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來歷簡介和習俗

文思社 人氣:5.96K

除夕的來歷簡介和習俗

除夕節的來歷和傳說

除夕又稱除夜,今又稱大年夜。漢高誘注《呂氏春秋·秋冬紀》雲:“前歲一日,擊鼓驅疫癘之鬼,謂之逐除,亦稱儺。”除夕之稱,大約由此而來。今亦稱除夕前一日為小除,除夕為大除,如韓鄂《歲華紀麗》所云,亦稱為大盡小盡。

按歲除驅鬼,今各地有行有不行。漢時於臘前一日舉行,如《後漢書·禮儀志》雲:“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迄,設桃梗鬱儡韋茭。”據注云:

《山海經》曰:東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門日東北鬼門,萬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曰鬱儡,主閱領眾鬼之惡,害人者執以葦索,而用食虎。於是黃帝法而象之。毆除畢,因立桃梗於門戶上,畫鬱儡持葦索以御凶鬼,畫虎於門,當食鬼也。《風俗通》曰:黃帝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儡兄弟二人,效能執鬼。桃梗,梗者更也,歲終更始,受介祉也。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擊鷙,性食鬼魅者也。

TAG標籤:習俗 除夕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