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

文思社 人氣:1.18W

第1篇:《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

《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

《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教材

這篇文章是法國十九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寫給同時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追悼詞,作為一篇演講詞,本文在字詞的理解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但要真正地讓學生理解這“穿越時空的聲音”,鑑賞文中表現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義豐富的語句,這是要以全面瞭解這兩位作家尤其是巴爾扎克的作品及各方面評價為前提的。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前要為學生準備一些有關巴爾扎克及其作品《人間喜劇》的閱讀材料,這樣就使教材能紮根於生活和現實的土壤,從而在學生心中開出燦爛美麗的精神之花。

說學生

學生在以前學習過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瞭解了有關悼詞(或葬詞)的寫法及其結構。它們的內容一般是敘生平、評功德、寄哀思。本文也是如此,只是各有側重而已。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在回憶悼詞的寫法的同時理清文章的結構,然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開對文中重要句子的內涵的討論,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說設計思想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字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而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在“先整體性閱讀,把握結構,理解情感;再嘗試以學生為閱讀主體,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開展合作學習,並解決問題”上,這其實是一種循序漸進式的探究性閱讀,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和審美情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這樣一篇演說詞洋溢著作者飽滿的真情,語言意蘊深厚,結構思路清晰,是一篇很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外國文學作品,因此,可藉此文教學引導學生培養整體性閱讀、探究性閱讀、比較性閱讀意識,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上可以有意識朝這些方面引導。例如,在比較閱讀一塊可以要求學生在學完本文的基礎上將它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在結構和思想內涵上進行比較,從而進一步瞭解兩位偉人對人類所做出的偉大貢獻和深遠影響。

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無疑應是“感受和理解本文中精彩語句的意蘊和內涵”,因此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去體會,可以通過聯絡上下文和巴爾扎克的生平去思考,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各抒己見從而達成共同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在課時的安排上可以是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了解有關巴爾扎克及其作品《人間喜劇》,認真閱讀課文兩到三遍,畫出文章富有深刻內涵的句子並做出一些初步的思考,解決文中幾個生字生詞等問題;第二課時主要在老師的帶領和同學們的小組合作下,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和感情線索,通過對富有意蘊的句子的感知,感受巴爾扎克及其作品的偉大的魅力和深遠的影響。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從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說到恩格斯和馬克思的戰鬥友誼,從他們的戰鬥友誼說到雨果和巴爾扎克的友誼以及他們在歐洲文壇上的地位,再到這篇葬詞。

二、再次創設情境,藉助配樂朗讀讓學生體會葬詞所營造的氣氛、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演講詞重要的插入語“各位先生”,並藉助插入語將文章的結構和脈絡理清楚。

明確:1—2小節,敘生平;3—10小節,評功德;11—13小節,寄哀思。不過,本文與一般悼詞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敘生平較為簡略;評功德主要抓住巴爾扎克的作品和人格來評述;寄哀思則主要是寫巴爾扎克的死對今後的影響,從而表明作者的生死觀。

三、抓重點,重分析,藉助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分析第一部分,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雨果對巴爾扎克這個偉人的'最中肯的評價是“不是統治者,而是思維人物”,真因為巴爾扎克是一個“思維人物”,所以他的作品和人格才有了不可抵禦的魅力和深遠的社會意義。

重點分析第二部分。

首先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二部分,體會情感,找到重點,畫出疑難或是自認為意蘊豐富的句子。只有有感情的讀,才能體會真情;只有有感情的讀,才能明白本部分作者是藉助評價巴爾扎克的作品來評價巴爾扎克的人生功績;只有有感情的讀,才能讓學生髮現疑問提出疑問解決疑問,以趨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要義。

第二步驟,讀過之後,要求學生找出文中作者對巴爾扎克其人其書最精煉評價的詞各一個。

明確:對其人的評價——革命作家,對其作品的評價——紀念碑。

這既是雨果對好友巴爾扎克及其作品的褒揚與評價,也是第二部分行文的主線。作品因人而偉大,人因為作品而更有魅力。

第三步驟,在第二步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提出疑問,解決在自讀過程中自己沒有完全理解的部分和有意蘊的文句的內涵。同樣可以按對其人和其作品的評價兩個方面來進行,而且要求學生不要忘記第一部分中作者對巴爾扎克是一個“思維人物”的評價,重點從思想內涵上去思考。

本部分教師一定要分析到的句子有:

A、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麼……

B、一部是觀察又是想象的書,這裡

有大量的真實、親切、家常、瑣碎、粗鄙,但是驟然之間就使現實的帷幕拉開了,立刻露出最陰沉和最悲壯的理想。

c、偉大人物給自己安裝座子,未來負起安放雕像的責任。

D、他的一生是短暫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以上四個句子前兩個側重於對作品的評價和理解,後兩個側重於對巴爾扎克其人的評價,指出了巴爾扎克其人其作品深刻的社會意義,巴爾扎克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革命家;其《人間喜劇》是小說更是歷史。人與作品相映生輝,在我們面前樹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四、分析第三部分,同樣抓住關鍵的句子來分析解讀。

重要的句子有:

A、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B、不,不是不可知!不,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是空虛,而是永生!

c、那些生時是天才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是靈!

通過以上句子的討論分析知道作者主要是闡述自己的生死觀,預言巴爾扎克逝世的深遠意義。

五、通過以上的合作探究學習,進一步整理清楚全文的思路和情感脈絡。

明確:基本思路:敘生平——評功德——寄哀思

感情脈絡:悲壯——激越——景仰

六、課外延伸。

將本文與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對比閱讀,試比較一下兩篇悼詞在結構和情感上的異同。

比較是為了更深入的理解課文,比較更是為了學生了解和感受偉人的偉大情懷,從而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操上得到薰陶,更好地成人和做人。

七、佈置作業。

第2篇:《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

這篇《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巴爾扎克葬詞

作者/[法]維克多·雨果

編者按: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一生創作甚豐,寫出91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對法國各層面的人物形象和社會風俗進行了細緻的刻畫。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爾扎克在巴黎與世長辭,人們陷入悲痛之中。在8月22日的葬禮上,雨果作為巴爾扎克的老朋友,宣讀了這篇葬詞。文章是一篇地道的演講詞,感情激越,飽含哲理,字裡行間流露出沉痛的哀悼之情,更是對巴爾扎克的文學、思想和人格都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一篇簡短的葬詞,讓我們領略兩位法國大文豪的風采,這恰是閱讀讀之美。

[法]維克多·雨果

各位先生:

現在被葬入墳墓的這個人,舉國哀悼他。對我們來說,一切虛構都消失了。從今以後,眾目仰望的將不是統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舉國為之震驚。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國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諸位先生,巴爾扎克這個名字將長留於我們這一時代,也將流轉於後世的光輝業績之中。巴爾扎克先生屬於19世紀拿破崙之後的、強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紀,一群顯赫的作家湧現在黎塞留之後一樣——就像文明發展中,出現了一種規律,促使武力統治者之後,出現精神統治者一樣。

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華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說得盡的。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書。我們在這裡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麼,這裡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風格,超過塔西陀,上溯到蘇埃通,越過博馬舍,直達拉伯雷;一部既是觀察又是想象的書,這裡有大量的真實、親切、家常、瑣碎、粗鄙。但是,有時通過突然撕破錶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現實,讓人馬上看到最陰沉和最悲壯的理想。

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這部龐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覺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強大行列。巴爾扎克筆直地奔向目標,抓住了現代社會進行肉搏。他從各方面揪過來一些東西,有虛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發掘內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靈魂、心、臟腑、頭腦和各個人的深淵。巴爾扎克由於他自由的天賦和強壯的本性,由於他具有我們時代的聰明才智,身經革命,更看出了什麼是人類的末日,也更瞭解什麼是無意。於是面帶微笑,泰然自若,進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遊刃有餘。他的這種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樣陷入憂鬱,也不像盧梭那樣憤世嫉俗。

這就是他在我們中間的工作。這就是他給我們留下來的作品,崇高而又紮實的作品,金剛岩層堆積起來的雄偉的紀念碑!從今以後,他的聲名在作品的頂尖熠熠發光。偉人們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來負起安放雕像的責任。

他的去世驚呆了巴黎。他回到法蘭西有幾個月了。他覺得自己不久於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國,就像一個人出門遠行之前,再來擁抱一下自己的母親一樣。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唉!這位驚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這位哲學家,這位思想家,這位詩人,這位天才,在同我們一起旅居在這世上的期間,經歷了充滿風暴和鬥爭的生活,這是一切偉大人物的共同命運。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衝突與仇恨。在他進入墳墓的這一天,他同時也步入了榮譽的宮殿。從今以後,他將和祖國的星星一起,熠熠閃耀於我們上空的雲層之上。

站在這裡的諸位先生,你們心裡不羨慕他嗎?

各位先生,面對著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樣的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裡,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祕,並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當一個崇高的英靈,莊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

不,那不是未知之鄉!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已經說過,現在我也永不厭煩地還要再說——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恆!我說的難道不是真話嗎,聽我說話的諸位先生?這樣的墳墓,就是不朽的明證!面對某些鼎鼎大名的、與世長辭的人物,人們更清晰地感到這個睿智的人的神聖使命,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淨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