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點滴觀後感(精彩多篇)

文思社 人氣:1.8W

心靈點滴觀後感(精彩多篇)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一

正如美國特魯多醫師的墓誌銘一樣,“偶爾會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這才是一名醫生的職責所在。去治療那些我們能夠治癒的,去幫助那些我們無法治癒的人安詳地走完生命的最後旅程,去安慰那些備受疾病折磨痛苦的患者,這才是我們從醫真正的目的所在。正如現代醫院的前身是起源於古代修道院、救濟院或寺廟,現代醫生起源於基督教的神職人員一樣,現代醫學自誕生伊始,其目的就是傳教式的慈善與施予。那時的醫學遠不及現在發達,所謂的醫院通常僅僅是提供清潔的環境、良好的空氣、冷熱浴、充足的食物和取自聖泉未受汙染的水。醫生肩負著神祇,從古至今一如既往的用自己的所能、用自己的真誠,無私地幫助他人。

醫學不是萬能的,儘管醫學一直的不斷的進步,仍然還是有很多疾病至今是醫學無法治癒甚至無法解釋的。一名醫學生從入學起就被灌輸和浸染著征服疾病的信念,彷彿一名醫生的使命就是去挑戰醫學難題,妙手回春,讓病患起死回生。可死亡是人類的必然歸宿,這是大自然的客觀規律。醫學是無法戰勝死亡的。正如韓啟德院士在中國科協第16屆年會的特邀報告中所講的那樣,“我們現在的醫療出了問題,不是因為它的衰落,而是因為它的昌盛,不是因為它沒有作為,而是因為它不知何時為止。在宗教強盛、科學幼弱的`時代,人們把魔法信為醫學;而在科學強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們把醫學誤當作魔法。”

醫療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是層出不窮的新藥、新技術、新裝置在臨床的嘗試與應用,而同時帶來的則是更多的不良反應率、更嚴重的副作用和充滿未知的風險。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患者真正需要的其實並不是無休止的、不惜一切代價的醫學手段,而是一種陪伴他走到終點的人文關懷。在讓病患身上插滿搶救的管路時,我們應該反思,我們到底是在幫助患者,還是在加重患者的痛苦;我們到底是讓他逃離死亡,還是延長他死亡的過程;還是單單為了履行我們心中單純的治病救人的信念。患者不僅需要忍受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同時還要承受我們的診療所帶來的痛苦。現在的醫學模式已經發展成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而醫生所面臨的最大的敵人不是疾病,不是病人,更不是病人家屬,而是我們對於病患心理、社會屬性的冷漠和忽視。正如吳階平曾說過的那樣,“醫生要看生病的人,而不是單單看人生的病”。

因此,我們從醫最重要的本領不是手術刀,不是藥品,而是我們的人文關懷,是我們通過對病人的言談舉止傳遞給他們的鼓勵和信念。再好的手術刀和藥品都無法最終戰勝死亡,而唯有我們的關懷能夠幫助病患減輕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疾病的痛苦。

同樣想以韓啟德院士在中國科協第16屆年會的大學生見面會上的講話作為結尾。“我想人心都是肉長的,醫患關係中為什麼醫生被稱為天使?因為仁愛。只是我們現在的醫生有時候就忘了這很根本的一條,認為醫生就是掌握技術來給你看病,成了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其實,醫生能夠真正通過技術來解決病痛的是少數,多數情況下我們的醫療技術還不足以解除病人的病痛,這種時候靠你對病人的誠實,靠你對病人的關心和同情心,盡你所能的幫助,來取得病人的理解。如果你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他又覺得你高高在上,我認為這會給醫患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是我們現在很多醫護工作者做得很不夠的地方。

現在,我們的醫學缺乏人文關懷,離人文精神越來越遠,離開這個,那醫學的宗旨自然也漸行漸遠,這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特別注意。”

與君共勉。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二

為了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共建和諧醫患關係,7月20日至22日永修縣人民醫院組織全體職工六百餘人分批次觀看了電影《心靈點滴》。影片講述了故事主人公帕奇曾是一位有自殺傾向的精神抑鬱者,在醫院治療的遭遇讓他決心立志要當一名醫生,把帶給病人歡笑作為醫治病人的重要處方,通過他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了自己理想的感人故事。

影片讓大家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禮。很多同志有感而發,紛紛表示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轉變觀念,體現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升服務質量,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院長周英勇要求大家牢記醫院宗旨,以飽滿的熱情,純潔、善良、充滿責任感的愛心,熱忱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心靈點滴》觀後感 篇三

看完《心靈點滴》這部電影后,我又讀了一遍希波克拉底誓言:仰賴醫神阿波羅·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諸神為證,鄙人敬謹直誓,願以自身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此約。凡授我藝者,敬之如父母,作為終身同業伴侶,彼有急需,我接濟之。視彼兒女,猶我兄弟,如欲

受業,當免費並無條件傳授之。凡我所知,無論口授書傳,俱傳之吾與吾師之子及發誓遵守此約之生徒,此外不傳與他人。我願盡餘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柬一切墮落和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與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為婦人施墮胎手術。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結石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於專家為之……

流傳約20xx餘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讀起來仍然令我頭皮發麻。我就反思為什麼幾千年以前的思想還是讓我這個二十一世紀的醫務工作者如坐鍼氈。總結了一下,那時學醫不受高昂的學費,現在學醫時間長不說,實習還不給錢;那時以病家謀利益為信條,現在以養家餬口為信條;那時墮胎手術是醫者大忌,現在國家鼓勵,婦產科門診10分鐘一個,一天好幾十;那個時候,骨折了小夾板或樹枝固定,現在骨折了都是切開復位後打上鋼板上釘子……科技是進步了,醫者的道德下滑了。

生存的壓力,物質的誘惑等等,醫務工作者很難獨善其身。當然有沒有另類啊?概率雖小,人還是有的,但都活得相當悲慘。話說現年42歲的`冉崇偉是四川武勝縣的醫生。冉崇偉稱,“醫院搞‘開單提成’,我抵制這種做法,結果完不成任務,工資被扣了3。4萬元。”他還和衛生院打起了官司。這官司不論輸贏,他以後還怎麼在單位混?還有山東省滕州市中醫院楊國樑拒收回扣被指人格障礙,同事稱其毀醫院名聲。還有更慘的,南方某某醫生醫術高超,病號特多,但他就是不開大藥房,惹著了院長,急壞了主任,恨啥了同事,結果他被同事踢壞了男人的命根子,恐嚇信一封一封地投在他家裡,妻子跑了,工作也丟了。雖然,www本站uawen.本站cn很多行業慣例不合理,但你要對著它幹,代價是幾乎要命的。再看看亞當醫生挑戰慣例的代價是什麼?帕奇違反學院的規定,向陳腐冷漠的醫學教育制度挑戰,他扮演小丑,逗病人發笑,他主動跟病人交談,他每次都稱呼他們的名字,他分享病人的快樂和夢想,也分擔他們的痛苦和悲傷,他給病人帶來歡笑和溫暖,他讓病怏怏的孩子恢復笑臉,給病入膏肓的老人帶來快樂,他讓原本死氣沉沉的病房重新充滿活力和希望。但是他幾乎被院長開除,禁止去醫院,女友也被人謀殺(要不是Patch的熱心腸,她怎麼會被謀殺?),可謂代價慘重啊。

我們要挑戰醫療行業不合理的慣例嗎?看完電影《心靈點滴》,我聯想到我國醫療行業的實際情況,很有抵制並改變不合理現象的衝動。可我是徒有其心啊。但是,Patch以病人的生活質量至上,強調人性溝通的做法,我很受啟發。以後,我要從自身做起,為病人提供貼心服務。和藹、真誠地對待他們,要為病人提供微笑服務,耐心講解病情。不僅要根據病情制定治療方案,還要切實考慮患者的經濟條件。所以要把治療方案、預期效果和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醫患彼此都受益。但是,我還不敢頂著大家幹,不拿回扣,不開大藥方,那樣我會遭孤立,排擠。從個人角度來分析,那樣威脅到我的生存,難以繼續個人的發展。

所以,我把希望寄託給社會和國家。希望能給醫務人員創造寬鬆良好的工作環境。首先是尊重。醫學知識浩如煙海,每位大夫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獲得尊重首先是社會對知識的尊重,對勞動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們提供的社會服務直接關係到社會成員的生命健康。醫生想把每一個病人治好以獲得成就感,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是幫助他人,不管是否是他們的本意,但客觀上造成了這個好的結果。醫生殫智韻慮,治好了別人的病,你送他一面錦旗他比什麼都高興。所以,醫務人員的付出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其次是薪酬。考慮到醫生的付出和工作性質,醫生本該高收入。

一、高危職業。如果你是一個工人,你修理一千臺機器,有999臺修好啦,有一臺給你越修越壞,甚至修得不走了,你會因此捱揍嗎?你會丟飯碗嗎?你會因此成被告嗎?會坐牢嗎?醫生會。

二、高壓力。各位捫心自問,自己的工作就從未出過錯?工作時你從未忘記過什麼?從未出過亂子?從未辦砸過事?你們可錯十次、百次、千次,醫生卻一次也不能,能不戰戰兢兢嗎?

三、高要求。醫學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學科,想不被淘汰,想不出事故,醫生只好不斷看書、看書、再看書,醫院不斷的考試、考試、再考試。區裡也會考計算機、英語、操作……活到老,學到老、考到老,乃真實寫照。四、高負荷。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

解決了醫生的社會地位和薪酬問題,醫生才會更加踏實的工作,更多地為病號著想,更好的溝通。只有這樣,中國才會不缺像Patch那樣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