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公開課找規律教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2.62W

一年級公開課找規律教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 篇一

找規律活動對於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維靈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發現,才能理解規律,而這些要求單靠老師的講解顯得收效甚微。針對這個情況,在平時的小遊戲中,我讓孩子通過觀察來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規律,激發他們創造簡單規律的興趣,感受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例如在美術活動中,就可以在運用規律來進行花邊裝飾,還在整理班級用品時也可以運用規律性地來排列,在排列隊伍中也同樣可以運用規律進行,使得幼兒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在活動《找規律》中,我改變了以往教師先詳細、深入講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根據卡片尋找規律,然後講述排列規律,幼兒的興趣很高。然後再出示規律型別卡片,讓幼兒來匹配;果然幼兒在操作材料中運用已有經驗,順利完成,最後展示生活中運用這些規律來排列的圖片,更激發了他們學習和運用規律的興趣,活動延伸中我讓幼兒自己設計規律排列,把活動推向了,更激發了他們學習和運用規律的興趣。

該活動中,我讓幼兒先各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深入,從找規律到講述規律,從排列規律到欣賞規律,最後靈活運用自主排列規律。活動中發現無論是簡單的AB型規律還是ABB型規律或者是ABC型的規律,幼兒運用的都比較自如。活動效果充分說明了幼兒的發展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提升,幼兒的思維也在廣度上有了一定的進步。

嚴謹的數學活動需要將抽象的東西賦予實質,讓幼兒從形象思維提升到邏輯思維。這樣幼兒才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不僅獲得了系統性的知識,更為以後學習比較、歸納等數學的學習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礎。

《 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二

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本課我設計了讓學生猜表情的遊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僅要求猜一猜結果,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內容既具有活動性和探究性,又具有挑戰性,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絡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的這一節課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淘氣”展開。從主題圖------遊樂園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我設計了“智多星”的獎勵卡,聽課認真、發言積極、表達完整、表現好的同學都能及時得到。這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通過小獎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會有許多的不足。例如:在學生動手操作“塗一塗”結束後,應將學生所塗作品展示在實投影上,更直觀,更明瞭;在學生小組合作結束後,應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成員間的互相評價,讓學生的合作更和諧,更有效。

一年級《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三

《找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新增的一個內容,它蘊涵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是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我在執教這節課時,在遵循教材的基礎上,力求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於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趣樂學。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設定和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匯入新課時,創設了去看小朋友們的節目表演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的彩旗、花朵、燈籠、小朋友的隊伍的規律,不僅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在自主探究中,認識規律。

例1環節我創設了讓學生“猜”的環節,讓學生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麼顏色?下一個燈籠是什麼顏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等,都是讓學生先自我感受,再聽取別人的意見。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自我嘗試、獨立猜想、和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學生髮現“彩旗”、“燈籠”的排列是有規律之後,讓學生討論一下有什麼規律?採用學生“互相說一說”的方法。通過討論和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教會學生,人人又都有了表達的機會。使課堂真正面向了全體學生。

三、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在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實踐。從中獲得知識,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並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讓學生去實踐,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手畫、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並掌握概念實質,變枯燥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激趣樂學。如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用紙圈想象成手鐲,用學習的規律知識畫出有規律的圖案,比一比誰是心靈手巧的小小設計師,這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地發散,感受到數學的好處,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同時體現了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四、在課程整合中,挖掘規律。

本節課,我主要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體現課程整合思想。《數學課程標準》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應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規律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還多次運用多媒體的圖、音效果,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經常用鼓勵性語言,注意捕捉學生每個閃光點,使學生能享受成功的。愉悅,興趣油然而生,學習信心激增,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注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面向全體,藉助於資訊科技的整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