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

文思社 人氣:1.36W

2021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

《紅樓夢》講述的是一個家族,一個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為本書的主體,細細訴說著家族的興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為主人公的賈寶玉,就是身在這粉紅胭脂的隊伍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閱讀!

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1

看《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黛玉說話只隨著性子,不管別人愛不愛聽,她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時不但不討好別人甚至為了逞一時之能而出口傷人甚至是傷害了好友,而已她還容不得別人說她的半點不是,動不動就鬧得梨花帶雨。她之所以性情孤僻,與她的童年有很大關係,黛玉三歲時,一個瘌頭和尚讓她除了父母外不見他人方可平安了一世。

雖然,林家人對和尚的話不太在意,但也養成了黛玉不喜熱鬧的性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攏空月痕。”“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黛玉所做之詩無不透露著憂鬱的氣息,引寶玉之花便是:“林妹妹曾經離喪,作此哀音。”黛玉幼年喪母,繼而喪父,又豈能不悲?

相比之下,寶釵與人隨和,穩重和平,就像王夫人逼死金釧兒一事上,寶釵不僅為王夫人解脫,還想出了用財物打發金釧兒家人的法子,寶釵將她圓滑的處事手段展露無遺。平時對待下人也是鬆緊有度,記不過親也不過疏,“事不關己不開口”明哲保身。

寶釵幼年喪父,還有一個不長進的兄長,碩大一個薛家全靠她與母親苦苦支撐,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寶釵豈能不精明能幹?寶釵曾說她與黛玉是一樣的,在賈家他們同是寄人籬下,雖寶釵有母有兄,但不長進的兄弟有無又有何區別?但她們又是不一樣的,一個觀看人情世道、春月秋風,一個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們的性情又怎能相同呢?

命途多舛誰能異?

黛玉與寶玉是青梅竹馬,兩人朝夕相處,暗生情愫。但寶黛兩人相愛卻不能相守,最終成為“寶二奶奶”的是比黛玉遲來且關係更疏的寶釵。因為賈家一直愛惜著黛玉,將她捧在手心,但是終有一天他們倦了、厭了,賈家終於意識到他們想要的不是一個精緻的花瓶而是一個精明能幹、能夠保住家業興旺的主家母。命運的路線偏生不按兩人的想法而行,兩人都是得不到他們想要的結局。一個泣前塵,一個嘆無緣;一個魂散銷香(諧音:瀟湘),一個獨守怡紅(注:怡紅院乃賈寶玉居所),她們的緣起緣滅都因一個寶玉。宿命依舊是宿命,躲不過,逃不過。

有人說黛玉和寶釵都是封建“齒輪”下的犧牲品,犧牲的是幽魂,葬送的是幸福。或許賈寶玉的出家也有一大部分原因起於二人。許是黛、釵使他看破功名利祿、勘破紅塵。他們的結局,誰也不能怨,誰也不能恨,他們是一個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宿命,躲不過,也逃不過。

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2

初讀《紅樓夢》時,並不能完全讀透它,只覺得有趣,對其中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直到如今,我才稍微讀懂了它的意思。

我總是沉浸在書中豐富的詩詞文曲,性格各異的人物,精彩動人的描寫,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而最讓我佩服的是曹雪芹的筆下總能寫出一個個鮮明的角色,而且他的文章雖淺,其意則深。似乎每個角色,每句話都深嵌我心。

每想起有著世外仙姿的林黛玉,我的腦海裡就映出了一個“兩彎似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比較多一竅,病若西子勝三分的女子。她才華出眾,貌比西子勝三分,只可惜從小得了病,骨子裡終是透著柔弱,而疼愛她的母親也去世了,她只得寄人籬下,才使得她有了多愁善感、鬱鬱寡歡、多疑的性子。

她一心愛著寶玉,怎料來了個寶釵,拆散了他們。黛玉最終也含恨而終。其實,是黛玉心中積太多的怨恨,雙親不在身邊使她從小便是孤寂的,當她遇到寶玉,又在懷疑寶玉對她是否真心,每每看到寶玉與別的女子一起,黛玉就會獨自垂淚,所以才有了精彩的“黛玉葬花”,假如她自幼是個健康快樂的姑娘,那麼結局局將會改寫。讓我們不得不為這個“空葬落花徒自憐”的姑娘嘆惜。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栽,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這個如畫的少年便是賈寶玉,他一出生便是與眾不同的,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了一塊通靈寶玉。他是賈母的心肝寶貝,是賈政眼中的紈絝子弟,是姐妹眼中的“混世魔王”,更被稱為情痴情種。他生在貴族,表面風光無限,但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心裡的悲嘆,後人稱他為“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

但他卻是最大徹大悟的人,成則公候,敗則寇。若他真是風流人物,那府上那麼多丫頭,為何他只痴於黛玉一個?縱使有十個比黛玉美的女子,他也只會看上黛玉吧,那種一見如故的感覺,是無人可以代替的。他一直深愛著林黛玉,最後卻與寶釵成了親,自己深愛的人也離開了人世。到頭來,都是荒唐夢一場。

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3

都道是金玉良煙,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想必《紅樓夢》大家都看過吧!這本書的作者是清代富貴人家曹雪芹的著作,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等。在四大名著中,它就是“大哥”有人說,曹雪芹寫出這本書,就是要來訴說自己的身世,確實,書中的賈府也就是當時社會中曹雪芹的家,因為曹雪芹跟林黛玉的身世幾乎一模一樣。

魯迅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給別人看。”的確,紅樓夢中每一個家庭的興起與衰落都與作者的背景相關,當時是封建社會。

《紅樓夢》與賈,史,玉,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鋪開了一個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通過一個貴族大家庭的興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奢靡與醜惡,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首古詩的前兩句是描寫薛寶釵的,後兩句是描寫林黛玉的。從語言中,我們不難得出,寶釵與黛玉的下落都衰落,這也無疑寫出了曹雪芹那一代的衰落《紅樓夢》中每一個家庭最後都是倒塌。

一部《紅樓夢》展示了萬般一美的人,美的事……最後卻都一一毀滅,示與眾人,這就是所謂的“悲劇”。《紅樓夢》中的人物,其命運可謂是“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眾多人物,雖然不一樣,但最終都“慘”。

其實,在不同的年齡在讀《紅樓夢》感情也不一樣,可以說還是一本老人與小孩都可以讀,有些人經歷過,有些人沒有經歷過……每個人的性格都很豐富,說《紅樓夢》時,心裡受到的感情也就不一樣了。

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4

人生有許多事都是冥冥中早已註定,比如那一夢紅樓,夢魂中是多少人生的`恩恩怨怨,悲歡離合。或許世上有太多的繁華,襯托著有些人的落魄,命運是公平,或許下一秒鐘繁華就灰飛煙滅,隨之而來的是有些人繼而來之的富有,可誰又知這不是一場迴圈,環著每個人的命運?

《紅樓夢》中就是這種聯絡的真實寫照,這裡面的人,都太貪戀人間煙火。在眾人物之中,林黛玉最是不食人間煙火,而她錯就錯在太清高,讓誰看得都難受,或許還有種說法,就是林黛玉清高了許多年,最後卻貪戀紅塵,以至於亡命,是因為她把一切都看得和她一般清高,殊不知身邊的人有誰可以對人間煙火無動於衷?這兩種說法我都不算贊同,事實上一切都早有安排,金陵十二釵的結局,在那一場太虛幻境中便已明瞭。

因為賈府太繁榮,繁榮得讓人看著眼紅,而她們,賈府裡那些姑娘卻並不適合享受這種繁榮,在繁華面前,她們的一顰一笑都要受人約束,可卻在約束中榮華富貴,享受仙境般的待遇,更可見想要得到的得到了,可另一件東西卻會被取走。她們更適合在鄉間紡織,和普通少女一樣逛集市、採山花。可惜她們生的太美,太不平凡,在命運面前她們真的無動於衷,她們受命運的擺佈,卻無力反抗,也不想反抗。

我曾經喜歡過一句話:信命,但不認命。命運是受人指控的,如果賈府沒有當年的那氣派繁華,也不會襯托著被抄家之後的失魂落魄,或許我們再舉一個例子,王熙鳳機關算盡,最後卻因病而終,誰知道這不是忽然的變化造成的?這就像傳說中的冰火兩重天,剛經歷過寒冰刺骨的人,怎能再經得起烈火焚燒?也就是昔日的人兒太跋扈,落魄之後回想起昔日,才會難受。《紅樓夢》裡的人,病死的那些,估計大多都是心病,才會沒人能醫治。

或許《紅樓》只有一次,有些人含冤而死卻無怨,有些人傷心至死卻無恨,有些人熬過了落魄的時候壽終正寢,有些人本就平凡所以有屬於自己安樂的一生。最終一切結局,都歸在“紅塵煙火”這四個字上,賈府像《收尾?飛鳥各投林》中的那一句“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一樣由盛而衰,和人對紅塵煙火的控制有著密切的關係。

最終落幕,有些人貪戀錢財,因而不得善終;有些人因貪戀紅塵,死得讓人心疼;有些人看破世間煙火,才會出家為僧;有些人則不食人間煙火,卻因清高和高調死去……

國中生閱讀紅樓夢讀後感5

寶釵一直都是封建社會裡的完美人物,她識大體又不似熙鳳般狠辣,有才氣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訥,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極端。寶釵,可以用完美來形容。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脫俗,恍若仙子般傾城;熙鳳的美是傲,她機關算盡太聰明,傲瞰人間,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雲的美是憨,是芍藥花下的天真爛漫;而寶釵,則是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豔”,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傾國,默默獨居一隅,卻不知早已驚豔了滿堂搖曳的春風。

一直在想,寶釵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妙齡少女,黛玉有她的風露清愁,熙鳳有她的機關聰明,而寶釵,似是無慾無求,真真“淡極”,卻顯得“更豔”。

寶釵是封建主義絕對的擁護者,她從來不喜像黛玉那樣的傷春悲秋,從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賈寶玉就說過,寶釵並不喜作閨怨詩,也不許寶琴作,可見她對閨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會去望著“花謝花飛飛滿天”悲慼,更不會嘆“紅消香斷有誰憐”,她心裡的女子,或者說就是她自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和林黛玉一樣擁有傾世芳姿,卻不像林黛玉一樣想將來將何去何從,只想如何過好現在,這是她“淡極”,更是她對封建制度的崇尚。

寶釵的“淡極”也與她的生平遭遇有關,自小父親亡故,哥哥又愚笨無用,雖是女兒卻也要持家掌事,寶釵早早便接觸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這個封建的社會,她的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還是因為她要過得好而被修整過的。黛玉能明白現實的殘酷,而寶釵卻知道怎樣去面對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說,寶釵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為此,她的“淡極”並非她無慾無求,是她已經有了能力和氣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間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為她已經融入了現實,已經能讓自己在現實裡過得很好,甚至讓自己完美無暇,淡極更豔。

寶釵“淡極”,但並非“無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適應著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寶釵的“德”是讓人讚歎的,可也是為她自己悲嘆的,寶釵一心想讓寶玉早日步入仕途,為他謀一光明前程而費盡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自己會成為榮國府的寶二奶奶,寶釵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於對寶玉的真情上的,因為她明白封建社會的定理,因為她遵循並信奉著封建社會的規則,她便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告訴寶玉,於理,寶釵的一番苦心苦意著實令人讚歎。

可是於情,這偏偏不是適合寶玉的路,寶釵有“停機德”,可寶玉卻沒有“懸樑悟”,寶釵的良苦用心也就適得其反,讓寶玉心生厭倦。寶釵是理性的,她知道這樣對寶玉有益無害,誰叫寶玉卻如此輕視功名還罵其“祿蠹”,寶釵之德,也只能付諸東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