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故事 優選15個

文思社 人氣:2.46W

【導語】

成功人士的故事 優選15個

成功人士的故事 優選15個 由本站會員“xiaoben2009”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成功人士的故事篇2:成功人士的故事篇3:成功人士的故事篇4:成功人士的故事篇5:成功人士的故事篇6:成功人士的故事篇7:成功人士的故事篇8:成功人士的故事篇9:成功人士的故事篇10:成功人士的故事篇11:成功人士的故事篇12:成功人士的故事篇13:成功人士的故事篇14:成功人士的故事篇15:成功人士的故事

【正文】

篇1:成功人士的故事

聯想CEO柳傳志的故事

年齡:65歲

創業時間:1984年創立聯想

第一桶金:漢卡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為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柳傳志:做"倒爺"被騙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活力不減當年。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向在私下裡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因為前面沒有路可走,所以選擇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援: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能夠使用所裡的技術成果,員工能夠使用自我原先在計算所裡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援很多,可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裡,公司裡最令人頭疼的是不明白去幹什麼。柳傳志之後回憶,"當時實在是不明白要幹什麼好了,所以能幹什麼就先幹著,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之後因為聽說倒買一臺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著去做。當時有說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細心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可是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之後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必須裝上漢卡,每臺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溼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之後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篇2:成功人士的故事

華人鉅子霍英東

他出身貧寒,早年喪父,只讀過幾年書,之後做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等。同樣是他,這個有些倔強,一身傲骨的毛頭小子,當他揮手離開人間的時候,已成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擁290億人民幣身家,能夠和李嘉誠比肩的華人鉅子。他就是被媒體譽為紅色資本家的霍英東。然而,老人留給世界的,不僅僅是讓人豔羨的萬貫家財,更是他頂天立地的做人風範。

我敢說,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

當霍英東成為富豪之後,曾有人問他是否擔心被綁架。霍英東坦然地回答說:“我從不擔心別人會綁架我,因為我這一輩子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個人!”

霍先生不只一次對人說,無論是從政還是做生意,無論你屬於哪個行業,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做人。霍英東早年在和一個合作者共同開發新專案時,對方公司突然出現危機,急需現金,霍先生主動並巧妙地將利潤重新劃分,不僅僅不露聲色地幫忙對方渡過了難關,還保護了對方的尊嚴。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裡,當年的合作者及他的後代都將霍先生看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霍英東是香港超級富商中唯一一個敢不帶保鏢獨行的人。數十年來,市民們常常能看見霍先生獨自一人散步、爬山,沿途還不時和熱情的市民們打著招呼。

“做人,關鍵是問心無愧!”霍先生不僅僅是這樣說的,並且用其一生為後人做出了榜樣。霍英東叱吒商界半個世紀,至今,尚未聽過關於他的商業行為或其他任何行為的負面傳聞。霍英東一生都將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看得比金錢更重要,在很多時候,他寧可犧牲自我的利益,也要維護他人的尊嚴和利益。他認為,僅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贏得人們更多的尊敬。而這樣一個處處得到人們尊敬,人人都願意為他盡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難!

霍英東坦蕩的胸懷,毫不做作的為人,真誠的處世方式,為他贏得了無數的朋友,也為自我輝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不惹事,也決不怕事

霍先生一生與人為善,但同時也堅守著自我的做人底線與原則。霍英東先生是商人,與普通商人所不一樣的是,霍先生是位有血氣的商人。廣州著名的洛溪大橋是霍英東無償捐款所建,而當地某政府部門卻肆意收取過橋費,此事使霍先生倍感憤怒。於是,霍先生委託別人在報上發表宣告,說明自我並沒有收到過一分所謂的“過橋錢”,以此“敲山震虎”,經過人大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最終的結果是當地政府部門認識了錯誤,還了霍先生一個公正。

一滴雨露能夠折射整個世界,一件小事便能檢驗人的品格。有些商人為了討好相關部門,一味捐款,哪怕捐款的錢用起來不大幹淨,捐款的商人也不會有絲毫計較。而從此事能夠看出霍先生的人品是多麼高貴,如同他的身價一樣。身價與人品等值,這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霍先生一生歷險無數,嚐遍人情冷暖卻從未放棄,靠的就是這股不服輸,不低頭的血性精神。霍先生,是頂天立地的血性男兒!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華男兒

霍英東先生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實幹家,更是一位可親可敬的愛國主義者。當年,西方國家對大陸進行封鎖,霍英東先生冒著巨大的危險向大陸供給緊缺物資。當之後有人談起這段歷史時,半開玩笑地問大陸給了他什麼好處,霍先生當即慷慨激昂地回答道:“大陸當然給我好處了,沒有大陸,就沒有身為炎黃子孫的我,我一生都為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由本站網友投稿]

當年來到廣州建設白天鵝酒店時,霍先生被同胞們貧窮的生活狀態深深震撼了。那一次大陸之行,讓一向堅強的霍英東落淚了。從那之後,他便以個人名義不停向祖國捐款。自1977年成立“霍英東基金會”以來,霍英東已經先後向內地捐款達40億港元。

酷愛體育運動的霍英東,每次在世界性的競技比賽中,看到祖國的五星紅旗在國外的奧林匹克賽場上飄揚的時候,都激動萬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讓霍先生每次大賽過後,都要拿出鉅款來嘉獎和表彰運動員的成績。而每一次獎勵,霍先生都儘量低調處理,絲毫沒有炒作的成分,完全出於一片愛國的赤子之心。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站在時代潮頭的霍先生有著無數傲人的資本:財富、地位、名譽、事業,然而霍先生對這一切卻有很獨到、很透徹的見解。他一生追逐財富,卻不為財富所累,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霍先生一向用一種淡然的心態看待過往雲煙。霍家子孫從很小就被告知要勤懇做人,整個家族都崇尚儉約樸素、勤奮向上的生活態度。

在談到自我的孫子與一些演藝圈兒的當紅女影星交往時,霍英東語重心長地說道:“她們出名,有自我的實力,也有媒體的元素。別人出名是別人的事情,我只會教育我的子孫遠離名利場,做個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霍英東一生謹慎做人,時時刻刻不忘教誨子孫低調處世,這一份淡泊名利的自在灑脫,能夠說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他用一生的足跡告訴我們: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寫的人!

篇3:成功人士的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成功人士的故事!

中國首富李嘉誠的故事

李嘉誠三歲時,家道中落,之後父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剛上了幾個月中學的李嘉誠就此失學。在兵荒馬亂的年月,李家孤兒寡母生活艱難。李嘉誠是家中長子,不能不幫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一位茶樓老闆看他們可憐,收留16歲的小嘉誠在茶館裡當燙茶的跑堂。茶樓天不亮就要開門,到午夜還不能休息,小嘉誠也抱怨過自我命不好,甚至期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槍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發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為太疲倦,他當班時一不細心把開水灑在地上,濺溼了客人的衣褲。李嘉誠很緊張,他等待著客人的巴掌、老闆的訓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位客人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反而為他開脫,一再為他說情,讓老闆不要開除他。

沒關係的,我看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後要記住,做什麼事都必須謹慎,不集中精力怎樣行呢?

李嘉誠把這些話記在了心間,之後,他把謹慎當成了自我的人生信條。久而久之,竟使他練出了一種眼光,一個人是什麼職業,性格特徵、生活習慣、為人處事,一見面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一切對他之後的事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隨後,李嘉誠辭掉跑堂的工作,從塑膠廠推銷員開始,一向幹到了業務經理。三年後,20歲的他做好了準備,要大幹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一條小溪旁,租了一間灰暗的小廠房,買了一臺老掉牙的壓塑機,辦起了長江塑膠廠。隨後,經過反覆考察,他認為塑膠花市場需求很大,於是很多生產,這為他帶來了可觀收入。30歲的李嘉誠,已成了千萬富翁。正在塑膠花暢銷全球時,李嘉誠卻敏銳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擁入這個行業,好日子很快會過去,如果再不調整,引起的後果不只是濺溼衣褲了。有人認為他太保守了,但他認為這是經商中必須具備的素質,那就是謹慎和預見性。

隨後他找到的是房地產。60年中期,內地的局勢令香港社會人心惶惶,富翁們紛紛逃離,爭著廉價拋售產業。李嘉誠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當時的地產價格來算,他簡直可說是全軍覆沒了。但他沉著應變,仔細分析局勢。認為內地肯定會恢復安定,香港將進一步繁榮發展。在別人很多拋售房地產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行之,將所有資金都來收購房地產。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他說:我看準了不會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

李嘉誠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產價格開始回升,他從中獲得了雙倍的利潤。到1976年,李嘉誠公司的淨產值到達5個多億,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實業。此後,李嘉誠節節高升,成為全球華人中的首富。

篇4:成功人士的故事

比爾·蓋茨的魅力

從退學建立微軟,到成為世界首富,蓋茨只用了20年的時間。此後,這個被美國人譽為“坐在世界巔峰的人”就再也沒有從這個位子上下來過,一坐就是12年。

網際網路仍然充滿魅力

其實,蓋茨作為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斷。在1998年股票市場的網際網路泡沫出現前,蓋茨的財富已經到達近1000億美元。2000年網路股熱潮開始消退,微軟股價下滑了近63%,蓋茨的身價也隨之縮水了近一半。儘管蓋茨依然堅持著全球首富的位子,可是與第二名的差距已經是越來越小,那時人們紛紛預測,隨著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蓋茨遲早要讓出“天下第一”的寶座。

然而事情發展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2003年以來,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帶動了網際網路業的回暖。且不說屢創奇蹟的Google等後起之秀,微軟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也很搶眼,蓋茨的財富重新水漲船高。在過去一年裡,蓋茨的財富增加了近8%。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沃倫·巴菲特曾評價比爾蓋茨說:“如果他賣的不是軟體而是漢堡,他也會成為世界漢堡大王。”言下之意,並不是微軟成就了蓋茨,而是其商業天賦成就了這個世上最富有的人。

對於理財,蓋茨自然也有自我的一套。對微軟公司前途的信心使蓋茨仍然把財富的絕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儘管他已經不擔任公司的CEO,可是作為微軟的首席架構師,他仍然主導著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可是精明的他也會在好的價位適當地套現一些股票。股市交易記錄顯示,上個月蓋茨就在公開市場出售了100萬股微軟股票,獲得收入近2700萬美元。

當然,像蓋茨這樣的聰明人是決不會把“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具有遠見的蓋茨早在網路股泡沫破裂之前就開始分散投資了。蓋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據瞭解,該公司管理的投資組合價值10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穩定的債券市場,主要是國庫券。

蓋茨看好代表新經濟的數字及生物技術產業,但在投資時並不排斥傳統經濟,尤其看重表現穩定的重工業部門。蓋茨曾經過自我的投資公司收購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7.8%股份,之後這些股票幾乎上漲了一倍;他對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投資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不到一年內股價就上升了大約13。此外,蓋茨也喜歡向抵禦市場風險本事很強的公用事業公司投資。而蓋茨對科學創新的興趣,也使他把醫藥和生物技術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向。

自稱善用每一分錢

以往有人計算過,像比爾·蓋茨那麼有錢能夠怎樣花,結論是:能夠買31.57架太空梭,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攝268部《泰坦尼克號》,買15.6萬部勞斯萊斯產的本特利大陸型豪華轎車。可是事實上,富可敵國的蓋茨夫婦生活很儉樸,唯一可稱得上奢華的僅有他們位於西雅圖郊區價值5300萬美元的豪宅。可是據到過蓋茨家的人介紹,豪宅內陳設相當簡單,並不是常人想象的富麗堂皇。蓋茨曾說過:“我要把我所賺到的每一筆錢都花得很有價值,不會浪費一分錢。”

在過去幾年裡,蓋茨把他的很多個人財富捐獻給了慈善事業。據統計,蓋茨至今已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業捐出近290億美元的財富,成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蓋茨夫婦兩人名字命名的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組織,其基金規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會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會的10倍。去年11月,他在倫敦慶祝自我50歲生日的時候,對在場的記者表示,名下的鉅額財富對他個人而言,不僅僅是巨大的權利,也是巨大的義務,他準備把這些財富全部捐獻給社會,而不會作為遺產留給自我的兒女。

世人對蓋茨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成功的企業家,有人說他壟斷行業、欺凌弱小;有人說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說他是一個虛偽的人———他的慈善之舉只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公關活動;有人說他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說他只會貪婪地在股市中套現,從微軟使用者的身上榨錢……可是就像美國人說的那樣:“不管你是愛他,還是恨他,你都無法漠視他———這就是比爾·蓋茨的魅力。”

篇5:成功人士的故事

阿里巴巴CEO馬雲的故事

不平凡的少年

12歲時,我對學習英語產生了興趣。每一天早上,不管颳風下雨,我都要騎車40分鐘,到杭州西湖旁的一個小旅館去學英語,這一學就是8年。那時,中國已經逐漸對外開放,許多外國遊人到杭州旅遊觀光。我經常為他們充當免費導遊,帶他們四處瀏覽的同時練習英語,這8年的學習深深改變了我。外國遊客帶給我的知識和從教師、書本學到的很不一樣,我開始比大多數人更具全球化的視野。

另一件使我發生根本改變的事發生在1979年。我遇到了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家庭,這家有兩個小孩,我們一齊玩了三天,之後變成了筆友。1985年,他們邀請我暑假到澳大利亞去,我於是7月份去了那裡,住了31天。在我出國之前,我以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國家。當我到了澳大利亞,我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並不正確。

屢遭挫折

我大學聯考考了三次,才被當時杭州最差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錄取。在大學裡,我有幸當上了學生會主席,之後還成為杭州大學生聯合會主席。但那時,我的未來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學英語教師。畢業時,我成為500多名畢業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師。我的工資是每月人民幣100至120元,相當於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書生涯中,我一向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它什麼地方。我就是想做點兒什麼。1992年,商業環境開始改善,我應聘了許多工作,但沒有人要我。我以往應聘過肯德基總經理祕書職位,但被拒絕了。

之後在1995年,我作為一個貿易代表團的翻譯前往西雅圖。一個朋友在那兒首次向我展示了網際網路。我們在雅虎上搜索啤酒這個單詞,但卻沒有搜尋到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我們決定創立一個網站,並註冊了中國黃頁這個名稱。

我借了2000美元,創立了這個公司,當時我對個人電腦和電子郵件一竅不通,我甚至沒接觸過鍵盤。這也是我為什麼說自我是盲人騎瞎馬。我們與中國電信競爭了大約一年,中國電信的總經理表示願意出資18.5萬美元,和我們組建合資公司。我還從來沒見過那麼多錢。遺憾的是,中國電信在公司董事會中佔據了五個席位,而我的公司僅有兩個席位,我們提議的每件事件他們都拒絕,這就象螞蟻和大象搏弈一樣,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我決定辭職單幹。那時,我得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個offer,負責運營一個旨在推動電子商務的。

創業夢想

我的夢想是建立自我的電子商務公司。1999年,我召集了18個人,在我的公寓裡開會。我對他們講述了我的構想,兩個小時後,每個人都開始掏腰包,我們一共湊了6萬美元,這就是創立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我想建立一家全球性的企業,所以選擇了一個全球性的名字。阿里巴巴很容易拼寫,並且《一千零一夜》裡芝麻開門的故事家喻戶曉,很容易被人記住。

當時,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個三無企業,無資金、無技術、無計劃,但我們最終存活了下來。我們每一分錢都用得十分仔細,公司的辦公地點就選在了我的公寓裡。我們1999年從高盛獲得了資金注入,2000年又從軟銀獲得了投資,公司的規模開始擴張。

我們能取得的地位因為我相信一件事:全球視野,本土能贏。我們自我設計業務模式,我們主要關注如何幫忙中小企業賺錢。我們從不從美國拷貝經營模式,象許多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家那樣。我們關注產品質量,我們必須要實現點選,得到。如果不能得到,那就是垃圾。

我說阿里巴巴曾犯下一千零一個錯誤。我們擴張得太快,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我們不得不裁員。到2002年,我們擁有的現金只夠維持18個月。阿里巴巴網站的許多使用者都在免費使用服務,我們不明白如何獲利。於是我們開發了一款產品,為中國的出口商和美國的買家牽線,這個業務模式拯救了我們。到2002年底,我們實現了1美元淨利潤,最終跨過了盈虧平衡點。自那以後,公司的經營業績每年都在提高,此刻阿里巴巴的盈利本事已經相當強。

篇6:成功人士的故事

魚丸成噸賣

25年前,新加坡有一個賣魚丸的小夥子。因為魚丸味道好,很受歡迎,沒幾年,他就有了一筆可觀的存款。

多年以前,魚丸只是為防止魚肉腐爛而加工成的一種小食品。有幾個人看他做的魚丸好賣,就與他合夥,部分人在家裡做,部分人到街上賣。這樣一來,生意做大了。

沒過多久,這個小夥子說,要向銀行貸款15萬元去日本買裝置。原先,他看到了一則訊息,說日本生產出一種高產量的肉類絞磨機。

“你瘋了嗎魚丸手工就能做,根本沒必要去買那麼貴的裝置。”他的合夥人十分不滿。“我們要把眼光往遠處看,僅有做大才能賺得多。”小夥子說。

一顆魚丸賣兩毛錢,只賺七分錢。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件沒必要做的事,簡直是往火坑裡跳。“既然這樣,我們可不陪著你做傻事。”合夥人見他不聽勸說,和他分道揚鑣了。

幾個月後,小夥子從日本買回那套裝置。沒多久,人們發現他再也沒到街上賣過魚丸,可是,他的魚丸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都看得見。

其他小販們沒想到,自從那個小夥子的魚丸上市後,他們的魚丸就賣不動了,因為無論從外形上,還是口感上,小夥子的魚丸都高出一籌。漸漸地,他們也紛紛開始販賣小夥子的產品。幾年下來,小夥子的魚丸日產量提高到10噸,還是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二十多年過去,他的魚丸年產量到達8000噸,營業額已經到達三千多萬元。

當初那位小夥子,就是今日新加坡最大的魚丸製造商、“魚丸大王”林文才。新加坡《聯合早報》對他進行專訪時,他說:“其實,我只是在心裡把魚丸換了一個量詞,魚丸是‘一顆顆’的,但在我的心裡,它是用‘噸’來計算和銷售的。”把“顆”改成“噸”,是一個量詞上的升級,更是一個創業目標和人生志向的升級。

篇7:成功人士的故事

魯冠球

年齡:64歲

創業時間:1969年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

第一桶金:萬向節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我,最難戰勝的也是自我,控制人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練自我的意志。當企業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著車子轉,中午圍著盤子轉,晚上圍著裙子轉,企業家就不成為企業家,是敗家。

魯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鐵匠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2007年,在理解一家美國媒體的採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我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裡,那麼你以後就能夠在那裡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向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向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麵不方便,而自我對裝置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裝置,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麵加工廠。之後因為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棄。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到達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即今日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我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湧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篇8:成功人士的故事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樣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教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教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教師家裡時,教師感動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篇9:成功人士的故事

王永慶賣米

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在臺灣嘉義開了一家米店,從此踏上了艱難的創業之旅。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十分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怎樣開啟銷路呢?王永慶想起父親常說的一句古訓:“不惜錢者有人愛,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沒錢,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時間和力氣。

剛開始,王永慶曾揹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開啟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開啟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我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專案等於是一項創舉。

一天晚上,天下著傾盆大雨,王永慶忙完店裡的活計,已是深夜。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剛睡著,就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開門一看,原先是嘉義火車站對面一家客棧的廚師。廚師說客棧來了幾位客人,還沒吃飯,剛巧廚房沒米了,請王永慶幫忙送一斗米過去。當時,賣米的利潤極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賺一分錢。從心境上來說,王永慶不願冒著這麼大的雨賺這一分錢,但為了維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話沒說,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條麻袋當雨具,將米送到客棧。回來時,全身都溼透了。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裡。如果米缸裡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淨,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都要打聽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這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米送過去。

可是,由於嘉義大多數家庭都靠做工謀生,收入微薄,少有閒錢,主動送米上門,如果立刻收錢,碰上顧客手頭緊,會弄得雙方都很尷尬。所以,每次送米,王永慶並不急於收錢。他把全體顧客按發薪日期分門別類,登記在冊,等顧客領了薪水,再去一撥兒一撥兒地收米款,每次都十分順利,從無拖欠現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明白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我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先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裡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之後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篇10:成功人士的故事

林肯的故事

堅持到底的最佳例項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明白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應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能夠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18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所以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我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我,“這可是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說。

篇11:成功人士的故事

廖容典是美國一家國際投資顧問公司總裁,他曾有一個十分著名的百分比定律。

這個定律說:假如你會見了10位顧客,只在最終一位顧客處獲得了200元的訂單,那麼,你應當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敗與拒絕呢

廖總進一步解釋說:“請記住,你之所以賺200元,是因為你會見了10位顧客的緣故,而不是第10位顧客。每位顧客都讓你賺了20010=20元。所以,每次拒絕的收入是20元。所以,當你被拒絕時,你應當面帶微笑,給顧客敬禮,因為他讓你賺了20元。”

日本日產汽車推銷之王奧城良治也有類似的說法。

他從一本汽車雜誌上看到,據統計,日本汽車推銷員拜訪顧客的成功率是130,換言之,拜訪的30名顧客中,就會有一個人買車。此項資訊令他興奮不已。

他明白,只要鍥而不捨地連續拜訪29位後,第30位就是買家了。最重要的是,他認為不但要感激第30位買主,並且對先前的29位更應當感激,因為,假如沒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樣會有第30次的成功呢!

的確,一塊岩石,在鐵錘99次猛烈地敲打下,依然紋絲不動,第100次的撞擊,最終使它轟然裂開……你會認為僅僅是靠這最終一擊嗎當然不是!

你肚子很餓,買了5塊麵包,當你吃完第5塊的時候,你發覺飽了。你會不會這樣想呢:早知如此,前面的4塊麵包就不用買了。當然也不能!

應對人生中的所有挫折與拒絕,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應對,並時常加以感激,僅有如此,我們每一步的付出才會有所收穫。因為,最終的成功總是由前面無數次的失敗累積而成。這便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告訴我們的道理。

篇12:成功人士的故事

約翰·庫緹斯出生在澳大利亞一個平民家庭。他出生時僅有礦泉水瓶那麼大,脊椎以下沒有發育,雙腿像青蛙那樣細小,並且沒有肛門。經過手術,他也只能痛苦的排便,醫生斷言他活可是當天。可是,他掙扎著活了下來。醫生再次斷言他活可是一個星期,可是一個星期後他仍然活著。一個月後,一年後,他依然活著,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醫生的預言。如今,儘管孱弱無比,時刻面臨死亡,但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勵志大師之一。

應對殘酷的人生,應對真實的生活,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承受常人難以理解的磨難。

在18歲時,他決定將自我不能發揮作用的雙腿截掉,這樣他就成為了真正的半個人。之後,他學會了用雙手走路。他笑著說,自我看得最多的風景就是各種各樣的腿、鞋子和女孩的裙子。

儘管有人對他說,沒有人會責怪他什麼也不做,可是,他下決心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他認為懶惰並不是他的強項,他要發揮自我的優勢生存。他幾乎趴在滑板上開始找工作。他大概敲開了數千家店門,儘管有的人開啟門以後都沒有發現趴在滑板上的他,但他最終還是找到了工作。他最終能夠自食其力。

儘管失去了雙腿,他仍然決心成為一個運動健將。他開始出此刻室內板球俱樂部裡,併成為舉重場上的運動員。他的命運開始轉變。1994年,他成為澳大利亞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對於所有的嘲笑和侮辱,約翰·庫緹斯用驕人成績作了回擊。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場公眾演講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開始到講臺上去講述自我的人生經驗,講述自我的拼搏和掙扎,給他人以啟迪。一次,他問自我的聽眾,“有多少人不喜歡自我的鞋子?”聽眾中舉起了一堆手臂。他的眼神變得銳利,語氣變得嚴肅,他舉起自我的紅色橡膠手套,說:“這就是我的鞋子,有誰願意和我換?就算我擁有全世界的財富,我也捨得和你換。此刻,你們誰還抱怨自我的鞋子呢?”

30歲時,約翰·庫緹斯再度遭受了殘酷的打擊。他罹患癌症,又一次面臨死亡的考驗。可是,他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堅持和病魔進行頑強的抗爭。2000年,他再一次戰勝了死神,進入癌症痊癒者的行列。如今,他已經擁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擁有了太太和兒子。

加油,祝您成功!

篇13:成功人士的故事

永遠失去父親的那一年,哈倫德還不足5歲,連自我的名字尚拼寫不完整,當家裡的人哭作一團時,他覺得很好玩,因為一時間沒有人能顧及他,他能夠自由自在地滿鎮子去瘋。

14歲輟學後回到了印第安那州的農場,上學時他不開心,幹農活仍讓他不開心,在電車上售票還是讓他不開心,瘦削的小臉上罩滿與年齡不相符的沉重與愁苦。

17歲,他開了一個鐵藝鋪,生意還未完全做開就不得不宣告倒閉。

18歲,他找到生命中第一個愛的碼頭,並棲身在此。但不久後的一天,他再回家時,發現房子裡的東西已被搬遷一空,人也不見了蹤影,感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流失,碼頭從此成荒。

他嘗試過賣保險,失敗了。

他力爭到一份輪胎推銷業務,也失敗了。

他學著經營一條渡船,失敗了。

他試著開一家汽車加油站,也失敗了。

他幾乎在清一色的嘗試與失敗中晃到了人生的中年,這個中年的生命蒼白無力到甚至無法從前妻那兒見自我的女兒一面。為了這日思夜想的一面相見,這個落寞的中年男人想到了綁架,綁架自我的女兒,然而,就連這荒唐之舉,在他不惜彎下男兒之驅在路邊草叢中潛伏守候了十多個小時之後也宣告失敗了。

這個幾乎被失敗判了死刑的人,又晃過了幾十年無人知也無人慾知的歲月之後,退休之年,一天,他收到了105美元的社會福利金,他用這點福利金最終開了一家想以此維生的快餐店——肯德基家鄉雞——

隨後的快餐史便是一部肯德基史。

篇14:成功人士的故事

格雷戈裡安

“你能夠失去你的財富,可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原美國布朗大學校長,現任卡內基基金會主席瓦爾坦-格雷戈裡安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便因病去世了。是他的祖母在伊朗的山區將他帶大的。

格雷戈裡安的祖母也是一個很不幸的女人。由於戰爭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雖然命運對她十分不公,但她卻並未所以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為了讓格雷戈裡安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走出來,健康歡樂地成長,祖母經常教導他說:“孩子,有兩件事必須要記牢。第一是命運,那是你無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能夠失去你的美麗,也能夠失去你的健康和財富,可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為它是掌握在你自我手中的。”祖母的這句話在格雷戈裡安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篇15:成功人士的故事

劉永好

年齡:58歲

創業時間:1982年四兄弟開始從事養殖業

第一桶金:鵪鶉養殖

創業20多年的磨練對於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了創造這些財富的本事!假如我的所有財富都消失了,還能夠從頭再來。——劉永好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我就能夠衣食無憂慮了。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我就能夠衣食無憂慮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結束後,劉永好又進入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成為教師。此時,他的大哥劉永言已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分配到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二哥劉永行從成都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到了縣教育局工作;三哥陳育新(劉永美,因過繼到陳家而改名)從四川農業學院畢業後在縣農業局當農技員。

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四兄弟開始不安分起來。1980年春節,劉永行為了讓哭鬧著要吃肉的四歲兒子能夠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從大年七年級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裡他竟然賺了300元,相當於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辦一家電子工廠,並很快生產出音響樣品。劉永好拿著音響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生產隊出錢。沒有想到的是,此事上報到公社之後,公社書記一句“團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經過激烈的討論,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做出決定:辭去公職幹個體。他們就想,搞自我以往做過的音響投資大,並且還有很多條條框框;而搞養殖業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我也熟悉。創業目標定下了,資金還沒著落,四兄弟想到向銀行貸款1,000元,但結果是當頭一盆冷水。

他們只好典當了手表、自行車等值錢的家當,籌集了1,000塊錢,開始養雞、養鵪鶉。“當時真的是一分一分掙錢,看著鵪鶉下了一個蛋,就意味著賺了一分錢。”劉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當時騎車載著鵪鶉蛋被一隻狗追趕,之後摔倒在地,200只鵪鶉蛋全摔碎了,他當時掉下了眼淚,不是因為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於意識到鵪鶉的生意不可能再擴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積累的近1,000萬元資金轉向豬飼料市場,期望集團誕生了,成為本土飼料企業龍頭。1997年,四兄弟宣佈和平分家,劉永言創立大陸期望集團,劉永行成立東方期望集團,劉永美建立華西期望集團,劉永好成立新期望集團。

【小編簡評】

成功人士的故事 優選15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尋更多其他成功人士的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心靈的發聲。

TAG標籤:優選 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