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大力推行“下基層”實踐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文思社 人氣:1.38W

某縣大力推行“下基層”實踐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為傳承好、堅持好、發揚好“四下基層”制度,深挖“四下基層”的理論內涵和實踐途徑,結合幹部培養“墩苗”計劃,探索新時期年輕幹部培養路徑。X縣積極整合資源,集中打造一批“四下基層”實踐基地,常態化分期分批組織機關幹部入駐基地,與農村群眾“同吃一鍋飯、同住一個屋、同耕一片田、同學一個理”的實踐活動,著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一懂兩愛”的幹部。

一、主要做法

(一)參加物件上,將全縣幹部按照年齡結構、職務職級等情況分類分班,分批推動全員下沉。一是全面摸底。將全縣幹部全部納入參加物件,摸清年齡結構、職務職級、工作經歷等情況,分批次實施。二是分批推進。已組織X期X名幹部開展“四下基層”活動,實現X週歲以下幹部“全覆蓋”。三是科學安排。每批為期X個月,分成X個班級,每班X人左右。以班級為單位,每兩週集中X天下基層(其中X天為週末),累計在村時間不少於X天,至少到X個不同村開展實踐。為克服工學矛盾,各單位每批次派出人員不超過X人,分在不同班級,按單雙週錯時下沉。

(二)實踐內容上,突出“四同”模式,明確“五個一”規定動作。實踐活動期間,幹部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調研”,要求幹部X人一組吃住在農戶家中,遵守農戶作息時間,不提要求,不另開灶,按照標準繳納食宿費用。重點落實好“五個一”:組織一次黨性鍛鍊,就近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教育;開展一次駐點辦公,發揮崗位專業專長,幫助群眾協調解決問題;進行一次村情調查,全面深入梳理基地所在村的歷史沿革、人員結構、風土人情、產業特色,深化村情認識;宣傳一批方針政策,積極宣傳縣委各項決策部署,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辦好一批惠民實事,收叢集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問題或事項,為群眾辦成一批實事、好事。實踐結束時,每位幹部完成X篇心得體會,每個班級撰寫X份調研報告。

(三)活動陣地上,以村為單位、農戶為依託,打造一批實踐基地。一是注重因地制宜。結合鄉村振興示範村、美麗鄉村和金牌旅遊村建設,整合相關配套資金,在全縣建成基地X個,日均承載X人左右。二是規範建設標準。村民利用自家空閒房間自願提出申請,經村黨組織研判把關,並對外公示無異議後,納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管理。此外,每個基地具備開展黨性教育、農事體驗、村情調查等活動的基本條件,個性化設定X個功能區。同時,依託跨村聯建,將X個分散的基地串點成線,形成X條精品實踐線路。三是加強陣地管理。各鄉鎮指定X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掛鉤聯絡基地,指導基地建設和農戶管理,日常運營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負責。建立基地分類管理機制,強化考核激勵,採取以獎代補形式,督促提升基地建設規範化水平。

(四)過程管理上,建立導師幫帶制,加強跟蹤紀實、綜合評價。一是實施導師幫帶。選派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單位負責人、鄉村振興指導員等擔任導師,縣委黨校教師擔任班主任,鄉鎮組織委員擔任班級輔導員,全程對幹部進行跟蹤幫帶。二是建立評審團制。邀請群眾、相關單位組成評審團,在實踐活動結束時,通過現場問答、審閱報告、討論評議等方式,綜合評定幹部實踐活動情況,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使用、評先評優重要參考。三是全程紀實管理。每個班級推選班長和副班長各X名,負責本班活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上報,組織調研點安排、調研報告起草等工作,確保全過程規範管理。

(五)執行機制上,縣委統籌領導,從機構、人員、制度、經費等方面加強保障。一是列入“一把手”工程。建立由縣委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副書記與組織部長統籌推進、各成員單位聯動配合的領導小組,不定期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聽取彙報、部署推進。二是成立專門機構。設立縣“四下基層”實踐綜合服務中心,配備X名工作人員,每年撥付X萬元辦公經費,負責溝通對接等日常工作。三是健全制度規範。制定出臺《基地規範化建設管理通知》等X多份檔案,對實踐活動總體要求、選派方式、陣地建設、實踐內容、過程管理、組織保障等作出具體規定。

二、主要成效

(一)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在村的X天裡,幹部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議農家事、聽農家話,白天跟著幹農活,閒暇時間一起嘮嘮嗑,晚上走家入戶串串門,深入瞭解農民生產生活實際,幫助協調解決他們的所急所盼,涵養了對群眾的真情實感,從而引導他們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從感情上貼近群眾。

(二)進一步錘鍊群眾工作本領。讓幹部到農村一線去,與群眾同吃同住,全面參與防颱防汛等工作,在向群眾宣傳政策、為群眾紓困解難、開展村情調查等過程中,既加深了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把握,又提升了調查研究、群眾工作和破解難題的能力。很多幹部到了農村,在跟群眾嘮嗑中就把思想工作給做通了。

(三)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身體力行、出力流汗的農事勞動,有助於幹部磨鍊意志、錘鍊品格,也進一步強化了群眾觀念。許多幹部在經歷了跟著農民凌晨四點上山摘水果、頂著烈日割水稻、走進溼熱的菇房種蘑菇之後,工作作風發生很大轉變,更加務實,更接地氣,更能站在群眾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四)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X縣精心遴選了一批具備一定條件的村,由村黨組織牽頭逐一摸排農戶情況,發動村民以閒置房屋、土地、果園等入股,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管理運營的形式,有效促進了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把群眾更加緊密地吸引凝聚到黨組織周圍,提升了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

(五)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幹部到村後,帶來了人氣、活力和資源,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實踐活動中,他們把新理念、新思路匯入鄉村建設,共同參與微景觀改造,改進了村容村貌,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意見。比如開拓“住宿+農事體驗”等“微度假”專案,打造研學旅行、農耕體驗等新業態,對外承接主題黨日、企業團建等活動,有效啟用鄉村經濟。

三、幾點啟示

(一)“四下基層”實踐活動是鍛造幹部隊伍的管用舉措。“四下基層”實踐活動提供了火熱的基層作為“練兵場”“賽馬場”,讓幹部走出機關,“身”入基層、“心”至基層,丟掉“官氣”、沾上“土氣”,承接“地氣”、聚集“人氣”,通過在鄉村一線幹中學、學中幹,提高做群眾工作的基本功,有助於打造一支懂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年輕幹部隊伍。

(二)“四下基層”實踐活動是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途徑。隨著客觀形勢的發展,黨的群眾工作也面臨許多新特點、新挑戰,要求我們做決策要符合基層實情、飽含群眾感情。“四下基層”實踐活動讓幹部與群眾朝夕相處,拜群眾為師、為群眾解難,更加全面瞭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提升了為民服務的質量。

(三)“四下基層”實踐活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從當前情況看,一些幹部存在對農村直觀感受不夠深刻,群眾觀念不夠強,“三農”工作的本領不夠高等問題。開展“四同”實踐活動,把鄉村振興一線作為“大課堂”,把更多人員、人氣、人流引到基層,在啟用鄉村資源的同時,也催生出一批研學旅行、農耕體驗、蔬果採摘等新業態,促進了集體和村民雙增收,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