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關於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匯報材料合輯

文思社 人氣:2.56W

(多篇)關於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匯報材料合輯

關於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彙報材料合輯(14篇)

篇一

教育系統肩負著全縣3萬多名師生的教育任務,教育的成敗,教師的示範,師生的誠信將直接影響全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此,我局高度重視教育系統信用體系建設,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局機關股室負責人和中國小、幼兒園校(園)長為組長的的教育系統誠信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工作任務,靠實工作責任,全力加強全系統誠信建設工作。

我局根據教育點多面廣的特點,因地制宜,積極開展誠信教育的宜傳工作。

一是從機關做起,結合“幹部作風改進年”以及創先爭優活動,以建設規範、高效服務的“誠信機關”為目標,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機關工作作風,減少辦事環節,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提高現場辦結率;以方便師生群眾、服務社會為原則,採取設立政務公開欄等靈活多樣的形式,真實完整地公佈政務公開的內容,進一步提高辦事和決策的透明度。

二是通過召開校長會、教職工會,積極向教職工傳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檔案和會議精神,各學校利用校會、班會、板報等形式向學生開展宣傳工作,並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養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的結合,做到了誠信教育進校園、進課堂。

一是加強學校管理。各學校以“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家長”為宗旨,堅持科學的辦學理念,保證了教育公平;堅持民主治校,關心師生生活,誠懇聽取師生員工及社會各界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規範招生考試,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陽光招生政策和均衡編班政策,新生入學,堅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計劃、劃片範圍、報名條件、招生程式、錄取結果、教師配備、編班情況“八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規範收費行為,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亂辦班補課、亂徵訂教輔資料等熱點問題;

學校評先選優、職稱評聘、績效考核、工資發放、校務公開等工作中堅持民主、公平、公正、公開。

二是加強師德教育。堅持以“四有”好老師為目標,選聘師德師風監督員6名,對學校規範辦學行為、教職工職業道德進行監督,並通過電話、郵箱、微信、網站留言等方式拓寬監督管理渠道。同時,嚴格落實師德年度考核制度,為在校每一位教師建立了師德個人檔案,把日常監督考核結果記入教師個人師德檔案,作為教師個人評優評優、晉級等依據,形成了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五位一體”的師德師風日常監管體系。積極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組織全縣教育系統全員教師積極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師德標準。今年教師節期間,縣上對15名師德標兵進行了表彰獎勵。

三是加強學生教育。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班會、晨會、國旗下演講等途徑,組織學生開展以《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標準的承諾活動,要求學生做到: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勤儉樸素,不吃零食,不亂花錢,不穿奇裝異服,不進網咖等。積極開展了徵文、演講、誦讀、表演、書畫大賽等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部分學校在期中期末考試時,採取無人監考、流動監考等不同方式,對學生誠信應考進行了實踐檢驗,以考風考紀的好壞來檢驗誠信教育的成效。

“人無信不可,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威”。雖然我們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教育環境改善、師德師風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今後,我們將按照省、市、縣要求,同心協力,紮實工作,進一步加快全系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20xx年11月1日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二

我局始終把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重要途徑,切實加強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強基礎、補短板,進一步完善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促進經營者遵章守法、誠信經營、優質服務,推進交通運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全面提升交通行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現將20xx年第一季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為強化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相關業務科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局法規安全科,負責日常協調和資料收集上報。我們主要抓好政務誠信、工程建設、運輸服務等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重點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二)全面落實“雙公示”(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資訊公示)制度。做到及時、有效、準確的公示,全面梳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事項目錄清單,通過雲南省信用資訊一體化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雙公示”資訊,20xx年第一季度共歸集“雙公示”資料90條,其中:行政許可39條、行政處罰51條。

(一)政務誠信領域

(二)工程建設領域

1.規範公路工程建設領域信用建設。明確了交通運輸工程專案招投標、施工、監理、農村公路養護等關鍵環節的信用建設,強調了對基本信用資訊和第三方信用評價結果的運用。

2.強化制度執行,建立健全誠信體系。深入推進公示制、承諾制、責任制和問責制四項制度的落實。一是嚴格管控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資金使用,堅持收支兩條線;二是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嚴格執行《xxx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公路工程質量管理辦法》等規定,著重解決建設工程存在的質量、安全薄弱環節;三是規範招投標。加強對招標人、投標人、招標代理機構和評標委員會的監管,把招投標行為公開透明,防止出現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四是嚴把竣工驗收關。嚴格按照《公路工程竣(交)工驗收辦法》與《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進行竣工審查驗收,凡是達不到標準的,我們一律不予竣工備案,不允許交付使用;五是嚴格監管,建立統一、開放、規範、有序的市場秩序;六是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切實加強建設專案的資訊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

(三)運輸服務領域

主要是圍繞旅客運輸(含城市公交運輸)、貨物運輸、計程車運輸,運輸站場與、機動車維修業、駕駛員培訓以及相關服務機構等重點方向,著力提高企業誠信經營、文明服務的自律意識,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水平。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三

(一)強化糧食安全金融保障。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春耕備耕、糧食流通收儲加工等全產業鏈,制定差異化信貸支援措施,擇優扶持一批風險可控、專注主業的糧食企業。支援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農業發展銀行要發揮好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及時足額保障中央儲備糧增儲、輪換和糧食最低價收購信貸資金供給。各金融機構要積極參與糧食市場化收購,主動對接糧食收購加工金融需求。

(二)加大對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供給金融支援。圍繞促進大豆和油料增產、“菜籃子”產品供給,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持續加大信貸投入。依託主產區和重要物流節點,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大對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金融支援。積極開發適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點的金融產品,適當放寬准入門檻、延長貸款期限,支援油茶規模化種植和低產林改造。

(三)做好農產品跨境貿易和農業社會化金融服務。鼓勵農業進出口企業在農產品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援有實力有意願的農業企業“走出去”。指導金融機構基於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農業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各金融機構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等發展生產託管服務,推動提升農產品生產規模化社會化水平。

(四)加強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保障。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會同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開展重點種業企業融資監測,強化政銀企對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案中長期信貸投入,支援育種聯合攻關、種業基地建設和優勢種業企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種業智慧財產權質押、存貨和訂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貸款業務,強化種業育繁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提升現代種業企業融資便利度。

(五)創新設施農業和農機裝備金融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拓寬農村資產抵質押物範圍,開展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活體畜禽、養殖設施等抵貸款。穩妥發展融資租賃等業務,緩解涉農主體購置更新農機裝備資金不足問題。支援符合條件的農機裝備研發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拓寬資金來源,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運用。

(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閒旅遊等產業發展特點,持續完善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積極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貸款業務,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案給予優先支援。依託縣域富民產業,豐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貸款產品,合理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長期信貸投放。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促進鄉村發展,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特色優勢產業。

(七)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金融支援。各金融機構要圍繞縣域商業發展、農村流通網路建設和縣域市場主體培育,強化銀企對接,加大信貸投放。結合縣域商業實際使用場景,深化資訊協同和科技賦能,為縣域商貿、物流、供銷企業和合作社提供資金結算、財務管理等服務。探索開發針對農村電商的專屬貸款產品,打通農村電商資金鍊條。

(八)做好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金融服務。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加強與財政、人社等部門的協調聯動,適當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優化辦理流程,落實免除反擔保相關政策要求,支援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農民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及配套設施建設信貸資源投入,深化園區內銀企對接,帶動更多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返鄉入鄉就業創業。

(九)拓寬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融資渠道。豐富“三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積極滿足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國土綠化等領域融資需求。探索創新林業經營收益權、公益林補償收益權和林業碳匯收益權等貸款業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支援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積極運用碳減排支援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地區風力發電、太陽能和光伏等基礎設施建設信貸支援。

(十)強化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援。各金融機構要圍繞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造等重點領域,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前提下,根據借款人資信狀況和償債能力、專案投資回報週期等,探索開發合適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加大對鄉村道路建設、供水工程改造、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等專案的信貸支援力度,積極投放中長期貸款。

(十一)推進縣域基本公共服務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各金融機構要依託線下網點,積極整合普惠金融、便民服務、農資農技等資源,加快涉農場景建設推廣,增強網點綜合化服務能力,提升繳費、查詢、遠端服務等便捷性。進一步加強金融與教育、社保、醫療、交通、社會救助等民生系統互聯互通,推進縣域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

(十二)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脫貧地區的金融資源傾斜。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細化針對脫貧地區特別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支援措施,在信貸准入、授權審批、資本計量等方面予以傾斜,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要力爭全年對全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增速高於本機構各項貸款增速。按市場化、可持續原則進一步加大對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的金融支援力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質量監測和續貸展期管理,推動符合條件的及時啟動風險補償,促進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健康發展。

(十三)持續做好定點幫扶工作。承擔定點幫扶任務的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定點幫扶政治責任,深化“信守一個承諾、種好兩塊田地、建設三個工程”幫扶理念,發揮金融組織優勢與社會協同能力,鼓勵擴大幫扶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形成市場化支農業務模式。要紮實做好幫扶地區信貸支援、資金捐贈、消費幫扶、幹部培訓、招商引資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幫扶任務指標,把定點幫扶“責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援鄉村振興“示範田”。

(十四)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支援。進一步優化存款準備金政策框架,執行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引導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資金主要用於鄉村振興的地方法人銀行釋放更多資金投入鄉村振興領域。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繼續加強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管理,強化精準滴灌和正向激勵功能,提高政策支援普惠性,適度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加大對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支援力度。

(十五)改進金融機構內部資源配置。各金融機構要健全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或業務條線,在信貸資源配置、產品服務創新等方面予以傾斜,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國性銀行要制定明確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方案,中小銀行可結合自身實際合理確定優惠幅度。各金融機構要細化實化涉農信貸業務盡職免責制度,完善內部績效考核,將金融管理部門對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結果納入對分支機構的考核。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拓寬可貸資金來源。

(十六)穩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進一步壓實地方黨政風險處置責任,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化險工作,保持商業可持續的縣域法人地位長期總體穩定。繼續支援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堅持農村信用社服務當地、服務小微和“三農”、服務城鄉居民的定位,嚴格約束異地經營行為。各省、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要明確職能定位,落實“淡出行政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做優做強行業服務功能。

(十七)強化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繼續深入實施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各金融機構要充分運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第五代行動通訊(5g)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優化風險定價和管控模型,有效整合涉農主體信用資訊,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積極發展農戶信用貸款。

(十八)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繼續開展“信使用者”“信用村”“信用鄉(鎮)”建立,完善各級涉農信用資訊系統,因地制宜建設地方徵信平臺,精準識別各類農村經濟主體信用狀況,以信用建設促進信用貸款投放。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加快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探索開展信用救助,創新信用評價結果運用。

(十九)持續提升農村支付服務水平。鞏固優化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支援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與農村電商、城鄉社會保障等合作共建,推動支付結算從服務農民生活向服務農業生產、農村生態有效延伸。推廣完善“鄉村振興主題卡”等特色支付產品,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向縣域農村下沉。加大央行存款賬戶業務線上渠道推廣,支援農村金融機構開展央行存款賬戶資金歸集。通過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援貨幣政策工具券款對付(dvp),實現融資等環節全流程自動化處理,加速政策資金到賬速度。

(二十)持續推進儲蓄國債下鄉。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結合實際制定符合當地特色的儲蓄國債下鄉工作措施,推動提高農村地區國債發行額度分配比重,引導金融機構將儲蓄國債發行額度向農村地區適度傾斜。深入推進農村地區國債宣傳工作,拓展銷售渠道,讓更多農民群眾“足不出村”享受購債便利。

(二十一)加強農村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繼續將農村居民列為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重點物件,開展好集中性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結合農村地區金融教育基地建設,常態化開展風險警示教育,推動金融素養教育納入農村義務教育。持續暢通普惠金融重點人群權利救濟渠道,壓實金融機構投訴處理主體責任,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用好“總對總”線上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強化金融糾紛調解專業性,進一步提升金融消費者對金融糾紛調解的認知度、參與度和認可度,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二十二)強化統計監測與考核評估。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統計制度,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指標定義內涵,開展資料質量評估。用好金融支援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資訊系統,加強脫貧人口金融資訊管理。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切實發揮評估工作對進一步改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積極作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在原金融精準扶貧政策效果評估辦法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評估指標,對轄區內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幫扶政策效果評估。

(二十三)加強組織協調和宣傳推廣。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充分發揮牽頭作用,加強部門間統籌協調,指導轄區內金融機構細化政策措施,抓好貫徹落實。支援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探索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效途徑。及時總結提煉工作經驗和典型模式,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政策宣傳,為金融支援鄉村振興營造良好氛圍。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四

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將信用環境建設作為優化投資環境、提升人的`素質、提高科學發展水平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統一標準、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多方受益”的原則,著力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有效緩解了農民貸款難問題,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縣委、縣政府率先垂範,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歸還鄉鎮政府、學校在農村信用社的陳欠貸款283萬元。同時,由縣紀委牽頭,對黨政機關幹部銀行貸款進行全面清理,共收回貸款1350萬元。這些舉措,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強了農民群眾金融意識和信用觀念。各鄉鎮都把“信用村”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無形資產,想方設法幫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貸款,形成了良好的信用氛圍,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以農村信使用者為主體,信用社、鄉(鎮)政府、村委會和農戶“四位一體”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

農戶信貸評分體系不僅對信貸相關資訊進行評分,而且對家庭資訊、綜合資訊等能表明農戶非信貸情況資訊進行評分,從而能更全面、更準確地對農戶進行評價。信用評價體系推動了信用社貸款營銷機制的變革,促進了信用社資金的合理使用,擴大了信用貸款的覆蓋面,有效滿足了農民的貸款需求。

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xx縣建立了“創業貸款”和外出務工人員貸款制度,加大了對農村進城務工經商戶、小型加工戶、運輸戶和其他與“三農”有關的城鄉個體經營戶創業金融信貸服務和支援力度;試點推行林權抵押和流轉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制度,拓寬了信貸條件;建立了“訂單農業+信貸”服務模式,大力支援菸葉等主導產業發展;推行“富秦家樂卡”業務,實現了信貸消費一體化,還款還息智慧化,開闢農戶小額貸款“綠色通道”;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共評定授信個體工商戶1842戶,授信總金額xx3萬元,組成“信用共同體”349個1109戶,佔授信總戶的%,有效破解了個體工商戶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瓶頸問題。

信用工程建設不但給農民、個體工商戶提供了經營資金,而且送科技、送資訊,架起了信用社與客戶的連心橋,使群眾體會到信用社是“農民自己的銀行”,使社村、社群關係更加融洽。信用工程建立為農村信用社贏得了支援,贏得了地位,各村普遍與農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係,村級企業和村民的閒散資金,絕大部分存入信用社,壯大了農信社的實力。信用社以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良好信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援,有效地促進了自身發展。

通過信用工程建立活動,不但農村信用社掌握了農戶信用狀況、農戶特長和還款能力等大量資訊,而且有效簡化了貸款手續,農戶僅憑貸款證就可隨用隨貸,縮短了貸款辦理時間。通過拓寬農戶小額信貸服務領域、提高小額貸款授信額度、改進小額貸款服務方式等舉措,有效滿足了廣大農戶的信貸需求,緩解了農民貸款難矛盾。今年截止9月底,全縣農業貸款餘額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佔新增貸款總額的xxx%,增幅xxx%,高於各項貸款增幅xxx個百分點。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五

1.確定了年度重點工作計劃。積極組織各專責小組牽頭單位根據市、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xx-2020年)及《**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和子體系方案報送20xx年重點工作計劃,要求年度重點工作計劃要科學合理,統籌安排,確保完成全年乃至規劃期目標。在我辦的基礎上了,形成了《**區20xx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工作計劃進度一覽表》,以區“兩建”辦的名義印發,明確了今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和責任單位,並要求各相關單位按照計劃穩步推進,並做好工作協調、資訊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區20xx年誠信建設效果評估工作。為全面瞭解我區誠信建設工作效果,我辦牽頭制定了《**區誠信建設評估方案和指標體系》,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建立效果評估工作。評估工作分三部分開展,一是量化各部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內容;二是量化**區居民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感知評價;三是量化**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綜合發展水平。立足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內容,運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政府部門和社會居民兩方面的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對政府工作和社會居民感知評價進行綜合評估,形成了《**市**區20xx年誠信建設工作調查報告》。

3.做好20xx年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考核工作。根據市“兩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要求,我辦牽頭開展了20xx年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迎檢工作,認真對照考核指標和評分標準開展自評,組織相關子體系牽頭單位收集資料,查漏補缺,並在考核當天,根據考評組的要求,對相關材料及時作出解釋說明,在全市的考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開展黨委部門權責清單編制試點。鑑於我區在探索黨務權責清單編制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效,市編辦將我區定為黨委部門權責清單編制的試點區,試點啟動以來,區廉潔辦積極指導區編辦開展相關工作,從管理服務物件的角度,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黨委部門權責清單,目前試點工作已得到市編辦的初步認可。

2.加快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一是開發政府購買服務信用驗證系統,依託區信用資訊平臺擴大政府採購用信範圍,明文規定除由區政府採購中心、建設工程交易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的採購專案外,各單位凡使用財政性資金組織採購且需與供應商簽訂合同達成履約關係的採購事項,均須對供應商信用狀況進行全面核實,實現政府購買服務100%用信。通過對接區財政體系,規範核算部門名稱和編碼,面向全區各街道、各部門配發信用驗證賬號565個,全面覆蓋區、街兩級單位。二是繼續推進服務平臺建設,將網上辦事大廳延伸至街道和社群,構建區、街道、社群三級政務服務體系。截止目前,全區8個街道、111個社群基本已完成服務大廳建設。三是制訂政務服務建設績效評估指標。結合我區政務服務工作實際,將“政務服務建設”的相關工作納入“審批和服務效能”指標中,明確了指標定義、評分專案、操作規程等內容。

3.加快建設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按照《**區20xx年改革計劃》部署要求,由區紀委牽頭制定了我區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方案。根據區委、區政府領導的指示,5月中旬,區紀委牽頭組織區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工作小組,走訪了區財政局(國資委)、住建局和政府採購中心3個單位,與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及業務科室人員進行了座談研究;召開了51人蔘加的招標(採購)人、投標人(供應商)、招標代理機構及評審專家等4場分類座談會;面向交易各方主體發放了200份《關於對**區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的調查問卷》,收回185份。根據走訪、座談和問卷調查,對調研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在利用調研成果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形成了《**區20xx年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方案(第二次送審稿),擬提交區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定。

1.開展商事主體年度報告和企業即時資訊公示工作。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局將商事主體年度報告和企業即時資訊公示兩項工作結合開展,從宣傳發動、年報接收、設定自助服務區、安排專人提供諮詢指引服務等方面進行部署分工,並按計劃穩步落實。截止6月底,已有106137戶企業和66493戶個體戶提交了20xx年度年報,已有4738戶企業自行公示即時資訊,企業年報提交量位居全市第三,個體戶年報提交量位居全市第一。

2.加強《企業資訊公示暫行條例》宣傳工作。借力第三方平臺,實現點對點宣傳。與**市郵政局**分局合作,向轄區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投遞提醒企業公示即時資訊和商事主體提交年度報告的溫馨提示、操作指引等宣傳資料。充分發揮監管服務平臺優勢,通過註冊登記視窗和日常監管工作,利用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或為企業提供登記註冊等服務的機會,加大宣傳告知力度,指引商事主體完成年報和即時資訊公示工作。借力優秀師資力量,開展企業監管作業系統培訓周活動。4月21日至27日,在轄區各街道開展了8場企業監管作業系統培訓暨企業資訊公示暫行條例宣講活動。轄區基層監管人員和商場、市場、企業園區主辦方等企業代表逾600人蔘加了培訓活動。

3.首次企業資訊公示抽查工作順利完成。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局對省局統一抽取的1145家企業的企業即時資訊公示情況進行抽查。抽查採取系統檢查和實地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經抽查,發現23家企業存在未依法公示即時資訊的行為,並責令其限期改正。

1.開展20xx年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20xx年度**區社會組織等級評估職能轉移給廣東省社會組織評估中心、**市企業評價協會、**市**區質量技術協會。經社會組織自評、評估專家實地考察、評估委員會稽核、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結果公告等程式。此次評估獲得4a級社會組織6家、3a級社會組織6家、2a級社會組織3家。

2.開展20xx年度社會組織年度檢查和抽查工作。區民政局於3月份開展20xx年度社會組織年度檢查工作,參加此次年度檢查的行業協會,實行行業協會年度報告制度。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的行業協會,將載入活動異常名錄,並納入信用監管體系。同時,以20xx年度社會組織年檢應檢單位為基數,按照5%的比例隨機分類抽取40家社會組織作為抽查物件。根據抽查情況,對在抽查中發現有問題的,視情形責令限期改正;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依法進行處罰。

1.研究制定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改革方案。積極踐行中央、省、市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區編辦牽頭研究制定了《**區20xx年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改革方案》,以深化權責清單改革為突破口,圍繞“清權、放權、監管、服務”四條主線,進一步優化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層級間的關係。目前,新增2項完成轉移職能(共計完成13項),其中,區衛計局的“手術分級管理實施與評估”職能已轉移給**區醫學會,區安監局的“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分類分級)評審”職能已轉移給**區安全生產技術協會。

2.開展社會組織資質審查工作。為進一步推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建立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區社會組織目錄,區民政局於今年3月份開展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資質審查工作。目前,已收到我區44家社會組織提交的申報資料,經稽核,共有39家社會組織具備資質條件,現正對符合資質的社會組織在區政府線上進行公示。

1.探索構建黨員幹部誠信體系。今年年初,區紀委印發了《20xx年**區建設廉潔城區工作要點》,把探索建立黨員幹部誠信體系列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全年進度安排,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全區各相關單位全面推行公職人員誠信檔案。5月份,制定印發了《**區探索建立黨員幹部誠信體系工作實施方案》,將主要任務細化到各牽頭部門,嚴格按照《方案》要求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目前,已著手編制“一本誠信手冊”,以引導黨員幹部養成誠信習慣。同時,計劃健全“一份誠信檔案”,拓展誠信評價標準,擴大誠信檔案記錄範圍;建設“一個誠信資料庫”,為客觀公正地瞭解、評價、使用、激勵幹部打好基礎;建立“一套獎懲機制”,將黨員幹部守信失信行為結果充分運用到幹部獎懲激勵、選拔任用、交流調整工作中,促進徵信用信全面化,並逐步完善幹部選拔考核機制。

2.探索建立事業單位內部信用制度。收集學習事業單位信用制度相關資料,併到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調研,研究我區事業單位內部信用制度建設工作。

一是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宣傳。根據“文明美德學堂”、“**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方案,先後開展了“職業道德決定卓越”、“國學與人格的塑造”等3場講座,同時在全國文明單位南灣街道南嶺村社群文明美德學堂開設了“古文觀止”主體系列講座活動,積極運用網路、彩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廣泛營造核心價值觀生活場景。

二是強化文明誠信典型的發掘和培養。繼續完善**文明美德傳播中心網站,壯大網路文明志願者隊伍,鞏固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陣地。制定“夢想與力量”感動**任務評選方案,發放評選通知,從各行各業和各街道社群收集參評人選,媒體報道先進事蹟,積極宣傳和倡導“知善”和“揚善”的理念,引導市民群眾養成“日行一善”的生活方式。

三是強化文明誠信活動品牌打造。開展了“小書包大夢想”公益小書包進校園、“小慈善微心願”愛心圓夢行動、“最美家庭”評選等公益活動專案,推動誠信等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打造**誠信活動品牌。

一是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黨委部門權責清單;二是繼續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三是繼續加快建設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根據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方案,全面開展機構設定,人員編制,硬體設施、交易機制、監管體系整合工作。

加強《企業資訊公示暫行條例》的宣傳與貫徹落實,推進商事主體年度報告、企業即時資訊公示、企業資訊抽查等制度落實。

編制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建立完善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制,規範社會組織管理,開展20xx年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

一是根據《**區探索建立黨員幹部誠信體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全面推開公職人員誠信檔案建設,規劃誠信資訊徵集管理,完善誠信檔案相關制度,優化誠信檔案內容。二是繼續探索事業單位內部信用制度。根據前期的調研情況,選取試點單位建立內部信用制度。

專此報告。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六

我辦今年以來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今年以來,我辦結合實際,重點在以自然人為資訊主體及企業為單位來徵集資訊,聯合綜合辦、各社群、文化中心等部門以經濟辦為中心展開工作。

(1)加強轄區宣傳工作。自此項工作開展以來,我辦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聯合文化中心,通過展板、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形式,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2)自然人資訊的採集。聯合各辦公室,將20xx年以來的自然人獎懲資訊收集規整,查閱往年的資料,篩選有效資訊,確保資訊應採盡採,將資訊準確無誤地錄入到濟源市公共信用資訊平臺。

(3)企業資訊採集。深入企業,現場走訪,查閱企業相關資質、榮譽等資料,瞭解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做好資訊登記,保證資訊的完整性。

我辦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雖建立玉泉街道公共信用資訊平臺,但信用檔案錄入工作相對滯後,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為了更好的推進信用體系工作,今後的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進一步提高工作重要性認識,切實增強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作為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好抓實。加強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聯絡和協調,不斷改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2)規範社會組織章程。結合今年工作,建立健全的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體系。通過規範章程,幫助社會組織樹立自律意識、完善自律機制,從制度上促進社會組織依法、按章程開展活動。

(3)建立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社會組織按照規定製定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增強了社會組織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的意識。

(4)完善社會監督制度。堅決查處社會組織的違法行為,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設立了舉報電話,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監管,發動群眾舉報社會組織的違法行為,完善社會組織信用管理體系。

在接下來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我辦將繼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強學習與調研,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七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實現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我局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打造“誠信審計”為目的,大力整頓和規範審計秩序,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步伐。現將我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長期以來,我局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逐步形成了由分管領導負總責,職能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格局。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我局以建設誠信稅務機關為目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確定了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在摸清全地區審計系統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明確了符合審計系統實際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思路、方法和步驟,做到了有的放矢。

(一)推進審計制度化建設。,我局對歷年來制定的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緊密相關的制度、辦法進行了梳理,通過狠抓各項工作制度和措施的落實,為打造“信用地審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轉變觀念,推動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結合我局實際,切實推進3個轉變,即:“在執法理念上,由監督型向服務型轉變;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轉變;在隊伍建設上,由注重人員數量向注重人員素質轉變”。通過實現3個轉變,努力提高審計機關執法水平,更好的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我地區審計系統信用體系建設需要不斷的總結和完善。下一步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制度建設,確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序開展。要自覺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到地區審計總體工作之中。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幹部自覺主動地做好審計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工作目標責任制管理,不斷提高工作落實能力。

(二)注重理論研究。各級審計部門要不斷加強審計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積極借鑑區內外審計信用管理工作經驗,指導和穩步推進審計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三)積極打造“陽光審計”。堅持政務公開,保證審計執法的規範和公開公正。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八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工程。為進一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強我縣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紮實做好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我縣農村信用社在轄內積極開展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工作。現將我縣開展農戶信用評級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我縣共有12個鄉鎮,截止至20xx年6月30日,轄內共94個行政村,轄內農戶46861戶。正寧縣聯社轄內共有營業網點15個,辦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網點數14個,截止6月末,各項存款餘額98756萬元,各項貸款餘額56935萬元。其中農戶貸款餘額53543萬元,佔貸款總額的94%;不良貸款餘額2730萬元,不良貸款佔比為4.79%。

自20xx年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推廣試點工作以來,我縣聯社堅持以服務“三農”為理念,加大推廣力度,規範業務操作,落實櫃檯辦貸,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xx年6月底,全縣94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了櫃檯辦貸。全縣共有農戶46861戶,其中建立資信檔案農戶42647戶,佔總農戶的91%;評級授信農戶36983戶,佔總農戶的79%,其中評為優秀的信使用者4547戶,佔評級授信農戶的12%,評為較好的信使用者13552戶,佔評級授信農戶的37%,評為一般的信使用者18884戶,佔評級授信農戶的51%;核發貸款證33340戶,佔評級授信農戶的90%;櫃檯辦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6515戶,櫃檯辦貸金額14522萬元,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餘額達到16358萬元。

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推廣,進一步拉近了農村信用社與農民的距離,有力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村信用社服務觀念和服務方式的轉變,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推廣工作開展以來,特別是小額農貸專櫃設立以來,方便了信使用者辦理貸款,縮短了辦貸時間,農戶只需手持“兩證一章”,就可直接在櫃檯辦理貸款。其次,實現櫃檯辦貸以來,特別是隨著信貸系統的上線,客戶資訊錄入力度的加大,關聯資訊的建立,有效的杜絕了冒名貸款、跨區貸款、人情貸款的發生,降低了操作風險。再次,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推廣,有效解決了農戶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也解決了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後勁不足問題,得到縣、鄉、村三級政府的大力支援。

1、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信用社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認識上存在偏差,各社程度不同的存在著評級授信不認真、資訊登記不準確,資信檔案資料填寫不規範、內容不完整的現象。

2、貸款管理不規範。信貸等級評定時,對農戶的個人信譽,家庭收入,償債能力等資信檔案沒有一套切合實際、科學完整的評定方法,信用等級評定主觀性、隨意性較大,操作過程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信貸工作人員較少,面對千家萬戶,工作難於做細,面對點多、面廣、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的境況,信貸人員的貸後管理工作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3、信貸環境不理想。當前部分農戶信用意識淡薄,把信用社支農的善意當做是騙取貸款的好機會,還貸意識不強。當信用社收貸時,便四處躲藏或賴債不還,逃廢債現象逐漸增加;再加上現行法律對債權人保護力度欠缺,對債務人約束軟化,執行難問題突出,使一些欠款戶的失信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認識。要牢固樹立以農為本的經營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傾向,增強做好此項工作的責任性和自覺性,提高支農服務水平。因地制宜,積極穩妥的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做到“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注重實效”。嚴格按照省聯社制定的《甘肅省農村信用社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工作指引》及監管部門的有關要求,同時根據聯社安排的《正寧縣農村信用社貸款清理清查方案》的有關要求,深入到戶,做好貸款證的年審及宣傳工作,爭取把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工作做實做細。

2、規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防範和化解信貸風險。首先要規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構築好第一道防線,要根據農戶及家庭成員的個人身份資訊、家庭財產經濟狀況資訊、個人信用及品德修養資訊等內容制定出細化的、符合本地實際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農戶個人資信評價體系,真實、客觀、公正的確定農戶個人信用等級。其次是加強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動態管理,及時掌握和反饋農戶的資信變化。針對信貸工作人員不足的狀況,重點是建立一個由村兩委、評定小組成員、社會代表、村民代表組成的農戶信用狀況監控網路,通過他們實時性的現場監測,及時收集掌握農戶信用度的變化,以便及時採取相應的處置措施。

3、改善農村信用環境,為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工作創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努力培育“講信用光榮,無信用可恥”的信用意識,使農民恪守“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公民信用道德準則,並以徵信體系為載體,以信用評價為手段,以構建激勵懲戒機制為重點,積極倡導誠實守信的文明風尚,大力營造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構建和諧的農村信用體系。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九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現代農村經濟飛躍發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規避農村信貸風險、打造誠信農村的重要舉措。近幾年和xx支行黨組注重轄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列為工作重點,紮實推進,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通過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整體信用意識,以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為平臺,進一步支援“三農”和轄區經濟發展。

(一)更新觀念,創新“三農”信貸產品,使信用資訊產品成為信貸支援“三農”事業的主要依據。有效解決“三農”主體由於抵押品不足導致的貸款難、難貸款問題。

(二)規避金融風險,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培養農村誠信意識,夯實農村長遠發展的基礎。實現涉農商業銀行間“三農”主體信用資訊的共享。

(三)實現高效的銀農對接,有效解決涉農商業銀行信貸政策、信貸商品與“三農”主體信貸需求之間資訊不對稱問題。

村信用社是支援“三農”發展的主力軍,和xx農業貸款中農村信用聯社佔到90%以上,對“三農”發展貢獻很大。近幾年,每到農民備春耕時節,和龍支行都提前摸清農村信用社備春耕資金情況,一旦出現資金短缺,和龍支行就及時為農聯社爭取支農再貸款。農村信用社以信用、聯保等形式發放到農戶手中,對信用高的農民逐年提高授信額度,進一步提高了農民守信意識。

2、建立“農村金融資訊網路”,多渠道進行誠信宣傳。 xx年初和龍支行組織建立了“和xx農村金融資訊網路”。網路系統包括: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及基層鄉鎮政府、轄區涉農金融機構、農戶及“三農”經濟主體。建立“資訊網路”之後,和龍支行充分利用村黨組織的力量,由村支書、村長擔任義務宣傳員和“大啦叭”,並與他們建立聯絡制度,使和龍支行的資訊採集及時真實。同時注重發揮“農村金融資訊網路”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的推進作用,通過調研座談、宣傳守信典型等形式培養廣大農民誠實、守信意識。

3、組織各方力量,共建農村信用體系

推動農業擔保機構的建設。針對“三農”主體因擔保不足而貸款難的問題,支行黨組經過集體研究認為,可以通過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三農”擔保公司,打造“信貸+三農擔保+商業保險”的“三農”放款模式,分散農業信貸風險,有效解決“三農”主體貸款難題。這個構思正逐漸完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認可和高度重視。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十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於打擊失信行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穩定和發展,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保護群眾權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信用經濟。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沒有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沒有良好的社會信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場秩序,更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根據國際經驗,經濟發達程度與信用交易成熟程度呈正相關,即經濟越發達對信用交易的依賴程度就越大,而信用交易又反過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適應新的形勢,促使企業“走出去”,也要大力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些部門和地區相繼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全社會對信用體系的認識進一步提高。面對新的形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任務艱鉅,時間緊迫,各地區各部門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加強協調,確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順利進行。

完備的法律法規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制度保障。資訊公開是信用資訊服務業即徵信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可按照資訊共享,公平競爭,有利於公共服務和監管,維護國家資訊保安的要求,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在這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四個關係:一是規範與發展的關係。既要規範信用機構和徵信行為,還要適應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需要,促進信用業健康發展。二是徵信與保護隱私的關係。發展徵信業務必須建立在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祕密的基礎上,注意平衡資訊披露和資訊保護的關係。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在隱私保護、信用徵集等許多方面要區別對待,各有側重。三是信用活動與其監管的關係。必須明確哪些機構或行為需要監管、誰來監管以及如何監管等問題。四是注意銜接配套,注意與現行法律法規相互銜接配套。

建設,形成完整、科學的信用標準體系信用服務業具有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專業化程度高、市場集中度高的特點,承擔著信用資訊收集、加工、處理和傳遞的功能,在防範信用風險、促進信用交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加大誠實守信的宣傳教育力度,培育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風尚。要鼓勵擴大信用產品使用範圍,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需求,支援信用服務市場發展。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發展種類齊全、功能互補、依法經營、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機構,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資訊,鼓勵信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服務需求。

行業信用記錄納入信貸徵信體系,有利於促進行業信用管理。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借鑑國際經驗,進一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推進行業信用建設。要依託“金稅”、“金關”等管理系統,完善納稅人信用資料庫,建立健全企業、個人偷逃騙稅記錄。要實行合同履約備案和重大合同鑑證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約信用記錄,依法打擊合同欺詐行為。要推動企業產品質量記錄電子化,定期釋出產品質量資訊,加強產品質量信用分類管理。要繼續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和價格信用建設。要發揮商會、協會的作用,促進行業信用建設和行業守信自律。此外,各部門要積極配合,及時溝通情況,建立信用資訊共享制度,逐步建設和完善資訊共享平臺體系,形成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

要以信貸徵信體系建設為切入點,進一步健全證券業、保險業及外匯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統,加強金融部門的協調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業統一徵信平臺,促進金融業信用資訊整合和共享,穩步推進金融業信用體系建設。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支援信貸徵信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其信用資訊資源,加強信用建設和管理。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十一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要求,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進我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任務,健全完善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和規範制度,我局積極開展信用管理的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將我局20xx年上半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開展20xx年度信用採集工作總體情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及信用政策,我局在法定的範圍內已持續進行市場主體的信用資訊採集及評估、動態監管等工作,20xx年上半年已完成信用資訊採集及信用狀況動態監管工作的企業共計792家企業。

(二)信用資訊採集工作基本情況。1月已對39家企業進行信用資訊採集工作;2月-3月已對26家企業進行信用資訊採集工作;4月已完成27家企業信用資訊採集工作;5月已完成30家企業信用資訊採集工作;20xx上半年對有效行政資訊進行分析和評估的企業共計122家。

(三)信用狀況動態監管基本情況。在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已採集共792家企業(其中有會展行業302家;家政服務行業26家;汽車銷售維修行業104家;大型商超32家;商務服務行業328家。),並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其信用狀況進行動態監管工作。

(一)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充分發揮政府的誠信導向作用,積極探索商務行政管理新路徑堅,我局編制關於《在商務行政管理工作中實行信用承諾的實施辦法(試行)》,此辦法已經在會展企業申請財政性資金、商務流通領域市場主體信用資訊採集時使用,20xx上半年報送68份信用承諾書至“信用三亞”二期平臺。此辦法對市場主體進行信用承諾的制約,提高行業守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二)加強信用資訊應用和負面資訊披露力度。按照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的原則,全市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在日常監督、行政許可、資質等級評定、表彰評優、安排財政性補貼資金、政府採購、招標投標等方面應當查閱公共徵信機構記錄的企業或個人的信用資訊。對沒有違法違規記錄的市場主體給予便利或獎勵;對有違法違規記錄的市場主體實行懲戒,加強監督管理。要加大對商業欺詐、製假售假、商業賄賂、惡意違約、逃廢債務等不良信用資訊的披露力度。對信用記錄不良、列入黑名單的企業要加大監管力度,並予以公開曝光。

(三)推進失信專項治理工作。做好商貿流通領域信用建設,研究建立事前承諾、事中記錄、事後評價相結合的商貿流通領域建設工作體系。堅持報送商務流通領域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共581條。組織商務領域示範企業誠信承諾和評估等。擴大商務領域企業誠信檔案覆蓋範圍,完善信用資訊。

為了提高商務領域誠信意識和信用體系建設水平,弘揚誠信經商理念,營造良好的誠信經商氛圍,我局組織參加“信用記錄關愛日”活動,精心籌備宣傳活動,通過發放信用主題宣傳材料、張貼宣傳主題海報以及發放小禮品,全面細緻地向廣大市民宣傳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紅黑名單”以及聯合獎懲等商務信用知識,宣傳商務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加強對電子商務、家政服務、成品油經營、汽車流通等行業的監管,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市場氛圍,提高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和維權意識,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我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提供良好的信用保障。

通過宣傳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健全完善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和制度規範,夯實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基礎,探索推進自由貿易港以信用監管為核心、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十二

按照市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報送20xx年上半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的通知》(呼社信辦〔20xx〕38號)的檔案要求,為進一步認真落實我市司法行政系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信用度,對外樹立司法行政新形象,接受社會監督,現將我市司法行政系統信用體系建設工作20xx年上半年工作情況及下半年工作計劃報告如下:

(一)制度完善,組織健全。4月份我局召開黨組會重新進行了科室分工,行政審批辦負責我局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隨後重新調整了領導小組成員名單。成立了由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各相關科室為成員的市司法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局審批辦,全面負責我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推進落實。結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印發了《呼和浩特市司法局20xx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細化為10項具體工作,分別明確了牽頭科室、配合科室和完成時限。結合司法行政實際工作制定了《呼和浩特市法律援助工作承諾制度》、《呼和浩特市律師行業信用資訊制度(試行)》和《呼和浩特市司法鑑定承諾制度》。

(二)注重創新,突出特色。在對我市九個旗縣區836個村居社群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印發了《一村(社群)一律師法律服務結對幫扶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律師事務所與我市1162家村(社群)進行幫扶,截至目前已經幫扶了1129家,佔全體的96%。為了加強管理,截至目前共有75家律師事務所和3家公證處建立了誠信檔案。

(三)多樣宣傳,氛圍濃厚。我們充分利用局入口網站、資訊簡報、led顯示屏等多種有效載體,廣泛宣傳系統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果。將《呼和浩特市基層法律工作者協會第二法律服務所誠信經驗材料》和《內蒙古超倫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永強律師誠信事蹟材料》按時報送到市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並納入自治區誠信庫範圍內。

(四)加強報送,做好日常工作。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司法行政系統信用呼和浩特“雙公示”資訊報送工作,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司法局關於按時報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資訊的通知》請各科室於每月15日,30日向局審批辦報每半個月的工作開展情況,未及時報送的科室在第二個月作出書面說明,說明未報送的原因。20xx年截至目前,我局報送法人行政許可50條,個人行政許可206條,行政處罰無資料。按時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公共信用資訊目錄普查表》填報工作,我局《公共信用資訊目錄普查表》涉及司法考試、司法鑑定、基層、法律援助和法制宣傳,並於5月29日接受了市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的督查。7月20日,我局分管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副局長和局審批辦負責人蔘加了《呼和浩特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暨信用資訊目錄及資料徵集培訓》為下一步信用資料徵集做準備。

雖然上半年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離上級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下半年我們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信用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宣傳工作,部門開展的“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行業宣傳活動沒有與誠信建設結合起來宣傳,宣傳方式單一,宣傳機制不健全。

(二)繼續加強我局的雙公示報送工作。進一步落實市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雙公示”,建立暢通的資訊釋出流程,保證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及時、準確錄入。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十三

按照《政府辦公廳印發20xx年銀川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及任務分工方案》(銀政辦發〔20xx〕13號)和《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銀川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xx-20xx年重點任務及分工》(銀政辦發〔20xx〕7號)精神,為進一步認真執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推動我局相關工作,就推進行政權力執行、財政資金使用、公共監管、審計監督工作等領域的公信力建設,以打造“誠信審計”為目的,大力整頓和規範審計秩序,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審計工作的信用度,對外樹立審計新形象。現將銀川市審計局20xx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一)精準定位,明確任務。加強審計誠信建設是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信用系統建設涉及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多個方面。審計誠信雖未單獨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但其作為政府依法行政主體的身份、承擔的對經濟活動中不誠信行為的監督甄別功能、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活動中對誠信風尚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以及審計處理處罰所體現的執法公信力,決定了審計誠信建設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長期以來,我局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逐步形成了由分管領導負總責,職能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格局。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我局以建設誠信審計機關為目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確定了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二)建立健全“紅黑”名單制度。公示信用“紅黑名單”榜,按照客觀、真實、準確、審慎的原則,把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把嚴重失信者列入“黑名單”,每季度由各科室上報“紅黑名單”,經法制科、綜合處稽核,報局黨組同意後,按照相關程式,在“銀川審計”官網等平臺上向社會公示。

(三)廣泛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教育活動。推進審計政務誠信建設,在局機關中廣泛開展以建設誠信機關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推進審計機關審計信用體系建設,堅持依法審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原則,將信用意識貫穿審計工作全過程,為誠信審計奠定堅實思想基礎,促進審計機關公開、公平、公正地行使監督職能,不斷提高公眾對審計機關誠信的滿意度,提高審計機關公信力。

(四)強化審計整改資訊公開。李總理指出,審計後的問題整改工作,事關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事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要痛下決心去除“頑疾”、根除“病灶”,向人民作出負責任的交代。而要“作出負責任的交代”,一方面要靠跟蹤督導以及責任追究,確保審計發現的問題得以全面整改,另一方面要靠全面、及時的整改資訊公開,讓人民群眾參與監督整改的真實性,並從問題整改中體會到政府差錯糾弊的決心,感受到誠信政府建設的動作,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我局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內容與公眾的需求還存在一些差距,主動性、及時性尚有欠缺,資訊公開還未達到全面、及時、準確。今後,我局將緊緊圍繞市委、政府工作中心,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建立健全相關內容,增強政府信用體系建設的公信力。繼續加大審計公開力度,對確定公開的審計結果和整改情況,及時向社會公眾、有關部門、單位進行公開。加強信用體系的監督、檢查和指導,落實責任,確保信用體系建設符合政府的相關規範和要求,擴大審計影響力。

(一)繼續加強制度建設,確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持續穩步開展。要自覺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到地區審計總體工作之中。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幹部自覺主動地做好審計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工作目標責任制管理,不斷提高工作落實能力。

(二)加強審計隊伍建設,以教育引導誠信。審計誠信關鍵在人。審計人員的法制觀念、職業操守、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誠信審計建設。因此,加強誠信審計建設,必須在提高審計幹部誠信素質上下功夫。深入開展“爭做忠誠的審計人”主題實踐活動,積極倡樹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忠誠於法律、忠誠於事業的工作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導審計人員把誠信意識內化於心、外表於行。

(三)強化開放思維,以公開倒逼誠信。審計資訊公開是檢驗審計誠信的“試金石”,其形成的倒逼機制有利於推進誠信審計建設的深入和持久。審計機關必須在夯實審計誠信自信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敢於公開意識,主動接受社會群眾對審計資訊的監督和評判。一要注重審計權力的“清單式”公開。將審計權力自覺地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通過媒體、公告等多種方式,讓公眾瞭解審計職責、審計程式、審計許可權、審計紀律等內容,把審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公之於眾,提高審計的誠信力。二要加快推進審計結果公開。要認真貫徹落實《審計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在不涉及國家機密和被審計單位商業祕密的`前提下,按照專項公告與綜合公告相結合、網上公開與書面公開相結合、全面公開與定向公開相結合、政府公開與審計公開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審計資訊公開載體、形式和內容,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評價,全面推進審計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步伐。

鄉鎮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篇十四

xxxx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召開了黨委會議及機關幹部會議,安排落實了我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並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現將我鎮今年以來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今年以來,我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取得良好進展,各村(社群)的誠信意識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傳播誠信建設理念,瞭解信用知識,提高了社會公眾對社會信用的認識。

在經濟辦牽頭,綜治辦、交管辦的全力配合下開展誠信宣傳活動,懸掛橫福、展示版面,並設定諮詢臺,向群眾介紹我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情況及上級有關政策措施,現場發放了宣傳材料,並與群眾進行了互動交流,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通過展示“打擊偽劣假冒商品”的展板,讓廣大市民認識到假冒偽劣商品所帶來的危害,同時又宣揚講信用,守信用的良好社會風尚。此次活動得到各村(社群)群眾的踴躍參與,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我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機制還不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為了更好的推進信用體系工作,今後的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進一步提高工作重要性認識。切實增強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作為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好抓實。加強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聯絡和協調,不斷改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二)建立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社會組織按照規定製定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增強了社會組織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的意識。

(三)完善社會監督制度。堅決查處社會組織的違法行為,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設立了舉報電話,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監管,發動群眾舉報社會組織的違法行為,完善社會組織信用管理體系。

在接下來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我辦將繼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強學習與調研,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