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例

文思社 人氣:1.54W

第一篇: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例

《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人生苦難重重。”這是開篇的一句話,如果你能領悟這句話並有自己的感受的話,你的人生必定已經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當我們瞭解人生艱難背後的意義,我們也就會體味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開篇第一部分講的是自律,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自律可以解決人生的種種問題,消除人生的痛苦,即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自律主要包括4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在自律部分,有講到父母的過錯,父母的關注與重視,將給予孩子自尊自愛,也就是建立良好的價值感。一個有強烈價值感的人才會去更好的約束自我,實現自律。

忽視問題的存在,反映出人們不願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使人感覺痛苦。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

很多人都有輕微神經宮能症和人格失調,所謂神經宮能症就是把問題都歸結於自身,而人格失調者則把問題都推到別人或者其他環境等等上面。這裡面還提到了,缺少關愛的孩子自慚形愧,認為自己不夠可愛、缺點大於優點,他們從來不會想到,這是根源於父母缺乏愛和照顧。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經驗,讓心智不斷成熟,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神經宮能症患者讓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調者卻讓別人活得痛苦。”

我們越是瞭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瞭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而我們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地圖,才能循地圖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對於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反省內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於觀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選擇後者。

人不僅對別人撒謊,也對自己說謊。但很多時候我們又需要限制性地表達個人意見。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實也就成了壓抑,所謂自律其實是一種彈性的應對方式,正如對孩子的教育,懲罰性引導和關注同樣重要,這樣才可以建立正確的規則。萬物無不是一種柔性平衡。也許《道德經》中的無為才是一種最高境界,沒有控制與被控制,不強加個人的偏見,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為了放棄,首先必須擁有某種事物。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揚要過簡單的生活,但是,你體味過什麼是複雜,什麼是簡單麼?這種無思考的吃飯、睡覺、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種無知呢?你無知,又怎知這種簡單生活是最快樂的呢?這種選擇僅僅表明你沒有選擇吧了。

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機遇,也有很多挫折。“人生苦難重重”,派克先生在開篇先點明瞭這句話,意味深長。作為一名具有二十多年從業生涯的心理醫生,他對人生有著深刻的理解,也對人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句話我很贊同。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克服、去解決。對待這些問題,我們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猶豫、或從容、或焦急、或謹慎、或突兀、或瀟灑、或無奈……,有太多的問題考驗著我們的意志,促使我們成長,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雖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卻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溝通、多些勇氣、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會變得迎刃而解,讀後感《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成熟的人,應該是心態沉穩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務實自律的人,知錯而改的人。派克先生在第一章“自律”中提出了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這四個方面有助於一個人走向成熟。他在書中說“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區域性的自律只能解決區域性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為解決問題而忽略問題的存在,是人生的一大問題。”,“正確評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該為何人何事負責,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無法逃避的問題”,“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對於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自我反省的快樂,甚至遠遠大於痛苦”……,是啊,我想,一個在為人處事方面能夠很自律的人,肯定是一個成熟的人。我在工作中也應當做到自律,用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這四條來約束自己,做到靜臥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心胸坦蕩,以誠待人。

愛是自律的原動力。派克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愛,絕不是無原則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衝突、果斷的拒絕、嚴厲的批評”,“做出承諾,是真正愛的基石之一”。我非常贊同書中對愛情所闡述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愛情觀發生了扭曲和變化,諸如近期江蘇衛視播出的《非誠勿擾》所折射出來的拜金主義愛情觀。在現實經濟利益佔很大比重的愛情下,可能情侶雙方更在乎能從對方得到什麼,卻很少會考慮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和自己應做的承諾。追逐愛情的過程,其實也是心智成熟的過程。

作者在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闡述愛,“真正的愛,是自我完善的特殊體驗,跟自我界限有著密切關聯。陶醉在愛的情感裡,我們感覺靈魂無限延伸,奔向心愛的物件。我們渴望給對方滋養,我們希望對方成長”,這裡的愛,可以理解成一種執著,例如作者所舉的例子“有的人喜愛園藝事業,他“愛”他的花園,他從嗜好中得到無窮的滿足感,園藝是他的一切。為了照顧好花園,他週末早晨也不肯多休息,很早就起床去花園鬆土和施肥。他甚至寧願放棄外出旅行,寧可忽視他的妻子。為花園付出的精力之多,使他很快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或許也正是因為對事業的愛好與執著,一個人會付出很多努力,做出很多犧牲,最終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與滿足感。我想,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應該是享受自己的工作,擁有一個快樂、樂觀、積極上進的工作心態是無價的。

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章來講述成長與宗教,我總覺得宗教對於我這樣的無神論者太遙遠,雖然我身邊不乏有宗教信仰的朋友。然而作者在書中提到“科學本身也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信仰”,這句話對我產生了較大的衝擊。宗教通常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與"教"字有關聯的事物。作者所指的宗教,顯然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對信仰、信念與理想的總稱。這加深了我對信仰的理解。是的,人生不能沒有信仰。想想老一輩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袁隆平、華羅庚、李四光等等,他們有堅定的信念和目標,把之視為己任,刻苦忍耐,那是一種何等崇高的信仰。而我們,在國小剛入學之時,國小生守則中的那條“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學校即已幫我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其實,加入中國共產黨,何嘗不是一種崇高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年代、抗戰年代、和平年代、改革開放年代無不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奮戰在時代的最前沿,他們為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安康犧牲個人利益,這種精神永遠激人奮進。我當以他們為榜樣,刻苦勤奮,愛崗敬業,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我的能量,展現我的價值,處處自律、自強,逐步走向成熟之路。

第二篇:《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本書只看完前兩部分,感受有兩個方面:勇敢面對現實和愛。人生苦難重重,一生會面臨很多的問題、經歷很多風浪,一個人在面臨各種問題和苦難的時,是選擇逃避,還是勇敢擔當,是束手無策還是積極地想辦法解決?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智是否成熟。

最近身邊的朋友似乎都不太好,別人的安慰可以讓她們心情好過一點,但最終還是需要自己去調整,走出感情的冬天。我想一個人最難過應該是自己的心結,心痛,可能比身體之痛更難以承受,但是當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還是得勇敢而理智地去面對,雖然這比選擇逃避痛苦得多,但某一天,當繁花落盡,一切痛楚歸於平淡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那個坎也不是那麼難邁過去的,且經歷過那些心靈的磨鍊之後,自己的心會更加堅強,在今後的歲月中,會更加坦然的面對更多的問題。

作者還提出一個促進心智成熟的東西:愛。作者對愛的定義為:愛是為了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我是贊同這一定義的。愛有很多種愛,父母子女間的愛,兄弟姐妹之間的愛,男女戀人之間的愛,但是無論哪一種愛,都會讓人更加成熟。愛,不是感覺,是行動;愛,是關注,是包容,是責任。愛,不是滿口不能兌現的承諾,而是用心地、努力地給被愛的人創造一個良好的、愉悅的生活環境。

學會勇敢而理智的面對現實,學會接受愛,學會給予愛,做一個成熟而快樂的人。

更多讀後感及影印機相關維護知識請關注快力文辦公用品商城專

家答疑版塊,會有專門的專家回答您的提問。 成都影印紙

第三篇:少有人走的路 讀後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裡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精神寄託或者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須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知道而已。當你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可能達到“神”的境界的。

很感嘆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

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必須如此。現在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

這是社會的進步。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有物,有很多例子可以做為推論的依據; 寫作和總結能力也很強,篇章雖多,最後將問題就歸結為幾個字: “自律”和 “愛”; 提出的觀點比較有體系,而且很實用. 比如: “自律,包含具有積極意義的四種人生原則?

這四種原則包括: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有了觀點還有具體的實施方法, 下面是書中的一些精華語句和感悟:

1.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妳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區域性的自律只能解決區域性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自律和隨心所欲之間是以對矛盾,隨心所欲的結果常常是苦果,後悔過後又忘記,再次品嚐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擔起責任,然後才獲得相對的自由.

2. 產生於童年時期,並似乎一直適用的對於現實的觀念和反應(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意義,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當地轉移到成年人的世界裡,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移情”。 “移情”指的是小時候還不具備抵抗和分辨能力時被大人植入腦中的觀念,當時是有用的,多數出於保護的目的,比如說 “遠離火堆”,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成年之後,其實已經具備了能力,那時的觀念卻因根深蒂固而一直產生負面的影響.

3. 一個人越是誠實,保持誠實就越是容易,正如謊言說得越多,就越是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敢於面對事實的人,能夠心胸坦蕩地生活在天地間,也可藉此擺脫良心的折磨和恐嚇的威脅。

“誠實”在很多情形下未必是看上去最好的選擇,比如保全對方的面子.然而長期來看,誠實可以贏得尊重和長久的信任.需要關注的是誠實的表達方式.

4.真正的愛,是自我完善的特殊體驗,跟自我界限有著密切關聯。陶醉在愛的情感裡,我們感覺靈魂無限延伸,奔向心愛的物件。我們渴望給對方滋養,我們希望方成長。被自我界限之外的物件吸引,迫使我們產生沖動,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獻給對方,心理學家把這樣的激情狀態,稱為“精神貫注”。我們貫注的物件象,正是所愛的人或所愛的事物。傾心於自我界限以外的某個對想象,就會使之佔據我們的心靈。例如,有的人喜愛園藝事業,他“愛”他的花園,他從嗜好中得到無窮的滿足感,園藝是他的一切。為了照顧好花園,他週末早晨也不肯多休息,很早就起床去花園鬆土和施肥。他甚至寧願放棄外出旅行,寧可忽視他的妻子。為花園付出的精力之多,使他很快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他了解土壤、肥料、根系、嫁接的知識,清楚花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能夠說出每株花草的特性、花園所處的地形、花園的優點和缺點等。他部分的人格、經驗和智慧,也興園藝事業融為一體。對於事業的愛和關注,極大地擴充了他的自我界限。

這樣的 “真正的愛” 是我所見過的對馬斯洛提出的 “自我實現”的最好的詮釋, 那個時刻 “真我” 完全甦醒, 展現天生的能力與周圍事物合而為一.對於修煉瑜伽和冥想的修真人士來說,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時刻.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是一個心理諮詢師。他以簡單的形式將人類面臨複雜的問題娓娓道來。每個人幾乎都可以從他的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世界上真正達到“自我實現”的人寥寥無幾。以下是我看了這本書後的感想和一些感悟。

第一,“關於愛的定義”,不同以往的是,作者給了一個理智卻神奇地充滿溫暖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一種同對方一同成長的意願。想要給這句話簡短的話做一個註解,卻發現無論怎樣的註解都是狹隘的理解。愛是尊重別人的生命及個性,明確瞭解對方接受對方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事實。

當代中國家庭教育現狀是絕大部分父母在教育下一代時都過分溺愛子女。孩子還懵懵懂懂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已經將孩子的未來都設計的滿滿的,子女本身的心智未得到應有的教育。當子女未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行駛時,就一味的責備子女以及說不理解自己是如何良苦用心。實際上都是父母自己心智不成熟的表現,過分的愛護、甚至溺愛,實際上市推遲了孩子心智成熟的時間,一旦孩子走上社會,就會發現承受能力不夠。

第二是關於“懶惰”,作者談到懶惰是一種原罪。世間的自然能量都是由高流向低處,最終進入懶惰狀態,而進化過程是由低向高地發展,在此過程中,它變得更加複雜,而更具分化性,更有組織性。

每個人成功的方式不一樣,但不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罪,就是懶惰,成功的定義不代表你賺的錢多就成功,個人認為“成功應該是個人心智比較成熟,個人各方面生活處於平衡的一種狀態”。不一定每天工作16小時就不是懶惰,因為如果你只關注工作,而忽略了你生活中其他的部分,只會讓你的生活的平衡逐漸傾斜,算不得成功。

我從10年7月份調入城管所辦公室以來一直認為自己還算勤奮,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離作者所描述的成功還很遠很遠,總結一句話,“革命尚未結束,同志還需努力。”

第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人事行政部陳近榮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

人的一生除了嬰兒之外的其他任何時期,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學生時期的考試、青年時期的戀愛、工作時期的人際關係等都可能成為問題。在面對一個一個接踵而至的問題時,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但面對問題的態度總的可分為兩類:1、積極的態度;2、消極的態度。

任何事物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這就要看你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果你是積極的,你看到的就是樂觀、進步、向上的一面,你的人生、工作、人際關係及周圍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你是消極的,你看到的就是悲觀、失望、灰暗的一面,你的人生自然也就樂觀不起來。下面主要是談談我這幾年來在工作方面的感想。

首先是我現在的工作狀態。我對現在的工作狀態還比較滿意,有目標,並知道怎樣去做,和同事關係也比較融洽,遇到困難不會逃避(偶爾發點牢騷),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我剛進現在的部門擔任it的時候感覺到特別滿足,終於找到自己喜歡乾的工作,但是慢慢的發現自己的工作是那樣的繁雜,甚至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天天是跑腿的事。甚至一度對目前的崗位特別厭煩,後來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起碼這份工作也許就是考驗我的耐心,我首先得戰勝自己。

隨著時間的推進,自己參與協助其他部門完成一些開發的任務也越來越多,過程中有困惑、有壓力也有疲倦的時候,但我都已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它,想辦法解決困惑、舒緩壓力、消除疲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己收穫了不少知識,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

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

消極的心態像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

讓我們都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人生當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吧!

TAG標籤:讀後感 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