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中《飄》讀後感新版多篇

文思社 人氣:2.39W

關於國中《飄》讀後感新版多篇

關於國中《飄》讀後感最新1

讀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一輩子。讀了《飄》這本書,的確令我醍醐灌頂、受益菲淺。全書不論是華美流暢的語言描寫,還是個性鮮活的人物塑造,都達到的登峰造極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女主人公的愛情觀,使我感受頗深。

思佳麗,這一在美國動盪年代所誕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優秀個性散發出無窮的光芒。她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她處事雷厲風行,精明能幹。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她對愛情的執著。她所擁有天使般的臉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飾中國古代美女的話那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對這些毫不在乎,她對愛情瘋狂的執著。但是出於無奈,她分別嫁給了兩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當再一次見到她鍾愛的艾希禮時,依然像少女般瘋狂地愛著他,不顧一切的向他傾訴鍾情。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女子對愛情忠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以《孔雀東南飛》為例,一對男女要表現對愛的忠貞就要結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是與婚姻緊密相連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當他們的愛情遭受別人的破壞時,為了表現對愛的執著,他們只有“自掛東南枝”了。然而思佳麗卻不一樣,在她的愛情觀中,愛情與婚姻是可以分離的,或者說是一種精神上和ròutǐ上的分離。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拋開一切大膽的去愛艾希禮,爭取自己的幸福,她並未將愛情套上禮義,道德的枷鎖,她的愛情永遠是自由奔放的。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吧。愛的本質是不因表達方式的變更而變化的。

關於國中《飄》讀後感最新2

這本書的開頭讓人以為這是一個庸俗不堪的愛情小說,看到中間才發現這是一個美麗驕縱但是勇敢果斷的女孩在紛亂的戰爭年代的成長曆史,看到最後發現它還是那本庸俗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是包裝了精美的外殼,女人寫的東西終究還是太不理性。斯佳麗奧哈拉,全縣出名的大美人,塔拉莊園的小姐。性格膚淺虛榮骨子裡倔強剛強,從小是個被寵壞了的女孩,想要的東西只有阿希禮是她沒得到的,自此她惦念了小半輩子,她從沒去了解他,只在自己的想象裡愛著他,她不知道他是懦弱空泛的。她為此忽視了玫蘭妮,甚至恨她入骨。直至玫蘭妮死前,她才知道蘭妮才是她的依靠,是她能夠並肩戰鬥為她挺身而出的人。

到最後她才明白蘭妮是她的愛人,而她從小魂牽夢縈的阿希禮不過是又一個需要她保護的無能的孩子。巴特勒這個人就很奇妙了,他是個無賴,和斯佳麗一樣自私殘忍無恥而又無所顧忌。但他心裡渴望善良渴望美好,他說他深愛著斯佳麗,最後還是能轉身離開,就像當初亞特蘭大淪陷,他在炮火紛飛的路上拋棄了斯佳麗和一眾老小,只為了能去投身一場已經輸了的戰爭。

他終究還是個自私的人阿,別人說他愛的隱忍,說他玩世不恭的表情下全是深愛。但他只不過是一個沒有安全感從小被家人拋棄了的渴望追求些什麼的自私的人。我私心裡是很希望他和斯佳麗在一起的,但不是以結婚這種形式。他們惺惺相惜志同道合,同為卑鄙小人,理應過得更特別一些。這本書有出彩的地方,可惜結尾太差,斯佳麗是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她不是無所不能的,她不應該還能扛得住這一切。這不是勇敢,這是沒有腦子沒有心。

關於國中《飄》讀後感最新3

哪怕一種最堅貞不渝的愛也會消磨掉。我的愛已經消磨殆盡了。——瑞德

千百年來,愛是什麼?即使是哲人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愛是有定義的,就像數學公式那樣,那麼,世間的痴男怨女就可以對號入座,而不會再有像《飄》那樣的悲劇了。

我佩服思嘉,她敢愛敢恨,更敢於追求她所追求的東西。在她所生存的那個上流社會,大多數人這樣做,所以你也必須這樣做,稍有一點不同,就會被人看成是反叛甚至是罪惡的。在那個只能是男人經商的時代,思嘉做為一名應該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她用她精明的頭腦,在商業場上做出的一凡成績,可以說比任何一個男人都要出色。她也不理會別人怎麼說,如何議論她,她有她的執著!在美國的那場南北戰爭中,她不愧為亂世佳人!

但是,在感情的世界裡,她卻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艾希禮愛著媚蘭,可他卻要等到她死之後才真正明白過來。而思嘉,就在他曖昧不明的態度下苦苦等著他。如果他能早點明白,在思嘉第一次說愛他那時,斷然拒絕她,那她就能解脫開來。像她自己所說那樣,即使痛苦,也能挺過來的。但是一切都晚了!而思嘉,如果能知道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愛上瑞德,那事情就有迴旋的餘地,就不會走到一個前後都堵住的死衚衕。

他們兩人(思嘉、艾希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明明愛著一個眼前人卻不知道,不懂得去珍惜。特別是思嘉,瑞德一次又一次給她機會,而她就像瑞德所說的,像一個頑固的小孩,固執得可愛。他愛思嘉,但他更瞭解思嘉,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思嘉卻總是利用別人對她的愛來轉化成鞭子,一下下鞭打愛她的人,也從來不曾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重複去嘗試,他累了。最終,把他對她的愛消磨殆盡。她悔悟得太晚了。他的心,已死。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就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破碎的東西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樣了。

是誰將思嘉從守寡的抑鬱中拽拖出來?是誰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著思嘉的嬌縱和無理取鬧?是誰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從容淡定地擺平一切。瑞德那麼耐心地等待著思嘉長大,而思嘉卻那麼無知愚蠢地等待著希禮長大。金錢不曾讓瑞德失望,而思嘉卻讓瑞德絕望了。

我不知道,一個在最後才明白自己是深愛著那個一直深愛著她的人,而那個人卻決定永遠離開她時,那會是怎樣一種心情?無助、迷茫、痛苦、後悔亦或是心碎?無論如何,那種感覺肯定是不好受的!

關於國中《飄》讀後感最新4

這個寒假我開始閱讀一些和成長有關的書,比如《小婦人》、《約翰·克里斯朵夫》和《飄》。就人物形象而言,《飄》中的斯嘉麗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這一人物形象是我以往所讀過的書籍中所沒見過的。

這本小說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寫的。斯嘉麗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女性的成長史。她從一個天真的富家小姐,歷經了戰爭和生活變故等磨礪,最後蛻變為一個精明自立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她煉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從來不畏流言蜚語,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

她並不完美,而且恰恰相反,她身上積聚了很多的缺點,是我以往看的那些書中所經常批判的缺點:自私、精明、強勢。但是她仍然讓我喜歡,因為,她總是能在絕境中點燃“希望”的火焰,從不花時間去後悔和哀傷,永遠向前看,所以,小說的結尾有一句名言——“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就是斯嘉麗這種性格的真實表現。

我喜歡這個人物形象還因為她活得很真實。這種真實表現在她很離經叛道,我行我素。她對南方上流社會的那些條條框框極其反感。有一次在舞會上,她剛剛死去了丈夫,是不能跳舞的,但她很想跳,於是她就很盡情地跳了。而且還一針見血地諷刺上流社會淑女們的虛偽:“我最討厭那些明明跳上兩天兩夜的舞蹈都不會感覺到疲憊,卻偏偏跳一支華爾茲就要暈倒的小姐。”她的真實還表現在她面對急劇變化的生活和命運,從來不幻想和嘆息,她緊握土地發誓絕不讓自己再捱餓,她真的做到了。在那一刻,我真得被打動了!她改變了原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依靠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來化解重重困難和危機。這些帶來的感動又化解了我對她自私等所帶來的惡感,這個人物形象真是太有張力了!

有時侯你喜歡的那個書中的人物,可能正好就是你想成為又很難的那種吧。斯嘉麗的適應能力很強,當她被迫承擔起生活的壓力時,她毫無怨言,毅然做起了自己的生意,甚至做得比男人經營得還出色。她的深情並是柔情,而是責任和擔當,比如,她始終沒有離開她並不喜歡的媚蘭,因為她答應衛希理要照顧她。她雖然搶了妹妹的未婚夫,讓人覺得她好像很自私,但當她把對爸爸的承諾變成現實——保住家園時,你又會覺得她那麼深情,對這片生她養她的南方土地,對她的爸爸!

總之,斯嘉麗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形象,但我在她的生命歷程中領會了一種很可貴的東西——我也要像斯嘉麗那樣頑強,也要擁有她那草一般的品質,總能順應自然,並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

關於國中《飄》讀後感最新5

讀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一輩子。讀了《飄》這本書,的確令我醍醐灌頂、受益菲淺。全書不論是華美流暢的語言描寫,還是個性鮮活的人物塑造,都達到的登峰造極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女主人公的愛情觀,使我感受頗深。

斯嘉麗,這一在美國動盪年代所誕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優秀個性散發出無窮的光芒。她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她處事雷厲風行,精明能幹。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她對愛情的執著。她所擁有天使般的臉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飾中國古代美女的話那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對這些毫不在乎,她對愛情瘋狂的執著。可是出於無奈,她分別嫁給了兩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當再一次見到她鍾愛的艾希禮時,依然像少女般瘋狂地愛著他,不顧一切的向他傾訴鍾情。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女子對愛情忠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以《孔雀東南飛》為例,一對男女要表現對愛的忠貞就要結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是與婚姻緊密相連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當他們的愛情遭受別人的破壞時,為了表現對愛的執著,他們只有“自掛東南枝”了。然而斯嘉麗卻不一樣,在她的愛情觀中,愛情與婚姻是可以分離的,或者說是一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分離。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拋開一切大膽的去愛艾希禮,爭取自己的幸福,她並未將愛情套上禮義,道德的枷鎖,她的愛情永遠是自由奔放的。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吧。愛的本質是不因表達方式的變更而變化的。

斯嘉麗的大半生又是為愛所迷惑的。因為迷惑而做了很多錯事。知道最後她才發現,原來她一直鍾愛的艾希禮並不愛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優秀。其實她愛的並不是艾希禮,而是自己內心的一個完美形象。艾希禮越是拒絕她,她心中的那個形象就越完善――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恰恰因為她錯誤的迷戀,才使她錯了身邊真正的幸福。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示:人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要讓幸福從自己的指間溜走。

值得欣慰的是,在斯嘉麗的愛情世界裡沒有什麼是為之已晚的,當她徹底的失去艾希禮,失去女兒,丈夫瑞德也已離她而去之後,她才意識到原來她真正愛的人是瑞德,她於是拋開心靈上的創傷與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如果許多人對愛情都能有這種樂觀自信的態度,那麼許多愛情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在品讀《飄》的日子裡,多少次我與之同喜、同鬧、同悲、同笑。幾許惆悵,幾許欣喜,幾許感慨,幾許驚歎。掩卷息,留下的是強烈的震撼和一生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