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調研報告: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縣域社會治理中的運用探索

文思社 人氣:1.37W

楓橋經驗調研報告: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縣域社會治理中的運用探索

楓橋經驗調研報告: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縣域社會治理中的運用探索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社會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市域社會治理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群眾工作機制,著力在矛盾糾紛源頭排查化解上下功夫,有效破解矛盾糾紛源頭治理難題,充分發揮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成功建立“全國模範司法所”1個、第一批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1個、省級“楓橋式司法所”2個,打造出“餘熱映初心”調解室、“廖大姐”心理疏導室等一批具有我縣特色的多元解紛名片,取得了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一、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時代背景和重要意義

“楓橋經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由諸暨楓橋幹部群眾創造的化解矛盾的工作方法,其內涵是堅持和貫徹D的群眾路線,在D的領導下,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新時代“楓橋經驗”繼承弘揚了“楓橋經驗”的優良傳統,並創新豐富了“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已經從過去的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拓展到了預防化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安全風險,成為新時代預防化解社會風險、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平安和諧的重要法寶。近年來,多次指示,要求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楓橋經驗”作為一種地方治理的特色經驗,在我國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標杆”意義愈發凸顯。

(一)新時代“楓橋經驗”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孕育形成的重大經驗

D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孕育形成了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為基本內涵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對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和批示,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楓橋幹部群眾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中,創造性地形成了D組織領導的中國式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從某種意義上講,新時代“楓橋經驗”是中國式基層社會治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新時代“楓橋經驗”是中國共產D百年奮鬥中形成的寶貴經驗

D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同樣,D的領導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最本質的特徵。新時代“楓橋經驗”最鮮明的特點是在D的領導下,堅持基層創造和高層推動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中國式基層社會治理之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多次寫入D內法規和D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檔案,特別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先後寫入了D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D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D的二十大報告,在D的代表大會和中共中央全會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標誌著新時代“楓橋經驗”已成為中國共產D百年奮鬥中形成的寶貴經驗。

(三)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經驗

“楓橋經驗”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應運而生的,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得以創新發展,形成了新時代“楓橋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始終與中國式現代化緊密聯絡在一起,始終為中國式現代化服務,既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程序,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不同發展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D的二十大報告賦予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的時代使命。因此,新時代“楓橋經驗”就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經驗,為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實現“中國之治”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新時代“楓橋經驗”是中國優秀文化滋養孕育下形成的成功經驗

我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基本國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楓橋經驗”的產生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生長基因和良田沃土。可以說,新時代“楓橋經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的產物,註定了中國土生土長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必然具有中國特色,必然要走中國式基層社會治理之路,只有紮根於中華大地上,才能夠根深葉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此外,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表述體現了中國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實踐和生動體現。

二、縣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積極探索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弘揚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精神,縣著力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閉環,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良好效果。

(一)牢牢牽住糾紛化解“牛鼻子”,統籌打好多元化解“組合拳”

三是力量下沉壓實責任。堅持協作聯動、共建共治,以構建“分層”遞進調解體系為著力點,探索建立“雙掛鉤”責任制,即縣級有關部門落實本系統本行業化解矛盾糾紛的法定職責,各鄉鎮落實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共同開創“同一糾紛、多方協作、共同解決”的工作新局面,從源頭杜絕不同單位間推諉扯皮的可能性。同時,進一步整合匯聚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律師調解等各方糾紛解決力量,充分發揮老D員、老教師、老幹部等“五老”群體以及本地成功人士在村(社群)中“德高望重”作用,將“五老人員”、成功人士、致富帶頭人等群體納入人民調解員隊伍,2023年組織調解矛盾糾紛320件,調解成功300件、調解成功率達94%。目前,已基本形成職能部門和鄉鎮協調推進、村(社群)具體落實、人民調解組織參與配合的三級責任體系,有效確保調解工作有人抓、抓得好。

(二)創新構建三級聯動“協作橋”,織密織牢矛盾糾紛“防控網”

一是織密織牢矛盾糾紛“排查網”。建立“三天三一”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即“特殊、敏感時期天天排查、天天研判、天天報告,平時村(社群)一週一排查、鄉鎮(部門)半月一排查一研判、縣級一月一排查一會商”,在敏感時期對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群體進行專項排查。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村(社群)幹部、網格員等群防群治力量,實行全覆蓋、全方位、多層次排查,真正做到鄉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及時發現苗頭隱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2023年,全縣共開展糾紛排查25次,發現矛盾糾紛12件,預防糾紛26件,為維護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織密織牢矛盾糾紛“化解網”。堅持矛盾糾紛化解常態化,創新“三三調處”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按照村(社群)調解三次、鄉鎮(部門)調解三次、縣信訪聯席辦調解三次的工作模式,實現被動應付轉為主動解決。對於排查出的社會矛盾,堅持分級分類施策,根據層級和可能引發的現實影響,採取提前介入、聯合攻堅、依理合法化解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行業內,切實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化解,確保事態不擴大、不升級、不激化,最大限度地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行業內,消除在萌芽狀態。2023年,全縣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6件,調解成功30件、調解成功率達83%。

三是織密織牢矛盾糾紛隱患“穩控網”。抓實源頭管控治理,在全縣462個村(社群)全覆蓋配備警務助理,按照“研判+跟蹤+聯控”的矛盾化解流程,敏感時段全面實行“零報告”制度,各鄉鎮啟動維穩專班力量,嚴格落實重點人員排查管控制度,對社群矯正物件、吸毒人員、重精患者、刑滿釋放人員等重點人員開展全覆蓋走訪摸底,紮實做好勸返穩控工作,堅決防止漏管失控。去年以來,全縣未發生重大“民轉刑”案件、群體性事件及個人極端案(事)件。

(三)持續按下數字賦能“快進鍵”,打造高效協同智治“動力源”

一是擦亮善治良序“天眼”。按照“實體化、實戰化、規範化、智慧化”要求,加大平安建設專項經費投入,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納入財政預算,投入5800餘萬元建成“雪亮工程”視訊監控點位2403個、“慧眼工程”視訊監控點位4.5萬餘個,探索“基層D組織+企業+群眾”共建模式,以農戶房前屋後攝像頭為感知源、以家庭寬頻網路為通道、以鄉鎮綜治中心和村級監控室多級聯網,推動“天網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相容互促,全面打通農村治安防控“最後一公里”。2023年,“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協助破案25件,助力實現刑滿釋放人員、社群矯正人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吸毒人員、信訪重點人員等人群走訪率達100%

二是構建善治良序“大腦”。強化“系統整合”,將“應急廣播”“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綜合執法數字化平臺”等智慧化資訊資源接入綜治中心,依託其跨部門跨層級扁平化視訊指揮系統,延伸在交通管控、智慧農業、環境保護、森林防火、防汛減災等方面功能,構建起上下貫通、橫向聯通的指揮排程體系。推行“全科網格化”,逐步推進一個平臺聯動、一箇中心共享,實現各類資訊“一網”查清、重點目標“一鍵”查控、隱患問題“一站”解決,全面提升資訊研判質效。2023年,累計在綜治中心平臺發現、上報、辦理各類事項6萬件,基本實現“多網合一、一網執行”。

三是延伸善治良序“神經”。強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資訊系統使用,明確各鄉鎮及部門落實專人負責系統操作使用,目前系統使用率已達100%。依託訴前調解平臺和人民調解平臺,搭建“線上+線下”調解平臺,累計調解案件47件,調解成功45件、調解成功率達95.7%。同時,優化速裁團隊,促進簡案快審,充分發揮網際網路資源優勢,實現繁簡分流讓糾紛化解增效,去年速裁團隊受理案件12件,審結10件、結案率達83%。全面推廣“隨手調”,組織各基層人民調解員、村(社)幹部、網格員等力量規範操作使用“隨手調”,切實做到簡易矛盾糾紛隨調隨處。

三、縣實踐運用對推動縣域社會治理的經驗啟示

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的生動實踐,深刻回答了縣級層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把握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為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啟示。

(一)必須深刻把握D的領導這個“核心”

D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D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是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障。多元化解工作是貫徹落實D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舉措,牽涉面廣、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只有進一步加強D的領導,發揮D建統領的政治優勢,從整體上進行工作部署,才能確保各方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合力,確保政令暢通、政策見效。同時,要充分發揮基層D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D員先鋒模範作用,把基層D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

(二)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個“主體”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楓橋經驗”的價值追求。縣密切聯絡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吸納“五老人員”、成功人士、致富帶頭人等群體進入人民調解隊伍,不斷壯大資訊員網路,瞭解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維護民利,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同時,縣積極搭建“線上+線下”調解平臺,有效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符合實際需求、快捷方便的解紛途徑,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也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

(三)必須注重用好改革創新這個“手段”

當前的中國社會存在多樣性的利益訴求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念,社會治理具有領域擴充套件、難度增大、壓力漸強的趨勢。同時,由於創新治理模式供給和治理機制升級不足容易導致社會治理領域的內卷問題提升系統整合和迴應能力,積極探索有效治理方式。如何有效匹配供需、整合資源、提升效能,是縣域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從縣推動矛調中心與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一體化執行經驗來看,通過注重系統整合創新,加強智慧治理,既滿足指揮排程和任務分流的需求,又可以利用大資料為決策提供參考,同時起到多元主體溝通交流、矛盾糾紛預警、協助考核監督作用,提升了行政效能、激發了社會活力。

(四)必須堅持處早化小這個“原則”

最大限度把問題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是“楓橋經驗”的突出特點。基層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穩則全域性安,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下移、力量必須下沉、保障必須下傾。縣通過構建排查、化解、穩控工作閉環,打造矛盾糾紛防控網,有效了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的根基。因此,必須完善基層司法機關、基層D組織、社會調解組織之間的銜接機制,注重公檢法司等機關的多元參與,聯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各類調解組織,防範風險、化解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經過60年的發展,“楓橋經驗”已經在很多領域開花結果,已經不僅僅限於社會糾紛解決,也成為我國新時代踐行D的群眾路線以及現代化治理先進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工作實踐證明,“楓橋經驗”與推動縣域社會治理領域緊密結合,既能讓“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煥發新風采,也可以為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使得社會矛盾治理步入健康穩定、高效執行的軌道,進而實現宜居宜業,更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