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黨建品牌建設 引領垃圾分類“綠色”新時尚

文思社 人氣:1.96W

**下轄5個小區,常住居民近3萬人,戶籍人口8000餘人。其中**新村為動遷小區,有2060套房屋,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時面臨著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嚴重,分類意識差等問題。對此,社群黨總支主動作為,堅持“先鋒**”黨建品牌思路,借鑑上海經驗,充分發揮自治共治平臺的作用,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到社群黨建工作中來,以“一箇中心,雙向促進,三個培養,四種機制”的創新工作方法,通過“黨建+”模式打造針對性“善分類”黨建專案,將垃圾分類作為社群黨員的必修課,強化黨員執行意識,做表率,當標杆,影響帶動社群居民,使垃圾分類工作在全體居民中內化於心、外見於行,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文明自覺的“新時尚”。

“紅色”黨建品牌建設 引領垃圾分類“綠色”新時尚

“一箇中心”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先把人心聚起來,垃圾才能分出來。社群推動垃圾分類重點是做好人心的工作,讓居民切切實實瞭解垃圾分類。一是抓好社群黨組織“中心軸”,帶動“兩委”班子、社群黨總支發動黨員幹部爭當先鋒,志願者物業緊隨其後,推動“滾雪球”效應,進一步撬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二是發揚群眾工作“傳家寶”,通過“線上推資訊+線下做活動”等途徑,依靠“綠袖套”行動支部逐戶上門反覆宣傳,心貼心傳理念,手把手教分類,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理念、分類知識和操作水平,解決“宣傳入戶不入心”等客觀問題,用辛苦指數換取分類指數。三是用好社群治理“指揮部”,以社群黨總支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常態化開展**“半月談”,問計於群眾,求教於實踐,構建“PDCA”遞進式迴圈機制,加強問題導向,實時解決難題。結合“三會一課”,用“紅色”引領“綠色”,形成以社群為著力點、全民共同參與為基礎的垃圾分類工作格局。

“雙向促進”營造綠色共治環境。讓垃圾分類從社群治理難點轉變為撬動社群治理的支點,激發社群治理新活力。發揮黨員幹部“領頭羊”作用,利用“家園衛士”四大特色志願服務專案,通過“三個培養”使廣大黨員志願者自覺成為垃圾分類工作的實踐者、宣傳者、倡導者、推廣者,示範帶動轄區廣大群眾積極性,以社群治理促進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有減量。同時,與垃圾分類工作同步開展“331”整治、三實採集、掃黑除惡等工作,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提升黨建引領下自治能力的契機,拉近社群與居民間關係,提升社群工作人員能力水平,提升居民參與度、獲得感,以此撬動社群治理,實現治理有增量。“一增一減”完成雙向促進。

“三個培養”凝聚黨群廣泛共識。發揮社群黨總支主體作用,積極在組織實施中“唱主角”,調動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培養思想共識。依託“善文化”課堂及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專題講座,引導社群黨員群眾正確認識垃圾分類,增強垃圾分類意識,夯實群眾基礎。二是培養行為習慣。組織社群黨員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熱心反覆做通工作,引導居民“在家源頭分類,定時定點投放”,促進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在居民生活習慣中逐步落地生根。三是培養長效體系。推行新的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根據垃圾分類工作制定專項扣分和處罰辦法,讓黨員定期聯絡居民,明確把指導居民垃圾分類作為日常走訪聯絡的一項重要內容,帶著任務上門,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由黨支部組織回訪抽查,確保真走真教,並進行量化考核,作為年底評先推優的重要依據。通過日積月累,逐步形成一套長效執行體系,確保垃圾分類在社群持續深入推進。

“四種機制”確保工作取得實效。落實“四種機制”核心在於“12個有”。落實協調機制,製作“**新村垃圾分類工作月報”,定期通報工作情況和問題,協調做好實時整改方案,做到啟動有方案,推進有例會,成效有通報。落實培訓機制,延續“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動,突顯青少年力量,加強與上海社群結對共建,學習分類經驗,分批次分崗位針對性培訓,做到人員有分層、內容有分類、形式有趣味。落實管理機制,劃分社群幹部“責任田”,建立“桶長制”,要做到責任有明確、臺賬有記錄、矛盾有措施。落實監督獎懲機制,設立“流動監督崗”,結合“美麗樓道”“**榜樣你我共仰”“垃圾分類紅黑榜”等對垃圾分類示範戶進行表彰,做到定時有監督、巡查有反饋、實效有激勵,增強社群居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將繼續在區黨工委的領導下,以黨建為核心引領,帶動推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社群黨員將以身作則,用釘釘子的精神,把垃圾分類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不忘初心的堅持下去,讓“綠色”新時尚進一步深入人心、融入日常。

TAG標籤:黨建 新時尚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