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心願教學反思

文思社 人氣:8.29K

哥哥的心願教學反思

《哥哥的心願》一課的教學中,我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朗讀能力,還注重了讀書方法、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情感體驗。小編精心收集了哥哥的心願教學反思,供大家欣賞學習!

哥哥的心願教學反思範文1

《哥哥的心願》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保羅在聖誕節前夜偶遇一個小男孩子,在產生了兩次誤會後,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靈,從而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個道理。全文情節一波三折,語言樸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理解課文,並引導學生深入到文字中,理解語言,探尋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最終對“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突現學生閱讀的自主化與個性化。

一、抓住關鍵,引發探究慾望

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關鍵是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所以,在課堂開始階段,我讓學生針對文末的一句對課文起到總結作用的關鍵句:“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指導學生好好讀讀,引導學生對這句話提最想知道的問題:一是保羅是怎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二是為什麼給予是快樂的或給予是快樂的應該怎麼理解?然後以這兩個問題為起點,引導學生再去讀書,弄清整個經過,然後再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麼給予是快樂的。

二、聯絡語境,探究詞句意蘊

由於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所以,應該引導學生關注到具體的語言,在對語言的品讀中注意裡面的一些關鍵詞句,在與具體語言的對話中,探究這些詞句的意蘊。如在課文第三到第五小節中,有兩個近義詞:“吃驚”和“驚訝”,我在課堂中就讓學生反覆地品讀,想想這裡的兩個詞語分別指的是什麼,意在讓學生聯絡具體的語言環境來探究意思相同的詞的不同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個部分的內容。

三、設身處地,探究人物內心

“把心放到課文中去”,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其實就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帶著自己敏銳的心,到文字中去走一個來回,獲得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本文中,雖然語言雖然平淡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如“我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弟弟,你等著……一樣美。”等語句,我想通過學生反覆品讀,與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內心的一些想法,從而讓學生由外在的語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內心世界。

四、熟讀深思,探究文字內涵

由於本文思想內涵較為深刻,學生一時半會兒也不能理解“給予是快樂的”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弄清事情經過,理解有關語句,體會人物內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為什麼說給予是快樂的?這樣通過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在頭腦中得以整合,再聯絡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深入思考,探究課文想要表達的主題,讓個性化的體驗在深入探究中不斷昇華。

五、實踐運用,探究文字外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想:除了讓學生在讀書中探究文字內涵以外,還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適當地讓學生學會運用,學會實踐,在運用和實踐中擴大文字的外延。本堂課的結尾,我讓學生寫寫自己的格言,以及讓學生課後用心靈去完成一次作業,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和生活實踐中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

哥哥的心願教學反思範文2

《哥哥的心願》課文講述了聖誕節時,圍繞保羅的哥哥送給他的那輛新車,保羅一次次地誤解了男孩的美好心願,體現出男孩對弟弟深深的愛,同時也讓保羅真正明白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課文選取了一個溫馨感人的愛的故事,語言樸實、簡潔。在教學中,我牢牢抓住兩次誤解這條主線展開教學,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表現哥哥的美好心靈。

本文教學中,我自認為最成功的地方還在於結課時的拓展練習,讓學生回憶在生活中,有沒有給予過別人幫助而感到快樂的事例,因為文字來源於生活,還要回歸生活,在學生明白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以後,再通過再現生活中的種種給予。啟發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多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

《哥哥的心願》一課的教學中,我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朗讀能力,還注重了讀書方法、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情感體驗。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雖然有些環節沒有預先設計的那樣流暢,但是總的來講,教學中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具有切實可行的意義。我感覺,我的課堂教學正在向“教師為了不教”的目標靠近,我相信,只要我有行動,只要我堅持,學生就一定會給我驚喜。

哥哥的心願教學反思範文3

一:斟詞酌句,讀中感悟本課雖然語言樸實、簡潔,但是對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卻是細膩、豐富的,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去多讀、多悟。用“男孩的那些語言、神態、動作引起了保羅的誤解?”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們自己去讀課文,尋找文中對男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的關鍵詞、句,圈點批註,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去理解、體會關鍵詞的作用。例如學生讀到“男孩繞著那輛閃閃發光的新車”時,有的就能抓住“繞著”這一動作,體會到男孩被新車吸引,靠近新車,欣賞新車。在學生有了自己的體會時,我立即讓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會寫進旁批中,鼓勵學生在讀書時做到讀、思、記的好習慣,學會自己加批註。有了體會後再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時就不需要老師再去過多的指導,因為有了學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朗讀就變的容易起來。有了“第一次誤解”的導讀、導悟的鋪墊,我在教學“第二次誤解”這個關鍵部分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而是了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做“旁批”,要求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其實通過上面的讀和悟,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試著用自己加旁批的方式,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珍視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入情入境,感同身受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

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兩次誤解的原由後,為了豐富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兄弟情深。我創設了對比情境,讓學生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深情的語言描述下,充當跛腳弟弟去想象體會他在這之前貧苦的生活狀況和苦悶生活態度,與當哥哥給他許下承諾後那種快樂、興奮的心情對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兄弟間的情誼,設身處地的感受哥哥那無私的愛。從而與跛腳弟弟產生共鳴,讓學生產生想說的慾望,不但把原來“要我說”變成了“我要說”,而且激活了學生原來處於休眠狀態的多種儲備,使其一下子進入了“不吐不快”的課堂境界。

三:走出文字,迴歸生活“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從已有的生活體驗中感受課文內容。在學生懂得“給予是快樂的”後,我以央視愛心公益廣告“激情”,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愛心,感受無私的給予別人關心、幫助也是快樂的。帶領學生走出文字,回到多彩的現實中,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聯絡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感悟在成長的過程中鍛鍊自己,教育自己的重要意義,最後該課也在激情的總結和動情的音樂聲中結束。當然,課堂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和值得探討的地方,例如在讓學生試著自己加旁批時,對學生的估計過高,在學習方法指導上也不夠細緻,導致部分學生無從下手。課後我深刻意識到,教師應明確地告訴學生批註的地方(文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妙點處)、加旁批的內容(可以是自己的體會感受,可以是一句或幾句話,也可以是一個詞,甚至幾個符號,此外,還可以借用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等等。這樣,有了方法上的指導,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起旁批來肯定會更加精彩,更能在課堂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還有語文課堂講究語言藝術,我在整堂課中,語調控制的不理想,不夠抑揚頓挫,導致自己的嗓子承受不住,也給學生造成了聽覺疲勞。這次活動中,在市教科所和武勝教研室的指點下,在許多優秀教師的幫助下,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和不少的提高,我覺得這是我此次活動的最大收穫。

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的提升、完善自己。

TAG標籤:教學 反思 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