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經典名言警句【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5.68K

古文經典名言警句【精品多篇】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篇一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2、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3、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

7、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9、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10、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1、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13、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周語)

14、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15、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篇二

1、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2、如切是如磋,如琢則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4、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6、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7、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12、天意伶幽草,人間重晚情。——李商隱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14、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15、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1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18、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記》

19、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0、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2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於。——李商隱《無題》

22、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2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4、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2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古文經典名言警句 篇三

1、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2、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範純仁列傳》

3、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

4、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5、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6、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7、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8、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12、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14、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1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1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

1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20、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1、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2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鑑》

23、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

24、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5、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26、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27、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28、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

29、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0、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3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33、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34、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3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36、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39、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40、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4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43、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4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45、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

4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4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4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49、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

5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慾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5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5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5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5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

55、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5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5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58、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5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6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61、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62、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63、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64、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于謙《無題》

65、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6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67、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6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70、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7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72、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73、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鄭燮《竹石》

7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75、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76、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7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78、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80、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81、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82、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8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

8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7、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鑑》

88、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9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9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93、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94、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95、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遊記》

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97、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98、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99、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10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0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10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3、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104、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

10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10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10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10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09、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1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111、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112、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13、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14、貧賤之交不可忘。——《後漢書·宋弘列傳》

11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116、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1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118、輕諾必寡信。——《老子》

119、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12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121、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衝國傳》

122、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2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12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2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宋史·王安石列傳》

12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127、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2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29、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3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31、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3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33、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

134、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135、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36、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137、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13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39、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140、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4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44、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14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4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4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4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49、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

15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51、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152、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15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5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155、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15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57、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5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鑑·俗嫌》

16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16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6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164、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6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6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6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68、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6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17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71、父慈而教。——《左傳·》

1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17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網

17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7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17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論語集註>》

177、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

178、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7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180、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孟子集註>》

18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82、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83、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184、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

18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8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87、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88、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18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190、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19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192、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榮辱》

19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9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9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19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19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9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9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200、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篇四

1、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

2、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3、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4、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5、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左傳)

6、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

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8、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9、曲則全,枉則直。(老子)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3、將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1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篇五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了以後要不斷地複習、實習,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和我一

起商討學問),不也快樂嗎?雖然人家對我不瞭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的弟子)有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最基礎的工作。基礎樹立了

,道就會產生。一個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基礎吧!”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說:“花言巧語,裝著一副偽善的樣子,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

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說:“弟子們在家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愛自己的兄長。寡言少語,說話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6、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貢說:“我老師他老人家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來取得人們信賴的。”

7、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的弟子)有子說:“禮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當為可貴。”

8、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吃飯時不要求飽足,居住時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謹慎,到有道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不要愁別人不理解自己,愁的應該是自己不瞭解別人。”

10、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說:“用道德來治理國政,你就會像天上的北極星一樣,在一定的位置上,許多星辰都來拱衛著你。”

11、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

政》)

【翻譯】孔子說:“用政法來教育人民,用刑罰來對待人民,人民只能暫時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引導他們,使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知道怎樣是正確的行為。”

1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說:“不斷地溫習舊知識,在這個基礎上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

13、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貢問怎樣才能做個君子時)孔子說:“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能夠算是一個君子了)。”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從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講的是團結協調,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種沒有道德的小人,卻是勾勾搭搭,不講團結,不顧大局。”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是讀書,不去思考,也不能實用,那學習起來就會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讀書充實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16、子曰:“……知之為之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對弟子仲由)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17、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論語·為政》)

【翻譯】(魯國當政的季康子向孔子問起執政如何讓人民服從時)孔子說:“你對待人民的事情嚴肅認真,他們對待你也會恭敬起來。你孝順父母,慈愛幼小,他們也就會對你盡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們也就會互相勸勉了。”

1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就不知對他怎麼辦了(對這個人就不可交往)。”

19、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論語·為政》)

【翻譯】孔子說:“遇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20、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說:“富裕與貴顯,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它,一個君子不會接受的。貧窮和**,是人人所厭惡的;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拋棄它,一個君子也不會幹的。”

21、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一切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處理問題,就會招來很多人的怨恨。”

22、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我老師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罷了。”

23、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人主要講的是大義,一個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講的是利。”

2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說:“看見賢人,應該想想怎樣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應該自己反省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說:“對父母的年齡不能不時時記在心裡,一方面因為他們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又因為他們壽高而有所恐懼。”

26、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言語要謹慎,工作要勤勞敏捷。”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里仁》)

【翻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太孤單,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作伴。”

28、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公冶長》)

【翻譯】(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錯誤)孔子說:“以前我聽到別人說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今天我對別人說的話,不但要聽,還要考察他的行為,才能相信。”

29、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貢向孔子問孔文子為什麼稱“文”時)孔子說:“(孔文子)聰慧靈敏,愛好學習,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年齡輕的虛心求教……”

30、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

【翻譯】孔子(在向弟子顏回、子路說起自己的志向時)說:“(我要使)老人活得安逸,朋友們信任我,年輕人懷念我。”

31、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翻譯】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貢關於仁的問題時)說:“所謂仁,是說自己站得住,也讓別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3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翻譯】孔子說:“(把所見所聞的)默默地記在心裡,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厭倦

……”

33、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論語·述而》)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的。培養目標在於道,根據在於德,處理人際關係依靠仁,還要遊憩於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

34、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翻譯】孔子說:“(教導弟子時)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急於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又說不出的時候,不要急於去啟發他。如果教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3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翻譯】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

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雲(不去要,不理採)。”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為我所取法的人。我選取他們的優點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而改正自己。”

3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翻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一個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肩負重任,路程遙遠。”

38、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翻譯】孔子沒有這四種毛病:不憑空猜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是。

3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子罕》)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40、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論語·子罕》)

【翻譯】孔子說:“嚴肅而又符合原則的話,能夠不接受嗎?改正錯誤才是可貴的。”

41、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翻譯】孔子說:“一個國家的**,可以喪失元帥,(但是)一個男子漢,卻不能強迫放棄自己的主張。”

4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翻譯】孔子說:“聰明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經常樂觀,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43、唯酒無量,不及亂。 (《論語·鄉黨》)

【翻譯】(許多事情都有個標準、尺度)只有喝酒沒有標準,沒有限度。(一個人酒量有大有小)但不要達到亂(醉)的程度。

44、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翻譯】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貢的問題時)說:“(做事情)過了頭和達不到都不好。”

4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問仁時)說:“自己所不願乾的事(或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加給別人。”

46、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在回答弟子司馬牛問什麼是君子時)說:“捫心自問,沒有什麼覺得慚愧的,又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

47、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與孔子另一弟子司馬牛談話時)說:“四海之內的人,都是兄弟啊!”

48、(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貢問食、兵、信三項哪項重要時,孔子)回答說:“自古以來誰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對於當政者失去信心,這個國家便站不起來了。”

49、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在回答弟子子張問政時)說:“在位的時候不要疲倦怠惰,執行政令時要保持忠心。”

5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小人,則與此相反。”

51、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翻譯】(魯國當權的季康子向孔子問政時)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

52、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聚會朋友,用朋友來幫助自己提高仁德。”

53、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問政時)說:“(一個當政者,應該)給下面的工作人員帶頭,不計較人家的小錯誤,提拔優秀人才。”

54、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在與弟子子路議論衛國政事時)說:“名義地位不當,說話就不順理;說話不順理成章,事情就辦不成……”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一個當政者自身行為正當,即使不釋出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為不正當,縱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信從你。”

56、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縣當地方官後,向老師請教為政之道時)孔子說:“不要貪圖快,不要貪小利。(有時候,你不踏實工作)只圖快捷,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辦不成大事。”

57、(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貢問怎樣才可以稱之為“士”時,孔子)回答說:“言語一定信實,行為一定堅決……”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君子用自己的正確意見來糾正別人的錯誤意見,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處,卻不肯隨聲附和。小人只是盲從附和,卻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見。”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君子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安詳舒泰。”

60、(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

【翻譯】(孔子的弟子子路問什麼是完美無缺的人時,孔子)回答:“……看見利益首先想想該不該得,遇到危險便肯付出生命,經過長久窮困的日子都不忘記平日的諾言,也就可以說是個完美無缺的人。”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篇六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

2、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出自:(《韓非子》)

3、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出自:(《老子》)

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出自:(《湯賦》)

5、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出自:(《宋·蘇詢》)

6、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出自:(《宋史》)

7、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出自:(《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出自:(《曷冠子·天則》)

9、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出自:(《新唐書》)

10、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出自:(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出自:(《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出自:(《楚辭》)

13、兼聽則明,倔信則暗。出自:(《漢·王符》)

1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出自:(《左傳》)

15、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出自:(《孫子》)

1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出自:(《孟子》)

17、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出自:(《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出自:(《戰國策》)

19、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後漢書》)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後漢書》)

2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出自:(《宋·釋道原》)

22、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出自:(《北齊書》)

2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出自:(《後漢書》)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

25、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出自:(曹操)

2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

27、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

29、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出自:(《國語》)

30、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出自:(曹操)

31、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自:(《運命論》)

32、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出自:(《文賦》)

33、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出自:(《詩經》)

34、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出自:(元·程端禮)

3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出自:(《三國志》)

36、不愧於天,不畏於人。出自:(《詩經》)

37、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誠子書》)

38、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出自:(《老子》)

39、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出自:(劉禹錫)

4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自:(《畫旨》)

41、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出自:(《論語》)

4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出自:(《元曲選》)

4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出自:(古語)

4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長歌行》)

4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出自:(古語)

4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出自:(曹操)

47、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出自:(曹操)

48、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出自:(《大戴禮記》)

49、年之計在於春.—日之計在於晨。出自:(《南陽蕭繹》)

5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出自:(《三國志》)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篇七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5、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6、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1、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1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4、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16、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論語微子)

1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1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2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