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多篇

文思社 人氣:2.05W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多篇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1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形成的。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說明了加強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國小生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麼,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以下是自從我校開展該課題研究以來,本人就我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的工作心得。

一、確定指導思想

1.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是養成教育,須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

2.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應從實處,細微處入手,可以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

3.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

二、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我班確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目標訓練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衛生習慣養成目標,行為習慣養成目標和學習習慣養成目標。

三、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做法

(1)明確職責,培養習慣。

開學初我就在全班中開展了“一人一崗,各負其職”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為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集體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說,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集體帶來批評和抹黑。相反,你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就可以給集體帶來表揚和榮譽。所以說每一個人都關係著集體的榮辱,只有大家全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集體才可能擁有更多的光榮。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我為他們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後,就要向他們宣佈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每個學生,只有他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他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對每個學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潔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上,如每人座位周邊必須做到沒有紙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講臺,倒垃圾,保持教室乾淨整潔等。衛生部長及時檢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養了責任感,鍛鍊了能力,又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難免會有不負責任的學生,對自己所管理的不去盡職。如果這樣的話,就很難起到活動的效果,所以,在活動中還需要所有的同學們在站好自己崗位的同時去監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學,做到“互幫互助,整體進步”。

每個週末留一定的時間讓各個部長對一週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週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要儘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要儘可能多的對學生提出要求。

(2)、樹立典型,帶動整體。

對班級中自覺守紀,熱愛學習的同學大力進行表揚,一方面使他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表現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學生中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讓這些學生去影響、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如白元貴、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勞動好榜樣;李婉媚、秦勇、潘顏春等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勤奮學習好榜樣對於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我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總會給予肯定、表揚。特別對於個性強的學生,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些學生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影響一大批學生。如班上的何海蓮同學,平時頑皮淘氣,大大咧咧,做事和學習也馬馬虎虎。可我發現在開學初的大掃除中,她勞動特別賣勁,她把瓷磚擦得乾淨、錚亮,擦好瓷磚後,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乾乾淨淨。這對於她來說,不簡單。大掃除結束後,我把“表揚何海蓮認真做衛生”幾個字寫在白板上邊,把她洗過的毛巾給大家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並要求全體同學向她學習,起到了帶動整體的作用。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臉上的微笑是多麼燦爛!這又何嘗不是孩子學習、生活旅途中一個新的起點呢?一學期來,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紀律上何海蓮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雖然他的表現還時有反覆,但終究在進步,令老師、同學感到高興。

四、取得的成效與努力方向。

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風班貌良好,學生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當然也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如行為習慣訓練還需關注細節,注意從細小處入手。我們的學生多數是進城務工子弟,家長素質參差不齊,普遍不高。家長與老師攜手共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將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2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 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後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

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老師是我們的鏡子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裡,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中學生行為規範”,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裡,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裡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著整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為規範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裡紮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3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在學校陳文忠校長的帶隊下,與學校的17位班主任參加了新州一小舉辦的“和諧德育主題班會觀摩”班主任專題培訓會。

我相信參加了這次班主題班會的所有老師可能與我有著同樣感受,這次的主題班會,舉辦得非常成功!班會能取得這麼好的效果,是與學校領導的重視,老師與同學們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首先聽的是六(2)班李先梅老師上的“我愛我班”的主題班會,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同學之間應該學會互敬互愛的習慣,然後通過活動展現同學之間的一些具體事例,通過活動同學們體會出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好習慣。為了集體榮譽,大家都應該學會我愛我班,共同奮鬥,共同感悟。

然後聽的是三(3)班袁媛老師上的“心手相牽·快樂成長”——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班會,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關愛留守兒童,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聽了這節課,我感觸很深,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正是一個如夢的年齡,但也是人生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意味著孩子們稚嫩的童年,轉向青春的成熟,將走上一段嶄新的征程。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增強了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同學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瞭解,進一步加深了感情。通過這次的主題班會,我們看到了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為主題班會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從這點就說明我們的孩子已經開始長大了。並且在孩子們不知道家長寫給自己什麼樣內容的信件情況下,通過自己寫給父母的信,表達了自己對家長,對老師的期望的理解,表達了自己的決心,這些都說明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大部分留守學生脫離雙親在祖輩的溺愛中成長,孩子勇於表達想法,思維也相對活躍,教師應適時代發展他們的想像力、思考力,培養創新精神。學校應在課內、課外儘量多組織一些有趣味、有意義的活動,如主題班會、演講活動、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給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發揮留守學生的特長、優勢,培養他們的良好的興趣愛好,使他們自覺遠離不良誘惑,同時也覺得自己成為被關愛的物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忘卻遠離父母的孤單,逐步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缺少親情,缺少關愛,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孩子”們變成了“問題學生”。但留守學生並不一定都是問題學生。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留守學生。他們中也有自立自強的留守娃。部分留守學生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水平遠高出其他同齡人。教師要珍視留守學生的這些特質,利用一切契機激勵、表揚他們,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精神。

目前,全社會都在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在許多地方已出現了“代理家長”“知心爸爸”“知心媽媽”。我相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要我們用真誠去面對,用愛心去感受,留守兒童也一樣會擁有花樣年華。

最後是州德育工作專家鄒祕書長的工作點評,以及各位骨幹老師的點評。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4

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然而,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中,學校或者教師卻應該承擔起龍頭作用。老師--兒童靈魂的鑄造者,應該有習慣意識,本著堅持“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

我認為: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抓起。進入獨生子女年代的國小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裡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習慣培養關鍵期。

習慣,都是在不斷的重複中慢慢形成的,但是,習慣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覆性、情境性。習慣的形成關鍵在頭3天,“習慣成自然”,頭3天內對行為或傾向的強化與鞏固,有利於其形成自然而然的習慣。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複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複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複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因此,老師們在培養兒童的習慣時,應把握住關鍵的前3天。

二、要從細節抓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小節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

三、要抓好行為訓練。

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穫。

四、社會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國小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5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古人告訴我們,作為教師,首先是“傳道”,然後才是“授業解惑”。可見,德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學校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通過四年的國小教育,我對國小德育教育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國小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現在的國小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眾星捧月,從小養成了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的不健康心理,不僅社會觀念淡薄,是非觀念差,連起碼的家庭觀念也極淡薄。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可是由於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和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又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正處於人的發展的基礎階段。兒童的品德行為正處在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過程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正確地引導,就能促進兒童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變得更加優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環節上出現偏差,則將使兒童向不良的方向發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因此加強國小生的思想教育是擺在我們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思想教育必須從國小生抓起。它對於人品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讓國小生及時瞭解思想道德的內容,他們就可以用它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指導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知道應該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國小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2、國小生道德品質的影響因素

通過與學生談話,家長溝通和查閱相關資料顯示學生出現不良道德品質的因素有: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1)學生自身因素。當前的國小生,在家中大都是嬌生慣養,稍遇不順,便會發脾氣,情緒衝動產生不良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由於受智力因素的影響,國小生對社會性的感知能力,辨別是非能力較低,道德認識不明確,甚至出現錯誤的道德認識。

(2)家庭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獨生子女政策的落實,許多家長過分寵愛孩子,對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質上的要求都盡力去滿足而忽視運用正確方法對子女進行品德教育。父母離異的殘缺家庭,孩子過早地推動父愛或母愛,在單親照顧下成長。這樣,很容易出現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修改傾向;有的推動心理平衡,甚至產生心理變態。出現偷竊、鬥毆、浪蕩、內向、怯弱、憂鬱等行為和性格特點。

(3)學校因素。在學校,國小生沒有任何方式可以免於從教師那裡獲得道德態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為習慣,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始終是影響學生品德發展的強有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道德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也是學生模仿的物件。教師對待國小生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國小生品德的發展。學校環境中,人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如果一間學校或一個班級的主導因素不健康,將會影響到該集體的絕大多數人員。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有盜竊行動,老師放任不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班級中幾乎人人都會染有盜竊的惡習。

(4)社會因素。當今資訊社會,學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會不良風氣的滲透,學生會自發地或偶然地接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一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學校教育來的更加直接,易於接受,在教育與現實的矛盾中國小生分析判斷能力差,不能理性地處理問題,逐步影響著國小生的思想。

3、國小生德育教育策略

國小生思想品質受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學生良好品德形成這一艱鉅的任務。

(1)學校方面。國小生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因此教師要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牢固樹立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信念。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校對教師的評價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把政治理論水平、育人效果、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的重要內容,而不要單一憑分數論高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把班主任單獨評議改成與自評、互評、家長評議相結合;縮短評議時間,及時與家長溝通。保護學生自尊心,培養集體榮譽感。發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對差生不體罰、不歧視,尊重愛護他們,使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在集體中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看到希望,感到有了前途,有了奮鬥目標,有了人生價值,認識到個人成長離不開集體,要為集體的榮譽而奮鬥。良好的環境,正確的班風、學風對國小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很重要。當然,學校良好的環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採取“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教育方法,使學生“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2)家庭方面。“養不教,父之過。”作為家長,千萬不可過分溺愛孩子。應該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姑息遷就,用巧妙的方法來解決孩子的思想教育,如給孩子講有意義的故事。家長應積極地為孩子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作為教師應該愛護、尊重學生,對出現打架、罵人、曠課等行為的孩子要正確疏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改善他們與群體的關係,不能強制,以免使學生產生牴觸情緒,加快不良品德形成。加強與學生家庭的聯絡,通過家訪,讓學校德育走入家庭,使學校的教育要求被學生家長所瞭解。這樣有了家長的督導,學校的教育,使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3)社會方面。校內校外教育結合,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認真組織好社會實踐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並把實踐活動作為考評的依據之一。讓學生走出去,設立校外德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帶領學生參觀民兵營,讓他們在跟軍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開展幫助老人活動,通過幫助老人與老人交流讓他們早點體會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最起碼要做些什麼。還可以組織學生廣泛開展“社群假日小隊”、“扶助殘疾兒童”、“參觀汙水處理廠”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須做什麼。學校只有開展好這些活動,才能減少學生接觸社會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機率。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6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的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嗎?但是我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這樣的場景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那些馴象師在大象小的時候,就用一條小小的鏈子將他們綁在水泥地的柱子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於是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人們說小象是被鏈子綁住的,事實上大象是被行為習慣綁住的。同學們,你們瞧,習慣的影響力有多大啊!

習慣又分為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國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奮,以“勤”“恆”兩字激勵自己,可謂“百科弊病,人人皆懶,懶則事事鬆弛”,他抓住一切讀書機會,死前一日手不釋筆,一生中給自己訂了十二條規則。他讀書持之以恆,博守求約,不拘門戶,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習慣,因為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得他博聞強記,學富五車,所以他被封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當然,要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很容易的,開始時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一個磨鍊我們意志品質的過程,需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種行為習慣重複21天以上就會成為習慣,重複90天就會成為穩定的習慣,學習習慣也是如此,只有堅持不懈重複正確的學習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養成。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充分說明習慣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沒趕上吃飯,他對自己說:吃飯和沒吃飯不是差不多嗎?有一次他沒有搭上火車就說:搭火車和走路還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嚥氣的那一刻還說:“活著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嗎?這還不能說明壞習慣的影響力有多大嗎?這種壞習慣如鬼魂一樣纏繞著你,影響著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強不息,讓我們用認真的態度,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去養成一個有利於我們生活學習的好習慣,伴隨著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去創造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藍天。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7

又是業務學習時間,聽校長說明天有一個不錯的光碟組織大家觀看。週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師觀看了名為《養成教育》光碟。通過光碟,我發現自身對養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越聽越發現自己無論作為一個母親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對養成習慣的培養認識與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習慣的養成關鍵時期我做了什麼?人的每個階段都有養成習慣的不同時期。從0歲到國小畢業每個階段都有專門訓練、著重訓練的關鍵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學前教育並沒有認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個階段孩子需要培養那些習慣並沒有認真的想過、做過。並且,自己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也同樣有習慣的關鍵期,如思維訓練、想象力的訓練都要著重培養。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們用科學的、有規劃的方法培養了那些習慣?又有哪些習慣是經過我們反覆培養形成的呢?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導引導的少。所以我們也在吃著“習慣夾生飯”苦,越來越發現自己工作受習慣的制約和影響。

養成教育要注重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我從一年級帶這個班,時時都關注學生養成教育,但我發現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通過專家的講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訓練,沒有讓學生從內心由外力影響轉化為內力的養成教育。同時,我發現養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應該有層次,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如建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狀況和思想實際等因素,要用耐心、愛心、細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習慣。

習慣並不分家。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生活習慣是相互影響、互相制約的。一個集體如果想學習好或品質好或紀律好,每一種習慣,每一方面的習慣都不能忽視。特別是國小階段德育即培養習慣這句話,讓我感悟良久。

我想:習慣的養成是我們為師者的工作重點,是送給學生一生的財富。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00篇8

XX年3月8日下午,作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彙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穫。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鑑。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看到學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