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觀後感心得多篇

文思社 人氣:2.79W

薩利機長觀後感心得多篇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一

影片講述了在飛機失去動力時薩利機長當機立斷將飛機於河上迫降並使155人全部獲救卻不斷遭受調查質疑,最後證明薩利機長是一個完完全全英雄的故事。

影片寓意深刻,我只想淺談一點關於一些我所注意到的細節問題。首先是空姐,給人的印象是訓練有素,在有了飛鳥撞擊的猜測以後,絲毫沒有顯示出慌亂,而是面帶微笑,鎮定自若,安撫乘客,冷靜的告訴乘客要怎麼做,給人以信任感。不同於國內空姐是吃青春飯,挑選空姐的要求是“瘦、高、白、秀、美”,美國更注重的是體貼的服務與經驗老道的緊急情況的應急反應,所以在美國,我們在飛機上看到最多的,是空媽,而不是空姐,與美好的外表相比,作為機組成員,我想更重要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還有一點我想說的是美國的救援體系,這一點十分令我感動。就是在事故發生後,可以立即、機動的調配有關力量,迅速完成救援。包括船隻,軍隊,直升機等救援部分,紅十字會等災後後勤援助,及維持秩序的警察等,全部有效到位。不論隨後的後續工作有何問題,起碼在保證人的生命,即救援工作上,美國做的相當不錯。當然,美國的援助體制也不是一開始就十分完善,在一開始,美國的救援體制十分拖沓,無效,機動性差,軍隊也是重反恐而輕賑災,更不用說與紅十字等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了,可以說,在卡特里娜颶風之後,美國的救援體制才漸驅完善,而期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有制度化的批評機制促使救災體制不斷地更新、調整,而我國我國尚缺乏這樣的制度化的、有效的批評機制,網路批評也處於無序狀態。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馬雲說過“中國最大的危險不是GDP跑7還是跑8,跑6又怎麼樣?只要我們喝的水是乾淨的,空氣是好的,食品是安全的。窮一點還能活得長一點。”同樣,,我們不應純粹注重中國人的“面子問題”,更重要的是“裡子”,才是衣服是否舒適的關鍵。

薩利機長觀後感心得 篇二

本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20__年1月15日下午3時26分,薩利機長執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這架空中客車A320-214在爬升過程中,在起飛之後僅一分鐘就遭受加拿大黑雁群的撞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

薩利機長向機場塔臺報告,要求立即折返機場。機場方面隨即指示1549號班機立即折返,此刻薩利發現飛機的效能已經無法完成掉頭的操作,於是塔臺安排客機飛往新澤西的泰特伯勒機場作緊急降落;可此時飛機的高度及下降速率,已經無法讓客機安全降落於泰特伯勒機場。於是,薩利決定避開人煙稠密地區,冒險讓客機緊急降落在貫穿紐約市的哈德遜河上。拉瓜迪亞塔臺在機長告知即將降落哈德遜河23秒後失去與班機聯絡。飛機飛進哈德遜河河道上空,並以滑翔方式緩緩下降。飛機機尾首先觸水,其後以機腹接觸水面滑行,飛機左側的一號引擎於水面滑行期間脫落沉入河底。最後,飛機於曼克頓附近停止滑行,機身大致保持完整。

我最初的理解,水面相比陸地迫降要安全點,在網上查了才知道,飛機水面迫降將更加危險。

原因在於首先水面不像路面是平靜的,水面的起伏與水流完全不可預測,如果一旦飛機的機頭或者機翼先碰到水面的話,飛機很容易翻過去。只有保證以絕對完美的角度滑進水中才能爭取到短暫的漂浮時間。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哈德遜河迫降才會被稱為奇蹟。滿載著155人的飛機在空中失去了動力,瞬間就要做出決定,隨之是水面迫降,薩利機長面臨多大的挑戰啊。

208=155。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呢?從飛機撞上黑雁到迫降成功,時間只有208秒,薩利機長用他的沉著與冷靜,憑著過硬的心理素質與長期以來練就的高超技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拯救了乘客和機組人員共計155條生命,完成了一個奇蹟。

觸點一:高超的技術。飛行員的工作是一項重複性勞動工作,周而復始的按照規章要求進行操作,形成重複性疲勞,最易出現的是對規章要求的淡化,簡化流程,往往簡化的流程中暗藏著風險和隱患。風險和隱患的暗藏就如同常人生活中會形成的一些習慣,一般不會覺得有害處,也不會下功夫去改;久而久之,麻痺性的認知會形成“大錯不犯,小錯不www本站uawen.本站cn斷”的情形,形成自己的漏。影片裡,薩利機長工作中,嚴守規章流程操作,通過做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事,在一點一點的積累中提升業務技能。

記得中央電視臺有個節目叫《挑戰不可能》,每期選擇多個選手,涵蓋技能、體能、腦力等多個專案的極致挑戰,高超的技術得到最大化的展示。僅是高超的技術,薩利機長最多如《挑戰不可能》般,通過多次的練習,展示一個技藝的極致,而他做到的是對生命的拯救,只有一次機會,不是練習,怎麼實現的呢?

觸點二:素位而行。正如空管人員對薩利機長的第一印象,他說對方的聲音太冷靜了,讓他不能相信,對方嘴裡說出的是,1549號航班剛剛失去了雙引擎動力。實際上,薩利不僅在飛行時足夠冷靜,即便是在迫降之後,依然沒有亂了方寸。在疏散乘客時,他還兩度檢查機艙,確保沒有乘客被困後,拿上工作日誌,最後一人離開機艙。在上岸之後,他還第一時間要求清點人數,以確保每一位乘客都獲得救助。

薩利機長觀後感心得 篇三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20__年1月15日,前美國空軍飛行員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執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從紐約飛往北卡羅來納州。這架空中客車A320爬升過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薩倫伯格確認無法到達任何附近機場後,決定於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最後在208秒的時間內拯救了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

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商業客機首次成功地迫降在一條河流上,且機上人員無一傷亡,而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憑藉自己的經驗、技術和精準的判斷,拯救了機上155人的性命,也當之無愧的擔得起英雄這一稱號。

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剖析此影片。

其一,從危機管理的角度。《薩莉機長》是部很好的危機處理教材,從事件發生到處理僅僅208秒時間,到全部155名乘客24分鐘時間在哈德遜河中被救,涉及到機場指揮塔、紐約水陸警察局、河上巡邏隊、周圍遊船、紐約消防局、全美航空公司等很多部門協作,超過1200個第一響應者、7艘載有130個執勤人員等到場營救,啟動應急預案和危機處理機制,沒有這麼多部門聯合救助,在嚴冬冰冷的河水中結果可想而知,換在其它國家,即使能安全降落,但能否全部安全上岸是個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反應快慢、機制、協作、軟體硬體等。

其二,從專業敬業的角度。57歲的老機長薩利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是個專業度、敬業度都很高的典範,駕駛飛機40年,運輸上百萬人,對職業充滿敬畏和熱忱,具強烈的責任感,最後一個離開飛機,一直詢問被救人員數字,是個職業化程度很高的職業駕駛員和機長,所以才能嫻熟冷靜沉著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準確判斷處理和應對。不僅是技術,還有職業精神和職業操守。

其三,從英雄主義的角度。什麼是英雄?薩利機長給出了答案,真正的英雄不是媒體吹捧出來的,而是一個團隊,在災難來臨前,恪盡職守,堅守陣地,勇於承擔責任,以自己的專業能力保全全部乘客的安全。影片最後,薩利機長說:“不是的,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我們所有人的,乘客、救援人員、空管人員、輪渡船員、還有警局潛水小隊。我們都盡了一份力,這才是我們能夠倖存下來的原因。”薩利機長用強有力的結尾給出了迴應,平凡盡責即是偉大。

其四,從人性的角度。當體制和人性發生衝突的時候如何選擇,制定制度流程及執行要充分考慮人的因素,不能忽視人,制度流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制度流程的目的是工作更有序更高效,把人的潛能充分激發出來,而非抑制人束縛人,本末倒置。人的生命高於一切,以人為本不是句口號。

《薩利機長》是部難得的好影片,建議大家走進影院用心領悟,除上述幾個角度外,還有親情人性信念,全方位剖析審視理解其精髓,定會有所受益。

我認為,這部片子最令人思考的地方是在於薩利機長在面對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多方面質疑後,仍能冷靜理性面對質疑,用35秒的時間點贏得了208秒成功脫險的載入史冊的壯舉。精彩的對白:“我有困難區分現實和現在這種鬼狀況”“我不喜歡無法控制局面的感覺,我想找回原來的我”“過去40年我載送了百萬名乘客,但最後人們卻以這208秒來論我的功過!”

薩利機長觀後感心得 篇四

很多人都會將麻醉工作比作飛機的飛行過程,看完《薩利機長》,突然覺得很有感觸,重新審視過往三年多的麻醉工作,除了後怕就是失落,又或者有點自責。

雖然在學校亦或是在每一次大小講課裡,都會受到教育,麻醉工作需要巨大的責任心以及紮實的理論和精湛的技術,但日常工作的瑣碎早已消磨了所有一絲不苟的責任感,千篇一律的工作流程早就機械化了所有充滿挑戰的激情,所剩無幾的只有每日的疲憊和對這份工作的絕望。幸好有一群可愛的同事,才得以讓這種無聊蒼白的工作稍顯生機。

因此我一直在尋找某種出路,甚至可以換份工作,至少我的下班時間可以非常明確,至少工作之間我可以自由的'喝口水、上個洗手間!原來我對自己曾經熱愛的麻醉工作已經完全沒有追求,不再要求自己有多精湛的技藝,不再要求自己的知識是否與日俱進。

因此我一直在尋找某種出路,甚至可以換份工作,至少我的下班時間可以非常明確,至少工作之間我可以自由的喝口水、上個洗手間!原來我對自己曾經熱愛的麻醉工作已經完全沒有追求,不再要求自己有多精湛的技藝,不再要求自己的知識是否與日俱進。

當看完薩利機長,突然有種莫名的熟悉感,我的麻醉工作難道不是這樣嗎?!千萬次的飛行經驗造就了臨危不懼、機智果斷的薩利機長。同樣數以萬計的麻醉例數不也在無聲的提升著我們工作的高度,儘管波瀾不驚,卻需要我們用心體會,如此才會有質的飛躍。經驗與技藝需要時間與機遇的積累,然而無時不在的卻是我們的責任心。作為把控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安全的生命的機長,我們也需“寧可延誤,不可失誤”!

突然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可笑,笑自己對麻醉事業理解的蒼白,笑自己為繁瑣工作推卸責任的理由。如果明天允許,我定會收拾如此幼稚的情緒,懷揣巨大的責任心,在每一個細節,只為將麻醉做到最安全舒適。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五

暑假是一個閒暇的時間,我利用這個時間看了大量的電影與書籍,寫觀後感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

《薩利機長》取材於20xx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中,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蹟。當年,這架空客飛機在爬升過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後,前美國空軍飛行員薩利機長,確認飛機無法到達附近機場後,決定於紐約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最終,他成功地令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創造了空難史上著名的“哈德遜奇蹟”。然而,在薩利機長被媒體捧為英雄時,他卻遭到了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

“哈德遜奇蹟”的創造,並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因為運氣,他是一個優秀的機長畢生專業素養的呈現,同時也與他對於生命的敬畏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有關。

在電影的片尾,當此次空難生還的乘客露出一張張大難不死後的喜悅的笑臉時,當他們自豪的報出自己的座位號時,傳來了薩利機長的一段話:“155只是一個數字,可當你去對應一張張面孔時,那就不只是155張還有其他面孔,妻子們、女兒們、兒子們、父親們、兄弟們,數字立馬可觀起來。”在現實中,當年那些機上的乘客表示,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次迫降改變了。而薩利機長說:“1549航班不僅僅是5分鐘的飛行經歷,而是我的一生讓我安全地把飛機降落在哈德遜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