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立春的傳統風俗(通用多篇)

文思社 人氣:2.61W

24節氣立春的傳統風俗(通用多篇)

立春咬春的好處 篇一

春捲

立春到,說到老南京最主要的習俗,就是炸春捲了,這叫“咬春”。“立春”這一天,民間有“咬春”的說法,過去人“咬春”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現在的老南京“咬春”一是嘗美食,二是圖個吉利。

《歲時廣記》記載:“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以肉或素做餡……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後來蠶字音諧轉化為卷,即現在的“春捲”。古時常用椿樹的嫩芽為餡,元代用羊肉為餡,現今則多以豬肉、豆芽、韭菜、韭黃等為餡,也有用薺菜做餡,諧音“聚財”。

春捲以薄面皮包餡,用油炸制而成,皮一般用麥面,也有用雞蛋皮、豆腐皮的,餡料分南北兩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絲等,南方多用白菜、肉絲、蝦絲、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春捲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餡鮮嫩、香氣誘人,除了立春,平時也會經常吃。

春餅

每年立春日,南京人除了吃春捲,還有吃春餅的風俗,名曰“咬春”。吃春餅的風俗古已有之,晉代有“五芋盤”即“春盤”,就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

唐宋時,我國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

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式因地而異。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同時要配上時令菜炒制的和菜,如韭黃等切絲炒。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吃時要用春餅將和菜包起來吃,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吃春餅時,每人面前最好放一隻乾淨的平碟子,將春餅置於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著吃。在吃春餅的同時,還可以配些湯水來滋潤。春餅宜配綠豆稀飯或紅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湯,或其他湯類,亦無不可。

蘿蔔

過去“咬春”就是買個蘿蔔來吃,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那麼老南京“咬春”為什麼要嚼蘿蔔呢?根據《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南京人從古到今都愛吃蘿蔔,氣候土壤環境也很適合種蘿蔔,種出來的蘿蔔鮮嫩多汁,吃起來十分爽口。

不只在立春這天,南京人愛吃蘿蔔是出了名的,甚至還流行“南京大蘿蔔”的說法,形容淳樸、熱情、保守的南京人,可見南京人和蘿蔔極有淵源。

立春的傳統風俗 篇二

立春吃春捲,立春咬春是指立春日咬蘿蔔、吃春盤、吃春餅、吃春捲之民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立春時節飲食調養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宜食辛甘發散之品,如韭菜、大棗、花生、蔥、香菜、春筍,胡蘿蔔等新鮮蔬菜和水果,優質蛋白質,如牛奶、蛋類、魚類、蝦、雞肉、鴨肉、牛肉等,可補充熱量,增強身體抗病能力。而大熱又大辛、油膩烹煎等動肝火之物不宜多食。慢性肝病患者,利用春季肝臟功能旺盛時治療,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療效。

另外,還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琉肝理氣的草藥,如拘祀子、鬱金、丹蔘、元胡等,靈活地與日常食材進行搭配、製作調養膳。

立春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節氣,過了立春就意味著春天到了,萬物生髮,一派生機勃勃,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讓身體順應天時。

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和“啃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捲HA:,蘿蔔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

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稱為春盤。杜甫《立春》詩曰:“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周密《武林舊事》載〖〗:“後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擋,翠柳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春盤晉代已有,那時稱“五辛盤”。五辛廣義講是指五種辛辣(蔥、蒜、椒、姜、芥)蔬菜做的五辛盤,服食五辛可殺菌驅寒。那時是將春餅與菜同置於一個盤內。到唐宋時吃春盤春餅之風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餅賜予百官近臣,宋人陳元靚撰《歲時廣記》稱:“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以酒賜近臣。”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精緻。至清代時,皇帝也以春餅春盤賞賜丹臣近侍,受賜者感激不盡。

這種吃春盤春餅之俗,傳向民間,更以食餅制菜並相互饋贈為樂。清代的《北平風俗類徵·歲時》載: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薰及爐燒鹽醃各類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乾粉、雞蛋等,且以麵粉烙薄餅卷而食之。這正是清末民國時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餅應景咬春之節俗,至今北京仍傳承著此食俗,俗話有“打春吃春餅”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