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熱門4篇)

文思社 人氣:3.26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篇《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熱門4篇)

篇1: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

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後感

閱讀了這本《家庭作業的迷思》,對“家庭作業”的目的和實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書中作者看到這些年美國政府因要提升其學生國際競爭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學習成就評量與增加家庭作業。後者的爭議不多,幾乎大家都認為熟能生巧、勤能補拙、練習才得完美。可是,增加作業會增加父母負擔、孩子壓力、家庭衝突等。這些損失並沒有以學業成就來加以平衡。書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證據說明這一點,也借用了不少老師的經驗,闡明不是不要作業而是要問怎麼做才有效益。而問作業的`效益時,問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學業成績,還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沒有興趣,是否能增廣、加深學習,親子間的關係與互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等。

我小時候讀書,好像並沒有很多的家庭作業,因為老師把該佈置的都佈置了。就拿語文來說,一篇課文要背默十幾個詞語解釋,而且老師規定,不能相差一個字。要背默課文的中心思想,每段段意。要背寫作手法,還要做許多的練習。這樣一來,家長也就不給我留什麼家庭作業了。現在想來,當時也沒覺得苦,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學習能力還比較強,不覺得很費勁。預備班那一年,我的數學老師經常病假,一星期難得來一次,也沒老師代課,數學作業自然基本沒了,考試60分。

很多年後,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名教師,每天都要佈置批改作業,作業已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相仿設法讓孩子接觸到各種型別的題目,以便在考試時感覺遊刃有餘。可是,近些年來,號召讓孩子減負,肩負歸根結底還是得減作業不是嗎?所以,能少則少,能精則精。這樣一來,學生的負擔確實輕了許多,可是有一大部分學生他們沒有得到該有的訓練量。

對於作業,我覺得,量變產生質變,學生只有經過一定練習的量的積累,才算對知識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有了這個量奠定的基礎,他才有能力去選擇,去拓展,否則好比空中樓閣,虛無飄渺。另外,我們不是一直崇尚“黃金分割”嘛,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作業也一樣,太多太少都會適得其反。總之,我們應該把作業作為孩子牢固掌握知識的途徑,而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把握好作業與孩子各方面發展的關係,讓家庭作業變得有趣有效。

篇2:《家庭作業的迷思》讀書心得

過年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每年過年,遠在杭州的弟弟一家三口都會回家來。弟弟家的小孩是一個調皮的小女孩,戲稱是放養長大的。記得去年從大年三十晚開始,一大家人就團聚在一起,剛開始,小女孩還有點生分,似乎很靦腆,連續幾天在一起之後,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了,一起坐車外出遊玩是絕對不能讓她坐前排的,不然一不小心在等紅燈的時候她就會幫你把檔位換了,車上所有的所有她都要好奇的摸摸,探究探究,看個究竟。逛商店時,很難找得到她,不是在這個櫃檯下面,就是在那排衣服裡面,鑽來鑽去象河裡的泥鰍,遊刃有餘的玩耍在各個櫃檯之間,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控制住她的。只要她醒著,就沒有消停的時候。好在每年只在一起那麼十來天,大家都覺得她可愛,血緣使然。

今年春節,同樣是團聚,親人們可興奮了,又可以見到差不多一年不見的孫家小美女了,想象中,孩子長大了一歲,讀書了,不知還是不是象那個泥鰍般難以控制的假小子。唉,見面後,刮目相看!孩子文靜了,不再無憂無慮肆無忌憚的玩耍了,不時拿出小本子央求爺爺奶奶伯伯伯媽寫感想。問清怎麼回事後才知:孩子學校佈置了作業,要幫家人做家務事,譬如:端茶給大人、分發食品給大家、幫大人拿東西、收拾房間、清理垃圾―――――等到幫助的人要寫下被幫助後的感受,孩子的媽媽還不是舉著相機拍照以作證據!由此問及孩子學校的情況,得知孩子的學校是杭州有名的國小。繼而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每天忙於應付各種作業,不僅孩子忙,連全職媽媽也跟著一起忙的不可開交,不時抱怨:快開學了,有開學恐懼症!我覺得很奇怪,孩子忙,連媽媽都恐懼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啊。媽媽說:孩子學校佈置的作業,幾乎沒有哪一樣是孩子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譬如:要被幫助的人寫感想,上網完成有關消防知識作業,每天200道速算,還有各種主題作業――――小小年紀,成天在各種作業之間轉,不轉就有可能落後,跟不上班―――――媽媽說。迷惑了!

恰巧,學校推薦給大家的讀書目錄裡有艾爾菲・科恩[美]著《家庭作業的迷思》,於是坐下來斷斷續續的讀了讀。

家庭作業,無疑是每個老師都要面對的問題,相信所有的家長也在糾結於家庭作業。細想來,家庭作業其實已經成了老師和家長之間建立聯絡的重要途徑。

無疑,杭州的弟媳,作為全職照顧孩子的母親,非常想把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才,於是非常配合學校,把孩子學校所有的事情當成了聖旨,不折不扣的協助孩子去完成,一個學期下來,孩子沒有休息,母親不敢鬆勁,連午睡前20分鐘還在聽媽媽讀範文。再加上父母要求孩子學的鋼琴和芭蕾,週末和課餘的時間全被佔滿了。

就是這樣,父母充滿著焦慮與無奈。孩子被動的被父母安排著忙著忙那。原有的天真活潑不見了,原有的主動探究消失了,代替的是被動的被作業!

作為老師的我,看到孩子的這種變化是心痛的。

其實,老師也每天為了檢查學生的作業而耗盡心思,尤其面對那些不做作業的學生更是各種“招數”使遍。這些作業有用嗎?那些家庭作業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

家庭作業的現實意義何在?似乎沒有多少人探究這個問題,即使偶爾內心深處也有疑問,但依然聽從了大多數人的聲音,就是:如果不做家庭作業,怎麼能掌握所學的知識,怎麼能鍛鍊能力!如果學校佈置了,家長不配合學校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其他家庭的孩子完成了,咱家孩子落後了怎麼辦!

家庭作業無疑對兒童心理的影響是明顯的。被動的作業,成為外在的壓力,失去了學科的美麗,淡化了學習的興趣。當孩子覺得一項活動是單調沉悶的苦差事時,學習的質量就容易受損。那麼多孩子把家庭作業視為一件要儘快完成的事情,甚至把它視為緊張壓力的主要來源,這就完全可以解釋為什麼幾乎沒有證據證明,家庭作業能夠在學業上提供任何益處,即使對那些乖乖坐下來完成指定作業的孩子來說。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學生外在的行為,更應該關注行為之後的態度、目標、情感、品質、感受。

當然,家庭作業也有它的積極意義。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品質,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上學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被訓練了。對於那些舉止適宜的人,學校給予實質的和象徵的獎賞,對於那些舉止不當的人,學校施以懲處。作為學生,被訓練的紋絲不動,聽老師的話,記錄老師的字,很快的,學生變得不太可能去問被教導的事物是否真的合理,我們只想知道它是否會出現在測試題中。所以,咱孫家的孩子才上學一個學期,就變成了應付於各種作業和各種訓練之中,不再主動去探究了!

“有股強大的勢力把家庭作業塞進孩子的揹包裡,但是我們以前曾經挑戰過這股勢力。我們曾經揭露其他看法毫無事實根據,並呼籲人們為自己的興趣和利益辯護,以及改變內定政策。如果家庭作業本身的存在是一個迷思,那麼我們欠所有的孩子,一個以真相、以合理為基礎的政策。”在作者這樣的言語中,有一種力量,基於對真理的追尋,基於對教育的審思,基於對兒童的關注。敢於對傳統的東西生出自己的思考,並不斷探尋更適宜的舉措,這樣的品質作為一個教育者尤為珍貴。

這是一本需要反覆讀的書,它不僅在講道理,更在呈現一種思維的方式。新學期,我們能否對家庭作業作出自己的判斷?能否對其他的一些看似“理所應當”的教育行為生出自己的思考?

關於家庭作業,真要佔據孩子所有的.課餘時間去完成嗎?怎麼樣的家庭作業是合適的呢?如果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我們該怎樣去設計學生的家庭作業呢?那些“笨鳥先飛”、“溫故而知新”是不是通過做家庭作業而達到了呢?請大家一起來解決我的迷思!

篇3:《家庭作業的迷思》讀書心得

《家庭作業的迷思》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我們總是把不完成作業的責任一股腦地推到了學生的頭上,而對於我們所佈置的作業卻沒有或者很少進行如下反思:“如果學生對家庭作業發牢騷,或試著逃避家庭作業,一般是因為他們得到太多的家庭作業,或因為老師草率而繼續不斷地指派家庭作業,或純粹是因為他們對家庭作業無法發表意見。如果學生沒有參與規劃,那麼即使是高質量的作業,其幫助也有限。在學生眼中,這類作業比較無趣,也比較不合理。”

的確,就我所瞭解,數學每天的作業是做練習。英語就是寫單詞,背句子。機械、枯燥、形式單一的作業就是那些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也會厭倦,就別說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了。語文方面,雖然是“自主作業”,但是可能沒有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規劃。有時,我對個別學生的作業情況表示不滿,忽略了學生的基礎、興趣等因素的影響。

書中指出:“家庭作業可能是熄滅好奇火焰的滅火器。”靜心思考,我們所佈置的家庭作業,抑或是課堂作業,平心而論,我們作為教師,有多少人針對自己的實踐能夠理直氣壯地對這個論斷說“不”?我們所佈置的作業,對於學生而言,除了為了應付考試,恐怕再也沒有什麼好處了。教師往往僅憑自己手中的權利就想當然地利用禁止一些學生參與集體的玩耍來懲戒他們,當然導致他們更加討厭和懼怕家庭作業,學業更加停滯不前。

感謝《家庭作業的迷思》。它除了使我重新認識家庭作業,還使我重新認識自我,教我朝著“生本”的方向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篇4:《家庭作業的迷思》讀書心得

《家庭作業的迷思》讀書心得

《家庭作業的迷思》是由美國著名的“進步教育運動”領軍人物艾爾菲.科恩參考了300多種文獻寫成的書。科恩說,家庭作業不僅是孩子的負擔,也是家長的負擔,而我們應該尋找更好的方式去教育我們深愛的孩子。我的理解就是“過多的、重複的、雜亂無章的作業太多,導致學生厭煩,我們應該智慧地佈置家庭作業。”

以下是我親身經歷或看到的:

一天,我檢查學生交作業的情況,發現有十幾個同學有一科作業沒有完成,聽說老師發了很大的火,我進教室找學生了解情況,學生給我這個班主任吐了一肚子的苦水。“老師,你知道每天就他這一科佈置多少作業嗎?我每天都要寫到好晚。”“如果不做完,他在課上就發好大的脾氣,還要罰抄,我都抄了幾回了……”“唉,做了他的作業,還要做別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否則,別的老師說我不重視她的科目,她也要罰抄了……”

有一個同學在貼吧上說:“放假三天,各學科共發了15張試卷,還要寫作文,還要背書,說到上課的那天就考試,老師們,可以不放假嗎,放了假,作業怎麼比平時還多些啊”

有同學說:“早上很早走在路上的,除了清潔工、除了賣早餐的,就是我們學生了,揹著沉重的書包,裝著很多的作業,一步一步地向學校走去,不會做的還得快點去教室抄,否則一被老師抓,作業抄襲,二被老師罰,作業沒做完……我這痛苦的`學習生活何時是個頭啊”

看到這些,我深感沉重,我想起我讀書的十幾年時光,真的全是快樂的,但我跟學生講述時,他們認為那在今天是不可能的,我認為我那時的讀書才是素質教育。因為他們每天就是學校——家裡,家裡——學校。一不看新聞,二不看報紙,三不關注社會,四不喜歡體育,因為他們沒時間。我們那時的各種興趣小組,他們這時候根本就沒有;我們沒有的補課和二課堂,他們倒是一樣都少不了;我們那時哪有這麼多的作業啊,他們是做都做不完;有家長告訴我說:“老師,我小傢伙每天做作業都做到十一、二點,哪還有精神讀書、背書嘛,這還只國中,高中怎麼辦呢?”

一個朋友從美國回來,說國小生可好玩了,每天讀了書,還做了很多事。我說他們的作業怎麼佈置的?他說:“作業佈置的很有意思,今天學習的生詞抄寫一遍,我看誰用的顏色最多?我那小傢伙吧水彩筆都拿出來了,只有十個生詞,他用了十幾種他喜歡的顏色,抄得可歡了……也不覺得累。”

開學聽孔教授作報告時說,有所農村學校搞基建,教室裡是土地,土比較鬆軟,老師就讓學生用工具把教室的地壓實,學生都沒勁,幹一會累得不得了,也就不好好幹了,第二天,老師說讓學生在教室裡玩“冰棒化流”的遊戲,同學們追得滿頭大汗,興致那個高啊,追個一上午。老師說:“謝謝同學們,你們可以回家了,我們的任務完成地很好。”學生一個個莫名其妙,老師說:“看,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地已經踩結實了。”同學們高興地笑了。這就說明這個老師佈置作業很有智慧。

我自己的小傢伙讀二年級時,有一次,作業做到了十二點還沒有做完,我就火了,小傢伙淚水漣漣,生怕我發火。我一看,那作業就是不停地抄抄抄,我就說,從明天開始,抓緊時間做你該做的作業,合理安排時間,有些不必要的作業就不做了,每天在我下班之前作業做完,書包不帶回去了,回家除了玩,就是看一下課外書和要複習的內容,這也幾年了,我看蠻好的,最主要讓他養成學習時要專心的習慣,學習時短時高效的習慣和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當然,我也不能說這樣就正確,大家見仁見智。

想想,中國教育喊“素質教育”喊了好多年,喊“減負”喊了好多年,喊“整頓二課堂”也喊了好多年。但真正我們看到的,依然是應試教育,依然是不停地補課、補課、還是補課,依然是“奧數”,依然是作業多多,美其名曰,只有多上課,多做作業,才能考出好的成績,才能考上名校。學生就在這種“關愛”之下,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當然,如今的時代,老師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必須配合考試製度所強加的、難度越來越高的課程,必須考出排名好的成績,而且要給校方和家長一個認真負責的印象。但我們不能以此為藉口佈置很多的作業,產生很多的作業垃圾,我們要學會智慧地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喜歡做你的作業,又能提高學習能力,拓展了知識面,又不用很多的時間。

在《家庭作業的迷思》中,科恩也借用了不少老師的經驗,闡明瞭不是不要做作業,而是要怎麼做才有效益。而問作業的效益時,問的不只是能否提高學業成績,還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沒有興趣,能否提升能力、加深學習,親子間的關係與互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等等。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校教育將會進行一些變革,要想走出家庭作業的迷思,我個人認為:

1、教育制度要改,既然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要真正地落實素質教育,讓學生全面發展,能夠有時間參與各種有意義的社團活動,能夠有時間從事實踐活動,增強動手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2、教育考核機制要改,既然是素質教育,可好多地方依然是“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以成績的好壞評定學生的能力;好多地方依然是按照考生的成績排名來考核老師的教學能力,學生的成績不好就是老師教得不好,如果這種考核機制不變,相信依然會有很多的作業包圍著學生。

3、老師佈置作業的觀念要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正確對待學生的家庭作業,不以佈置作業為目的,不盲目追求大量的練習,佈置家庭作業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或者鞏固所學知識,我們可以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就像艾菲爾·科恩在該書最後指出:“我們欠所有的孩子一個以真相、以合理為基礎的家庭作業政策。”讓我們繼續努力,調動孩子們對學習的“高度興趣和動機”,讓家庭作業不再成為一種負擔,讓學生愛上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