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師教學小論文(合集49篇)

文思社 人氣:2.3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9篇《美術教師教學小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美術教師教學小論文》相關的範文。

美術教師教學小論文(合集49篇)

篇1:美術教學小論文

美術教學小論文

一、我國國小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幾年來,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美術課程仍然沒有被納入國小新課標中,從而使得我國大部分國小領導人員以及美術教師對美術不夠重視。另外,由於受我國應試製度的影響,許多教師僅僅將美術視為豐富國小生業餘生活的一門課程,他們要求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學習其他課程。

二、加強國小美術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創設一個寬鬆活躍的學習環境,激發國小生學習的興趣

我們知道,國小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他們渴望去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從而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來創設一個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當在學習一些較為簡單的美術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簡單的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講解一次,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來畫畫,然後由全班學生選出最優秀的幾幅畫來,最後教師應該給予畫畫者一定的鼓勵,從而更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在資訊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種新型媒體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講解內容,在講解時可以播放一些與所學內容有關的音樂、視訊以及小品等。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由於受應試製度影響較大,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國小仍然沒有一個較強的美術師資隊伍,許多美術教師並不是美術專業畢業的,這也是我國國小美術教學質量一直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國各個國小的領導人員必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加強學校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在美術教師的聘請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不斷提高學校美術教師的美術素養。但是,在聘請時必須要選擇專業的美術教師,另外,在聘請過程中還應該對他們進行考核,最後選出考核成績優秀的教師來擔任美術教師這一職責。

(三)定期舉辦美術大賽

為了激發國小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一些美術大賽,例如,繪畫大賽。教師應該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然後在進行比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去畫畫,最後由所有評委選出最優秀的幾幅畫。但是,在選擇評委時,我們必須要選擇具有較深資歷的專業美術教師,並且在比賽之前首先應該制定好評選規則。選出最優秀的幾名學生之後,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進而更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教師應該積極組織課外活動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和完善,課外活動已經成為了國小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知道國小生的自制能力較差,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利用課本來向他們傳授知識,不僅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還會使得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而組織課外活動不僅僅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還可以開闊他們的視眼、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更多的美術題材。因此,作為一名國小美術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並且要定期帶領學生去體驗課外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大自然,選擇自己要繪畫的題材,根據自己所觀察的去繪畫,然後在繪畫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美術素養。

三、小結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和完善,美術課程已經成為了國小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並且相關教育部門在國小美術教學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由於受應試製度影響較大,我國大部分國小美術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到美術教學對於國小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並且儘快提高我國國小美術教學質量,國小美術教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國小生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增加國小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美術素養,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篇2: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教學論文精選

美術的教學在中學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反思,探討和研究,美術教學能變得更好更順利,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那麼就一起來欣賞下面三篇美術教學論文吧!

“寫意”造型對中國畫教學問題的探討【1】

在中國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反映出這樣的問題:其一,把對中國畫的“教”和“學”侷限在單純的技法訓練與照本臨摹之中,去枝存葉,去本求末,讓學生只在“筆法”與“墨海”中繞圈子;其二,缺乏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正確引導與培養,從而無法把握中國畫造型法則的實踐和應用;其三,對中國畫概念的誤導和忽視,造成學生對中國畫的本質與內涵的模糊,從而使教學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貫徹落實。

這些問題的繼續存在,必將使中國畫教育與教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為此,對這一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

探討之一:中國畫的概念及其本質的再認識。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之一,經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面貌與藝術風采,具體表現為傳統文化薰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維方式與“寫意”的造型觀。

這種思維方式與造型觀,是中國畫及其技法形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源泉。

縱觀數千年的中國繪畫史,從戰國帛畫到敦煌壁畫;從唐代的鞍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鳥;從徐渭、石濤到現代的齊白石與張大千,眾多作品不單純顯露了“筆墨”技法的熟練與高超,更重要的是無一不閃爍著“意象”思維的智慧之光和對“寫意”藝術性的創造。

這些突破客觀物象的明暗、體積和寫實手法的作品,將人對事物的認識提到“神會意通”的理念高度,從而使中國畫創立了自己“意在筆先”“不求形似”“以形寫神”的特殊畫風。

這種更富於“情”“理”“性”以及藝術願望的表現法則,構成中國畫以“寫意”為核心的獨特與偉大。

探討之二:對“意象”思維方式和“寫意”造型觀的基礎性思考。

作為民族藝術的中國畫,與中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意象”思維正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所建立的一種瞭解世界、創造文明的認識觀與方法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大觀。

這種思維是以我國古代老莊哲學思想為核心建立的一種辯證思維觀。

它不同於西方的“具象”思維,又有別於“抽象”思維,是處於二者之間的獨特思維方式。

“意象”思維把“意”(即人的意識,意志、意念、主觀)與“象”(即客觀物象,宇宙萬物)看成是一個互通共識的有機體,將“事物”“人格”化,尋求人與事物“感應”式的認識法則。

“黑白成象”“陰陽相生”,倡導人的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視認識的完美為“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種思維方式與認識觀特別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式的理想認識觀,也突出了中國文化強調主觀意識的特性。

這種“特性”是孕育“創造”性的先決條件。

中國畫的“寫意”式造型觀正是依此而創立的。

以“寫意”為宗旨的中國畫在選擇其“達意”的表現形式時,是以重“神”輕“形”為原則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體積;不追尋物象的寫實關係,而是確立了“墨線”———這一古老又純樸的“意象”符號,並賦予它更加豐富的情感內涵,形成中國畫與西洋畫從形式到本質的區別。

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著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同的藝術表現,又體現了不同的思維觀念。

中國畫受特定思維影響所造就的“寫意”式造型表現,正是中華民族的理想、願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探討之三:培養“意象”思維,掌握“寫意”造型,是貫徹實施中國畫教學目的之關鍵。

在正確瞭解中國畫的概念及本質之後,我們對現行的中國畫只重形式技法,忽視思維方式的“教”和“學”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導中國畫教學以引導學生的“意象”思維及“寫意”造型為主,並不是不學技法、脫離技法,而是依此指導技法的正確運用。

技法作為中國畫學習的基礎之一,有其不可輕視的價值。

但技法形式如脫離了思維觀的指導及其造型的功用,則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此,在中國畫這一特定性的教學活動中,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讓學生掌握“寫意”的'造型觀,並依此去指導技法,駕御技法,才能使中國畫教學的目的得以正確的貫徹。

啟美啟智啟德啟信【2】

一、啟美啟美,即是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進而最終能夠創造美。

對工藝美術、建築藝術、傳統繪畫、雕塑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對現代繪畫藝術的欣賞可以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美術教學中的技法訓練則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術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絡起來。

如講《生活與設計》這一節時,談到服裝設計,我特別聯絡了中學生的服裝設計——“衣服是無聲的語言,它隨時向別人傳遞著你的身份、性格、愛好等方面的資訊。

同學們正處在充滿活力的學生時代,因此,服裝應當能體現出生動活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而耳環、戒指、美容化妝等成人的打扮暫時還不適合同學們。

不是有人說,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妝嗎?”同學們笑了起來,下課後,原來佩帶飾物的同學悄悄把飾物摘了下來。

二、啟智啟智,即是指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

記憶畫和想象畫訓練對於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學期開學,我都要佈置學生描繪假期生活。

幾個學期堅持下來,學生在繪畫語言的表達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有的同學甚至把整個麥收場面畫了下來,畫面上有麥田、遠山、道路、脫粒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汽車和忙碌的人群等,內容豐富,形體正確,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也得到初步體現。

這麼複雜的場面,若不具備一定的表現能力和觀察能力是難以描述的。

三、啟德德為立身之本。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德”的教育,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之時,還要有意識地傳輸道德規範,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珍惜我們的環境》這幅畫時,不僅講工業汙染,還聯絡了生活垃圾的汙染,教育學生珍惜生活環境,不亂扔廢紙,不亂抹亂畫等。

四、啟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對於身處緊張學習生活節奏之中的學生,美術課應當是一種精神體操,使學生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

因此,選擇實施成功教育、快樂教育就應成為每節課的總體構思。

數年來,我一直堅持每節課結束前的好作業評點,只要是有可取之處的作業,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揚,使學生盡情品味收穫的快樂。

兒童美術創造力的培養【3】

指導兒童繪畫創作,很重要的是要從兒童心理特徵出發,教養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美術創作是形象思維。

應通過激發兒童對於美術的興趣,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

這個過程,重要的是對兒童藝術創作的引路人,要善於瞭解兒童,啟發兒童對美的興趣和感受,培養兒童的想象力的創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代。

好奇和幻想是兒童思維的特徵,也是兒童心靈純潔天真的表現。

他們可以“異想天開”:彎彎的月亮掛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掛鞦韆搖盪;蝴蝶紛飛撲向孩子身上,說明我比花兒更美;不同國家的兒童可以用紙筒互相“打電話”。

在成人看來似乎“荒誕不經”,對兒童說來,正是奧妙所在。

因此,要指導兒童畫,就要去發掘他們這種兒童審美的奧妙。

如老師要求孩子們創作一幅《救救大熊貓》的畫。

一個孩子在畫面上畫出一隻大熊貓在哭,一群小朋友圍了過來,有的送蘋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兒童異想天開,畫了一個豬形的“撲滿(儲蓄罐)”,上面帖了紅紙,與上“寄給大熊貓收”,還帖上一張郵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發掘這種天真奇妙的創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神奇的幻想,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看問題,就會在他們心靈中挖掘不盡的美的寶藏。

畫出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不可忽視,讓孩子學會自己造型。

孩子畫畫,開始往往是畫小孩,他們總是先畫一個圓圈,這是一個頭,再畫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講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點上兩小點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樣重要。

再刷刷幾根頭髮。

這就是他腦子裡有的印象。

至於耳朵、鼻子他們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豎是身體,二橫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個手指頭是不會弄錯的,兩腿和腳就只有兩豎和兩個小圈兒了。

看到這裡,我們首先要誇獎:“畫得好!”鼓勵他這樣畫下去。

千萬不能說:畫得一點也不象,這樣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幼小心靈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支援。

而兒童認識形象,不會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東西,大人不能操之過急,強迫接受,這樣就會引起兒童的厭煩,減退畫畫的興趣。

在啟發兒童創作熱愛祖國為主題的繪畫時,教師啟示以愛國旗為題。

這時,孩子紛紛舉手,說要畫國旗。

一個孩子提問:“能不能畫降旗?”教師問:“為什麼?”原來他記憶起去年學校中曾發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幾個紅領巾看見操場上國旗還沒降下來,他們冒雨下了國旗。

他想畫這個場面。

這是很好的設想,教師鼓勵他進一步構想,這個孩子畫了三個紅領巾冒雨降旗,並將教學樓,操場上的籃球架、雙槓、單槓等都畫了進去。

教師提示:這樣畫太龐雜了,主題不突出,繪畫就是要畫出生活中最美的東西。

象教學樓、籃球架、雙單槓和降國旗愛祖國有什麼關係呢?孩子接受了意見,畫面只剩下三個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繩索,天上正下著大雨,並題名《下雨了》。

畫面集中,形象單純,主題突出。

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

為了開拓孩子們的眼界,教師要求家長在休息天、假期裡多帶孩子出外寫生,到公園兒童遊樂場、動物園、馬路、風景優美的地方寫生,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豐富孩子的創作。

一次我帶著孩子參觀盲童學校,那兒環境清靜,一塵不染,綠樹成蔭,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園,看到盲童在這裡的學習生活,處處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長。

更使孩子們驚奇的是他們還能以手代目,進行雕塑,刺繡等藝術創作,甚至還能學習推拿醫療技術為人民服務,充分體現在祖國的懷抱裡,殘廢人生活幸福,使孩子們很愛感動。

篇3:美術教學論文

正文摘要:

為兒童創造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尋找快樂、體驗快樂、獲得快樂;繪畫是每個孩子抒發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徑之一,美術課是孩子們感情交流的重要場所;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快樂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想象能力、體驗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開放教學;情感交流;和諧愉快;生動活潑;自由評價

正文:

如何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開發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實踐?近年來,我們以“自主探究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為突破口,走出封閉、單一的課堂,創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個性發展。

一、開放的課堂為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的氣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實踐中體會到,教師掌握人際關係的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及在校行為等均有直接關係。教師必須能夠以最大的熱情和愛心對待所有從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學中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在兒童稚嫩的心裡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於對教師的眷戀。兒童常因喜歡老師願意參加美術活動,因為喜歡老師而變得守紀律和聽話,他們願意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學中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師與學生的接近度直接影響情感交流,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的縮短,以及師生面對面機會的增多可以增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該經常置身於學生中間,利用自己和學生的空間接近度,促使學生的態度和行為表現更積極主動,因為教師的靠近會被學生看作是對他們的喜愛、贊同和友好。教師如果習慣走在學生中間講課,與他們一起動手實踐,以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份參與活動之中,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和諧溫暖的氣氛,也會提高教師的作用和加深教師的影響。

在教學中,教師的姿勢、動作受個人風格、氣質的影響。反映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情況是教師的姿態親切、謙和,對兒童的行為舉止以手勢、眼神來暗示,以面部表情來表示贊同和反對,這比嚴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來說,微笑可以造成一種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能起到提高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學習成績的作用。在自由活動的課堂上,教師的姿勢和動作更不拘形式,在與學生的接觸中,一對一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兒童通常更喜歡接觸,它勝於口頭或目光交流。接觸是課堂交流的一個自然部分。

教師上課時的著裝和儀表應質樸大方、整潔素雅,避免慵懶或過於修飾。教師的外表舉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學生歡迎和尊敬,便於與學生接近和交流。

開放性教育還十分注重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夠尊重自己內在價值的教師也會十分尊重學生,對於兒童的創造給予保護和鼓勵。兒童們年齡雖小也都有自尊,教學中只有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想法和意圖,才能恰當地提出建議和給予合適的幫助。教師應避免以個人的好惡進行作業評價,為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使自己眼界開闊、知識淵博,掌握多元文化藝術知識,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幫助各色各樣的學生髮展自己。

二、開放的課堂為學生創設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自主發展

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有計劃地巧妙設疑,置疑,創設問題情景,為學生創設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者,欣賞者,模仿者,而且與教師共同面對問題情景,解決問題,成為講授者,表演者,創造者。美術教學也必須在一種氛圍中,一種文化中才可能進行。如果學生由頭至尾都不能走進你的思路,那麼美術教學就難以繼續下去。

我在上《我們的田野》一課時,先是讓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一首“我們的田野”歌曲,讓學生感受那無邊的田野、美麗的土地、藍色的群山、飛翔的雄鷹等帶來得美感。聽完後,學生們都爭著搶著說出自己的感受:老師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了;老師我聞到了花香;老師我看到我的爺爺正在田裡幹活(因為他的爺爺是在農村)……這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現田野的背景圖,告訴學生我們要把將剛才你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畫出來,然後用剪刀剪下貼上到黑板上的田野中。這時的學生們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悅心情急著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個貼在前面。毫無疑問,對教師來說,善於為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甚至比淵博的學識更為重要。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業負擔的輕重,決定著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和空間的拓展。

《畫紙轉轉轉》一課中,採用了集體無主題的繪畫方式:每組第一位學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簡單圖形,到了規定時間後,無論完成與否,把自己的作品傳給後一位同學,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學觀察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繼續學完成作業;同樣在規定時間裡,在把作品傳給後一位同學,如此迴圈,直到作業完成。學生對集體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興奮和愉悅。採用這種接力遊戲不僅給學生創設了自由、活潑的創作空間,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分享了學習成果的快樂,提高了學習效率。

《靈巧的手》一課,在進行手偶遊戲時,在學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創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動心情時,我便讓學生上臺表演,有的學生做出了各種小動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鴕鳥,蝸牛,長頸鹿,大灰狼……還有的學生積極思維,做出了各種“百花齊放”,真讓人讚歎不已,我也及時地參與其中,教師的一句肯定話語,同時讓學生們的創造力有了進一步地發揮,有理由相信,在以後的活動中,學生會逐漸學會自己運用創造的策略進行更高水平的創造。

三、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表現形式空間提高學生創作能力

時代的發展,新的課程觀為21世紀的美術教育,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拓展和組織形式上提供廣泛的空間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術教學的表現形式上突出了選擇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自由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現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閃光點,都能獲得成功。如在《小紙船的夢》的教學中,我把製作立體場景作為重點,因此為使學生對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擋現象有初步的認識,促進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觀察和表現遮擋關係。我在匯入上直接切入遮擋現象讓學生觀察,讓學生說出自己直觀的感受,老師點出這種現象在美術中叫遮擋關係。啟發學生說出身邊的遮擋現象。在製作中,我讓學生說出可以用幾種形式表現主題。學生說出可用繪畫、紙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現。學生準備了不同的材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現形式,發揮自己的創作特長。使學生在選擇中有了興趣,在選擇中有了自信,在選擇中也就有了表現的慾望與衝動。從學生畫出的、剪貼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擋關係的景象,你就會發現學生對生活的創作熱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創作美好未來的豪情。因此,開放性、選擇性的學習給每一個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和希望。

四、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視野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在教學中我通過電腦網路、收集資料、參觀訪問等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大量接觸美術作品,拓展其藝術視野,吸收時代資訊和多元美術的藝術觀念,印發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思想的深度。在《歡騰的大西北》這一單元,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前作業:發動同學收集有關青海、江南寧夏等地的資料——照片、圖片、畫冊、郵票等。那天上課前,我剛跨進教室,孩子們嘩地全圍了過來,他們紛紛遞過來找來的資料,有圖片的、有文字的,他們有的相互交流,還有的學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講起了青海的故事。看著他們那快樂的神情,我知道他們這一課有許多內容畫了。通過網路、圖書等手段,孩子們不僅找到了有關資料,也找到了學習的快樂,豐富了知識,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都躍躍欲試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現自己最感興趣的畫面。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拓展學生的視,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大西北的熱情,增強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意識。

《郵票設計》、《賀卡設計》、《重複與組合》這幾節設計課,我充分利用電腦網路的優勢,使之成為學生美術欣賞、獲得視覺資料的得力工具。由於學生佔有資料充分,吸收了當代大量的嶄新資訊,拓展了藝術視野,學生的設計思路開拓、思維活躍,而且學生還能在電腦上進行創作。如在電腦上設計的郵票《奇妙世界》、《奧運會》,利用電腦的特殊功能設計的重複與組合的作品《鄉村》、《美麗的白天鵝》等他們設計的作品都呈現出表現內容、手法、形勢、風格的豐富與多樣的效果。

五、開放的課堂為學生創設自由評價自我表現的舞臺培養學生能力

激勵性評價是教學中的藝術,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有感情,需要的,從上第一堂課開始,他們就需要從教師那裡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情感得到滿足後,他們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課。這是教師經常運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上會有一定差異,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學生的美術作品,更不能用“畫得像不像”來衡量學生的作品。在教學中,畫得特別好的學生,最大期望莫過於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過於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時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並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畫得差的要表現他的“閃光點”,表揚你“想法好”,“用色大膽”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創作,從而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對美術作品的評價結論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課前給孩子評價自我,可以相互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審美等方面的能力,並且學生在互動中學會了寬容還能經常聽到“他畫的比以前進步了”,“他的顏色塗得好”,“我要學……

因此,只有創造開放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空間,課堂才會因此而多彩並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美術教育

美術教學

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篇4:美術教學論文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方法

摘要:我運用鼓勵教學法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語言,我們都知道好學生是誇出來的,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學生的資質不同,能力有高低,我會去找他的優點,創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創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

美術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豐富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學素養具有特殊的作用。

然而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美術課程體系與教學過程中,還依然存在單純技能訓練較多,忽視了從學前兒童美術教學的角度出發的教學誤區。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育不是一般美術訓練的照搬,而是依據教育原則和兒童心理對美術資源進行咀嚼、消化的過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和美術教學能力,能夠為學前兒童設計實施科學、合理的美術教育,那麼美術教學課程構建的方法與手段都要圍繞此目的進行。

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學形式,設計新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做到“一專多能”,這裡的“一專”就是“要專”,即要在兒童美術教育和兒童美術創作藝術領域有專長;“多能”是指在兒童美術教育和兒童美術創作中儘可能具有多方的能力與辦法。

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獨立的觀察習慣

基礎造型訓練是美術學習的必經之路。

但是高職學前教育的美術課每週只有兩課時,無法進行一個長期的作業訓練,且學生都沒有美術基礎,容易對單一的美術訓練感到枯燥。

針對這種情況,我讓學生了解學習素描的目的、意義與作用,然後就將重點放在培養觀察能力、構圖能力、造型能力。

調整課程結構,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短、頻、快,每週安排新內容,提供不同型別的觀察物件,訓練學生觀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徵,運用光影素描、結構素描、創意素描、速寫寫生等不同的表現形式來進行作業,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創造性思維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具備創造性思維。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在色彩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色彩靜物寫生,打破常規從裝飾色彩學起,並且把重點放在了色彩肌理,讓學生嘗試用水粉顏料、水彩顏料、油畫棒、油墨、粉筆等各種色彩原料進行搭配,並與油、鹽、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混合,看看會出現什麼效果,畫在不同的材質(素描紙、吹塑紙、玻璃、塑料等)上又會出現什麼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就是在這種不同嘗試、不斷創新中培養出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並且能夠將這種創造性思維運用到以後的教學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

三、遊戲性教學

兒童的天性喜歡遊戲,玩中學、學中玩是他們最樂於接受的學習方式。

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能根據教學內容組織遊戲,能用遊戲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我的美術課上,我經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很多的遊戲環節,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組織遊戲教學的方法。

在三年級的教玩具製作的課程設計上,我放棄了傳統的老師示範學生照搬模式,因為她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美術手工基礎,製作技巧對她們不是難事,關鍵就在於如何能有創意的自己設計運用製作教玩具。

我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從蒐集材料到設計製作都由組員們合作完成,然後根據本組的教玩具設計遊戲式教學並進行演示,有其他組來找出有點及不足,並進行評分,最後由老師進行總結和點評。

運用這種教學法,學生是主動學,有了競爭,學生的積極性高,主動到圖書館、網上找資料,製作的作品和遊戲很有新意。

四、體驗式教學

幼兒教師不僅是孩子們的良師,還要是家長的益友,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這些角色?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分別扮演老師,家長和孩子,

讓她們從角色角度對兒童作品進行描述、評價,由此產生矛盾、爭論,在產生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不同的身份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體會家長的心情,可以更科學地引導孩子、更理性地指導家長,對於幼教工作會有更深的體驗。

同時讓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控制現場能力、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特別是對於出去實習過的同學,能將她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同學老師展開討論,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以在這種體驗式教學中學會換位思考,從而更好的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態度、教學手段及方法。

五、鼓勵教學法

我運用鼓勵教學法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語言,我們都知道好學生是誇出來的,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學生的資質不同,能力有高低,我會去找他的優點,創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創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只有做到言之於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得到鼓勵。

第二個方面是手段,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機會,這也是讓學生得到鼓勵與肯定。

我經常為學生舉辦作品展覽,也許水平並不專業,作品稍顯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會盡力為她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學生都還是非常珍視這種機會,會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我還將學生的優秀作品以視訊、圖片的形式系統地保持下來,留作資料,給以後的學生參考,這些方式讓學生非常有成就感,進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通過在實際教學中運用這些方法,提高了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在掌握美術技能的同時還提高了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增加了對幼教工作的認知與信心。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日新月異,我的教學手段和形式也要進行更新換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什麼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愛上學習、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國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師生合作學習的策略龐念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9-21

2、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鍾平;現代中國小教育2011-11-20

篇5:美術教學論文

論國中美術教學中“鄉土美術”的運用

[摘要]針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當地資源的優勢,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又能深刻了解當地的美術資源,使學生樹立熱愛故土、建設家園的美好信念。

[關鍵詞]美術教學 鄉土美術資源 古建築 地域特點 校內資源 傳統節日資源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教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全面普及“素質教育”,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我們美術教育也要轉變教育觀念,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除了要有相應教材內容外,還要求我們全面瞭解鄉土美術資源狀況,充分利用鄉土美術資源,拓寬美術教材,使學生樹立熱愛故土、建設家園的美好信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

一、什麼是鄉土美術

“鄉土”是屬於本地區的民間美術,是其他任何美術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們自家裡的東西,可能不值什麼錢,但對我們每日的生活來說非常有意義。鄉土美術(或稱民間美術)是最豐富、最生動、最質樸、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喚起人們情感的認同,其簡潔明快、博大寬厚、熱情淳樸、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為人們喜聞樂見。在美術鄉土教材的編排上,要充分利用、發揮鄉土美術的獨特作用,繼承、發揚鄉土美術的優良傳統。

二、鄉土美術運用的現狀

作為一個較長時間在農村工作的中學美術教師,我感到當代的農村美術教學存在著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城市和農村教學條件的差距,主副課分化的嚴重性,家長素質嚴重參差不齊等,種種原因決定農村美術教學很難在當地得到發展和重視。根據筆者調查,當地農村美術教學主要都以教課書為主,很少利用周圍現有的美術資源去進行教學,並且有時還很難保證學生一星期一節的美術課,可有可無。可以說,在當地美術教學鄉土教材的運用幾乎為零,鄉土教材的運用嚴重的不足,嚴重的滯後。

三、開發鄉土美術教材的優勢

台州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鄉土美術資源及其豐富,章安古郡、臨海古城牆、溫領古魚港、仙居白塔古鎮等文化遺存,只要教師正確合理的運用這些資源,再和當地的美術課本相結合,就能使一節無關緊要的副課變成豐富多彩的一堂美術課。

四、開發鄉土美術的途徑

長期以來,我始終將自己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及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瞭解融匯到平時的美術教學中,使學生在中學美術學習階段從民間美術和鄉土教材中學到屬於本民族、本地區的`獨特藝術知識。《美術新課標》中提出“認識本土文化是學生學習藝術,認識藝術的基礎,是他們走向世界的起點,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本土文化,從他們的周圍環境開始,挖掘生活的美,鄉土文化的美”。怎樣利用鄉土文化這片活水來啟用美術課堂教學,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利用當地古建築進行教學。

美術教師應充分考慮當地城市和周邊農村的文化建築、園林、民宅等作為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章安史稱“章安郡”,歷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時期的老街。有記載著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傳說的金鰲山;在教學中。我將這些地方的建築拍成圖片,然後做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同時,為進一步引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好奇心,還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自發到金鰲山、明清老街等地實地考察、寫生,品味家鄉古建築基石紋樣上線條的美感。有的學生試著用紙蒙在瓦當上描摹,有的用速寫本寫生家鄉的古建築,還有的用手撫摸,感受石刻紋樣的凹凸變化,體驗古人用線條表現物象的手法。學生對家鄉的古建築非常熟悉,但從來沒有用美術的眼光去觀察它,通過這樣的活動,既讓學生學會了用美術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又使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內資源進行教學。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教學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及特殊的人才資源,因地制宜進行利用、挖掘,並把它實施課堂教學中,對美術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挑戰。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開發、利用好教材資源。美術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豐富的,它的價值是在“創造性”使用的過程中顯示出來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發展。總之,只要我們勤於留心,善於動腦,合理地開發利用校內資源,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校園環境有機有整合起來,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利用地域特點進行教學。

鄉土美術的運用要求美術教師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所以美術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學校實際的地域特點,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對地域資源進行挖掘、整理、組織成教學內容。教學中教師儘量發掘和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地域素材,從地域資源中挖掘出豐富的教學內容。

家鄉的服裝業也比較興旺,自然廢棄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有效資源,教學生用布角料進行布貼畫的創作,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當我把這些經濟實用的原生態材料作為美術學具引進課堂時,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調動了學生內在體驗,學生學得主動、愉快、生動活潑。

4、利用家鄉的傳統節日資源進行教學。

如在教學中,可通過家鄉的“過春節”、傳統的“端午節”、“中秋節節”等活動,讓學生目睹節日盛況,感受節日氛圍,讓學生對民間文化進行審美體驗,瞭解民風、民俗及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熱愛土家文化的藝術情感,使學生產生一種表現美、創造美的慾望,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如何運用好鄉土文化這片活水,對於地方性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對於高素質教師的培養以及積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只有不斷地進行開發、實踐,才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不斷推進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篇6: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教學論文模板

一、模擬課堂的實驗

(一)教學思路

主題確定了,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這時想到安教授提出貫穿教學的3個問題:想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此次模擬課堂的特殊性在於授課的物件並非真實的學生,而是培訓班的老師們。老師們具有較強觀察能力及豐富的教學經驗,一絲的不連貫或者細節上的失誤都會被他們發覺。面對他們,要上完整而沒有破綻的一節課相當困難。對於教學物件來說,45分鐘內完成平時教學幾個課時的專業課專案也是有難度的。所以我認為在內容上以小見大來闡述課堂上的教學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課堂教學,把握教學難易度?根據對專業的瞭解,先由我設計課堂教學,再與合作組員對照“SCL”模式一項項討論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後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讓教學物件在45分鐘內瞭解包裝的功能,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簡單的雞蛋包裝,共同檢驗包裝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二)課後反思及建議

英國教學法體現出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鮮明特徵,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對概念的質疑,刺激教學物件互動,鼓勵教學物件通過競爭與合作進行小組和獨立的學習。形式多樣的活動保障了學生參與面廣、學習程度深,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學習於快樂的活動氛圍之中,很好地發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密切聯絡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連貫性很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課件中倒計時的安插,讓教學物件把握瞭解遊戲的時間性等等無疑豐富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真實課堂的實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若想要把教育教學搞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培訓班結束後,我思考著如何將模擬課堂真實呈現在現實教學中。這堂課要展示“教”與“學”的統一,同樣45分鐘一堂課的授課,不同的是此時的教學物件已轉換成中職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同樣是三個問題,對於成人與學生來說,兩者的教學設計呈現的應該有很多不同。

(一)設計思路。中職美術課堂如何體現當前資訊化教學的特色,將英國教學法運用到美術學科中包裝設計課程的課堂上,利用最新教學資源,如何讓學生在45分鐘掌握學習知識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範圍。

(二)學習需要的分析。本節課教學將創設環境引導學生定位目標,具體問題由團隊合作解決,提高學生動腦與動手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教學物件是一些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初步瞭解包裝設計理念及手工製作能力的學生。

(三)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選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學校實用美術類專業教育部規劃教材《包裝設計與製作》(鄭軍主編)第一章“包裝設計的概要”中第四節“包裝的功能”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利用靈活多變教學方式,闡述包裝的功能。

(四)教學資源和技術分析。教學活動在教室進行,需要提供有教學的多媒體、投影機等。教室桌椅擺放為分組教學形式,排成8組,每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學生自由選擇團隊。課前準備小組協作的手工製作材料等。

(五)教學物件分析。本節課的授課物件是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高二年級動漫班的學生,共有49人。該班同學年齡一般在十六七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而且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及電腦設計軟體應用的能力,同時對包裝設計課程有所瞭解。

(六)課堂特色。教學設計中,除了教學內容、課堂流程預設上保持不變,與模擬課堂不同的是:

1.課堂時間的安排。45分鐘時間:組織教學及匯入的知識點控制在10分鐘以內,手工實踐20分鐘,展示與評價、總結12分鐘,預留3分鐘為機動時間。

2.微課技術滲透課堂。10分鐘內把組織教學、整堂課的知識點說清楚,若用傳統講授方式時間是不夠的。經過考慮,決定把知識點製成微課,縮減教師教學中的時間。

3.圖片頭腦風暴。為了避免課堂出現學生在時間限制內完成包裝設計或是不會做、遇到困難就放棄的狀態,我決定在課件上出現思維引導的圖片,這樣做有助於在課堂教學中更充分把握學生的思維變化。

4.小品變成FLASH的動漫視訊。模擬課堂以小品形式開場讓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躍了課堂氣氛,缺點是表演時間較長。因此,這次重新設計將小品改成FLASH的動漫視訊,用中職生熟悉的動漫形象“麥兜”來述說。通過課堂生動地引導學生去幫助好朋友“麥兜”,並知道該如何去做。

三、對比教學實驗得到的啟發

當我們認真用心去體會教學的點滴時,就會發現開啟教育教學之門的鑰匙。每一次的實驗給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觸動,每一次的實驗都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思路。課堂如預料中順利進行。比對兩種課堂,同一專案,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學物件,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這種教學方式的共性都是歡樂在進行時,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比較融洽及和睦。實驗總結具體如下:

(一)需要發揚的優點。從課堂時間結構的安排,可以發現知識傳授者角度的`轉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以自主性獲得了知識。在當今資訊時代師生之間知識傳遞是綜合資訊交流和互動的過程。教師更多應該是促進者的角色,由統一性的教育者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從學生作品來看,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已從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成人的理解在於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標,而學生的作品更多在於變化,與眾不同的展示。讓人很驚奇的是,成人常規思維下的創作,竟然不及個別學生的靈機一動。有一學生製作的包裝採用了力學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較好的包裝實用性。小組的協作、充足的思維發散空間,形成了較好地學習氛圍,改變了以往課堂中重視教師“教”,而為更多地重視學生“學”,讓學生在“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需要改進的不足。兩種課堂教學中都出現了時間推延的問題。課堂的總結與反饋是畫龍點睛之筆,但由於課堂教學中間部分快樂學習完成專案任務或展示作品中花去了太多時間,導致收尾的總結與反饋時間不夠。

(三)專案任務的難度預設不準確。教學設計中特意考慮學生的思維可能比成人會差些,為了預防出現之前發生的問題,降低了教學難度。但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應變性很強,思維很跳躍,不亞於成人,無需改低難度。諸如此類的問題,再一次提醒我們教學設計非常重要,不但要備課本,還要認真備學生。

篇7:美術教學 論文

1新課程體系下美術教學概述

隨著美術教育被納入總體教育改革體系,我國中國小美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自1996年《全日制高階中學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初審稿)》頒佈起,美術課程正式進入了普通高中課程體系,使我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得到相對完善。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進行,新課程在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內容,拓展其思維方式的同時也在考驗著教師。尤其,普通高中美術教學中一些舊的教學經驗和理念,必須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

2新課程體系下美術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2.1應試教育大潮與素質教育實施之間的分歧

第一,“應試為大”的觀念在小城市仍然具有統治性的影響力,從學校到家庭,從校領導到教師,從家長到學生,幾乎全是功利主義教育的推動者和信奉者,美術教育仍然擺脫不了學校教育的陪襯和擺設的尷尬地位。始終是高中課程中的雞肋,學生心目中萬年不變的副科,成績好的學生縱然想學卻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去完成,而成績差的學生連主課都學不好,對美術更是不抱興趣。第二,部分學校開始狠抓美術教學,旨在培養數量相對較少的藝考生,名義上是興趣小組或美術特色班,走的卻還是應試教學的路子。基於藝術類大學聯考近年來依舊火熱的現狀,這種情況在各大中學開始普遍化。因為本質並未發生改變,故而所實施的美術教育只是單調的純技能性的訓練,實踐教學完全壓倒了認知教育。儘管有時也打著素質教育的幌子,但到底還是忽略了美術教育本身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不能發揮中學美術教育的真正功能。這種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僅具備基礎的繪畫技巧,而沒有健全的審美意識。這就好比一個人學會了電燈,卻不知燈火的功能意義。我們所追求的美育理想,如美國藝術教育家馬丁傑史遜在其《創造性》中所說的:“一談到藝術教育,我們總談到技巧,我們不要忘記通過藝術,還要學習人類的博愛、感情、知識、公道等等,這就是藝術教育。”很遺憾直到現在,不僅未能實現,還任重道遠。

2.2新課程實施所需課程資源的匱乏

在新課程的設計理念和價值的體系下如果沒有一定的硬體和軟體條件做保障,恐怕也是很難達成的。課程資源在硬體上主要包括可供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所需的美術教學設施和裝置,如專用的美術教室及設施、美術活動必備的材料和工具、多媒體教學裝置和可供學生使用的電腦等。硬體課程資源還可以被分為校內、校外兩種。校內的課程資源主要有可供學生自主學習及教師備課所需的資料資源,如美術理論書籍、美術作品集、美術雜誌、美術音像資料等;校外的課程資源主要有可供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學活動的公共文化設施,如美術館、公共圖書館、公共博物館或私人博物館等,當地的文物資源以及自然環境資源,如建築、園林、公共雕塑、自然景觀等。軟體則指的是具備相應的教學資格,專業才能突出,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的美術師資。現在在小城市的很多中學特別是鄉鎮中學,沒有相應的美術教室、多媒體教室和美術器材,沒有可供學生瀏覽的'圖書資料室,甚至連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老師臨時兼任,使得學生對美術課提不起興趣;而城市本身也並沒有建立圖書館、美術館和博物館等必需的公共文化機構,導致城市文化氣息淡薄,市民文化藝術素養總體水平較低,學生們在校外環境中很難得到薰陶,這也不利於中學生美術素質教育的開展。

2.3課程設定與美術教師專業水平的侷限性矛盾

美術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包括許多門類,新課程體系下中學的美術教學包括美術鑑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五個系列內容的設定,無疑要求美術教師必須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且隨著時代發展速度日益加快,美術課程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促使我們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但是在現實情況下,中學一些美術教師思想上鬆懈,在教學上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教學內容空洞。有些教師片面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根據實際情況,動不動讓學生分組討論,雖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是整堂課下來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多媒體依賴症。授課形式被單一化,僅依靠視覺傳授,忽視了抽象理論的講解和手動示範,讓美術課堂的傳統流失殆盡。三是統一機械化。美術課是強調個性的學科,一些教師喜歡“標準答案”,整堂課都是一言堂,從而否認學生的思考結果和創作成果,致使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四是定位不清。一些教師認為美術教學教無定法,可以隨心所欲,因此上課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等等這些原因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學生對美術課產生倦怠的情緒,嚴重影響了美術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3提高中學美術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3.1讓素質教育觀念深入人心

美術教育可以振奮人心,激勵人的崇高情感,發揮創作想象,使人得以辨別社會的美醜現象,培養道德情操並提升人的境界。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的教育改革並不是取消考試,而是要優化這個考試,使考試科學化、合理化;不是要取消考試分數作為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要建立一種新的評價制度,它不僅僅是考試分數,還應該包括道德、責任感、人文精神等方面。美術教育為素質教育提供了美的薰陶、創造性思維、豐富的審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質教育則為美術教育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和展現的舞臺。我們的美術教育需要從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等多方面來進行教學,使其相互促進、不斷髮展。

3.2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自我學習、自我反思,注重與時俱進,鼓勵並引導學生個性發展,同時做到嚴於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在新形勢下美術教師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下有幾點意見:首先以實際行動體現新時期美術教師師德風貌,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良好的為人師表形象,要做到熱愛學生,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多鼓勵多引導,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其次要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利用美術教研會的機會組織教師參加教學觀摩活動。通過觀摩,總結好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並提出問題,指出不足,互相交流觀摩經驗,為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讓老師瞭解不同年級段的教學情況,使美術的整體教學更有連貫性和針對性,讓學生的學習更為緊湊、更有實效。最後還要加強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激勵同行之間不斷學習、相互促進。進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討過程中,以教學中一些現實的問題,相互交流學習,使每個人在教學過程中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

3.3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中美術課的有效教學中,首要任務就是要引起學生的共鳴,其次在於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對教材內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情感的激發。如何在枯燥的美術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呢?其一,在教學過程中減少“填灌”,改以“啟發”為主,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讓學生進行討論,而且,不要在當堂就給出答案,而告訴學生,答案會留到下一次課揭曉,他們要做的就是利用課餘時間來思考和尋找解答。這樣會使課程變得更有意義。第二,“給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是捕魚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遠比答案更有價值,掌握了方法,學生才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第三,教師應在課堂上注入更多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和元素,這樣能加強學生對美術課的親切感,並多使用他們所熟悉的表述方式,這樣,學生會對美術課備感新意,自然會喜歡起置身於美術課堂的感覺。而且注意書本內容能否實現對他們實際生活的改變,如對色彩的理解和認識能幫助他們今後改善對自己的房間佈置、著裝打扮,讓學生真正從心底愛上美術,愛上美的生活。第四,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儘量簡化教學環節,避免華而不實的形式,優化教學設計是高效教學的前提。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裡的“誘導”其實就是強調對教學思路的把握,教學方法靈活多變,積極拓展學生思維,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使學生主動又快樂地學習。另外,在美術教學中,還應注意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銜接,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實現各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最後,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做到並做好實踐和理論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的理解更直觀,更深刻,也更有自己嘗試的願望。在班級中如果發現在美術上有著特殊稟賦的學生,應該積極培養,開發其潛力,鼓勵並幫助其將自己的天賦全面展現出來。

新課程體系下小城市中學美術教學作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綠,只有經過不斷修剪、培植和澆灌,才能有所收穫,才能緊隨並跟上在素質教育改革道路上已經走在前面的城市地區。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基礎上,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篇8:美術教學論文

一、美術教學、創新能力的相關簡介

繪畫、工藝美術、建築藝術及雕塑等都屬於美術的範疇,但普遍為人所知的美術大多是繪畫,而美術又通常被人們稱為造型藝術或是視覺藝術。美術教學便是在美術逐漸為更多人所知道,越來越多的人對美術感興趣的趨勢下所產生的,尤其是在21世紀中美術已經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出現在國小課堂上,而這就奠定了美術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創新指的是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與別人或是已有知識不同的見解,之後在特定的環境中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出新的事物,而且還可以獲得一點有益效果的行為。所謂創新能力便是不斷提供具有經濟、社會和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發明在技術和各種活動領域中的能力,現代經濟競爭的核心便是創新能力的競爭。

二、中等職業學校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所面臨的問題

在教育行業中,不論是中等職業學校還是普通全日制學校,由於長期以來的教育模式所形成的固定思維讓教育者認為,只有學好了專業知識以及各項文化課知識才是以後維持生活的硬道理。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普遍推崇,學生文化知識過硬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薄弱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使得學校意識到美術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以下便是中職院校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美術教師缺乏應有的教育創新能力方法。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都習慣了以自己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而忽略了用以學生為主體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去引導學生開拓自己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這種教學模式壓抑了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也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二是學生自身創新思維能力的缺乏。在美術教學中,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由於長期以來的固有模式,學生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這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三是美術教學時太過側重寫實能力。在美術教學時,教師依然注重學生寫實能力的培養,他們覺得只要能夠按照模板來進行事物的描述即可,這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使得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

三、如何有效提高中職院校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讓教師的創新能力得以發展,推進新的創新思維形式的美術教學方法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對學生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起積極作用的。因此,對中職院校美術教學來說,只有教師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審美能力有了提高,才能夠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創新潛能。教師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通過教師之間建立專門的溝通交流平臺來實現,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薄弱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絕對是強大的。教師之間有任何的美術資源都可以及時共享,互相之間可以對審美觀念以及美術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如此便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二)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對中職院校而言,美術教學特別注重實踐、注重鑑賞,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需要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鑑賞能力。視野眼界開闊了,在進行美術的學習時腦海中便有了更多的美術素材,而這些都對學生學習美術時所需要的創新思維能力及想象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完善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教學體系

按照規範化、科學性又有條理性的美術教學體系來進行美術教學活動,可以避免教師以往的只根據標準與乾淨與否來評價學生作品時出現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這種規範的教學體系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對待學生時因人而異,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有公平的點評,根據每個學生的特性來進行專門的引導教育。這樣即可培養學生學習美術時的創新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寫實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針對這些問題應該採取的手段的論述,可以知道在中職院校中,學生美術學習時要想保證創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就需要先保證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的,在學生美術學習時,不能一味地批評,要懂得從他們的作品中尋找優點來進行講述,之後再提出整個作品的美中不足之處,如此才可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被抑制。

參考文獻:

[1]卜會宇.淺議中職院校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xx(36).

[2]潘鼕鼕.論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職業,20xx(36).

[3]包海瑩.論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xx(2).

篇9:美術教學論文

一、高等美術院校的教育特色

目前我國的高等美術教育一般設定在綜合性大學,師範大學和專業藝術學院中,各類大學的美術辦學宗旨各有一定的差異,教學方向也不禁相同,但近些年來由於全球現代化程序的快速推進,市場經濟,知識經濟時代浪潮的衝擊,各國教育機構為適應時代的新原則紛紛探索改革,希望建立和擴大自身優勢,提高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培養出世界最優秀的人才。我國高等美術教育也不例外。

1.綜合性大學的美術院系

綜合性大學開辦美術院系是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一個新現象,對於它學科的研究,如何定位,專業如何辦學,應如何與單科專業院校拉開距離,沒有現成的範例供參考,綜合性大學就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它應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形成自己的辦學風格。就我個人認為:綜合性大學最大的優勢是其學科無所不包的廣泛性,學術研究的系統性與深入性。高等美術教育在綜合性大學中應充分利用其優勢,發展自己的特色美術教育,加強美術學科的學術性,研究性。所以,大學本科的學習應為其升入研究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研究性學習的過度與良好銜接,也使本科專業的學習目標成為為作研究工作而積極準備。所以也應該加大相關專業研究教育的培養力度,逐漸形成綜合性大學美術院系辦學的最大特色。

2.高等師範美術專業

隨著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高等師範美術專業的發展方向與培養目標也越來越明確,估計未來大部分師範大學將改革為綜合性大學,而本來的學術教育和美術史論專業已經統一改稱為“美術學”專業。所以,進一步推進高等師範美術專業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研究,是高等師範美術專業發展的最大特色。也使我國高等師範美術專業擔負起研究傳播美術文化,對中國小生進行美育,以及提高綜合素質等重任。

3.高等專業藝術院校

我國高等專業藝術學院則應使科學知識的推廣和運用這一責任更加有利的強調和執行。隨著我國改革進一步的深化,國家需要大量高階美術技術性人才,尤其是極其缺少“既能動腦又能動手”的複合型技能人才,高等專業藝術院校應以此為目標,使受教育者具有較高的知識層次,較強的創新能力,並掌握熟練的技能,使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從事生產一線的高技能操作,設計並能組織生產管理以及在服務業提供創造性服務等。這也將是我國就業發展的趨勢———在知識經濟基礎上的高科技知識和高技能相結合的人才。就現在我國高等專業美術學院教育培養的人才多偏重於學術性人才,與社會實際需要脫鉤導致供需失衡,這就需要高等美術專業的教育搬入社會實踐這個大舞臺,使高等專業院校呈螺旋型發展,使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理論基礎的同時更在實踐中具有更強的爆發力。

二、高等美術教育的強化

綜合性大學,師範大學和專業藝術學院的教學發展模式只有拉開距離,才能充分形成互補的良性互動局面。只有個性的存在才能有共性的發展與延續。無論是綜合性大學,師範大學或專業藝術學院都應有共同點美術辦學宗旨,無論有怎樣的教學特色與偏重,目的也都是為了使人類更文明更進步。在《四書》的第一本《大學》中便說“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是在說大學教育的道理,在於使人們淨化個人的心靈,陶冶個人的情操,培養個人的善良美德,在於團結群眾,棄舊揚新,從而使人們達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高等美術院校同樣也都要遵循一個共同的辦學理念及辦學方向,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1.首先,應正確引導學生對學習的認識。

考生在升入高等美術院校之前,大都自覺或不自覺的使學習目的針對大學聯考進行強化,升入院校後需先利用一段時間使教學工作針對這樣的情況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擺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美就在身邊,就在實際的生活中,並調動所有的感官去細緻入微的觀察一切事物,讓藝術與生活密切相關。

2.關於學生正確對待現代化與傳統文化關係的問題。

在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要遇到這個最實質的問題。尤其是隨著我國現代化程序加劇,有一些錯覺認識,認為現代化與傳統文化完全對立或兩者之間有無法逾越的鴻溝,但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傳統文化大部分是保留的。例如日本、新加坡、法國、韓國等。同時現代化也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傳統文化也會不停的蛻變。如何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重要與不可替代性也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課。

3.有超越的心態對待傳統文化藝術與外來文化藝術。

在今天,不少人認為傳統文化藝術是現代的障礙,也有人認為傳統文化藝術無比神奇應頂禮膜拜。這樣的態度都不利於高等美術教育的發展。應使學生們全面認識到傳統文化藝術的多元性與傳承發展性,中華文化藝術不僅有中華文明代表的主流文化也有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如何大膽的與實際相融合,並深入地理性,歷史性思考、研究,增強民族凝聚力,這都應是探索的主要方向,也同是探索外來文化藝術的方向。尤其是現代外來文化藝術,更應全面研究,看清它的真面貌,不應盲目模仿。真正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也需有勇氣實行“拿來主義”,加以吐納吸收,重建世界上最優秀的精神文明。我們往往說最深刻的道理也是最簡單的道理。高等藝術教育的深入同樣也需要立足於我們的真實生活,真實情感;立足於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研究;立足於當代性及具有現代意義。

三、總結

教育是終身的教育,高等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教育是一個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結束的過程,教育是人的自身目的,也是人的最高價值體現。”我們應遵循更人文化,更科學化的教育理念不斷髮展、改進、深入。使教育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去“喚醒”學生的力量,使學生能在目前無法預料的未來局勢中自我作出有意義的選擇。因為教育,是全民族的事,要教育的是整個民族。

篇10:美術教學論文

一、注重學生本身感受,教學效果不斷深入

在很多美術老師的教學課上,往往教師過於關注教學的內容是否進行完成,並沒有將學生的切身感受和內心需求放在教學的主要位置上,並沒有從學生的內心深處進行引導和教育。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美術教師首先要從孩子的內心感受出發,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美術課上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進行寫生,用大自然的豐富色彩對孩子們進行引導,在大自然中教育孩子如何觀察,如何落筆,如何進行色彩的搭配,不斷提高孩子們對色彩的認知度。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教學,學生放下了課堂上緊張的情緒,能夠很好地和老師進行互動,既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又達到了深入學生內心教學的效果,可謂是一舉多得。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美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引導作用,教育孩子們具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教師通過輕鬆的教學氛圍,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可以很好地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形成互動式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走進孩子內心深處,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交流非常少,甚至在課堂上出現了“你講你的,我幹我的”這樣的現象,因此,在新教改的過程中,我們的美術老師可以積極走進孩子的內心,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孩子們觀看色彩豐富的動畫片,在動畫播放的過程中,將畫面暫停,組織學生對畫面中出現的顏色進行搶答,看誰回答出來的顏色多。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由兩組學生進行PK,看哪一組能夠獲勝,在這樣的課上,學生的注意力會非常的集中,老師的每一句話他們都會非常的專注,在這樣的氛圍中有利於教師的教學。在競爭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作為老師可以在視訊播放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發現孩子的潛能,提高孩子們發現美的能力。

三、廣泛利用資源,調動課堂學習氛圍

美術課程具有資源廣泛,便於收集的特性。充分利用好身邊有利的美術資源,開發和利用起來,應用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達到調動課堂學習氣氛的效果。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色彩大賽、服裝秀、美圖欣賞等有益處的活動。在色彩大賽中,組織學生利用水彩,自由搭配,美術老師負責現場指導,比賽以調配出顏色最多者獲勝,可以給予一定的小獎勵等,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服裝秀可以讓學生在美術課上穿著自己喜歡的服裝,現場走秀,其他的學生對服裝中的顏色和圖形進行發言,通過認真仔細的觀察,提高每一個學生對顏色和圖形的辨識能力,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對於美術的認知和興趣。在美圖欣賞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從網際網路上,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美術圖片,在班級中進行匿名展示,最終全體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兩幅圖畫進行投票,最終以票數最多的圖片獲勝,成為最佳美圖,通過激烈的競爭可以使每一名孩子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

四、及時總結,鼓勵學生多創新

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每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素質,及時的鼓勵學生,表揚學生,對學生的進步非常有利。同時,隨著現代生活條件的不斷變化,孩子們的美術功底也在加深,如何能夠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每一名美術老師來講,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例如,很多孩子在上學前的時候就已經進行了美術的啟蒙教育,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美術功底,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夠很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只講一些他們已經熟悉的內容,一定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對日後的發展極為不利。這就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總結,弘揚優秀的教學方法,摒棄過去的舊觀念,認真學習新的教學例項,創新教學方法,有效地應用在國中美術教學過程中。並能夠做到及時發現每一名學生身上的不同特定和能力水平,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斷適應新教改的各項要求,本文通過新教改中美術教學的探討,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劉芳宇.國中美術課程中“設計應用”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新疆師範大學,20xx.

[2]王文叢.國中美術教材中“設計應用”模組教學與實踐的重要性探究[D].陝西師範大學,20xx.

篇11: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發揮學生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是中職美術素描課的有效教學策略。為此,中職美術素描教學訓練應以培養學生對物象認識、觀察、表現和審美能力為目的,通過指導學生以客觀物象為依據,表現物象真實,以寫實手法表現對物象真實感受,從而達到中職美術素描教學訓練要求,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技能,取得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生;美術;素描;教學

中職美術素描教學的任務一般來說,是通過訓練學生對客觀物象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正確、生動的表現力。即:教師通過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觀察物象和處理畫面,使學生理解描畫物件的生長規律、運動規律,並按藝術規律去表現物件。

一、中職美術素描教學基本原則

中職生素描初學者常有這種習慣,在繪畫深入的過程中往往從一點開始繪畫,並不會太多考慮畫面整體佈局,且學生藝術潛能也不會短時間就能被挖掘出來。對此,應本著“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原則開展中職美術素描教學。一要實事求是遵守客觀情況。中職美術素描教學目標建立、組織實施、進度安排都應根據中職學生個體特點制定相應教學計劃,並通過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訓練興趣。二要知識能力並重落實教學計劃。中職美術素描教學應與學生生活相銜接,通過素描教學生活化、社會化、資訊化的課程資源開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長創造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獲得自學素描、自主訓練能力,使知識增長與素質能力增長同步發展。三要融通多種渠道開展素描學習。美術素描課應向社會、家庭延伸,實施課堂內外良性互動。即:重視開闢第二課堂,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教學渠道,形成立體式、網路化的教育環境,全面培養美術人才。

二、注重解決素描教學實踐問題

素描教學重在發展中職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審美素質。有鑑於素描水平是個循序漸進過程,應著力幫助中職學生素描學習遇到的問題。一方面,指導學生從前人作品中學會借鑑。一般而言,中職學生喜歡寫出,不喜歡臨摹,有的學生認為臨摹就是照葫蘆畫瓢,沒有意思,且束縛手腳。其實,素描臨摹可開闊視野、理性頭腦、活躍思維,這種循序漸進能打下堅實基本功,使學生在臨摹中培養耐心、細心,使素描認識由整體印象到具體細節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注重中職學生線條運用。很多中職學生對線條應用掌握不到位,素描教學時,力爭解決好中職生畫線條這一基本功。如:《永樂宮壁畫》等之所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極其生動,就是線條如行雲流水,抑揚、鈍挫、剛勁、柔美,把線條的生命力、表現性、概括法在繪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素描線條是繪畫最根本要素,嚴謹、高超用線技巧等於繪畫成功了一半。

三、引導中職學生體驗反思作品

從中職美術素描教學實踐發現,很少有學生對自己素描作品進行反思,如果讓其找出素描畫中的優缺點,往往張口結舌,或表述不能達意。因此,素描教學要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有益反思。一是引導中職生對素描畫面結構反思。好的素描用品,從起稿構圖到形體結構,再到空間結構,其線、形、色合理佈局和組織畫面都透著畫者精心構思。應通過引導學生對素描作品反思,不斷提升中職生構思畫面效果,養成起稿即構圖的良好習慣。二是指導中職生抓住素描學習的步驟。素描真實反映著客觀物件。就如平常我們看物象,距離的遠近、高低各不相同,而在素描中反映的就是顏色和大小。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我找到自己作品的盲點,如對畫面效果的控制,物象外形特徵、造型特點等,從中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關注中職生興趣點、創作力以及薄弱層面,以多元化指導促進中職生學習主動行為,實現個性化、多面化發展。三是教育學生對作品進行回頭看。實踐中,一些中職生對所畫素描作品,畫完就放到一邊,甚至很少去多看一眼。對此,在教學中應安排相應時間讓學生在完成素描作品後,每次自主性完成一份簡單書面小結,通過自我小結,總結經驗教訓,靜心反思,促使學生創造出更多美好的素描作品。

四、加強學生畫外功夫體驗指導

中職美術素描課就是是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接受美學的感化。既讓中職學生從感覺器官上感知出美感、美育的薰陶和享受,更通過教師富於情趣的教學方式,體驗到美。一是把學生現實狀況與課程安排有機結合。針對素描概念、觀點較為抽象、枯燥,與中職學生心理有一定差異,教師備課應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掌握好學生學習情況、能力、層次等,以情激學、因材施教,讓不同學生在素描課上都能有所收穫。二是讓學生在素描創作中提升審美能力。通過對比法教學,讓學生體會不同作品中的美與醜,發現素描刻畫的內在美因素,領會美術的真正內涵,培養學生把感情滲透於自己作品中去。三是激發學生想象,拓展素描教學意境美。雖說素描追求“精練、傳神”的特點,但在畫面結構、風格,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等方面如何體現美感,需要學生敏銳準確地表現物象特徵的缺陷,進行大膽、豐富的想象,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進行整體觀察習慣,如:開展文學、美學、歷史等方面知識傳授,使中職生更多瞭解不同素描流派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等,做足畫外功夫,提高素描教學質量。總之,中職美術素描教學,要重點培養中職學生學習素描興趣,培養學生良好觀察方法,展示表現能力,讓學生學會整體佈局,提高自己認識水平、專業水平與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蘇楚韓.探討中職美術素描教學的方式及藝術[J].教育科學:全文版,20xx(2):00186-00186.

[2]張旭堂.淺談中職美術素描教學[J].教育,20xx(1):00201-00201.

作者:張瑜 單位:山西省清徐縣職業教育中心

篇12: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是美育的主要途徑,對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美術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尤為突出的是國中生對美術的學習,不像幼兒、國小生那樣喜歡塗塗畫畫,興趣逐漸減弱,把美術課作為“小科”,無暇顧及美術的學習。因此,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和根本出發點。下面簡單談談國中美術教學中興趣培養的幾點體會。

一、輕視美術的原因分析

1.社會原因

學生進入國中後,許多家長認為畫畫是玩,是不務正業,只有學好語數外才是走正道,會考考出好成績才是出路。社會、家長對學生的誤導,使學生認為美術是副科,可學可不學。

2.學生自身原因

社會、學校、家長對美術的不夠重視,久而久之也導致學生對美術沒有興趣,思想上也不重視。據調查,幼兒園的小朋友,十有八九喜歡畫畫,想象力豐富,對世界好奇,什麼都想用自己的小畫筆畫出來,畫中有他們的奇思妙想,有他們的奇妙世界。然而,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大門之後,多數學生就放下心愛的畫筆,從此,他們對美術、對畫畫的熱情逐漸冷卻,縱然有的學生對畫畫仍然喜愛有加,但在學習的重負下,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得不“收起來”,到了國中,愈演愈烈,繁重的學習使學生更難以顧及這門學科。久而久之,學生腦子中充斥著滿滿的古詩詞、數學定義和定理、英語單詞和語法等。

二、激發學習興趣的主要策略

美術是對美的欣賞和美的創造的過程。以繪畫教學為例,學生需要對繪畫產生衝動,這樣他們才會有創作的靈感。這種靈感的源泉在於教師的引導,對美術作品感染力的感悟。在學生想畫什麼方面,不妨給他們主動權,讓他們畫出心中的美和心中的人或物,尊重他們的想法,才會綻放其思維和創造力。

在國中一年級的《人物線造型》的教學時,當老師提出要畫班級的美術課代表時,多數學生搖頭表示反對,有的說想畫媽媽,有的說想畫寵物狗,有的說週日去了動物園,想畫動物園中的老

虎……如果分析學生的這些想法,不難得出他們的共同心理——想把畫畫好,畫出彩,畫出情。主要原因在於:畫媽媽,因為有愛;畫寵物,因為熟悉;畫老虎,因為新鮮……畫美術課代表,擔心畫不好,有辱女同學,會使她不開心,老師不滿意,如果畫自己熟悉的,既有興趣也不擔心因畫不好而受批評或指責。因此,美術課堂上的繪畫活動,要求不必太統一,給他們創作的自由,讓他們的興趣始於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從而激發繪畫的動力和激情。

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如果美術教學是為了培養畫家、藝術家,把學生當作成人看待,要他們審美、創作都完美無缺,那麼,只會使學生對美術逐漸望而卻步,逐漸與美術越走越遠。

三、改變課堂模式,提高學生創造力

1.改變教學方法

如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一課《小夥伴》的教學時,首先教師用多媒體呈現面目表情不同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再提出問題:人的基本特徵可以從哪幾個方面表現出來?沒有這些表情行不行?再呈現宮六朝的《小女孩》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的比較,描述這個“小女孩”的外貌特徵和性格特點,進而再提出本課的中心任務:如何畫好人物頭像?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引導他們觀察臉型、五官、表情和比例以及表現。讓學生在觀察教師給出的課件中的人物頭像後,再觀察身邊的老師和同學,總結出臉型主要有哪些,五官特徵有哪些,表情有哪些等等,說一說人物頭像的比例和表現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為同學畫一張素描頭像畫,提出要求:生動、形象地表現

人物。

有大量的觀察做基礎,有素描理論知識的點撥和提煉,學生完成了為同學作畫的任務自然會樂在其中,不會有一籌莫展之感,無從下手之困。

此外,在繪畫前,開展“貼鼻子”“貼眼睛”“貼眉毛”等遊戲,使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三庭五眼”的比例關係。這樣,我們的課堂會更豐富、更有趣,成為學生的樂園。

再者,教學中可以適當設計讓學生合作探究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互相啟迪、互相激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課堂更豐富。

2.充分利用多媒體,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美術課堂上,教師只讓學生看看書、畫幅畫等,課堂沒有生機和活力,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更無從談起。我們應該儘可能地使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增添課堂魅力。

如《敦煌莫高窟》的教學,如果純粹讓學生看看課本,課堂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石窟藝術的寶庫——敦煌莫高窟的視訊,讓學生走進“千佛洞”、接觸“四大石窟”,瞭解“時代背景牆”,感知“壁畫”和“彩雕”等,學生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用心觀察、用心體味。教師再提出問題:石窟藝術的構成有哪些?石窟建築的特點有哪些?如果你意外發現了文物,你會怎麼做?怎樣盡到保護文物、愛護文物的義務……通過聲音、影象等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興趣,使美術課堂增加感性認識,也使學生受到藝術的薰陶。

總之,美術作為基礎課程之一,不能等閒視之,應改變“小科”的錯誤認識,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興趣的培養為突破口,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裝置,開展自主、合作、討論等學習方式,構建學生樂學的美術課堂,讓學生彰顯個性,培養創新能力,發展綜合能力,成為懂美、愛美、惜美、創造美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楊增群.談如何優化國中美術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34).

[2]胡小麗.淺談國中美術興趣的培養[J].速讀(中旬),20xx(5).

篇13:美術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教師的示範教學對於美術課堂來說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給學生呈現的一個良好向導,教師如果善於設計示範的內容、方式與示範教學的形式,還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教學匯入以及教學主題引入的功效。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示範教學的作用,在教學準備時更加充裕,這樣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國中美術;示範教學;策略

示範教學在國中美術課堂上有各種不同的切入點,教師在組織與設計示範教學時首先要充分考慮課本的教學主題,要能夠貼合教學素材引入一些更加有代表性的示範教學的元素。一般情祝下學生對於教師的示範教學會十分投人,他們會很感興趣教師給大家呈現的內容,尤其是教師在示範作畫或者示範做手工藝品時,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很有價值的教學時期,發揮示範教學的積極功效,為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推進。

一、抓住示範教學的有效時機

示範教學在展開時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首先,教師要善於把握示範教學的有效時機,這樣才能夠發揮最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主題,以及不同的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下,示範教學適合展開的時機會有所差異。有的教學主題下教師需要先給學生做必要的介紹與鋪墊,讓學生對於某種藝術形式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在這個基礎上再來進行示範學生接受起來會更輕鬆。對於那些學生相對十分了解的教學內容或者題材,前期的鋪墊則不太有必要,這樣的內容教師不妨直接給學生做示範,迅速將大家帶入教學情境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慢慢了解這一藝術形態。在筆者聽過的一節剪紙課中,教師一上課二話不說拿起剪刀和紙就快速的折剪,教師的舉動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學生很好奇,想知道教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於是就集中注意力觀察教師的行為。不一會兒,教師展開了紙,隨著兩隻精美的蝴蝶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於是課堂中爆發出陣陣掌聲,本課的主題被揭曉了,學生的興趣也被激發出來了。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教學過程,這種對於示範教學的時機的有效把握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嘗試慾望也被迅速激發。在這種教學展開模式下會更好的凸顯教學主題,示範教學的效用也充分體現了出來。

二、控制示範教學的量和度

教師在進行教學示範時要能夠靈活的控制示範的量和度,這一點非常重要。示範的量過多或者過少都不合適。教師如果示範的時間很長,會大量佔用教學時間,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被壓縮;示範的時間短了學生又還沒有看明白,這也就沒有起到示範教學的效果。對於示範的度的把握也很重要。示範如果過於徹底,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會被擠壓,如果示範的十分淺顯,學生又沒有完全看明白。因此,教師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把握示範的量和度的能力,教學前一定要充分分析教材,瞭解學生的基本能力水平,這樣才能夠做好示範教學的控制。在教學《開啟的喜悅》時,在控制示範教學的量和度時筆者做了相應思考。最後,課堂示範只是把立體賀卡上立體部分的製作方法和步驟做了簡要的示範,為了避免學生的模仿,筆者特意把立體部分設計為一個簡單的幾何形,學生掌握了方法,在設計的時候可以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把立體部分由幾何形轉變為他需要的形象,創作出各具特色的作品。這樣的示範既達到了教授技法的目的,又給學生留出了創意空間,效果顯著。

三、體現示範教學的針對性

教師在展開示範時同樣要做到具備針對性,要能夠充分凸顯教學主題,實現對於學生創作思維的引導,這才是示範教學需要發揮的效果。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示範時比較盲目,內容和方向的控制都不夠好,這既浪費了課堂時間,也沒有起到預設的效果。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在示範前做相應思考,明確示範過程的重點,凸顯示範教學的核心,讓示範的效果更為顯著。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充分實現激發學生思維、活化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基本教學目標,這也是示範教學的內在價值的良好體現。在教學《最親近的傢俱一一椅子的設計》時,為了體現出示範教學的針對性,筆者對於示範的內容和方式都做了相應設計。在示範時筆者特意用白色卡紙做了兩把一模一樣的椅子,都是簡單的基本型,接著讓兩位學生通過簡單的塗色、新增裝飾或切割等方法對其進行加工,變成了兩把風格完全不同的椅子,其他學生在作業本上簡單畫出改造椅子的設計方案。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對學生在製作方法的選擇上有較大的啟發性。隨著教學過程的逐漸深入,學生的創造空間也變得越來越開闊,大家紛紛將各種富有創意的理念融入到作品中。這堂課上就充分體現了示範教學的價值,透過對於示範的有效控制既給大家呈現了課堂教學的主題,也實現了對於學生思維引發的教學目標。

結語

示範教學在國中美術課堂上的融入,這可以讓課堂教學的整體趣味性更強,也能夠更好的活化與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各種美術作品的創作中有更多富有靈感的表達。教師要更好的組織與設計示範教學,不斷優化這一過程才能夠構建更為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l[」陳鳳華國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對策探討[J]學苑教育,20xx(10)

2[]李豔麗國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陰新課程(中學),20xx(05)

篇14:美術教學論文

1.引導學生深刻認識藝術作品的科學性

高中美術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為主要著力點,帶領學生認識和解讀具有一定深度的藝術作品。在鑑賞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提煉出作品的藝術特色,還要引導他們發現其蘊含的科學思想,認識其中涉及的科技知識。引導學生解讀優秀藝術作品,對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極為有利。要成功實現上述目標,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美術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對美術的相關概念和基本要求瞭然於胸。只有全面掌握美術學科的科學內涵,學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分析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發展歷程,其蘊含的深刻的藝術思考和獨特的藝術創新著實令人歎為觀止。例如建築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斗拱技術的發明與運用,無疑是我國建築藝術的特殊符號。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建築作品時,應善於從整體上把握總特徵,在細節處把握設計思想,深入挖掘其蘊含的科學內涵。斗拱技術的運用不僅蘊含著美術學的特徵,而且體現了力學美,力學知識的巧妙運用正是其科技思想的重要表現。

2.認識和運用科學技術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在現代藝術教學中引入科學概念,不僅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藝術創造,還要運用先進的科學理念武裝大腦,在豐富多彩的實踐過程中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達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人們的惰性,長此以往,人們將逐漸失去投身實踐的熱情和積極性,這不利於個人及社會的持續發展。教學者應引導學生創造美,使他們形成獨特的審美觀,提升審美水平,並養成勤思考、勤實踐的好習慣。另外,在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同時,教學者應將科學技術逐步運用到美術教學中,不僅要以此優化教學方法,更要以此優化教學內容。教學者應善於將科學教育的理念與美術教學的要求相結合,使學生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逐漸養成嚴謹認真、善於發現和總結的學習習慣。古今中外,科學技術發展推動藝術發展進步的案例不勝列舉,總體說來,世界藝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史。在人類的不同發展階段,美術的發展呈現出各自不同特徵,其中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美術作品的實現形式不同。敦煌壁畫堪稱世界奇觀,是古代石鑿技術的成功運用。在那個時期,石鑿技術便是當時繪畫技術的集中體現。隨著冶煉技術的發明,人們開始在各種器具上進行美術創作,形成了燦爛的人類文明。色彩技術、油畫技術的相繼出現,為一大批傑出的美術家們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們也因此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由此可見,科技對美術發展的推動作用無可替代。

3.增強課外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高中美術的課堂教學不能涵蓋全部的內容,也不能開展全部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學者如果不拓寬教學渠道,開展全面而細緻的教學工作,學生就不能形成健全的藝術人格,也就不能深入貫徹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少教學者開始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學活動,高中美術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不再侷限於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引導學生了解和討論著名藝術大家的生平和創作經歷,引發情感共鳴,獲得藝術體驗,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美術鑑賞水平,發展學生實際運用美術的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日益加快,多元化的社會特徵越來越明顯,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因而變得空前巨大。高中是人生教育中的黃金時期,高中階段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成熟的時期,因此,高中教學必須符合這一實際,進而探索和實踐現代的、科學的教育理論。其中,高中美術教學也應遵循此法,使其成為塑造學生藝術品質和高尚人格的有效渠道。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對教師來說,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引入科學教育觀是重中之重;對學生來說,改變傳統學習方法,自覺接受和應用科學學習法是核心要求。

篇15:美術教學論文

一、激發學生學習漫畫的興趣

特色美術學校中的學生有著良好的美術繪畫功底和造型基礎。每週利用一下午的課時外加業餘時間讓學生來進行漫畫的欣賞和創作,特別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學生們非常喜歡漫畫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在漫畫的創作中遇到人物的形體結構變化、畫面的效果處理、色彩的色調搭配與調和、場景的佈局安排等問題時,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在基礎素描、色彩、速寫和設計課中找到解決方法,相互聯絡,相互借鑑,利用興趣來提高學習繪畫的主動性。

二、通過學習漫畫提高學生的專業繪畫技巧

漫畫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尤其是特色美術高中的學生,他們有著紮實的美術繪畫功底,完全可以遊刃有餘地用漫畫的誇張、簡化、幽默等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情緒;相對於要求寫實性非常嚴格的素描基礎課而言,學生可以在漫畫中發揮自由的線條,不受拘束地將自己的才華躍然紙上,在漫畫課中體會別樣的樂趣。漫畫可以是單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連環畫、組畫等形式),表現形式可以是鉛筆、彩鉛,也可以是色粉、水彩或馬克筆,其靈活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選擇。不拘泥於素描教學中只能用鉛筆和炭筆,色彩繪畫時僅可用水粉進行表現。學生可以進行力所能及的創作,不僅在繪畫的媒介方面進行了實驗,開闊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作畫技巧,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三、在漫畫創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多方面協調能力

專業的素描色彩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物件的準確性、畫面的整體控制能力基本由學生獨立完成。漫畫繪製的完整流程是:策劃和文字劇本→角色造型(主角和配角)→場景設計(室內、室外和道具)→畫面分鏡頭設計→繪製階段。在漫畫教學過程中,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使其自編、自導、自創完整的漫畫作品。這樣一來,學生不再是單純的畫匠,而變身為編劇、導演、演員、製片、劇務,等等。他們必須開動腦筋去構思故事,編寫劇本,再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劇本落實於紙上。學生必須學習如何在創作好的指令碼上構思人物形象、場景、臺詞佈置、畫格的大小布局、服裝道具等。這對平時只進行長期素描、色彩寫生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學生變換了身份,以一個漫畫家的身份為讀者講故事、創造人物各種多變形象,認真繪製人體的比例、動勢、四肢和麵部表情變化;根據劇情查閱各個階段的歷史變遷資料等。通過原創的形式,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新思路、新知識,比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強調、灌輸的形式更為有效。教學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教育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去。”這種獨立型和合作型的教學模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強強聯合,發揮學生的特長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通過學習漫畫為美術學生專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學習是為了獲得生存手段,在特色美術專業高中開設漫畫課程,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將漫畫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拓寬美術生的專業發展道路。有專業美術基礎的學生,顯然更有實力和能力成為專業的漫畫家。而且,將個人的興趣與未來學習的方向、從事的工作掛鉤,無疑有利於學生的專業成長和發展。不可否認,在美術專業高中開設漫畫課程能夠為美術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多種就業選擇。

五、通過學習漫畫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能力

漫畫這種藝術形式,它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於思維和視覺兩大美學形態,這兩種美學形態也是傳統美術教學中所要求的。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造型藝術是通過學生的眼睛觀察和大腦的思維變化來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無形的思維就會轉換成視覺語言,繪於紙上成為有形的形象,與眾不同的造型更可以打動觀眾。漫畫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漫畫的藝術語言更具諷刺、更誇張、更詼諧、更有個性,用這樣的藝術語言去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學生們在創作漫畫作品過程中,每個人的想法和思維各有閃光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將閃光之處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審美價值,從而也形成學生個人所特有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能力。

結語

在專業美術高中課程中開設漫畫課,其衡量課程目標實現標準都是以學生髮展為前提,以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為目的。通過正確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時間,在玩中學習新知識,逐步培養興趣、開闊視野,使學生能夠儘快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社會發展速度,在漫畫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持“育人為本”,積極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堅持尋找學和玩之間的交匯點。通過玩使學生髮揮自身的優勢特長,樹立自信心。積極傳遞給學生更多的美術知識、技能、形式原理與法則、藝術觀念,利用漫畫創作的實踐過程,總結觀察角度、思維方法、表現技巧、藝術感悟等經驗。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與熱愛,從而發展學生個性,完善學生的人格。

篇16:美術教學論文

摘 要:由於受到了傳統教育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的消極影響,當今的國中美術教學依然存在以繪畫為中心和以教師為核心的現象。然而新課程的不斷改革給國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程的改革之下,國中美術教師應當積極地改變教學模式、轉換自身角色,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時代以及知識發展的趨勢。筆者針對當今國中美術教學的實際狀況,論述了改進國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夠為今後的國中美術教學帶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一、引導學生建立審美情感,提升審美素質

傳統美術教育被普遍認為是學生的一個特長,並試圖提供基本的教育給藝術專業的學生,但是普通的學生經常忽略對美術的學習,較為看重文化課學習,從而應對升學考試。此外,也沒有得到教師更多地關注,對普通的非藝術生的美術教育也不重視,使國中美術教育幾乎形同虛設。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尤其是在現在的發展形勢下,針對所有學生的美術教育,其實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求。國中的美術教育目的不是培養高階專業人才,而要引導學生更好的培養審美情感,具備一雙發現美麗的眼睛和感覺美的心靈。例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瞭解和欣賞一些世界著名的油畫,例如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作為永恆的經典來欣賞。學生不是複製畫面,而是要從審美的角度欣賞這幅畫本身,以及對他在文藝復興時期而改變的態度進行了解。就畫本身的色調而言,過渡自然,反映出藝術家精湛的繪畫技巧,尤其是對藝術家的內心世界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不僅可以欣賞美和創造美,更可以獲得大量的心靈與情感的收穫,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美術教學能很好地去引導學生建立美感。

二、重視作品點評,因地制宜地開展教學

對於國中美術的教學工作而言,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是對學生作品進行合理的點評。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並不是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是藝術知識的學習。對於國中美術而言,必須有助於他們身體和精神發展以及未來的發展。如果只是一味強調學生的藝術技巧,他們是很容易被打消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創作的藝術作品單調並缺少生活的氣息,更不具備真實的情感。美術老師的點評可以直接對學生的審美意識產生影響。美術老師應以尊重學生個人的勞動成果為前提,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並審查學生的藝術作品。當美術老師審查學生的工作時,找出什麼效果最好,給予學生及時的認可與表揚,這對學生的潛能激發有很好的效果,還能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並懂得思考人生,使其作品更能表達出學生的個人情感。只有用這種方法才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幫助學生找回自信。美術教師在藝術教育過程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引導至關重要,所以,學生和教師應該積極構建一個堅實的知識橋樑,在老師的指引下能夠避免學生走彎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要能夠在各方面贏得學生的尊重與認可,要以一個探究者的身份融入到學生中間去,不能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有學會創造知識,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融入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因材施教靈活的授課,這一點至關重要。對於多數的農村學校而言,由於在裝置的硬體設施上的不足,使得老師授課時不能保證用具的齊全,但是這並不是無法授課的利用,老師可以通過對日常物品的創新使用來應用到美術教學中。

三、創新教學機制,積極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對於新課程標準要求,主要側重於學生在學習上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教學模式就會融入新的力量。但是要對這一點進行正確的理解,不能僅僅是單純的合作探究,重視形式上的操作,應該落實到具體任務中,不然就無法體現其意義。要清楚地看到,合作要以每一個學生的需要為前提,只有在學生對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才迫切需要通過探究的形式解決問題,從而更好的發揮出合作探究的優勢,而且也有利於學生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

面對新課改的要求,我們必須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就美術學習而言,首先要幫助建立一個正確的審美情感,從審美素質方面出發,重視對學生作品的點評,具體到教學環節中的每一個點,積極利用創新機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只有正確理解課改的新要求,才能結合實際情況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篇17:美術教學論文

一、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帶給孩子更好的美術教育

社會和家長對幼兒美術教育的高要求促使美術教師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專用技能和教育教學能力。作為一名幼兒美術教師,要從兩個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一個方面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美術專業水平。這就需要教師自練內功,不僅要多進行美術專業的訓練,更要多參加一些專業方面的培訓,提高自己的美術功底,這樣可以很好的為幼兒美術教育服務。另一方面,就是要積極的參加教育教學技能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說道教育教學水平不得不提一下現在正在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我們知道,由於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落後,導致教育教學水平的滯後。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嚴重的壓制著學生的天性,不利於學生的能力的塑造和知識的學習。所以,作為一名幼兒的美術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了帶給學生更高的美術教育,教師要主動的接受新的教學理念,積極的參與教學理念的知識培訓,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摒棄傳統教學中不利於孩子天性發展和能力成長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主動的在自己的美術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教學改革。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美術教學相結合,加強對課程改革的內化,提高自身文化的素質,提高專業水平和藝術修養,掌握紮實的基本功和美育美學的常識,將課改精神和幼兒園美術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形成自己的園本特色,使我們的教學更有利於幼兒的發展,為幼兒提供廣闊的天空。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我們知道幼兒繪畫是先想後畫。幼兒的繪畫是一種自然的表達,是思維在先,繪畫在後的過程。所以,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要引導幼兒開啟固有的思維模式,解放幼兒的頭腦,放飛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去想;帶領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感悟;教師的教育不能夠束縛學生的手腳,要解放幼兒的雙手,讓他們毫無顧忌的去創作;可見,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教師要踐行新課程教學理念,解放幼兒的思維和情感,讓他們去自由的想象去創造,使他們感受藝術的美,獲得美的知識,行使美的權利,表達自己美的想法。

二、開展興趣教學,提高幼兒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由於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對幼兒的教育不能夠強迫,而應該以興趣為切入點,開展興趣教學,提高幼兒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我們知道,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幼兒學好美術就要想辦法讓幼兒對美術學習感興趣,讓幼兒喜歡上美術這門課程,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繪畫興趣不是與身懼來的,而是依靠教師長年累月的培養起來的,在繪畫教學中,我們不能對幼兒進行單一的技能訓練,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方法、手段來增強幼兒對繪畫的興趣。為了培養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我們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展激勵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剛接觸美術材料的幼兒來說,並不知道什麼美術教育,只是對這些美術顏料感到好奇,自然的會塗塗抹抹,這是,如果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否定或是批評,會讓幼兒對接下來的美術學習失去信心,進而嚴重影響幼兒的學習美術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要採取激勵策略。由於幼兒肌肉發育不全,握筆比較困難、畫出來的物體形態達不到他預想的效果,因此有些幼兒就會對繪畫產生了膽怯、自卑的心理,教師要針對幼兒不同特點給予表揚與鼓勵來激勵幼兒。鼓勵幼兒的繪畫行為,能夠讓他們對美術學習充滿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尊重幼兒的行為和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幼兒的天性

幼兒的繪畫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塗鴉和發揮過程,這樣的過程可能不符合美術的繪畫技能的要求,但是卻是最自然、最純真的東西,是幼兒內心思維和美的一種表達。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行為和認知規律。教師要鼓勵幼兒的繪畫行為,並對幼兒的繪畫行為提出新的要求,以引導幼兒更好的表達。同時,在繪畫活動中,如果幼兒對繪畫內容不感興趣,體驗不到繪畫的快樂,那麼教師不能夠強迫幼兒去學習,教師要適當的調整教學的內容,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就要考慮幼兒手部肌肉動作發展規律,又要思考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美術教學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因為,幼兒往往對貼近自己生活實際的內容饒有興趣。教師還可以把幼兒美術教育與幼兒的遊戲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邊玩遊戲邊點畫,在愉悅的遊戲氛圍中不知不覺完成作品,還可以通過聽故事,兒歌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開展多種豐富多彩趣味遊戲活動,來增強幼兒對所畫內容感興趣,加深幼兒對繪畫內容的理解,促使幼兒的學習熱情。

篇18:美術教學論文

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民間美術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獲取事半功倍的成效。比如,通過幻燈片放映民間美術作品圖片,它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是課本圖例永遠實現不了的。再如,通過錄影的方式播放民間美術的製作過程,它的生動性、準確性是教育者講授中難以實現的。通過多媒體教學,教育者親自制作課件,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不僅能創新民間美術教學模式,使教學更具直觀性、條理性、客觀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而且還能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運用情境教學方法

實際上,民間美術教學還是一種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全面調動所有能夠培養學生情感的因素。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創新民間美術教學的關鍵外在因素,其涵蓋了課堂的環境創設、結構設計、音響設計等,不同的民間美術種類均具備著不同的地域性,風格、主題思想以及情緒情感,而課堂情境的每個環節對學生來說都是不同的資訊反映,只有當這些資訊反映相一致時,才能夠刺激到學生,進而提升課堂功效。比如,讓學生對民間蠟染進行欣賞,在學生觀察作品的同時教育者通過適當的語言講授,並向學生們播放一些少數民族(如貴州)中民間日常生活的畫面,並將少數民族(如貴州)音樂為該課堂的背景音樂。學生在該種創新的教學情境下得到的感受是全面的,是傳統教學永遠達不到的。

三、重組有關教材

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當地民間美術資源,對原有教材予以調整。增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和教育者擅長的內容,教育者應緊跟現代社會的需求,有創造性地對民間美術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綜合新舊課本,把相同年級的新舊課本中相同的內容有機的融合起來,以擴大知識量,教育者不應將眼光放在一個版本的美術教材上,因為各版本的民間美術教材均具備獨有的特色與可取的地方,教學中應提煉相類似的內容,取長補短,在教學內容上應找到結合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另外,變換製作材料,拓展內容交叉點同樣是一項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在民間美術的一些製作工藝複雜、工具材料要求嚴格的內容中比較適用。在創新型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欣賞與瞭解民間美術外,還可採用其他形式進行相關製作與學習,比如,將木雕、根雕改成橡皮泥、陶泥或者蘿蔔進行雕刻製作;將服裝、刺繡等通過繪畫、設計形式加以體現……

四、講練相結合,全面發揮學生主體性與能動性

我們所看到的所有民間美術作品都是形成的視覺藝術品,其雖然也要具備相應的技術技法,但相對於專業美術作品而言,其對技法水平要求不高,便捷、樸質是很多民間美術作品的特徵,學生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具備一定的能力進行實踐操作的。實踐過程其實就是強化學生的理解程度,創新教學模式,滿足教學最終目的的過程,雖然會佔用一部分課堂時間,但是教學功效顯著。所以在創新民間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講練結合,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創新民間美術課堂教學,可以使美術教育者的教學空間更加的靈活與廣闊,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和有效。其充分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學生在該創新模式下可以得到不斷的提高和昇華。

篇19:美術教學論文

內容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引起高等師範美術教育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方面的轉變,素描基礎教學更是關係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在探索新的素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專業特點,充分了解素描基礎教育和專業的聯絡,分類施教,不斷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造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根據專業特色做好教學設計,以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創新思維;教學模式;專業特點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高校素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在不斷地深入和完善,不同的美術院校在“契斯恰柯夫素描體系”的基礎上研究和探索更加適合自身專業建設的教學體系。雖然西方美術院校的基礎教學逐漸走向了邊緣化,甚至是處於被取代的狀態,但對於當下中國國情來說,特別是高師院校,有著自身特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在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高師院校為中國小培養美術教師已經不是美術院系的主要職能,而更多的是為社會培養專業複合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素描教學則是高師院校美術專業的基礎教育,素描教學模式是否符合相關專業特點,直接影響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目前,素描基礎教學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把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技法傳授給學生,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推廣較少。因此,素描教學體系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以滿足新時期素描基礎教學改革的需要。為了更好地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筆者在結合美術基礎學科自身的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探索新的素描課程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與專業特點

“高校美術基礎教育素描學習的目的並非為了體現素描具體的能力與手段,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素描在基礎教育專業學習上的認識與理解。”針對現在高等師範院校專業建設發展趨於成熟、美術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情況,這就要求素描教學能夠結合專業特點,充分了解素描基礎教育和專業的聯絡,分類施教。素描既是一種獨立的繪畫課程,又是油畫、中國畫、雕塑、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基礎課程。這種基礎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能力、藝術規律的分析能力、藝術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發散能力的一種手段,在對物象的體量、空間、明暗、結構、透視和質感等基本認識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的內在特點和要素來引導學生對專業內涵的理解。

(一)油畫專業

是以具象寫實教育為主,主要表現被描繪物件真實存在和空間關係,這就要求素描教學中重點注意明暗關係、結構透視和量感、質感等具體的刻畫。

(二)中國畫專業

中國畫工筆本身就具有線性特徵,而中國畫的白描就是素描的一種。在中國畫專業的素描引導上,結構是目的,明暗是手段,線面是語言,要以線性素描為主,線面結合的表現方法來表現物件。

(三)雕塑專業

雕塑是在空間中立體存在的客觀事物,具有立體性、空間性、恆常性的特點,在素描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主動的、立體的、三維的觀察方法,強化作品本身體感、量感的表現語言,為後期雕塑創作具有一定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張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藝術設計專業

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設計人才。在素描基礎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關鍵所在。在培養學生對客觀事物規律的認知的基礎上,注重設計構成和創新思維的引導。為此,素描教學要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不同的專業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同時,素描基礎教學也應該根據專業發展路徑的規律,積極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充分發掘適合專業發展的藝術表現語言。

二、教學模式與創新思維

現代素描多元化教學模式下主要繼承了兩種模式:一種是蘇式教育模式,另一種是德國包豪斯教育模式。前者是培養學生對客觀事物規律性的認識和理解,而創新思維方面比較欠缺;後者則是側重於創新思維模式,需要在客觀認知的基礎上加以發散。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創新人才是美術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現代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需要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教學計劃,把課堂教學從老師主導轉變成學生主導,結合符合專業特點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其在素描學習的過程中認識事物、理解事物、表現事物以及總結反思的能力。

(一)豐富教學內容

在素描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生活,發現生活的微妙變化,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通過運用藝術表現語言去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就需要從室內教學模式向室外拓展,從學習環境向生活環境中拓展,將創作理念帶入習作練習的過程中,擴大基礎素描教育的外延。從素描教學內容來看,研究點、線、面等基本造型元素表現客觀物件的形體、結構和空間,同時,還應側重研究畫面的節奏、韻律、構成關係以及個人的情感表達。

(二)優化課程結構

建立啟發式和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力求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技法和意識層面的問題,並注意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實踐教學中設定研討環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形式,尋找相關資料,自主探索、研究領域裡的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設計好研討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課程結構上建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把研討始終貫穿於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教學模式。在課程設定上,研究客觀物象的基本規律,對客觀物象具有準確的認知是前提,培養學生造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形式和內涵上都有別於傳統教學模式。現將研討型教學設定為三方面。

1.造型規律的研究

首先,是對客觀事物造型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研究形體、結構、透視、空間、明暗等因素,是為了通過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運用藝術語言再現客觀物件。在新的繪畫語境下,這些內容已經被賦予了新的造型意義。形體、結構、明暗都可以從繪畫因素中被抽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繪畫語言,或重新構建。其次,通過講授素描表現的基本技法,研究客觀物件,瞭解傳統與當代審美之間差異,找到符合現代人文精神的審美規律。

2.繪畫媒介的研究

在中外繪畫史上,繪畫媒介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推陳出新,如今在素描繪畫上運用的材料媒介樣式種類繁多。讓學生了解繪畫媒介自身的特點,豐富素描的藝術表現語言,形成具有創新思維的藝術形式。學生通過運用新的材料媒介,讓藝術表現語言更加具有創造性。

3.創新思維的研究

現代繪畫中,繪畫主體創新思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從傳統繪畫到現代繪畫,從描繪客觀物件到重視描繪主體的主觀世界,作者思想的表達已經成為作品的靈魂。繪畫中的基本規律好比是一個人的肉體,繪畫思想則是一個人的靈魂,沒有靈魂的肉體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儘管沒有意義,但靈魂必須依附肉體而存在。這就要求我們研究繪畫思想的同時不能拋開繪畫的基本規律。創新思維需要學生通過繪畫體驗,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來。確立培養創新思維的環節,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使素描基礎教學把主觀和客觀、理性和感性、再現與表現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三、教學模式與具體實施

明確素描課程的總目標,是從傳統的講授學習表現技法型教學向以學生自主研討開發學生創新思維型教學轉變,課程設定必須包括傳統教學環節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研討的教學環節。做好講授、實踐和研討主要環節的建設,讓課程設定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

(一)教學道具準備

改變開課之初由授課教師來組織安排教學道具擺放的原有教學模式,授課教師根據場景的設計和畫面的節奏關係提出要求,讓學生分組尋找教學所需道具和素材,通過小組討論和研究,制訂相應的方案,主動地將學生這個主體和教學環節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二)教學課題設計

在教學內容上,設計一個主題明確且符合專業特點的研究課題。課題設計包括認知、理解、想象力和創造力等主題。通過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主題,綜合多種材料媒介,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加強研討環節在課題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理論講授

授課教師對素描基礎課程的基本理論、具體要求、重點難點以及課程主題設計的目的、意義、內涵和外延進行分析和闡述,還要根據學生個體情況做個別指導以及對學生作業進行講評、總結等。這是實施學生自主研討創新思維型教學方式的基礎,讓學生對素描的客觀規律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創新思維在教學研討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學環節討論

在教師的組織下,就每階段教學環節定期開展研討,內容包括素描基本理論知識、藝術家作品的分析、課題設計的意義以及每階段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等。通過課堂教學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主體意識,更快地理解掌握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思維、認知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

(五)教學實踐訓練

教學過程是通過材料媒介來表現學生對理論學習和課題研討的深化理解,運用不同的藝術表現語言和創新思維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課題設計的要求,掌握不同的表現技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解決如何將技法訓練和創作緊密聯絡起來的問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而是將素描創作納入課程教學當中。通過不同材料媒介和不同表現手段的實踐,讓學生在掌握素描基本理論知識和表現技法的同時,充分發揮創新思維能力,用心創作,不斷提高藝術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式,不同專業應該有符合專業建設的教學方法,根據專業特色做好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觀察物件時,用自己的視角、自己的方式去發現物件的特徵和規律。在實踐過程中,從內心的情感出發,探索造型技巧,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藝術表現語言,構建自己的畫面秩序。總之,素描基礎教學模式的探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劍.高校美術教育的素描學習之管窺[J].龍巖學院學報,20xx(5):87-90.

[2]邵大箴.從法則走向自由:關於素描與藝術教育的思考[J].中國美術,20xx(1).

[3]喬偉莉.素描基礎教學初探:“研討型”教學方式[J].才智,20xx(12).

[4]顧森毅.論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高師素描學科[J].藝術百家,20xx(4).

篇20: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國中美術教學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對學生美術綜合素質的培養漠不關心,美術課時所佔比例較少,甚至出現硬體設施不到位的情況,美術課程無法順利開展。因此,要切實提高國中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從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入手,提升美術教師專業素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從而更好的滿足美術教學的需求。

關鍵詞:美術教學;專業素養;審美能力

當今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就顯得十分必要,提高國中美術教學效率迫在眉睫,不僅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涵養,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創造力以及審美感知力,對改善學生學習其它科目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可以說,高效的國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都有積極影響。

一、從根本著手,激發學生美術興趣

從國中教學實際來看,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學習後,只對那些感興趣的科目才會產生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只有感興趣才能真正領悟美術的精髓,如果只採用強制的方式使學生學習美術,學生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並開始厭惡美術學習,就違背國中美術教育教學的初衷。因此,應該從以下幾面激發學生興趣:首先,及時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如果美術教學中只有呈現一定數量的畫作,教學內容也相對比較單一,如果學生已對那些著名畫作充分了解,那麼課堂將變得枯燥乏味,因此,美術教學應在講解經典畫作的同時,也要貼近時代特徵,與人們的現代審美一致,插入當代畫作供學生學習與欣賞。其次,採用新穎的授課方法。傳統的教師“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不適合美術課這樣的人文學科,教師應採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如,通過影視、多媒體或音樂的形式再現形象,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還可以組織集體出遊、訪問以及實地考察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通過參觀畫展或者建築,更有利於刺激學生的興奮點,挖掘他們的美術潛力,也有利於激發學生探索美術的興趣。最後,美術課堂上可以通過情景劇,小組合作等實踐教學,只有親身接觸美術,才能真正的瞭解它。比如,課後可以定期舉辦學生個人畫展,通過前期徵集優秀美術作品,後期儘可能地展出所有參與學生的作品,就可以更好的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

二、把握重點,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

在應試教育下,國中生揹負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和繁重的學習任務,相對輕鬆的美術課經常被當作小憩的理想時間,對美術有興趣的學生也往往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收效。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只是第一步,教師的課堂內容條理充實,在妙趣橫生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獲取知識最大化,才是提高美術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可以從提升教師素養入手,逐步增強美術教學的課時比例,具體的講:一方面,提高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對從事美術教學的教師要加強資格審查,提高美術教師的選拔資格,這是提高美術課堂質量的根本所在。比如,學校可以定期請高階美術教師對美術教師進行培訓,提升美術教師的能力,由學校組織美術教師交流會,為美術教師交流解疑提供平臺。另一方面,還需要保證美術教學的授課時間,通常美術課一週只有一節,甚至會被文化課教師占課,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質量會大打折扣,學校應保證美術課的數量和正常上課。比如,每週設定兩節美術課,一節理論加一節實踐課,這樣理論與動手相結合,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上課所學內容,提高了上課的效率。

三、家校聯合,提升學生學習美術意識

學生與家長對美術課沒有足夠的重視,不能真正認清現代社會對藝術素養的需求,導致美術教學質量也參次不齊,甚至會出現其它學科教師代課的情況出現,導致美術教學的內容枯燥乏味,教學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師生互動也十分稀少。因此,家校聯合提升學生與家長對美術學習的重視程度,為學生的未來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這有利於國中美術課堂效率的整體提升,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美術學習潛能,改善目前美術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首先,學校應向家長普及美術審美能力對未來就業發展重要的思想,一些對資訊不敏感的家長和學生無法體會到學習美術的重要性,如果美術學習觀念有更多的改變,那麼美術課堂開展一定會事半功倍。其次,學校也可以設定美術考試的多種方式,提高美術考試的難度,並且考試應以考察創新能力為主,避免應試現象出現。

四、結束語

總之,提高國中美術課堂效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長時間的協調和努力,學生良好的美術修養對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說,提高國中美術課堂效率的根本在於激發學生對於美術的興趣,教師採用新穎的教學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舉辦活動保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以提高學生的美術修養,除此以外,還要提高學生與家長的美術意識形態,加強學生家長對美術的重視程度,才能更好的推動美術教學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芳麗,關於提高國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策略[J],藝術評鑑,20xx(07)

[2]陳海峽,提高國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xx(05)

篇21: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創新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它也是中國小改革的主要方向,對深入素質教育和現代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我國國小美術教學,對校外美術社團活動與創新教育的實踐活動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校外美術社團活動創新教育實踐

校外活動是指將少年宮作為載體的教育活動,它具有多種開展形式。其中,美術興趣小組是校外美術教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形式,它和學校美術課堂教學、藝術院校的專業美術有著本質的區別。通過多種美術社團活動,把美術技能、知識、創造力、想象力有機的融匯在美術活動中,這樣就能形成“學中玩,玩中學”的校外美術教學模式。

1.校外美術教學活動的特徵

1.1校外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興趣性

興趣作為一切活動順利開展與實施的保障。大部分參加少年宮培訓的孩子都是因為喜歡畫畫,特別是老學員,通過在少年宮的學習,對美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這期間,不僅要關注每個孩子繪畫天性,還要引導孩子對畫畫始終保持學習興趣,並且有目的、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將興趣轉化成志趣。

1.2校外美術的綜合性

為了提高校外美術教學與訓練的有效性,除了要將欣賞、美術、文學、歷史、音樂、科技、攝影等多個學科有機的整合起來,還應該努力發揮教育優勢,展現校外美術教育綜合性。在孩子們都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後,努力為孩子創設出多樣性、綜合性都很強的活動方法、途徑、手段、內容。而作為校外興趣小組,它可以不受教材、大綱等因素約束,故在實施綜合性教學活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

1.3校外美術活動的開放性

校外美術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特徵,所謂開放具體包含:內容開放,形式多樣,進而更好地滿足孩子愛好與興趣的發展;活動實施時間開放,除了興趣活動外,還有社會實踐、節假日、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活動空間開放,除了興趣小組在少年宮的活動外,還可以在社群、公園、名勝古蹟中進行參觀;物件開放,任何孩子都能參與到少年宮美術活動中,同時家長也能參與到親子類美術活動中。

2.校外美術社團開展培訓與聯動的實踐

一開始校外教育就將教育形式與內容定義在教學上,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已經成為少年宮進行教育的主要載體與渠道。活動作為少年宮活力的源泉,從各地反饋的資訊來看:少年宮要發展、生存就必須努力拓展教學活動,通過發揮教學優勢,生成良好的教育、教學形式。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經驗,對活動聯動與培訓也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與途徑,它要求將興趣小組與美術活動、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在寓教於樂中,將實踐活動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這樣就能形成“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模式。

2.1通過貫穿美術活動,讓孩子更好的掌握美術技能與知識

在校外美術教學中,為了達到教育創新的要求,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繪畫技能與美術知識。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就會和校內美術課堂教學產生相似的教學效果,在老師先講、學生後期練習的過程中,會讓整個校外美術活動缺乏應有的活動性與趣味性,從而也就不能真正體現校外教育特色。因此,在現行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整合培訓活動與聯動理念,將孩子感興趣、有興趣的美術活動和專業的訓練技能整合起來,這樣才能讓整個教學活動貫穿在教學工作中,讓美術活動更具有歡悅、活潑的氛圍。

2.2通過美術交流活動,提升學習興趣

為了增強少年宮孩子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除了要探尋繪畫方法,還應該想方設法提高繪畫技巧與水平,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不定期的開展美術交流活動。通過創辦美術交流活動,增強孩子之間的溝通力度。例如:在百米繪畫活動中,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完成美術作品。孩子作為活動與學習的主體,互相合作、學習貫穿在整個繪畫過程中,在學習活動中,它能快速幫助孩子提高獨立性、創造性、能動性與主體性;通過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讓美術學習不再是外在的、異己的力量控制,更是一種有效的精神運動。

2.3利用美術參賽活動,構建才華展示的舞臺

在美術社團活動中,校外教育更注重的美術參賽活動的展開,在關注孩子個性的同時,儘量讓每個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校外美術小組旨在幫助學生提高創造力、想象力與表現力,利用比賽、展示、表演等多種形式展現孩子所學,從而為孩子搭建施展的舞臺。並且每學期都為孩子開展美術展覽,在現場書畫、作品展覽中,利用展示活動幫助孩子得到成功的感受,最後樹立自信心。

2.4利用夏令營、冬令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

從校外美術社團活動開展情況來看:校外活動具有很強的時空性,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時間、空間展開美術教育活動,而這些時間多半是空閒時間,所以寒暑假成了最佳選擇。利用夏令營、冬令營,不僅能讓孩子進入社會,走出教室,同時也是增加孩子實踐機會的有效方式,它能快速幫助孩子拓展思維空間與社會視野。如:組織的建築風格、名人歷史、愛家鄉等教育活動,通過夏令營、冬令營,聯絡時下的卡通人物以及相關事務,讓孩子在活動中瞭解人物歷史,最後增加熱愛祖國與家鄉的情感。

篇22:美術教學論文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徵實施了個性歸類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分類的根據

(1)歷屆學生的相似積累(縱向角度比較):每次接觸一批新的學生,總能從他們身上看到從前某個學生的影子,得以啟發,對於類似的狀況我們可以做出較以往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案來指導我們進行鍼對性教學。

(2)同班學生間的相似比較(橫向角度比較):一個班裡的學生也有相似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對他們進行分類輔導。

2.分類及型別特點

(1)吸收型:聰明好學穩重,只要是優點都會吸收,在專業的學習上積極主動,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會為之努力。

(2)苦練型:資質平平,但是努力勤奮,靠量的積累達到質變。

(3)任務型:學習方面不是很主動,只會認真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對於其他的不會太關心。

(4)依靠型:或者是很聰明或者資質一般,但是對學習都處在一個不投入、不穩定或者是不自信的狀態,總想尋找捷徑,想依靠老師的修改或提醒來完成一張畫面,不太關注自己自身的能力培養與完善,行事浮躁。

3.如何進行分類引導

(1)吸收型:對他們提出高於其他學生的練習要求,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推薦較為優秀的作品或者參考資料供他們觀摩借鑑,提高他們的鑑賞力。

(2)苦練型:為他們提供或推薦更適合他們個體表現的方法,可以從不求甚解入手,到技法的熟練掌握,再回到問題的解析方面,訓練的過程會反覆進行,直到他們對於物象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表現思路為止,並注重對他們自信心的培養。

(3)任務型:一方面通過鼓勵和誘導讓他們擺脫冷漠的作畫狀態,逐漸變得主動;另一方面,作業上給他們適當的難度,迫使他們學會思考,學會主動學習,不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

(4)依靠型;首先想辦法讓他們把心沉下來,學會用眼睛去耐心地觀察、比較每個物體的細微異同之處,平心靜氣地作畫,對於畫面的完整性也會做出不一樣的要求,對於他們的作畫態度要求更加嚴格,逐漸培養他們自主自覺自信的表現意識。在很多時候各種型別也是有穿插的,比如吸收型的學生同時也是苦練型的.,而苦練型的學生也具有依靠型的特點,所以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在實踐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解決的。

型別化教學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大量的個例特徵累積,多方位的縱橫比較總結,這樣才能夠讓我們更準確地對於學生個例進行判斷;才能夠在我們的教學目標裡面做到一個比較可靠有效的預設,才可以胸有成竹地根據各種類別劃定出一個安全的範圍,讓學生在這片安全範圍之內自由馳騁,不管他們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來應對。

我們的學生從高一入學都開始學美術了,教學課程安排和設計都是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定。所以,三年的時間,設計好每個教學環節,並都能保證有步驟地進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有序的進展,是保證和提高美術教學效率的有效條件。

篇23: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在傳統的日常低段美術教學當中的,示範既能起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另一方面卻又束縛了學生們的想象力。把握示範的“度”,尋找傳統教學示範教學與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的美術學習學動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妙用“示範”。

關鍵字:低段學生 美術教學 創造力 示範

美術課程是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倍受家長、學校及專家們的重視,而各種理論和繪畫教材,從出不窮、眾說紛紜。在這些年的不斷教學實踐中我反覆的在思考,如何更有效的用好示範,既起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基於此,我做了嘗試。

一、通過發散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資訊進行,拼合、重組、借換、或加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改造,已達到妙用示範的作用。

在一般低段學生的繪畫教學示範中,我們常見到的方式是,一筆一畫的臨摹。在短時間內,可以很快速的,很像的畫出物件,完成度很高。卻失去了他們這個年齡應有的天馬行空的想象,而且越來越沒有自主意識,沒有了老師就變得什麼也不會畫了。反之在集體教學當中,教學示範卻仍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式。

1、在示範前,讓學生觀察找特徵;在示範時,讓學生觀察找方法;在示範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發散思維。如執教《動物的花衣裳》一課時,我是這樣做的:通過出示三種動物的花衣裳,讓學生觀察並總結動物朋友有不同花紋和色彩的花裳,形成最初的對點、線、色塊的印,適時的板了畫出相應的點、線、色塊。第二步通過“我是小偵探”的遊戲,觀察出原來不同動物的點、線、色塊組合在一起,能變出多種多樣的花紋來。這時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適時的新增不同的點與點組合,點也組合……第三步,和學生一起進行小作業嘗試,兩分鐘時間看誰能畫出多種不同的點、線、色塊組合。最後進行作業時,選一種你最滿意的畫到小動物身上。妙用了傳統教學中的“示範”與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的結合。學生的作業一點點的在豐富,雖然作業的完成度相對沒有那麼高,但是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想像,會一步步提高。

“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是人的大腦通過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對腦內已儲存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或重組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所以,我在示範時,儘量做到先和學生一起觀察,並示範事物的主要特徵,通過發散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資訊進行,拼合、重組、借換、或加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改造,已達到妙用示範的作用。

2、在遊戲式的示範中學習技巧

低年級的學生在造型活動中,以遊戲式等多種形式開展。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兒童藝術教育“零點計劃”主任茄德納博士認為:“教師的任務基本上是為自然出現的那些發展提供支援,在學習某種藝術技能和技術時應給予更多的訓練指導。”兒童畫的畫可以是“亂七八糟”,但不可以亂七八糟的畫!所以用遊戲的方式示範,讓低年級的學生更的美術技能與美術語言,學生學起來輕鬆也記憶深。如我執教《動物的花衣裳》一課中,有的學生觀察到了鸚鵡翅膀上的色彩是一塊塊的色彩銜接在一起的時侯,我就跟你們說是其實,我們的盒子裡的顏色朋友和我們小朋友一樣很愛玩遊戲,你看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的手拉得多緊,它們在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邊說邊示範色彩銜接的塗色方法)。完成後讓學生嘗試顏色塊朋友還會玩哪些遊戲,結果學生想出了很多不同塊組合的方法,示範時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恬好這也是想象力發展的最高層次。

二、以不同的形式妙用示範,為“自主創作”提供平臺。

1、放大誇張的方式

放大就是根據具體的物體的形狀特點,進行放大的想象,並新增相應的人或物組成畫面,這也符合段學生繪畫隨意性大的特點,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2、隨形聯想的方式

根據提供的圖形所進行的聯想就叫隨形聯想。在進行隨形時,教師的引導語極其重要。如在執教《美妙多變的線條》,板畫了一條隨意的線,問:“你能把它變成什麼”時那麼學生的思考只會侷限在這條弧線像什麼上。如果換成“這根優雅的線條它不斷的往前走,碰到了誰?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它要到哪兒去散步?”時,那麼學生的思考想象空間擴大了。不過,所提供的“形”不同的情況下,指導的重點和方式都應不同。

3、構成訓練

美術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要求教師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特別是創造性想象,以及培養髮現新問題或新關係的能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把同一類的東西拉到一塊兒來創作一幅畫,發現生成的作品非常有趣。慢慢的通過這樣的訓練發新的視點來改變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研究組合關係,應用組合關係、創造組合關係。構成在設計或藝術領域中還有“建造”、“結構”、“造型”的意思,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課堂中達到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那麼,這種多元化的示範教學及多角度思維習慣的培養,從這幾年我教的學生作品來看,作品內容豐富了,學生敢於表達自己所想所感。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需要思考,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很願意在教學方法上再做新的調整與嘗試。

參考文獻:

尹少淳//侯令 《怎樣上好造型.表現課 》

《美術新課程標準(20xx年版)》

朱國華編著《在活動中創造》

楊景芝編著《繪畫啟蒙》

薛文彪編著《繪畫啟蒙》

尹少淳 段鵬 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

篇24: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課程改革提出“為做人而美術”教學理念,將人文素養的培養提升到空前的高度。鄉土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教育價值。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鄉土教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美術教學;鄉土教材;人文素養培養

1鄉土教材的人文教育價值

美術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直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1]。美術是一門人文課程,可以喚起學生內心崇尚美、追求美的願望,滿足學生精神方面的需要。美術教育承載了認識人類文明和強化審美意識的重要使命。美術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通過學習建立美術與自身情感生活的聯絡,一方面,獲得以美術作品的形式表達和交流情感的能力,展示美好願景,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提高審美情趣,更加熱愛大自然和生活,增強尊重生命和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感。藝術提倡展現正義、樸實、誠實等高貴的品質,保持人們純潔的心靈,這正是美術教育的本質。美術的教育作用從來就不侷限於美術作品本身,因為這些作品早已融入了畫家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傳達了畫家的理想和願望。從這一點來說,美術是一種語言形式,通過直觀的形象表達,將道德觀念和真理完美地融合,寄育人作用於無形之中。在國外,早已提出這樣的觀念,即藝術教育具有培養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兼備的人才的功能。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同樣具備這種功能,即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強化藝術意識,增加審美情趣,提高人文素養,昇華生活的意義,提升生活質量。“利導則兩美可以相得,強合則兩賢必至相阨。”[2]如何將美術教育與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機結合,已成為美術教育中的重要課題。鄉土教材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鄉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立足於本土,地方文化底蘊深厚,體現了地方特色,展現了民風民俗,閃爍著民族文化的光彩,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強大的生命力[3]。在強調人文素養重要性的背景下,現代美術教育中合理選用鄉土教材,通過鄉土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成為必然趨勢。

2利用鄉土教材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2.1滲透情感教育

在美術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著力開發教育資源,觸及學生的內心情感,可以為他們開啟一扇獲得無盡美術創作靈感的大門。永恆而深刻的情感可以締造偉大的美術作品。人的情感體驗來源於生活,美術作品則是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如在寫生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景、生活的美好,並通過繪畫表現出來,就是抒發生活情感的一種具體表現。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鄉土教材。教學最好是從實地實物的觀察入手,這就要把鄉土和學校周圍的事物補充到一般的教科書裡去。”[4]因此,美術教學不應侷限於室內,應該走出教室,走向山間田野,走進生活。充分地利用鄉土教材中的自然資源,讓學生觀察自然,品味生活,接受藝術的薰陶。對自然多一份熱愛,對生活多一份感悟,對作品就會多一份理解。美麗的田野,蔥蘢的山林,多種多樣的素材和自然質樸的生活,可以讓學生迸發更多的創作靈感,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當地的風士人情,培養保護、有效利用家鄉自然資源的意識和習慣。不同形式的寫生,如風景寫生、靜物寫生等,利用線條、色彩、空間、明暗等表達方式,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美術的意義和作用,增強人文情懷。山林田壟、繁花野草、家禽家畜等也是美術教學中可以觸動學生內心情感的重要內容。這些生活化的鄉土素材,不僅可以豐富美術教學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這些鄉土氣息濃郁的素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提高人文素養。“一方水土養一方生靈。”學生身臨其境,觀察和感悟這一方水土最真實的美,並在一系列的觀察、分析、比較中領悟美術創作的精髓,從而深深地愛上腳下這片土地,真誠地、藝術地表現這一方水土的美,流露自己對這一方水土的眷戀。自然資源中一些看似沒有利用價值的“廢品”,有時恰是最好的素材。創作者深入生活,融入情感,在人文、情感的交匯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經過巧妙的構思和製作,那些“廢品”就可以變身為工藝美術品。收集這些隨處可得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材料,如樹葉、小草、小花等,進行工藝製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它們的質樸美與藝術美,感受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無形中達到人文薰陶的目的。在手工製作時,首先,讓學生在自然資源中尋找創作材料,如田野中的泥土、小石片,農家常見的秸稈、家禽羽毛,以及黃豆、綠豆、紅豆等農產品。然後,構思題材、畫出草圖,進行工藝製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創作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還可以鍛鍊學生髮現美、審視美、創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與鄉土文化進行觸及心靈的交流,無形中實現了情感的昇華,實現了對美更深入的認識,實現了藝術品內在價值的提升。

2.2尋求精神力量的源泉

“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5]沒有文化的引領,美術創作無法成為真正的藝術。在鄉土教材中,傳統民居、文化建築等已成為美術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這些建築記載了重大的歷史事件,見證了社會的變遷。將這些資源引入美術教學,讓學生體會其中的環境特點、建築美感、人文故事,可以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實地寫生,品味古今建築的變化,瞭解科技的進步、不同時代的審美情趣,增進對家鄉的感情,並從中獲得精神力量。在鄉土教材中,民間文化佔有非常大的比例。《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應充分利用當地民族、民間藝術資源以及文物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民間文化紮根於民間,立足於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學生接觸的機會和內容比較多,熟知度更高。挖掘鄉土教材所涉及內容的文化內涵,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及其蘊含的精神力量,提升人文素養。傳統節日是鄉土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節日期間,讓學生積極參與民俗活動,親身感受民間美術最具特色的內容,是對學校美術教育有益的補充。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以吃元宵、賞花燈為主要形式的“元宵節”,以包粽子、賽龍舟為主要形式的“端午節”,以吃月餅、賞月為主要形式的“中秋節”,以貼春聯、放鞭炮、團圓飯為主要形式的“春節”等,都是極好的教育資源,學生置身其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氣氛,瞭解更多的民俗知識,激發對民間文化的興趣,獲得更多的創作力量。

2.3昇華對美的感受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之心、鑑賞之力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前提。引導學生感知各種色彩、線條“美”的表現,把客觀、抽象的美轉化為主觀、具體的事物,把握豐富多變的色彩、線條的形式美和內涵美。在鄉土教材中,名家畫作也是喚起學生內心共鳴、培養審美情感的重要內容。通過這些優秀畫作,學生具體認知線條、色彩、形體等外在的表現形式,發至內心地感受美、欣賞美、審視美,啟迪智慧,抒發情感,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的動力也會有所增加[6]。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增加我國著名國畫大師作品賞析的內容。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收集國畫大師的作品及其生平故事,在課堂上交流。欣賞這些以祖國的自然萬物為主題的畫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近鄉土文化,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觸發內心的感悟,增進對自然的瞭解,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珍愛情感。鄉土文化還包含民間藝術,如剪紙、刺繡、木雕、麵人、編織、花燈等。鄉土文化是激發民間藝術創作靈感的沃土。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巧,觀察和參與這些民間藝術的創作,不僅能鍛鍊他們的學習能力,還能擴充套件他們的美學視野,間接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如在美術課堂中引入“剪紙藝術”的內容,組織學生向民間藝人學習具體的剪紙方法,瞭解剪紙文化,並積極實踐。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多角度的美和美的多種表現形式,在生活中學習美和創造美。

3實踐意義

教學中,筆者經常和學生一起走出教室,走進鄉村,踏進植物園、動物園。在鄉村寫生時,雞、鴨、鵝、牛、羊等動物有時也會闖進畫面來湊“熱鬧”,而這恰巧給學生提供了最佳的素材、最美的畫面,讓他們的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層次感更強。手工課上,學生會帶來許多讓你意想不到的材料,有泥土、秸稈,有家禽,甚至連鍋鏟、盆、菸袋等都帶來了,從他們手中出來的藝術品也讓人大開眼界,有碉堡,有城牆,有老漢吸菸……雖然這些作品在造型上準確度稍有欠缺,但是他們的想象力讓人不得不歎服。有一次,筆者帶了一筐蘿蔔,放在講桌上,學生一片驚呼,以為是請他們吃的。筆者因勢利導,讓學生畫蘿蔔,並以蘿蔔為獎品,獎勵的標準為作品中的蘿蔔形狀準確、色彩豐富。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熱情,他們精神抖擻,躍躍欲試,競相開“畫”。作品中的蘿蔔栩栩如生、生機盎然。透過作品,可以看到學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感受學生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看著他們品嚐清脆、甘甜、多汁的蘿蔔時幸福的微笑,筆者也倍感幸福。

4結束語

開發和利用鄉土教材,對於豐富美術教學資源、優化美術課堂、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實現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不斷地開發鄉土資源,充實鄉土教材。

參考文獻:

[1]吳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教師博覽(科研版),20xx(4):81-82.

[2]錢鍾書.談藝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xx:96.

[3]韓巨集飈.鄉土文化在美術活動課程中的應用[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xx(6):45-46.

[4]曾祥宇.中學美術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意識培養研究[D].成都:四川師範大學,20xx:16.

[5]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檔案彙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28.

[6]張佑民.美術大觀[M].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xx:9.

篇25: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隨著當前教育教學體制的深化改革,在進行高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日益受到了教育部門以及相關院校的重視。當前美術課程的教學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專業藝術類院校所設定的美術專業課程;另一種為普通高校所設定的普通美術教學課程。兩種課程體系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其在教學本質上都應當重視情感的融入,讓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美術;情感教育;審美意識

傳統高中在美術課程上重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的普通高校美術課程都會被其他的數學、語文或者英語課程“霸佔”,最終,學生們一個學期所上的美術課屈指可數,更不用談在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了。而隨著當前時代的進步,教育部門提出在高校教育課程的開展上不僅應當重視學生們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美術課程重新被高校所重視。在美術課程教學中,通過情感的融入,學生們能夠真正地體會到作家在作畫過程中想要表達的感想及想要表達的情感,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和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高中美術融入情感教育的意義探究

在當前的美術課程教學來看,學生們對於美術課程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而興趣對於任何課程的學習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和作用。當學生對於美術課程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之後,他們在課堂上就能夠更加專注於學習。

但是實際的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大部分的學生之所以對美術課程有一定的興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他的課程太過於枯燥乏味,在經過數學英語這些純粹理論課程的學習之後,通過美術課程能夠舒適身心;另一方面美術課堂教師們大多都是帶領學生們欣賞一些圖畫和視訊,學生們對於直觀性的圖片形式是具有一定興趣的。換句話說,如果美術課堂中教師過多地教授一些理論知識,那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也會大大降低,因此採取情感教學法發揮了有效的作用。

在美術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法,讓學生們在欣賞圖片和作品的過程中能夠用心去體會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不僅僅能夠有效地改善課堂的教學氣氛,轉變學生們的心理,而且通過情感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夠用心傾聽,用心感受作品的真實含義。

美術課程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認真聽講,同時也需要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說教師在播放一段作品或者動畫之後,讓學生來進行賞析,學生們在投入情感的過程中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對作品的感受來發表獨特的意見。換句話說,通過美術課程的情感教學方式,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進行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美術課程情感教學存在的侷限性

前面筆者主要針對當前美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和意義進行了簡單地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對於學生來說通過美術課程中的情感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改善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開放性思維模式,為學生的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當前階段來看,教師在情感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一)教學方式的侷限性

首先,有部分的藝術類學校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在進行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在美術課堂上忽視學生們的發展和感受,採用傳統的知識灌輸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授大量的理論知識,而這種片面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美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互動的缺乏也造成了資訊的不對稱,教師不知道學生們不懂的問題,學生不知道教師講的內容,在教學效率上受到了極大地限制。

總之,缺乏情感投入的美術課堂教學是低效的,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師生溝通交流的侷限性

對於藝術類高中學校來說,美術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專業性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學校以及教室的重視,而有的時候這種錯誤的重視往往會造成教學效率的降低。有的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提升學生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加大課堂教學內容,一節課上所講述的知識遠遠超過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而且在講解完成之後沒有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互動,一節課下來不知道學生學得如何。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往往會“撿了芝麻,掉了西瓜”,而且這種缺乏師生互動和師生情感交流的教學體制,使得學生們很難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術課堂當中,對於一些作品和動畫的欣賞也僅僅侷限於好看、有趣的層面,沒有深入地去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深層次的含義,嚴重限制了學生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

(三)教學安排上的侷限性

當前普高學校在教學安排上將美術課程的課時數大大降低,這主要是由於我國應試思想的影響。高中院校認為美術課程既然不在教學範圍之內,那麼一週一節課應付上級的檢查足以,並且大部分的高中學校表面上是一節美術課程,但是實際上學生們一個學期也上不了幾節課,最終達不到綜合發展的效果。

三、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學對策

前面筆者對當前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教學問題以及侷限性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當前不管是普通高中學校還是藝術類學校,在開展美術課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部分學校缺乏情感教育的投入,部分學校在教學體制上缺乏有效教學模式。總而言之,當前要想開展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就需要結合情感教育,通過二者之間的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一)通過情感教育來激發學生們的美術學習興趣

首先,在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於美術課堂的興趣僅僅存在於“看新鮮、找樂趣”的程度,根本沒有達到真正地喜歡美術的歷史,更不用說真正地瞭解美術的真諦。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美術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重視培養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在情感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轉化,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美術中的美感,進而促進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選擇上,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形式播放一些動態的視訊讓學生了解一些傳統文化和傳統美術的發展歷程;也可以採用“微課”的形式,拿出一節課專門講解歐美地區的美術發展或者中國傳統美術發展。

其次,在讓學生賞析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一件作品的賞析在不同的學生看來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而這些不同之處便是體現學生們的個性化思維,通過鼓勵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作品的賞析過程中學生們會更加用心地去體會和感受。

最後,學校如果有條件可以帶領學生們到校園中的一些優美的地點或者接近自然的地方去感受自然的美,然後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講解一些關於美術的課程知識,同時讓學生進行實踐寫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顯著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通過情感教育方式改善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二)利用情感教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課程的學習與良好的氣氛也有很大的關係,當美術課堂學習過程中有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學生們都能夠積極地去體會和感受,那麼課堂的教學質量便會顯著提升。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利用情感教育來改善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氣氛。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營造師生和睦相處的教學氣氛,這樣學生會敢於提出對於一些作品的個性化看法,敢於質疑教師對作品的看法。一般來說美術作品的看法主觀性是非常大的,沒有一個標準統一的答案,因此培養學生們質疑的思想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改善美術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高美術課堂的有效性。

其次,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學生一種民主、公平的思想,在互動學習的時候,師生之間平等的關係為美術課堂中情感的交流和互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學生們認為教師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那麼良好的情感教育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學生將教師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才會在課堂上真正地與教師交心,提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實現課堂教學氣氛的改善。

最後,教師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鼓勵和表揚的作用。有的時候學生們對於作品的看法雖然偏離了主題,但是教師也應當予以一定的鼓勵,提高學生們的回答積極性以及自信心。

(三)通過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課堂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念。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比如說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下課的時候多觀察身邊的小事物,觀察校園中一些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在下節課的時候可以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讓學生髮現身邊不起眼的“美”,進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結合學生的五官以及情感的融合,通過視覺上的衝擊結合情感上的教育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說教師或者學校定期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展覽、動漫比賽等。通過比賽或者展覽的形式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美術的真諦,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們的情感思維,為學生的後期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筆者主要對當前我國高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應用進行了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對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進行總結分析,同時研究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決目前高中美術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重視情感教育教學方式。通過情感教育的輔助作用,一方面改善目前美術課堂的現狀;另一方面真正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課堂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靳曉麗.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xx,(05):198.

[2]黃虹.芻議國小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08):239.

[3]王曉靜.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25):152-153.

[4]鄒聯軍.高中美術鑑賞教學探微[J].學週刊,20xx,(17):223-224.

篇26: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工藝美術的技藝傳承對工藝保護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但學校現有教學資源培養工藝美術技能存在不足,需要聯絡精於工藝的大師與學校教學教授,兩者共同研究引入現代學徒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改進與優化現有教育模式的不足。分析現代學徒制在工藝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工藝美術;現代學徒制;教育實踐

近些年,工藝美術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工藝美術產業銷售總額呈明顯上升趨勢。再加上國家不斷提高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逐漸提升。這些都促使我國重視工藝美術教育,開設設計專業的院校普遍開設工藝美術課程。本文分析工藝美術教育中在傳統學徒制基礎上融入現代學徒制的措施。

一、工藝美術教學現狀

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開展工藝美術專業教學對院校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高等院校專業教育規模化、系統化發展時間較短,而且許多院校的前身都是中職院校,在師資配備、教學環境、課程設定、教學條件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學體系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從專業角度分析,在教學中,工藝美術主要偏向於理論教學,但專業技術教育其實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應用技能的培訓,與普通的高等教育還存在很大區別。但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工藝美術專業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和方式上缺乏創新,同時,培訓專案也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學生差異化和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而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內容的學習都只停留在表面,對提高學生工藝美術技能沒有實際幫助。

二、現代學徒制的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沒有有效的反饋與溝通機制。而現代學徒制中學生與師傅同處一個空間,面對著具體問題,一旦有疑問就可以及時詢問師傅,而師傅也可以結合具體事物分析,解決學生疑惑,激發其興趣。

(二)實現因材施教

實現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徑就是現代學徒制。日常生產實踐中師傅與學生間存在緊密聯絡。師傅都是結合具體事物與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這種一對一的模式不但可以讓師傅瞭解學生的情況,還可以結合學生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

(三)優化學習方法

現代學徒制直接打破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寬廣的學習的平臺。學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學生被動參與學習。缺乏實踐操作,囫圇吞下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師教學模式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難以發散學生思維,學生只能被動跟隨。現代學徒制教育則強調實踐,從不同角度提高質量,學生進行多方面思考與學習。

三、工藝美術教學中現代學徒制的教育實踐

(一)優化實踐考核體系

改革傳統考試形式增加實踐技能考核的比例,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水平的提高。傳統教學模式中只在期末考試考核學生實踐技能,且比例僅為總成績的40%;現在依據學校情況將技能考核定位為每月一次,專業技能大賽每年舉行一次,並將技能成績作為單獨的考核指標。考核方式僅採用單人實際操作,使學生具有學習動力與目標,奠定基礎方便後期技能考試及崗位需求。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集中訓練專業技能,避免傳統學習鬆散、不到考試不著急的情況。考試形式改革後,教師也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知識掌握與技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與優化,及時糾正操作中不規範的行為。

(二)運轉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簽訂協議,明確各自權利義務及責任;學校與企業都是教育的主體;學生身份具有雙重性,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則是學徒;校企共同管理,接受雙課程學習;考核由學校與企業分別進行,實際中根據校企實際情況適當調整。1.雙身份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聯合宣傳與招生。招生就是招工,這意味著學生都有兩重身份。通過企業面試後錄取並簽訂“預備員工協議”,此時學生具有預備員工的身份,而通過學校單招入校後獲得學生身份,這樣就同時具有預備員工與學生身份。2.雙體系特點。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具有兩套課程體系,學校與企業各有一套教育體系。但兩者教育理念存在差別,因此側重點也不同,學校重視理論、企業重視實踐。現代學徒制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因此學校與企業要建立相互融合的培養體系。3.雙標準體系。學生要分別滿足學校、企業的考核標準。學生落實學歷考試,企業則實施技能考核。學歷考試以學分的方式進行,分為三個級別,即銅級、銀級、金級三個級別的評價體系。制定雙標準評價體系,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需求。通過這些方法培養出實踐與理論同樣具備的高素質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高行業水準,促進工藝美術行業進步。綜上所述,工藝美術教學中引入現代學徒制,推進企業與學校師資隊伍的融合,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方式,促進工藝美術教育質量的提高。工藝美術專業教學中應用現代學徒制,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價值觀與職業觀,緊密結合專業學習、自我發展及社會需求,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推動工藝美術行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麗琴,左新民.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隱存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與職業,20xx(17):112.

[2]胡涓華.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南通開放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xx(6):78.

[3]邱妍.院校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與“現代學徒制”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xx(16):45.

篇27: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作品通過色彩和線條向人們展示著獨特的藝術美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藝術的追求越來越高,這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體現。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當前的美術課程改革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元素,將這二者進行巧妙融合,豐富美術教學的內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一、融入民間美術元素,創新教學形式

美術教學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材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但是師生不能侷限於傳統教材中美術知識的學習,應該融入更多的、新的元素,並創新教學形式。而我國的民間美術正是這樣的極具特色的元素,它可以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絡在一起。學生通過學習民間美術,瞭解到與以往的教材內容不一樣的知識。民間美術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形式,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和發展流傳至今。民間美術具有比較強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學生在學習民間美術的同時也會了解相關地區的風土民俗,能夠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瞭解,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其更願意瞭解美術文化背後的故事。比如學習“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欣賞”一課,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博大精深,其中包括陶器、瓷器、青銅器、玉器、雕塑、年畫和織繡等許許多多製作工藝方面的內容。在我們江南,蘇繡、湘繡等都很著名。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蘇繡和湘繡作品,繡布上秀麗的風景或逼真的人物無不栩栩如生。當學生看到一幅幅這樣精美的作品時,都會被這種精湛的民間工藝所震撼。將民間美術元素融入美術教學中,會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會對民間藝術更加感興趣,有利於中國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融合民族情感教育,豐富教學內容

民間美術是在不斷的發展程序中逐步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表達了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勞動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思想感情,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教師要幫助學生體會民間美術中的民族情感,並將這種情感體驗融合到美術教學中來,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更多地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內涵。比如,每逢過年的時候,很多人家都會張貼一些年畫來增添喜氣,它表達的是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迎接新春到來的喜悅。年畫豔麗的色彩和稚拙淳樸的人物形象展現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年畫作品,幫助學生感受並領悟這種民間美術樣式的魅力。

三、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其實,在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素材有很多,融入課堂的形式也可以分為很多種,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採用圖片、影視作品等形式來展示,為美術學習增添色彩。教師還可以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博物館、博覽會等場所參觀,對真實的民間美術進行觀察學習,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獲取更加深刻的體會。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製作一些民間藝術品,在增強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總之,我國的民間美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應該得到傳承和發揚。教師將民間美術與美術教學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美術文化,增強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篇28:美術教學論文

一、高中專業美術素描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有的學生會出現來不及畫完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浪費在起形階段,總是形畫不準,起形花費很長時間就導致後面草草了事,造成畫面不完整。還有的學生會在深入刻畫階段抓住一個細節老不放,始終在畫一個地方,力求區域性完美不知道適可而止,最後沒有調整時間而導致畫面效果不理想。

二、素描教學中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

1.樹立“觀察分析”的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拿到照片或者範畫起筆就畫,雖然按照教師教的繪畫步驟作畫,但往往會畫到後面,人物形體上就越來越不準,學生便失去了往下畫的信心。那麼為什麼形體會越來越不準呢?實際問題出現在一開始,當拿到照片或者範畫的時候,沒有耐心觀察分析而是立刻動筆畫,缺少仔細觀察分析的過程,這樣就造成了越來越畫不下去的情況。素描講究手、眼、腦的統一,這裡的“手”是技法的表現“,眼”就是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腦”是對觀察到的事物的歸納總結能力。素描臨摹和寫生訓練就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動筆前,先要學會觀察,研究、分析繪畫物件的形體特徵,從整體觀察。比如物體在畫面中的位置,物件上、下、左、右構成的大致外形,通過目測找到大致的透視與比例,然後應用大概輪廓線在畫中確定物象的準確位置,培養學生對畫面整體觀察、整體佈局的習慣。引導學生體會運用輔助線組織或檢查畫面,中軸線衡量縱向的左右比例關係,水平線推測畫面橫向的透視問題,垂直線或斜線連貫起來考慮畫面形體輪廓整體的準確性,畫面正形與負形的整體空間關係等,這樣來提高學生的比較和辨析能力。

2.堅持“先整體———後區域性———再整體”的繪畫原則

在觀察分析後,動筆畫時很多學生喜歡從區域性入手,區域性總是很吸引他們,而這是素描學習中的致命問題。這樣畫面會太花、太亂,只注重區域性的黑、白、灰,沒有全面觀察到整張畫面的整體效果。尤其是在學生鋪調子的階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調”明確分為背光部、受光部兩大塊,並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處或零星的兩處。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線,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遞減、比較,通過線條強弱、虛實、疏密或取捨處理,產生色素調子有秩序的變化規律。這樣學生既不會把畫面畫空,沒法深入,也不會出現喧賓奪主的瑣碎畫面,有利地培養了學生整體把握畫面的能力。在整體鋪完大體明暗後,開始區域性深入,從五官開始深入刻畫,在此階段,很多學生有深入能力,但問題依舊是隻是一個勁地摳區域性,沒有注意到整體的變現效果,雖然深入階段還是要注意到畫面的整體效果,還有一些學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畫越亂,這些學生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耐心,教會他們深入刻畫的方法。一定要加強學生的“先整體———後區域性———再整體”的觀念,始終貫穿在自己的繪畫中。

3.堅持因材施教

教師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繪畫能力都有很大的差異,找到他們的優缺點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其學習能力與興趣,促進其專業能力的進步與發展。

篇29:美術教學論文

一、鼓勵自主鑑賞,培養個性審美

美術欣賞是美術教育的基礎內容,通過美術欣賞可以切身感受到美的存在。但長期以來美術欣賞的教育缺陷在於,美術課上都是美術老師在滔滔不絕,單方面灌輸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才是美術教育的主體,提升其美術鑑賞的主動能力才是美術欣賞課成功的關鍵。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們覺得美術課堂枯燥無味,而且容易受到教師對美的影響,變得沒有主見性,有強烈的依賴感和惰性,自己不願意去發現和思考美,而是被動等待老師的灌輸。個性是美術鑑賞重要的品質之一。哪怕針對同一個美術作品,其實每個人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認識的較淺,有些人可能認識的較全面;有些人可能認識到這一方面,有些人又可能認識到另一方面,因此通過發揮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讓他們自己感知美術作品,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逐步提升美術鑑賞能力,是美術老師很重要的一項任務。為了鼓勵學生自主鑑賞,可以從背景介紹、學生欣賞、教師欣賞幾個方面出發。背景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歷史環境,作者的人物生平,作品的來歷,作品的流派,從而讓學生對作品有所把握,對作品流露出來的感情能有所認知,從而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鑑賞作品。學生鑑賞是培養其個性審美情趣的關鍵過程。學生首先鑑賞,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獨立的鑑賞作品的能力,從而減少對外界和教師鑑賞的依賴,使學生在長期的鑑賞作品過程中提高鑑賞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增強獨立性。教師同樣需要對學生保持寬容的態度,無論其鑑賞能力是否較低,需要允許其完成獨立的鑑賞,而後教師對學生的不足提出指正意見。學生鑑賞完後,最後是教師鑑賞階段,教師一方面指正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發揮自身鑑賞作品的專業能力,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見識到高水平的鑑賞能力,從而促進其鑑賞能力的提高。這樣的鑑賞流程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養成獨立的鑑賞習慣,形成個性審美情趣,並且逐步習得鑑賞技巧,增進對美術的感悟。

二、用心感悟生活,累積創新素材

對於國中學生而言,美術創新並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是空洞的、沒有任何內容的創新。美術創新是基於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對世界的觀察,對世界的仔細傾聽,對人生的積極思考,從中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通過美術創新對已有認知和知識的一種釋放和應用。通過認識的人、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結合自身的思考,對生活有不斷地新的認識,是美術創新源源不斷的素材積累,是美術教學創新的重要基礎。美術教師要在美術課上多引導學生欣賞自身的生活,提高其對生活認知的敏感度,用美術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世界,從生活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美術素材。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積累創新素材,可以給美術課堂增加了一個探討生活的環節。例如,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提供一個寬泛的主題,讓學生們去思考,並帶著疑問去生活中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將自己發現的,對自己產生強烈美景衝擊的內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記錄下來。學生通過相機、書寫、錄音、素描、漫畫等記錄身邊的美好,並將其形成了系統的展示方案,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和老師分享自己的感悟,這種方式極大提高了學生美術鑑賞和實踐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教學方法。例如,在上《身邊的物品》一課時,要求學生回去收集和挑選身邊覺得最美的物品,比如,水杯、雨傘等,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物品都可以挑選出來,並通過自己的方式展示,比如,通過攝影將物品動態地表現出來,且多維度表現出來;通過素描將其輪廓和核心要素表達出來。只要能表達出物品的美,什麼表現方式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後,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和展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由於很多學生美術基礎差,他們通過素描方式展示自己喜愛的物品,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比如,對物品的輪廓沒有表達完整或者展示錯誤,比例不協調,或者顏色配比的問題較大等,可以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指導,並要求他們在指導後重新進行素描,最終素描的物品完美展示了其美麗的成分;有些同學拍攝照片展示自己喜愛的物品,起到了較好的效果,直觀地展示了物品的美;也有其他同學通過其他方式展示自己喜愛的物品。該堂課生動趣味,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調動,美術鑑賞和實踐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三、創設教學美境,激發創新靈感

美術教育應該注重美字。培養學生的美術鑑賞和實踐水平,如果離開美,其實對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和自我綜合素質提升是一種束縛,因此對美的環境營造和對美的展示和分享是美術教育很重要的環節。美術課上主要是營造美的環境,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美,並通過素描等方式展示美,美術課堂變成學生主動探索美的一個過程。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美術課上對美的展示也是多種多樣的,通過音樂營造美的傾聽環境,通過視訊和PPT展示營造美的直觀視聽環境,通過其他方式多維度、多方法營造探索美的環境。例如,在教《我們的校園》一課時,景色都是學生們熟知的,但學生們通過音樂的渲染,動態畫面的展示,使得大家發現了以前沒有發現的美,好像每個景色都有了自己鮮活的生命。欣賞了視訊和圖片後,由於他們體會到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展示教材中其他作品,通過圖片和色彩的配比,讓學生感悟四季輪迴的變換。領略了自然之美后,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展示美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各盡其能,各顯其才,將風景通過素描、動畫等方式表現出來,完成了風景創作,生成一場完美的美術創作之旅。

四、總結

總而言之,美術創新是美術教學的靈魂和最終目的,教師應該意識到之前單方面灌輸的教學方法是錯誤的,通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學生通過體會生活,發現身邊的美好,思考身邊的美好,並通過各種方式展現出來,是激發其美術創新的良好手段。因為提高了美術課的趣味性,也能讓學生較快較好地消化課程。美術創新來源於生活,且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因此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和思考,通過他們自己實踐獲得的才是最關鍵的。

篇30:美術教學論文

一、引言

虛擬實驗是近年來高校各科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的全新方法與思路。在高職美術教學中利用虛擬實驗可以節約教學成本,可以觸及不易展現的教學點,還可以擴大教學輻射面。本文結合高職美術教學實際,對教學活動中虛擬實驗的應用詳加闡述。

二、運用“模型”實驗,展現抽象概念

在高職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僅僅通過簡單的板書繪畫無法表達,這時就可以使用實體模型。通過“模型”實驗,將繁雜的概念簡單化。光影的細微變化就屬於這種不太好理解的教學部分。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白色石膏幾何形體模型,用不同的光源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打在模型上,啟發學生觀察光影的明暗關係和色彩關係。再比如,素描教學中需要觀察光影引起的黑白灰關係。色彩寫生教學中需要觀察暖光、冷光、自然光等光線下物體的色彩變化和環境關係。在美術教學中可以採用水果等靜物“模型”,展開實驗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以帶學生在室外教學,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模型感受光線變化,完成實踐教學。

三、轉化藝術形態,表達多重視覺角度

光影的表現實驗在實體模型實驗之後還可以增加三維動畫實驗,使用課件將光打在模型的不同面上,展現光源角度變化引起的光影變化,光影變化引起的色彩變化以及色調的冷暖變化。美術教學中的虛擬實驗將靜態藝術巧妙地轉化為動態藝術,以動態視覺衝擊強化教學,優化教學效果。虛擬實驗還可以用於教師的教學引導示範過程。教師將繪畫、摺紙、手工模型等製作過程通過課件、網路資源等虛擬實驗拆分詳細步驟,學生在觀看演示步驟的基礎上結合教師實踐引導,從而方便快捷地完成認知過程。也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現作品的製作完成過程。比如鋼筆字、毛筆字的教學就不太好完成,傳統教學方式為教師用大號毛筆沾水在黑板上書寫,毛筆的沾水量大為講究,少了寫出來反映不出力度變化,多了字還沒寫好上面的水就流下來了,更不要說現在大多數教室已經用白板取代了傳統的黑板。教師可以在實物投影儀的展示臺上放一張白紙,用普通大小的毛筆在白紙上書寫就可以了。整個運筆過程、力度、技法通過實物投影儀投影至螢幕,清晰可見。

四、改變美術欣賞形式,拓展知識容量

美術欣賞是高職美術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欣賞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寫實作品、寫藝作品、抽象作品,通過對古今中外的據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品評賞析,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激發對美的追求和拳拳愛國心。美術欣賞課指導學生融合美術理論觀察、欣賞美的藝術,結合視覺、感覺、情感拓展知識容量,陶冶情操。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授課時限制和場地限制比較大,作品欣賞量大幅縮水,將其與電腦和網路相結合轉換藝術載體即成為特殊的虛擬實驗。教師可以將大量美術作品製作為PPT簡報或FLASH動畫,以動態播放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播放過程由教師控制藝術物件的切換時間。教師在美術作品播放的過程中配合以適當的作品背景、技法、特點等內容的講解,可以增加適當背景音樂,用以增強藝術感染力。在整個虛擬實驗過程中,美術作品鑑賞的中心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被完全激發。網路資源的利用也是美術欣賞中虛擬實驗應用的一個亮點,它可以作為教師教學準備階段的資源,也可以直接用於美術欣賞課堂,請學生在線上欣賞美術作品或播放相應的歷史資料、人物分析、作品點評……作為虛擬實驗的一種,美術欣賞可以清晰展現美術史時間線索,再現歷史脈絡;可以濃縮美術各畫派、各畫種的藝術特色;可以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現繪畫技法的變化情況。

五、構建“虛擬美術館”,豐富藝術呈現方式

“虛擬美術館”是近年來剛剛出現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美術虛擬實驗的新理念。院校可以將大量教師、學生的國畫、油畫、工藝、手工、泥塑、雕版等各種美術作品經過拍照片、拍視訊或製作動畫的方式,以2D、3D形式存放、播映,設定專門的展廳或一定的網路區域,方便教師和學生查閱及欣賞。虛擬美術館將實體藝術轉變為線上藝術,豐富了藝術形式,延伸了藝術空間,開拓了學生的藝術視野,激發了師生藝術創作的熱情。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大學生,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大學生除了需要在日常美術課中完成創作美術作品外,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學會製作一些幼兒玩具、幼兒手工作品。學生眾多的手工作品特別是紙質作品不僅需要較大的存放空間,而且保管難度很大。巨大的存放量查詢或展示出來是一個實際的問題。有了虛擬美術館解決這些問題易如反掌。

六、結語

將高職美術教學與虛擬實驗相結合可以應用於課堂教學中的實物“模型”實驗,展現教學中不易於理解的抽象概念;可以將靜態藝術轉化為動態藝術,表達多重視覺角度;可以改變美術欣賞形式,拓展知識容量;還可以構建“虛擬美術館”,豐富藝術呈現方式。將虛擬實驗用於美術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擴大了知識容量,開拓了實踐教學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繪畫(第一冊)[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6:2-29,62-71.

[2]張哲.淺析色彩情感變化的因素[J].科技資訊,20xx(31).

[3]於淼.虛擬現實藝術設計的研究和實踐[J].資訊與電腦,20xx(6):83-84.

[4]黃曉琴.高校實驗教學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J].軟體導刊:教育技術,20xx(1):65-66.

[5]呂守林.以虛擬實驗室建設為契機推進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11):157-158.

篇31:美術教學論文

一、利用教材明確主題,培養學生目標明確的觀察力

安排學生課前自學,通過對教材圖例的賞析明確主題,並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有目的的觀察中加深對事物的認識。一是指導他們將目標放在尋找物件的主要特徵上,發現物件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導他們針對性地去觀察與發現物件細節,通過具體生動的細節使形象更加真實飽滿。這種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可充分訓練學生的有意注意力,達到較為理想的觀察效果。

二、觀察實物提出要求,發展學生整體有序的觀察力

寫生教學是培養高年級學生美術觀察力的重要途徑,但把實物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一邊觀察一邊描繪,這樣做並非完全是僅為了完成實物寫生作業,而是要他們在深層的觀察中加深對實物的認識,以便打破學生繪畫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對實物的觀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應付性描繪的現象。從技術上講,美術基礎訓練中的重頭戲就是教學生學會“看”,並且是“整體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為一個有機聯絡的整體,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形象,都是處在和其它形象比較中的一個形象。面對觀察物件,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觀察要求,強調在整體的協調中再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探究,培養觀察的整體性和條理性。

三、親近生活走進自然,引導學生細緻敏銳的觀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對學生永遠有著新鮮而神奇的魅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在生活中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色彩感受,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美、採擷美,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表現力。高年級學生知識面雖然有所增加,但他們仍習慣用鮮豔的純色來概念化地表現物象,如把樹塗成一種綠色,天空塗成一種藍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深入自然,讓學生到室外去認真觀察一下。學生在細心觀察自然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認知,豐富了畫面的色調,還進一步提高了他們觀察學習的興趣。

四、拓寬視野交流評價,發展學生由此及彼的觀察力

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對外部物件體會和研究的過程,是觀察、分析、理解、概括的過程,是眼、腦、手合用的過程,有效的觀察總是和積極的大腦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在高年級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通過展示評價環節,鼓勵學生邊觀察,邊思索,相互交流、拓寬視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時伴隨著對物件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們的觀察既整體概括又細緻深入。觀察力的進一步發展還體現在觀察的深刻性和邏輯性中。舉例來說,當兒童年幼時,他所畫的圓柱形物體大多是上面圓圓的,而底部則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線,這種現象表明學生的觀察力更多地偏向於直覺。而在一個經過一定訓練的國小高年級學生眼中,圓柱上部形狀和底部形狀就有了一種視覺上的聯絡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圓的,那麼底部也肯定是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透視知識的鋪墊還能使他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圓柱的上部和底部雖然都是圓形,但因為離眼睛的高低距離不同,所以形狀也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觀察也就更加細緻入微了。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察方法

1、整體觀察法的培養。所謂整體觀察法即從整體出發,保持“整體———區域性———整體”的觀察方法。一般教師在講解整體觀察法時,並不能說出整體是什麼樣子,更拿不出一個什麼整體來,學生沒有整體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維,利用電腦來幫助就可以先讓學生獲得整體的表象,把觀察物件的關係,整體比例關係,色彩關係或物體的基本形態,主要特徵顯示出來,同時隱藏了局部的關係或區域性的特徵,等學生有了整體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後,再把各個區域性分批顯示出來,使學生明確所謂的區域性是什麼,先主後次地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在感受整體是什麼的同時也感受到區域性是什麼,做到既整體又入微,這種把整體和區域性分離開來指導學生觀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無法替代的。

2、比較觀察法的培養。所謂比較觀察法,即指在明確比較觀察的目的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確比較標準與參照物,教會比較的具體方法。一個物象可以分成多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整體與區域性的比例、色彩關係,在確定其中一個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關係時,是以另一部分物象為標準的,這樣就要求觀察一個部分物象時,同時觀察其它相關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關係,使各種關係相互制約相互參照,這樣才能不脫離大的整體關係,使各部分關係互為標準的不斷比較中逐步確立。

3、形體結構觀察法的培養。所謂形體結構觀察法,即將複雜的物體歸納為基本幾何形體或基本形的組合體的觀察法。當物體結構比較複雜時,學生往往被某些區域性的特徵所吸引而忽視了形體基本結構,要指導學生先去觀察形體結構,講解法說不清道不明,示範法時間又有限。為了能是學生注意到形體結構,則可以把物體拍成照片,運用多媒體在照片中加上幾何形體或幾何形狀來歸納物象的形體結構,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實物來觀察,總結歸納形體結構。

4、按步觀察法的培養。所謂按步觀察法即按作業步驟,先形後色的觀察法。學生在觀察物體時,常被物體斑斕的色彩吸引,其實美術的表現方法一般是先形後色,如果觀察步驟上與之一致,對觀察和作業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用電腦模擬觀察步驟,先出現物體的形狀,然後出現色彩,這種先形後色的出示步驟有利了學生按步觀察法的形成。

篇32: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日益重視,素質教育的崛起令我國中學階段的教學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對於中學美術教學而言,現代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的改換對於提升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學生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得中學美術教學的過程充滿了藝術氣息。本文以我國中學美術教學的現狀為研究基點,分別從中學美術教學需要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渲染、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的意義兩方面,對中學美術教學中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融入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中學美術教學的質量,推動我國中學美術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學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融入

一、我國中學美術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由於學校教育追求教學成績,我國中學美術教學一直處於較為不明顯的位置。作為中學教學課程體系中最無存在感的學科之一,各個學校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該學科的教學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術教師自身的美術知識、藝術理論的掌握程度以及藝術素養等等,絕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的是單一式傳承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於美術等藝術類的學科教學而言,缺乏一種藝術教育的靈性。

1.中學美術教學的狀況

自從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策略以來,各教育機構都在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努力。現階段,我國中學美術教學在國家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極力改進美術教學的總體質量。從其教學成果來看,在現代中學教育體系發展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術技能以及美術知識[1]。我國中學美術教學的課堂中存在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教師試圖通過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法來推進中學美術教學,將學生繪畫技能的培養放在了首位,忽視了學生對美術藝術的審美以及興趣的培養,這就給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埋下了隱患。

2.中學美術教學的實效及其侷限性

通過對我國過去一段時期以及當前中學美術教學狀況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到,雖然中學美術教學的成績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便是,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美術專業教師傳承知識本身的同時缺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環節,這樣就導致中學美術教學中藝術靈魂的缺失,換句話說,就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學生來投入地學習美術藝術,而僅僅是泛泛瞭解美術。這對於我國整個教學體系的完整構建極為不利,同時,也無益於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

二、中學美術教學需要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渲染

藝術素養並非人人都具備,同樣,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強弱也因人而異,因此,對於中學美術教學而言,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一方,專業的美術教師要能夠用自身的藝術素養來激發學生對美術藝術本身的興趣,進而才能將美術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等內容更順暢地傳承給中學生。同時,在興趣的導向下,中學生對於美術這門學科的認知也會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術的學習氛圍中。

1.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

(1)中學專業教師美術藝術素養的提升提升教師本身的美術藝術素養是培養具備創新意識的中學生的重要前提。在實踐過程中,我國從事中學美術教學的專業美術教師在以往也做了諸多探索,深深意識到創新意識對於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自身的藝術素養與藝術理論的認知及其對美術藝術的鑑賞能力息息相關。有的美術教師儘管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美術專業的知識點與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但由於其自身藝術素養的缺失,往往就會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有一種枯燥、機械的印象,這對於日後教學十分不利。所以,作為美術學科的專業教師要首先從自身的教學能力、對美術藝術的鑑賞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來提升本身的美術藝術素養,進而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也能夠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1]。(2)學生對美術學科有著強烈的興趣中學美術教師自身美術藝術素養的提升對於美術教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也極為關鍵。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能夠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這對於中學美術教學而言同樣適用,教師要以興趣導向式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美術教學,並且將現代繪畫藝術中的創新意識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與教學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感知到美術這門藝術的靈性。中學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形成對美術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將來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生活中來看,藝術之美是無處不在的。生活當中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美,要想發掘並認知這種美,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小就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環境和優越的學習條件,使學生對美術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2]。

2.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融入,促使中學美術教學朝向素質化方向發展

在現代繪畫藝術的領域中,很多中國畫家在繼承傳統繪畫藝術的同時,為了使得繪畫創作更為完美,融入了很多國內外的新興藝術風格,進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特性,令作品活靈活現。從中學美術教學的角度來看,將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融入到教學的過程中,實質上就是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美術創作激情,教育學生不拘泥於形式,仔細體察自身對美術藝術的獨特感覺,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中學生而言,每個人的藝術感覺可能都會有所不同。

三、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在中學美術

教學中滲透的意義對於中學美術教學而言,對學生進行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既不能忽視繪畫藝術的創新性又不能過於強調美術藝術的創新,教師要能夠把握其中的內涵價值所在。探究現代繪畫藝術中的創新意識對於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領悟到美術中的藝術內涵,那麼現代中學美術教育的質量就會理所當然地提升上來了。

1.現代繪畫藝術及其創新意識

(1)現代繪畫藝術概述現代繪畫藝術,顧名思義,就是在現代藝術氛圍中滋生出來的繪畫作品,而且,相對於傳統的繪畫藝術而言,現代繪畫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較為密切。通過對現代繪畫藝術的觀察可知,很多繪畫藝術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術藝術文化的影子,而且,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會變革的影響,使得現代繪畫藝術本身有著較為獨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創新的內容[3]。繪畫藝術創新,是繪畫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個藝術家,他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繪畫藝術風格也都不盡相同。(2)現代繪畫藝術的特徵從總體情況來看,現代繪畫藝術有著幾個較為明顯的特徵,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特徵便是現代繪畫藝術中所潛藏的藝術精神以及創作理念幾乎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美術藝術,這也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藝術者對於珍視現代美術藝術的態度。從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繪畫藝術的差別來看,後者忽略了對畫面物體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轉而表現繪畫藝術所能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感受[4]。絕大多數藝術形式都是較為抽象且充滿美感的,只不過人們對藝術本身的認知與領悟能力存在差別,所以,對同一藝術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3)探究現代繪畫藝術領域中的創新意識通常情況下,我們在研究現代繪畫藝術時,難免要關注它背後獨特的創新意識。從現代繪畫藝術作品中,一個具備基本鑑賞能力的人,能夠從作品中體會到創作者在繪畫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特創新意識。在現代繪畫藝術的烘托下,將創作者的創新意識也傳達出來了。事實上,現代繪畫藝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它又高於生活。一個致力於現代繪畫藝術創作的文藝工作者往往會通過較為激烈的手段來強調藝術本身的獨立性,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找尋藝術氛圍中的片刻寧靜。

2.中學美術教學與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融合

從教學實踐過程來看,儘管瞭解到了現代繪畫藝術中的創新意識對於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但對中學生創新意識和鑑賞能力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的。從具體教學策略來看,中學美術教學與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融合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教育過程,教師通過對現代繪畫作品內涵的解析,來啟發學生創新意識[5]。可能有的學生對現代繪畫藝術創新的領悟能力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不斷地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學會欣賞現代繪畫藝術作品的演變過程,以及藝術家們在創作作品時的細節變化。只有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這些內容,才能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這門藝術的內涵價值、學好美術這門課程,並以此來提升中學美術教學的質量[6]。(1)教師通過對現代繪畫作品內涵的分析,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諸多現代繪畫藝術作品中可以發現,繪畫藝術大師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進行藝術創新,從一幅幅繪畫作品中,便可以窺見藝術大師創作理念的變化以及創作風格的轉變。創新,是藝術大師區別於普通畫家最明顯的一個特徵。現代繪畫藝術創作的思路源於生活,但它又高於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藝術創新理念都是源自於中西方繪畫藝術火花的碰撞,從而滋生出一個新的創意點,藉助藝術大師之手,將創新的思維通過繪畫藝術這一表達形式呈現給世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啟發學生對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領悟,並要鼓勵學生在創作個性化美術作品時,要能夠將自己創新的內容融合在作品當中,進而形成自己的風格[7]。當然,教師要提示學生,獨立美術創作風格的形成是在具備一定美術技能基礎上才能夠實現的。(2)對學生進行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以此提升中學美術教學的質量中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與藝術本身偏離的狀況[8]。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中學美術教學與現代繪畫藝術鑑賞也不可能完全契合,但卻可以將二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枝丫在中學美術教學課堂中任意滋長。由於現代繪畫藝術與生活的關聯性真實存在,而現代繪畫藝術家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又在時刻強調著藝術創作的獨立性,以及他們毫不掩飾對創作自由的追逐,因此,在其藝術作品中經常可以發現一個似乎遠離社會的空間存在。基於此,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把握好現代繪畫藝術對這種海市蜃樓般景象的追求意識,將藝術家在繪畫藝術作品中所融入的似是而非的創新理念提煉出來,給學生以啟示[9]。從某種程度上講,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的意義十分重大,不僅可以促進中學美術教師自身技能的提升,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鑑賞美術藝術的能力,進而轉變現代美術教學培養的方向,令中學師生都能夠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10]。從現代教育領域的發展程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學校教學的過程絕不僅僅是傳授固有的知識內容,而是需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培養,以及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藝術靈感,進而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有著創新思維能力的優秀藝術型人才。從教學實踐中發現,縈繞在美術學科專業教學過程中的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極為寶貴,同時也能夠明顯感覺到,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較為可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同時也為培養未來致力於發展藝術專長的高材生夯實美術功底。———————————

參考文獻

[1]李長民.從基礎教學實踐解構美術課教材教法———對《普通中學美術課教材教法》的探討[J].美術大觀,20xx(7).

[2]陳誠.中學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路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xx(14).

[3]李檸燁.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審美和欣賞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xx(14).

[4]江豔華.中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中旬刊,20xx(8).

[5]王睿.中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加強素質教育[J].藝術科技,20xx(10).

[6]韓昶.綜合素質提升視角下的中學美術教學路徑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xx(22).

[7]樑衛民.美術教學的拓展與中學教師藝術素養的提升[J].教育評論,20xx(7).

[8]王愛春,鄧覺民.非主流社會資源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xx(15).

[9]加央歐珠.論當前中學美術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策略[J].才智,20xx(12).

[10]周鵬飛,武文豐.試論數字媒體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20xx(4).

篇33: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隨著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不斷深入,美術教學逐漸成為了我國職業院校培育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於部分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仍採用僵化的教學方式與陳舊的教學內容,導致美術教學的效果一直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要想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對美術教學進行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職業院校;美術教學;創新

基於時代發展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培養提出的全新要求,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為目標的美術教學也必須創新教學的觀念與方式,確保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並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從根本上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職業院校美術教學的現狀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市場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培養與之相適應的全面發展的技術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在重視教授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目前仍有部分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僅重視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的傳授,在實際的教學中僅讓學生臨摹作品,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此外,部分職業院校美術教師僅重視素描、油畫等西式美術的教學,而忽視了我國傳統美術的教學,這種單一的教學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造成了限制。因此,針對現階段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學進行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

二、職業院校美術教學創新的方式

1.轉變美術教學思想觀念要實現對職業院校美術教學的創新,首先就要求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能充分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確保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以往的美術教學來看,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僅重視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的傳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固有的思想觀念中,教師認為職業院校的學生應重視其本專業的知識、能力的提升,因此美術教學僅對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進行傳授,這就導致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學一直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對人才提出了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就顯得至關重要。對此,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必須充分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提高對美術教學重要性的認識,進而充分對美術教學進行創新。2.採用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方式。採用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方式也是能有效創新美術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就美術教學的性質來看,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可採用以下教學方式。首先,將多媒體裝置融入教學。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運用變得越發廣泛,多媒體裝置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能有效創新教學的方式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多媒體裝置的運用,利用多媒體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美術知識。其次,採用互動教學方式。互動教學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在教學中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就教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並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互動探討,進而有效促進學生提升自主學習意識,強化其藝術素養。最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職業院校學生在美術知識和能力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採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方式,而應當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時代發展背景下市場對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培養全面發展的技術型人才,就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目前來看,我國部分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僅重視讓學生進行繪畫作品的臨摹,儘管這在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基於此,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創新教學方式,採用專案教學的方式,以實際專案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要求教師能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並設計相應的專案主題,要求各小組以主題為依據充分發揮想象進行作品設計,學生設計、想象的過程就是對自身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此外,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也有著良好的幫助。

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作用,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職業院校的美術教師就要重視對美術教學的創新,確保在實際教學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在提高職業院校美術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廖端.美術教學在職業院校的科學發展.藝術教育,20xx(3).

[2]李道安.淺論職業院校美術教學改革與思考.藝術科技,20xx(10).

篇34:美術教學論文

一、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意義

1、能夠營造更加活躍、精彩國小美術課堂與傳統教學相比,合作學習型教學更加適合國小階段學生教育。由於國小生具有強烈好奇心,並且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合作學習教學引入,是通過情境創設,將學生吸引到學習中,進而主動投入到學習中。與此同時,學生擁有了更大自主權,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聯絡更加緊密,教師不斷引導,學生跟著教師思維進行思考,進而對新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更加喜歡美術課。

2、能夠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國小階段教學,面對主體是國小生,這些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完全實現自主教學可能性比較低。因此,教師應該合理進行引導和幫助,在課堂中將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個體差異性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實現對美術知識理解。另外,合作學習教學應用,實現了學生之間互動探討,在教師帶領下,學生會積極參與到問題討論中,進而養成樂於動腦、思考問題好習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國小美術教學中運用

美術科目特點是要求學生具備良好動手、動腦能力,學生思維要活躍,想象力也要豐富,這些與教師科學引導及教學手段有密切聯絡。合作學習型教學模式應用,有效解決了以上問題,提高了國小美術課堂效率與質量,具體分析如下:

1、對於美術課堂來說,建立一個供學生交流、合作平臺非常重要。在國小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學生認知發展入手,將學生興趣作為基礎,開展合作學習教學,學生之間要進行合作、探討,這樣才能夠順利進入問題中,進而提高學習有效性。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思考問題時間,鼓勵他們發問,學生提出問題:“彩虹顏色有幾種呢?”這個時候教師從學生認識程度考慮,採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採用教學道具三稜鏡,在陽光下面三稜鏡光芒折射在黑板上,非常美麗,折射光芒有七種顏色。這個學生都會感覺十分驚訝,有學生甚至還會不由自主地說出好漂亮啊,好像彩虹啊,此時教師實際上已經很好地回答了學生問題,然後教師引導性地讓學生之間展開交流,一同討論彩虹顏色有幾種,都是什麼顏色,進而在圖畫本上畫出自己心中美麗彩虹。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分思考實踐,動手動腦實踐,建立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平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問題討論,教師直接講授非常關鍵。

2、“合作學習、合作交流”學習方式應與嘗試教學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嘗試教學法在多年實踐之後發現,其教學有效性效果非常顯著,因此將其與合作學習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是提高國小教學課堂有效性有效措施。所謂嘗試,其本質就是學生獨立進行學習,也就是一種學習上嘗試,其最為明顯特徵就是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先學後教。教師應該注意是國小美術課堂上不能夠一味進行知識灌輸,科學地將提問、合作與討論相結合,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本聯絡、組建小組進行討論,動手操作,中途合理提問,最後實現問題解決。

3、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既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師主導作用。學生要依靠教師引領,才能夠實現對知識正確認識,國小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對於問題理解困難也會比較大,因此在學生探究問題過程中,教師從旁給予正確指導,非常必要。

4、善於利用多媒體技術,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一節有關動物美術課上,教師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小動物,這樣要求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察多媒體裡面動物形象,之後組織學生交流、探討,這樣一來,學生視野自然開闊起來,思路也會產生。通過這樣引入,學生興趣被激發,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候,學生容易理解,從而認識到通分重要性。

三、結語

教師在構建合作學習型教學模式時,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給學生充足思考問題時間及討論問題機會,引導他們盡心合作學習與合作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獲得更多學習經驗,進而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現階段我國國小教學改革形勢十分艱鉅,傳統教學思維及教學方式對國小教學有很大影響。我國國小美術教學往往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強制性地講解往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效果並不明顯。只有真正領會國小美術本質內涵,才能真正發揮其優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篇35:美術教學論文

一、迴歸生活,在生活中尋找素材

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迴歸生活世界”是現階段教育界的熱切呼聲,現在的國小美術教育以美育為目的,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首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工作中我發現,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非常濃厚,他們能從美術創作中獲得審美的愉悅。但鄉村學校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相對城市的學生而言,動手能力及審美能力稍弱,這與他們生活的環境相關,但我們可以利用鄉村生活更貼近大自然的優勢,在鄉村生活中尋找素材,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在生活中發現美。例如在人教版國小一年級美術第一冊第一課《讓大家認識我》中,要求學生利用彩紙製作一片樹葉名片,我將學生帶到教室外,讓學生親身體驗大自然,讓他們觀察,感受生活當中不同樹木葉子的形狀,更利於自己的製作。在這個環節中,我將學生帶入真實的大自然世界中,讓他們感受不同葉子的形狀,而不是在教室中,用幾張圖片讓學生認識。迴歸生活,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培養學生創作能力。

二、迴歸生活,將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入教學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形象、聲音、色彩、感覺和思維的。”將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入到課堂中,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要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入到國小課堂當中去,讓學生對美術課堂更有興趣。在人教版國小美術一年級第三課《圓的世界》的教學過程中,我準備了餅乾、鬧鐘、盤子、地球儀等等各種各樣生活中圓形的東西以及其他形狀的東西作為教具,將這些東西佈置在教室當中,並結合當地鄉村特色,將當地特產大閘蟹也帶到課堂當中,讓他們找找在這些事物中哪些是圓形的,在課堂中創設“圓的世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一些外地學生也可讓他們在美術課堂當中瞭解當地文化。

三、迴歸生活,讓課外活動與生活連結

國小美術與生活的連結,除了到生活中尋找素材,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移入課堂之外,學生的課外活動也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讓學生在課堂之外感受生活中的美。我認為國小美術課外活動不應過分注重活動的形式性,而是要將美術活動融入進生活中去,通過生活化的美術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在生活化的課外活動中獲得愉悅。美術課外活動可以與當地特色結合,課外活動不僅僅可以在教室中進行,戶外操場、田間、悠久的老街等都可以成為美術課外活動的場所。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在活動中得到教育。

1.美術課外活動融入人文元素

美術課外活動可結合當地特色,將有人文特色的事物展現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貼近生活的課外活動中瞭解當地文化,讓孩子們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巴城是一個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美麗小鎮,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它的蟹文化舉世聞名。所以,在組織美術課外活動時,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這種文化融入進課外活動中。帶領學生走入當地文化館,讓學生參觀瞭解本地特色文化,走進生活,帶學生實地參觀一次蟹養殖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感受到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將人文元素融入課外活動。

2.美術課外活動融入教育元素

美術課外活動除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外,還應具有教育功能。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健康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同樣受到教育。美術新課標指出:“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組織一次課外活動,讓農村的學生利用自己身邊的物品或廢舊的材料,如廢舊紙盒、瓶子、破布等等製作出一件有創意的作品。國小生對於動手製作是非常感興趣的,組織這樣的活動,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將廢舊物品經過自己的思考製作,將廢舊物變成具有創意的作品,促進學生養成將廢舊物品變成創意作品的習慣,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藝術源於生活,國小美術教學要回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從窄小的課堂中走出來,走進豐富的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帶進課堂,將人文元素,教育元素融入課外活動中,在生活裡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讓美術教學回歸生活,尋找美術之花。

篇36:美術教學論文

一、當今美術教學的現狀

長期以來,在我國教育領域中,一直奉行以知識傳授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美術教學多以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為主,倡導教師講授示範為主的教學形式,對名家名作盲目跟風,沒有自身獨到、客觀的見解,輕視主體活動對於學生素質發展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創造能力及情感意識的培養,無形地扼殺了學生髮現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天賦。如,當我們面對大師作品的時候,即使不能理解作品的真實內容,也會把大師的作品當成榜樣,即使畫面中出現的某些缺陷也會被理解為是大師的個性表現。然而,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卻將這種“寬容”拋之腦後,開始走一條僵硬死板式的訓練道路,過多地強調形體、色彩、結構和空間的表達。對某一物象,當學生略有新鮮的想法並有所表現時,我們卻搬出“規範”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這不能畫,那不能塗”,這很容易造成學生自信的缺失以及思維和情感表達的混亂。在審美情感的表達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得比較含蓄,甚至有一種“跟風”的心態:盲目追求大眾化,不敢過多地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想法。加之教師的“規範”指導,畫面效果往往表現得比較相似、統一,無個性可言,這是對學生內心情感的一種抑制。同時,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教學硬體配套設施不到位,教師很難按照學科特點進行正常教學,學生的實踐過程簡單乏味,無法直觀地瞭解多種材料運用的效果和樂趣,對學生綜合素養及審美情感的培養形成了阻礙。

二、美術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藝術是人類審美情感的表現。”正因為如此,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時刻關注生活的習慣,對於所描繪的物件,不能將關注點只集中在其表面形態上,不能過多地依賴眼睛,而是要用心感受物象的存在。不同的學生感受各不相同,且其感受是時刻變化的。正因為有了這種感受,學生創作出的作品才不會千篇 一律,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和激情。中國古代文人作畫講究表情達意,他們的繪畫是很有情感的,每一位畫者都是自我情感的主人,通過毛筆在宣紙上的任意揮灑表現他們對周邊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在他們的作品中,墨色的乾溼濃淡都傾注了畫者的情懷,給人以心靈的淨化,這對於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就審美標準而言,教師一定要打破以往的“規範式”教育理念的束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多一點耐心和包容,以鼓勵為主,增加學生創作的勇氣,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儘可能地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調動學生個性與風格的發揮,任其自由地想象和表達,使藝術的本質得以體現。縱觀各個時期的世界名畫,同一事物,就表現技法而言,有具象的、有抽象的;在材料的選擇上,有雕塑、有油畫、有綜合材料等,形式可謂琳琅滿目。它們所傳達的是畫家對生活、社會的一種真實感悟,流露其自身的真實情感,能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激情,是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鑑的。

最後,在表現形式上,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被別人忽視的美,從而結合不同的構圖、表現技法、材料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另類之美”,彰顯自己的個性。當然,這需要學生對錶現物件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思考才能完成,但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眼與腦的結合及審美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很好的鍛鍊。

總的說來,審美情感教育還處在探索與發展階段,我們要面臨和改進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應當認識到,藝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為審美情感的表達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在這種大趨勢下,加強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篇37:美術教學論文

一、在向學生傳授美術技法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習美術不僅僅停留在欣賞的層面,還要讓學生懂得基本的技法,進行創作的實踐活動。只有學生參與了課堂實踐,或者是走出了教室,走向了生活,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臨摹,進行創作,才能掌握中國傳統美術的技法,形成基本的技能。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物象的理解,必須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興趣和愛好是學習好美術的基礎,有了這興趣和愛好,學生就會跟著教師去臨摹,去感悟,去體會。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愛國之情的過程。讓學生臨摹,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安排好學生的實踐活動。每一次的活動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時機,教師要把握好時機結合教材的內容,或者學生的作業,適時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其實,繪畫的題材、用料和技法都有民族的特點。它表現了我們民族非凡的創造力,是任何一個民族所無法比擬的,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引起我們的自豪,讓我們為之驕傲。在佈置作業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流傳至今,依然是中國繪畫的主要內容,保持著恆久的魅力。教師可以抓住材料的特點重點介紹,就題材的多樣性重點展示,就技法的獨特性當堂演示。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是一個好辦法。如在輔導某一作品臨摹或某一實景寫生時,教師可圍繞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圍繞其寫生場景,結合直觀演示向學生講解中國畫藝術特色及其技法特點,著重指出中國畫十分重視對事物本質的表現,講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線條為主,尤其重視用筆用墨;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並十分注意畫面空白的運用;同時強調文學、書法、篆刻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在創作過程中,從觀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現形式上都有它獨特之處等要點。通過這樣的講解,使學生對中國畫藝術特點有較深的認識,便於學生從藝術角度來加深理解、掌握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及技能技巧。中國畫技美妙多姿,學生一定會為此而感染,為它的藝術魅力而折服。學生熱愛的藝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就會主動地去欣賞優秀的作品,臨摹優秀的作品,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二、結語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很多,教師要根據美術教材的需要和教學方法,給學生選取雕塑工藝、書法等不同的形式,擴充套件學生學習美術的視野,創設教學的情景,將愛國主義教育孕育於美術課的各個教學環節,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從而讓每一個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受到美的薰陶,提高審美的情趣,做一個新時代的具有愛國主義情操的.國小生。

篇38:美術教學論文

一、轉變美術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教師教的行為與學生的學習行為,影響著美術教學的成效。新時期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美術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開放式美術課堂,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現狀,積極嘗試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多層面地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其次,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時間與空間。美術學習是一門複雜的學習活動,它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交流思想,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靈感”,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成功。“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讓學生體驗成功,來保持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2.構建開放式課堂,讓學生“靈活”起來

實踐證明,人在自由、平等狀態下的思維是最活躍的,興趣是最濃郁的。因此,教師要積極構建開放式課堂,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師生應該是一種平等關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甚至成為學習夥伴,師生關係應該是和諧的,美術教學課堂應該是民主的,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構建開放式課堂才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應以一顆包容的心對待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對學生的藝術見解不要輕易地否定,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保護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另類思維與想象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富有樂趣的課堂教學氛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課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

講故事是通過援引美術領域的相關故事,包括美術創作的背景故事,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感受美術藝術發展的悠久歷史,瞭解美術創作的背景,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豪感,使學生以一種飽滿的情緒投入美術學習活動;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也為美術教學注入新鮮活力,改變傳統單一的美術教學形式,我們可以發揮多媒體資源豐富、直觀形象、呈現方式豐富等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是展示美術作品、播放影視資料、講述美術故事等,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準確把握好多媒體運用的目的,媒體的運用是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喧賓奪主,淡化了美術教學活動。總之,無論採用哪一種情景創設方法,都要緊緊扣住美術教學的內容,要有助於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2.創設良好的藝術氛圍

良好的藝術氛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抓住時機、創造機遇努力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如結合節日組織學生開展繪畫比賽,通過活動不僅可以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而且也為學生創造了鍛鍊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鍛鍊,增添信心;此外也有助於在校園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自豪感、成就感,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對每一次活動,教師要認真組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活動的籌劃、組織、實施等都要緊扣活動主題,如活動海報的製作,可以發揮學生的美術才華,讓學生自主製作,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受到感染、受到薰陶;教師要善於擴大活動影響,如將學生的佳作張貼牆壁上,使整個活動都散發出濃濃的藝術魅力。

三、適時開展實踐活動,突出“職教”特點

“職校教育具有很強的職業特點,大多學生畢業後面臨著就業,參與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所以提升學生美術專業素質是職業學校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職業學校的美術教學要散發出活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需要緊扣職業學校教育的特點,打造出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美術教學,在美術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需要。

1.引導學生深入生活

生活是一切藝術的靈感之源,職業教育源於社會生活,又服務於社會生活。只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才能使學生在生活中覓得創作靈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對學生美術素質的需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擺脫狹小空間的束縛,充分發揮想象,到生活中尋找美術創造的素材,培養學生捕捉生活美、感悟生活美、呈現生活美等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及時將觀察的素材、靈感積累下來,如“日記畫”,學生將每日的生活觀察、感悟等用美術的方式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既鍛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也為美術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更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使美術更好地服務於生活,滿足崗位需求。

2.以“職業”為導向開展實踐活動

目前,影響職校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很大一個因素是學生的就業情況,美術專業職校生就業難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我們要積極探索職校美術教學特色,以“職業”為導向,努力推進實踐活動。職業教育的特色應該定位在“職業”兩字,因此,職校美術教學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提升學生美術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為重點,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尋找實現目標的載體。除課堂教學外,我們要重視學生美術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熟練掌握職業技能,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當前職業學校實踐活動主要是“工學交替”,教師要緊緊圍繞職校美術設計專業的未來崗位,積極拓展實踐渠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全方位的鍛鍊與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只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意義,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39: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語言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我們發現,新的美術教材都加入了美術語言方面的內容,在新課標下,也強調了“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活動。那麼,在我們平時面對一些國小生時,該怎樣去體現這些美術語言的魅力,從而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呢?

一、認識語言,感受語言

低段的學生,教師知道他們沒有豐富的,漂亮的詞彙,在上美術課時便更難以用一定的語言來解釋一幅畫。畫中的造型以及色彩的運用都必須由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領悟。或許結果學生會說:“老師,我能感受到畫者的心情和想表達的意境,但我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這便是學生真正的感受。可惜,我們現在的教師卻在給學生作著一些盲目的定義,比方說,教師會告訴學生,“紅色”是熱情、祝福、勇敢;“黑色”是罪惡、恐怖、邪惡;“直線”使人感到剛強;“曲線”使人感到柔美……於是學生便機械地記牢了這些美術語言,殊不知任何色彩或者形象在不同的環境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應。如果一地鮮紅的血,那是熱情、祝福嗎?如果一次晚宴,某人穿了一身黑色服飾,那一定是罪惡、邪惡嗎?如果一塊橫幅筆直掛在牆上,那是剛強嗎?如果一根生鏽的鋼絲扭曲在一邊,這還柔美嗎?盲目給學生下一定的美術定義,只會讓他們去死記硬套,真正的美術語言它具有無窮的魅力,讓學生產生任何的聯想和感受。

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去感受美術語言呢?

在教學《小小建築師》一課時,我讓學生先上網去找我們中國以及國外的一些不同的材料建築。有些學生找到了北京奧運館那個“鳥巢”般的建築,學生被這些各式各樣的建築驚呆了,原來房子還可以造得這樣漂亮,有這麼多型別啊!隨後的課堂上,我再讓學生去試著“造房子”,此刻學生的想象力也開闊了,打開了侷限性,不再是平時看到的一些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學會了試著創作。

積極參與,動之以情

《風兒吹過》一課對國小生來說,覺得有點無從下手。風,看不見,摸不著,要在美術作品中如何來表現呢?我教學生將風和周圍的事物進行聯絡和對比,並自己親手來製造風。有些學生說電風扇,有些說吹風機,有些說空調等等製造風的方法。並讓學生講了很多關於風的句子,風的型別,以及在風作用下的效果等。有了這些基礎,學生表現風的時候不再是那麼空洞。學生還感覺到,原來風是這樣來的,風還能有這些效果,風也能帶來那麼大的危害等。學生了解了風的知識,也感受到了風的魅力,興趣被調動了,學習起來就更方便。

給予機會,開發想象

教學《指印的聯想》一課時,當我提出今天的美術課不用畫筆來作畫時,學生一陣狐疑之後說:“不用筆?難不成用手啊?”學生拿出了彩色筆,先在自己手上“上色”,再印到本子上去;有的便拿來教師給學生敲印章的印泥,發現印泥只有紅或藍色;又有學生想到了不曾用過的水粉顏料……

學生用手指,繪畫出了各種各樣的物體。雖然沒有畫得那麼形象但也有一點神似。指紋的肌理,手指的韻律,繪畫的表情,這些都能讓學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美術語言,也學會用各種方式去表達更多的美術語言。真正體會“肌理和韻律”.

二、讀懂語言,表達語言

學生感受到了美術語言的魅力之外,還要去更深入地讀懂,並運用美術語言來表達。

展示個性,體現真實

在給高年級上一節外國繪畫欣賞時,學生看了《星夜》這幅畫,都不解地問我:“老師,為什麼梵高要這樣來表現星夜?”“一點都不像,卻那麼有名。”“要我畫星夜,我絕對畫一顆顆的繁星點點。”再看孫恆俊的《滿湖曲折》,學生問“: 老師,怎麼就幾根線條呢?”“我覺得他畫得不夠生動!”面對這些方式的表現畫,學生提出的疑問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所應該有的。面對這些疑問,我告訴學生說:“在面對同一景點同一事物時,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主要取決於作者對大自然的不同感受與當時的心境。可以通過任何的線條和色彩把自己當時的心情告訴別人,讓看畫的人用心去體會你當時的心情,想象當時的情景,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法。”

開發潛力,肯定創意

5在教學《奇妙的字母》這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來想象6 個字母,學生的聯想讓我為之吃驚,有人想到“雲”是交警的手勢,“允”是爺爺的釣魚鉤,兩個“雜”是正在爭鬥的兩條蟒蛇等等,更讓我佩服的是,學生在一張紙上畫了山,畫了太陽,畫了天空,他說,那就是太陽下山(上山)時的“匝”.他用一個字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課堂的實效性就這樣體現了!

在美術課上,要求教師能抓住美術語言這個最基本的元素,我想,這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我們美術課最具有價值的體現。

篇40:美術教學論文

一、現代藝術的基本特徵

1.推動經濟市場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不斷髮展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經濟發展的車輪也在不斷的前行,人們的文化內涵、審美價值觀、精神品味等需要也都有所提高,這也推動了藝術水平的提高,我國經濟市場也逐漸成形,經濟市場的存在是一種形式,而現代藝術才是推動經濟市場發展的核心,因此說,現代藝術與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絡,只有現代藝術的不斷髮展才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

2.推動社會實踐的前行現代藝術的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要結合消費者的興趣來提升現代藝術水平。在前十年人們的需求與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而在當時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現代藝術也跟隨著人們的興趣進行發展。在當今人們的需求又與十年前的需求有著天壤之別,十年前人們所需求的產品,到當今可能已經下線,也可能已經更新換代。總之,會以另一種新穎的形式出現的世人面前,這就是現代藝術的發展,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更是推動社會實踐前行的動力。

3.推動社會科技的創新在現代藝術不斷進步的同時,社會科技也在不斷的創新,這是現代藝術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只有人們對現代藝術的認識不斷提高,才能在想象的基礎上對社會科技進行不斷的創新,尤其是電力行業的進步,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近些年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可謂是迅速,例如,從十年前的非智慧手機到JAVA系統的手機,再幾年前安卓系統的手機也逐漸流行,以前大家都用電腦上網,現在電腦能辦到的手機也都能辦到,這就是社會科技的創新,因此說,現代藝術的發展是推動社會科技創新的根本。

二、高校美術教學與現代藝術的結合策略

1.重視內在的審美性高校美術教學的發展不應將眼光侷限在美術領域中,更應與現代藝術結合,重視高校美術教學的內在審美性。另外,高校美術教學在與現代藝術結合的過程中,不應完全依賴於現代藝術,要體現出美術的本質,尤其是現代藝術的造型和環境,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可以借鑑現代藝術的外在造型和環境,但是不能完全的效仿這些,可以將其融入到高校美術教學中,再結合美術的理論性知識,正確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個性化以及創作風格,要利用現代藝術對學生起到美術的引領作用,而並不是按部就班的教學,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2.追求新的發展趨勢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情感,提高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傳統的高校美術教學過度重視“美術教學”,而忽略了美術的內涵以及美術的特徵,更缺乏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大多都停留在傳統的教學階段,嚴重影響高校美術教學的發展。高校美術教育與現代藝術的結合應形成多學科的融合、交叉、滲透的教育方式,這是現今乃至未來高校美術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高校美術教學在與現代藝術結合的過程中,不應完全跟隨著現代藝術的腳步發展,應有著一定的侷限性,主要從美學研究的方向作為主要發展趨勢,這樣才能不失現代藝術的發展,不失美術的本質,形成美術理論與現代藝術創新的結合,對培養高校學生美術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想象力、多元化、多學科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

3.提高美術教學的創新意識任何一部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他人無法想到的,更是將藝術美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且,作品中還帶有豐富的內涵,任何一名成功的美術家都具有較高的創造能力,這樣才能在美術行業中脫穎而出。高校美術教學通過與現代藝術的結合,以美學發展作為核心、以現代藝術作為一種襯托,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有著一定的作用,這也是當今高校美術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總結

綜上所述,美術作為高校教學的一門重要科目,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一種表現形式,雖然高校美術教學繼承了傳統文化理念,有著一定的文化內涵,但是,如果從高校美術教學的發展角度上來講還是遠遠不夠的。通過本文對高校美術教學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分析中得知,將高校美術教學與現代藝術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充分體現出高校美術教學的生活性、實用性、創新性、實踐性等特點,不僅將高校美術教學的本質完全呈現出來,更將現代藝術的美觀、經濟、功能表現的淋漓盡致,更有利於高校美術教學效率的提高。

篇41:美術教學論文

一、綜合其他學科

美術教學過程中綜合其他學科,使學科間知識相互融合滲透,有利於使學生形成整體性、全面性的認知,有利於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一)綜合語文課,提高學生抒情描寫能力

在美術課中,有新課匯入、教學新授、分析示範等教學環節,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刺激智障學生的聽覺,以增加他們的感受能力。課堂中,教師用栩栩如生的語言描述場景,使學生在腦海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大膽講出自己繪畫的想法和畫面的構成,引導他們用正確的作畫步驟和繪畫技術來表現想象中的場景,在提高繪畫技能的同時使其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二)綜合數學課,提高學生理性分析能力

可教授學生利用數學中的數量、大小、比例等知識,以提升畫面的美感。繪畫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圖畫中有哪些基本形狀,有幾個不同的形狀,哪個大哪個小,分別在畫面的什麼位置;繪畫時也要注意形狀、大小、位置的區別,反覆鞏固,使畫面佈局在學生的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並使其能用線條和基本形狀勾勒畫面的基本組合。

(三)綜合音樂課,豐富學生表現能力

美術課中綜合音樂活動,學生心、手、眼、耳、口並用,使學生手部精細動作發展與腦部功能發展相互促進。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韻律的美感,並將之體現在繪畫上,在繪畫作品中表現出節奏、韻律的變化,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瞭解點、線、面的運用和表達。

(四)綜合自然課,提升學生觀察能力

美術活動中,需要學生能夠細心觀察。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分類分層、步步深入地瞭解周圍環境,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如,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自然的種種變化會讓學生充滿好奇,這時教師要抓住契機,帶領他們觀察春天的各種變化,感受小草新芽的嫩綠、百花爭豔的繽紛,引導他們在繪畫時把觀察到的事物有條理地表現出來。

二、綜合學生現實生活

美術創作來源於學生的“生活世界”。筆者學校在特殊教育“生態正規化”的指引下,利用主題實踐、社會實踐等課堂,加強美術學科與學生生活的聯絡,使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表現方式更貼近學生生活。

(一)開展生活化遊戲,提升發現美的意識

不少智障學生有弱視、色盲、注意力不集中、動手能力差等障礙。針對這些障礙,教師可開展一些具有補償、矯正功能的訓練遊戲,如“羽毛飛飛”遊戲。遊戲前,準備很多生活中常見的羽毛,可以將之染成各種顏色;學生拿起一根羽毛,然後放手使其飄下來。在這個簡單的遊戲中,首先,對學生進行色彩訓練,使其認識自己或他人手中羽毛的顏色;其次,學生進行了眼部運動,看著羽毛從上飄到下的過程,使學生眼珠得到了活動;再次,在參與這一活動時,學生會專注於自己羽毛飄落的過程,提高了專注力。

(二)創設生活化課堂,發展表現美的能力

1.課堂結構生活化

讓美術與生活溝通起來,將生活場景作為課堂匯入、美術活動內容來源或作品成果展示方式,能使課堂教學結構富有變化,營造出廣闊的美術教學空間。如在教學“紙拖鞋”一課時,以創設生活情境方法匯入。首先出示一個擺放了各式拖鞋的鞋櫃,然後開展“買拖鞋”遊戲,讓學生選擇一雙自己喜歡的拖鞋,並說明自己購買的理由。學生積極投入到“買拖鞋”情境,並在這一生活情境中認識到自己需要的拖鞋是款式新穎、色彩鮮豔、大小合適的。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驗到了“在玩中學”的樂趣。

2.課堂內容生活化

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內容充實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來,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孩子生活。如在畫蔬菜時可以帶學生到菜場觀察蔬菜,要求家住農村的學生到自家菜地種菜、拔菜,以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視覺感受。另外,還可通過摸一摸蔬菜的質感、嘗一嘗蔬菜的味道,獲得多種感官體驗,從而產生更多的創作靈感。

3.課堂技術生活化

篩選生活中的活動,並把生活中常見的動作當作一種美術技能運用到美術活動中。如,在學習“線條的認識”時,利用學生喜歡的開車遊戲,引導學生用車輪蘸上顏料在白紙上隨意開動。學生接到這一任務很開心,都拿著喜愛的汽車蘸上漂亮的色彩後“開車”,作品中出現了直線、波浪線、鋸齒線等線條,無意識地創作出一幅幅令人遐想的抽象畫。再如初學橡皮泥捏製時,就可開展“做麵條“”搓湯糰”等生活情境化的遊戲。在這一遊戲中,學生會模仿大人,將自己知道的“做麵條”“搓湯糰”等生活技能運用到美術活動中,自然就掌握了把橡皮泥變長和變圓的技能。

(三)搭設生活化表現平臺,培養創設美的能力

教師為學生創設運用美術的生活環境,促進學生表現能力、材料運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多元能力的發展。可讓學生布置班級環境、美化學習園地、製作演出道具、設計環保服裝等。如在“美麗的海底世界”活動中,為了在教室裡創設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不僅將畫好的作品剪貼在教室的窗戶上,還不斷創作和補充各種各樣的海底生物,提高了美術素養,激發了創作慾望。

綜合美術教學是一個整體和系統的概念,除了以上論述的方式,還可將美術四大領域、其他各學科和學生現實生活統整起來,做到既有縱向的結合又有橫向的結合,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篇42:美術教學論文

1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對美術教學的認識存在不足。但是,作為學校的一門課程,在課程的設計與內容的安排上,往往較為側重於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實踐技能,強調專業性與實用性,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傳授基本的美術繪畫技巧、提升學生的photoshop技術等,雖然能在就業方面幫助學生髮揮出優勢,但是過於強調功利性、實用性的技術應用,往往使得學生只把美術學習作為一門求生技能,而並不是一種美的感受。美術教學中,存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在認識層面上忽視了對學生美術品行、美術內涵、美術人格等方面的薰陶與培養,這將不利於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1.2教學目標不清晰。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的美術教師往往只顧著給學生傳授一些美術繪畫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理論,並沒有將一些實際的實踐方法教給學生,並且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的時候並沒有有效的對學生的個人素質進行研究,對學生在美術方面的認知不是非常的全面。這就造成了教學目標存在盲目性,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採用的方法非常的古板,最終導致了學生被這種復古教育侵蝕,喪失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1.3教學實施過程有待完善。(1)教學方式單一。美術教學的授課主體是美術老師,在教學的時候,直到現在為止美術教學都採取單一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課、學生現實機器一樣在教師的手中如同提線木偶學習,導致了課堂的單一性,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熱情。(2)教學內容單薄。由於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往往總是使用傳統的教學大綱,對學生的學習訴求並不是十分的重視,對當代社會美術發展的潮流也不佳關注,在教學中總是使用傳統的單一式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覺得課堂枯燥乏味,喪失了學習的興趣。(3)缺乏教學拓展空間。當代美術教材的內容十分的單一枯燥,在教學中無法進行延伸,教學的內容也被教師約束在了課本之內,學生便無法得到與外界的有效結束。所以,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引領學生走進社會、自然中去,讓他們感受社會的美麗,然後發揮自我的潛力去創造優秀的美術作品。為學生的發展學習不斷的拓寬教學及發展的空間。

2創新美術教學的實施方法

2.1藉助多媒體裝置上好鑑賞課。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適度運用計算機技術。可以根據每節課的不同內容,播放相應的動畫短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向學生展示一些繪畫大師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動畫的方式介紹一些著名畫家童年的趣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得課堂變得生動、具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中國山水畫”這一類作品的鑑賞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鑑賞物件的典雅氣質配上中國古典音樂來開展教學。此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依據具體作品區域性風格特點、整體氣質來選擇是以竹笛演奏為主的音樂或以古箏演奏為主的音樂來作為教學背景。通過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音畫情景中認識畫作,在音樂的烘托下更好地走進畫作鑑賞課,繼而在客觀條件上增強學生的鑑賞感覺,加強學生對作品的鑑賞、理解能力。

2.2整體、特殊教學兩相結合。美術教學是需要將整體與特殊教學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此之前教師首先應該根據現有的教材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然後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能力及技巧,然後,在此基礎之上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的素質成長特點,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構思,然後看展特色化、專業性教學,將整體與特殊教學結合在一起。例如:在一個美術班中,有部分學生希望能提升自己手工藝品的美術創作水平;有些學生則希望加強自己的幼教美術修養;有些學生則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素描水平等。教師只有掌握並瞭解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特殊的要求以及興趣,然後更具學生的個人個性進行美術小組的劃分,然後開展一種專題性的、針對性強的課堂專題教學活動,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指導糾正。

2.3開展美術教學實踐活動。課堂雖然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平臺,但是單一的使用課堂教學的話依舊是無法滿足我們的教學需求的。所以在教學中藉助已經存在的美術館、展覽館之類的設施;來進行教學,拓寬美術教學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在創新性發揮方面能夠得到更為有效的培養,充分的激發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使其在成長中得到創新應用的真諦。所以,首先我們應該帶領學生多參觀,將學生組織在一起之後,就可以帶領學生到一些具有美術意義濃厚的地方進行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講解,進而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使學生在眾多的美術展覽館中瞭解當代社會發展的主流,加強教師與學生在參觀中的交流能力,使彼此都能夠有效的尊重各自的觀點。只有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才能夠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自信心以及創新的靈感。這種教學方式,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身體內部的大換血,給美術教育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帶領學生多去外面進行實踐,通過到戶外觀賞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觀察能力,使其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學會對景觀的取景,讓他們在生活中體驗美術的奧妙。只有讓他們明白了“藝術源於生活”的道理,才能夠有效的保證藝術的源泉不會枯竭,保證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創新靈感。

2.4創立合理化的評價、激勵制度。教學的發展和實施從來都不是一個單向度的過程。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實現教學不斷髮展和進步的重要保障,而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對美術的熱情是實現美術教學不斷進步的關鍵保障。在筆者看來需要通過創立合理化的評價和激勵制度來達到這一目的。並且要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更好地激發出創新能力,才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中職美術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通過創立合理化的評價、激勵制度可以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也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指點下不斷獲得自信心。因此,在筆者看來,教師可以藉助語言鼓勵、精神獎勵、物質慰問三結合的方式來構建合理化的評價、激勵制度。語言的鼓勵能給學生以自信,精神的獎勵給學生強大的外動力,物質的慰問則可以在繪畫的硬體方面幫助學生。

美術是一種藝術的代表,在進行美術創新性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創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轉變,提升學生的整體創新能力,使其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充分的掌握美術創新的技巧以及基本知識的運用,這才是在當代美術教育過程中嘗試創新性教學方法重要目的之一。

篇43:美術教學論文

摘要: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美術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把地方鄉土資源有機地整合進自己的教學,是對課程資源必要的擴充套件、延伸和補充,能夠解決我國美術課程資源結構單一、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的現狀。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們應以本鄉本土的媒材為載體,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使美術課堂和生活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農村;美術教育;鄉土資源;豐富課堂

由於受地域和經濟文化的限制,很多時候美術課程無法被充分利用、實施,使學生享受美、創造美受到了阻礙。在我讀國小時就根本記不起有美術課,隱隱約約記起有美術課時已經上國中了。那時的美術課對教師來說就意味著一塊黑板,幾支粉筆,對學生來說,也僅僅是鉛筆加橡皮和圖畫本罷了。如今,農村的學習、教學條件和城鎮已相差不了多少,更是多了鄉土資源可利用。我認為這是農村教學的優勢,只要充分挖掘鄉土資源,農村國小美術教學將會魅力無限。《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儘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文字教材斷然不可缺少,但我們決不能把學生侷限在書本之中,而應跳出書本,走出課堂,在校園、社會、大自然中去探索、學習、創作。我個人認為的確如此,“美術”其實就是生活的縮影,應該是“我手畫(制、貼、作……)我心”。農村學生相比城裡的學生,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他們和大自然靠得最近,對生活的感受較深刻,瞭解“審美的第一材料”也很豐富。如果美術教師能恰當地開發和利用那些有利資源,將對促進農村基礎美術教育以及實現素質教育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利用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

充分利用大自然這本活教材,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會利用各種感官去感知、去觀察、去體驗。大自然的景象千姿百態,教師要因勢利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選擇創作物件。如通過看那“鋤禾日當午”辛勤勞作的農民(其實自己的父母都是農民)感受勞動美(多時可親自參加);聽那樹林裡“百鳥朝鳳”感受自然美;觀察“水中月,霧中山”,欣賞山水風光美……在教二年級《和媽媽在一起》一課時,我挑了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領學生到離校不遠的小河邊去上課。河灘上遍地都是粘性強、可塑性好的紅漿泥。我先教學生自己動手採泥、摔泥,因為摔好的泥才有可塑性,然後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玩泥,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恰巧沿河有一老人在放羊,其中就有兩隻母羊和它們各自的小羊羔在一起吃草,小羊羔一會兒蹦蹦跳跳,一會兒躺下打滾,真是其樂無窮。趁此機會,我便指引學生畫面就在跟前,生活就是創作的源泉,趕快捕捉住創作靈感。有些學生已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經過我的指導、大家激烈地討論後,他們很快便動起手來。不一會兒,每個小組就創作出了風格迥異的作品:豬媽媽安祥地平躺著,四、五隻圓滾滾的小豬崽正在哼哼著搶奶吃;吃飽的羊媽媽安靜地和小寶寶臥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不停地反芻食物;勞累了一天的黃牛媽媽正細心舔著小牛犢;雞媽媽則率領著孩兒們在草叢中覓食;驢媽媽喝足了水正在含情脈脈地望著狂奔亂跳的小毛驢……我簡直被孩子們創作的一個個“奇蹟”陶醉了。在農村,自然景觀氣象萬千、五彩繽紛,教師只要善於捕捉,恰當引導,就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興趣,又能增強他們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巧用農村特有的自然材料

定西是全國乾旱的地區之一,但盛產馬鈴薯,有中國署都之稱。當地老百姓習慣稱馬鈴薯為洋芋。從商業或實用的角度看,越規則一致的洋芋越受人歡迎,個別在生長過程中由於營養不良或受蟲害等因素導致成為奇形怪狀的洋芋往往受人鄙夷,市場上不會被收購,但就是這些“壞”洋芋,卻有奇妙的藝術效果。我充分利用洋芋資源設計了《醜洋芋不醜》一課。洋芋是定西人的命根子,定西農村的孩子對洋芋是很熟悉的,他們跟著家長種洋芋、收洋芋,幾乎每頓飯不離吃洋芋,學生對洋芋的感情是很深的,他們在以前已學過泥塑等造型藝術的知識,已經有了造型設計和創作的基本能力,本課試圖把洋芋的自然造型和雕塑的基本原理與造型教學相結合,營造問題情境,通過啟發生成,使學生完成具有創意與美感的洋芋造型作品:小猴濃濃的母子親、機靈的小老鼠上燈臺、威風凜凜的小貓、憨憨的小狗、笨笨的小豬、可愛的小白兔、嘎嘎叫的小鴨子、啄尾的小雞……真是讓人拍手叫絕。這些動物形象都是學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只要教師善於發動學生,激勵學生,在農村可供美術創作的材料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樹葉貼上、布毛線娃麥稈、雪娃娃、蘋果擺的豬八戒、蛋殼人、泥塑、土牆上的家園玉米棒樹根、各種蔬菜瓜果、妙趣橫生的花石頭、植物籽粒大聚會等都是美術創作的好材料。

三、充分挖掘民間藝術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有許多散落在民間的藝人載於冊中。在農村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有許多鮮為人知卻極具藝術價值的民間藝術。如陶器、根雕、木雕、磚雕、石器、古廟彩繪、秸杆編的工藝品、瓷器燒造、剪紙、皮影、刺繡等,這些農村藝人所製作出的藝術作品觀賞價值遠勝過城市工廠批量生產的東西。我們可帶領學生直接到燒瓦燒罐工場參觀,或專門請民間藝人進行指導、示範、講解,也可以收集民間剪紙、鞋墊、虎頭枕兒、虎頭鞋、蓮花帽、針插兒、少數民族服飾等,讓學生看到藝術與生活的聯絡,從而熱愛生活,熱愛藝術。

四、體驗生活,豐富學生的感情世界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美,就看你有沒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它。”農村的生活較落後,卻很樸實、自然、美麗,也很豐富。一顆熱騰騰的洋芋,便可體會人間真情;一臉錯綜的皺紋,便可通曉人生滄桑;一句土裡土氣的問候,便可感知人對人的真誠。山溝溝裡兩腮泥巴髒兮兮的玩童,茶爐旁他道你短、你說她長的老兩口,年青人麥浪深處嬉笑俏皮的的花兒腔……誰說這不是藝術創作的好素材?讓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是很好的教學手段。筆者提倡讓農村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圍牆,融入社會,放眼農村廣闊天地,挖掘農村特有的資源,開展“以農為本”的系列活動,把生活和美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使農村學生都能在美術課上流露出童真、童心,創出個性、特色。

篇44:美術教學論文

一、我國國小美術教學中存在問題

儘管近幾年來,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美術課程仍然沒有被納入國小新課標中,從而使得我國大部分國小領導人員以及美術教師對美術不夠重視。另外,由於受我國應試製度影響,許多教師僅僅將美術視為豐富國小生業餘生活一門課程,他們要求學生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其他課程。

二、加強國小美術教學質量措施

(一)創設一個寬鬆活躍學習環境,激發國小生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國小生好奇心都比較強,他們渴望去探索一切新奇事物,從而來滿足自己好奇心,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來創設一個寬鬆活躍學習氛圍,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美術興趣。例如,當在學習一些較為簡單美術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簡單將所要學習內容講解一次,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所學內容理解和掌握來畫畫,然後由全班學生選出最優秀幾幅畫來,最後教師應該給予畫畫者一定鼓勵,從而更好激發他們學習美術興趣。隨著經濟迅猛發展,我國在資訊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種新型媒體已經走進了人們生活和學習中,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講解內容,在講解時可以播放一些與所學內容有關音樂、視訊以及小品等。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由於受應試製度影響較大,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國小仍然沒有一個較強美術師資隊伍,許多美術教師並不是美術專業畢業,這也是我國國小美術教學質量一直不能提高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國各個國小領導人員必須要改變自己觀念,加強學校對美術教學重視程度,在美術教師聘請方面投入更多資金,不斷提高學校美術教師美術素養。但是,在聘請時必須要選擇專業美術教師,另外,在聘請過程中還應該對他們進行考核,最後選出考核成績優秀教師來擔任美術教師這一職責。

(三)定期舉辦美術大賽

為了激發國小生學習美術興趣,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一些美術大賽,例如,繪畫大賽。教師應該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然後在進行比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根據自己想象力去畫畫,最後由所有評委選出最優秀幾幅畫。但是,在選擇評委時,我們必須要選擇具有較深資歷專業美術教師,並且在比賽之前首先應該制定好評選規則。選出最優秀幾名學生之後,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獎勵,進而更好激發他們學習美術興趣。

(四)教師應該積極組織課外活動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不斷改革和完善,課外活動已經成為了國小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一部分。我們知道國小生自制能力較差,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利用課本來向他們傳授知識,不僅不能幫助他們更好掌握所學知識,還會使得他們失去學習興趣。而組織課外活動不僅僅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美術興趣,還可以開闊他們視眼、培養他們自立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更多美術題材。因此,作為一名國小美術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課外活動重要性,並且要定期帶領學生去體驗課外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大自然,選擇自己要繪畫題材,根據自己所觀察去繪畫,然後在繪畫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美術素養。

三、小結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體系不斷改革和完善,美術課程已經成為了國小生必修一門課程,並且相關教育部門在國小美術教學方面投入了更多時間和精力。但是,由於受應試製度影響較大,我國大部分國小美術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到美術教學對於國小生未來發展重要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並且儘快提高我國國小美術教學質量,國小美術教師必須要改變自己教學理念,根據自己教學經驗以及國小生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較為完善教學體系,從而增加國小生學習美術興趣,進而不斷提高他們美術素養,達到教學最終目。

篇45:美術教學論文

一、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民間美術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剪紙、年畫、泥塑等,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精神寄託。同時,民間美術是民間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蘊含著我國民間文化中的世界觀、審美觀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所以,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具有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隨著全球化趨勢的逐步發展,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衝擊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國的一些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不足,誤以為這些帶著鄉土氣息的民間美術已經過時。中國傳統民間美術面臨著淡出人們視野的危險。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加入民間美術欣賞也具有傳承民間美術文化的作用。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大城市中的人們越來越青睞尚保持原始性的鄉村或邊陲城市。尤其隨著最近幾年旅遊業的發展,那些原本不為外人所知的具有原始風味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如印染、刺繡等。這些帶著傳統印記的民間美術不僅具有欣賞價值,還具有實用價值,因而在高校美術中引入民間美術,還可以促進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利用。我國傳統民間美術形式繁多,很多都與文化相互聯絡。所以,中國民間美術還具有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作用。

二、中國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要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應用中國民間美術,使它起到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教育者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和專業水平

要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民間美術,就需要教師具有一顆熱愛中國民間美術的心。教師要深刻理解民俗民情,具備較強的民間美術審美能力,同時還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對民間美術的欣賞能力,這樣其才能將民間美術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審美能力。在學習民間美術、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對傳統民間美術進行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創造適合民間美術發展的大環境

近年來,隨著有識之士的呼籲,各地逐漸重視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要使中國傳統文化長盛不衰地發展,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還要創立適合民間美術文化發展的大環境。如,在高校開設民間美術欣賞課程,普及民間美術知識,教師要求學生在建築設計、裝飾中大量使用民間美術元素,使民間美術文化全方位、多元化地發展。

3.增加民間美術教學的內容

中國民間美術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其不僅有欣賞價值,還有實用價值。如,一些造型藝術如壁畫、雕塑等;民俗藝術如刺繡、服飾、器皿、剪紙、皮影等。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這些民間藝術成為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主要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具有優秀傳統的民間美術逐漸失去了市場,為了挽救這些瀕臨滅絕的藝術,高校應該將其作為美術教學內容加以宣傳,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興趣小組的形式宣傳這些民間美術,如成立雕塑小組、刺繡小組、剪紙小組等,不時舉辦刺繡展、雕塑展、剪紙展和皮影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擴大了這些民間美術的影響力。總之,高校美術教學要傳承民族文化,這才是美術教學的目的,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篇46:美術教學論文

一、讓“感悟”體驗

“傳統”是保留藝術性的傳承所謂感悟,即是無需法則等抽象理解上的直覺感受和體會。在這個階段,表象上是完全的塗鴉,實質上是視角、表達方式的啟蒙,是對筆、紙、墨、水等工具、材料效能的開放式體驗。這種體驗,看似放任自由,實際上是老師有意安排下的過程。對筆墨的濃淡、粗細、強弱、長短,在這時完成是真實心理的反映,沒有任何符號化、程式化訓練的侷限與束縛。這也是說,要讓筆紙水墨成為他們意識的自然延伸。在循序漸進的課程上,我們認為,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就是歷時性地再現前人的經歷。因此,這種“創新”的方式本身就是建立在美術史的“傳統”之上。對於知識從零開始的兒童,選擇與之相應的人類早期美術門類(以中國書法繪畫為例),並加以適當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他們便欣喜地開始了“人類美術”的第一步。在課程進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價值評判。價值評判的失誤對教育的影響是致命的。兒童自身並不知道他們的作為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無善無噁心之體”,告訴他們好或不好的,往往是有“善惡”觀的我們。兒童的作品如果有令我們驚訝之處,他們對此卻並不訝異,因為他們處於“自然境界”,而不是“天地境界”。因此,感悟過程中,對孩子們作品應如何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教者用善惡概念去灌輸或打擊了正在某一良好感悟階段兒童的美術行為,將對兒童階段的藝術天性———這一原生態的藝術能量產生誤導、打擊或是扼殺。因此,感悟傳統的教學理念也就是“道法乎天”“以史為鑑”,看似新奇,實質上其始終在傳統之中,並未越雷池半步。藝術教育除了要對美術發展和藝術精神加以重視外,不能忽略掉教育的接受者“孩子”的特點。教育物件的特點不被忽略,美術教育才能保證其藝術性,而非技術性。

二、書畫同源在兒童傳統美術教學中的意義和具體實施

書畫同源。中國畫“寫意”的要點,在於形象以外的抽象表現。“寫”比起“畫”來,不求細節的真實,而求性情意氣的傳達。孩子的作畫過程往往是天生的“寫意”,而非“寫真”,他們是通過筆墨來表達自己的喜樂。所以無論書法或是繪畫,在這時都是寫意畫。孩子們作畫的旨趣不在於呈現完美的形象,也不是有意地誇張扭曲造型,他們只是在要求畫面能順從他們個人獨有的觀感和筆勢律動的要求罷了。我們或許可以說這就是傳統中國畫的“畫如其人”。許多兒童水墨畫在追求物形和水墨效果中,忽視了用筆的法度,使筆法正軌消弭於物形的輪廓和水墨的滲化中,殊不知筆法是傳統書畫的精神和靈魂。“書畫同源”的畫字訓練,其著眼點正是放在漸被人們淡忘的筆法上,以圖從書畫最基本的形象環節恢復中國畫的筆法基礎。培養孩子對甲骨、鐘鼎、石刻書法的感情,是要加深其理解、記憶,養成以金石書法為座標的審美眼光,用之審視古今繪畫流派的筆墨質量。中國古代的視覺造型形式,一種是書寫、銘文和符號,另一種是圖畫、紋飾和雕塑。我們的教學是讓孩子關注介於兩者之間又與兩者互有重疊的視覺造型———“圖形文字”。瀰漫著無窮魅力的幾千年前的圖形文字是遠古時代宗教信仰、禮樂制度、藝術風尚的載體,也是幾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積澱、發展、創新的結晶。它既有延續性,又有靈活性和感性的外觀,這些正符合孩子的視角和興趣。孩子的畫是無法複製的,甚至他們自己都無法複製自己,因為這些畫都是特定的時空裡,有意無意娓娓道出的真實和自然。好的兒童畫是“超再現藝術”,它們是反裝飾和反寫實的,孩子自身所特有的質樸、純真、率意、自然等藝術氣質會自然而然地展現在作品中,這些氣質是無法由後天學習苦練能得到的。因此,保護這些特質並將他們與傳統經典藝術相融通(因為這些氣質也是真正優秀傳統的氣質),是我們所要關注的課題。通俗地講,作為授方,我們應該在最好的時機把握最好的火候,而不是適得其反地用工藝去模仿手藝。孩子畫畫不是根據記憶中的形象,而是在他們看來被認為是主要的特徵,是應該畫出來的東西。作為外形的線是最顯著的,看得最清楚,所以孩子們的作品往往著重線條,忽略墨色變化。我們正以此來培養他們對線條(及用筆)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孩子們作品的透視因素是把各個部位用巧妙的方法拼湊起來,這種畫法利用了特定時刻的目視印象,卻不管各種特徵能否同時看到。他們的這種透視方法和傳統的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是如此的相似。

三、社會多元文化對兒童傳統美術教學的影響

我們看到,在孩子們的藝術中存在兩種元素,一種是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另一種是形式本身具有某種含義,這些隨意揮灑的點線雖然並不一定表現具體的物件,但有時是代表較為抽象的思維。正因為學校美術教育的展開無法完善化進行,因此,家庭文化背景此時顯得十分重要,可以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社會文化背景也應發揮其積極的現實作用,納入到美術教育中來。真正的教育本就是多元化影響下的教育,教師之外,家長、社會背景對孩子們的影響其實至深。在孩子們恣意揮灑他們的天性才能時,往往吸引家長駐足觀看,此時,需要家長不能以成人的習慣審美條框加以評判或是誤導,會與老師的教育相矛盾。一旦家長融合其間,就給予了孩子寬鬆的發展空間。此外,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孩子們在課後得以交流的基礎。家庭文化背景的特點是單元不可替代與複製,其優點是個體差異,其缺點是不具備社會化意義,但就文化本身的多元而言,這又是其優勢。當今中國家庭文化背景的構成,與三十年前的差異已經非常之大。學歷、經濟、觀念均有所提高,因此,在這個大趨勢下,家庭文化背景、家長觀念對美術教育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經常看到美術類招生考試的火熱,實質隱藏著許多家庭文化觀念的影響。家長的決策、觀念和選擇是早期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家庭之外,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也應該成為美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博物館、風景區、古蹟、園林、名人故居、書店、民俗民藝等等,這些公共文化資源都應成為校外的課堂,在美術教育中,讓孩子們從小從歷史和自然、人文中不經意地發現到與課堂知識相對應的內容,讓他們能發現美,欣賞美,認識到美術就在身邊。而深藏在城市的各個地方的藝術家、藝人,也是孩子們應該接觸的大善知識。這有助於孩子開闊各藝術門類的眼界,觀察藝術家的創作和生活,學會初步的交流,這些都有助於廣闊的藝術視野和藝術活動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認為,以感悟傳統作為美術教育新的契機,綜合課堂上的個性化引導、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薰陶、社會文化資源的滋養,組成多元化的美術教育模式,將是中國美術傳統獲得真正傳承的可貴探索。

篇47:美術教學論文

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作為一名老師首先所具備的道德素質和行為修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一種為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己任,萬不能抱著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態度來進行教學,常人言;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好學生不是沒有,而是教師在教學中所採用的方式方法,那下面我就以《國小美術課程》淺顯地談一下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心德。

“美術”一詞大家並不陌生,但其利用價值和意義也許就知之剩少,在教育改革翻天覆地的今天,農村教育正得到合理的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農村教育大有起色,這是令人欣慰的,然一些地方依舊存在不足,列如美術教育在國小教學中就無法起到教學作用甚至微乎甚微,農村教育依然存在弊端,然如何改進這一弊端是發人深思的,有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進錯誤的決心和勇氣。

美術在教學中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制力動手能力及思維能力,傳統的照搬照畫似乎限制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小孩子的內心世界裡思維是不受任何的約束,天馬行空似的設想讓國小階段的小孩子變得活潑童真,而在一堂附有趣味性的美術課上這些閃光點便能夠得到體現,小孩子的內心及對某些事物的認知,例如在一次美學教學中我讓學生對美術這個概念作一番解釋,這時一個學生起來回答我的問題:美術就是畫畫。狹隘中的美術確實只是動動鉛筆的畫畫課,然真正美術卻是把生活中所見所聞所知所感及周圍的客觀事物通過自己的想象力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的一種內心情感,而這種情感卻是一種真實自我的再現,而在農村美術教育在教學中卻存在著諸多的漏洞,例如在國小版美術課程中涉及到許多實踐的東西,版畫,手工製作,多媒體繪畫,國畫及中國古建築的欣賞,而這些課程卻是農村美術教學力所難及的,多媒體的運用雖在發達的城市中較為普及,但是對於農村國小而言以現在的經濟力度卻如紙上談兵不切實際,而本著實際的觀念,農村美術教育若要得到改觀的話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必須以學生的自身條件還有學校的硬體措施為根本,切不能本本主義以自己的主觀意念去踐行。

一 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附有天性的創造力

在美術教學教育中,學生淺藏的創造力不能忽視,而如何去培養學生的這種獨具匠心的創造力是作為一名美術愛好者兼老師的職責,而我本著這一教育理念和熱情將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美術教育的工作中,在以往踐行的錯誤中尋找答案力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獲知美術、學習美術,而非僵硬的模仿和刻板的照搬。

人常說;“學畫畫的是呆子,學音樂是瘋子”而在這我們就不談音樂了,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畫畫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靜態的不變通,但在國小生的世界裡他們的內心卻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他們嚮往外面的世界還有童話一般的夢想,而這些在成人眼裡看來是幼稚的事物,卻是一種自我的彰顯,雖稚氣卻不失其可貴之處,而教師應該本著實際的理念結合國小生的自身條件給與教學,在他們的畫畫課中會有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躍然紙上,在小孩子的世界裡“魚”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魚,而是科學界未曾發現的飛魚,大大的腦袋小小的身體穿著一身花衣,在他們的內心都有一扇窗戶而這扇窗永遠都是通向美麗的童話世界,而這些都只限於現年齡階段的國小生,越過這一年齡階段或許你再讓他們去看奧特曼那是不可能的,萬物都皆在變化更新,新的東西總而言之都得取代舊的事物,何況那些思維活躍且天真童趣的國小生呢?

二在美術教學中學生眼裡的兒童畫

“兒童畫”或許最能能現一個小孩的成長和生活實際吧!誇張的手法,色彩的雜亂無章無不體現小孩子自我認知的美術觀念,再不要說小孩子學習美術是浪費時間,再不要說小孩喜歡畫畫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再不要說小孩思維的稚氣無知,許多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而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應該值得保留,或許在小孩子的世界裡一幅沒有任何修飾的畫面是他們內心最為寶貴的珍藏。

三具有創造性的手工製作

在美術手工製作中我並不要求小孩子非得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而是在此基礎上加一些小孩子自己的東西,例如在人們的理念中兔子是白色的但在小孩子的繪畫觀念中,兔子是千奇百怪色彩各異的外星物體,而這,就是一種創新一種自我彰顯,也是一種進步,教師應給予鼓勵和讚揚。

四故事性畫作欣賞及色彩

在繪畫欣賞中,除了讓學生了解一些與之有關的名家畫作外,應該以小故事的形式講述畫者畫這幅畫的時代背景及創作時的心情,讓他們簡單地知道畫的藝術性,價值性,可創造性。除此之外應該帶著他們進行課外寫生,校園的每一棵樹還有山野都是值得發現的,讓他們感覺美術課是一門有趣的科目,並讓他們熱愛生活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色彩方面讓他們知道色彩的運用,區分色調,感受色彩在美術中的巨大作用。

以上就是我對國小美術課程簡單的看法及認識,若有不足欠缺的地方望請諒解,因為本人剛出師不久,尚在學習階段中,許多觀念頗有漏洞。

篇48:美術教學論文

一、解決方案

1.增強學生興趣的培養

在美術教育中,應該讓學生自由地創作繪畫以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不能一味強調專業技術的提高而忽視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畢加索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是否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這也更進一步說明,興趣的保持是多麼重要。如果課堂教學是在一種單一、枯燥的氛圍中進行,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我表現。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只有美術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豐富課程內容,才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並使其保持對美術的興趣。

2.美術教育應貫穿人的一生

人類的誕生,是以創造和使用工具為標誌的。從古至今,勞動既能創造物質產品,又能創造精神產品,人在一生的學習、工作中都能受到美育的影響。第一,美術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對美的感知力、鑑賞力和創造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使人們變得更加高尚,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長。美術教育培養人體驗人生的意義、價值的能力。第二,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也是美術教育中的一個重點。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通過音樂中的韻律、文學中的空間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音樂與繪畫都是表達人類心靈感悟的產物,兩者用不同的感官感受世界帶來的愉悅。無論是抽象性的音樂作品,還是具象性的美術作品,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都能產生相應的聯想。所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音樂的播放,讓學生同時感受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韻律和節奏,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文學名著,都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如,元代馬致遠所作的《天淨沙秋思》中就描繪了深秋的黃昏,枯藤、老樹、古道、瘦馬等淒涼的場景,如此蕭瑟的景色讓人惆悵;小橋、流水是那麼安詳,那麼靜謐溫馨,而自己的家鄉、親人卻又離得那麼遙遠……其勾畫的景象,由遠及近的畫面,都淋漓極致地展現在我們的腦海中。第三,美術教育可以使人瞭解美好事物的獨特性和對生活的意義。作者觀察事物、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創作出的藝術作品也千差萬別;觀賞者的個性不同,觀看時的心境不同,對作品的理解也會不同。這也是藝術不同於科學探究的原因所在。第四,美育培養人對美的鑑賞能力。審美活動能調節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生活環境的不同造就了審美觀的不同,有人積極健康,有人腐化墮落,而通過美育,可以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適應新時代的審美需求,滿懷激情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從而創造美好的生活。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可以通過美育體現的。

3.重視美術教育

一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只重視主要科目的教學,而忽略了美術教學。美術教育能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審美情趣、認知能力、意志品質等,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對美術教育的關注力度。

4.美術教師應關注知識的滲透

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朝著多元化和立體化方向發展。從美術教學的特點來看,其知識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性。要想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美術教師,只有不斷汲取各學科的知識給自己充電,充實自己的“資料庫”,才能順應新時代的發展。同時,應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如美術與音樂、美術與語文、美術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等,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模式。

5.加強互動

互動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反映問題的紐帶。因此,教師在平常的美術教學中,應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運用精心設計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結語

美術教育通過精神層面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乃至家庭、社會的和諧,這在現代社會顯得愈發重要。美術教育是人類重要的文化活動、交流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開展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發展其智力和創造力,因此,針對教學中產生的一些問題要加大解決力度,切實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49:美術教學論文

正文摘要:

為兒童創造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尋找快樂、體驗快樂、獲得快樂;繪畫是每個孩子抒發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徑之一,美術課是孩子們感情交流的重要場所;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快樂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想象能力、體驗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開放教學;情感交流;和諧愉快;生動活潑;自由評價

正文:

如何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開發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實踐?近年來,我們以“自主探究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為突破口,走出封閉、單一的課堂,創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個性發展。

一、開放的課堂為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的氣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實踐中體會到,教師掌握人際關係的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及在校行為等均有直接關係。教師必須能夠以最大的熱情和愛心對待所有從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學中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在兒童稚嫩的心裡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於對教師的眷戀。兒童常因喜歡老師願意參加美術活動,因為喜歡老師而變得守紀律和聽話,他們願意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學中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師與學生的接近度直接影響情感交流,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的縮短,以及師生面對面機會的增多可以增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該經常置身於學生中間,利用自己和學生的空間接近度,促使學生的態度和行為表現更積極主動,因為教師的靠近會被學生看作是對他們的喜愛、贊同和友好。教師如果習慣走在學生中間講課,與他們一起動手實踐,以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份參與活動之中,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和諧溫暖的氣氛,也會提高教師的作用和加深教師的影響。

在教學中,教師的姿勢、動作受個人風格、氣質的影響。反映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情況是教師的姿態親切、謙和,對兒童的行為舉止以手勢、眼神來暗示,以面部表情來表示贊同和反對,這比嚴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來說,微笑可以造成一種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能起到提高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學習成績的作用。在自由活動的課堂上,教師的姿勢和動作更不拘形式,在與學生的接觸中,一對一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兒童通常更喜歡接觸,它勝於口頭或目光交流。接觸是課堂交流的一個自然部分。

教師上課時的著裝和儀表應質樸大方、整潔素雅,避免慵懶或過於修飾。教師的外表舉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學生歡迎和尊敬,便於與學生接近和交流。

開放性教育還十分注重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夠尊重自己內在價值的教師也會十分尊重學生,對於兒童的創造給予保護和鼓勵。兒童們年齡雖小也都有自尊,教學中只有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想法和意圖,才能恰當地提出建議和給予合適的幫助。教師應避免以個人的好惡進行作業評價,為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使自己眼界開闊、知識淵博,掌握多元文化藝術知識,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幫助各色各樣的學生髮展自己。

二、開放的課堂為學生創設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自主發展

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有計劃地巧妙設疑,置疑,創設問題情景,為學生創設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者,欣賞者,模仿者,而且與教師共同面對問題情景,解決問題,成為講授者,表演者,創造者。美術教學也必須在一種氛圍中,一種文化中才可能進行。如果學生由頭至尾都不能走進你的思路,那麼美術教學就難以繼續下去。

我在上《我們的田野》一課時,先是讓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一首“我們的田野”歌曲,讓學生感受那無邊的田野、美麗的土地、藍色的群山、飛翔的雄鷹等帶來得美感。聽完後,學生們都爭著搶著說出自己的感受:老師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了;老師我聞到了花香;老師我看到我的爺爺正在田裡幹活(因為他的爺爺是在農村)……這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現田野的背景圖,告訴學生我們要把將剛才你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畫出來,然後用剪刀剪下貼上到黑板上的田野中。這時的學生們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悅心情急著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個貼在前面。毫無疑問,對教師來說,善於為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甚至比淵博的學識更為重要。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業負擔的輕重,決定著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和空間的拓展。

《畫紙轉轉轉》一課中,採用了集體無主題的繪畫方式:每組第一位學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簡單圖形,到了規定時間後,無論完成與否,把自己的作品傳給後一位同學,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學觀察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繼續學完成作業;同樣在規定時間裡,在把作品傳給後一位同學,如此迴圈,直到作業完成。學生對集體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興奮和愉悅。採用這種接力遊戲不僅給學生創設了自由、活潑的創作空間,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分享了學習成果的快樂,提高了學習效率。

《靈巧的手》一課,在進行手偶遊戲時,在學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創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動心情時,我便讓學生上臺表演,有的學生做出了各種小動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鴕鳥,蝸牛,長頸鹿,大灰狼……還有的學生積極思維,做出了各種“百花齊放”,真讓人讚歎不已,我也及時地參與其中,教師的一句肯定話語,同時讓學生們的創造力有了進一步地發揮,有理由相信,在以後的活動中,學生會逐漸學會自己運用創造的策略進行更高水平的創造。

三、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表現形式空間提高學生創作能力

時代的發展,新的課程觀為21世紀的美術教育,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拓展和組織形式上提供廣泛的空間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術教學的表現形式上突出了選擇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自由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現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閃光點,都能獲得成功。如在《小紙船的夢》的教學中,我把製作立體場景作為重點,因此為使學生對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擋現象有初步的認識,促進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觀察和表現遮擋關係。我在匯入上直接切入遮擋現象讓學生觀察,讓學生說出自己直觀的感受,老師點出這種現象在美術中叫遮擋關係。啟發學生說出身邊的遮擋現象。在製作中,我讓學生說出可以用幾種形式表現主題。學生說出可用繪畫、紙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現。學生準備了不同的材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現形式,發揮自己的創作特長。使學生在選擇中有了興趣,在選擇中有了自信,在選擇中也就有了表現的慾望與衝動。從學生畫出的、剪貼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擋關係的景象,你就會發現學生對生活的創作熱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創作美好未來的豪情。因此,開放性、選擇性的學習給每一個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和希望。

四、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視野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在教學中我通過電腦網路、收集資料、參觀訪問等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大量接觸美術作品,拓展其藝術視野,吸收時代資訊和多元美術的藝術觀念,印發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思想的深度。在《歡騰的大西北》這一單元,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前作業:發動同學收集有關青海、江南寧夏等地的資料——照片、圖片、畫冊、郵票等。那天上課前,我剛跨進教室,孩子們嘩地全圍了過來,他們紛紛遞過來找來的資料,有圖片的、有文字的,他們有的相互交流,還有的學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講起了青海的故事。看著他們那快樂的神情,我知道他們這一課有許多內容畫了。通過網路、圖書等手段,孩子們不僅找到了有關資料,也找到了學習的快樂,豐富了知識,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都躍躍欲試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現自己最感興趣的畫面。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拓展學生的視,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大西北的熱情,增強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意識。

《郵票設計》、《賀卡設計》、《重複與組合》這幾節設計課,我充分利用電腦網路的優勢,使之成為學生美術欣賞、獲得視覺資料的得力工具。由於學生佔有資料充分,吸收了當代大量的嶄新資訊,拓展了藝術視野,學生的設計思路開拓、思維活躍,而且學生還能在電腦上進行創作。如在電腦上設計的郵票《奇妙世界》、《奧運會》,利用電腦的特殊功能設計的重複與組合的作品《鄉村》、《美麗的白天鵝》等他們設計的作品都呈現出表現內容、手法、形勢、風格的豐富與多樣的效果。

五、開放的課堂為學生創設自由評價自我表現的舞臺培養學生能力

激勵性評價是教學中的藝術,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有感情,需要的,從上第一堂課開始,他們就需要從教師那裡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情感得到滿足後,他們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課。這是教師經常運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上會有一定差異,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學生的美術作品,更不能用“畫得像不像”來衡量學生的作品。在教學中,畫得特別好的學生,最大期望莫過於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過於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時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並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畫得差的要表現他的“閃光點”,表揚你“想法好”,“用色大膽”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創作,從而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對美術作品的評價結論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課前給孩子評價自我,可以相互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審美等方面的能力,並且學生在互動中學會了寬容還能經常聽到“他畫的比以前進步了”,“他的顏色塗得好”,“我要學……

因此,只有創造開放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空間,課堂才會因此而多彩並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