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社>論文>論文精選>

化工專業論文【多篇】

文思社 人氣:2.38W

化工專業論文【多篇】

化工專業論文範文 篇一

化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多是實驗合成、分析、處理等,一直以來各自為政的畢業設計使得各實驗室實驗藥品浪費嚴重,實驗裝置老化損耗特別快,畢業設計完成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汙染也非常嚴重,因此,改革畢業設計的完成形式迫在眉睫。以上只是畢業設計(論文)在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能簡單地歸咎於指導教師或是學生,這既有大環境的問題,也有個人的原因,要想一朝一夕完全改變也不現實。目前針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革主要是改革畢業設計的題目設定(比如建立學生自擬題目機制、設立創新性題目、從實踐中提煉畢業設計真題等等),或是對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模式等提出解決方案,這些做法雖然可以增強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但是對化工專業而言,在實際工作中所強調的團隊化協作意識沒有涉及,而“團隊協作”卻是現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力。針對以上提出的各種問題,筆者提出一種新的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思路,即基於工作過程將畢業設計(論文)以團隊化的形式完成。

二、基於工作過程實現化工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團隊化的構想

(一)基於工作過程的理念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不僅建構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也為高職生畢業論文工作改革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理論指導。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案教學改革的核心是用“完整的行動模式”(即學生以小組形式獨立制定工作和學習計劃、實施計劃並進行評價)替代按照外部規定完成給定任務的“部分行動”模式。讓學生經歷接受任務、獨立工作、展示成果和總結談話這一完整的“工作過程”。畢業論文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最後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掌握陳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的綜合檢驗,也是幫助學生實現職業能力發展由“初學者”向“高階初學者”躍升的一種綜合訓練。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改革高職生畢業論文,正體現了這種“綜合性”的本質要求。分析化工各專業的特色與學生的特長,基於工作過程的理論,提出一種新的完成化工畢業設計(論文)的方案,即基於工作過程實現化工專業畢業設計專案團隊化的構想(如圖1)。構建以專案為目標的夥伴團隊、完成化工專業畢業設計的新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各專業僅做本專業設計題目的思路,以有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的企業工程師和理論知識紮實的教師共同組成的團隊指導小組(同時也是畢業設計的考核小組)為核心,進行畢業設計改革的工作。

(二)對存在問題的改進

該理念所設計的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主體不再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團隊,這樣的完成形式首先使題目的範圍擴大,題目數量下降,指導教師的工作量下降;其次,團隊協作成員組可以相互幫助,發揮團隊的功效,遇到問題小組討論,協商解決;第三,指導教師也不再是單個老師,而是由企業工程師和高校教師共同組成的指導小組;學生獲得的指導不僅來自理論知識,還有實踐的經驗。當然,學生團隊的工作不是所有人完成一個任務,而是明確的分工合作,一人一塊,分步協作。

(三)實施方案

以某高校化工學院不同專業(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作為教改目標,以面向工作過程為導向,畢業設計專案團隊化為手段,模擬工作過程;使各專業學生組成團隊,分工合作,互相配合。通過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使學生熟悉工作過程,適應團隊合作,要求小組成員以流水線的方式相互配合、齊心協力,最終完成全方位的畢業設計(論文)。嚴格設計考核答辯體系、用各成員認同的階段評價考核指標對設計專案分階段工作和整體完成情況進行衡量,能約束團隊的每個成員,使各個成員的具體目標與設計專案目標聯絡起來。指導教師也不再是一個老師,而是指導考核小組,按照階段評價考核指標對每個成員的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同時,指導考核小組應通過定期約談等方式,在專案團隊中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和管理機制,以保證畢業設計完成的整體效果(如圖2)。

三、結語

化工論文範文 篇二

關鍵詞:群眾文化;工作方法;意義;內容;形式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362-01

群眾文化工作是整個文化工作的基礎,群眾文化工作方法又是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可靠保證。因此,對群眾文化工作方法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細緻的研究,對於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思考價值,又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作用,本文對此發表幾點淺見,以期引起關注與討論。

具體而言,群眾文化工作方法,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個理論層面進行系統化的研究與解讀。

一、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重要意義

要做好群眾文化工作,運用好群眾文化工作方法,就要明確地認識到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重要意義。首先是群眾文化工作本身的重要意義。群眾文化工作,是整個文化工作的根基。也就是說,離開群眾文化工作,其他所有的文化工作都將失去根本意義。群眾文化工作涉及的範圍廣、觸及的層面深、要求的水準高,它涉及到全民綜合素質培養和提高的大問題。

其次是方法論的重要意義。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按不同層次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哲學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論。一般說來,方法論與世界觀是統一的。用世界觀去指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大支柱,就是認識論和方法論。

再次是工作方法的重要意義。工作方法是人們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或完成一定的任務而採取的路徑或措施、手段或辦法。又分專門的工作方法與普遍適用的工作方法兩種。工作方法是達到既定目的或完成工作任務的必要保證。

最後是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重要意義。群眾文化工作,既屬於群眾工作範疇,又屬於文化工作範圍,具有雙重性、交叉性、邊緣性等特點,因此群眾文化工作方法,對於群眾文化工作的優劣成敗,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決定性意義。

二、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主要內容

要很好地把握並運用群眾文化工作方法,還必須全面、準確地掌握並理解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主要內容。

內容是群眾文化工作方法內部諸要素的總和,其中主要之點,有以下幾項:

(一)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一貫的工作方法,也適用於當今群眾文化工作。同志再一次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指導思想,強調以實幹促發展、以實效為標準、以實績論英雄,強調“五官聯動摸實情”:“眼睛亮能發現問題、耳朵靈能掌握資訊、嗅覺敏能見微知著、嘴巴勤能指出問題、手腳快能解決問題……”為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群眾文化工作必須注重調查研究,要經常深入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到有的放矢。(二)密切聯絡群眾。群眾文化工作,顧名思義,是人民大眾的文化工作,所以密切聯絡群眾是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題中應有之義。群眾路線是我黨處理同人民群眾關係的根本態度和領導方法。是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同志闡述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會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迴圈,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當前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一次強調了密切聯絡群眾的重要性。(三)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是對立統一的規律與一分為二的二元論。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做到一般與個別相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四)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核心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歷史地看待一切人物和事物。

三、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必要形式

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形式,既為內容服務,又反作用於內容,它與內容形成一對範疇,二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

群眾文化工作方法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親密接觸法。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與廣大人民群眾親密接觸,與他們交朋友,做到手牽手、心連心,瞭解他們不同人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不同文化需求、不同文化興趣、不同文化愛好與特長。然後再千方百計滿足他們。

(二)親情服務法。群眾文化工作者要真正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體,把自己作為主導,做到主導為主體親情服務,而不是發號施令,更不是高於群眾之上的“教師節”。

(三)親和互動法。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以群眾文化活動為載體,在組織、輔導各種相關的群眾文化活動中,與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平等互動,共同分享群眾文化活動的快樂,共同提高文化素質。要以自身的親和力形成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與人民群眾一道,共創群眾文化工作的輝煌。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辭海[M]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化工專業論文範文 篇三

1.1各課程設計單獨開展,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絡

以往課程設計的開展,分別在各課程結束時,作為一個總結性和綜合性的教學環節來進行,不同學期、不同設計內容、不同課程間獨立開展,導致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絡,學生進行的只是區域性的訓練,缺乏一個整體的概念。比如在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時,學生對化工製圖、材料、裝置的強度計算、各裝置元件的選擇與設計及標準不是特別清晰,最後所得的工藝及工藝尺寸計算資料甚至被棄之一旁;而在化工裝置課程設計時,則需要對化工工藝問題有一個整體把握,依據計算所得工藝引數及工藝尺寸來指導裝置設計與選型,這些都要用到化工原理和化工工藝學的知識。

1.2各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較短,學生倉促而就

這四門課程作為化工類課程的重要組成,其教學內容繁重,在課程結束時留給課程設計的時間就顯得極為有限。而每門課程設計對學生來說其工作量都是極大的,且對於化工類學生來說又都是極其重要的,是學以致用、理論結合工程實際的重要一環。在短短的1~2周的課程設計期間,教師首先要下達設計任務書(佈置設計任務),而後進行設計課程的專題指導和答疑工作。接著學生要查閱、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及實際工程資訊,準備相關化工標準、手冊以備隨時查閱。設計期間學生要完成的工藝流程圖和主裝置圖各一張、複雜裝置的不同檢視、若干零件圖及一份詳細的設計說明書(包括設計工藝核算、裝置設計及各零件計算)。學生要在短期內完成這一系列任務,時間倉促,難以對設計內容整體把握和系統思考,對於設計細節考慮不周,導致略微改動已有圖樣的情況有之,原圖照抄照搬情況亦有之,完全沒有達到課程設計與實際結合的訓練目的。

1.3獨立課程設計內容單薄,系統綜合性差

由於要考慮時間安排的限制,以往的課程設計會選取化工單元操作的一小部分作為設計任務,以達到任務量與時間安排的匹配。這往往影響了學生對於化工生產過程整體性與系統性的掌握,在設計過程中難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難以加強學生在化工生產基本原理、工藝流程設計、單元操作裝置及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以上問題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的強化提高,難以達到化工課程設計學以致用、由理論入實際化工生產過程、培養創新型化工人才的目的。

2整合四門課程設計,設立化工專業綜合課程設計的可行性

2.1設立化工專業綜合課程的必要性

化工原理、化工裝置、化工製圖和化工工藝學作為化工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其側重點不同,但在實際設計中緊密聯絡。化工工藝學主要研究原料化學反應的過程和方法[4],從化工熱力學、動力學的角度分析反應原理、反應影響因素,據此確定其工藝條件;並據反應特點設計工藝流程。化工原理則是以單元操作為物件,講述其能量傳遞、動量傳遞、物質傳遞的基本原理,以及其操作過程對管道、容器裝置等的條件要求,為設計部門提供參考依據。這兩門課講述的是化工工藝方面的知識。化工裝置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單元操作中所用裝置及其設計過程[5]、設計方法,這些裝置的結構、形式、尺寸直接決定了它們是否能達到工藝設計中所要求的條件引數。也就是說工藝設計以及工藝核算是化工裝置設計的前提,化工裝置設計又是保障工藝條件實現的基礎,而化工製圖是化工裝置設計的直接手段。首先根據化工工藝學確定生產工藝,再由化工原理的知識進行選型論證後,經過工藝核算確定裝置的型號,最後依據化工裝置的知識並藉助化工製圖的手段拿出裝置圖。由此可看出,四門課程的緊密聯絡及其不可分割性,完成任何一個獨立的課程設計都要交叉運用這四門課程所學知識,這就為整合四門課程設計提供了基礎。

2.2時間安排集中,各科教師聯合指導,避免短板,可極大提高教學實踐效果

本校慣例,課程設計一般安排在每門課程結束之時,結課考試之前,時間短而分散,各科任課老師“各自為戰”,如此倉促的開展課程設計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整合四門課程,設定化工綜合課程設計後,時間可由原來的2周改為6周。課程設計時間大大延長,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認真、從容、細緻地對所學四門課程用課程設計的方式做一次有系統、有目的的大總結,避免了學生因時間緊而倉促開始草草收場的應付現象。整合開展化工類專業綜合課程設計還便於四門課程教師開展協同教學、互補教學,彌補了化工原理、化工工藝老師對裝置、製圖方面的不足,化工裝置、製圖老師對工藝設計的生疏。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可及時有效地給予更專業、更全面的解答,極大的提高課程設計的效率和教學效果,真正地實現在課程設計實踐中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2.3課程設計選題的針對性更強,學生課程設計訓練的系統性更強

整合後,課程設計任務書的編寫與下達可由四科教師共同討論,綜合考慮來完成。可以有目的的選取設計物件,對學生進行側重訓練;也可根據實際應用,靈活設定課題。在設計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綜合考量自己所做設計的可靠性、經濟性和實際可行性。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設計行業的規範和標準,準確查閱設計手冊和資料。這可有效的避免以前課程設計選題的隨意性與設計過程的不完整性,使學生在瞭解生產工藝流程的基礎上,進行塔裝置的設計和換熱器(泵)選型,然後立即對該塔裝置和換熱器(泵)進行強度校核及圖紙繪製,同時引入計算機程式設計、AutoCAD等軟體鍛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歷一次完整的化工單元操作設計的全過程,有機會將所學知識得以實際綜合應用,為後續畢業設計及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並使學生深刻理解化工原理課程的工程性、實踐性和應用價值。

2.4可協調四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開設時間及授課內容的關聯性

考慮到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遺忘性,有必要協調四門課程的開設時間,將四門課程調整到同一個學期來開設,在該學期結束時統一時間開展課程設計,這對於化工專業的課程設定來說是完全可行的。在授課內容上,平時的授課中可有意強化課程間的聯絡,增強學生的綜合思考意識。

3結語

化工論文範文 篇四

本文作者:姚金環李延偉李凝蔣錫福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以往的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模式是先由實驗指導教師講解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然後進行實驗過程演示。這種保姆式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為此,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方法必須改進。化工原理實驗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工程性很強的實驗課程,如何上好該課程,上課時講解哪些內容,哪些內容該細講,哪些內容該粗講,這是實驗指導老師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由於在課前學生都經過了充分的預習,對實驗的目的、原理都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因此這些內容要粗講[2]。而對於實驗中涉及的一些裝置,如離心泵、列管式換熱器、流量計等等,這些裝置只是在理論課堂和預習時瞭解一些,而沒見過實物。所以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後,實驗指導老師先用較短的時間對實驗進行簡單的講解。然後引領學生熟悉實驗裝置,詳細瞭解裝置的組成、流程等等。並在此期間向學生提問,一方面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另一方面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減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錯。比如:離心泵特性曲線的測定實驗。介紹泵的使用時可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了防止氣縛現象的發生,開泵前需要做什麼工作?開泵前,調節閥關閉還是開啟?實驗結束後,是應該先關泵還是先關出口閥?實驗過程中,在保證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儘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指導老師在實驗時,要多走動、多觀察、少動手,如果發現學生操作時存在問題,要啟發性的提醒學生,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可能產生的後果。指導老師在指導過程中,給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進行打分。其分數也作為最終實驗成績的一部分。實驗結束後,實驗的原始資料指導老師需要用紅筆簽名。簽字時,若發現學生的原始資料有塗改的地方,指導老師也要用紅色筆圈上,註明“有改動”。這樣的處理是防止學生照搬他人資料,隨意篡改資料,保證實驗的真實性。

實驗報告的撰寫

實驗報告是對實驗過程的總結。以往很多學生在撰寫實驗報時抱怨化工原理實驗報告內容太多、太長,撰寫一份實驗報告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許多老師在批改實驗報告時發現,學生抄襲現象嚴重。一方面體現在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直接照搬實驗教材;另一方面由於化工原理實驗資料處理比較複雜,學生抄襲他人原始資料,進而整個資料處理過程也照抄他人。為了減少撰寫實驗報告的時間,保證試驗報告的真實性和質量,培養學生獨立處理資料的能力,學生最終的實驗報告在預習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在預習報告後面貼上有指導老師簽字的原始資料表,學生需要做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學習過的基本原理對實驗資料進行處理並進行結果分析。資料處理時要有完整的公式、計算過程、計算結果。資料的處理及相關製表和作圖要求學生採用Excel、origin等化工常用的資料處理和繪圖軟體進行。培養學生掌握圖表繪製軟體,實現用計算機表述實驗資料[3,4]。經過這樣改革以後,學生很清楚自己在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後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同時也提高了化工原理實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