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1.96W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篇一

最近上課上的比較慢,每節課處理的問題也不多。主要是想讓基礎差的同學儘量的能向前趕一趕。可事與願違自己感覺讓學生分析的已經很細很透徹了,可一問每個組會的還是那麼兩三個。我也問過他們我怎麼做才能加深他們的記憶才能會,可他們也一臉茫然也不知道。有些組裡的同學也跟我反映說這個簡單的題目我給她講了五六遍了,他還是一點也不明白。面對這樣的學生有時真的束手無措。

數學它不像其他學科,只要記住就行了。這門課除了要牢記公式定理之外,還需要你去應用。如果你只記住了不會用也等於零,怎麼讓這些學生能夠真正學進去呢?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篇二

我在上數學常規課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神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理知識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幾點淺顯的認識:

1、學生思維與表達有差異,應該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複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教師變“教育權威”為“朋友同學”,學生到處可見教師燦爛的笑容,親切的笑臉,到處可聽到“你真行!”“你講得真棒!”“大膽些,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勵賞識的教學評價語,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產生他們創新的慾望。勇於創新,善於創新。

2、要尊重學生的意願,挖掘學生潛力,把學生從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體系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中的認知結合起來,不妨講講一些課外知識,比如歷史、時事、自然、科學等等方面的知識,與學生共同討論分享,增長學生的知識;

3、教學過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動向自主性探索實踐轉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課堂教學應當走過這樣的過程,“學什麼?……為什麼學?……怎麼學?……用在哪?”學生要學習新事物,除了自身對新事物的興趣外,體會到學習的必要性,學習的價值。

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傳統的教法是直接介紹圓的特徵,然後應用這些特徵進行相應的練習,而新的教學方法卻從問題出發,研究圓的特徵的必要性,激發學習動機;利用已有經驗,用折(把圓形對摺,再對摺)、描(描出圓心、直徑、半徑)、找(找出圓的特徵)等方式對圓的特徵進行研究;學習了圓的特徵,又利用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特徵,創造性地從不同方式畫圖;再把學到的圓的知識自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學習的成功,體會學習的功效,整個過程讓學生動口,又動手,適時地進行動手操作活動,而教師只從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而學生只以學習主人的姿態、使其主動參與操作、討論、彙報交流、提問、質疑、爭論的全過程,提高其分析問題,辨別問題,創新發展的能力。

4、課堂提問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傳統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師問生答的問答式教學。教師問得淺顯直露,無思維價值,探索的空間太小,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師問生答,似乎是啟發式教學,實際上是灌輸另一種表現形式。久而久之,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探索性思維就泯滅了,哪裡還有創造能力?在教學時如果能讓學生一直處於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等問題狀態之中,學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並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的強烈慾望,才會在不同意見或見解的相互碰撞中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創意的做法或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與成就感,才能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學會競爭與合作,增強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比如說近幾年興起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篇三

昨晚自習輔導時三班的一位同學給我寫了一張紙條,內容如下“老師,我這次考的感覺還可以,但發下試卷後讓我大吃一驚,自從我落下課後,我也能聽懂,可是考試總是在五六十分左右,自從期末考試後我的成績一直下滑,我想提但總提不上去,老師,我該怎麼辦呀?您能幫幫我給我提一些建議嗎?”這位同學前一段因為感冒有一週左右的時間沒上課,以致成績下滑。我以為數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數學學習方法與思想,數學的知識前後聯絡很大,往往是前面知識不牢後面知識就更不易掌握。其實很多同學也有同樣的疑惑。

面對如何學好數學的問題我認為應遵循以下幾點:

一、該記的記,該背的背,不要以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學認為,數學不像英語、史地,要背單詞、背年代、背地名,數學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說你只講對了一半。數學同樣也離不開記憶。因此,我覺得數學更像遊戲,它有許多遊戲規則(即數學中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誰記住了這些遊戲規則,誰就能順利地做遊戲;誰違反了這些遊戲規則,誰就被判錯,罰下。因此,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記熟,有些最好能背誦,朗朗上口。對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記住,暫時不理解的也要記住,在記憶的基礎上、在應用它們解決問題時再加深理解。同樣,記不住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就很難解數學題。而記住了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維,就能在解數學題,甚至是解數學難題中得心應手。

二、兩個重要的數學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數學是研究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國中最重要的數量關係是等量關係,其次是不等量關係。最常見的等量關係就是“方程”。因此,一定要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學好,進而學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謂的“方程”思想就是對於數學問題,特別是現實當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善於用“方程”的觀點去構建有關的方程,進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決它。

2、“數形結合”的思想

“數”與“形”無處不在。任何事物,剝去它的質的方面,只剩下形狀和大小這兩個屬性,這就屬於數學研究的範疇。國中數學的兩個分支是代數和幾何,代數是研究“數”的,幾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數要藉助“形”,研究幾何要藉助“數”,“數形結合”是一種趨勢,越往下學,“數”與“形”越密不可分,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中,要重視“數形結合”的思維訓練,任何一道題,只要與“形”沾得上一點邊,就應該根據題意畫出草圖來分析一番,這樣做,不但直觀,而且全面,整體性強,容易找出切入點,對解題大有益處。

三、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新概念、新運算時,老師們總是通過已有知識自然而然過渡到新知識,水到渠成,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因此說,數學是一門能自學的學科。

我們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不光是學習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老師的那種數學思維習慣,逐漸地培養起自己對數學的一種悟性。也就是要學老師分析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隻學會結果,要注重過程的學習。學生不能被動地學習,而應主動地學習。一個班裡幾十個學生,同一個老師教,差異那麼大,這就是學習主動性問題了。

自學能力越強,悟性就越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的依賴性應不斷減弱,而自學能力應不斷增強。因此,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在老師講新課前,能不能運用自己已掌握的舊知識去預習新課,結合新課中的新規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學習內容。由於數學知識的無矛盾性,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永遠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確的,數學的進一步學習只是加深拓廣而已。因此,以前的數學學得紮實,就為以後的進取奠定了基礎,就不難自學新課。同時,在預習新課時,碰到什麼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老師講解新課,有針對性,收穫會更大。有些同學為什麼聽老師講新課時總有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或者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就是因為沒有預習,沒有帶著問題學,沒有將“要我學”真正變為“我要學”,力求把知識變為自己的。學來學去,知識還是別人的。檢驗數學學得好不好的標準就是會不會解題。聽懂並記憶有關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只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能獨立解題、解對題才是學好數學的標誌。

因此學好數學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應是方方面面的結合,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篇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同樣教學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的過程,這一學期,擔任七(5)、(6)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七年級是國中階段開始,如果起始年級沒有打好基礎,就會給以後的學習帶來很多麻煩,甚至影響學生一生的學習。我覺得七年級教學工作是整個教學工作的基礎,因此,我對教學工作從來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學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在摸索中不斷地前進,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現將自己這半期的所思所想總結如下:

從這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熟悉教材的重要性,記得去年第一次教七年級,對教材很不熟悉,雖然課前也認真研究,仔細學習了教材,但對教學中的細節問題總注意不到,因此上課時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時我自己給學生的答案都不完全正確,再回頭給學生糾正,給自己和學生都帶來了很多的麻煩,也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一切源於對教材的不熟悉,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不深刻所致。經過去年一年的教學實踐我對七年級教材不能說很熟悉,至少對於某一節要講的內容,要注意的細節,書中的例題,不翻教材也能說出十之八九,這樣講起課來,得心應手。

其次,備課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學法,備課如果不充分或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如何教和如何學,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第三、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很有幫助,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本期開學初我就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上課、複習三個步驟,即課前預習是預習下一節的內容並完成教材中相關習題,課後複習包括複習學習過的知識點及完成資料中的相關內容,一般由組長負責檢查,並記錄完成的情況,大部分學生還是能主動完成的並且教會學生懂得向自己提問,不時地詢問自己“這一題為什麼這麼做”,“什麼原因”,“怎麼做”,等問題,這是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和發現薄弱環節的好方法。

第四、自我學習尤為重要。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的深刻,記得第一次講數軸這一節時,因為沒有找到直尺,在教學中畫數軸,我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後來讓學生畫數軸時儘管要求過很多次,學生總喜歡學我,隨手畫。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影響很大,也許有時不經意間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在教學之餘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學習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這一切都要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這不只是一句空話,而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踐行。最近讀吳正憲的《與國小數學》我覺的寫的很好,很受鼓舞,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像她那樣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寫作,做一名科研的教師。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已經過了一半時間,經過這半期的學習,期會考試是對這半學期的檢驗,成績可能好,也可能差,最主要的我們要從中找到問題的所在,解讀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不足中不斷進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不管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堅持,繼續努力。

以上就是我在這半期的教學工作中的反思,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能在各位領導,教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的成績。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篇五

今天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第一節,學生昨天就說,老師,明天講應用題呀?唉喲,不會呀!為了緩解學生這種畏難情緒,我今天所講的例題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如:

1、在引入時,要讓學生體會到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必要性。也就是說,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很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之前我瞭解到,不少學生喜歡NBA籃球賽,於是,就先給學生演示了幾張NBA籃球賽的照片。其中,有麥克"喬丹,還有我們中國自己的籃球明星姚明。當學生們看到姚明時,自豪感油然而生。(看來數學課有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嘛!呵呵……)由此引出籃球聯賽時的積分問題。

2、結合前兩天學校統計各班訂《中學生時事報》的問題,我自編了一道應用題:學校統計各班訂《中學生時事報》的情況,全年34元,半年17元。七年級(2)班共有10人訂閱,共計306元。問:訂半年的同學多少人?訂全年的同學多少人?

由於問題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學生感到很熟悉,沒有了陌生感,學生也敢解題了。他們覺得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應該可以解決!緊接著,我又讓他們回憶去年秋季運動會上各班的積分情況統計,就我們班的得分情況,我讓學生們自己編一道應用題。因為是自己班級的事情,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不到5分鐘,就有5、6個學生舉手。總結他們編的題,大致有以下兩類:

秋季運動會,七年級(2)班共得17分,有2名同學取得第一名,有1名同學獲得第二名,問:第一名加多少分?第二名加多少分?注:假設第三名以下不積分。(XXX)秋季運動會,七年級(2)班有3人蔘加,都為班級加了分。第一()名加6分,第二名加5分,共17分,第一名有幾人?第二名有幾人?注:注:假設第三名以下不加分。(XXX)其中,有一位學生編的應用題不嚴謹:秋季運動會,七年級(2)班有5人蔘加,但不是每人都得獎,第一名加6分,第二名加5分,共17分,第一名有幾人?第二名有幾人?(孟傑)她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有多少人獲獎,問題就不能得解。學生自編題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消除他們對應用題的畏難情緒!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篇六

擔任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半年來,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認真回顧這一年的教學工作,現對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思考,將反思所得總結如下:

要想讓七年級學生一堂課40鍾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所以老師講課的時候多關注不同型別的學生。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裡的學生王君烈就是這樣的,他聰明好動,腦子轉的可快,有時候我剛把題念出來他就知道結果了。可是他就是不細心,考試做題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但是他們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不知道老師講到哪裡。對於這類學生我就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在講新課時不斷提醒他們看黑板,回答問題時也多叫他們起來回答,這樣反覆幾次他們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定的目標就不要太高,在其他同學做加深題時放寬要求只讓他們做基礎性題目。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比如我的邵雲麗學生就是這樣的學生,他的基礎很不好,分到班上的成績幾乎都是倒數了。這學期來了我能感覺到他想用心學了,於是我上課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多提問他,課堂演板時也多叫他來完成。這樣做就是讓他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績在一點點進步。

這半年的教學都是在不斷的摸索中進行的,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與經驗的缺乏,還要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並結合自己本身的不足加以改正才能在教學方面有所提高。

七年級數學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篇七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懶了,越來越難教了”,這是在辦公室裡與其他老師常談論的話題,這也似乎成了許多老師的共識。本學期在課堂教學中,也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神不集中、對一些稍有難度的題目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種現象,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

因此,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起誘導作用。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規律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才能共同提高,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