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貿易複習提綱

文思社 人氣:1.61W

中國對外貿易概論

中國對外貿易複習提綱

第一章中國對外開放與對外貿易發展

1.1對外開放政策與對外貿易開放格局

1.1.1對外開放政策

1.對外開放政策確立:1980年6月,鄧小平第一次將“對外開放”做為中國對外經濟政策公諸於世。1982年寫入憲法,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做為基本國策被確立。

2.基本含義:1.對外開放的基本含義是:要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加國際交換和國際竟爭,由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以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步伐。

3.主要內容:發展對外貿易、利用外國資金、引進先進技術這三項是對外開放政策最主要的內容。這三項內容中,發展對外貿易是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的物質基礎,是對外開放政策根本的內容。

4.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政策。我國有“請進來”為主到“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途徑並舉的方向過渡。

1.1.2對外開放格局

沿海地區先行開放(建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開放沿海經濟開放區)——逐步向內地開放(開放內陸地邊境市、鎮-開放沿江和內陸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西部大開發——進一步擴大開放

中國的對外開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邊緣向縱深,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的開放格局

1.1.3 對外開放的特點

一、漸進式開放

二、是在獨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礎上開放

三、是以經濟開放為基礎的全方位對外開放。

四、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開放。

1.2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2.1 對外貿易的建立和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對外貿易完全依附於帝國主義列強,是半殖民地性質的,完全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立即廢除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沒收了對外貿易中的官僚資本,新建國營對外貿易企業,並對民族資本進出口業進行改造,從而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社會主義對外貿易。

2、中國各年代出口主導產業群

(1)50-70年代:礦產品、農副土特產品

(2)80 年代:輕工業品、紡織品

(3)90年代現在:機電、儀表(器)、化工產品

(4)將來(2050年後):高新技術產品

3.其他:

1956年,我國實現貿易順差

1966-1978 對外貿易停滯狀態

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增長率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和世界貿易總額。縱向看我國外貿發展:1978-2008年上升;2009年下降;2010年上升。再從橫向看我國外貿發展:1978年以來我國進出口總額佔世界進出口總額的位次不斷上升。

1.2.2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成就

1.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中國在貨物進出口總值超過美國)

進口商品結構不斷升級

國際貿易市場向多元化發展

靈活多樣的貿易方式拓展了對外貿易領域

對外投資企業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服務貿易蓬勃發展

2.對外貿易發展不足

(1)貿易增長方式相對粗放,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2)核心競爭力不強,缺乏自有品牌和營銷網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還比較少

(3)出口產品層次偏低、不少產品仍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環節,附加值不高還有一些資源消耗高、環境汙染重的產品,且佔一定比重。這不符合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4)對外貿易方式還不能完全擺脫初級化。加工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但低端加工貿易在中國進出口產品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當前,加工貿易升級轉型正在進行中。

(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企業。中國要成為貿易強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6)外貿依存度較高。

(7)服務貿易發展快,但基礎比較薄弱。

1.2.3

對外貿易依存度:

衡量一國或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的指標是對外貿易依存度和外資利用度。對外貿易依存度是指進出口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它具體又分為出口依存度(出口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進口依存度進口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世界銀行通用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計算公式是:對外貿易依存度=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商品GDP

1.3對外貿易作用

第一,對外貿易持續增長,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

(1)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

(2)對外貿易發展為中國改革和開放創造了基本條件。

(3)促進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4)對外貿易的發展擴大了勞動就業機會。

(5)推動對外經濟關係的發展,加快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形成

(6)為國民經濟發展創造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

第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

(1)中國對全球貿易增長作出了貢獻。

(2)中國的出口是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而發展的,充實了國際市場的商品供應,為各

國、各地區消費者帶來了實惠。

(3)中國的進口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

(4)對外經濟貿易的迅速發展,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1.4中國對外貿易巨集觀管理體制改革

1. 對外貿易巨集觀管理體制定義

定義:指對外貿易的組織形式、機構設定、管理許可權、經營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內容:改革開放前,

1,單一的公有制,

2,實行對外貿易統制(對外貿易國家壟斷經營,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

3,統負盈虧的財務管理

4,實行貿易保護政策。

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目標:

1,巨集觀方面:擴大出口,發揮比較優勢。有選擇的限制進口,保護國內產業成長。實現優化資源配置與推動產業升級。

2,微觀方面:以出口創匯為中心,進一步擴大引進技術、利用外資,追求自身利益的激勵機制和利潤最大化及其變形

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內容:

1,下放對外貿易經營權,擴大地方政府對外貿易自主權

2,擴大對外貿易經營渠道,打破壟斷經營

3,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

4,逐步縮小外貿計劃控制範圍,啟用關稅和非關稅手段

5,改革外匯管理體制

6,實行對外貿易承包經營責任制,

7,改革統包盈虧的對外貿易財務體制

3.1十二五時期我國出口商品戰略是什麼

答:加快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力爭到2005年,機電產品出口達到1800億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佔到50%左右;高科技產品出口達到600億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將提高到20%左右;傳統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明顯提高

簡述我國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意義

3.2答:(1)適應國際競爭機制的需要。國際市場競爭的發展趨勢表明,產品質量是當前國際競爭的焦點,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價格競爭退居次要地位。(2)迴避國際貿易非關稅壁壘,儘量避免與國外貿易摩擦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貿易發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擴大出口數

我國輕紡產品為什麼要走以質取勝戰略

3答:(1)從國際環境看:國際紡織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保護主義盛行,使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受到已開發國家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種種限制;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導致資源的重新配置和市場的重新組合,必將給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帶來新的困難

南亞、東盟等新興紡織品服裝出口發展迅速成為我國強勁的競爭對手。

(2)從國內因素看: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正在削弱;原料成本持續上升;產業結構調整尚未到位,產品結構有待於進一步優化;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等。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長期以來的優勢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總之,面對日益激的國際競爭和國內輕紡工業比較優勢的削弱我國必須轉換輕紡產品的出口模式

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保證措施

為實現上述目標,確立了以下工作重點及相應措施

①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體制創新

括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產品出口的體制創新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產品出口資金投入機制創新

②發展重點產業和技術領域的產品出口首先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其次要促進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

③加強對出口產品的高新技術支援,以提高傳統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水平。

④構築科技興貿服務體系,不僅要加強技術貿易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研究與應用,加強資訊科技在外雲領域的推廣應用,而且要加大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

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主要通過下列法定製度對進出口商品檢驗活動進行:

(1)出廠前的質量監管和檢驗制度

(2)認證管理制度。根據國家統一的認證制度,各地商檢機構負責對進出口商品實施認證管理

(3)驗證管理制度。商檢機構對國家實行強制性認證及其他質量許可制度的進出口商品進行相關驗證。

(4)加施商檢標誌和封識制度。經商檢機構加施封識的商品,不得擅自啟封、塗改、移動和銷燬。

(5)複驗、複議、訴訟制度。進出口商品的報檢人對商檢機構作出的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向原商檢機構或者其上級商檢機構以至國家商檢部門申請複驗,對複驗結論不服或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除上述監管制度外,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還通過對報檢代理人的管理、對經許可的檢驗機構的監督管理、對執法機構、執法人員的行為進行規範等措施,對進出口商品檢驗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逐步取消關稅後,可用什麼調節進出口?

答:第一,登記。根據國家有關出口退稅法律的政策規定,凡是經批准具有出口貨物經營權的企業,必須自被批准經營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申請辦理出口企業退稅登記。

第二,申請。由經營出口產品的企業向所在地主管岀口退稅業務的稅務機關填報“出口產品免稅申請表”,並按規定提交有關單據和證明。凡由生產企業直接出口的產品,需提交銷售發票和經海關加蓋出口印章的“出口貨物報關單”;凡由生產企業委託外貿或工貿企業代理出口的產品,需提交由受委託企業出具的並經受託企業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稅業務的稅務機關稽核確認的“代理出口產品證明”;凡由外貿企業和執行外貿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的工貿企業自營出“口的產品,需提交“自營出口銷售明細賬”或

出口主要產品銷售利潤(虧損表”以及口貨物報關單

經濟調控手段和其他管理手段有何不同?

4.1答:經濟調控手段與其他管理手段相具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通過市場機制起作用。政府根據市場變化,通過市場機制的執行來實現巨集觀調控目標。

第二,間接性。國家通過影響利益分配格局,間接影響企業利益,進而影響企業行為決策。

歧視性。企業置身於相同的巨集觀環境,面對相同的利率、稅率、匯率等經濟引數,因而,經濟調控手段具有公平性非歧視性的特點。

第四,非強制性。經濟調控手段遵從物質利益原則,主要通過影響利益主體的經濟利益,間接地引導企業的行為,對企業行為不具有強制性。

4.2答:對外貿易行政管理是國家經濟管理機關憑藉行政組織權力,採取釋出命令

制定指令性計劃及實施措施、規定製度程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組織系統對對外貿易經濟活動進行直接調控的一種手段。具體管理手段包括對外貿易經營資格審批許可管理、登記管理、對重要貨物實行國營貿易、指定經營管理、進出口許可證管理、進出口配額管理、進岀口商品檢驗、海員管理、外匯管理等。

對外貿易行政管理依託的是國家的行政權力,與對外貿易其他國家管理手段比較對外貿易行政管理具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速效性。憑藉行政組織權力,按照自上而下的組織系統對對外貿易經濟活動進行直接調控的行政手段,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及時反應,具有明顯的靈活性和速效

與法律手段不同的強制性。對外貿易行政手段是一種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和行政崗位的權力,運用命令、指示等強制性的方式,對下屬或下一行政層級的機關施加直接影響的管理手段,是一種直接干預對外貿易經濟活動的措施。

第三,縱向性。對外貿易行政手段在組織機制上具有自上而下的縱向特徵,對外貿易行政管理由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特殊情況和國民經濟發展對對外貿易提出的特定要求,運用行政權力釋出命令、指示,依靠行政組織從上到下、逐級

達和貫徹執行,每一級行政機關都對其上二

級負責。

對外貿易行政管理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可替代性。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繹濟體制,而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和進行必要的國家巨集觀管理,都是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4.3答:我國新的外貿法既是適應新形勢下對外貿易發展要求的產物,也是我國作為WTO成員履行WTO協議的義務的體現,新的外貿法體現了WTO的基本原則。

(1)平等互利、互惠對等的多邊、雙邊貿易關係原則。

(2)市場準入原則。這一原則所包括的範圍是比較廣的。

(3)透明度原則

(4)公平貿易原則

國內外市場價格區別

1.國內外商品的價值形成基礎不同

2.國內外商品價格構成不同

3.國內外商品的價格體系不同

分類:

1)按價格管理形式劃分,包含計劃價格和非計劃價格兩種。

2)按國民經濟各部門分工劃分,包含農產品價格、工業品價格、交通運輸價格、商量價格和勞務收費五種。

(3)按商品流通環節劃分,包含農產品收購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商業調撥價格發價格、供應價格和零售價格六種。

影響兩種價格的聯絡及密切程度因素

(1)一個國家生產率與國際平均生產率水平的差異,或者說一個國家國內平均生產費 對外貿易價格與經濟效益 5章

用與國際平均生產費用的差別。如果其國內價值與國際價值差別大,則價格差別也大;反之,差別小,價差也小

(2)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程度,體現在國民經濟參與和科用國際

家如果採取對外開放的政策,就會促進該國國內外市場價格的聯絡。這個國家參與和利用 度。一個國國際分工的程度越深,其進出口額佔本國工農業總產值比例越大,兩種價格的聯絡就越

密切。

(3)一個國家國內市場供求變動與國際市場是否一致。兩者變動趨勢越一致,其價格變動越相似,兩種價格的聯絡越密切。

(4)一個國家國內外兩個市場商品自由流動障礙的大小。障礙越小,這個國家國內外兩個市場價格的聯絡就越密切

相適應,那麼這種經濟機制的一致,就為國內外市場價格的聯絡創造了客觀條件。如果 (5)國內外經濟機制的差別 個國家如果實行市場經濟,與國際市場上的市場經濟個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機制或者正處在計劃經濟機制轉向市場經濟機制的過程中,那麼該國國內外兩種市場價格或者是隔斷的,或者是部分價格掛鉤、部分價格隔斷。

正確處理國內外市場價格關係的意義

1.有利於充分發揮價值規律在國內外市場上的調節作用

2.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帶動國內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

3.有利於減少政府對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財政補貼

4.有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

5.2.1進出口商品對外作價原則

1.按國際市場價格水平作價

2.符合國別地區政策

3.要體現銷售意圖

5.3

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分為外貿巨集觀經濟效益和外貿微觀效益,外貿巨集觀經濟效益又稱外貿社會經濟效益

影響外貿巨集觀經濟效益因素

1.比較優勢

2.進出口商品結構

3.價格機制

4.匯率機制

5.政府巨集觀調控

提高對外貿易經濟效益途徑

1.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和進出口結構,是提高外貿巨集觀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2.建立高效的巨集觀調控體系

提高外貿微觀經濟效益途徑

1.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轉換外貿企業經營體制

3.大型外貿企業應該走實業化、國際化、集團化道路,實現綜合經營、規模經營

4.加速生產企業技術進步

5.建立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

6.培養人才,提高企業素質

6.

芒德爾的貿易與投資替代模型概論

答:芒德爾的貿易與投資替代模型理論是建立在兩個產品和兩種生產要素的標準國際貿易模型基礎之上的。利用標準的國際貿易模型,他考察了貿易和投資相互替代的兩種極端情況,即禁止性投資如何刺激貿易以及禁止性貿易如何刺激投資。在生產要素不能在兩個國家間自由流動,而同時又不存在任何貿易障礙的情況下,只要存在資源稟賦的相對差異,兩個國家之間就必然會發生貿易,貿易的結果會達到均衡並實現商品價格以及要素價格的均等。假如由於某種外部原因使得資本在兩個國家之間的流動障礙全部取消,但同時存在貿易障礙,這必然會引起資本邊際收益的差異,資本的國際流動就必然會產生。資本的流動同樣會達到均衡並導致資本要素價格和商品價格的均等。因此,芒德爾實際上是使用要素比例理論解釋商品的國際流動。由於貿易障礙會對兩個國家之間的資本邊際收益產生影響,因此貿障礙在一定條件下會導致資本的國際流動或直接投資

國際直接投資對資本輸出國(母國)影響

出口引致效應、出口替代效應、反向進口效應和進口轉移效應。

國際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貿易效應

進口替代效應、出口創造效應和進口引致效應

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對外貿易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它使我國迅速進入全球分工體系,利用我國的資源優勢促進出口增長,以換取本國發展所需的外匯。

(2)優化了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其一是提升出口商品結構,由初級產品出口向工業製成品出口轉變;其二是提升進口商品結構由消費型進口轉變為生產型進口

。(3)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方式的改變。

(4)推了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為我國對外貿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我國為什麼進行對外投資

答:我國對外投資具有以下的必要性(1)發展對外投資適應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必然要求。(2)發展對外投資是規避貿易壁壘、確保岀口持續增長的有效途徑。(3)發展對外投資是有效利用國外資源、保證資源供應的捷徑。(4)發展對外投資是調整繹濟結構的有效途徑。(5)發展對外投資是發展中國跨國公司的必由之路

7.

中國貨物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貨物貿易出口與進口的增長波動較大。

( 2)貨物出口與進口的增長速度不對稱

(3)貨物出口貿易結構仍呈低階化

( 4)出口經營方式粗放。

(5)產業內貿易水平低。中國貨物貿易一直以產業間貿易為主。

(6)出口市場高度依賴已開發國家市場中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市場的國別地區別非常集中。貿易伙伴過於集中,抗風險能力不足。

(7)東、中、西部地區進出口貿易發展極不平衡。

(8)貿易爭端也呈現增加的趨勢。

進出口結構特點

(1)出口結構的特點表現為

①工業製成品出口佔據主導地位。

②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出口主導產品。

③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

( 2)進口產品結構的兩個顯著特徵:

①工業製成品進口穩步上升。

②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大增。

③初級產品進口比重下降,但國內短缺的投資類、資源性產品進口大幅增加。

加工貿易特點

答:中國加工貿易的特點是

:(1)加工貿易的國內地區分佈和海外夥伴均比集中。

2)加工貿易的主體是外商投資企業。

(3)加工貿易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但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

(4)進料加工的比重不斷提高,成為中國加工貿易的主要方式。

貿易方式: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其他貿易

8.

技術貿易主要內容和貿易方式

1.內容::工業產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轉讓與許可、專有技術和商業祕密的轉讓。

(1)專利權是指獲得法律地位的專利發明人所獲得的使用專利發明的獨佔權利,它包括專有權(所有權)、實施權(包括製造權和使用權)、許可使用杈、銷售權和放棄權。簡言之,專利權就是專利持有人(或專利權人)對專利發明的支配權

特點:專利權是一種法律賦予的權利;專利技術是一種知識財產、無形財產;專利權是一種不完全的所有權;專利權具有排他性、地域性、時間性。

2)商標權是商標的使用者向主管部門申請,經主管部門核准所授予的商標專用權受《商標法》的保護,商標權是重要的工業產權之一,經註冊核准的商標,是商標所有人的財產。因此,商標權是一種財產性質的權利。

特點:商標權是一種排他性的權利;是一種無形資產;商標權具有時間性但又可以無限延期;地域性

3)專有技術的一般含義是指為製造某特定產品或使用某一特徵的工藝所需要的切知識、經驗和技能,它包括各種工藝流程加工工藝、產品設計、圖紙、技術資料、配方、技術規範等祕密的技術知識,在有的情況下,還包括有關管理、商業、財務等方面的內容。

商業祕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資訊和經營資訊

技術貿易方式

許可貿易、特許專營、技術服務與諮詢、合作生產,含有智慧財產權和專有技術許可的裝置買賣

1)許可貿易,又稱為許可證貿易。它是指智慧財產權或專有技術的所有人作為許可方,通過與被許可方(引進方)簽訂許可合將其所擁有的技術授予被許可方,允許被許可方按照合同約定的條件使用該項技術。

獨佔許可、排他許可、普通許可、可轉讓許可、互換許可

2)特許專營,是指由一家已經取得成功經驗的企業,將其商標、商號名稱、服務標誌、專利、專有技術以及經營管理的方式或經驗等全盤地轉讓給另一家企業使用,由後一企業(被特許人)向前一企業(特許人)支付定金額的特許費的技術貿易行為。

3)技術服務與諮詢,是指獨立的專家或專家小組或諮詢機構作為服務方應委託方的要求,就某一個具體的技術課題向委託方提供高知識性服務,並由委託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技術服務費的活動。技術服務和諮詢

4)合作生產,是指分屬不同國家的企業根據他們簽訂的合同,由一方提供有關生產技術或各方提供不同的有關生產技術,共同生產某種合同產品,並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國際技術轉讓的一種經濟合作方式

5)含有智慧財產權和專有技術許可的裝置買賣

專利權和專有技術區別和聯絡

答:專有技術與專利技術的不同

(1)專有技術是不受專利法保護的,其原因是它沒有申請或不能申請專利。

2)專有技術是保密的,而專利則是公開的,因為取得專利時,技術內容要向公眾公佈

3)專有技術不像專利那樣,有一定的保護期限,專有技術的保護期限,全取決於對它的保密。當它被公眾所知後,也就不成為專有技術了。

4)專有技術既可通過文字、圖紙來體現,也可能是人們頭腦中掌握的知識技能而專利則必須通過書面說明書來體現

5)專有技術的內容比專利的內容廣泛專利僅是有利於工業目的的內容,而專有技術的內容除用於工業生產目的的技術之外還包括商業、管理等有助於工業發展的術

但專有技術和專利技術還是有較深的聯絡

(1)專有技術與專利技術都是人類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成果,都是非物質形態的知識

2)專有技術與專利技術通常共處於實施一項技術所需的知識總體之中,即實施項技術僅有專利技術是不能完全實施的,必須同時具有專有技術,才能使一項技術得以頂利實施。

3)在技術貿易中,一項技術轉讓合同往往同時包括專有技術與專利技術許可兩項內容,它們相互依存,共同完成一項技術轉讓交易

專有技術除需用保密手段得到保護以外也需要法律的保護。在實際中,專有技術和商業祕密是援引民法典、《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刑法》等方面法律取得保護的但受法律保護的力度遠比專利技術受到《專利法》保護的力度小

技術引進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今後發展原則

答:我國的技術引進工作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

1)初級階段(1950—-1978)。這一階段技術引進的主要特點是

①以進口成套裝置為主,以新建大型企業為主。

②外匯渠道主要是中央外匯和政府間的記賬貿易,基本上沒有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進口裝置。

③引進專案的實施主要是以中央部門為主進行談判、簽約、執行合同和建設

2)發展時期(1979-1994)。這一階段我國的技術引進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變化是從進口大型成套裝置轉向引進單項技術;是從引進技術主要為新建企業服務轉向為現有企業技術改造服務。並採用許可證貿易、顧問諮詢、技術服務以及合作生產等多種方式引進技術,在國內製造產品,有力地加快了我國的企業技術進步和新產品的開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

3)迅速發展時期(1995年至今)。這階段的主要特點是

①技術引進的規模在每年150億美元上下浮動。

②引進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軟體技術的比重逐步增加,成套裝置、關鍵裝置、生產線等硬體技術比重逐步下降。

③技術來源國越來越向美國、歐盟、日本等少數工業已開發國家集中

④技術引進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子、通訊、能源、機械、化工等行業

⑤技術引進的主體主要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內部的技術轉移所佔比重逐步增加

6技術引進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中國技術引進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引進的技術中,應以軟體技術為主,成套裝置等硬體技術為輔

2)注重引進實用技術,如產品的工藝技術、製造技術和管理技術等,以利於對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

3)強調引進能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避免重複引進

4)強調引進“相容能力強”的技術,即引進的技術能與國內的技術配套使用,以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的潛力。

5)優先引進出口創匯能力強的技術專案,以利於扶持或創建出口創匯能力強的工業專案。

(6)引進技術時,採用多渠道籌資,如利用外國政府貸款、混合貸款、出口信貸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商業銀行貸款等

7)鼓勵技術貿易與投資相結合,即允許外國的投資者以其技術作為股本與中國企業共辦合資企業,從而達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目的。

原則:

(1)繼續堅持以技術出口帶動其他產品出口。

(2)廣泛開拓開發中國家市場。

(3)技術出口不應該影響中國產品已佔有的國際市場。

(4)對生命週期長的技術,應先出口產品後出口技術。

(5)國家對經濟發展急需的重點專案予以資助。

(6)鼓勵採用貿工技銀相結合的方式出口技術。

(7)技術出口要符合國家外交政策和安全益。

(8)技術出口必須綜合權衡經濟效益不能損害國家重大經濟利益

(9)中國政府或中方當事人對引進的技術承擔了保密和不出口義務時,嚴禁將引進技術再出口

我國引進技術特點

1.技術引進規模受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式影響大

2.技術引進質量不斷提高

3.引進技術方式靈活多樣

4.技術引進來源國別漸顯多元化趨勢

技術引進存在問題

1.技術引進地區和行業分佈不均勻

2.專有技術引進較多,專利技術引進較少

3.對國際技術貿易活動規則缺乏瞭解和深入分析

4.已開發國家的出口管制政策是中國對外貿易摩擦的主要影響因素

8.3.2中國技術出口特點

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仍然是我國技術出口的重要載體

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出口所佔比重穩步上升

3.技術出口結構優化,技術含量上升

4.技術出口市場由集中向多元化轉變

5.技術出口管理日趨法制化

6.出口主體以外資企業為主

技術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

9.2.2中國貿易服務特點

1.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良好

2.服務貿易結構不斷升級優化

3.中國服務貿易成為全球服務貿易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之一

4.服務外包成為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的新動力

5.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擴大但增速放緩

6.中國服務貿易市場保持高度開放

國際貿易服務發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是推動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基本動因

①高新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服務產業,國際服務貿易種類增加,範圍擴大

②科技革命加快了勞動力和科技人員的國際流動,特別是促進了專業科技人員和級管理人才的跨國流動,使服務輸出的發展發生了質的飛躍。

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使生產資料的投入越來越少,而技術性服務越來越多,因而在戰後貨物貿易發展的同時,服務貿易也相應不斷擴大

(2)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促進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3)國際貨物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是帶動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條件

(4)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社會生活國際化是加速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催化劑

(5)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是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6)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7)開發中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1.服務貿易已成為當今國際貿易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

2.國際服務貿易結構從傳統服務貿易向知識技術的密集使用為特徵的謝謝新興貿易

這轉型升級

3.服務貿易競爭加劇,服務貿易領域的國際經貿規則面臨重構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三大目標和六項任務分別是什麼?中國應如何擴大服務貿易出口?

答:(1)優化產業結構,保證國民濟持續增長。

(2)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3)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

答:(1)加快國內服務產業升級為服務貿易出口奠定堅實的基礎

(2)發揮比較優勢與培養競爭優勢

(3)充分利用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成果

(4)培育服務貿易出口的大公司、大集

(5)提高服務出口質量。

(6)加強政府對服務出口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