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品的奮進的小故事

文思社 人氣:1.55W

最精品的奮進的小故事

生命的潛能是無限的,它可以承受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壓力。只有承受住壓力的生命,才能真正顯示出自己的能力。能負重前行的人,才會擁有彩色的人生。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奮進的小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奮進的小故事1

都快8歲了,他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算得一塌糊塗。父親把牆根下玩打石頭的他拽起來,給了他一個書包說,上學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著他能有一個正經營生。有一年秋天,他蘸著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圍牆上畫了一個四角的亭子,幾棵高樹,還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鄰居說,這孩子畫得不賴,將來當個畫匠吧。他以為,他將來能當走村串戶的畫匠了,就有意無意地留心看畫匠幹活。那年,有一個人給他大舅家畫牆圍子,也畫了一處山水,還題了“桂林山水賈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個“賈”字錯了,但沒敢講出來。

就在他還不能確定是否能當畫匠的時候,父母又發現了他的另一個“長處”。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許多貓貓狗狗的紙樣,拿著手電鑽進雞窩裡“放電影”。在浪費了好幾節電池之後,父親去公社找放映隊的人,看能不能給他找下一個營生,哪怕打打雜,抱抱片子什麼的都可以。後來公社倒是給了他們村一個名額,不過,不是給了他,而是村支書的兒子。

眼看當畫匠無望,又當不成放電影的,父母盤算著該讓他回家種地了,並預謀著要為他訂下鄰村的一個女孩。就在這時候,他竟然又稀裡糊塗地考上了縣裡的高中。父親一下子發了愁。上吧,非但會誤了田地的活,而且還會誤了鄰村的女孩,更要緊的是,村裡邊從來沒有誰考上過大學,於是堅信自己家的祖墳也不會有這根草,父親說,別上了。母親見他支支吾吾的,說,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完高中,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專科學校。他的人生如果就這樣下去的話,畢業了,回老家教教書,或許一輩子就這樣沒有波瀾地過完。然而,大二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來。那時,學校辦著一份自己的報刊,有一個副刊,一個月要出一兩期的,他常常見有同學的文章在上面發表。他想,在畢業之前,自己要完成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報的副刊上發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他開始瘋狂地寫東西,寫完後,就拿去讓教寫作的老師看,稍有得到讚許的,就投給校報編輯部。到後來,老師也不願給看了,他就埋下頭來自己琢磨。他為此看了許多的書,也瀏覽了不少的報刊。然而,投給校報的許多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這些凝著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報社投去幾篇,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現在了本市的日報上。再後來,他的名字相繼出現在了省內外的報刊上。從此以後,他在文學創作方面更加勤奮了,因為他發現,他還有著一項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這個人就是賈平凹。這是他在一次筆會上講出來的。講完後,他頗有感慨地說,這個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別人安排著過完一生的,被安排著學哪門技術,被安排著進哪個學校,被安排著在哪個單位上班……卻從來沒有真正自己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這時候,最需要有一隻凳子,你站上去,才會發現,你還有著許多沒有挖掘出來的才能和智慧。而這隻凳子,就是突然闖進你心中的一個想法,一個念頭。

最後,他笑著說,沒有這個凳子,你永遠看不到夢想,更別說擁有它。

奮進的小故事2

赫胥黎(1825~1895),英國博物學家,曾任英國科學促進協會主席,倫敦大學校長。終身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積極宣傳和扞衛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是第一個提出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者。

赫胥黎生於英國倫敦西部的伊林,8歲時開始上學讀書。由於家境貧寒,赫胥黎只讀了兩年書就停學了。但是他愛好學習,每天堅持自學,在他自己制訂的教育課程表上,只留下了一個專案:閱讀。赫胥黎讀書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讀書。因為家裡窮,沒錢買書桌,赫胥黎就點起一支蠟燭,將毛毯披在肩上,然後坐在床上讀書。赫胥黎學習興趣相當廣泛,對什麼都感興趣。開始時想學土木工程,又想搞橋樑建築;後來又轉到了醫學方面,跟父親的一個朋友專門學醫。由於他聰明好學,很快就掌握了一些醫學知識。但是當他想進外科學院進修深造時,因為年齡小,未能如願。赫胥黎求知慾非常旺盛,學習上永不滿足,他在工作之餘,又自學了法、德、意、拉丁和希臘等語言,成為一個自學成才的偉大學者。

在赫胥黎21歲時,他以海軍軍醫的身份作了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第一次冒險遠航,根據遠航的見聞和研究成果,他發表了論文--《關於水母的解剖學》,受到了科學界的高度讚揚,並獲得了皇家獎章,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從此以後,赫胥黎邁開了更大的步伐。接著發表了一系列專著和論文,很快成為當時英國的一個最年輕、最有希望的科學家。

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書後,他竭力支援和宣傳進化學說。為了保衛達爾文的學說,赫胥黎在以後的30年間,改變了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轉而研究脊椎動物化石。

在倫敦南部肯辛頓博物館的達爾文雕像旁,無愧地屹立著赫胥黎的大理石像。

奮進的小故事3

2010年的地球剛跑上新的征程,就在電影《2012》裡毀滅了。影片的導演說,我要把地球毀滅給人類看,讓人們警醒。於是斥資兩億美元,掀起了好萊塢的浪潮。三天以後,世界影迷無人不知他的名字——羅蘭·艾默裡奇。

1955年,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襲擊了黑格爾的故鄉,德國古城斯圖加特。莊稼受害,房屋坍塌,小羅蘭在這樣的災難裡降生,註定了他對災難片的情有獨鍾。那個年代德國很不太平,柏林牆還橫亙在東德和西德之間。十來歲的羅蘭在西德接受教育,學習雕塑和建築。

但羅蘭並不喜歡這門枯燥的藝術。每天跟死氣沉沉的石膏打交道,他覺得了然無趣,只好海闊天空地幻想世界與未來。出於厭惡,他總希望那些雕像和建築都統統碎掉,然後自己幸災樂禍地踩上去“撿落兒”。如果當年羅蘭只是在幻想裡過一把癮,那也就不了了之了。但20年後,羅蘭的這一理想真的徹底實現了。自由女神像、白宮、埃菲爾鐵塔在他的科幻鉅製裡一次又一次地倒掉,而這些作品所帶來的利潤,足夠羅蘭蓋一座貨真價實的白宮。因為他的票房,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

那時候羅蘭成績很差,還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和斯皮爾伯格齊頭並進。他放棄了雕塑,到廣告公司做策劃。這樣的日子並不長。一天,公司老闆把一摞檔案狠狠地摔在羅蘭的面前。這就是你愚不可及的構思?老闆把腿搭在羅蘭的辦公桌上,怒氣衝衝。羅蘭看著老闆骯髒的鞋底,無言以對。

羅蘭離開了公司。天大地大,難道就沒有我容身之處?第二天,羅蘭又回到了學校。知識就是力量,總有一天我會把羞辱還給你的!羅蘭心想。

那時已是1977年,22歲的羅蘭在慕尼黑電影學院裡“閉關修煉”,學習製片和導演。和其他求學度日的小夥子一樣,青年羅蘭在校的幾年沒有榮譽,也沒有女友。他獨自一人在寂寞裡打發時光,“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也許是量的積累催生了質的突變吧,在畢業之際,羅蘭的畢業作品《諾亞方舟法則》一鳴驚人,竟然博得柏林電影節的頭魁。

不幸的是,年輕的羅蘭雖然天縱英才,口袋裡卻沒幾個鋼鏰。他在德國大手一揮,豪情萬丈地建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本打算大幹一場,卻被狹窄的市場和捉襟見肘的資金卡住了前進的齒輪。倔犟的羅蘭不相信這是“天亡我也”,硬是咬著牙,扛住了自己的夢想。

苦心人,天不負。一年後,好萊塢向羅蘭丟擲了橄欖枝,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此時的羅蘭已經筋疲力盡,捉住這根救命稻草後,羅蘭迅速恢復了元氣,並在好萊塢登陸。1996年6月25號,羅蘭的《獨立日》破幕而出。從此,雄雞一唱天下白。

他付出的太多,無論何時你都會看到他的汗水。2009年11月,羅蘭的曠世鉅著《2012》在三天內席捲全球,震驚世界。而真正所向披靡的,不是炫人的影片,而是他扛住苦難的肩膀,扛住夢想的奮鬥。現在,他終於可以自信地指著自己的作品回答當年老闆的嘲諷:是的,這就是我愚不可及的構思。

奮進的小故事4

有一個姑娘,有一些任性和囂張,還有一些叛逆和瘋狂,有一個姑娘,眼神清澈,笑容無翳,纖腰長腿,小麥膚色,行處靈動如流水,說話噼啪似炒豆。她健康,她個性,她的青春像一樹一樹的繁花,粉白黛綠,燦爛得令人妒忌。這姑娘,是米萊,又是錢小樣,但歸根結底是王珞丹,獨一無二的王珞丹。這位新晉80後甚至90後代言人,人氣已衝到了火星上,她的爆紅,原因無他,正是青春的勝利,青春的酣暢淋漓。

我的青春我做主

粉絲“丹磁”們最初愛上王珞丹,是因為《奮鬥》裡的“米萊”。雖不是女一號,但這角色實在太討巧:美貌和財富齊備,善良與風趣兼具,偏還痴情得九頭牛拉不回,這樣的女孩,人間煙火中怕是難覓芳蹤。相比之下,《我的青春誰做主》裡的“活寶”錢小樣更草根,更現實,深得80後的歡心。

談起錢小樣,王珞丹用八字評價:“亦正亦邪,亦動亦靜”。錢小樣是誰?是王珞丹,也是你,是我。她有我們全部的缺點:自以為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別人碰過的不算壁,自己不栽過的不算跟頭”。她滿腦袋理想,滿肚子主意,為自己做主不惜離家出走,擎著中專文憑就敢從銀川殺進北京,由著個性一頓瞎撲騰,然後被現實嗆得七葷八素。

然而這個一根筋姑娘的可喜可貴,正在於她的百折不撓、樂觀無敵,無論生活如何打擊她,始終“傻笑”著蹦躂不息;在於她有一個大路通天的幸福彼岸不去,偏要向長輩禁止的陰溝裡踽踽獨行,當她學會背起責任,俯下身軀,卻永遠學不會放棄愛情;在於她的知足常樂,螞蟻有螞蟻的幸福,別人吃一碗還吃不飽,咱有一粒就樂半年。

王珞丹上躥下跳地奔向了錢小樣,她演得太投入太忘我,以至於電視劇殺青那天,她悲傷地在部落格上寫道:“我就這麼被錢小樣拋棄了。”但,看她簡約而不簡單的人生履歷,不由人不感慨:王珞丹簡直被錢小樣附體了。

跟錢小樣一樣,王珞丹生性叛逆、不羈,爬樹上牆的像個男孩,而且打小就愛自作主張。中學時,因不甘心被老師冤枉,竟當眾跟老師掐起來,險些被學校開除。父母見這孩子如此叛逆,生怕她惹事,只好嚴加看管。母親更從不准她和男同學結伴出去玩,男生打來的電話也一律扼殺在搖籃裡。

進了師範後,王珞丹的酷勁兒愈發張揚,單薄得像紙片似的姑娘竟學起了激爆的架子鼓,還加入了校樂隊。這個被帥氣的文藝男青年壟斷的特長,成了王珞丹的看家祕籍。當時全校只有她一人會打架子鼓,風頭可想而知,“人人都認識我,那時候我走路不看地,看天,比現在還牛。”

跟《我的青春誰做主》中苦口婆心的家長一樣,王珞丹的父母也為她規劃了一條“不出錯”的道路:考北京師範大學的本科,將來進入穩妥而踏實的教育行業。王珞丹卻臨時變卦,要考北京電影學院,“我特自信地跟他們說,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考,還是考不上,第三年再來。如果連續三年考不上,我就服了,絕對安安心心回老家當老師去”。她的這份執著和勇氣到底打動了父母。

從家鄉內蒙古赤峰到北京,隔著兩座山峰。那個多風的春天,王珞丹住在北京郵電大學旁邊的一個招待所裡,白天風塵僕僕地去上表演輔導班,晚上就關起門來練歌,或舉著報紙練習朗誦和背臺詞。回想那段時日,王珞丹感慨萬千:“大多數父母都要替孩子的青春和前途做主,希望把孩子拴在褲腰帶上,這樣的年輕人出不了大錯,但也成不了大事。感謝我父母在我追求夢想時沒有阻攔……”

憑著在師範習得的文藝功底,和一首令師生至今印象深刻的搖滾歌曲《無地自容》,2001年9月,王珞丹如願成了北影表演系的學生。

“其實剛入校那會兒挺受打擊的。第一次在食堂遇見我們班男生,他從別人那聽說我跟他一個班的,他都驚了,和我擦肩而過的時候特大聲說:‘我們班女生怎麼這麼難看啊!’”這事讓她深感困惑,比她漂亮、聰明的人比比皆是,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

開始,王珞丹總覺得班主任對她比對別人嚴厲,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道,當初許多老師不看好她,“以前招過一個我這型別的女孩,沒‘出來’,大家覺得這型別不適合在演藝圈待,這不浪費名額嗎?”是班主任頂著巨大壓力招了她,並告訴她,因為她是一張白紙,只有白紙,才有可能在上面畫出美麗的圖案。

為了不負師望,大學四年,“這張白紙”一心撲在了學習上,像海綿一樣瘋狂汲取知識,常在排練室待到凌晨才走,光經典電影臺詞就手抄了好幾大本……做喜歡的事,怎肯虛度光陰?

像我這麼得瑟的人

只做喜歡的事,只說想說的話,口無遮攔,我行我素,這種“得瑟”性格,很讓家人為王珞丹捏一把汗,她卻不以為意。

2004年,王珞丹以配角身份進了一個劇組,沒自己的戲份時,她拉著一個演員回休息處聊天去了。製片主任為此大發雷霆:“那麼大的腕兒都在現場待著,你們有什麼資格待在車上!”王珞丹的犟脾氣一下上來了:“腕兒待在現場因為場場都是她的戲,後面兩場都沒我的戲,我為什麼不能休息一下?”談起往事,王珞丹仍然堅持自我:“可能有人覺得我特別各色,但作為新人,我希望受到的待遇是平等的。也許慢慢地,我會磨掉一些稜角,但本質上絕對不會變。”

她的“得瑟”還表現在接戲非常“挑食”。名演員“挑食”證明自己的身價,那是“範兒”,而她只是個小人物。她的理論是:“一個角色紅不紅只有天知道,既然如此,我幹嗎不挑自己喜歡的?只有演喜歡的角色才有衝動,才能演得好。”為此,她差點與《奮鬥》失之交臂。

當初趙寶剛導演為《奮鬥》選角兒時,找到王珞丹,說看過她演的海巖劇《陽光像花一樣綻放》裡的“單娟”,《奮鬥》有一角色露露是個很酷很拽的女孩,氣質相似。不料被王珞丹一口回絕:“我不想演與之前類似的角色,沒法再超越。”她說想演米萊。趙寶剛問:“是不是不讓你演米萊,你就不演了?”“是。”王珞丹毫不猶豫。

朋友們都問王珞丹是不是“腦袋被門擠壞了”,“那可是趙寶剛啊,和他合作太容易出名了,先合作以後再挑角色啊”。

不料第二天電話就來了,趙寶剛同意她演米萊。為了配合王珞丹的容貌氣質,他還不惜修改了劇本。按當初的設想,米萊該是個白皙豐腴的女孩,以證明家裡闊綽有餘糧,而王珞丹又瘦又黑,全然不像。所以只好把米萊的爸爸從文雅儒商改成了做建材生意的土大款。

看過《奮鬥》的觀眾沒有不喜歡米萊的,趙寶剛也發現了這姑娘的可塑性,便在《我的青春誰做主》籌拍的第一時間聯絡了王珞丹,她“挑食”的老毛病又犯了:“小樣這角色太鬧了,我怕觀眾接受不了。”當時她手上有5個劇本,不知如何選擇,就列了一張表格評分,“好導演加10分,好的演員陣容加10分,好的播出平臺加

10分,片酬加10分……結果,還是趙導的戲以總分70勝出”。

拍趙寶剛的戲是很有壓力的,“拍戲時趙導幾乎不誇我”,看別人的戲,趙導會樂,看她的戲,則一直很嚴肅,甚至發脾氣。一次,趙導好容易樂了,王珞丹卻哭了,“得到他的肯定,對我來說太難了”。有一場她在車上高唱《北京的金山上》的戲拍了好幾天,唱了上千遍。趙導事後解釋說:“王珞丹像個皮球,壓得越低,彈得越高。”

兩部青春勵志劇的熱播,讓王珞丹成了新一代青春偶像。有一次她跟朋友吃涮鍋,穿得很隨意,素面朝天的,正蹲在凳子上甩開腮幫子大吃,有人拍她肩膀,一回頭,那人驚呼:“真的是米萊!”當時她特不好意思:“還好這時代崇尚個性,我這麼得瑟的人才有機會施展。”

未來無限大

或許在旁人眼裡,王珞丹顯得自我而叛逆,但在她看來,“雖然大家都說80後叛逆,可趙寶剛導演說他們那代才叫叛逆呢,和人發生矛盾了,板磚直接就拍過去。我們80後再怎麼自我,也還是會有價值判斷標準,侷限在一個框架裡”。

有人說,80後自負、物質、遊戲人生,與錢小樣對待愛情的態度截然相反。小樣放著成功男士高奇不嫁,非要跟定沒錢沒房沒車負債累累還折進大牢的方宇,讓人感覺不現實。王珞丹立馬反駁:“80後一點兒不物質,他們其實特有闖勁,因為還沒失敗過,還沒被算計過,像錢小樣一樣,只管往前衝,堅信自己能闖出一片天。80後同樣是有理想的一代!”

王珞丹形容自己的性格是:紅色與藍色的綜合體。一面,如紅色熱情陽光,笑神經發達,經常自個兒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還能玩能鬧,早冰、攀巖、架子鼓,樣樣精通,另一面,又如藍色安靜平和,沒戲拍時就宅在家裡,看書,彈琴,寫博,遛狗,睡覺,完全自得其樂,愛好廣泛的好處即是,永遠不會悶。

拍戲,她喜歡挑戰不同角色,立志做“千面女郎”,她也愛嘗試新事物、新領域,自己設計過衣服。“也許將來會做服裝設計方面的工作呢,不一定一輩子當演員啊”。她像個孩子,永遠有好奇的眼和蓬勃的心,貪婪抓取著異香的糖果。而世界如一個五光十色、充滿能量的大魔方,不斷誘惑著她去探尋,她的未來不可限量。

奮進的小故事5

“臨床心理諮詢師、自由撰稿人、《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作者”,考拉小巫的微博如是介紹。考拉小巫這個名字不僅是許多懷有出國夢的人的精神支撐,也是很多青年人共有的榜樣符號。微博上,她擁有近8萬個粉絲、3萬多個部落格關注,豆瓣上還有以她名字命名的“考拉早起隊”,8個QQ群全部爆滿,裡面聚集了眾多為夢想奮鬥的人,他們每天堅持早起、堅持“打卡”簽到。

“考拉小巫”的真名叫王娟,身材高挑,笑起來挺陽光。從一個標準的差生到被美國名校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錄取,再到進入美國一家兒童基金會做臨床心理諮詢師,考拉小巫的經歷可謂跌宕起伏。

曾經的差生:打牌、逃課、泡吧

考拉小巫說:“有一些道理只有自己經歷沉重打擊或重大失敗後,才能切身體會到,光?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詼咚擔翹喚サ摹!?/p>

國中,考拉小巫嚴重偏科,數學一直是她的死穴,她的數學成績一直徘徊在20~50分之間。

會考,她的成績連填報志願時的保底學校分數線都沒達到。家裡人奔波了一個暑假,終於在臨近開學時幫她找了一所私立高中。

但是,會考的打擊並沒有讓她真正改變,高中沒上幾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和舍友聊天打牌、隔三岔五逃課、包夜泡吧成了家常便飯。

大學聯考,考拉小巫在補招錄取中掃尾進了內蒙古大學英語系,看著自己的同學奔向了全國各地的一流大學,她開始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為什麼別人做得到的事情我做不到?”考拉小巫好像突然“開竅”了。她告訴自己必須從現在開始改變。

大學想打翻身仗改變命運

雖說這不是第一次暗下決心要重新開始,但是這次她真正付諸行動了。

考拉小巫進入了“披星戴月”的狀態,“每天早晨6點鐘爬起來,別人玩樂我學習,別人逛街我學習,別人睡覺我學習,別人過節我學習。生活單調又枯燥,但從沒心疼過自己。”

考拉小巫大學四年中一直保持全系第一名的成績,並在大四獲得了保研資格,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究生開學沒多久,出國的想法萌生了。研一上學期,衝擊GRE的計劃被提上了日程。

精確到以小時為單位的計劃與執行,是她大學四年養成的良好習慣。她的生活一直是按計劃進行的——每年有年目標,每月有月目標,每週有周目標,每天有天目標。

幫助有夢想的“鹹魚”

2008年10月,考拉小巫向7所美國大學發出了她的申請材料,“從那時起,刷郵箱以及痛苦的等待,便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一個月後,考拉小巫收到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到美國後,考拉小巫一如既往地制訂計劃、執行計劃、完成計劃。她以全A的成績獲得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併成功應聘為美國一家兒童基金會的心理諮詢師。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是‘鹹魚’,但是,我們是有夢想的‘鹹魚’。無論自己來自哪裡,如何平凡,在夢想方面,是人人平等的。”考拉笑著說。

TAG標籤:奮進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