集-冷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水產品中的痕量汞[J]。 食品工業科技, 2008,10: 256-258

[25] 覃玲, 羅光毅, 陳海珍。 微波消解-雙道原子熒光光譜法同時測定水產品中砷和汞[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09,1(26): 48-49

食品營養學論文 篇十三

蛋白質與人體健康

姓名: 班級:自動化101 學號:201010344128 電話:

摘要:

蛋白質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是化學結構複雜的一類有機化和物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中第一重要的物質,現代科學已證明,生命的產生、存在和消亡都與蛋白質有關,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關鍵詞:蛋白質 營養 健康

1、蛋白質對人體的作用與功能

1.1構成和修補人體組織是蛋白質最主要的生理功能

人體是由無數細胞構成的,蛋白質是其主要部分。新組織細胞的構成,細胞的繁殖、生長等都需要蛋白質做“建築”材料。人體細胞要不斷的更新,如肝細胞一個月更新一遍。衰老組織的更新、損傷後組織的修復都需要蛋白質。所以每天都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作為構成和修補組織的“建築材料”。 1.2、構成人類體內的各類重要的生命活性物質。

體內蛋白質的種類數以千計,其中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無數的酶類。如果沒有酶催化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人體內有多種激素,如生長素、腎上腺素、胰島素等,它們對機體的生長髮育以及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動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抗體能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的侵害。這些酶、激素、抗體都由蛋白質或其衍生物構成的,因此蛋白質有調節生理功能作用。

1.3、調節滲透壓和體內酸鹼平衡

當長期缺乏蛋白質時血漿蛋白質含量下降,血液內的水分便滲入周圍組織,造成營養性水腫。 1.4、供給能量

雖然它在體內的主要功能不是供給能量,但陳舊的或已經破損的組織細胞中的蛋白質也會不斷分解而釋放能量。另外,從食物中攝入的蛋白質如有些不符合人體需要的,或者數量過多的,也將被氧化分解而釋放能量。每克蛋白質在體內氧化分解時產生4千卡能量。

2、蛋白質與人體健康

如果人體缺乏蛋白質,代謝率會下降、機體免疫力也會降低,將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您體內的蛋白質不足或缺乏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導致腹瀉,這可能是缺乏蛋白質最早出現的症狀。因為構成腸黏膜和消化腺的蛋白質的更新速度最快。其次,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肝臟功能障礙,合成的白蛋白減少,降低了血漿滲透壓,使組織內的水分不能進入血液,進而經腎臟濾過排出,就會出現水腫。蛋白質不足或缺乏還會產生貧血、女性月經障礙、哺乳期乳汁分泌減少,也會影響兒童身體生長髮育和智力發育,人也會日漸消瘦。丟失超過20%的蛋白質,生命將受到威脅!

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充足時,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人體有各種抵抗疾病的機能,其中抗體及白血球與蛋白質的攝取密切相關,在正常狀態下肝臟會製造球蛋白或抗體,這些都是保衛健康的戰士,能吞噬各種細菌、細菌性毒素及病毒,使其變為無害。充足的蛋白質也有助於消化機能正常運作。因為分解食物的酶也是由蛋白質構成,可以將食物分解為微小的粒子,使其溶解於水中,在進入血液之中。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充足時,胃壁、小腸及胰腺、就能源源不斷得分泌充足的酶。胃腸功能健全,就能正常的蠕動,使食物與消化液及酶混合,食物完全消化後,養分為小腸壁所吸收,再進入血液中。 蛋白質對人體機能的正常運作,還有一項特別重要的功能。肝臟所合成的白蛋白,有助於尿液的收集。當血液執行到微血管中,血壓的力量將血漿推入組織中,血液再度回收時,蛋白質中的白蛋白會將細胞中的液體,其中有溶解的廢料、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及壞死的組織等,帶回腎臟及肺部加以處理。如果營養不足,無法形成足夠的白蛋白,組織中的廢料就無法完全排出。日積月累,長期缺乏蛋白質,將使體內積存水分。有些人以為自己體重過重而開始節食,結果是蛋白質的攝取量進一步減少,造成惡性迴圈。蛋白質嚴重缺乏時,組織會明顯脹大,使身體發生水腫。所以多數減肥食譜中,蛋白質的含量都相當豐富。

蛋白質被食入後,在體內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後重新按一定比例組合成人體蛋白質,同時新的蛋白質又在不斷代謝與分解,時刻處於動態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氨基酸的比例,關係到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髮育、孕產婦的優生優育、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都與膳食中蛋白質的量有著密切的關係。

首先,要保證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蛋白質食物。

其次,各種食物合理搭配是一種既經濟實惠,又能有效提高蛋白質營養價值的有效方法。每天食用的蛋白質最好有三分之一來自動物蛋白質,三分之二來源於植物蛋白質。我國人民有食用混合食品的習慣,把幾種營養價值較低的蛋白質混合食用,其中的氨基酸相互補充,可以顯著提高營養價值。例如,穀類蛋白質含賴氨酸較少,而含蛋氨酸較多。豆類蛋白質含賴氨酸較多,而含蛋氨酸較少。這兩類蛋白質混合食用時,必需氨基酸相互補充,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大為提高。

第三,每餐食物都要有一定質和量的蛋白質。人體沒有為蛋白質設立儲存倉庫,如果一次食用過量的蛋白質,勢必造成浪費。相反如食物中蛋白質不足時,青少年發育不良,成年人會感到乏力,體重下降,抗病力減弱。

第四,食用蛋白質要以足夠的熱量供應為前提。如果熱量供應不足,肌體將消耗食物中的蛋白質作為能源。每克蛋白質在體內氧化時提供的熱量是18kJ,與葡萄糖相當。用蛋白質作能源是一種浪費,是大材小用。 在自然界中可供人類攝取的食物種類很多但僅靠一種食物就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的並不多,特別是蛋白質,因為人體所必需的八種氨基酸是有一定比例要求的,並且八種必需氨基酸之間即有相互協調,又有相互制約,如果八種必需氨基酸中缺少一種或幾種,那麼其餘的氨基酸也不能完全發揮起應有的生理作用。

3、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與質量

3.1、蛋白質的來源

肉、蛋、奶、和豆類食品。一般而言,來自於動物的蛋白質有較高的品質,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 在蛋白質所含20多種氨基酸中,有8種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必須每日從膳食中獲取。在營養學上稱這8種氨基酸為必需氨基酸,即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取決於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是否齊全、數量是否充足、比例是否恰當。食物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種類、數量、比例與人體蛋白越接近,其營養價值就越高,否則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就會受到限制。在營養學上稱食物蛋白質缺少或數量不足,影響蛋白質營養價值的氨基酸為限制性氨基酸。奶類、蛋類、肉類、豆製品等食物所含蛋白質因為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恰當,故被稱為優質蛋白;而各類糧谷所提供的植物性蛋白質通常會有1-2種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就無法合成充分的蛋白質供給身體各組織使用,其他過剩的蛋白質也會被身體代謝而浪費掉,所以確保足夠的必需氨基酸攝取是很重要的,素食者需要攝取多樣化的食物,從各種組合中獲得足夠的必需氨基酸。 3.2、蛋白質的判斷

判斷蛋白質質的優劣有三點:

(1)蛋白質被人體消化、吸收得越徹底,其營養價值就越高。整粒大豆的消化率為60%,做成豆腐、豆漿後可提高到90%,其他蛋白質在煮熟後吸收率也提高,如乳類為98%,肉類為93%,蛋類為98%,米飯為82%。

(2)被人體吸收後的蛋白質,利用的程度有高有低,利用程度越高,其營養價值也越高。(叫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常用食物蛋白質的生理價值是:雞蛋94%,牛奶85%,魚肉83%,蝦類77%,牛肉76%,大米77%,白菜76%,小麥67%。動物蛋白質的生理價值一般比植物蛋白質高。

(3)看所含必需氨基酸是否豐富,種類是否齊全,比例是否適當。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叫完全蛋白質,如動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種類齊全,但比例不適當,叫半完全蛋白質,在穀物中含量較多;種類不全,叫不完全蛋白質。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膳食營養。蛋白質作為人體組織的主要構成成份,攝入量也要遵循科學合理、適量的原則,如果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飲食營養合理,心理健康向上,運動有度適量,那麼長壽健康將不是夢想。 參考文獻:

【1】 劉巨集振 。 吃與健康[2]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2】 程雙奇,陳兆平。 營養學[1] 。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3】 鄧澤元, 樂國偉 等 。 食品營養學[1] 。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7

食品營養學的心得體會 篇十四

學了一個學期的營養學與健康課其實感悟有很多。

健康,就像快樂一樣,很難有明確的定義。當我們生病時,渴望能擁有健康;但在健康狀況良好時,就忘記它的重要性了。健康的身體應該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幾乎很少人能夠享有這個權利。對如何獲得健康,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運動是最重要的;而有些人覺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有營養知識的人來說,食物才是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變成影響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如何吃才會健康,一直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比如,朋友善意的忠告,食品工業的廣告及醫療職業的無稽之談,想要從這些言詞中分辨出真偽,便需要具備某些基本的知識,而知識是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等到我們需要時拿來加以運用。

食物不僅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基本的生物學法則決定了食品工業是“天下第一產業”,也是人類的“朝陽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食品產業得到空前的發展:增長速度達15.7%,同年餐飲業產值達5000億人民幣,從業人員2200 萬人。雖然有“非典”的影響,但食品工業仍以18.6%的速度增長。營養並非無本之木,其是依賴於食品產生的。因此可以描述為:食物好比是皮、營養則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膳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過去物資短缺、食物單調,想吃的東西買不到,現在商品琳琅滿目,許多人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應當怎麼吃了。

吃飯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然而人類通過漫長的歷程才從“吃飽求生存”發展到懂得“吃好求健康”。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傳統食療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為各民族的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它形成發展的幾千年中,浸透著祖先和歷代先賢的血汗,凝聚著我們偉大民族的智慧。正如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所指出的:“我中國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對影響人類健康的眾多因素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遺傳因素居首位、為15%,膳食營養因素的影響僅次於遺傳、為13%,遠高於醫療因素(僅8%)的作用。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居於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寓醫於食”的傳統,食療養生的理念被人民群眾廣泛接受。“飲食者,人之命脈也”。則是明代醫藥學巨匠李時珍對膳食營養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類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類,第一類是穀物糧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類是動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動物蛋白質的瘦肉、禽、蛋、魚類等;第三類是富含植物蛋白質的豆類,以及乳類和乳製品;第四類是蔬菜、水果;第五類是油脂。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包括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等。此外,食物中還含有許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人體對不同的營養素需要量相差極大,蛋白質、脂肪每日需幾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維生素B12每日僅需若干微克。營養學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營養素稱為巨集量營養素、包括六大類40多種;將每日需要量從微克到毫克級的營養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稱為微營養素。

不同食物的營養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澱粉、即碳水化合物為主;牛奶、大豆、雞蛋、瘦肉以蛋白質為主;水果、蔬菜則富含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食物間的千差萬別要求我們想做到膳食平衡,營養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由於世界各國人口、生產力水平、生活習慣各異,特別是農畜產品、魚類等食品生產數量不同,形成了不同型別的食物結構。如歐、美等國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國為典型的素食結構;日本吸收東西方膳食的優點,植物與動物蛋白搭配比較合理,加之政府對膳食營養比例、食品構成、消費比重的重視,使日本人均預期壽命現在居世界前列。

20年公佈的統計報告稱:有3000萬20歲以上的中國人肥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動脈硬化等“文明病”氾濫,肥胖已成為社會“公害”。在我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順位已從50年代的麻疹、肺結核和老衰讓位於現在的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病,其中心臟病的死亡率已超過日本。因心、腦血管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數已佔總死亡人數的64%以上(全國每年約200萬人),佔國民死因首位。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僅佔全部人口的0.67%,上升至3.21,20年北京等地區糖尿病患病率竟高達6%!營養偏頗的現代“文明病”嚴重威脅著國民健康,給中華民族敲響了警鐘!

20世紀,營養學的最大貢獻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論。所謂平衡膳食,就是強調由多種天然食物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體基本的營養需要,在支援正常發育、保持合適體重,預防營養不良的同時,減少同營養過剩相關疾病的發生。平衡膳食的理論特別強調要避免過量消費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中有潛在不良影響的食品與營養素。由此不難看出,某些人用所謂“沒有不平衡的膳食,只有不平衡的飲食習慣”來為垃圾食品“洋快餐”開脫是多麼可笑和荒謬!

怎樣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就是要根據身體需求,調整膳食結構,科學配餐。注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水、膳食纖維等幾大營養素的比例,糧食、果蔬和動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黃帝內經》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保其正色”就是這個道理。 20年,全國衛生資源消耗6,100多億元,因疾病、傷殘造成的損失約7,800億元,總計近14,0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眾所周知,“三峽工程”十五年的總投資才億元!國家“九五”攻關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預防工作上投資1元錢,就可以節省8.5元的醫療費和100元的搶救費用。世界醫學界公認:醫療、營養、護理是臨床治療的三大環節,中國有13億人,在這個龐大的基數下,患病的人不在少數,人們往往都是得了病以後才忙於治療,高昂的醫療費用不僅普通家庭難以承受,也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增加公費醫療的投入與醫療保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有重視營養知識的普及,才能將龐大的醫療開支節省下來。美國曾作過有關統計,如果加大營養知識宣傳和普及,使人民群眾關注營養,並在生活實踐中接受正確的飲食保健主張,就可以直接減少患病人數,最終節省下可觀的醫療開支。健康就是GDP!這一“營養經濟學”的觀點,對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的中國尤為重要!

食物、能源、水資源和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四大危機,其中食物營養問題最為突出。我國國民營養狀況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沒有呈現像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那樣大的差距。如果引導得當,不僅有進一步縮小的可能,而且能夠利用我們傳統飲食文化的固有優勢,避免西方已開發國家因營養失調所出現的“文明病”的困擾。但“洋快餐”的錯誤導向,導致眾多飲食誤區存在、盲目的食物消費、資源的浪費,造成“文明病”氾濫等眾多嚴峻的現實令人觸目驚心。

世界上有許多關於科學的營養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前途的事例。眾所周知,印度用水牛奶完成了“白色革命”,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展示了開發中國家推行科學營養,提高健康素質的成功經驗;而北歐國家挪威,卻依靠“一勺野生鱈魚肝油,強壯了一個國家”。挪威根據其國情,強調學生每天要吃一勺野生鱈魚肝油,結果大大提高了這個位於北極圈內國家的人均壽命和健康水平。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總幹事曾讚許地指出:“希望通過科研和努力,使人們進入一個新時代,讓野生鱈魚肝油成為每天飲食的組成部分”。挪威現在已經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國家。

重視營養科普,讓人民群眾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張,可以預防許多疾病。採取有效的營養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北歐國家芬蘭,有一個省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很高,芬蘭將該省作為這些疾病的重點防治試點省,5年內用於宣傳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經費約100萬美元。此後該省居

民因心肌梗死、腦血栓、腦溢血發生偏癱的患者數目大幅度減少,五年內總共節省了600萬美元的醫療支出,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事例。 營養學是相當新的一門學科,直到近幾十年,才逐漸受到重視,但它並不是一門全新的知識,營養學的歷史其實與生命一樣的久遠。由於有機物質的存在,使得地球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經有了生命與無生命物質的區別。這些原始的材料包括固態、液態及氣態的物質,它們使得生命能夠生長、繁衍、並不斷地延續下去。 今日,我們所吃的食物,受到各地的風俗習慣、氣候及個人的經濟、年齡、性別、宗教信仰、工作性質及其他的因素的影響。由於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選擇食物並不完全是基於健康的理由。事實上,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出外用餐,沒有人會故意去傷害自己的健康。無論你是家庭主婦或是家中的一份子,想要引入新的觀念或新的食物時,都必須有好的理論及具

體的事實來支援。然而,許多沒有營養的食物,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四周並影響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應該接受這種挑戰,設法加以克服。 學完這門課程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對自己以後健康的生活能有所幫助。可以為自己安排一個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上,注意飲食起居的合理安排,正所謂早睡早期精神百倍,合理膳食不要挑食,注意飲食的均衡,通過身體的全面檢查,給自己指定相應的食譜,身體虛弱就要注意對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攝取量。再就是適當的體育鍛煉,這個也是很關鍵的問題,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鍛鍊是絕對能真強一個人的體制的。主要是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起居、運動都要有規律。心血來潮的健身還不如過豬一樣規律的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 再就是不要偏食,什麼都吃一點,不論別人說應該吃的,不該吃的,只要是平常的食物,健康的,我們都要攝取一點。 健康的心態是重要的,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要學會面對失敗和陰霾,要踩在他們身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