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多篇

文思社 人氣:5.19K

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多篇

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篇1

前兩天,為了慶祝黨的生日,單位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後《鐵人》王進喜的故事片,下午兩點的電影,我在一點五十分走到電影院門口,這是單位包場,不用電影票,門口人事處的兩位幹部站在那裡,他們看到我就笑,我莫明其妙,難道是自己來晚了?他們說你進去吧,裡面已經有人了,我走了進去,一看一個若大的電影院,只有區區六人,我們見面都哈哈大笑,真是有意思,這成為我們的專場觀看了。我是一個不喜歡湊熱鬧的人,所以我選擇了最後幾排,一個人靜靜坐在那裡,感受這份少有的空曠,影院裡還有比較涼爽的,開著中央空調,一會兒又陸續來了些許人,至電影開始放映,來了不過三十人,其餘的人幹吧去了,不得而知。呵呵

故事梗概: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吳剛 飾)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著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希望。這隻除卻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第一口油井終於開鑽。房東老大娘見王進喜連續數晝夜奮戰在井架,感慨“王隊長真是個鐵人!”,“王鐵人”的名字從此傳開。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卻顧不上住院,拄著柺杖纏著繃帶連夜回到井隊。突遇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在沒有重晶石粉堵塞井噴的危急時刻,他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水泥沉在泥漿池底必須攪拌,現場卻沒有攪拌機,王進喜便扔掉雙柺,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進入,經過三個多小時奮戰,井噴終於被制服,油井和鑽機保住了。

三年自然災害來臨,王進喜和他的隊伍面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嚴重的飢餓和高強度的作業下,隊友們意志紛紛崩潰。王進喜省出自己的口糧,甚至不惜犯政治錯誤,想方設法給大家填肚子。

感人的“鐵人”精神,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缺乏的。其實這是一部人情味很濃的`電影,為什麼來看這部電影的同事這麼少?大家可能一聽主旋律就覺得沒勁,大家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我不明白。國外很多片子,都弘揚個人英雄主義,為什麼一個感動中國的民

族英雄——鐵人,大家會認為這是說教電影?大家內心深處固有的思想,主流就是說教,挺可笑的。

觀看《鐵人》,不僅是瞭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衝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鬥歷程,這是一個時代的艱難行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

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篇2

“鐵人”頭銜的創始人王進喜,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無數鐵人的身影,因為他的精神和品質,影響了建國初期的那一代人,影響了奮發圖強的一代,影響了改革開放的一代。

今日,我們有發達的社會,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優越的工作環境,可是,我們的氣質和精神卻總是少了鐵人,少了鐵人的堅韌和不屈,少了鐵人的開拓進取。

鐵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氣!我會振作精神,迎接挑戰,實現心願。俗話說得好,人活著要有點精神,而鐵人精神正是對無悔人生的詮釋

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為一點小挫折就輕聲放棄,自暴自棄,那我們就是失敗的人了!應對生活的苦難,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失敗!人們經常說:“沒有經歷過人生的磨難,就必須是不夠天真。”唯有經過不斷的磨練,我們才會更加堅強,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所以,讓我們銘記自我的職責,銘記自我所肩負的使命,在應對困難時,像鐵人一樣,決不畏縮不前,決不畏縮不前,敢於直面生活的苦難。使我們更加堅強,使我們不再軟弱,不再在任何困難面前“心軟”。

永遠的鐵人榜樣,永遠的標杆,是我們應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銘記鐵人,時時刻刻學習鐵人精神,向鐵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習發揚鐵人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把業務做好、做好,嚴格按照要求和執行標準,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地幹好本職工作,秉承鐵人精神,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篇3

“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著井架爬回來!”這就是王進喜,時代鐵人的豪言壯語。正如影片導演所描述的:當年的“鐵人”不但為國家貢獻了石油,並且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負職責、做主人翁、擔當大義、挺立於時代潮頭,是我心目中的"鐵人精神”。那個年代,王進喜,焦裕祿都是時代的符號,是典型的拼命三郎的代表。那時的社會環境需要人們具有忘我的奉獻精神,捨己為人。而此刻,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新的物質條件下,人們不再衣不裹體,食不飽腹,可是人們精神世界缺貧乏了。影片中趙一林的有一段臺詞很好的表述了兩種時代精神追求的不一樣: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實惠,你看中靈魂,我看中肉體。這個價值觀念衝突其實不僅僅是侷限於兩代石油工人之間,這其實是兩個時代的人之間的價值取向衝突。鐵人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無私奉獻;我們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有償服務。這就是一種本質上區別,新時代來臨了,新一代的人又將如何繼承老一輩的精神呢?

是追求自我還是崇拜超我。是放棄物質還是降低精神。雖然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僅有人們滿足了物質層面的追求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可是,人的慾望無止境,到底什麼時候才是物質的最終滿足,才能開始精神的提升?每個時代都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有自我的鐵人,不一樣的時代環境不一樣,可是都具有相同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們看到不管是皚皚雪原還是無邊沙漠,湛藍的天空中總有雄鷹在自由飛翔。不管是鐵人時代還是劉思成時期。我們都要將一種精神傳承,發揚,銘記在心。

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篇4

觀看了勵志片《鐵人》,感觸頗深。電影《鐵人》,對於鐵人事蹟的描寫不是一味地回憶過去,而是採用時空轉換的手法,從新一代石油工人劉思成的視覺重新認識鐵人精神。影片既有過去鐵人的感人事蹟,又有新一代繼承鐵人精神的行動,講述兩代勞模為祖國能源事業的發展創業拼搏的故事。

?鐵人》用兩代鑽井工人的時空交替,黑白與色彩的融合,物質與精神的碰撞,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時代與精神的種種變革。鐵人和劉思成是兩個時代的石油工人,兩條故事線時而相交、時而平行,在故事情節上好似沒有太直接的聯絡,但直到看完影片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新老兩代石油工人的精神是緊緊聯絡在一起的,相信不僅僅是石油工人,大家都會被鐵人精神所打動。

影片較為精煉地展現了王進喜在大慶油田的奮鬥歷程,這是一個個感人的場面彙集而成的——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裡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在油井面臨垮塌之際,他大喊一聲:“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著井架爬回來!”電影《鐵人》用這樣的鏡頭,讓我們體會到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大慶油田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的支撐,才能從冰天雪地裡拔地而起。觀看《鐵人》,不僅是瞭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衝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鬥歷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

鐵人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於創新的實幹家。幹起工作來,不僅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肯動腦子,用心去幹好工作,他是油田第一個提出用小鑽機代替大泵的人,以前用大鑽機乾的活在他那用小鑽機就能代替,並能打出雙眼井。所以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學習鐵人的這種鑽研精神,勇於創新,大膽改革,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

“鐵人”精神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克服艱難困苦,以大無畏的主人翁精神創造的歷史奇蹟,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留下讓後人頌揚的感人事蹟。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和改革開放的今天,“鐵人“精神又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習這種精神,是新時期加強黨建工作的需要,也是公司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下社會,我們尤其需要激發“鐵人精神”,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些踏實勤懇、多一些無私奉獻。與鐵人所代表的父輩人相比,我們生活在物質條件日漸豐富的環境中,物質條件的優越往往削弱了對精神的信仰與追求,我們不可能有鐵人他們所經歷的“天當房屋,地當床;棉衣當被,草當牆;五兩二餐保會戰;一杯鹽水分外香” 的生活,但我們要有而鐵人那種愛國、忘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勁頭,與時俱進地學習、領會、運用、傳承永不過時、永不褪色的鐵人精神,為企業的科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習鐵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

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篇5

王進喜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我國小的時候,就從課本里學習過鐵人的事蹟。他不僅活在60、70年代人的心中,在我們這些80後的心中依然是那麼的高大、那麼的神聖。20xx年4月11日,在農場黨委的組織下,有幸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

隨著歷史的車輪,我們彷彿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著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的成員,從甘肅玉門油田來到了大慶。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清水煮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在吊車、拖拉機不足的情況下,裝置在火車上卸不下來。他當時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人用繩子拉,撬槓撬,木塊墊,將幾十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沒有水罐車,為了搶時間他決定用臉盆端。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他與工人們日夜奮戰在井場上,餓了就啃幾口凍窩頭,困了就躺在鑽桿上睡一覺,他率領的1205鑽井隊開鑽出大慶的第一口油田。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天,也絕不遜色。

“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啊!”如此簡單卻平凡地一句話,讓我心情凝重。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短缺,王進喜吃不飽卻還會把自己的糧食分給其他人。

“沒有攪泥,水泥入水會很快沉下去”,沒有任何猶豫,王進喜毅然決然地跳進去,雙臂不停地揮動著,畫面定格的那瞬間,我的心如刀絞。

影片的最後一幕,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劉思成攀越了那道沙丘,迎著朝陽,那是一種新的希望;穿越死亡迎來又一輪的曙光;不僅僅是召回被誤會的友情,還有很多很多。

那個年代,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的,簡單的。

?鐵人》用兩代石油工人的時空交替,黑白與色彩的融合,物質與精神的碰撞,展現出歷史的滄桑和今天的責任,講述著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

昨天,為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終於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今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迴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為官要務實、清廉。改進工作作風,入民戶、解民情,切實解決當前影響職工群眾生活的實際問題。

“責任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天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昇華心靈。“鐵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發揚共青精神,在打造北方共青城建設當中,讓鐵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不過時。

弘揚鐵人精神心得體會篇6

進入大學,就意味著必須接受軍訓考驗。對我們這些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一種自我挑戰。在這短短的軍訓期間,我們要與原本不認識的同學相互認識,並且要做到互幫互助,團結一致,我們要從原本懶懶散散的暑期生活中脫離出來,參加嚴格訓練,接受陽光的洗禮,面對種種的考驗。

給我們訓練的教官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身材不高,在他那稚氣未脫的臉上寫滿了嚴肅和認真。他還很愛笑,而且笑的時候原本就不大的眼睛變得更小了。但是,教官在軍訓的時候對我們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只要大家不努力,他就會批評我們;只要大家動作不規範,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示範給我們看。這可是我第一次與軍人接觸。

軍訓一開始,同學們個個神采飛揚,對軍訓充滿了好奇。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問題來了。有的同學開始發牢騷,抱怨聲便連聲四起,一些同學向教官提出意見、有的甚至想逃避訓練。這些都體現了我們平時的生活太順暢,幾乎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少了那份同齡人應有的能力。這正是我們必須提高的自身素質。

軍人也許真的是那麼一絲不苟。抱著在軍訓中混的我,六天後,才認識到嚴謹的時間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哪怕是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在訓練場上,我們無數次地重複著,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的體會軍人的英偉。軍姿的紋絲不動,跨步的整齊有力,使我們真正體會到軍人的一絲不苟。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微小的力量一旦積攢起來,產生的威力可是無比的呀!當別人享受鍥而不捨的喜悅時,你千萬不要成為功虧一簣的典型。誰笑到最後,誰是最終的勝利者;誰堅持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英雄,誰才是戰勝了自我的強者。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作為新生中的一員,同樣也討厭這炎炎烈日,但我們卻必須堅持,因為這不僅是為了鍛鍊我們的體魄,更是鍛鍊自己的意志,才能為以後走向成功打下基礎。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軍訓的生活便是這本書的最美麗的章節;如果說人生是一齣戲,那麼,軍訓的生活便是這齣戲中最精彩的一幕。軍訓不僅使得同學們得到更好的交流機會,同時也讓同學們在互幫互助中加深友誼。透過被晒得黝黑的面板,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血液的沸騰。軍訓,如夢一樣,匆匆的向我們走來,他將讓我們少份依賴,多份堅強,少份怨天尤人,多份勇往直前。

軍訓,將成為我們大學生活最美麗的篇章!

大學的軍訓應該是人生中最後一次軍訓了吧,因此它顯得那麼彌足珍貴。

嚴厲的教官:這是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因為他不怎麼笑。特別在第一天的訓練中,他的嚴格被落實到了最實處。由於部分同學做動作不是非常標準,有的同手同腳、有的東倒西歪,惹得很多同學放聲笑了出來。這一笑招來的是教官的處罰:有兩位同學因此而被罰俯臥撐,有一位同學因此而被罰半蹲。有了這些“先例”之後,同學們一下子“安份”了許多,沒有人敢笑出聲來了,在這樣嚴肅的氣氛下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訓練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和高中時候的軍訓相比,我們的訓練少了很多“趣味”,但是我感覺這樣子的訓練更加符合我心目中的軍訓。接下來的日子裡,教官再也沒有罰過任何人,大家普遍都能夠很自覺地遵守訓練場的紀律。氣氛漸漸變得輕鬆了,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排的訓練質量。於是漸漸的我發現教官的可愛之處。

可愛的教官:我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屬於“後知後覺”型,這回也不例外。在軍訓開始後很多天我才發現在教官嚴格要求的背後還透著一股“可愛”的味道。或許是和我們漸漸熟悉的緣故,每當我們表現出色時,教官總會想方設法給我們找點“樂子”。他應該很喜歡散打,因為他常常在我們面前講起2001年全國散打大賽的盛況,特別是決賽的那一場,教官很忘我的講了兩遍,最後還忍不住示範了一下後鞭腿360公斤的威力。教官講得“出神入化”,我們聽得“不亦樂乎”,大家都有點“意猶未盡”。有時候教官也會讓我們做一些腦筋急轉彎,雖然題目有點老,但並不影響我們開懷大笑一番。這樣的“娛樂”活動讓我們的訓練變得不再枯燥,我們在真正訓練的時候也更加賣力了,好多次感覺到這樣子的訓練效果甚至要比在相對嚴肅的情況下的訓練效果要好一些。

好學的教官:教官的這個特點是我在他來我們寢室檢查內務的時候發現的。在檢查完畢後,教官向我們“請教”計算機方面的問題。或許是因為教官在現實生活中的特殊身份,使他對計算機不是非常瞭解。面對教官提出的疑問,室友們儘自己所能進行解答。教官能夠這樣子放下教官的架子同我們進行計算機方面的交流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絕對不是單一的“好奇心”的表現,我覺得這更像一種學習。與之相對應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懂裝懂的人太多了,特別是在網路變得鋪天蓋地的現在,一句話似乎能夠描述如今人們對知識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之”。那些熱切渴望知識、主動追求知識的人們實在太少了。雖然教官的學歷沒有我們高,但是從他的身上表現出來的這種品質正是我們當中的多數大學生所急需的。

大學的軍訓是非常難忘的,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我慶幸自己能夠有這樣的教官,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走齊步、踢正步,從教官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極其樸素的精神——這是一種隨著我們社會前進的腳步漸漸被人遺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