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後感多篇

文思社 人氣:1.38W

《茶花女》讀後感多篇

《茶花女》讀後感 篇一

作品中,作家對瑪格麗特傾注了全部的同情,在描寫她不幸的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主人公瑪格麗特一生,是飽受侮辱和迫害的一生。雖然她在社會上受人輕視,但是她身上卻有許多常人所不及的高貴品質。當人們看到她對阿爾芒的滿腔熱情和忠貞,看到她為了何爾芒一家,而情願自我犧牲,默默地離開自己心愛絲的人時,一股又同情又欽佩的感情便油然而生。

本書是完全原著,故事感人,原著情節表達的淋漓盡致。讓人陶醉在此書之中。

《茶花女》讀後感 篇二

我希望病好的願望只是幻想罷了。我現在又臥床不起了,渾身塗滿了藥膏,疼的火燒火燎。以前的千金之軀,如今恐怕是一文不值了!

我們前世一定是罪孽深重,要不就是我們死後要大富大貴,所以上帝才會讓我們這一生受盡贖罪的折磨和苦難的考驗。

——摘自《茶花女》第二十六章

相遇並可相知的一切遇見,都是我們已經在此之前做好了全部的積累,然後才會有那樣的理解與相知誕生。無論是書籍,電影,音樂,甚至是一個鮮活的動物或人類。

讀《茶花女》的過程比我預想的流暢。因為在剛剛開始閱讀的那十年裡,我討厭所有的中長篇故事以及名著(因為名著無一例外都很長)。衍生出的閱讀習慣就是極為偏愛雜文與詩詞,那就像一個午後在陽光裡眯起眼睛,恍惚的一瞬間做了一個夢,輕鬆而美好。

一直到這三四年,才發現,年齡和閱歷是一種神奇的成分,它能分解所有長篇故事裡最動人之處,之後讓它們成為你心靈上的一部分收穫,竟如此美妙。

讀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時候,無論是壁爐前的擁抱還是阿爾芒的眼淚,包括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恨意,都讓我想起自己曾經的愛情和那個善良可愛的男子。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如《茶花女》中的普律當絲一樣,背靠現實的大山,講出所謂真誠的道理,規勸在愛情中忘記一切的年輕人。可是,這個世界如果只有現實,是不是就和生活中失去甜味一樣,或許並不影響什麼,但無論奶油還是糖果甚至是新鮮多汁的水果,都喪失了絕大部分的誘惑力。

愛情不能磨平坎坷,可是不幸卻可以成就愛情。

《茶花女》讀後感 篇三

她本出身貧苦,卻生活在物慾橫流、虛情假意的巴黎上流社會。

她本生性善良,身邊卻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

她本不虛榮,但生活的圈子使她不得不虛榮。

她便是瑪格麗特·戈帝埃小姐,她出身貧民家庭,但因自己的聰穎美貌,來到巴黎,開始了賣笑生活,成為”交際花”。她喜愛茶花,每次去劇場看演出少不了一束茶花,人們稱她為”茶花女”。即使生活在上流社會,得到上千人的青睞和愛慕,但她渴望真正的愛情,更想改變現實,在遇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阿爾芒之後,她對美好生活產生了無限的憧憬。

剛剛畢業的阿爾芒先生只有24歲,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見了瑪格麗特小姐,他被她的美貌吸引,他對她一件鐘情,他不在乎她妓女的身份,竟在半年的時間裡一直匿名關心著瑪格麗特小姐,憑藉著赤誠之心,阿爾芒深深地打動了瑪格麗特。瑪格麗特比阿爾芒更清楚,她的奢華生活使她早已欠下了鉅額債務,若沒有經濟實力,根本無法維持她現在的生活。但瑪格麗特想給他真正的愛情,她拒絕了老公爵和德·G 伯爵對她的經濟支援,沒有向阿爾芒要一分錢,她把自己的馬車、首飾、傢俱變賣了,毅然選擇與阿爾芒共同遠離市區去鄉下過田園生活。

可是,在當時的社會,一個妓女又怎能追求真愛呢?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得知訊息後來到了巴黎,他堅持反對阿爾芒與瑪格麗特相愛,他以維護家族榮譽由,逼迫阿爾芒跟瑪格麗特分手,被兒子拒絕後,他找到了瑪格麗特。他向瑪格麗特懇求,她願犧牲自己成全阿爾芒,她本就無權擁有真正的愛情。她寫下一封訣別信斷絕了她與阿爾芒的感情,她要讓他忘記她。

阿爾芒在精神上受到打擊之下,他失去了理智,決心要報復瑪格麗特。他竟讓自己的情人去折磨瑪格麗特,一有機會她就欺負她,而且不停地使用卑劣的手段。最後致使瑪格麗特不再去參加舞會,也不去看戲了,因為她害怕在哪些地方遇到阿爾芒和他的情人,可憐的她受到了嚴重的精神折磨。看到這時,我已惱羞成怒,換做是我,怎麼可能任由他們欺辱呢?但瑪格麗特面對這些”瘋子”時,她的態度是”安詳而不輕蔑,尊嚴而不鄙視”,這使我覺得她比我高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覺得若阿爾芒能夠理解、包容瑪格麗特,或許結局會美好些。

阿爾芒和朋友從東方旅行回來之後,得知了瑪格麗特的死訊,收到了朱莉交給他的瑪格麗特的日記。那時,他後悔莫及。

讀完整本書,我覺得在阿爾芒心目中,他真正想要的並不是一個女人的愛情而是一份擁有名妓的虛榮心。我不敢說我能像瑪格麗特一樣,在生活中犧牲自我成全他人,但我至少能做到在同學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身邊的朋友所需要的和我力所能及的。

對瑪格麗特來說,她願犧牲,她願放棄,她願成全。因為茶花女有一顆善良、高尚、純潔的心。

《茶花女》讀後感 篇四

《茶花女》是我國第一部被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說。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法國文學名著,自一八四八年問世以來,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幾年以後,小仲馬將它改寫成五幕話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轟動了整個巴黎。隨後,這部廣受好評的著作又被譜寫成了歌劇。

只是一部悽美的小說。在作者的筆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摯的愛情:一個敢於犧牲自己嚮往的豪華生活,處處替情人著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錢,寧願賣掉自己的馬車、首飾、披巾,也不願情人去借債;替情人的妹妹著想,又毅然的犧牲了自己。另一個則一見鍾情,聽不進任何人的勸阻,哪怕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又因為深切的愛情而產生了強烈的嫉妒心,致使雙方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們的愛情因此一波三折,感人心肺。

小仲馬在敘述這個淒涼的愛情故事時,也揭露了資本主義者的虛偽和殘忍,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不平。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催人淚下的小說被譯成了十多種文字,風靡世界。

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一直深深感動著我!

《茶花女》讀後感 篇五

自古紅顏多薄命,美麗的容顏帶來的卻是無限的哀愁與悲劇。而妓女,特別是美麗而又有才情的妓女,在這條路上走得更是艱苦。

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爬出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決心的,況且還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汙染。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

《茶花女》讀後感 篇六

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在糾結中把這本書讀完了,一個屬於時代的愛情悲劇如同一把利劍般刺進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除了對這愛情悲劇的難過,更多的是對那個只愛素雅的茶花的女主人公的敬佩…

瑪格麗特是個天使也是魔鬼,她生活在最骯髒的領域,卻保持著茶花般潔白清新的氣質,她富裕奢侈,但是卻讓許多的男人葬送在了她的奢侈之上。她本不虛榮,但是生活在那個圈子之中,她又不得不虛榮,在這個圈子中本不能獲得真愛,但是幸運如她卻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阿爾芒,為了自己的愛,她努力的揮別過去,但是要從那個骯髒的泥潭中爬出來,不僅需要決心更需要力氣。可是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世人的不理解和排擠,阿爾芒的父親,一個善良但是卻被世俗同化的人,他需要面子,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娶一個交際花,他用自己對兒子的愛以及自己的家族的面子,用他自己的手段逼迫瑪格麗特離開了自己的兒子。瑪格麗特又是多麼的不幸,她找到了真愛,但是在世俗的壓力下,她又必須離開對方,這對一個除了金錢一無所有的的女人來說是多麼殘忍。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分開了,並且還是在誤會中被迫分開,面對阿爾芒的羞辱及報復,瑪格麗特實在是身心疲憊,最終,她選擇了死亡,是的,或許這個時候只有死亡是最能安慰她的了,她在心愛的人的誤會及世俗人的鄙視之中孤獨地死去了,可憐的瑪格麗特,最終真愛也抵不過世俗……

其實阿爾芒的父親沒有錯,他需要為自己的兒子及家族考慮,錯就錯在瑪格麗特所活的時代,這個時代交際花看似活在上層社會,但是實際上她們卻是這個社會的局外人,縱使有真愛又怎樣,縱使努力的回頭又怎麼,她們再努力最終不過是枉然,她們的過去抹不掉,她們註定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

小仲馬的《茶花女》把整個社會的黑暗反應了出來,可憐的瑪格麗特,偉大的愛情在社會下最終也卑微了下來……

《茶花女》讀後感 篇七

最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茶花女》,連讀兩遍,意悠未盡。我被書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而感動,讀到傷心之處,未免掉淚。

現代人都想得到真摯的愛情,都想得到異性的真愛,也時刻在討論什麼是愛?是否有真正的愛情?《茶花女》給了我們一個正確的答案:男女之間的情愛,是一種奉獻、是一種給予、是一種忠誠,是犧牲、是無私,不是索取,更不是騙取;真心實意的為對方著想,為對方去做事任可犧牲自己的一切,能使對方幸福做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我想每個人在通讀小說,在為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而高興、而擔心、而落淚的同時,檢討一下自己在情感方面的得與失,才能更加珍惜自己的愛情,善待親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