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選擇寫作素材

文思社 人氣:1.67W

如何在生活中選擇寫作素材

如何在生活中選擇寫作素材

青雲國小張亞秋

內容摘要: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說:“作文就是指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國小生作文最大的缺憾是空洞,言之無物。究其原因,就是觀察不細緻,只會用簡單的語言去描述已感知的事物,而對事物的提煉、創造、昇華卻往往不考慮,寫出來的都是一些不著調的東西。如何選材,那麼,國小生寫作文應該從哪裡選材呢?

關鍵詞:作文素材生活

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可在教學實踐,我們的國小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會感到沒有內容可寫,面對作文題目望而興嘆,寫什麼呢?感覺沒什麼可寫,感覺無從寫起,不知道如何選材,那麼,國小生寫作文應該從哪裡選材呢?經過長期的作文教學實踐,我總結了學生選材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視角

我們要關注兒童的生活視角,學生在把心裡話說出來的時候得到肯定,學生才敢於說真話。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生活視角,把兒童當作有獨立價值的人來肯定,而不是依附於成年人的定義、概念而存在。我們不能用一種標準去統一孩子無比豐富的感受與想象,用優良等級去懲罰孩子的幼稚與純真。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生活視角,還給孩子看的權利,讓孩子對自己的判斷產生自信心,這樣孩子的習作才會有個性,有創造性,才能體現真實的生活。

二、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正如葉聖陶先生說:"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流出真實的水來??這源頭很密切,很廣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們充實的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讓真實的生活喚起學生真實的感觸和無限的遐想。

1、指導學生觀察生活

現在的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好奇心也是強的,但由於其生理、心理特點,他們還不善於認真觀察、留心體驗。因此,教師平時要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並隨時做好記錄。如為了感受石榴,我允許學生上課觀察石榴,吃石榴,讓他們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種感官:用眼看,用口嘗,用鼻嗅,用手觸,自由自在地去感受,無拘無束地傾吐。

2.組織學生開展活動。

鄉村生活事件是指在兒童的鄉村學習歷史和生活歷史中發生過的大事。“真實的生活”就是兒童最好的課程,新世紀的課程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而非抽象的學科和教科書。那麼,真實的鄉村生活也理當是最好的習作課程。因此,鄉村習作課程必須關注和構建兒童的生活事件體系,使他們的習作能夠和實際生活相互融通。學生的實踐活動也是學生體驗生活、獲得習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活動後要組織學生討論,回憶活動過程,談談自己的感受。在學生踴躍發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把活動的內容寫下來,學生就覺得一吐為快,寫出來的文章生動,不但內容充實,語言通順,而且用詞恰當,感情真摯。通過作文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作文素材,來源於生活和實踐。只要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就一定能寫出真實、生動、感人的作文。

例如教學習作釣魚,引導學生自己回憶釣魚的過程,是怎樣準備的、釣的過程中有什麼趣事、樂事、難事,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交流中,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個不停??

二、寫自己的親身經歷

習作是國小生真情實感的反映。生活中學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一次沒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學習中表現好被老師表揚?自己做了一件錯事,事後感到後悔;自己不經意間幫助了別人而感到心裡特別自在,那種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感動一定會回味悠長。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飯,第一次登臺演講,第一次獨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親戚等等,都可以寫進作文裡。因為作文的選材來自於自己的生活,既真實,又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何樂而不為呢?

1、寫自己參加過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無論學校生活還是家庭和社會生活都充滿了無數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春遊,秋遊活動。學校裡的各種體育活動,課間活動。比如,砸沙包,丟手絹,一二三木頭人,踢毽子,跳繩等等活動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裡的過生日,家庭聯歡會,家庭卡拉ok比賽,家庭故事會,家庭趣味活動等等都可以變成我們寫作的好材料,寫進文章裡會讓人覺得妙趣橫生。

2、寫自己的熟悉的動植物。

國小生都喜歡去動物園看各種各樣的動物。動物的外形,毛色,神態,動作以及生活習性就會慢慢地為小朋友們所熟悉。還有的經常去動物園看動物,對動物既有了瞭解和認識,還有的產生了感情。因而,我們寫這些動物應該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自己家或者鄰居家養的動物,因為經常接觸,有的甚至經常和動物在一起玩,因而,對這類動物比較熟悉,也願意寫進作文中去。植物也是這樣,比如,家裡養的花草,院子裡種的樹木,小區的樹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園裡的樹木,都可以寫進習作中來。如,國小語文課本中老舍的《貓》一文,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值得借鑑。

3、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一直在國小裡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在看了一幅畫之後,試著讓學生把這幅畫寫成一篇文章。學生因為喜歡圖畫,也就會慢慢喜歡上看圖作文。還可以讓學生把一幅漫畫寫成一篇文章。國小語文教材裡的《假文盲》那幅漫畫就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寫成一篇文章。

4、可以續寫一些經典課文。

比如學完《窮人》之後,我讓學生寫《桑拿拉開了帳子之後》;學完了《凡卡》之後,我讓學生寫《凡卡今後的生活》;效果都很好。

5、寫讀、觀後感

讀書一直是我們國小生的最經常的活動,但讀完之後的感受,所受到的啟發,教育如果能寫下來,那麼讀書的品位和質量就會大大提高。所以,我提倡學生寫讀後感,當然,你的讀後感可多可少。看完一部電影,電視劇後感想一定很多,把觀後感寫下來也是很好的習作。

三、閱讀是尋找寫作素材的又一途徑。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足以證明多讀書的益處。《新大綱》提出的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運用。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連詞造句、連段成篇的方法。把閱讀中學到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葉聖陶先生曾多次強調“閱讀是作文的基礎”,由此看來,閱讀在作文中佔主要地位,同時作文又能促進閱讀,可見,閱讀與作文是分不開的,雖然閱讀與作文是相互聯絡的,但是,也不能忽視其中的訓練。所謂的作文就是要多功能地進行訓練。因此,訓練、閱讀、寫作三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為讓學生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我鼓勵和引導學生多看課外書。班級設定了圖書角,每天中午他們回來我都要求他們借閱圖書角的圖書。還讓他

們拿一個本子把好詞好句摘錄下來,然後在作文上合理運用。而平時我看到一些有意義的文章或新聞都會跟他們說,增長他們的知識面,也為他們提供可用的寫作素材。我認為課外閱讀應以課內閱讀為前提,學生只有把課內閱讀中學到的方法貫穿於課外閱讀,以課外閱讀來鞏固課內閱讀,兩者有機結合緊密聯絡,才能更好地進行寫作。所以我在教學課文的時候,給學生分析閱讀課文的時候很注重作者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怎樣把事物寫具體、生動。如教學《翠鳥》一課時,在學描寫翠鳥外形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告訴我這段寫什麼,然後告訴我作者怎樣具體描寫翠鳥的外形,最後讓他們說說自己熟悉的動物外形。回家的作業就是寫一段話描寫一種動物的外形。學生掌握了描寫動物的方法,在以後的閱讀中再碰到這樣的文章讀起來就不感到陌生了。

四、鼓勵個性化的生活寫實

學生體驗了生活,積累了習作素材後,我們語文教師還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寫出來。那麼每個豐富多彩的個性對生活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所迸射出來的火花,也應該是千姿百態的。

學生有了鮮活而又豐富的個性化的生活體驗,並不是一定能寫出個性化的習作,只是提供一種基礎和可能。這時教師就要恰到好處地發揮主導作用,點爆的學生表達慾望,或一句鼓動人心的話語,或一個開放性的話題??而不是傳統式的喋喋不休的程式性的指導,紙上談兵式地傳授作文知識,展示意在啟發學生思路而實質是鎖定學生思維的下水文,如此等等。我們要騰出更多的時空讓學生自由表達,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為教師的指導而左右,題目可以自擬,體裁可以自定,內容可以自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形式多樣,取材生活化,語言兒童化、個性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手段和途徑,讓作文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需要,成為形成和發展語言個性的自由體操。

主要做法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1、命題開放,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的範圍內,根據捕捉自己的體驗和靈感自由命題;2、表達方式自由,童話作文並非是低年級學生的專利,書信之類的實用作文也並非是高年級所能,只求文通字順、真情實感。3、自由交流,教師並非是學生習作的第一讀者。我們鼓勵學生將作文貼在教室的牆壁上(每人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園地),供同學欣賞評點。4、自主評議,評改作文並非是老師的特權,引導學生會用欣賞的目光去讀同學的習作,誠懇地與同伴修改自己或別人的習作。5、合作編寫作文報或作文集,人人蔘與,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自編自賞,共建精神家園。

生活永遠是我們取之不盡,寫之不絕的習作源泉。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們用慧眼去洞察、思考,就會有寫不完、記不完的寫作材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了豐富的寫作材料,自然而然地解決了“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了,要寫作文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TAG標籤:寫作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