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我的老師》教案

文思社 人氣:2.8W

第1篇: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我的老師》教案

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我的老師》教案

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我的老師》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我的老師》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圍繞中心選擇感受最深的事寫人的寫作方法

2、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樹立尊師愛生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傳神、細膩的描寫方法和質樸的語言

設計思路

這篇教材感情真摯,語言樸素,應加強朗讀指導,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充分利用教材,啟發學生多思,使學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統復備

一、匯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求學生涯中,教過我們的老師有很多。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國小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今天,我們學習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國小老師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師》。(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解題。(用課件打出)

魏巍,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作者少年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國小、高小,勉強讀了簡易鄉村師範。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爭時,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長篇小說《東方》等。《我的老師》一文是作者於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師”是作者國小時的教師蔡芸芝先生。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敘寫自己最難忘的老師的。

三、點撥

(一)、整體感知

學生看電視散文《我的老師》及魏巍的介紹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後,放聲朗讀。

(二)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本文共記敘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

明確:本文記敘了我的老師蔡芸芝、我的母親和我國小時的幾位同學。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師。

2.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明確:共記敘了七件事:①蔡老師假裝發怒;②課外教我們跳舞;③帶我們觀察蜜蜂;④教我們讀詩;⑤我們對老師的依戀;⑥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⑦睡夢中去找老師。這七件小事,後兩件詳寫,前五件略寫。這樣安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頭復遲“睡夢中找老師”的故事。要求:說清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4.討論:有人認為,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也有人認為,著重寫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學生充分討論後教師歸納:明確:二者不可割裂開來,蔡老師令“我”難忘,是因為蔡老師溫柔慈愛、循循善誘、酷愛學生;正是蔡老師有一顆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才使得“我”(我們)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5.提問:同學們剛才找出了表達作者感情的部分詞語,僅憑這些詞語,能否體現作者對老師的一往深情?為什麼呢?

學生充分討論、爭辯後教師歸納:明確:這些詞語確實可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離開一定的語言環境,離開具體的描述語句,就無從體現作者對老師的熱愛、懷念之情。

6.那麼,貫穿全文的一條感情線索是什麼?你能否列舉數例,加以說明?

啟發學生討論發言,教師適時點撥。明確:本文的感情線索是“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全文從頭至尾、字裡行間都充溢著對老師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記述的第一件事,老師對我的“假悅真愛”。“僅僅”一詞是表示範圍的`,說明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師形似真、實是假的情態;“一迎”這一動作生動地表明瞭師生之間的親近、親熱關係:老師愛我們,我們愛老師,因而並不害怕老師;“輕輕地敲”、“邊上”表明蔡老師並非存心打我,打的動作似重實輕,而且是“敲在石板邊上”,慈母般的情懷可見一斑;大夥“笑了”,她也“笑了”,輕輕虛打的動作逗得大夥會意的笑了,老師也發出了會意的、溫柔的笑聲。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決同學間的糾紛,對蔡老師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幼小的心靈而言,所佔的分量太大了。老師熱愛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生間糾紛,醫治學生心靈的創傷,使學生終身難忘。這種事情還不值得一提嗎?

7.課文中所記的七件小事,顯示了蔡老師的美好的心靈,抒發了作者熱愛、感激老師的情懷。請問,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亂?如可以,請試一試。如不可以,能否談談理由?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明確: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著作者回憶的軌跡,順著作者記敘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見,這種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8.你覺得蔡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蔡老師是一位溫柔慈愛、熱情公正、平易近人、酷愛學生的好老師。

四、課後消化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寫訓練

課上同學們已經回憶了留給你印象深刻的老師的某個舉動、某件事情,那你能將你說的事情寫下來嗎?試試吧。

第2篇: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我的老師》教案

這個網站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我的老師》教案範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6課

《我的老師》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2.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品德。

二、難點、重點分析

1.課文記述了哪幾個片段?這幾個片段的寫作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2.課文中有哪幾處傳神的細節描寫?具體說說這些描寫是如何傳神的。

3.課文中有哪幾處真切動人的心理描寫?試討論分析。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國小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今天,我們學習著名作家魏巍所寫 的回憶他的國小老師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師》。(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解題。

魏巍,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作者少年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國小、高 小,勉強讀了簡易鄉村師範。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爭時,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長篇小說《東方》等。

《我的老師》一文是作者於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師”是作者國小時的教師蔡芸芝先生。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敘寫自己最難忘的老師的。

(三)教師範讀課文。

(有條件的,可放錄音。) (四)指導預習。

請同學仟瓜真研讀課文,完成下列預習思考題(可出示小黑板或印發)。

1.查工具書,辨析下列各組字的音、形、義。

即 (j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當時、當地;④靠近;⑤假如)

既 (j ①已經;②既然;③盡、完;④跟“且”、“又”、“也”等詞連用,表並列) 孤 ( g ①單獨;②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稱) 弧 (h ①古代指木弓;②圓周的任何一段)

卷 (ju n①大多當名詞用:畫卷、試卷、案卷等;

ju n 大多當動詞用:卷行李、捲入浪潮)

券 (qu n①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②su n拱券,指門宙、橋樑等

建築物上築成弧形的部分) 蜜 (m ①蜂蜜;②甜美)

密 (m ①距離近、空隙小;②細緻、精緻;③關係近、感情深,

④不公平、不能洩露的) 2.簡要回答下列各題。 (1)本文共記敘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 本文記敘了我的老師蔡芸芝、我的母親和我國小時的幾位同學。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師。

(2)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共記敘了七件事:①蔡老師假裝發怒;②課外教我們跳舞;③帶我們觀察蜜蜂;④教我們讀詩;⑤我們對老師的依戀;⑥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⑦睡夢中去找老師。這七件小事,後兩件詳寫,前五件略寫。這樣安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頭復遲“睡夢中找老師”的故事。要求:說清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研習新課。

1.檢查“預習題”1。

2.引導學生討論“預習題”

2、3。

3.提問:有人認為,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也有人認為,著重寫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學生充分討論。

教師歸納:二者不可割裂開來,蔡老師令“我”難忘,是因為蔡老師溫柔慈愛、循循善誘、酷愛學生;正是蔡老師有一顆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才使得“我”(我們)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第二課時

(一)繼續研習新課。

1.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提問:同學們剛才找出了表達作者感情的部分詞語,僅憑這些詞語,能否體現作者對老師的一往深情?為什麼呢? 學生充分討論、爭辯。

教師歸納:這些詞語確實可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離開一定的語言環境,離開具體的描述語句,就無從體現作者對老師的熱愛、懷念之情。

提問:貫穿全文的一條感情線索是什麼?你能否列舉數例,加以說明? 啟發學生討論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本文的感情線索是“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全文從頭至尾、字裡行間都充溢著對老師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記述的第一件事,老師對我的“假悅真愛”。

“僅僅”一詞是表示範圍的,說明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師形似真、實是假的情態;“一迎”這一動作生動地表明瞭師生之間的親近、親熱關係:老師愛我們,我們愛老師,因而並不害怕老師;“輕輕地敲”、“邊上”表明蔡老師並非存心打我,打的動作似重實輕,而且是“敲在石板邊上”,慈母般的情懷可見一斑;大夥“笑了”,她也“笑了”,輕輕虛打的動作逗得大夥會意的笑了,老師也發出了會意的、溫柔的笑聲。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決同學間的糾紛,對蔡老師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幼小的心靈而言,所佔的分量太大了。老師熱愛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生間糾紛,醫治學生心靈的創傷,使學生終身難忘。這種事情還不值得一提嗎? 提問:課文中所記的七件小事,顯示了蔡老師的美好的心靈,抒發了作者熱愛、感激老師的情懷。請問,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亂?如可以,請試一試。如不可以,能否談談理由?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著作者回憶的軌跡,順著作者記敘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見,這種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二.)分析蔡老師的性格特徵。

提問:蔡老師是教的什麼學科?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證明? 學生快速閱讀,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蔡老師是教語文(當時稱國文) 的。文中有幾處可以說明:①“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②“讓我們觀察蜜蜂”;③“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麼有益的影響”;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舊時私塾和50年代國小生練習毛筆字、聽寫生字詞用的學習用品。有的地方稱之為“粉板”。用石片或木板製成)。

提問: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都認為蔡老師是一位好老師。請大家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出蔡老師的性格特點。

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概括:蔡老師是一位溫柔慈愛、熱情公正、平易近人、酷愛學生的好老師。

3.賞析寫作特色。

根據全文內容,結合預習提示,引導學生就下列問題展開討論:

(1)詳略得當、疏密相間的結構。

(2)自然樸素的語言,深沉豐富的感情。

(3)神態及心理的逼真描寫。

(4)圍繞中心,精心選材。

附:

從不打罵我們

教我們跳舞

溫柔、美麗的人 讓我們觀察蜜蜂

蔡老師 教我們讀詩

我們對老師的依戀

慈愛、公平、援助我、勸慰我

偉大的人

難忘、依戀、思念——暑假的夢(記憶中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