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建設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文思社 人氣:1.57W

第一篇:社群建設調研報告

社群建設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社群建設是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強化社群組織,利用社群資源,發展社群事業,促進社會進步的重點“工程”。加強社群建設,對於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與有關單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強我縣社群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社群建設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57個城市社群(其中城區20個,鎮級37個),47個農村社群,434個居民小組。管轄面積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群,6.7平方公里;管轄面積最小的是侶俸鎮中興社群,0.1平方公里。管轄人數(常住人口)最多的是東城街道塔山社群30560人;管轄人數最少的是少雲鎮長灘社群,338人。我縣社群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礎,社群管理體系、工作隊伍、社會服務基本到位。

(一)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全縣社群均成立了社群黨組織和社群居委會,組建了社群成員代表大會、社群成員單位議事會和社群監督委員會等,形成領導層、決策層、監督層和執行層兼備的組織體系。其中,社群黨組織在協調社群單位、開展社群服務中起著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群以黨員志願者為骨幹,採取“一幫一”的方式,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

(二)工作隊伍基本建立

全縣共有228名社群幹部。城市社群配備“五職”幹部(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居務助理員、文書、計生專幹),鎮級社群配備“四職”幹部(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文書、計生專幹),部分城市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群幹部中,黨員佔總數的8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佔總數的29.4%。街道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為1500元/月,其他幹部1200元/月;鎮級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為1000元/月,其他幹部800元/月。

(三)基本服務逐步到位

全縣共建成社群“一站式”服務大廳55個,為群眾提供低保、社保、就業、衛生等服務。多數社群建立了社群警務室、圖書室等,部分社群還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群為居民提供休息場所,南城街道桐梓社群為居民提供健身設施。部分社群聯絡縣級部門,開展文化、科技、醫療、法律等知識進社群活動。部分社群建立了幫扶救助、治安巡邏、糾紛調解等志願者隊伍,開展便民服務。

(四)城市社群文化活動多

多數城市社群成立了文化活動小分隊、健身隊等,如東方社群成立“東方藝術團”,南城社群成立“夕陽紅藝術團”,經常進社群、進居民樓院演出;利用社群廣場等公共場所,定期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如東城社群成功興辦了首屆社會體育運動會,受到群眾歡迎。部分社群積極開展文明建立活動,湧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

部體來看,我縣社群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管理,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我縣社群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社群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群居委會工作任務較重

社群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其職責主要是居民服務。但目前社承擔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糾紛調解、扶貧幫困、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群還要承擔“兩河整治”、“拆違”、“三整一改革”等階段性工作,並應付上級檢查、考評等,社群居委會超負荷執行特點明顯。此外,一些政府部門把工本職工作交組社群,但權利、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導致工作開展難、工作效果差。

(二)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

根據市裡相關規定,“社群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使用面積應不低於500平方米”。目前,全縣僅有9個社群達標,大多社群用房面積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群辦公用房僅144平方米,舊縣鎮金鐘社群用房僅20平方米,無法滿足發展需要。縣社群用房多是利用社群內單位、企業、居民閒置舊房,建設不規範,條件較差。

(三)幹部事多酬少影響積極性

隨著城市的發展,社群管理人口增金社群居委會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生,而每個社群僅有4至6名幹部,幹部基本上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社群幹部工資水平較低,養老保險每年僅400至600元,他們普遍認為工資待遇與其工作量不對等;由於部分社群幹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社群工作的專業知識,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四)缺乏“造血”能力

社群基本沒有“造血”能力,每年僅靠2萬元經費開展工作,沒有經濟實力更好地為民服務。僅有部分條件較好的社群,如正街、東城、龍山等社群,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群服務組織中介兩種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優惠政策支援,社群發展經濟的動力不強、支撐不夠;二是社群幹部的精力主要放在事務性工作上,在興辦實體、發展經濟上缺少時間和精力。

三、加強社群建設的建議

(一)多方面為社群“減負”

在社群職責和服務物件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社群已不堪重負,建議充分為社群“減負”。一是政府要理順和社群之間的權責關係,進一步轉變職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讓社群有更多的精力為居民服務。二是在條件允許下調整社群佈局。社群合理規模一般是1000戶至3000戶,目前袁家、塔山等社群已嚴重“超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劃分社群。三是對管轄範圍廣、管理人數多的社群,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配專職幹部,或適當增加工作經費讓社群聘用工作人員,解決事多人少的問題。四是政府部門將工作交給社群要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並安排專業人員指導社群幹部開展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二)加強社群陣地建設

採取多元化方式,統籌解決社群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的問題。一是將社群建設納入新城建設規劃,縣城開發區新建設社群要根據實際需要留足辦公和服務用地。二是採取加大財政投入、爭取上級補助和將部分閒置國有房屋調配給社群使用等辦法,解決老城區社群用房不足的問題。三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應按照每100戶15平方米的標準無償提供社群辦公和服務用房,難以落實的,應提供一定的資金用於社群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四是採取聯辦、有償或無償等方式,將社群內單位、企業的服務設施納入社群協調使用。

(三)整合力量共建社群

社群建設是一項大工程,僅靠社群居委會的力量遠遠不夠。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共同建設社群。一是探索“合作共建、責任共擔”的路子,完善縣領導、縣級部門聯絡社群制度,發揮部門優勢,為社群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援,解決社群無法解決的難題。二是根據社群居民需要,培育和扶持社群社會,充分發揮其在社群建設中的作用。三是鼓勵社會資金進入社群,設立社群建設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支援為輔的多元化資金籌措模式。

(四)增強社群“造血”能力

社群經濟是深化社群建設、拓展社群服務的保障,應增強社群“造血”能力,大力發展社群經濟。一是落實上級優惠政策,出臺具體配套政策,在城建、工商、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社群大力支援,為社群發展經濟實體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以滿足社群居民生活需求為目的,大力發展社群商業和有償服務,如鼓勵有條件的社群創辦超市、茶樓、綠色網咖,為單體樓提供物業管理,為社群居民提供家政服務等,在增加社群收入的同進為困難居民提供就業崗位。三是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投資入股、合夥經營等方式,興辦服務機構,實行社群服務市場化運作。如通過連鎖經營,為居民提供購物、餐飲、保健等服務。

(五)充分調動社群幹部積極性

社群幹部在社群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應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一是建立健全社群幹部保障機制。建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作實績逐步提高社群幹部報酬,逐步建立完善社群幹部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離任補貼制度,解決其後顧之憂。二是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在招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三是建立社群幹部培訓制度。定期對社群幹部進行政策法規、業務知道的培訓,政府部門可結合實際對社群幹部進行短訓輔導,不斷提高社群幹部的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

(六)培育公眾參與意識

公眾參與匱乏是導致社群治理動力不足的原因,應強化公眾參與,凝聚居民力量。一是增強居民歸(轉載需註明來源:)屬感。讓社群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其參與社群事務管理和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增進居民感情。經常開展鄰里聯誼會、二手物品交易、社群歌唱比賽等群眾參與性強的活動,增加居民與社群的聯絡,增強鄰里感情和互助意識。三是壯大志願者隊伍。建立社群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志願服務儲蓄回報機制,樹立志願服務的典型,鼓勵更多人蔘與到志願服務中去。

(七)大力發展社群養老

社群養老能夠用較小的成本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結合我縣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現有養老機構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的情況,建議大力發展社群養老。可以根據社群老年人狀況,提供生活協助、特殊護理等多樣化服務。鼓勵社群創辦各類符合老年人特點的福利機構,讓老年人在社群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幫助。此外,社群可試行建立“老年人醫療救助基金”,通過社會捐助等渠道籌集資金,幫助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解決醫療難題。

社群建設是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社群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困難多、責任重。只有正視社群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才能讓社群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第二篇:社群建設調研報告

縣社群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社群建設是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強化社群組織,利用社群資源,發展社群事業,促進社會進步的重點“工程”。加強社群建設,對於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與有關單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強我縣社群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社群建設現狀

前,我縣共有57個城市社群(其中城區20個,鎮級37個),47個農村社群,434個居民小組。管轄面積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群,6.7平方公里;管轄面積最小的是侶俸鎮中興社群,0.1平方公里。管轄人數(常住人口)最多的是東城街道塔山社群30560人;管轄人數最少的是少雲鎮長灘社群,338人。我縣社群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礎,社群管理體系、工作隊伍、社會服務基本到位。

(一)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全縣社群均成立了社群黨組織和社群居委會,組建了社群成員代表大會、社群成員單位議事會和社群監督委員會等,形成領導層、決策層、監督層和執行層兼備的組織體系。其中,社群黨組織在協調社群單位、開展社群服務中起著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群以黨員志願者為骨幹,採取“一幫一”的方式,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

(二)工作隊伍基本建立

全縣共有228名社群幹部。城市社群配備“五職”幹部(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居務助理員、文書、計生專幹),鎮級社群配備“四職”幹部(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文書、計生專幹),部分城市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群幹部中,黨員佔總數的8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佔總數的29.4%。街道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為1500元/月,其他幹部1200元/月;鎮級社群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為1000元/月,其他幹部800元/月。

(三)基本服務逐步到位

全縣共建成社群“一站式”服務大廳55個,為群眾提供低保、社保、就業、衛生等服務。多數社群建立了社群警務室、圖書室等,部分社群還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群為居民提供休息場所,南城街道桐梓社群為居民提供健身設施。部分社群聯絡縣級部門,開展文化、科技、醫療、法律等知識進社群活動。部分社群建立了幫扶救助、治安巡邏、糾紛調解等志願者隊伍,開展便民服務。

(四)城市社群文化活動多

多數城市社群成立了文化活動小分隊、健身隊等,如東方社群成立“東方藝術團”,南城社群成立“夕陽紅藝術團”,經常進社群、進居民樓院演出;利用社群廣場等公共場所,定期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如東城社群成功興辦了首屆社會體育運動會,受到群眾歡迎。部分社群積極開展文明建立活動,湧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

部體來看,我縣社群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管理,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我縣社群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社群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群居委會工作任務較重

社群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其職責主要是居民服務。但目前社承擔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糾紛調解、扶貧幫困、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群還要承擔“兩河整治”、“拆違”、“三整一改革”等階段性工作,並應付上級檢查、考評等,社群居委會超負荷執行特點明顯。此外,一些政府部門把工本職工作交組社群,但權利、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導致工作開展難、工作效果差。

(二)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

根據市裡相關規定,“社群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使用面積應不低於500平方米”。目前,全縣僅有9個社群達標,大多社群用房面積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群辦公用房僅144平方米,舊縣鎮金鐘社群用房僅20平方米,無法滿足發展需要。縣社群用房多是利用社群內單位、企業、居民閒置舊房,建設不規範,條件較差。

(三)幹部事多酬少影響積極性

隨著城市的發展,社群管理人口增金社群居委會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生,而每個社群僅有4至6名幹部,幹部基本上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社群幹部工資水平較低,養老保險每年僅400至600元,他們普遍認為工資待遇與其工作量不對等;由於部分社群幹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社群工作的專業知識,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四)缺乏“造血”能力

社群基本沒有“造血”能力,每年僅靠2萬元經費開展工作,沒有經濟實力更好地為民服務。僅有部分條件較好的社群,如正街、東城、龍山等社群,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群服務組織中介兩種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

第三篇:縣社群建設調研報告

**縣社群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地處千里贛江的源頭,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是中央紅軍長征的重發出發地,曾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受發展基礎、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制約,貧困落後仍然是**最根本特徵。我縣城鄉社群發展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迫切希望得到上級的關注和特殊扶助。

一、我縣社群建設的基本情況

全縣轄10個鄉(鎮)、131個行政村、18個居委會、1881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31.6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41萬人,非農人口5.27萬人。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城鄉社群建設和服務。城鄉社群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的發展。城鎮社群建設方面:從2014年開始,全縣相繼建立起18個社群(居委會),縣城9個,鄉鎮9個,配備社群工作人員56名,併為城鎮社群工作人員解決了每月800元的工作報酬(含個人社會養老保險);農村社群建設方面:主要是依託新農村建設,因勢利導,發動當地群眾自籌自建,目前為止,全縣10個鄉(鎮)1881個村民小組已建有85個村落社群,其中較完善的村落社群有14個;社群便民利民服務網點建設方面:全縣建立社群衛生服務設施78個,社群圖書室15個,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機構1個。

二、我縣社群建設工作主要成效

1、社群建設的政策體制、執行機制比較健全。我縣社群建設自2014年10月開始,縣、鄉(鎮)兩級分別成立領導機構,制定了《實施方案》。先後出臺了《**縣推進農村村落社群建設實施意見》、《關於在新農村建設中進一步抓好村落社群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城鄉社群(居委會)服務工作的意見》、《關於成立縣推進農村社群建設工作發展領導小組及明確成員單位職責的通知》四個檔案,為我縣社群建設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撐。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指導、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各界支援、居民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社群初步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為主體、群團組織為依託、各類社會組織為紐帶的黨群協商議事、協調推進的社群組織體系。

2、社群工作條件有所改善。一是通過整合資源,我縣積極改善社群基礎設施條件,如:縣民政局為社群(居委會)配備電腦18臺;縣文化局、體育局分別為社群配備部分圖書、健身器材等。二是通過努力,為縣城兩個社群居委會(城南和城北)建起了255平方米辦公用房;另外還積極協助引導全縣16個無房社群(居委會)採取租賃等辦法解決社群(居委會)臨時辦公用房。

3、社群幹部隊伍不斷充實。我縣以第八屆村居(社群)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依法有序地對社群(居委會)幹部班子進行調整,使社群居委會班子政治結構、文化結構和年齡

結構更加優化。共選出社群居委會成員56名,其中黨員幹部佔32%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佔76%,社群幹部平均年齡44歲。一批奉公守法、作風民主、辦事公道、工作能力強、熱心為社群成員服務的人員,走上了社群居委會工作崗位。

4、社群公共服務有所增強。一是社群服務專案內容逐漸增加,覆蓋面不斷擴大;二是社群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全縣有社群工作人員56人,社群服務志願者組織18個,社群服務志願者人數近500人;三是社群活動開展經常,社群文體娛樂活動比較活躍,全民健身和**燈綵在全縣所有社群不斷普及;四是新型的社群服務機制正在探索建立,努力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為空巢、高齡、殘疾老人提供助醫、助潔、日託等服務,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硬體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社群用房少。我縣社群居委會辦公和服務用房沒有保障,辦公條件十分艱苦,服務設施短缺,無法正常開展工作。一是自有社群用房少,靠租借房屋辦公。全縣18個社群居委會僅有2個(城南和城北)擁有不足100平方米的自有辦公用房,面積非常狹小。其它16個社群居委會均靠臨時租賃民房辦公。農村社群都是利用當地祠堂和破損廢棄的民房,沒有專門的社群辦公和公益服務用房。二是社群用房面積小,無服務場所。多數社群居委會臨時租用的辦公用房只有幾十平米。只能簡單放臵幾張辦公桌椅,根本談不上設臵社群專門服務場所,有的社

區雖然有一些部門贈送的服務裝置,但因無場所放臵讓社群居民使用,實際上形同虛設。三是位臵偏僻,辦事不方便。不少社群居委會因無錢租用好的地段房屋,只能在地處轄區邊角或偏僻地方租房,甚至混雜在居民樓內辦公,交通不暢,居民辦事很不方便。

2、社群居委會工作經費緊張,運轉艱難。由於我縣財政收入小,縣財政每年只能拔付給每個社群居委會經費5萬元。這些經費包括了社群居委會幹部工資、養老保險、房租、水電費、報刊雜誌費等,經費緊張運轉艱難。農村社群無專門經費,導致無專人管理,幾乎處於癱瘓狀態。

3、社群居委會幹部工資待遇低,工作壓力大。社群居委會主任每月工資僅為800 元,其它幹部每月僅為720元,未達到最低工資保障水平。然而社群工作任務卻很繁重,社群居委會不但要完成計劃生育、信訪維穩、鄰里調解等工作,近年來還增加了社保、醫保、低保、住房保障、居家養老服務等大量日常性工作。很低的工作待遇與他們所承擔的繁重工作任務相比極不對稱,許多社群居委會幹部經常說:“我們這類人員做的是國家幹部工作,享受的是低保物件待遇。”不利於調動社群居委會幹部的工作積極性,造成社群居委會幹部隊伍的不穩定,人才流失嚴重,很難吸收素質好,適應社群工作崗位的專門人才參與到社群(居委會)服務中來。

4、社群資源貧乏,社群服務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社群服務從單一的生活需求向社群就

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醫療保健、文娛體育、家政服務、居家養老和托幼等綜合需求轉變。然而,由於經濟落後的原因,城鄉社群資源嚴重不足,缺乏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面向社群居民的便民服務網點不全。導致我縣社群居民需求的多元化與基本公共服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問題產生的原因

1、社群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社群辦公和社群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我縣是欠發達地區,自身財力有限,除為社群幹部解決低水平的工作報酬外,長期以來,在社群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非常有限,致使社群基礎建設欠帳大,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2、政策支援力度小。目前中央、省、市財政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只有對村委會的轉移支付,沒有將社群(居委會)幹部的工資及辦公經費列入轉移支付,只對解決村委會辦公服務用房給予了專案扶持,沒有對解決社群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列入專案扶持。

五、有關建議和請求

城鄉社群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絡溝通的橋樑和紐帶,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助力器”,也是最基層的一級服務組織,是黨和政府的執政基礎所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群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僅要靠領導的重視、各部門的支援和配合,更為重要的是要解決有人辦事、

有錢辦事、有地方辦事問題。為此需要中央給予更多傾斜和大力扶持。

1、懇請支援新建一批社群綜合服務中心。在縣城城區內新建7社群綜合服務中心,每個服務中心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擴建2個社群服務中心,新增面積1000平方米。其他9個鄉鎮各新建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以上的社群服務站。到2014年基本解決我縣社群居委會辦公和服務用房問題。為實現以上目標,請求中央扶持解決社群建設專案資金2140萬元。

農村社群建設方面:主要在全縣131個村分別新建一個建築面積為250平方米的新型農村社群。從而大力提升為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滿足農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至2014年,基本實現農村社群服務全覆蓋。為此,請求國家扶持解決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專案資金6550萬元。

2、懇請加大我縣轉移支付力度,改善社群居委會幹部待遇。請求將社群居委會幹部工資和工作經費比照村委會標準列入中央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提高社群居委會幹部工資待遇,解決工作經費。並出臺相關政策,解決社群居委會幹部城鎮社會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等,從根本上解決好社群居委會幹部的待遇,最大限度地調動社群居委會幹部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第四篇:社群建設調研報告

*****社群關於社群建設調研報告

2014年是朝陽區進入“新四區”建設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抓住機遇與挑戰,認真總結社群的多年來執行的經驗與不足加強社群建設,為了進一步探索社群自治管理,不斷加強社群建設、不斷完善社群服務功能,社群黨委深入居民當中對社群今後發展進行了調研。調研報告具體如下:

一、基本情況

*****社群地處市政綠化帶工程腹地,社群內共有**物業、**物業*個物業公司,分別為*****小區及*****小區居民服務。社群總戶數1009戶,常住總人口2597人,現有居民樓32棟。自管黨員36名。

二、存在問題

1、社群便民服務體系尚不完善。目前,社群內沒有能夠滿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超市、學校、銀行等設施。

2、物業執行成本高服務不到位及建工道路坑窪不平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有居民414戶,物業費按照1.5元/平米收取。開發交付之時,沒有將小區公用電按普通民用電結算,近期由於人工成本的增加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物業執行成本加大,同時按照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各項物業服務又一項也不能少,這也

是間接造成佳誠物業服務不到位原因,居民與物業之間矛盾較為突出。

現城建五工地正在建設文化藝術中心,由於重型車的碾壓,將曾經在地區辦事處的大力協調下,剛剛修繕的建工路又碾壓的坑窪不平,加上路上本身沒有排水設施,給居民出行造成不便,居民反映較大。

3、社群辦公用房尚未達標。社群辦公用房是隻有70平米的臨時性用房,面積及功能遠遠能滿足居民及相關要求。辦公用房的限制,制約了社群文體隊伍的發展。

三、採取的辦法及社群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居民自治,創新自治載體。

社群建設主要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社群黨委在居民中的凝聚力和參與建設社群的積極性,從而使社群成為社會的“減震器”。逐步搭建政府、市場、社群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形成共同改善社群環境、社群文化狀況的局面。

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實行畫片管理,逐一落實包樓包片工作機制,建立工作制度及入戶走訪手冊,採取社群人員一杆子杵到底的辦法,及時反映民意,解決民憂,為社群發展奠定基礎。積極探索志願者市場化運作模式,鼓

勵各類人員積極參與社群志願服務,以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動社群志願服務,並不斷提高志願服務者的社群認可度,制定統一的志願服務優惠政策,讓志願者能夠得到轄區居民的認可和尊重。

落實社群居民對社群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重大工作讓居民知曉,重大問題和居民商議。建立社群議事會,召開社情懇談會、聽證會。對社群內公益事業建設、物業管理等事關社群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以召開社情懇談會和聽證會的形式,廣泛徵求居民意見,集思廣益,加強社群居民的民主參與意識,不斷推進社群建設發展。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宣傳欄,擴大居民對社群的瞭解,搭建與居民溝通的平臺,將社群的埠前移,讓廣大居民充分認識和理解社群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如“九九重陽節”、“春節團拜會個人風采展”、“紅歌ok比賽”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活動增強社群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並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挖掘社群資源,廣泛發動和動員居民加入到社群志願者隊伍當中,形成社群建設的合力,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群建設中來,為社群建設提建議、出點子,從而推動社群自治建設走向深入。

(二)建立協商機制,及時化解矛盾。

物業服務不到位問題、建工道路坑窪不平雨天有積水等問

題,社群積極協調各方,建立協商機制,召開專題座談會,及時化解和解決居民實際問題。加強監督物業管理,並根據檢查結果和居民反映的問題及時與物業溝通,督促他們及時整改。開展共駐共建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單位的參與意識,並得到了轄區內國家米蘭、城建五、佳成物業等單位的大力支援,開展了認養綠地等活動,對無人管理建工路定期進行整治,夏季清除雜草、冬季產冰掃雪,解決居民反映問題,在矛盾突出是起到潤滑劑作用。

(三)增強社群服務能力。

社群服務涉及千家萬戶,是社群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面對居民的服務需求與社群辦公條件不匹配的矛盾,社群不等不靠,一是積極協調社群學院、弘文博雅、才智大講堂等轄區單位,不斷理順之間的關係,充分整合轄區內部的資源低嘗或無償為社群居民服務,為居民提供活動場所。二是以建設“適宜居住的城市”為目標,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為了滿足居民需求,積極推進社會服務組織建設,先後組建了“ 一家人”、“幫幫團”、“ 鄰里互助”等自治組織,廣開思路解決當前社群居民購物難問題。三是加快社群從管理向服務轉變步伐。推行“兩式、一化、一管理”服務模式,兩式即對享受優惠政策的老人進行電話提醒,不定期問候空巢老人近況;一化即針對行動不便老人,提供代買代購、理髮等服務;一管理即按老年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居住情況進行分類管理。

(四)打破瓶頸,創新共駐共建新模式

引導轄區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參與社群建設。繼續與國際米蘭商業街、金美坊美容美髮、北京市愛爾英智眼科醫院、恆安中醫院保持協作關係,在居民與企業間搭建平臺,定期開展居民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活動,努力實現“資源共享、責任共擔、活動共搞、實事共辦”的共駐共建局面。

由於沒有正式辦公用房及居民活動場所,就目前社群的硬體設施還無法滿足居民需求,這已經成為制約社群發展的“瓶頸”,為此需要有關領導給與支援,從更本上解決社群配套用房問題。

以上就是對社群建設一些意見和建議,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社群

二〇一四年九月三日

第五篇:社群建設調研報告

社群建設調研報告

| [<<] [>>]

--------------------------------------------------------------------------------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老齡社會的到來,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大量“單位人”轉為“社會人”,社群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強社群建設,對於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由於工作的關係,比較關注社群建設發展情況,同時對周邊城區的社群進行了調研,提出社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做出分析,提出下一步加強和改進社群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社群的認識有待深化。第一,對社群建設的主體認識模糊。社群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群眾性自治組織,其健康發展有賴於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效力。而當前社群行政化現象普遍。一方面,社群居委會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揮為主導,對引導社群居民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手段還不多,簡單地把社群工作等同於完成部門交辦的任務,從而形成對政府的依賴性,社群工作尤其是社群服務業比較滯後。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工作的下移,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街道辦事處絕大部分的工作都壓到了社群居委會的頭上,政府部門往往把社群居委會當成“下屬”,直接向社群安排行政工作,“什麼事都要社群參與,什麼人都可以指揮社群”,使得社群居委會責任大,任務多,負擔重,疲於應付,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現象,難以開展自己的工作。此外,社群還要應對名目繁多的檢查、評比、考核,社群各種記錄、統計報表、臺賬有不計其數,造成了社群工作人員整天忙於填寫各種報表、記錄,影響了社群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

第二,社群居民對社群工作的認識模糊,也認為社群是政府部門,是包羅永珍的,什麼解決不了的事都找社群,對參與社群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意識不夠。

2、社群服務有待深入。社群服務是加強社群建設的重點之一,是凝聚社群力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社群服務還存在著以下問題,制約了社群服務的開展。一是社群服務內容單一。各社群主要依託於政府職能部門如勞動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開展工作,服務內容以政府部門安排的工作內容為主;另外,受場地、資金等因素的制約,在居民大量需要的養老、托幼、保健、娛樂、家政、保潔、綠化等方面的服務發展不平衡,社群文化建設、青少年教育等服務還開展不夠深入,社群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缺乏吸引力,還不能滿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務設施缺乏,很多院落、樓棟沒有活動場地,不能滿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動的需要。除了廣場社群能依託廣場開展較多活動,人氣較旺外,其他社群要麼活動場地小,要麼沒有活動場地,難以聚集人氣。三是社群服務主體單一。政府和社群包攬了許多應由市場提供的服務專案,新型社群服務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在引導非營利性組織、社會團體、協會等各類民間組織發揮作用方面有待加強,社群服務的內容有待豐富,質量有待提高。

3、社群工作經費及人員待遇有待提高。儘管近年來社群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遠遠不能滿足社群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社群工作者的收入好幾年都沒調整過。由於待遇相對低,挫傷了社群工作者積極性,一些調研物件表示自己有機會的話會調整工作。一是隨著社群作用的凸顯和部門管理重心下移,社群承擔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待遇與工作量不相符;二是社群自我發展能力弱,社群服務發展滯後,收入渠道少。

二、加強和改進社群建設的建議

1、理順關係,有利開展工作。理順關係,要正確處理以下三個關係:一要正確處理政府、街道與社群的關係。即政府行為與自治組織的關係,是指導與協調、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二是正確處理

社群成員代表大會、社群(居民)委員會、社群黨組織的關係。社群成員代表大會是社群的決策機構,社群委員會代表社群居民管理社群公共事物,在政府有關部門及政府派出機構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社群黨組織是社群的領導核心,在街道等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三是正確處理社群自治組織與物業管理的關係。社群自治組織有權行使對物業管理單位的綜合協調和監督,同時,社群自治組織要支援物業管理單位搞好物業管理和服務。

2、轉變政府職能,簡放政權。區部、委、辦、局及街道辦事處要在責、權、利統一的前提下,進一步轉變職能,簡放政權,不能將社群居委會作為部門的“腿”和街道的“筐”,該由社群管理的事項堅決交由社群管理,不得以部門為單位在社群設立獨立機構,努力為社群居委會創造良好的執行環境和條件。政府各有關部門和街道不再對社群居委會進行各種考核、評比,各部門和街道的工作由各社群來評議,社群居委會工作由廣大居民來評議。

3、加強組織和隊伍建設,提升素質。社群組織建設是整個社群建設工作的基礎和重點。一要抓好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群組織建設。社群黨組織是社群各類組織的領導核心,要把服務社群群眾作為黨組織的工作重點,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確保社會穩定。二要加強社群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健全社群成員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基層民主自治建設。三要加強社群隊伍建設。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一套科學的社群工作者管理體系,促進社群工作人員職業化;同時通過舉辦培訓班、理論研討、經驗交流、學習考察等形式,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社群工作人員素質。四要加強社群各種協會組織、中介組織和社群自願者隊伍建設。激發廣大社群居民和駐社群成員單位參與社群建設的熱情,走出一條志願者義務服務與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化、產業化服務相結合的社群建設之路。

4、制定考核競爭激勵機制。為了充分調動社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區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要制定較為完善的《社群工作人員考核競爭機制》。考核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對社群工作人員的測評;二是本社群成員代表大會對社群工作人員的評議;三是街道對社群工作人

員的考評。每年底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考核領導小組在這三個方面測評的基礎上,提出對每位工作人員的考核意見,並排出名次,實行末位淘汰制度。

5、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社群服務業。社群服務是社群建設的重要內容,從長遠看,又是一種新興的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目前我區社群服務上來看,正處於起步階段,在發展社群服務業方面要下大力氣。一要以優惠政策扶持社群服務業。結合省、市政府出臺的發展社群服務業的優惠政策,並結合區情實際,出臺我區關於發展社群服務業的有關優惠政策,制訂成冊,在社群予以宣傳。二要倡導多元化參與,積極發展社群服務業。政府各部門及街道辦事處要以社群為載體,將本部門的工作延伸到社群,開展“一站式”服務和“首問責任制”,發放便民服務手冊,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在群團組織中開展“志願者行動”,義務為居民群眾提供多種服務。在駐區單位中,倡導“資源共享,人才共享”,服務社群,奉獻社群,建設社群,繁榮社群。在鄰里之間,積極倡導“走進鄰里門、關心鄰里事、幫助鄰里人”的互助服務精神,以此推動社群服務業的程序。三要把社會保障與社群服務結合起來。採取多種途徑,加快建設區、街道、社群三級服務中心,健全社群資訊服務網路,提升社群服務保障功能,逐步形成政策配套、措施配套、執行配套的社會保障網,為社群居民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多功能、無償、低償和有償相結合的綜合服務,並實行敞開式辦公,一次性受理,一門式服務,滿足社群居民的多層次生活需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增強社群居民長遠的參與意識和歸屬意識。

6、拓寬經費渠道,加快社群建設。社群建設是一項多層次、全方位、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政府行為和社會基層群眾自治相統一的特點。在今後的社群建設中,要拓寬社群經費來源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社群建設投入體系。一是要充分發揮地域和資源優勢,緊緊依靠駐街企事業單位,充分發揮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優勢,激發駐區單位對社群建設的投入。二是財政在保持對原有社群居委會投入基數不變的基礎上,每年要增加投入,改善社群居委會的工作條件,合理解決社群居委會的辦公經費和成員的養老、醫療等生活待遇問題。三是要鼓勵和扶持社群居委會開展一些

非盈利性的社群服務專案,將所得收入和各部門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經費,投入到社群建設中,以彌補社群經費的不足。四是要積極同上級有關部門協調和勾通,爭取社群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社群建設的投入。

7、採取措施,切實為社群工作減負。社群居委會原有的各項工作臺帳進行削減和合並,應從實際出發,力戒形式主義,對臺帳進行削減和合並,切實為社群工作減負。考慮到社群工作的實際,可設10本臺帳,即社群黨務工作記錄本、社群居委會工作記錄本、社群保障工作記錄本、社群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記錄本、社群人民調解工作記錄本、社群殘疾人工作記錄本、社群計劃生育工作記錄本、社群老年工作記錄本、社群環境建設記錄本、社群建設日常工作記錄本等十本。

8、重視社群工作的濃厚氛圍。民政部門要加強對社群建設的指導和對社群工作人員的管理;人事勞動部門要認真做好社群工作人員的人事組織關係和檔案管理、工資調整、社保、醫保等工作;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援服務力度;各街道(鄉、鎮)要加強對社群的指導,強化對社群工作人員的日常考核和管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社群經費予以彌補;組織部門要加大選拔力度,打破身份、編制的界線,對優秀的社群工作人員予以提拔重用。

社群建設是一項多層次、全方位、複雜的系統工程,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和強化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關係國計民生和城區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推進再就業工程,解決貧困居民和廣大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必要途徑,是發展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基礎。

我認為,社群建設應遵循的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標,以減輕社群工作負擔,提高社群工作人員素質、完善社群基礎設施,強化社群功能為基點;以加強民主自治建設,鞏固基層政權為主線;以拓展社群服務,滿足社群成員多層次需求為目標;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宗旨,實行上下聯動,多措並舉,逐步形成政府主辦、民政主管、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社群建設執行機制,努力建設環境優美、治安穩定、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

諧的新型現代化社群,促進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社群建設應把握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原則;責權統一、管理有序的原則;擴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則;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