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創新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彙報

文思社 人氣:2.77W

深化改革創新 強化責任擔當 不斷優化我市營商環境

深化改革創新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彙報

為著力營造更加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培育提升國際國內競爭新優勢,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刻認識推進改革、優化環境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以改革創新為驅動、服務經濟發展為根本、優化營商環境為關鍵,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不見面審批”,助力企業發展、便利群眾辦事、規範市場秩序,不斷優化我市營商環境。現將相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市場主體不斷髮展

(一)市場主體增速大幅提高。從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至今,全市共新設市場主體40.59萬戶,註冊資本(金)17969.46億元,其中企業12.84萬戶,註冊資本(金)11027.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5.98%、296.25%、161.64%和148.82%,增量數字已接近現有市場主體存量的四分之三,月均誕生市場主體6443戶,對比改革前已經翻倍。

(二)市場主體總量取得突破。從2017年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50萬戶大關,再到2018年3月底總量突破56萬戶,達56.04萬戶,註冊資本(金)18832.84億元,其中企業19.57萬戶,18709.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42%、13.32%、9.82%和13.12%。

二、以改革目標為引領,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一)“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各項指標均上新臺階。資料顯示:“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改革以來,全市共新設內資企業4.96萬戶,戶均辦結時間從改革前的2.87個工作日縮短至1.89個工作日,截至3月底,企業設立平均用時已在全省實現排名並列第一。企業開辦環節從改革前的6個壓縮至4個,企業提交材料從改革前的14件減少至6件,企業設立實現最短辦結用時4.5小時。其中:原工商流程(包含名稱核准與設立登記)1.5日辦結率由99.2%提升至100%;公章刻制(備案)0.5日辦結率由90.7%提升至99.4%;稅務開戶0.5日辦結率由65.1%提升至99.9%;銀行開戶0.5日辦結率由91.2%提升至100%。

(二)加快推行不見面審批一是推廣全程電子化登記、手機APP自助式辦理等智慧化登記模式,全力打造全景式網上登記服務鏈,共辦理全程電子化登記4396戶;二是提高名稱自主申報率,深入推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工作。全市共自主申報企業名稱1.58萬件,名稱自主申報率超過80%;三是在江蘇政務“一張網”上開設常州綜合服務旗艦店,開通“3個工作日企業設立”業務系統,有效整合“名稱核准、註冊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請”四個模組。

(三)不斷創新便利化登記舉措一是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實現“三十證”合一。全市共核發“一照一碼”營業執照30.85萬份,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營業執照30.25萬份;二是在全省率先實現內資企業登記“一城通辦”。在市屬、天寧 、鐘樓三地打造“一體化”登記註冊服務體系,實現“跨區申請”、“跨區稽核”、“就近辦理”,全市共辦理41戶;三是外資企業實行“一口辦理”,實現開辦登記和商務備案的全程網上辦理,全市共辦理313戶;四是深化“證照聯辦”改革,目前第二批“證照聯辦”目錄已整理完成,第三批目錄正在籌備中;五是深化政銀合作。共與12家銀行簽訂了“e註冊”工商註冊合作協議,通過銀行網點“幫辦+代辦”服務,為更多企業提供線下“一站式”登記服務。

(四)積極推動智慧財產權維權護航一是實施陽光執法。開展智慧財產權執法維權“護航”、“雷霆”專項行動,支援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2018年共處理智慧財產權案件1019件,其中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案342件;二是積極推進“正版正貨”示範街區和行業建設。美凱龍國際電腦、萊蒙都會、新北萬達、上河城購物等4家分獲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規範化培育市場稱號,入選數全省第一。常州裝飾材料協會成為全市首家榮獲省智慧財產權“正版正貨”示範行業稱號的單位;三是構建維權綜合援助體系。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巡回法庭、智慧財產權保護檢察工作中心、智慧財產權保護警務工作站和智慧財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2018年以來,共受理調解請求117件,其中調解成功89件,調解成功率76%。

(五)有序開展雙隨機一公開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實施細則,加大信用監管和資料應用管理,落實雙隨機抽查和聯合懲戒工作,按計劃落實“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任務。2018年,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完成企業“雙隨機”抽查兩次,抽查物件共計1.02萬戶(定向任務276戶,不定向任務9891戶),抽查結果全部錄入市場監管資訊平臺,並在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進行公示。

(六)深化落實清費減負助企一是不斷規範涉企收費。圍繞“減收費、降成本”工作目標,組織各類專項檢查、重點督查、公平審查和日常巡查。2018年以來,共處罰對涉企違規收費單位13家;二是實行掛鉤結對服務。選擇部分重點建設投資專案和市級重點企業進行結對走訪;三是開展爭先評優活動。組織開展“2017-2018年度江蘇省價格誠信單位”評選工作,挑選了25家單位作為行業典型。

(七)歸集共享資料資訊資源一是開發“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資料分析軟體”。有效實現原工商和公安、銀行、稅務等單位之間的資料整合、資訊貫通,該軟體被評為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資料應用十大創新成果”;二是推動涉企資訊歸集。立足市場監管資訊平臺,加強企業共享資訊歸集和資訊公示。2018年,全市85個部門共向平臺歸集涉企資料44.62萬條,平臺涉企資訊歸集市級部門數28個,部門覆蓋率達74%。

三、以企業滿意度為導向,不斷髮現堵點難點

對照世界銀行營商評價體系和2018年全省營商環境測評結果,可以看出雖然企業開辦週期大幅縮短、開辦成本大幅降低、企業滿意度大幅提升、市場秩序大幅規範,各項改革舉措推進也有條不紊,但是在理念普及、“隱性”壁壘、法律支撐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軟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從企業層面來看。一是企業認知度還需加強。雖然我們為實現簡政放權、提質升效的改革目標,出臺了一系列便利服務舉措,工作人員也做到了積極引導、耐心講解、細緻服務,但是部分企業對於最新政策、改革紅利的解讀還不夠透徹,存在資本“認繳”等於“不繳”等錯誤觀點,或是將並聯辦理、一窗辦理同政府壟斷、搭車收費相掛鉤,帶有負面情緒和牴觸情緒,不願配合進行改革試水;二是電子化登記步伐還需加快。目前,全程電子化登記辦理數量佔比還較低,究其原因,是因為全程電子化登記對申請者技術要求較高,本著企業自願的原則,部分企業受到人才缺乏、技術短缺等因素影響無法實現電子化操作,仍傾向於選擇傳統申報方式。

(二)從制度層面來看。一是考評體系還需健全。我們推行“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改革主要採取夯實基礎工作、協調穩步推進的方法,但從2018年度營商環境考評體系來看,上級仍然是採用以抽取案例評定為主的方式,因為人工抽選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所以無法詳盡、科學的反映出真實營商環境水平,既不利於挖掘具有學習價值、可複製推廣的改革經驗,也容易導致“成績再好不如人為造景好”的消極思想;二是支撐體系還需完善。以企業簡易登出為例,雖然有國務院、國家總局下發的指導性檔案作為支撐,但是存在與現行法律法規(公司法)衝突的風險,在當前的制度框架內,登記人員仍有面臨敗訴風險和問責追責壓力。

(三)從政府層面來看。一是隱形壁壘還需打通。在2018年我局開展的企業調查問卷中發現,有企業反映在申請企業資信證明過程中,存在著部門多頭、手續繁瑣的問題,並且各部門都有著不同的申請流程和操作規範,本來資信證明在企業擴大規模、融資擔保、股改上市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無形中反而耗時耗力,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二是頂層設計還需加強。部分改革舉措在推進過程中存在“孤軍奮戰”的隱憂,以“證照聯辦”為例,從國家到省局層面都未出臺指導性檔案或統一規範,使得對於哪些事項適宜納入改革範疇、制度性成本要壓縮到何種程度等問題方向不明,並且因為都是各自“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可借鑑、可複製的經驗有限,更多要依靠獨立探索和嘗試;三是部門職責還需理順。從全市情況來看,目前核發營業執照的有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局,甚至是開發區管委會,核發機關呈現亂像。同時,行政審批局在職能劃轉後,又採用了反向委託的方式,委託市場監管局受理、稽核,最後加蓋行政審批局印章,將原來一個部門履行的職責變成兩個部門履行,遇到新型別新情況,兩個部門認識不統一,容易導致推諉和扯皮,降低行政效率。

四、以提升服務效能為抓手,不斷創新服務理念

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誠信規範的市場環境、互利共贏的開放環境,關鍵在於解放思想、對標找差、勇於開拓。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現狀,對照市場監督管理局既有職能,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做好必答題。一是深化“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改革。通過“一站受理”、“一表填報”、“實時共享”等舉措,打通整合辦理通道,爭取實現開辦用時、涉企環節、申報材料的“再擠水”; 二是推行企業開辦“全鏈通”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辦理平臺,實現“一點接入、一次認證、全網通行”的一條龍辦理,有效實現部門資料共享、系統無縫對接,各涉企部門的辦件效率、辦件時間、辦件質量等資訊均為可共享、可查詢、可追溯;三是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發揮牽頭部門作用,破解“辦照容易辦證難”、“准入不準營”難題,爭取實現第一批百餘項涉企審批事項的“照後減證”;四是探索“一窗式”登記模式。開設“一窗受理”專窗,實現一窗提交、一表申請、一次採集,企業在辦理工商設立登記的同時,可以同時進行後續業務申請,相關部門並行啟動資訊共享、預審預核、業務辦理等相關工作,實現涉企登記多環節辦理“大並聯”;五是推行“企業登記註冊身份驗證系統”。對業務申請相關自然人進行實名驗證,實現身份資訊管理全國聯網;六是深化“簡易登出”改革。擴大簡易登出適用範圍,簡化登出手續,通過部門資訊推送,符合條件的企業不用再提供清稅證明。

(二)做強選擇題。一是深化便利化登記改革。平穩推進“名稱自主申報”、“全程電子化”、“多證合一”、“證照聯辦”、“外資一口辦理”、“一城通辦” 等各項舉措;二是會同市發改委組織涉企收費和減免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三是專利行政執法結案率90%以上。

(三)做優自選題。一是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出臺《關於建立和完善智慧財產權行政與司法協同聯動 民事與刑事相互銜接的知識產保護體系的實施意見》;二是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意見》;三是制訂《常州市企業智慧財產權涉外維權援助辦法》,細化《企業智慧財產權涉外維權援助指引》,編制《企業智慧財產權涉外維權應對流程》;四是配合做好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繼續加強經營異常名錄及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積極推動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應用省市場監管資訊平臺歸集相關涉企資訊,並通過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進行公示;五是繼續深化“雙隨機一公開”。按照總局、省局要求,做好2019年度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所有檢查結果依法通過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進行公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局將繼續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做好簡政的“減法”、做優服務的“乘法”和做強監管的“加法”,以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來保障企業 “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