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

文思社 人氣:2.06W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寫的是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請您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裡,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著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裡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的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巨集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2

那是一個王者崛起的時代的神話,演繹著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書寫著神奇的故事;那是一曲千古流傳的絕唱,散發著迷離的格調。

三國的風是綠色的。給人帶來無盡的希望。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祝他完成霸業。是什麼打動了諸葛亮?是榮華富貴,是那至高無上的權利,是那眾人讚賞的目光?不,都不是。僅僅是劉備的執著,劉備的謙虛,劉備的誠心。所以,諸葛亮就像那股山野清新的風,吹來了無盡的希望,讓劉備看到了諸葛亮為他的千秋霸業勾勒出的巨集偉藍圖。歷史告訴我們:做一件事,只要真心誠意,那麼就一定會成功!

三國的雨是灰色的。朦朦朧朧,讓人看不清方向,在夜色籠罩下,是什麼?是曹操的眼睛,它讓你頭骨轉向,他讓你分不清東南西北。歷史告訴我們:生活是殘酷的,現實的生活,就更加殘酷。“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時反而是正確。

三國的牆是泥金色的。掩蓋了人心。一片泥金色的世界裡,酒香四溢,佳餚美味,雜然陳前。餐桌上的是歡笑,笑臉下的是陰謀。誰也不知道,明天的路將會怎樣,貂蟬的美貌讓呂布失去了理智,失了男兒的血性,失去了他善良的本性。他太愚昧了,他不知道背後有一支利箭已對準自己。歷史告訴我們:對待他人,要真誠,關愛他人,我們也會收穫關愛;但關愛之情不可無節制,俗話說得好: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不要被美好的事物所迷住,美好的事物也有消極的一面。

三國的天空是紅色的。血一般的紅。關羽的義,打動了所有人,憑他的義氣,可以讓風雲變色,使天地動容。他一臉紅色,映在了人們心中,成了人們心中英雄的形象。歷史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義氣,要有正義感,邪惡永遠打不過正義。

三國的越是金黃色的。花,染不透鄉愁;月,回不了故夢。劉備有多少次對月長嘯。他心中的夢何時才能園?漢室江山何時才能統一?他唯有對月長嘆。歷史告訴我們: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總會有些磕磕盼盼但我們要樂觀面對。

三國的色彩數永遠道不完的,唯有天空中高懸著的明月,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一切。讓我們用心去讀三國,品三國,去感受三國史詩般的壯美!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3

許多人讀完《三國演義》後,都會記住寬德仁厚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相比這些人,我更偏愛趙雲。

趙雲十七歲拜師學習槍法,深得師傅真傳,趙雲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趙雲先後追隨袁紹、公孫瓚。見他們皆不是時才之人乃投劉備帳下,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連諸葛亮都說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憑藉超群的武藝,過人的膽識多次隨劉備、諸葛亮外出,總能化險為夷。先後兩次危難之中扶幼主,又輔佐劉備成就一番霸業。

劉備在荊州失利後,派趙雲保護家眷突圍,當發現自己衝出來時,不見了甘糜二位夫人和阿斗,又單槍匹馬地衝入曹軍尋找她們,趙雲殺得曹軍盡皆喪膽,殺了個七進七出,把甘夫人送出後,去尋找糜夫人與阿斗下落,在糜夫人投井自殺後,趙雲懷抱阿斗,殺散曹軍,左衝右突,突出重圍,此情此景曹操不由得讚歎:“真虎將也!”這一場仗,趙雲奪得輕釭寶劍,砍倒大旗兩面,殺死曹軍名將五十餘名,血染徵袍,這就是著名的長阪坡救主的故事,這一故事足以看出趙雲的赤膽忠心。

後來孫劉聯盟共殺退曹操後,趙雲又助劉備奪下荊州四郡,後來,孫權用陰謀騙孫夫人與阿斗回東吳,正巧遇上了趙雲,這又有了後來的截江奪阿斗,後來劉備與劉璋決裂奪得益州時,有人建議將成都有名的田宅分給諸將,趙雲卻說:“益州人民久遭戰火,應還與百姓,安居復業。”劉備聽從了他的建議,益州人民皆深感趙雲之仁德,這個故事令我對趙雲更增加了幾分敬佩。

劉備平定漢中後,劉備稱帝,又封趙雲為五虎大將。

趙雲一生過著戎馬生涯,不曾打過敗仗,他死時諸葛亮說:“國家損一棟樑,我損一臂也!”劉禪又說:“朕昔年幼,若非叔父則死於亂軍矣。”

蜀國五虎將中趙雲不像關羽那般心高氣傲,不像張飛那般魯莽輕率,不像馬超那般年輕氣盛,不像黃忠那般勇而無謀,相比這些人,趙雲在世人心中有國將家臣的風範。在我的心中更是無人能比。

後來,三國終於統一了,但不是魏蜀吳,而是晉,他救出來的劉禪舉國投降。哎,千古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是趙雲曾在史冊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令世人敬仰。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4

歷史就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鐵礦,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沉澱更多的精髓,而不會因為人們的挖掘而減少。如果說三國是這座鐵礦中一塊美麗而碩大的礦石,那麼陳壽則原封不動的將其挖掘了出來,組合在一起成了廣為流傳的《三國志》,羅貫中卻將陳壽挖掘出來的鐵礦石加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飾品,匯合成了同樣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首飾與原料本是同一種物質生成,可內容卻截然不同,原料是真實而死板的,首飾則是原料經過藝術加工後美麗而精緻的。

就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做個對比吧,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同樣一個故事,在這兩部書中卻有著千差萬別。在《三國志》中,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主要收錄在《隆中對》一章中,這一章主要向我們講述了一代天驕諸葛亮對當今天下形勢淋漓盡致的分析以及對前來問計的劉備給出精妙絕倫的建議。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這些分析的話語卻連亮點都算不上,反而在《隆中對》中僅僅用“凡三往,乃見”五個字就一筆蓋過的內容,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最為主要的情節,在羅貫中的筆下,三顧茅廬以劉備為主角,諸葛亮世外桃源般的茅廬為中心展開了離奇曲折的故事,且對其中天氣、景象、語言、動作等細節都進行了極為細緻的描寫,如在小說中提到劉備先後將其認為是諸葛亮的三個朋友以及他的弟弟與叔父,這些在《三國志》中完全沒有提及,甚至在真正歷史中也並不完全存在。由此可見得羅貫中的文采有多好,僅僅只通過《三國志》中的五個毫不起眼的字便能聯想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情節,使得劉備寬容一切的精神完全蓋住了諸葛亮的光芒,也正是因為羅貫中生動精彩的描寫,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才能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婦孺皆知的典故。

小說雖然精彩,且更使人喜愛,但我們不能根據一部小說來評價一段歷史或一個人,更不能完全依賴於小說而淡忘真實的歷史,畢竟小說裡參雜了許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就像我們不能因為首飾的精美而忘記了它真正的原料一樣。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三國演義》這樣一篇精彩的典故,它使一部枯燥無味的歷史變得活靈活現,也同樣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驚喜與興趣。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中生5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這本書,使我感到了那個戰國時期用鮮血凝成的友誼;這本書,使我終生受益,一直勉勵著我,鼓舞著我做一個重情義,講義氣的人。這本書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我們翻開這本傳世之作,讓我們在一次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別樣人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比較欣賞劉備這個人。他文武雙全,憑藉著自己的仁義和虛心,將不少名將都招入自己的勢力中。著名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都收入他的膝下,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便帶上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阻攔,冒著大雪去請仍沒見到,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後才終於見到他本人。這顯示了劉備真情實意的邀請諸葛亮出山來協助他統一天下,同時第二次請諸葛亮時,關羽等人說要把諸葛亮綁起來威脅他,劉備卻狠狠地斥責了他們,這又體現了劉備的以誠待人。

劉備還有一個故事也讓我有深深的感觸,那就是三國的四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說到夷陵之戰,大家可能不太瞭解,可陸遜火燒連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那一次戰役讓劉備的蜀國,徹底喪失了與其他二國抗衡的基礎,夷陵戰役,劉備率領了8萬大軍,去打只有5萬兵力的吳國,那是吳國實力空虛,將相都以老,加上兵力的懸殊,沒有與蜀軍抗衡的基礎,有不少將相提出投降,但陸遜卻憑藉自己的智慧,火燒連營,將蜀軍擊退,現在人們都怪劉備的魯莽,但劉備是因為自己的兄弟關於被吳軍所殺,才派軍攻吳的,雖然這次劉備輸得很慘,但我覺得這場戰役把劉備的重情重義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中不只有劉備的“仁”與“重情義”去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張飛的“勇”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戰爭,正義的信念使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而邪惡的信念會讓我們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最後告訴大家一句話“仁”可治天下,“智”可管理好人民,“邪”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會一敗塗地。

祝大家都能打贏人生這場戰爭,祝大家都能成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