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面積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2.02W

圓面積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一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探究性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思想。並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去完成教學任務。由於學生已經有了探究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公式的經驗。本課一開始我就鼓勵學生回憶以前是如何研究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呢?現在又如何探究圓的面積呢?剛開始學生有點不知所措。但現在回想起來,應該先我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係時,這樣的引入可能能讓學生解答出我的問題。其次再通過把圓從8等份、16等份、32等份分圓再把圓片拼起來,從一個不規則圖形,到近似是的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從這個長方形中找到圓的周長,從8等份拼成的不規則圖形到32圖形拼成的近似一個長方形,從中得出規律。最後得到長方形的長就等於打下基礎。

圓的周長的一半,而它的寬就是圓的半徑,可能得到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近似地看作圓的面積。最終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讓學生知道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並利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經過這樣的抽象和概括出問題的本質,因為知識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學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數學的精髓。然後讓生生互動,再根據自己的發現,小組合作,動手探究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並通過這個環節來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在這一節課裡我覺得學生學得很主動,由於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以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問題,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我也覺得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們把學習的主陣地還給學生,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優點和不足 篇二

圓的面積的推導是建立上轉換思想上推匯出來的,在課前預習上我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圓平均分成偶數等分8。12。16。24均可,並未說明均等分以後的作用,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到今天的學習。

學習之初,我課件出示的是工人鋪人工草坪,問草坪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個問題,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另一方面也使他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和學習數學的必要性,由於學生沒有學過曲線圍城圖形的面積求解,所以課堂的開始關於草坪面積的求解,學生毫無頭緒,這時再講讓學生回憶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學生能順利回憶出釋割補,拼接轉化成他們熟悉的圖形長方形。這時再順利過渡到圓的面積的推導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呢,就水到渠成了。

在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均分的圓,自己試著拼一拼中,發現大部分同學都只是均分成了八份,離長方形的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時我課件出示。16,32等分以後拼成的圖形 使學生髮現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的邊就越直,越接近於長方形,在這種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發現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一:學生的動手能力差。在讓學生課前準備圓,第二天檢查時仍然發現好多同學沒有準備,在準備的同學中,均分到8份以上的同學又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會事先分好組,避免出現此類事情。

二:觀察能力差。由圓拼成長方形以後,觀察長方形的長與寬與圓的半徑和周長由什麼關係時,很多同學並不能找到他們之間的關係,由此發現學生的觀察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培養。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三

圓的面積的推導是建立上轉換思想上推匯出來的,在課前預習上我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圓平均分成偶數等分8、12、16、24均可,並未說明均等分以後的作用,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到今天的學習。

學習之初,我課件出示的是工人鋪人工草坪,問草坪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個問題,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另一方面也使他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和學習數學的必要性,由於學生沒有學過曲線圍城圖形的面積求解,所以課堂的開始關於草坪面積的求解,學生毫無頭緒,這時再講讓學生回憶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學生能順利回憶出釋割補,拼接轉化成他們熟悉的圖形長方形。這時再順利過渡到圓的面積的推導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呢,就水到渠成了。

在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均分的圓,自己試著拼一拼中,發現大部分同學都只是均分成了八份,離長方形的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時我課件出示。16,32等分以後拼成的圖形使學生髮現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的邊就越直,越接近於長方形,在這種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發現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一、學生的動手能力差。

在讓學生課前準備圓,第二天檢查時仍然發現好多同學沒有準備,在準備的同學中,均分到8份以上的同學又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會事先分好組,避免出現此類事情。

二、觀察能力差。

由圓拼成長方形以後,觀察長方形的長與寬與圓的半徑和周長由什麼關係時,很多同學並不能找到他們之間的關係,由此發現學生的觀察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培養。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四

《圓的面積》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又是學習圓柱與圓錐的基礎,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運用了“極限”的思想和方法,這對國小生來講是深奧難懂的。教材首先提出了圓的面積概念,接著讓學生嘗試運用以前曾多次採用過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主要是長方形)來計算面積,引導學生自主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再一次讓學生熟悉運用“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較複雜問題的策略。

學習此知識之前,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圓,理解了面積的含義,並且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因此學習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時只需要教師啟發、點撥學生依然從轉化的思想入手,將圓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進行計算,然後通過等量代換得到圓面積公式。因此,新課內容必須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降低內容的抽象性,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本節課,我認為我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重視自主探究,發揮學生主體性。

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時,我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的推導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能不能運用割補的方法把圓割補拼成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來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然後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動腦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再引導學生交流、驗證自己的推導想法,師生共同傾聽並判斷學生彙報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效地體驗從猜想——實踐驗證——分析——歸納總結的科學探究問題的方法。看看他們的推導方法是否科學、合理,使學生們經歷操作、驗證的學習過程。這樣有序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想一想以前咱們學過了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面積公式都是怎樣推匯出來的?(生邊回答課件邊演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從這些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都先轉化成長方形,可否將圓也轉化成長方形呢?)怎麼轉化?(生討論,看書等後回答:把圓分成若干等份,拼成長方形),你想分成多少等份?(16等份)多點行不行?(眾說不一,同桌討論後回答:行)為什麼呢?(分的等份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如果越少呢?(拼成的圖形就越不象長方形)如果分成兩等份呢?(用兩個半圓試拼)(那就拼不成長方形了)現在我們將這個圓分成16等份,請兩個同學上臺拼一拼,大家首先看圓周圍的黑線表示圓的什麼?(周長)這條紅線呢?(半徑)這兩條線很頑皮,在拼的過程中要跟我們玩捉迷藏,一定要盯住它們各藏到哪兒了?(學生操作)他們先把兩個半圓展開,然後犬牙交錯地拼在一起,成了什麼圖形啦?(長方形)是精確的長方形嗎?(不是,是近似的)為什麼?(上下兩條長邊上有許多小包包)對,兩條長邊不是直的,是波浪形的,怎樣才能使它接近一條直線呢?(把圓分的等份越多,就越接近直線)好,現在我們就將圓分成32等份拼一下,為了便於觀察,我們用課件來演示。同樣用黑線表示周長,紅線表示半徑。也學這兩位同學這樣拼起來,成了一個什麼圖形?(幾乎是一個長方形了)這樣一拼之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形狀變了,面積沒變)現在大家找一找,黑線和紅線各藏到哪裡去了?(黑線分成了兩段,到了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紅線到了長方形的右邊)各成了長方形的什麼呀?(表示圓周長的一半成了長方形的長,表示半徑的紅線成了長方形的寬)(老師對應地板書)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那麼圓的面積等於什麼呀?(學生互相合作,推匯出圓面積公式)(老師對應板書並熟讀公式)好,現在大家用學具拼一拼,看還能拼出什麼學過的圖形?(可以拼出近似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真不錯,拼成的這些圖形同樣可以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問題我們留到數學活動課再去進一步探討。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生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精確演示圓割補拼圖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理解自己推導方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後圓錐,圓柱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三、練習坡度適當,由淺入深地掌握知識。

課上及時安排了坡度適當、由易到難的練習題,使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了知識,形成了技能。同時,還注意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

課後設想:

圓除了剪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外,還可以轉化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如果讓學生在這裡再動手操作,對學生思維的拓展是有很大的好處,但一節課無法容納這麼多的內容,所以這一節課就選擇了單純讓學生把圓轉化成近似長方形來推導圓面積的公式。但回頭想想,也可以把圓的面積分兩課時來上,一課時是讓學生操作,圓可以轉化成什麼圖形?第二課時才深入地研究如何推導圓面積的公式,這樣費時多些但對學生的能力開拓會更有好處。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五

圓是國小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平面圖形,學生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不論是學習資料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透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僅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透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打下基礎。

一、感受圓的周長與面積的不一樣

本課開始,我先讓學生比較圓的周長與圓的面積有什麼不一樣,之後結合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方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二、學具演示,激發探究

透過以前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探究圓的面積。探究之前,我問學生: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學生有點不知所措。此刻回想起來,我不就應一上來就問如何計算圓的面積,而就應先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係時,這樣的引入可能更有利於學生解答出我的問題。接下來我讓學生把自我手中的小圖片分成若干小扇形,從8等份、16等份再到32等份,學生把扇形拼起來,從一個不規則圖形,到近似的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在這個長方形中找到圓的周長,找到圓的半徑。最後得到長方形的長就等於圓的周長的一半,而它的寬就是圓的半徑,最終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遺憾的是學生自我製作的學具操作起來很不方便,既耽誤時光,又不規範,如果能統一配置學具那會更利於操作。)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潛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得到了提高。但值得反思的是,我總是抱著一節課就應解決一個知識點的想法,所以為了趕時光,我總是更多的關注舉手發言的優等生,而很少注意學困生,沒給他們留有足夠思考時光,這是我今後課堂教學就應個性注意的地方。

三、分層練習,體驗運用價值

結合課本中的例題,我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兩個層次,從兩個不一樣的層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檢測。第一,基礎練習鞏固計算公式的運用,強調規範的書寫格式;第二,提高練習收集了身邊的實際資料,讓這節課所學的資料聯絡生活,得到靈活運用。在每一道練習題的設定上,都有不一樣的目的性,我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但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我沒能做到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今後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這一節課中,我總覺得操作學具時光短,我有點操之過急,只是讓學生草草地操作,更多的是透過自我的教具操作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雖有碰撞,但總覺得不夠。在以後這一類的教學中,就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探索時光,使學生的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潛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潛力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在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六

這節《圓的面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級的教材。圓是國小階段最後的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認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認識,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一、的面積是在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周長和麵積是圓的兩個基本概念,學生必須明確區分。首先利用課件演示課本上的圓形花壇,讓學生直觀感知綠色線條的軌跡是條封閉的曲線,它的長度是圓的周長,綠色曲線圍成的圓面,它的大小叫圓的面積。通過比較鑑別,並結合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摸一摸手中圓形紙片的面積和周長,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

二、以舊促新

明確了概念,認識圓的面積之後,自然是想到該如何計算圖的面積?公式是什麼?怎麼發現和推導圓的面積公式?這些都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系列現實的問題。此時的學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會有驚人的發現,不管怎樣都要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測,設想,說出他們預設的方案?你打算怎樣計算圓的面積?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機處理,估計大部分學生會不得要領,即使知道,也可以讓大家共同經歷一下公式的發現之路。此時,由於學生的年齡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圖形建立聯絡,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讓學生迅速回憶,為新知的“再創造”做好知識的準備。根據需要選取其中的三個平面圖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讓學生討論並再現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強調在推導的過程中你發現圖形的什麼變了?(形狀)什麼沒變?(面積),轉化前後兩個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

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配合演示,給學生視覺的刺激。平行四邊形是通過長方形推導的,三角形面積公式是通過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西邊形推導的,梯形也是如此。這個過程不是僅僅為了回憶,而是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而推及到圓的面積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果能,我可以很容易發現它的計算方法了。經過這樣的抽象和概括出問題的本質,因為知識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學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數學的精髓。

三、轉變圖形

根據發現,把圓等分成若干等份,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把課前把附頁中的圖剪下拼成的圖拿出並觀察它像什麼圖形?為什麼說“像”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充分肯定學生的觀察。並利用課件展示分別等分成8、16、32份拼成的圖形,並一再強調在推導的過程中你發現圓的什麼變了?(形狀)什麼沒變?(面積),轉化前後兩個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還展示學生的三個拼圖,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如果分成64、128等份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得出等分的份數愈多,拼成的長髮形就愈像,就愈接近,完成另一個重要數學思想———極限思想的滲透。

四、公式推導

長方形的面積學生都會計算:s=ab。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有什麼樣的關係:發現a=c/2 =πr b=r, 長方形的面積=圓的面積,從而推匯出S=πr×r =πr2,強調r2表示兩個r相乘,並利用課件展示它們的關係。

通過實驗操作,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不但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而且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內在美,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五、實踐活動。

在學生已能把已知圓的r、d求面積的基礎上設計這一環節的活動:2人小組合作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形紙片或圓柱形物體、繩子、尺子。想辦法測量出你所需要的資料,求出圓形紙片或圓柱形物體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本活動,通過參與學生的很多,發現學生的辦法很多,有通過對摺找直徑、半徑再求面積的,也有兩人合作用繩子圍住圓片一週,再用尺子量出圓的周長,通過周長求圓的半徑,再求面積,我都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同時我特別表揚最後一種方法,並說明理由:在生活中求樹幹的橫截面的面積等圓柱形橫截面的面積的物體時這種方法適用。

六、善用表揚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表揚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幾乎人人都有一種希望別人肯定、稱讚自己的心理(尤其是這些國小生們,這種心理更為強烈),這種心理一旦得到滿足,便會形成愉悅的情感,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那些受別人肯定和稱讚的言行迅速的得到強化。因此,我在上課時都是想方設法從學生的言行中找到值得肯定和讚許的東西,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儘量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以形成良性的教學迴圈。

總之,這節課以這樣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從課後學生完成的課後作業的正確率很高就可以知道效果非常好。但因為學校的場地及教學裝置在課前臨時做了很大的調整,所以我和學生都不適應,課堂活動顯得拘束了很多,很多環節都放不開,在時間上我掌握得也不是很理想,介於此,我還在課前的預設(教案)中進行一些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