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得體會多篇

文思社 人氣:1.96W

散文心得體會多篇

散文心得體會篇1

最美的散文讀後感

一向不覺得寫出點值得留下的文字是提筆或者開啟文件就能夠完成的,至少我是這樣的,需要有心境,有環境!

幾天前,朋友借了本書給我,《最美的散文》,說拿去看看,沒多想,想謝絕,但無意隨手翻開,前言讓我改變了主意。開篇就寫到:當你久處於城市的喧囂繁雜,長期應對學習和工作的壓力時,你總會感覺到身心疲憊。如果此時,你能捧起一本散文,沏上一杯清茶,靜靜的賞讀幾頁,感悟生活的真諦、陶冶性情、舒暢胸懷……遂決定,拿走,想找個適宜的時間,安靜的去賞讀。

我覺得自我也是個很名副其實的宅女,週末,如果沒有事先安排好要出門做什麼,一般我都睡覺,很虔誠的睡覺,不把吃飯提到日程中的那種,除非餓醒了,就著豆漿牛奶吃點麵包然後繼續,瞭解我的人都明白,週末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睡覺。今日徹底睡醒應當是在午時4點,開啟電腦放上音樂,泡一杯花草茶,依靠在枕頭上,翻開了《最美的散文》。

一百篇經典中,有一些都是國小和中學時課本上學過的,題目還很親切但資料確實不記得了,我想,也許還能經過這些文字找到點孩子時候的回憶和心境吧。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許地山的《落花生》,此刻看起來短的可憐的文章,在當時讀起來還真是個大工程,最經典的話此刻需要細細品味:“花生的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的果實懸掛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裡,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顆花生瑟縮的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明白。”

記得當時學完課文,教師讓寫讀後感,我同座一男孩名叫才華,寫了一篇讀後感在全年級作為範本被傳讀,大概資料是抓住了散文的“神”,論述如何做人要做花生一樣的人,含蓄不顯露,這些文字慢慢的在我的,其他的同學心中生根發芽,那個青春年代都受這些或者那些作家的文字的影響著,渴望的朗讀著,也幻想著,青澀著,張大著……但今日作為一本調劑的文字讀起來卻不是孩童時代的感受了,時代就這樣不斷變化著,人也被無情無奈的分成80後,90後……此刻社會還看重落花生的情操嗎?

還有冰心的《小桔燈》《寄小讀者》;朱自清的《背影》;胡蘭成的《陌上桑》;徐志摩的《我所明白的康橋》,物是人非了,可是還是能帶給我一些寧靜和思考的,恩,再來一杯茶。

散文心得體會篇2

讀秋雨的書,如同讀著一本厚厚的歷史,更加有永珍的人生世態和豐富的風土人情。

秋雨的心是年輕的,卻又是遲暮的。有著兒童的天真,有著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嚮往新奇的心,有了發自內心的對歷史的感悟。所以他的人生是美麗的。正如他在散文集的序文中所寫的那樣他應該是一個“天使般的老人”即使他年老了,也會有一顆年輕的心的。

秋雨對夢想的初衷,對歷史的感悟。更是由於他對人類歷史的重視。他追尋的心是滄桑的,他對待敦煌文明遭受蹂躪的過去不再如別人所云的那樣,將罪過歸咎於一盡全力保護但卻無力迴天的王道士。歷史的失落是有她既定的命運也有歷史的更深層的本質的。歷史的源遠流長也正是因為它有令人悲痛的過去。

初次接觸餘秋雨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很是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折服,他的思牽千載,行雲流水的記錄,對歷史、對文化滲透著的領悟力,也是使餘秋雨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而後接觸到他的另幾本著作,如談史談鑑的《山居筆記》、闡述立身處世的《霜冷長河》、《行者無疆》,以及對比幾大文明的《千年一嘆》,還有類似回憶類的封筆之作《舍我一生》。讀完後,總想寫點什麼,卻一直未敢動筆,只怕自己的看法大為浮淺,甚至落入俗套,而今下定決心來淺談一下餘秋雨散文的寫作風格問題,對於我們的寫作也有很多的借鑑意義。

餘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考和反問,與其他一些文化散文家相似,餘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儘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

餘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契合,將歷史寫活、展現,引起我們反思、追問,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的作品已滲透了文人的憂患意識和良知,這點也是最重要的。典雅、靈動如詩般的語言。

餘對語言有一種超強的領悟力和駕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種情理交融的雅緻語言,並且“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

他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複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了張力,富有了文采。

簡單敘述至此,最後一餘秋雨的一句話來結尾。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散文心得體會篇3

冬天的樹,凋零了葉子,在寒風中靜默安詳地凝視著這個世界,成為冬日裡的一道獨特風景。

我的住處距離單位有40多公里的路程,單位為方便職工上下班開通了通勤班車。每天的班車裡,有的同事低頭瀏覽著手機上的資訊,有的竊竊私語、低聲談論,有的利用乘坐班車的這段時間稍作休息,我卻喜歡把視線望向窗外,欣賞一路的風景,車外道路兩旁的樹木在眼前轉瞬即逝,從春到冬,我通過樹木的繁茂感受著季節的更替。

我常有感於樹木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是懸崖陡坡,亦或荒野河灘、田間地頭,只要有泥土、沙石的地方,就會有它們生長的身影。

最喜歡出神地看冬天的樹,樹幹上光禿禿的枝條錯落有序,生長著,衝向廣袤的天空,定睛看,在夕陽的對映下,好似一幅唯美的圖畫,隔一段距離,樹梢頂部的一個個鳥巢是那樣醒目,不時幾聲清脆的鳥鳴,給冬天增添了些許的生機。曾經,春日的生機勃發,夏日的枝繁葉茂,都在冬天這個季節裡變成樹最美好的“回憶”。

冬天的樹,經一場風霜,就會增強一份鬥志;歷一場嚴寒,就會凝聚一份力量;沐一陣暖風,就會煥發一份生機,吐露一份蓬勃。在這種與大自然不屈的抗爭中,展示著生命頑強的輪迴。它們抵擋住寒風的肆虐,經受住暴雪的侵襲,待到春花爛漫時,樹木又會迎來一個如火如荼的春天!

我想做一棵冬天的樹,在屬於自己的土地裡快樂生長;我想做一棵冬天的樹,從不輕言放棄或悲觀失意;我想做一棵冬天的樹,擷取大自然的精華,經受雨雪的洗禮,積聚向前的力量,綻放生命的光彩!

伴隨著幾天的悽風冷雨,秋走到了盡頭,又一個冬天如期而至。北風瑟瑟、萬物凋零,給人以蒼涼之感。“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有感而生想起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西風頌》裡的這句詩。

“浮生難得半日閒。”不知哪來的閒情逸致,圍著公司“遊走”了一圈。這是曾經容納過千餘人的職工宿舍嗎?如今已人去樓空,不禁一陣酸楚湧上心頭,好像再也找不到我曾經住過的那一間。這是曾經“搞會戰、創高產”的採掘辦公樓嗎?怎麼再也聽不到班前、班後會上那安全為天的聲聲叮嚀,怎麼再也看不到人來人往、腳步匆匆的工友們的身影。這是曾經為棗礦發展立下汗馬功勞、薄煤層開採創出年產45萬噸歷史記錄、日提升原煤達1300餘噸的主井口嗎?提升機的轟鳴聲、礦車插銷大環的碰撞聲、工人師傅們的號子聲,都已經成為了昔日的回憶,替而代之的是一塊“永久性封閉”的石碑永遠壓在了井口之上。舉目而望,井架之上空無一物……北風一陣緊似一陣,身體不由打了一個冷戰,井亭公司的寒冬來了?

“春天的故事……”廣播站傳來悠揚的旋律。下班時間到了、雨也停了,太陽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文化廣場邊上的玉蘭、香樟依然鬱鬱蔥蔥、秀麗挺拔;辦公大樓在陽光的映襯下依然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樓頂的五星紅旗依然迎風招展、鮮紅如故;“團結、勤儉、嚴實、創新”八個大字依然格外醒目、催人奮進;三三兩兩的同事健步走向食堂,依然是那麼的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本站報道,在決戰年終的關鍵時刻,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棗礦集團各項指示精神,通過全體幹部職工的不懈努力,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播音員清脆的嗓音迴旋在公司上空。

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號角多麼嘹亮,“實優強富”新棗礦建設的步伐多麼鏗鏘,“轉型升級、穩定發展”新井亭的戰鼓已經擂響。冬天來了,春天不會遠了!情由心生,不禁即興賦得《沁園春·井亭贊》一闋,獻給我為之奮鬥的井亭公司。

風雨兼程,暑往寒來,歷歲 年。

念落鳳山下,搭棚設帳;崗頭湖上,繚繞炊煙。

煤海揮毫,地心亮劍,斬棘披荊換舊顏。

新時代,看春風浩蕩,井架擎天。

那堪破產才潸,又煤炭枯竭舉步艱。

贊三步戰略,夯基固本;八字理念,薪火相傳。

穩內拓外,多元發展,二次圖強任在肩。

從頭越,更豪情壯志,續寫新篇。

散文心得體會篇4

作為《散文選刊》的主編,王劍冰肯定是應當閱讀發表在全國各地報刊上的許多散文作品。實際的情景也正是如此,他閱讀過的當代散文作品,確乎是太多了。正因為他讀得如此的廣泛,就能夠在認真和深入的比較中,高屋建瓴地俯視著整個散文創作的園地,得出了很精當的評價。

像王劍冰這樣不斷增加著的多麼巨大的閱讀量,也許是同樣都關心當前散文創作發展前景的不少作家和評論家所無法企及的。正因為如此,他在這部剛出版的《散文時代》中所提及的許多有關作家的篇章,以及在那裡闡述和發揮出來的不少洋洋灑灑的見解,就很值得引起相應的參考和思索。無論是產生認同還是引發商榷的諸多看法,都能引起不斷深入的探討,這樣就有可能推動當前散文創作和研究迅速向前邁進。

正是在這樣廣泛閱讀和深入思考的堅實的基礎之上,王劍冰對於散文此種文體的本體特徵,就有著很牢固和確切的認識。他提出了“自由”和“自然”的問題,他在反對虛構的時候,還提出了“想像力”的問題,這是很有道理和境界的一種藝術設想。對始終立足於真實的散文創作來說,鹵莽的虛構、矯情的訴說或隨風飄蕩的傾向,都會失去讀者的信任,而運用藝術的想像力,充分和巧妙地表達自我純潔與健康的個性,才可能引起大家的感動和共鳴。

他還認為“越樸素、越自然、越純真的東西,就越有生命力”,認為在散文創作中間應有“堅韌與永恆,鮮活與純美”,認為“散文的生命力在於它能讓讀者從中獲得生命的感悟、思想的啟迪、魂靈的慰藉、學養的滋潤和審美的愉悅”。

王劍冰在肯定當前散文創作,對歷史進行反思,以及追求人文精神,和在藝術上不斷提高和昇華的同時,也批評了某些經過喬裝打扮的貴族化的傾向和獨創性的缺乏。這是應當引起注意和思考的。

他還很細緻地指出,在當前的種種散文創作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譬如像他指出的“政治散文的說教性”,他在其中尤其反對運用詞語上的“絕對化”;“文化散文的論文性”,他反對沉溺於歷史資料的論述,卻難以見到作者自我內心對此的關照;“敘事散文的小說性”,他反對玩弄情節和虛構的做法;“抒情散文的詩歌性”,他不反對語言表達的詩意,卻反對整體上刻意雕琢的詩化的做法;“遊記散文的過程性”,他反對那種導遊式的解說。“生活散文的無序性”,他反對那種事無鉅細的全盤端出。這些都是從散文字體的視角,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和核心,很值得引起充分的注意。

在愈益趨於開放的時代,王劍冰主張要直面現實,拓展題材,深入思索,同時在審美方面又要注意文字和藝術技巧的昇華,並且要廣泛吸收諸如音樂和繪畫這些藝術門類的表達方法。像這樣堅實地立足在整個人類的生活之上,從事於哲思的深化和審美的翱翔,自然就更有可能提高散文創作與研究的水準。

王劍冰不僅僅在散文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像上述那樣豐富多彩和高瞻遠矚的收穫,並且在散文創作方面也是常常貢獻出自我的佳作,像《絕版的周莊》和《回望乾陵》等等,就是不少朋友所熟悉的篇章。對於散文字體論的深思熟慮,頗多卓見,對他從事創作的起點,對於整個過程的分佈與築構,以及思想和藝術境界追求的高曠與完美,產生了十分進取的作用。而像這樣在創作和研究方面相互的反饋與促進,自然就會獲得雙倍的豐收。

像他這樣兩棲型的既從事創作又埋頭研究的情景,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史上,是早有先例的,像這樣就確實會在燦爛繽紛的觸發與融會中間,獲得更好的豐收。類似這樣的經驗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很高興地讀完了王劍冰的這部散文理論著作《散文時代》,深感他對於當前散文創作整體的現狀,真是有著高瞻遠矚和鉤深致遠的把握。對於不斷湧現出來的諸多名家的佳篇,從思想與審美的視角,分別作出扼要和簡潔的評點,既能夠使得許多朋友更好地瞭解大概的情景,又能夠引起進行欣賞的興致。他還在這樣微觀剖析的牢固的基礎之上,昇華出不少巨集觀的理論見解,對於當前散文創作拓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若干需要解決的問題,都闡述了自我很有啟迪意義的看法。他做出的這種貢獻,確乎是很值得注意的。

散文心得體會篇5

讀一本好書,能使人品味許久;悟一個道理,則使人受益終身。讀了《冰心散文集》,我收穫的並不止是一本好書與一個道理如此簡單,我更體會到了一種幸福,一種對童年、童真渴望的幸福。

在冰心筆下,散文可以寫得鏗鏘得像詩,雄渾得像軍歌,生動曲折得像小說,活潑精銳得像戲劇對話。那清麗優美的文字,婉約細膩的情感,通順凝練的表達,無一不吸引我,我的情感也隨著文中情節的起浮而變化,一會歡笑,一會憂愁,一會又思念綿綿。周圍好靜,靜得我只聽得到自已的心跳聲……

?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那是冰心充滿著夢的童年,充滿著童稚與幻想的童年。“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子呵。”更詮釋出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

在冰心的《再寄小讀者》中有這麼一段話:

“山頭滿了陽光,日影從深密的松林中,穿射過來,幻成幾根迷瀠的光柱。晴光中,一雙翠鳥,低貼著潭水飛來,嬌婉地叫了幾聲,又掠入滿綴著紅豆的天青叢中。巖下遠近的青峰,隔著淡淡的雲影,穩靜的,重疊的排立著。嘉陵江,綠錦似的,宛宛的向東牽引。隔江的山城,無數淡白的屋頂,錯雜的隱在淡霧裡。眼前的一切,都顯出安靜,光明和歡喜……”

字字句句充滿著冰心對孩子們的關懷,充滿了冰心對童年、童真的渴望,那更是冰心以她真的人格,善的箴言,美的靈性敘寫著的一個真善美合一的藝術世界。

散文心得體會篇6

第一次認識冰心是在國小低年級課文《三寄小讀者》中,冰心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和藹可親,一心為孩子們創作的老奶奶.國中時,我再一次在(《繁星》《春水》提要)中讀到冰心的作品,使我對冰心有了認識.我被她那生動、優美的文字深深的文字吸引住.

終於,我在暑假時買到了冰心的詩集《繁星》、《春水》.我拿到剛買的書,興奮不已.

冰心的這兩本詩集是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她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啟發,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裡也有著詩的因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

在冰心看來,“母愛”是博大無邊偉大無窮的,母親是大寫的“人”,母愛是崇高,無私的愛。“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有躲到你懷裡。/”

冰心的心中永遠有一顆童真的心,正是因為有這可童真的心才能寫出孩子們喜歡的文章。她認為“可愛的,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和他說話不必思索,態度不必矜持,抬起來開玩笑,低下來弄水……”“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唱出了童年的純真和美好,表現了詩人對真、善、美的崇仰和追求。

?繁星》、《春水》裡歌詠自然的詩篇,在描繪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晚霞邊的孤帆,/在不自覺裡,/完成了“自然”的圖畫。/

冰心的小詩不僅表達了愛的哲學,更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理解,它是黑暗的社會現實和新與舊的鬥爭。有一些小詩表現了詩人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勇於反抗的精神,和對於未來所抱的必勝的信念:陽光穿進石隙裡,/和極小的刺果說:/“借我的力量伸出頭來吧,/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通過這本書,使我感到了童年的美好,母愛的偉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繁星·春水的表達的主要內容總結在一起莫過於是 母愛·童真·自然。

散文心得體會篇7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裡,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充套件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