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很棒讀後感【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5.48K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精品多篇】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一

一、在“預熱”中把握語文教學的起點

預熱,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課前交流。好的課前交流,不但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以愉悅的狀態進入課堂學習,還能快速地把握住教學的起點,利於執教者根據教學起點及時調整教學思路。

如著名特級教師胡君執教《四季的腳步》時的課前交流:

師:聽說咱們班同學非常愛學語文,課外還收集了許多好詞佳句,是這樣嗎?

生:(非常響亮)是。

師:多麼自信的回答!那麼,能不能來幾個有關描寫春夏秋冬的好詞?

生:春天的好詞是……

師:不用說“春天的好詞是……”,請直接把這個好詞說出來。

生1:春暖花開。

生2:丹桂飄香。

生3:鳥語花香。

生4:生機盎然。

生5:百花爭春。

生6:百花齊放。

師:還可以說是百花——

生7:百花爭豔。

生8:百花怒放。

師:冬天呢?

生9:銀裝素裹。

生10:冰天雪地。

師:咱們班的同學確實名不虛傳。一年四季真是美麗,剛才聽你們說得這麼開心,我也想說幾個,行嗎?

生:行。

師:如果你們知道的就一起說出來。春回——

生:春回大地。

師:真不錯。花紅——

生:花紅柳綠。

師:聲音越來越整齊了。夏日——

生:炎炎。

師:蟬叫……

(學生回答不上來)

師:夏天有蟬叫,還有什麼叫?(老師動作提示)

生:青蛙叫。

師:前面蟬已經用“叫”,避免重複,後面不用“叫”,用——

生:鳴。

師:連起來。

生:蟬叫蛙鳴。

師:很好。金秋——

生:時節。

師:瓜果——

生:飄香。

師:寒冬——

生:臘月。

師:瑞雪——

生:兆豐年。

在這一預熱中,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描寫四季的好詞,既是為後面的教學作鋪墊,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教師能及時瞭解學情,把握教學的起點,為後面的教學定準了起跑線。後面的教學中,胡老師關注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的語言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二、在“交流”中把握語文教學的起點

有經驗的教師教學時,在切入課題後不會馬上趕著學生快速前進,而會有意地停下腳步,看似在與學生閒談,實則是在瞭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以定準本堂課教學的起點。

如著名特級教師吉春亞執教《小鎮的早晨》,切入課題後,與學生進行了如下交流:

師:你們課前已經做好了哪些準備呢?

生1:我們已經把課文讀了好幾遍了。

生2:我們前後幾個把第一自然段都背出來了。

生3:我還知道課文是分為三個方面寫的:先寫小鎮是恬靜的,再寫小鎮是熱鬧的,後寫小鎮是歡樂的。

師:謝謝小朋友,謝謝!你們的語文老師真是太難為你們了!

這一看似無關緊要的交流,卻讓吉老師及時瞭解了學情,確定了準確的教學起點,及時對自己原先的教學方案做了改動,沒有再在讀準、讀順課文上花力氣,而是直接進入品詞析句環節,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在“審題”中把握語文教學的起點

題為文之眼,許多文題恰是課文的精華處。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也能在審題中瞭解學生的學情,便於把握住教學的起點。

如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執教《林沖棒打洪教頭》,他是這樣引導學生審題的: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孫老師最喜歡發言的同學,講對的表揚,講錯的還是表揚。

生:林沖為什麼要打洪教頭?

師:聽到沒有,這就是問題,林沖為什麼要打洪教頭呢?你很會思考,請坐。有不同的問題嗎?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的原因是什麼?

師:原因是什麼?換個角度來問,基本一樣,還是一個問題。

生:林沖打的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生:洪教頭是誰呢?

生:林沖為什麼要棒打洪教頭,而不是拳打洪教頭呢?

師:她關注“棒”打,而不是“拳”打。不像魯智深拳打鎮關西,而是棒打洪教頭。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很會思考。

生:最後是林沖贏了呢,還是洪教頭贏了呢?

師:他關注他們的結果。

生:林沖是怎樣棒打洪教頭的?

師:同學們都很會發現問題,善於提出問題。

在這一審題的過程中,孫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他們自由自在地與文字進行碰撞,引爆了思維的火花,激活了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審題時的一個個問題,折射出了自己的學習水平,教師透過此,迅速捕捉住學情,把握住教學的起點,知道該教什麼,不該教什麼。

四、在“質疑”中把握語文教學的起點

學生初讀課文後,放手讓學生質疑,也是快速把握教學起點的有效方式之一。

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執教古詩《草》,他是這樣處理的:

師:請小朋友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是寫什麼的,哪些地方看不懂。

(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這首詩是寫草的,我是從題目看出來的。

師:你很聰明。讀文章,首先要好好讀題目。有些文章,一看題目就能看出是寫什麼的。——哪兒看不懂?

生:“離離”看不懂。

生:“原上”我不懂。

生:“一歲一枯榮”我不懂。

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不懂。

師:乾脆一句話:都不懂!(笑聲)沒關係,於老師幫助你們讀懂。

“都不懂”,這就是教學的起點!於老師通過讓學生質疑,快速地把握住了這一教學起點。後面的教學中,於老師就是以此為起點,把重心放在了幫助學生讀懂詩意上,也就上演了一幕幕永恆的精彩。反觀我們現在的古詩文教學,學生還沒讀懂意思,教師就著力於意境、情感等方面,這種不關注教學起點的教學,當然是低效的。

五、在“檢測”中把握語文教學的起點

檢測,是快速把握教學起點的重要方法。檢測內容可根據文字、教學需要而選擇,檢測方式可根據教師的習慣與實際需要而確定,一個宗旨,必須能準確預測學情,把握教學起點。

如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執教《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設計了這樣一個檢測:

師:這篇課文的生字、生詞很多,比如這些詞語,你們不一定會讀。(出示第一組詞語:鏡子、委屈、告訴、疼愛、走一趟、貯存、養料、足夠、多虧)

生:(紛紛舉手)我會讀,我會讀。

師:(故意地)老師沒有教,你們都會讀啦?我不信!你來讀。

生:(讀詞語,將“貯存”讀成了“儲存”。)

師:老師還沒教,八個詞你已經讀對了七個,真了不起。哪一個沒讀對,老師不告訴你,請你聽其他同學讀,看能不能自己發現。

生:(讀詞語,全部讀對了。)

師:你真了不起!介紹一下,怎麼會讀的?

生:我昨天預習過課文。

師:你已經養成了預習的好習慣,祝賀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樣自覺就好了。

師:(問剛才沒有全讀對的學生)發現了嗎?

生:我把“貯存”讀成了“儲存”。

師:(高興地)你能通過傾聽別人的朗讀發現自己的錯誤,真會學習!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二

1. 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 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3. 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4. 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5. 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三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

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且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了語文課。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四

師:初讀課文之後你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

生1:課文主要講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第一次變成了村姑,孫悟空劈臉一棒,白骨精虎化成一溜煙逃走了;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一位老婦人,悟空當頭一棒,白骨精又用法術脫了身;白骨精第三次變成一位白髮老公公,孫悟空一棒打死了它。

師:故事大家讀得都很明白,概括來說,就是白骨精――三變,孫悟空――三打,情節非常相似。同學們平時在寫作當中寫情節相似的事件一般怎麼寫呢?

生1:我會選一件詳細,其他的略寫。

生2:我不敢寫那麼多的事情,一般只選一件來寫,不然的話,讀起來都差不多,覺得很單調,老師您還會說我們唆。

(其他學生紛紛應和)

師:老師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咱們今天就向作者吳承恩學一學如何寫類似的事件。請大家對比讀寫“三變”、“三打”的段落,找一找其中的變化之處,做上標記。

評析:一線老師都知道,學生寫人時多有將人物寫成紙片的毛病,無法豐滿,即使懂得用多件事情表現人物,但又會走入表達單調甚至唆的境地。針對這一現象,師直指閱讀重點,從讀開始,學習這種“三”的變化描寫方法,將品讀人物與品鑑寫法一併引出,自然而然。

生1:我發現白骨精三次變的模樣都不相同。

生2:孫悟空三次打的力度也不相同。

師:哦?

生2:第一次是劈臉一棒,第二次是當頭一棒,第三次是掄起一棒。

生3:孫悟空第一次打的時候說她是妖精,是來騙人的,第二次什麼話都沒說,第三次呢,請神仙來作證,還把棍子藏在身後,最後才把妖精打死了。

師:你很會讀書!

生4:我發現每次打完之後,唐僧對孫悟空態度越來越“深”了。

師:什麼意思啊?

生4:孫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後,唐僧只是責備他,第二次呢就念二十遍緊箍咒,對孫悟空越來越生氣。

師:老師以為大家只能夠發現前面的兩點,變的方式不同,打的方式不同,沒想到還有同學發現了唐僧的態度也在變,的確都很會讀書。

評析:品讀孫悟空堅定、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不僅僅是人物的形象,寫作手法、表達技巧同樣也可以引領學生感受一番,課題中的“三”字就是一個切入點。

師:看來吳承恩是很有心的在寫這三打,每次都得寫出不同之處來。有的同學可能覺得多麻煩呀,不如寫一棒打死不就完了嗎,多省事兒呀!

生:那好像就不精彩了吧?

生:故事也不具體啦。

師:那就寫四打、五打、六打好了,更加具體了。

(學生紛紛表示不行,可也說不出為什麼不行。)

師:常言道:事不過三,凡事都有度,漢語言中“三”常常代表著一定的度,你們看,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那是――

生:三顧茅廬。

師:武松過景陽岡時喝多了,因為他不顧酒旗上的幾個大字――

生:三碗不過岡!

師:你非常想念某個人,那叫――

生: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學生因為對“三”字的發現興奮不已。)

師:老子說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現在再讀課題,想一想,作者吳承恩通過這不多不少的“三打”想表現什麼?

生1:這白骨精被打一次,變一次,還是想吃唐僧肉,真是妖性不改。

生2:孫悟空會七十二變,白骨精也能多變,真是道行不淺呀!

師:我來請同學讀一讀這妖精的三次出場――

師:變的次數真多!這三變讓你感覺到了什麼?

生1:白骨精用了連環計呢。

生2:真是狡猾,用了美人計,還裝可憐,博取唐僧的同情。

師:三變,白骨精真是詭計多端!

(師引領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品讀孫悟空的三打,學生能夠自己感受出孫悟空的機智、聰敏,對師父忠心不二、嫉妖如仇的個性。)

師:妙用“三”字,可以豐富人物形象,讓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裡,有不少章節都用到“三”字,請同學們課後找出來讀一讀,好好品味一下“三”字運用的妙處。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五

一、創設情境,激發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製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匯入新課時,我採用了故事匯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後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搭建舞臺,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三、開拓思維,張揚個性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四、反覆朗讀,感悟精華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發揮特長,品味成功

教師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六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才能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使教學內容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課堂上的主角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實現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學習,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對問題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這樣課堂氣氛才會很活躍。開放的課堂教學能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會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又使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如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都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通過理解內容、積累詞句既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有利於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仔細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學生“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得成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那麼,如何有效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能找到答案的問題,或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並在其完成的情況下立即加以表揚。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困生在不斷的訓練中得到進步,感受成功的喜悅。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努力一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答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做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能使學生產生進取心。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七

在課堂中,我們經常聽到教師這樣的評價:“好”“你真棒”,這樣一概而論泛泛地評價,有些學生已經感到麻木了,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難以找到改正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教例:魯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課文11課《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課文語句:“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師:這時你的心情怎樣?你會怎麼讀這句話?生1:(學生語速很快,讀出了急切、盼望的心情)師:是呀,我們多想現在就能到天安門去觀看升旗儀式啊。生2:(學生仰著頭,讀得特別慢。)師:你把觀看升旗儀式的“自豪感”讀出來了。生3:教師,我有不同的讀法(讀句子。)師:呀,聽到你讀,我們都想讓你帶著我們快點去看呢師:同一句話,同學們能讀出這麼多的意思,大家個個都是讀書小能手啊!一年級教學中,朗讀有三個要求:一讀正確;二讀流利;三讀出感情。首先,讀正確是基礎,如果朗讀時出現了錯誤,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其次,要讀得流利,學生在正確的基礎上,多讀幾遍,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這一要求;最後,要有感情地讀,這個要求沒有明確的標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帶有濃厚個性化色彩的,“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文章基調的把握也不同。在《我多想去看看》教學片斷中,學生的理解就產生了分歧,對此,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因人而異,明確地指出學生朗讀中的優點,而不是一味地說:“讀得真好、讀得真棒”,讓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走進生活。

二、課堂評價、煥發活力

以往的課堂上,“棒、棒、你真棒”的激勵語言是教師們慣用的,發小星星的激勵手段也是教師常用的,但是這樣的評價方式真的適合學生嗎?現在發小星星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了,學生手中的小星星已經開始氾濫了,學生不再與學生攀比誰得的星星多,而是對此不屑一顧。因此,現在的教學中一定要慎用小星星,將這樣的物質激勵的方法轉換為精神激勵的方法,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致。充分利用好課上的35分鐘,準確觀察每個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及時對此提出恰當的、靈活的、多樣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同時也避免了評價的表面化和空洞化。例如,言語激勵“你觀察得真仔細”“你的演講讓大家捧腹大笑”“你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你讀得好像一個小播音員一樣”;肢體賞識:送給表現優秀的學生大拇指;實行獎勵:發給讀書多的學生“故事大王”的稱號,或者簡單的物質獎勵(鉛筆、橡皮等)。教師及時地肯定與鼓勵,學生參與性地評價,使課堂形成了一種互評互析的評價夥伴關係,實現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我調控的過程,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活力。這樣的35分鐘,師生共同參與,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學生也更加喜歡這樣的課堂。評價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而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髮展的一種手段。通過評價可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學習。

三、總結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八

美國的一位聰明媽媽就成功地想出瞭解決辦法,她就是Janelle Burley Hofman。Hofman給自己的兒子買了部iPhone手機,伴隨這部手機的還有一份檔案,用來保證自己13歲的孩子Gregory在使用智慧手機的同時學會節制和承擔責任。有意思的是這份檔案並不是幾個簡單的原則,而是一個寫滿了18條規定的“合約”。

以下是“合約”全文:

親愛的Gregory:

節日快樂!相信你現在肯定會為擁有一部自己的iPhone手機而倍感興奮。你現在已經是一個13歲的男孩了,而且是一個負責任的男孩,所以媽媽認為你完全有能力用好這部手機。但是想要接受這個禮物你必須接受合同裡面規定的約束。我希望你能夠理解,只有這樣,媽媽才能把你撫養成為一個全面發展而且能和先進科技“和平共處”的男子漢。希望你能自覺遵守而不是被動地受約束。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下18條規定的話,我只能將這部iPhone手機收回。

1.首先要宣告的一點是,這部iPhone手機是我的,是我買的這部蘋果智慧手機。現在我將這部手機借給你使用。媽媽是不是很偉大?

2.我在任何時候都有權知道這部iPhone手機的密碼。

3.如果手機響了就接聽,這畢竟是一部手機。接聽電話時要注意禮貌。如果來電顯示是媽媽或者爸爸,你更要接電話。不可以忽略媽媽和爸爸打來的電話,絕對不允許有這種情況發生。

4.在有課的時候,每晚7點半要及時將手機交給媽媽或者爸爸,在週末的時候可以在晚上9點交。晚上我們會將手機關機,在第二天早上7點半開機。在給你的同學打電話時一定要尊重別人家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希望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尊重我們的家庭,那你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5.不準帶手機去學校。如果你需要和別人通過手機聯絡,能打電話就別發簡訊,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

6.如果手機掉馬桶裡、掉地上或者丟了,你必須對因此產生的維修或者購買新手機的費用負責。你可以割草坪、照顧小孩來掙錢,也可以將父母給你過生日的錢攢起來。上面我說到的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大,所以你要提前做好準備。

7.不允許使用科技伎倆來撒謊或者欺騙別人。不準用手機說一些傷害別人的話。

8.如果有些話你不想當面或者在電話上和別人說清楚,不準用手機發送簡訊、電子郵件等方式表達。

9.如果有些事你不能在家裡和父母說的話,更不許通過手機發簡訊、郵件等方式向別人表達。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

10.不準用手機瀏覽色情資訊。只能搜尋那些你可以在父母面前拿得出手的問題和資訊。如果你有什麼問題的話,最好當面向人請教,尤其是媽媽或者爸爸。

11.在公共場合要麼關機,要麼調成靜音放起來。特別是在餐館、影院或者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孩子,你是一個非常懂禮貌的人,不要因為這部iPhone而改變自己。

12.不能傳送或者接收帶有你(或者他人)身體隱私部位的圖片,更不能以此為樂。雖然你很聰明,但是有時候會有人誘惑你這麼做,我相信聰明的兒子知道如何拒絕這種人。一旦你這麼做了,你很有可能會毀掉你的大好年華,甚至你未來的大學生活。網路實際上要比你想象的複雜,有些事情一旦發生了就很難去挽救,尤其是那種能敗壞人名聲的事情。

13.不能用iPhone手機錄製特別多的圖片或者視訊資料,其實你根本沒有必要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記錄下來。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些都會存在你的記憶當中。

14.外出的時候把手機留在家裡是一種安全而又明智的決定。這畢竟是一部手機,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學著過一種不帶手機的生活。這樣你就會比那些社交控、微博控更強大,因為你能夠坦然地過一種沒有手機和網路的生活。

15.儘量下載一些新鮮的或者經典的音樂,不要和你的同齡人一樣都聽相同的歌曲。你們這一代人對音樂的接觸要比人類歷史上任何一代都方便,所以媽媽希望你能夠利用這個機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

16.時不時地玩一些單詞遊戲或者腦筋急轉彎等益智遊戲,這對提高你的智力有幫助。

17.要對現實生活充滿興趣,注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傾聽小鳥的叫聲,時常出去散步或者和陌生人談話,要對現實世界充滿好奇。

18.如果你因為這部iPhone手機而將自己的學習或者生活搞得一團糟的話,我會將這部手機收回。我們會就這個問題坐下來好好談談,然後我們再重新開始。請你記住,我親愛的孩子,媽媽和你都在學習,我是你團隊的一員,我們永遠會在一起的。

我希望以上的這些條款你能夠同意。實際上這份合同裡面所列的注意事項不僅僅適用於這部iPhone手機,也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現在你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而且充滿變革的世界。媽媽相信你有著強大的意志力,相信你不會沉迷於這部iPhone手機。愛你,我親愛的兒子。節日快樂!希望你能喜歡這款很棒的iPhone手機。

中國網友讀後感

孩子們說:

@Jane貓貓:神馬,18條?!有沒有搞錯啊!好吧,媽媽,你贏了!我寧願不要iPhone了。

@西元逆風:我媽媽才不會這麼有耐心去整出18條規矩,她只會嚇唬我沒收手機,不過只是說說而已,我倒是希望先說清楚,別事後找事兒。

@藏不住祕密的小白:約法三章也好,免得我在用手機的時候,爸媽在旁邊指手畫腳,18條以外就管不著了哦。

@慕白lee:哇,終於等來期待已久的蘋果手機!不就18條嘛,沒什麼大不了的,28也不怕。

爸媽們說:

@西西貝貝:手機使用規範只是生活中孩子與外界接觸的一個小縮影,能讓孩子明白很多與人交往、網際網路安全的事情,而且13歲孩子正處於叛逆期的早期,父母引導得好,應該能有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水一方:讓孩子把手機留在家估計不大現實,國中孩子上學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機了,還有帶平板電腦去的,不讓孩子帶手機似乎也說不過去,矛盾中。

@劉長春:手機丟了讓孩子賠?這倒是不錯,讓孩子明白使用有度,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價值。國外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限制他們的行為規範,這點值得學習。

其實你很棒讀後感 篇九

【關鍵詞】國小 語文 能力 培養

一。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

讀寫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寫記的實踐。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的讀寫習慣的培養。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多記。用筆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做讀書筆記可幫助記憶,彌補腦力不足,有效提高讀書效率。勤做筆記可積累有用材料,開拓視野,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正像老舍先生說過的,“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麼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鍊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裡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沒有這些積累,就寫不豐富。這樣日積月累肚子裡的貨就多起來。”讀後做筆記會產生新的思考,有利於發現新問題,有利於研究新問題。

二、運用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

(1)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瞭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2)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蒐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閱讀的奧祕在於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資訊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佈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嚥,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覆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4)默讀。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文章不發音地快速地讀。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資訊處理和消化。默讀法能用最少的時間獲取較多的資訊。

(5)與人分享你讀過的好書。古人云“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會與同伴分享讀書的樂趣,把讀書的喜悅擴散,這樣可以收穫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

(6)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課改後學生的課餘時間相對寬裕,首先,合理利用零碎時間,例如,在課間或飯間讀一篇簡短的文章;其次,利用整塊時間,在保證休息的前提下每天晚上用四十分鐘的時間集中精力的讀一篇文章並記下讀書心得,照此法練習,不出半月學生便可感受到自己閱讀能力的明顯提高。

三、要精講多讀,注重學生情感的融入。

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講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媽媽,反覆嘮叨孩子,孩子必然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儘量做到精講多讀。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的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教師再適當引導。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個性化對話,重視學生情感的融入,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讓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這樣,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個性化閱讀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昇華。

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學生的一切,使學生受益終因此,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國小生正處於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起步時期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特別是國小中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從識字階段向閱讀階段過渡,加強這一階段國小生的閱讀指導有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四、尊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